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剛上市時的股價是多少
每股19美元。
自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共同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以來,該公司股價由每股19美元飆升至上周五收盤的321000美元,讓數百名早期投資者受益成為了百萬甚至是億萬富翁。
芒格表示自己想起了兩次自己在年輕時進行1000美元的投資,其中一次很成功「花了1000美元買了股票,後來賺了13萬。」
但是另一次就很失敗了,芒格表示:「還有一次,我買了一隻股票,很快就漲了30倍,但是在漲到5倍時我就把股票買了,這是我做過的最愚蠢的決定 。」
(1)買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還可以賺錢嗎擴展閱讀
伯克希爾作為一家北方紡織品製造企業卻沒能做出相應地調整,業績開始寥落。1955年,伯克希爾與哈撒韋兩家公司合並,取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名字。
不過這兩家公司的合並,並沒有給公司的業績帶來好轉。在合並後的7年間,公司整體上是虧損的,資產凈值大幅縮水了37%。
到1962年12月,巴菲特首次以7.5美元價格大量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到了1964年,當時的首席執行官Seabury Stanton想以各位股東回購公司股票,在正式發布公告之前曾經問巴菲特多少錢才願意出售持有的該公司股票。
巴菲特當時的要求是11.50美元,Seabury Stanton面上同意了這個報價。
但結果正式發布股東信的時候,給出的回購價格卻是11.375美元,比商議的少了0.125美金。
B.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是如何賺錢的
如果你想賣掉投資來補貼家用,你可以賣出一部分股票而不是全部。這和長期投資沒有沖突。
其實巴菲特的股東也有這樣的想法,後來,巴菲特增發了B股。1股A股可以轉換成30股B股。這樣,如果你想賣出一小部分股票時,就可以這樣去操作。他不會影響你的投資。
再解釋一下,為何不分紅,
比如說,企業一年賺了20%,這樣的收益,你非常滿意。並且,你的20%收益如果繼續留在企業的話,可以再按照20%的速度增長。那你如果沒有非常好的其他投資的話,你肯定願意把收益留在企業。反過來,如果企業分紅給你,這樣要扣20%的個人所得稅。如果你想再投資這個企業的話,你就多支持了20%的成本再加上交易成本。所以,巴菲特主張不分紅。
其實分不分紅,與每個企業的屬性有關。不同的公司根據它的收益率,發展情況,股票價格不同,它的分紅政策應該是不同的。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這本書里明確的講了這些問題。希望你有時間看看這本書。會對你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C.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的年收益率是多少
股票收益率(stock yield),是指投資於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總額與原始投資額的比率。股票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因為購買股票所帶來的收益。股票絕對收益率是股息,相對收益是股票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
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與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股票收益率指投資於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總額與原始投資額的比率。股票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是因為購買股票所帶來的收益。股票的絕對收益率就是股息,相對收益就是股票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
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的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與持有期收益率和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稱獲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派發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該收益率可用計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能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和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還沒有到期日的,投資者持有股票時間短則幾天、長則為數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持有期中的全部股利收入以及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之一,但如果要將其與債券收益率、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一比較,須注意時間可比性,即要將持有期收益率轉化成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說的是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現金股利收入和股票賣出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比率。本指標主要反映其投資回收情況,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或操作不當,均有可能出現股票賣出價低於其買入價,甚至出現了持有期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此時,持有期回收率能作為持有期收益率的補充指標,計算投資本金的回收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4.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在該股份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或進行股票分割(即拆股)的情況下,股票的市場的市場價格及其投資者持股數量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拆股後對股票價格及其股票數量作相應調整,以計算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收盤價格-開盤價格)/開盤價格股票收益率的計算公式 股票收益率= 收益額 /原始投資額其中:收益額=收回投資額+全部股利-(原始投資額+全部傭金+稅款)
當股票未出賣時,收益額即為股利。
衡量其股票投資收益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及持有期收益率及其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D. 巴菲特買伯克希為哈撒韋股票的時候是多少錢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0年前,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在沃倫·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公司凈資產從1964年的2288.7萬美元,增長到2001年底的1620億美元;股價從每股7美元一度上漲到近15萬美元。
巴菲特先發現要買什麼,再決定價格是否正確,並在一個能是你獲力的適當價格時才買進,這也體現出內在價值之所在。
巴菲特的成功給了人們深刻的啟示,聯想前期的大盤的破位和庄股的跳水,無不有內在的原因,結合中國股市的特點及新的影響因素,革新投資理念,是每一位投資者應該重新考慮的問題,是決勝股市的前提。
E.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不給股東分紅,股東如何獲得收益呢
分紅還是要除息的 一樣的 巴菲特只是讓股票一直漲而已 市值增長股東一樣收益 ;;;如果不明白去查查網路的名詞解釋 除權 除息 就明白啦
F.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怎麼盈利
你的問題很籠統挨,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個多元化的大集團,業務不但有保險(如子公司GEICO)還有糖果,甜品,珠寶等等,很多種。巴菲特主要是用保險收入的浮存金來進行投資,因為這些浮存金不用很快的用出,所以比較適合做長線投資。
G.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為什麼可以達到二十多萬這么高
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上市的公司的價值,一方面在價格上表現出來,一方面從份額表現出來。
股市裡通常企業會送股,除權,所以價格不會漲的太高,舉個簡單的例子:
A,B兩家公司同屬上市公司,都是1000股,每股價格1元。
第一年年末A,B公司的股價都漲到了2元。A公司實行十送十,變成了2000股,由於除權所以公司的股票價格變為了1元,總價值還是2000元不變。B公司沒有任何操作,價格還是2元。
同樣第二年年末A,B公司股價都漲了1倍,A公司變成了2元,B公司漲到了4元。A公司又執行十送十,股票變成4000股,企業市值4000.B公司未做什麼操作,價格還是4元,價值4000。
以此類推第10年,A公司價格還是1元,B公司的價格已經是1024元了。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亦是如此,公司的股份一直沒有增加,或者增加的數量比較少,以至於需要20多萬美金才能買上一股。最重要的原因是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更希望高凈值的投資人投資他的企業,而不是幾塊錢就能買,收到投機者對公司價格的非理性波動。
H. 巴菲特投資股票都不賣的話,他靠什麼賺錢
其實巴菲特賺錢的途徑有以下幾點(個人分析):
1、靠老生常談的長期持有股票聞名。可是他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普遍與民生相關的,飲料、剃須刀、超市、報紙這些本身就與民眾的生活密不可分,再加上某些產品處於壟斷地位,利潤本來就高,記得看過一本書,巴菲特並不是這些公司的最大股東,卻是大股東之一,召開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需要分紅或者聽取其它意見的時候巴菲特的發言權還是很重的,所以他不單單買進了這些股票就一無所獲,反而獲得了豐厚的分紅,這點與我國上市公司分紅每股送幾分是有極大差別的,仔細看看港交所就可以知道每股派1.5、2元其實相對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2、靠做差價。伯克希爾哈撒韋同樣是投資集團,單靠吃利息不可能維持龐大的資本運營,中國石油是最大的例子,低價時買入,高價時賣出,低迷時買入,瘋狂時賣出,這里的前提是,這還是一隻被低估的績優股。
3、借名氣拉升股價,從容出貨。私募經理趙丹陽深諳此道,跟巴菲特推薦物美商業,股價拉升後所獲取的利潤跟與巴菲特吃餐飯所花的錢不過九牛一毛,想想巴菲特是如何高調宣傳比亞迪的,據說巴菲特買入比亞迪的成本僅僅8港元還不到,然而消息放出後,以及巴菲特實地調研,比亞迪股價更是一路飆升,受益的不單單是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更是他這個世界級股神;
4、購買優先股,這點上與分紅不同,優先股是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餘資產方面比普通股票具有優先權的股票,優先股持有者與上市是約定股息率的,較少受公司利潤變動的影響,只要有盈利,必須分紅。唯一的不足就是享受不了公司高增長帶來的高利潤。不過既然買了優先股,應該是從保值增值的角度考慮,不必承擔高成長帶來的高風險。
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個全方位的投資集團,涉及面相關廣,維持每年的增長率不賺錢不可能辦到的。
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I. 個人通過買股票,可以發家致富嗎
實話實說,個人通過買股票發家致富的幾率很低。因為估價漲跌都是莊家操控,他們都是吃散戶的金錢為利潤的,所以你這個散戶遲早都會虧本的。
J. 現在買伯克希爾哈A股幾十年後會不會漲很多
樓上說的沒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32萬多美元1股,是當今世界上最貴的股票。會不會在A股上市,至少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至於幾十年後什麼情況,就連巴菲特自己也說不清楚,其他人怎麼會知道?雷曼兄弟那麼強大,還不是一夜之間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