① 股票股價的估值怎麼算怎樣算偏高
估算股價四法:
一、成熟市場的價格對照法。大家都感到迷惑,國內A股價格為何長期高於國外成熟市場同類股票的價格?這情況還能維持多久?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股市是供不應求的市場,商品的價格除了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有一個決定因素是供求關系,原來國內人們投資渠道狹窄、股票數量有限,致使新股以天價發行仍有人捧場,而經過這幾年的大幅擴容,證券品種、數量大大增加,且近期通過首發、增發、減持、配股、綠鞋等等手法變著法兒擴大發行量,股市供求狀況悄然改觀,已逐步演變成供過於求。此時股價向國際靠攏自然順理成章,目前馬鋼在香港相當於0.6元人民幣,A股則高達3元多;中國石化(相關,行情)在香港一塊錢,而目前在國內尚有3.7元……可見,與成熟市場一對照,這些「低價股」其實並不低,長期持有的風險一目瞭然。
二、凈資產倍率估演算法。衡量股票的價值人們多用市盈率的標准,但對虧損股來說,由於通行的市盈率標准無法衡量,成熟股市流行用凈資產倍率來衡量,對成長性一般的傳統類公司來說,其安全投資區一般為每股凈資產的1-2倍,例如,2001年中報銀廣夏(相關,行情)每股凈資產1.03元。也就是說,銀廣夏下跌的底線有可能低至1-2元,這樣一估算,你還敢在8.7元的位置搶反彈嗎?
三、根據法人股的交易價格估算。法人股與流通A股因為流通性不同,同一品種的成交價往往出現巨大差異。流通股因各種各樣的因素價值被大大高估,而法人股的成交價才真實地反映市場的資金成本與投資的預期收益,也就是說,判斷股票的價值,不妨以同一品種的法人股的交易價來大致估算一下A股的價值:如輕騎海葯(相關,行情)的法人股1998年被輕騎集團以2.54元的價格買走。三年後,法院拍賣,這批法人股的價格是0.32元。此時,其流通股仍接近9元,是法人股價格的近30倍!可見其中仍隱含著較大的泡沫。
四、「殼」的投機價值。不少股票凈資產是負數,投資者買的是債務權,照理說無任何投資價值,然而,徜若傳聞中的連虧三年直接上三板的政策變為現實,「殼」的投機價值將一落千丈。
② 如何判斷一支股票的價值被低估
其實判斷一隻股票到底值多少錢,在市場上有很多版本 .並且在不同階段,估值也不一樣 ,熊市中普遍低估,牛市中普遍高估 .一般來講,運用市盈率、市凈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等指標來綜合判斷股票的價值,比較通用 ,市盈率=每股股價/每股盈利 ,市盈率表明如果上市公司維持現在盈利水平,投資者在股票上投入的資金多少年內可以贖回。
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市盈率越低,投資價值越大 .一般成熟股市市盈率在15-20倍左右 ,而新興市場可以在30倍甚至4、50倍,以我國股市為例,股指在1000點時,平均市盈率僅為17倍,考慮到A股含權(股改送股等),市盈率僅為13倍。個別藍籌股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甚至更低。
當時一些鋼鐵股市盈率僅為3、4倍。股價跌破凈資產的多如牛毛。 這時股市裡遍地是黃金,可惜由於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沒有幾個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一些黑嘴還在拚命唱空中國股市。那個謝百三明顯是個喉舌,或者是個狗屁教授。高呼三年內沒有牛市。金融界一個著名高手高呼大盤跌到800點,地球照樣轉。
當然了,隨著牛市的不斷深入,股票價值的不斷挖掘,目前被低估的股票幾乎不存在了。 只能找一些相對被低估的來進行操作。 按照我國股市歷史的演變過程來看,當平均市盈率在60倍左右時,極有可能成為歷史大頂。 目前市場平均市盈率為40餘倍(靜態),動態市盈率為30餘倍。 那麼,如果市場平均市盈率達到60倍,則股指還能翻番! 也就是說,上證指數極有可能達到8000點的水平!甚至10000點。
另外,判斷股票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市凈率 ,市凈率=每股股價/每股凈資產 在成熟市場,市凈率一般為2倍左右,在新興市場,可以達到3-4倍的水平 ,高成長股甚至可以達到6倍 ,但市凈率在5-6倍以上風險是很大的,要有清醒的認識。關鍵的是做中長線投資,還要關注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增長和凈利潤增長,一般來講,年增長速度平均在30%以上的可以作為長線投資品種。
③ 股票估值判斷股票價值,如何判斷一隻股票的估值是偏高還是偏低
股票市場想要判斷一隻股票是高是低,一般都是根據市盈率來判斷的,市盈率的高低就能說明股票估值偏高偏低。
什麼是市盈率?股票市盈率就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
股票價格就是以事實價格,也就是股票的現價。
每股收益就是上市公司每年凈利潤除以公司總股本,得到每股收益。
市盈率的公式:
市盈率=股票價格/每股收益
反之股票的市凈率假如高於2倍的話,同樣可以說明兩點:
其一:這只股票處於被高估,偏高了;
其二:這只股票風險性比較高了,投資程度的風險較大;
股票的市凈率除了可以判斷股票的估值是否高估還是被低估,同時也可以判斷股票的風險,判斷這只股票的風險高低,判斷上市公司的抵抗風險能力強弱等功能,市凈率也是可以判斷上市公司業績的好壞等指標。
總之想要知道一隻股票的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最常見的就是利用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來判斷,只要學會這兩個指標都是足夠用了。
④ 一支股票的估值怎麼看出高低呢
最直觀的就是看市盈率。
市盈率就是未來多少年之內按此預期年化收益率能取回本金的年數。以此來看,當然是越小越好。一般來說,市盈率越低在A股市場上,股性越不活躍,這樣的股票只適合長期投資。
市盈率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小於0指該公司盈利為負(因盈利為負,計算市盈率一般軟體顯示為「—」);0-13:即價值被低估;14-20:即正常水平;21-28:即價值被高估;大於28: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市盈率過高風險高嗎?
市盈率說得簡單一點就可以理解為幾年收回投資,假設每股10塊錢,每股盈利5塊錢,那麼市盈率是2,則意味著2年收回投資。非常快速地判斷公司股價是被高估還是低估,比如說30的市盈率,就可以得出這家公司的股價太貴。比如市盈率要是大於100倍,那麼就表示投資者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股票價值被高估,沒有股息派發。
⑤ A股估值怎麼計算
如何給股票估值
不同行業的市盈率不一樣,銀行5倍市盈率是不是真的便宜?醫葯30倍市盈率是不是真的貴?
不同行業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得用幾把刷子給市盈率卸妝。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銀行股到了增長天花板,空間有限,醫葯股有成長性,甚至是高成長性,空間很大。因此,銀行估值低有低的原因,醫葯估值高有高的道理。
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都不全面,不同行業情況不一樣,機械式套用市盈率來作為貴或者便宜的尺度是有失公允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炒股,A收益率50%,B收益率20%,A收益率水平比B高。表面上看A勝出,其實,這是不科學的,經調查發現,A舉債加了10倍杠桿,B都是自有資金。去掉杠桿因素之後A的實際收益率只有5%,遠遠低於B。
一樣的道理,衡量估值水平首先要把企業負債率因素考慮進去,換算成同等負債水平的市盈率才有可比性,這是第一個因素。
其實,這還不夠科學,A取得5%的收益確實比B的20%少很多,但這並不代表B就比A牛。經調查又發現,A是看到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能賺5%的機會,因為無風險,所以大膽把杠桿加到10倍,收益率放大到50%;反觀B,他搞的是200倍市盈率的創業板,蹭的是熱度持續,賭的是荷爾蒙失控,搞對了短期獲利20%,搞錯了就被活埋。
所以,我們還要把取得某種收益的付出的風險考慮進去,換算成同等風險水平的市盈率才有可比性,這是第二個因素。
風險這個東西不像負債率那樣都是確定性數字,很難准確量化。我們得找到一把公允的尺度來評判,這把尺子就是30年期國債利率,全世界公認可以認為其為無風險利率,巴菲特給企業估值的時候用的也是它。目前,我國30年國債利率是3.66%。利率的倒數就是公允的市盈率了,其數值是27.33。理想情況下,可以認為市盈率低於27倍為低估,反之,高估。
把負債和風險都考慮進去之後,還要考慮第三個因素:企業成長性。
假如把負債和風險因素剔除之後得出:A公司市盈率是15倍,B公司的市盈率是30倍。表面看是B公司高估了,A公司低估了。其實,這仍然是不科學的,經調查我們再次發現(第三次了,繼續深入思考):A公司業績在以50%的速度衰退,而B公司正以50%的速度成長。把成長性因素考慮進去,折算後A的市盈率上升到15/(1-50%)=30倍,B的市盈率降低到30/(1+0.5)=20倍。這樣看,其實A高估了,B反而低估了。假如市場能夠預期到未來3年這種趨勢還會延續,那麼A的折價還要更大,B溢價也要更多。
以上三個因素是影響市盈率最主要的變數。
其實還有市場情緒,通脹因素等也都會影響到市盈率。市場情緒都是短期影響,時而樂觀,時而悲觀,飄忽不定,只能臨機應變了。通脹因素只要不是惡性通脹可以稍稍給個折價就行了。
寫到這里,我們總結一下,市盈率要把負債率、風險、成長性、市場情緒、通脹等5大因素都考慮在內,經過調整後的市盈率再跟30年國債利率進行比較才能判斷出高估還是低估。
⑥ 怎麼判斷一個股票目前的估值狀況有哪些指標可以參考
股票估值常用的指標
一、市盈率PE市盈率是指公司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靜態地看市盈率代表著回收投入資本所需年數,若不考慮盈利的波動性,多少倍的市盈率就意味著需要多少年才能賺回初始投入成本。
優點是:容易獲得,適用於周期性較弱企業,如公共服務業,消費類行業等,因其盈利相對穩定。缺點是:不適用於收益變化大的行業和企業,特別是周期性行業,每股收益為負的公司,難以尋找可比性很強的公司,大陸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比較普遍、產業轉型頻繁。
靜態PE=股價/每股收益(EPS)(年) 或 動態PE=股價*總股本/下一年凈利潤(需要自己預測)
二、PEG指標是指市盈率相對凈利潤的增長比率,是美國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發明的一個股票估值指標,是在PE估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彌補了PE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的不足。
其計算公式是PEG=PE/預期的企業凈利潤平均增長率。
優點是:適用IT等成長性較高企業。缺點是:不適用於收益變化大的行業和企業,特別是周期性行業因為增長率的主觀判斷太強,容易在過度投機市場評價提供合理借口。
三、PB稱為市凈率,也就是市價除以每股凈資產。
優點是:適用周期性較強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賬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銀行、保險和其他流動資產比例高的公司ST、PT績差及重組型公司。
缺點是:賬面價值的重置成本變動較快公司,固定資產較少的,商譽等無形資產較多的服務,忽略了企業創造財富的價值。
四、PS市銷率。也就是市價除以公司每股銷售收入。
優點是:銷售收入最穩定,波動性小,並且營業收入不受公司折舊、存貨、非經常性收支的影響,不像利潤那樣易操控,收入不會出現負值,不會出現沒有意義的情況,即使凈利潤為負也可用。所以,市銷率估值法可以和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補充。
缺點是:它無法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即使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不影響銷售收入,市銷率依然不變。另外,市銷率PS會隨著公司銷售收入規模擴大而下降,營業收入規模較大的公司PS較低。
簡單概述,詳細的可參閱下有關炒股方面的書籍系統的去了解一下,同時用個模擬盤去練練,這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炒股還不錯,裡面許多的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願能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⑦ 怎樣可以看出一隻股票的估值是高還是低
想用些閑錢玩股票,對於股票的估值有哪些看法?首先,各位看官要清楚,估值是一件很難的事:買股選股容易,估值分析卻難。行業性、成長性等不同,其盈利能力自然也不相同,股票估值當然也會不一樣。那麼,股票估值如何判斷高低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
最後需要說明一下,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國內股票市場上做的估值是一種粗放型的操作方法(簡單粗暴的用平均乘數乘以利潤或其他參數),反而忽略了可比公司估值的使用前提是估值者應當意識到:除了企業規模的標准化需求外,還要考慮可比企業之間的很多非營運性的區別,其中包括財務杠桿、會計處理、臨時偏離(一次性項目)、租賃行為、商業產品周期等等對估值方式所帶來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估值時會根據不同案例選取不同的參考比率,或在財務報表分析時根據盡職調查的結果進行參數調整,可比公司估值的結果往往當作DCF估值的市場檢驗,對最終的估值結果產生一定影響。
⑧ 怎麼看板塊或者個股的估值過高或者過低
看市盈率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准則。
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針,一方面,投資者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准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真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布的凈利加以調整。
⑨ 常說每隻股票估值高低,它是怎麼算出來的,有公式嗎
你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是有個公式,不過即使寫出來,您沒有一定的財務知識也看不懂。
估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財務估值,也就是財務報表上所寫的靜態的企業價值。第二個是現金流折現法,這個方法用的最普遍。第三個是期權估值法,這個方法主要是給建設期的企業和目前沒有產生效益的資產進行估值,這個方法數學用的很多,需要微積分知識,不過我感覺越是復雜的方法越是效果差,我雖然很佩服發明這種估值方法的人,可是我感覺他並沒有多少用途。所以我只能給你簡單介紹一下用途最廣、效果最好的估值方法——現金流折現法。現金流折現法還分為好幾種,我只能介紹其中一種,學名叫資本現金流折現法。當然,其他方法思想都差不多。我現在主要是用這種方法。
現金流說的土點,就是指企業一年賺的錢裡面,切切實實拿到手的現金。因為雖然企業賺錢了,但是只有這部分錢才能真真實實的分到股東手裡。
第二步要考慮投資周期。就是這個股票你打算至少持有幾年。國外常用的是8到10年。根據我的經驗,國內A股最好用5年為周期,因為中國的企業太不穩定了。然後,根據你對這家公司的了解以及統計規律,估算出從第一年到第五年每一年的現金流。
第三步要考慮折現率。股東之所以把錢投資到企業,是因為賺的錢肯定比國債這些無風險投資賺的多的原因。另一方面,股東投資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收益僅僅超過國債收益還不行,還要多出一部分作為承擔風險的報酬。所以股東之所以投資,就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收益超過無風險收益和風險報酬的和。假設國債收益每年5%,股東心理接受的風險報酬為3%,兩者的和為8%。公司的盈利必須超過8%才有人願意投資。
第四步驟就是用第二步計算的每一年的現金流除以折現率。假設第一年現金流為115元,則用115除以108%,第二年為125元,則用125除以108%的2次方,第三年為130元,則用130除以108%的3次方,第四年為140元,則用140除以108%的4次方,第五年為145元,則用145除以108%的5次方,用這5個計算結果相加就等於5年總共創造的現金流。
第五步要考慮殘值。所謂殘值就是:企業到第五年肯定有很多資產,例如機器設備、廠房、存貨、流動資金等,這些資產也有價值,用這個價值減掉大概的負債就是凈資產,用這個凈資產除以108%的5次方就得到了凈資產的折現值,也就是殘值。
第六步用5年總共創造的現金流加上殘值就得到了5年內企業創造的總價值。用這個總價值除以總股本就得到了每股凈資產。如果目前股票價格高於這個數值,價值就高估了,堅決不能買。低於這個數值,就是低估,可以大膽買進。
總體思想就是這些了,不知道你能看懂嗎?要想詳細介紹這個方法,必須寫本書才行,我可沒時間寫這個長篇大論,寫了也沒人看。股民都想快速發財,誰有閑心研究這些繞腦子的東西。
這些估值方法並不象他們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厲害。你看看幾年前那些名頭大的嚇人的機構對企業進行的估值,簡直錯到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步了。我自己的經驗是這些估值方法僅僅比賭博強一點,和算命差不多玄。
如果想提高估值的准確性,必須首先要精研公司經營的各個方面,甚至連董事長怎麼拉屎都要研究到。其次要盡量選擇那些經營狀況穩定的傳統公司,這也是巴菲特為什麼喜歡買那些土的掉渣的公司的原因,因為那些神乎其神的高科技公司太不穩定了。最後才進行這個簡單的估值計算。這個計算只不過是把前面的定性研究數量化了,基礎的基礎還是對公司的了解。
另外即使你的估值是正確的,你也在低估的價位上買進了,你還是要承受很長時間價格的低迷。因為雖然低估,但是有可能就這樣低估好幾年。除非你想進行價值投資,否則用這個方法炒股票會很痛苦的。我去年低估時買進的股票漲幅還不如那些新股民呢,但是5年內我一股也不會賣,除非出現瘋狂的牛市。
用這些方法看,去年2100點以下,幾乎所有股票都嚴重低估了。那時應該賣房子賣地去買股票的。不知你買了嗎? 到現在來看,中小板里的公司幾乎全部高估了,所以我手裡有錢,但是一分錢也不買。如果踏空怎麼辦?那我寧願踏空,也不願冒風險。
祝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