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斷股價超跌
在股票的價格連續下跌後,一般都形成了超跌,如何判斷股票超跌,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斷方式,不同的指標對超跌的顯示模式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指標,都是結合目前的價格跟最近的平均價格,形成的趨勢差,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乖離率,乖離率是判斷超跌超買的重要衡量標准。我們使用的軟體中,BIAS是乖離率指標。背離包含的內容其實很廣泛,趨勢背離、量價背離、現價與均價背離、多頭空頭背離等等,遠極則近,分久必合,離久則靠,終歸不離不棄。 在上漲中,股價遠離均線,代表著乖離率過大,股價通常會下來靠近均價,反之,下降過程,如果股價在均線下方遠離均價,也是屬於超賣,乖離率也大了,這時候,價格會向上走,這就是超跌反彈。使用BIAS指標,通常 設置為6天的BIAS>+4.5%,是賣出時機;<-4%,為買入時機。 如果把BIAS設置為24天,如果大於9%是賣出時機;小於-8%,為買入時機,而且這是代表著波段的開始與結束。,因為該指標變化頻繁,盤中的量能變化就能隨時修復其指標的數據,所以單一看這一種指標是不可取的,可與其他指標結合,如果指標都產生背離,那麼可操作性大大加強。 CCI屬於超買超賣的指標,當CCI數據到達-200以後,進入超賣狀態,下跌之前的數據越高,反彈的力度相對越強。 DMI是屬於趨向分析指標,MDI是代表空頭,PDI代表是多頭,多空雙方的數據差別超過35以上,則代表了趨向已經背離,趨勢會朝另一方向行進。如MDI在PDI上方產生的背離,股價即將反彈。 把CCI超賣信號,跟趨向背離的DMI結合,不失為很好的方法,這兩中條件都符合超跌狀態,結合日K線進行操作,准確率也會大大提高。 如果在選擇超跌股中,只有某一種指標符合,其反彈的高度很受限制。
『貳』 超跌股票 板塊 如何判斷
超跌不是一味陰跌,要求短時間內急速下跌,起碼跌個百分之二十吧,每天要不斷的看盤,K線分析是最基本的,學好它你就可以慢慢小資金炒了,沒經驗切記大筆投資
『叄』 什麼是超跌股
你好,超跌股就是那些連續跌落價格低廉的股票,不過許多股票在除權之後價格也會很低,這種情況要加上除權價予以區分。股票超跌的情況大部分是因為自身基本面變化引起的,比如說利潤太差,配股方案不能被投資者接受等。還有一部分股票超跌是出於技術上的原因,大盤弱勢時,有些個股會跌的更快更深。
超跌股要滿足的條件:
【1】從歷史高位累積下跌幅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2】中期階段性跌幅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3】近期跌幅在百分之十五以上。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肆』 怎麼才能知道哪只股票是超跌股
所謂超跌指的是下跌50%左右的,也就是腰斬,有空多聯系,滿意嗎?
『伍』 什麼是超跌
超跌,指股價跌的到遠遠低於正常股價的價位,股價的過度下跌的一種技術名詞。隨著股市的發展,其龐大的起落造就了許多新的名詞。
超跌股主要應符合三點:一是累計跌幅達70%,二是階段跌幅達40%,三是短期跌幅達15%。中間有配股、送股等情況,股票復牌後會先除權,股票一旦除權,在日K線圖表上會留下一個除權缺口。那個缺口代表除權減少的價格。反推過去考察一支中途有配、送的股票是否超跌就先加上除去的價格看是否達到超跌標准。
(5)怎麼看股票是不是超跌擴展閱讀:
股票超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個股本身基本因素變化所導致的超跌,如利潤完成情況太差、配股方案強人所難等;另一種是技術性的超跌,即大市下行時,其跌得更深更快,或新股上市生不逢時,價格定位太低等。
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超跌股,隨後或遲或早總會出現一個補漲行情。補漲動力來自多方,首先,超跌本身同時就提供了股市中最有上漲潛力的因素——低價位;其次,介入超跌股的實力大戶及股票發行公司可能會設法進行自救;第三,導致超跌的惡劣因素被改善以至轉好等等。
『陸』 怎麼查超跌股票
一看你這問題,就知道你的股票做的不好吧,為何它超跌了,就是因為別人不看好, 下跌趨勢不言低,不要老想著抄底。
『柒』 怎麼看個股是否超跌,有什麼指標可參考,大智慧或同花順均可
最簡單的是看乖離率BIAS,一般小於-14就算超跌了,還有很多指標,但在弱市中,特別是大小非解禁前提下,個股拋壓極重,光從技術上很難判斷,要是按50%的話,中石油就是超超跌了。關鍵看估值,市盈小於20算是合理了。
『捌』 如何判斷一隻股票是否已經跌到了階段性底部
市場上很多投資者都喜歡抄底一些低位股,認為大幅度下跌後的風險得到有效釋放後,一旦該股下跌企穩後 ,後期的上漲的幅度較大,相比一些高位股,高位股一旦趨勢發生改變後,後期的下跌的幅度較大,所以大部分投資者都有恐高心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一些下跌幅度較大的個股,我們選擇買入後,該股接下來會出現繼續下跌的情況,再次下跌後再看我們之前買入的位置完全是半山腰上,反而一些趨勢較好的個股,看似位置較高,但後期基本上出現繼續上漲的情況,此時回頭看之前的高位其實並不高。
所以抄底買入一些下跌幅度較大的個股並不代表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益,很多投資者買入超跌股基本上都是買在半山腰上,在操作過程中是否存在一些辦法可以判斷個股下跌已經跌到階段性底部了,即便不是趨勢反轉,但下跌後接下來也會出現明顯的反彈,不至於短期一買再次下跌的情況,下面我們來重點講解下如何判斷個股的階段性的底部已經形成。
K線的底部形態其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個股階段性的底部是否形成,最為關鍵的是下跌到一定階段後是否有主力資金和大資金的願意介入,如果下跌趨勢過程中仍舊是散戶在其中博弈的話,個股很難出現大幅度反彈或者反轉的走勢,所以大資金在買入股票後會形成幾類K線形態,我們首先確定階段性的底部可能會形成的幾種K線形態:
第一,長下影線,如果前期個股下跌幅度較大,當下跌到一定階段後形成明顯的長下影線,並且的下影線的長度是實體的三倍以上,我們可以確定短期底部可能會形成,也代表個股長期下跌後,在下跌過程中有大量資金抄底買入後形成的明顯的長下影線,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在底部階段成交量出現以上三種情況,底部成交量開始出現明顯的放出的情況,不能出現間斷性放量的情況,成交量並不需要每天都要放出,放出後也可以出現逐步縮量的情況,但縮量狀態時候不能再次回到前期低迷狀態,接下來成交量變化比較有節奏,上漲開始逐步放量,上漲後短期回調震盪成交量開始逐步萎縮,回調結束後成交量再次逐步的放出。
總結:上面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解了階段性底部形成的時候K線的形態的變化,當K線形態滿足後成交量必須也要滿足,主要防止主力資金通過K線形態來騙線,比較影響K線形態的變化因素較多,很多情況下,並不需要資金大幅度買入後就能夠造成K線形態上的變化,如果疊加成交量能夠提高判斷的成功率,畢竟資金的買賣情況會體現到成交量上面,特別是成交量規律性的變化,基本是大資金操作造成的。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