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H股比A股便宜很多,外資為什麼棄H而買A
H股市場主要看企業經營能力,有前途的企業,股票才會漲
而A股市場投機性強,很多經營能力很差的企業,股票一樣炒得飛起,賺錢的機會更多
『貳』 中國人為什麼把自己股票低價給外資銀行
第一點,吸收外來資本,增強實力,提高銀行競爭力
第二點,緩解外國銀行進入中國,對中國銀行業的沖擊力,外國人不會傻到用自己的銀行搶自己銀行的生意吧~
第三點,某些銀行腦有病,以低價出售股權給外資金融機構,再以高價欺負中國國內的投資者。
『叄』 中國股市:外資為什麼瘋狂抄底中國股市
第一外資沒瘋,也沒狂;第二外資也沒炒中國股市的底。
近期,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這符合外資的投資邏輯。外資的操作其實很簡單,首先,做一個宏觀經濟判斷,當看好未來經濟後就會去選投資標底,當投資標底的價格跌到他認為的低點時就開買。
關鍵是這些資金敢吃套,也敢認輸,一旦買錯了,出局也快!有人關注過這些資金買入後一般半年左右他們買的股票多數都會漲過他們介入的平均價。
『肆』 為什麼外資來抄我們股市的底,我們的股票還跌跌不休
外國股市是投資,中國內地股市是炒股。好像巴菲特沒購買過A股,他只投資中國的企業,一旦企業在A股上市,他就拋出了。看來巴菲特並不看好A股。A股中的主力是很實際的,不管這個企業多麼的優秀,成長性有多好,只要目前不賺錢,他就不出手。反之,不管這個公司多爛,只要有消息能漲,他就敢拉升。看來只能指望國際隊救散戶了,不過那個「底」是很磨人的,因為主力還要打壓吸貨。
『伍』 外資企業購買股票
北京消息 (記者 周翀)國外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後新上市公司兩類對象進行戰略投資,可以採取有條件的定向發行和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這是商務部、證監會、國稅總局、工商總局、外管局近日聯合發布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作出的規定。
作為股權分置改革的配套政策,2005年11月商務部與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涉及外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境外戰略投資者可購買已股改公司A股股份。新頒布的辦法進一步對外資戰略投資的方式進行了界定。
《辦法》規定,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三年內不得轉讓;投資者應嚴格遵守行業禁入和投資比例限制。
《辦法》同時明確,符合下列五種情形的國外投資者可以出售A股:投資者進行戰略投資所持上市公司A股股份,在其承諾的持股期限屆滿後可以出售;投資者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須以要約方式進行收購的,在要約期間可以收購上市公司A股股東出售的股份;投資者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前持有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且限售期滿後可以出售;投資者在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持有的股份,在限售期滿後可以出售;投資者承諾的持股期限屆滿前,因其破產、清算、抵押等特殊原因需轉讓其股份的,經商務部批准可以轉讓。
而對境外戰略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對A股只能賣不能買的限制,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周到認為,既明晰了外國戰略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與QFII之間的邊界,也為監管部門規避了風險。「如果所有外國投資者都通過戰略投資者名義對A股股票進行買賣活動,將給監管部門的監管工作帶來巨大挑戰,QFII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辦法》將於2006年1月30日正式實施。
『陸』 為什麼外資買入的成本 高於股價那麼多
他們有的是錢。根本不在乎那一點兩點。所以啊他們有他們的目的。到主要還是為了賺錢。
『柒』 聽說國家,外資然後機構,以及散戶購買同一個股票,價格相差10倍都不止,他們可以買到那麼便宜的票
機構 外資投行,他們買股票可以在一級市場認購,所以肯定比散戶在批發市場購買要便宜得多,如果這只股票上市首日是低開低走,然後連續下跌那麼非但不會有10倍,他們還會虧損。明白了嗎?
『捌』 外資到底買了哪些股票
外資是非常聰明的資金,這些外資都是去布局一些A股市場的優質股票,最典型的就是A股市場的白馬股,外資在股票市場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度。
外資出現天量搶籌碼,買入金額最多的股票是比如有以下股票,具體名單如下:貴州茅台、東方雨虹、北方稀土、陽關電源、隆基股份等,這以上五隻個股是在過去5月份,被外資金買入最大金額的股票名單。
總之我們作為個人投資者,不要去關心外資在哪裡,外資買了什麼股票,這些都是沒用的,他們是神出鬼沒的,等散戶都已經知道他們進來了,也許他們就開始出貨了,根本沒有必要去跟外資炒股,不然虧得一塌糊塗。
其實A股市場很多外資都是帶馬甲的,也就是從內陸資金兜一彎就是成了外資。不然這些外資又怎麼可能會非常精準的操作,每次都能精準的逃頂,同時每次也能精準的抄底,難道外資真能神不知鬼不覺嗎?其實不然,這些外資當中很多是內陸資金,才會對咱們A股有深入了解。
風險提示:以上個股僅回答問題所用,不構成個股買賣建議,自行買賣盈虧自負。
『玖』 今天但斌感嘆 為什麼便宜的好股票都讓老外買了
主要還是中國市場的市場制度缺陷太多,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市場經歷過漫長的熊市後,場內的投資者都沒有什麼信心了,而老外作為場外的旁觀者,反而對市場價格的貴賤有很清楚的認知。市場長期不景氣,這絕不僅僅只是宏觀經濟的原因,和市場政策的導向息息相關。像中國的上證指數,其回報十年甚至二十年都贏不了貨幣基金,比不過通貨膨脹,更不用說GDP的增長率,這正常嗎?而市場長期不景氣之後往往又潛藏著機會,卻在這個時候大量引入外資,股票市場的底又怎麼能不讓外國人買到呢?其實主要還是股票市場缺乏一個穩定機制,動不動就千股跌停的市場你叫投資者如何有信心?相反,如果美國出現了像三十年代大蕭條那樣的情況,恐怕你也會去買美國的股票了,而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成熟的美國市場恐怕再也難以出現了。等到市場制度完善了,定價更有效了,外資就沒有這么多以便宜的價格買入的機會了。
『拾』 同一家大陸公司的股票,外資是不是可以買到比中國百姓更便宜的股票
不可能,a股市場只對人民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