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散怎樣才能發現並且買到賺錢龍頭股
對於小散戶,找龍頭很難的,不專業,資料不多,又不會花很多時間做分析,的散戶,你覺得會這么容易讓你找到龍頭鼓嗎?除非你把滬深2000多隻股票瞭然如心,你用心去觀察,基本資料,股票K線圖能等等多要能記住,那你就自然會有感覺,哪個股票會漲
1、建議中短線的話,跟著大盤,預知板塊是怎麼交替漲跌的,來選股,
2、至於長線更容易操作,找到跌的最狠的股票,一般選5塊以下的,讓後買入,等個一2年自然最少都可以翻一番(長線最怕,天天看自己的股票,長線記住只能看大盤,別看自己的個股,不然有好多會臨時變卦)
Ⅱ 我買什麼股票,才能賺錢呢
長線投資資源類個股穩賺,因為資源只會越用越少。能獲利的多少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Ⅲ 《股市中哪些錢散戶可以賺》
股市中哪些錢散戶可以賺能賺到呢?
1、牛市中的錢;
牛市中激進一點,打打亂仗追追熱點無所謂,不會犯大錯,因為牛市中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從去年7月我定義A股是牛市,現在還沒改變)
2、短、中線投資(持倉大於3天低於2個月?);
超級短線肯定不符合散戶,一是時間和能力都不夠;太長線更不符合散戶,因為大部分散戶不可能有那個耐心,以其到無法堅持時砍倉,還不如承認自己不可能有堅持到底的能力,早點認錯更好。
3、買不會套很久的股票;
也就是說不要去說什麼做價值投資過早的埋伏在一個板塊(股票)中,這往往會壞了自己的心態,一個股票市場給它你認為不合理的估值往往是合理的,你要知道那些錢又多研究人員又多的機構比你研究一定透,咱就不費那個神了,還有咱不是耐心也比不過主力嘛,那還是到痛點可能變甜點時再考慮吧(下周三解碼財商播出的《洪榕戰上海》第六集會講到這個內容)。
4、撿皮夾子的心可以有;
市場出現突發利空消息(利空大盤或板塊)時,乘大跌買入;個股出現突發大利空出現連續跌停,跌停板打開時可考慮買入。
5、多抓板塊行情,少炒消息股;
板塊行情一般持續性比較強,個股消息則很難把握;
6、板塊抓中間,個股抓兩頭;
板塊炒作只抓中間一段,也只關注這個板塊中最強的和最弱的,因為板塊炒作內部個股輪動是大概率;
7、買大板塊內的小股票;
小板塊一般散戶搞不懂也不好把握,大板塊一般散戶聽說過也弄得懂,比如我去年說的券商板塊,互聯網等都屬於這樣的大板塊。
都賺錢的話誰還去上班啊 大部分小散戶也許有時候賺了不少但總體還是賠的 能賺錢的概率太低了
Ⅳ 作為一個小散戶怎樣在中國股市裡賺到錢
樓上這位athena1980說得對,首先就是心態,其次還是心態,最後也是心態,當你不去奢望買到最低價,不指望賣到最高價,看見瘋狂上漲的股票不去搶購,看見你自己的股票瘋狂下跌不去想著補倉、不去想著割肉等到跌下來再買回來,當你不會相信股評家的信口雌黃、當你不會相信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有莫名其妙的聯系、當你不再熱衷查找利好利空新聞的時候、當你不再痴迷於所謂的技術的時候、當你不去一廂情願的指望股票會按照你的思維去走的時候,你就會賺錢了。因為這時你才真正知道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低價買高價賣才會賺錢 。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其實炒股的股民有70%的人已經忘記了
Ⅵ 小散戶能靠炒股發財嗎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人發財, 炒股也不例外, 有權威統計過, 炒股70%的人是虧錢, 真正發財的是極少數, 只因市場變幻莫測, 風險極高。
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股市上,也有人憑自己的智慧,抓住機遇,獲得了無盡的財富。但「人怕出名豬怕壯」,發大財的不會太張揚。很多進入證券公司大戶階層的也是從小散戶發展起來的, 從幾萬資本增長到幾十萬,過百萬的也不少,不過別人賺多少怎會給你知道?其實大多數股民都虧本。一般人知道比較典型的炒股發財的是這三個人——林園、青木、楊百萬。
林園——有中國股神的稱號,從8000元炒股起家,傳說07年賬戶已達20億。
楊百萬——真名楊懷定,10年前已稱楊百萬,經過2007年的大牛市,以他的智慧應該獲利豐厚,有人稱他應改稱為「楊千萬」,這不無道理。
青木——股市中的傳奇。從1994年開始,10幾萬資金縱橫股市,96年已增長到300萬以上,現今09年了,別人稱他的資產早已進入8位數。他還著有幾本書,個人覺得茅塞頓開,不妨一讀。3本書為《戰勝莊家》、《股戰心法》、《形態分析精要》。這不是幫青木賣廣告呀,不要誤會,我只推薦給股民朋友閱讀。希望大家的炒股水平更進一步。
Ⅶ 小資金量的散戶如何去炒股
在散戶的問題上,就比如昨天大盤正式破掉了3100了,股吧里又有一大群人在罵641,他們認為是證監會的「強監管」政策和IPO擴容導致市場沒有了賺錢效應,自己虧損了很多錢。我也虧了,大概33.3%,一年。這一年,我思考過該做價值投資還是題材投機,研究基本面還是技術面,做周期股還是題材股;也接觸過市場上做短線題材股、中長線價值股,包括一些做量化交易的職業投資者。近期市場上的監管趨嚴、資金出逃、個股大面積下跌,股民情緒開始激烈等情況,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在中國股市,作為一個散戶,有未來嗎?
首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炒股?
當然是為了賺錢。不管你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還是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基本上我們都是為了賺錢才進入股市。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選擇股市而不是其他?
我看到股吧中有很多人說羨慕美國的股市,雖然經過了08年的金融危機,但道瓊斯指數從2009年2月份的6469點一路上漲,破10000,破20000,一直在創新高,但我們的大A股卻好像還在「半山腰」。這里有個重要的區別: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我們的A股以散戶為主。因為百分之七八十的股民都是10萬以下的散戶,我也屬於其中一個。散戶投機者,就用這個詞吧,因為這個群體,價值投資者很少。一來,大多數的股民並不具備價值投資的專業知識,二來我們的大A股的市場情況也確實不太適合做價值投資。
散戶這個群體,我認為是比較悲催的。
一方面,10萬以下的投資本金,能做什麼呢?做期貨、外匯?非專業出身還是別做的好。買銀行理財、國債?收益太少,本來本金就少,何時才能賺到第一桶金啊,滾雪球也要等本金這個球夠大,才能積累得多吧。買基金?別逗了。沒聽過「公募就是披著馬甲的散戶」嗎,有時候他們的收益率還不如我呢。私募,至少100萬,門檻太高,買不起。投資房地產?呵呵,10萬夠給首付嗎?還有裝修費呢。細想一下,散戶的投資方式其實很少,而最便宜的股票才1元多,幾百塊就可以炒股的門檻其實給了很多人「獲取高額收益的機會」,當然也有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A股中3000多家企業,不講故事的有幾家?上市公司整體質量較差,機構無法從上市公司的長期業績成長中獲利,只能採取「市場博弈」的方式賺錢。博弈的主體有以下幾方:散戶、游資、私募、公募、保險、QFII、證金匯金社保的國家隊。上面的哪一方,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信息優勢來說,都比散戶強。更不用說他們是團隊作戰,我們是「散兵游勇」。作為一個散戶,我既不能把國家隊當做「救世主」,也不能把「溫州幫、佛山無影腳」看做是「對抗如來佛祖的孫悟空」,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對手。這個市場中,每個人都想從「更弱」的一方身上咬下一塊肉,啃下一根骨,所以不要對他們抱有希望。
第三個問題:散戶的未來在哪裡?
有一位94年入市做期貨的量化投資基金前輩對我說,除非你是金融工程專業出身,否則我不建議你進入這個市場。他說:散戶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因為他們會發現在這市場上自己已經賺不到錢了,當然這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其實,我不知道這個5~10年的時間是否正確,但是從金融市場的成熟化發展來看,「散戶退出、機構博弈」這絕對是未來的趨勢。美國的股市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成熟,我們的金融市場近40年了,不知道達到成熟需要多久,但幾百年那麼長應該是不需要的。
我目前能想到的只有兩條路:一是,成為一個職業投資者或職業投機者。那些經過多年市場摸爬滾打最終形成自己交易體系的人,當然是極少數,能夠繼續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二是,離開這個市場,不要再自己做交易,而把投資委託給更專業的機構。當然,這需要機構市場更加成熟,投資理念更加先進,整個金融市場更加發達。或許,還有第三條路:牛市炒股,熊市撤退。嚴格執行牛市賺錢就走的策略,不要一直撲在市場行情中。
未來離我們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每一個散戶都能找到自己道路,先找到一個比較大的雪球,然後找到一個足夠長的坡,「滾雪球」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但是,首先要保住本金。——投資有問題,就要上「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