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跟著基金公司買股票好嗎
擴展閱讀
通達橡膠股票行情 2025-05-17 19:16:51
上班炒股 2025-05-17 19:15:11

跟著基金公司買股票好嗎

發布時間: 2021-07-27 08:39:23

㈠ 買同一支股票自己買跟交給基金公司買收入相同嗎

自己買股票一般買的很少,而基金公司買股票相對來說很多,會是一攬子股票,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小。如果基金只買入一隻股票,不買其他的話,那麼就和個人買一隻股票,沒有什麼區別了。

㈡ 跟著基金自購炒股靠譜嗎

不靠譜,基金是定期披露持股結構一般一個季度一次,你是做不到隨時和基金保持一致的,股市瞬息萬變,晚一天結果都不一樣,別說幾個月了。還不如直接買基金,沒什麼手續費,還省心。

㈢ 跟著基金公司員工買基金靠譜嗎

近期股票市場持續震盪,很多投資者感慨,找到一隻拿得住的基金,著實不容易。其實,「買基金就是挑人」,一隻拿得住的基金,背後離不開一位靠譜的基金經理。
有一類人,他們選擇的基金或者基金經理常被市場上的投資者作為參考依據,那就是基金公司的員工。畢竟作為從業人員,他們往往能從相對專業的角度對基金經理投資風格以及管理團隊進行選擇。如果跟著基金公司員工買基金,靠譜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基金公司員工持有的基金,表現如何?
近期基金2020年年報悉數出爐,截至2020年底,全市場基金公司員工持有1887隻主動權益基金,共計持有26.4億份;而這1887隻基金2020年的平均收益率為54.84%,較同期偏股基金指數51.50%的漲幅,高出3.34個百分點。
從長期角度來看,回顧近10年基金公司員工持有的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表現,可以看到,相較偏股基金指數,基金員工持有的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更高,除了19年略低於指數外,其他年度均成功跑贏偏股基金指數。同時,基金公司員工持有的主動權益基金的近10年平均累計收益高於同期偏股基金指數近6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若跟著基金公司員工買基金,過往的確獲得了優於市場平均收益的超額收益。
如果我們統計近10年基金公司員工增持基金情況,除了2013年之外,其他年份基金公司員工均增持基金,平均增持幅度近24%,尤其是在2018年-2019年市場不斷探底時,基金公司員工每年增持幅度仍超過30%。足以看出面對市場波動時,基金公司員工會較少選擇追漲殺跌,畢竟「股市」難有算命先生,即便是專業的基金從業人員,也很難精準地做出擇時判斷,所以對於每一位投資者來說,堅持長期投資,也許是更為簡單、高效的投資方式。
所以,問題來了:如何看到基金公司員工的持倉呢?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翻開基金產品的年報或中報,在「期末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持有本基金的情況」一欄中,我們可以找到基金公司員工持有該基金的情況。而在「期末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持有本開放式基金份額總量區間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基金公司高管及基金經理本人持有該基金的份額區間情況。
基金公司員工選擇持有自家基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自家基金經理的信任。所以聯合智評在這里提醒如果投資者找不到合適的基金經理,不妨關注一下基金員工持有情況,或許能夠發掘到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投資標的。
好的投資,時間看得見。

㈣ 錢交給基金公司買股票安全嗎

公司倒閉了就成廢紙了,買股票的錢肯定要不回來,錢交給基金公司一般是安全的,但是自己要盯住,時刻關注基金的動態

㈤ 可以跟著基金經理買股票嗎

個人覺得跟著基金經理買股票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基金經理買的股票,她發布的是季度報告,股票倉位有可能不及時,我們買進去的時候可能別人已經賣掉了,變成了接盤俠。想要買股票,我覺得還要自己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以及盈利狀況。

㈥ 跟著基金重倉股買股票 可行嗎

肯定不行,基金很多也是虧的,而且人家資金大,就是你跟進去了,人家走了也不會告訴你的

㈦ 如果每個人都看基金公司買什麼股票,然後跟著買什麼股票,那基金公司賺什麼

那基金公司賺的更多了,如果股票購買的人越多,股價就會越高,那基金凈值也會更高。所以賺得更多了。

㈧ 不知道買什麼股票的時候可以跟著這些大的基金公司買

這幾乎不可能,基金的持倉公布有一定滯後性,一般公告上個季度基金持倉情況,你認為你能跟得上嗎,而且基金一般是中長期投資,只能說基金的持倉有一定參考價值,比如基金對於哪些行業關注

㈨ 跟著排名買基金靠譜嗎

年末往往是最熱鬧的時候,屆時基金業協會等會公布年度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業績排名,表現好的自然備受關注,引得各路資金跟著買買買。但市場瞬息萬變,某一年的靚麗業績背後有各種原因,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
基金經理的研究和分析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過於專業,簡單的方式可以看看那些穿越過牛熊依舊能獲得市場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選擇他們並跟他們的產品長期陪跑。那麼,跟著年度排名買基金靠譜嗎?
1、基金排名有參考價值嗎?
答案是肯定的。基金排名指的是同類基金的排名,不同類的基金不能進行比較。比如股票型基金不能和混合型基金相比較,因為兩者資產類型不一樣,需要承擔的風險度也不同,無從比較。
目前有些平台在一級排名(比如:股票型/混合型)下,按照持有資產繼續進行細分(如:混合型基金又細分為:偏債型混合基金,偏股型混合基金等),本質上是使基金在一個更細致的維度上進行比較,排名更加公平和准確。
我們常見的是在某個時間周期內的排名數據。如:近1個月/近1年/近3年/近5年,同類排名1/999,這代表的是在一個周期內,當前同類基金共有999隻,該基金排第1名。
可以看出,基金排名讓我們能夠迅速了解到在某個時間周期下的業績表現情況和相對的排位。
為了讓排名更為直觀,平台又將排名進行分位定級展現,常用「四分位」法表示。即:同類基金按漲幅大小順序排列,然後進行四等分,每個部分大約包含四分之一(25%)的基金,基金按相對排名的位置高低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不佳。
2、可以直接跟著排名買基金嗎?
看排名最重要的原則:明確由於市場熱點不斷輪替,僅從業績的角度出發,是有不足之處的——以往周期業績表現優異(排名靠前)的基金,有可能當下和未來的一段時間表現較差,甚至出現排名墊底的情況,很容易造成我們誤判。
特別是短期排名究竟是靠運氣還是靠實力贏得的,我們無從考證。這也就是出現「冠軍魔咒」的原因。
一是因為有些基金經理有路徑依賴,曾經押寶某個板塊成功,但是到第二年卻沒能押中優勢板塊,造成業績不如預期。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規模,因為排名靠前的基金一般都會收到投資者的青睞,規模會迅速擴大,但規模過大,基金的操作難度就會大幅上升,業績也就很難提升。除了這些還有基金經理變更等原因,都是造成基金錶現不穩定的因素。
所以相對合適些的,其實是抄近長期收益榜單的的作業,而不是僅憑年度甚至半年度的排名盲目購買。
很多人購買基金會參考收益率,的確,這個指標簡單直觀,但是如果掉以輕心的話,也很可能讓我們落入基金公司精心設計的「圈套」。哪個階段收益最高就曬哪個,哪個產品收益高就賣哪個,用來誘惑不明所以的基民上鉤。不過這些「看上去很美」的基金,有時候會即買即虧。因為基金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是客觀的市場行情,另一方面就是基金經理的主觀個人能力。
具體來說,如果基金與市場熱點相一致,那麼基金就是賺錢的,也就是賺市場走勢的錢。就拿前一陣備受矚目的白酒行業來說,白酒行業漲得好,白酒指數基金自然收益率好看。但是,一旦這波熱點過去了,這類基金很可能就此「泯然眾人矣」。
至於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超額收益」來判斷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高低。比如,行情好時,基金是不是比同類基金賺錢多;行情不好時,基金是不是比同類基金虧錢少?
當然,對待一隻基金,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區分出賺錢是因為市場因素還是基金經理個人因素,更多時候,是二者綜合作用的結果。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也。不過,如果只看收益率買基金,有可能你進去的時候就成了「接盤俠」。
綜上所述,辨險識財認為:年底的基金排名僅代表某一類基金當下所處階段的業績表現,真正要選擇一隻好的基金,還是要根據市場行情以及基金經理個人表現綜合判斷,建議綜合同類排名+最大回撤率+基金經理三大指標來選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