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股票軟體上的日線,周線,月線分別能看到多少天的行情
可以看到有滬深市場的第一天。
我用的是通達信,你只要把圖使勁地縮小(按上和下鍵調整就是了)就可以看到了。
『貳』 股票里的5天均線怎麼看
這個很簡單,5日均線向上相交其他均線為上升趨勢,向下相交其他均線為下降趨勢。當處於上升趨勢時買進,當處於下降趨勢時賣出。當5日均線處在其他均線之上時為多頭市道,走勢較強,可以持有;當5日均線處在其他均線之下時為空頭市道,走勢較弱,應觀望、或減倉。
『叄』 股票中的日線怎麼看
根據日線的形態,投資者可以以此來選擇買賣的機會。比如,當日均線出現多頭排列時,即短期、中期、長期均線依次從上到下排列並向右上方運行的形態圖時,或者均線出現低位金叉時,是一種買入信號,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此時買入一些,反之,當日均線出現空頭排列時,即指短期、中期、長期均線依次從下到上排列並向右下方運行的形態圖時,或者均線出現高位金叉時,是一種賣出信號,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此時賣出一些。 當日k線出現上影線較長,黃昏十字星,烏雲蓋頂等賣出形態圖時,則投資者可以考慮賣出手中的股票,反之,當日k線出現下影線較長,早晨十字星,等買入形態圖時,則可以考慮買入一些。
拓展資料
日線有很多種,比如說5日均線,就表示最近5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常見的日線指標有: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30日均線,60日均線等。如5日均線,即最近5日的平均收盤價格組成的均線。日周月是K線的時間周期,日K線是一個交易日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收盤價的圖形化表示。 周K線則是一個交易周期,即五個交易日。最高價最低價第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最後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的圖形化表示。 月K線則是一個交易月即大約20個交易日最高價最低價第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的圖形化表示。 一般來說根據日線買入,但是買入後要根據持有時間的長短看周線或月線。因為日線能看到當天的最高點和最低點,所以能准確地把握買點。 如果買入後投資者准備短線持有,那麼可根據日K線的走勢判斷合適的賣出價位,但如果是中長期持有,那麼就看周線或月線。 另外,K線技術分析都有滯後性,因此在分析股票買點的時候最好結合基本面和消息面分析。
『肆』 怎樣看股票中的日線
股票的日線圖裡面主要是指:黃色是5日均線, 紫色是10日均線, 綠色是20日均線, 白色是30日均線,藍律色是120日均線(因為半年內交易時間可能也就120天左右),所以也可叫半年線,紅色是250天線,同半年線道理,也叫年線。如何看股票日線圖?
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伍』 股票行情趨勢均線看幾日線
短期一般看 五日均線。
『陸』 股票k線圖裡面30分鍾線看多長時間60分鍾看多長時間日線看多長時間
30分鍾線就是看30分鍾一結算的交易走勢,60分鍾就是看60分鍾的交易走勢,日線就是看當天的交易走勢。
『柒』 炒股票短線看均線幾日的指標准些設幾日線和看幾分鍾的線
您好,炒股票日線看3日線,分時一般看15min,但不全是看一種,要結合的盡量的多一點。長期趨勢看60、120和240均線;短期動能看5、10、20、30均線。長期趨勢240均線抬頭,60或120均線金240。短期20均線抬頭。
一、何為短線
短線通常是指在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以內的時期,投資者只想賺取短期差價收益,而不去關注股票的基本情況,主要依據技術圖表分析。一般的投資者做短線通常都是以兩三天為限,一旦沒有差價可賺或股價下跌,就平倉一走了之,再去買其他股票做短線
中線則不然,對股票本身作了一番分析,對上市公司的表現有一定信心,並認為當時股票價格適中而買入,一般持有一個月甚至半年左右,以靜待升值,博取利潤。
長線意即對某隻股票的未來發展前景看好,不在乎股價一時的升跌,在該只股票的股價進入歷史相對低位時買入股票,作長期投資的准備。這個長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或以上。
二、建議
短線操作的核心就是追漲殺跌,但追漲殺跌未必適合每個人。下列朋友是不適合做短線的:
第一、不敢追龍頭股的人不適合做短線。這種人總是認為一波行情啟動之後,每一隻個股都會漲,因此總是死守著自己手上的牛皮股,眼睜睜地錯過難得的行情;龍頭股往往是強莊重兵駐扎,強者恆強是股市不變的法則。人有上中下,個股也一樣,漲得快、漲得多與漲得慢、漲得少是截然不同的操盤思路,這也是為什麼安逸倍增始終以龍頭股為標的的原因所在;
第二、反應不敏銳的朋友不適合做短線。短線操作除了要求良好的盤感,還要求思維敏銳、眼明手快,熱點板塊的龍頭個股快速上漲行情大多不會持續一周,後知後覺的人往往會成為接最後一棒的犧牲者;先知先覺與後知後覺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操盤結果卻是大相徑庭、天壤之別;
第三、性格優柔寡斷的朋友不適合做短線。優柔寡斷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外,更多的在於對自己操盤能力的不自信。優柔寡斷者總是前怕狼後怕虎,對買賣信號執行不堅決,常常在猶豫間錯過了最佳的買賣時機;
第四、不能嚴格遵守紀律者不適合做短線。散戶們賺錢少往往並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因為不遵守操盤規則。在股市中,很多散戶常常不自覺抱有僥幸心理、不甘心的心理,導致該買的時候遲疑,該賣的時候猶豫,從而與收益擦肩而過。
『捌』 k線圖中日k線的走勢是幾天的
是當天的,從開盤到收盤形成一條日K
『玖』 股票看幾日線最准
1,60日線一般是莊家的成本線,莊家洗盤一般不會跌破60日線,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稱為牛熊分水嶺,但股市沒有絕對的,因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均線的用法都是一樣的,這里以5日均線為例加以說明,5日線掌握之後就全都明白了。
移動平均線是用統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干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移動平均線的理論基礎是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那麼5日均線就是連續5個交易日的平均成本線。10日、20日.........
均線指標是反映價格運行趨勢的重要指標,其運行趨勢一旦形成,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趨勢運行所形成的高點或低點又分別具有阻擋或支撐作用,因此均線指標所在的點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撐或阻力位,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買進或賣出的有利時機,均線系統的價值也正在於此。
用好5日均線,必須要掌握葛南維8大法則。同時運用好乖離率,具體如下:
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略向上方抬頭,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為買進信號。
2、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未跌破移動平均線後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時機。
3、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跌破移動平均線,但短期移動平均線繼續呈上升趨勢,此時為買進時機。
4、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突然暴跌,距離移動平均線太遠,極有可能向移動平均線靠近(物極必反,下跌反彈),此時為買進時機。
5、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說明近期內購買股票者獲利豐厚,隨時都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應暫時賣出持股。
6、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上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說明賣壓漸重,應賣出所持股票。
7、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下方運行,反彈時未突破移動平均線,且移動平均線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後又出現下跌趨勢,此時為賣出時機。
8、股價反彈後在移動平均線上方徘徊,而移動平均線卻繼續下跌,宜賣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則中第三條和第八條不易掌握,具體運用時風險較大,在未熟練掌握移動平均線的使用法則前可以考慮放棄使用。 第四條和第五條沒有明確股價距離移動平均線多遠時才是買賣時機,可以參照乘離率來解決。
做超短線一般看60分鍾圖,平時設定5、10、20、60、120、250日線就可以了。
『拾』 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線怎麼看
5日,10日,20日線可以直接在股票交易軟體中查看,比如在股票軟體中點擊某個股票,這時可以看到它的K線圖,在K線圖上就可以看到5日,10日,20日線。5日,10日,20日線分別是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反映股票多少天的成交價格或指數的平均值。
通過股票的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用戶可以分析出買賣的技巧,讓用戶在投資股票時賺到一定的錢。這是因為均線對股價趨勢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對於技術分析相當重要。
在分析股票的均線時一般以日線MA5、MA10分析短期走勢,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勢,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長期走勢。不過在分析股票走勢時也要考慮其它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預判股價的走勢。
用戶在投資股票時要注意風險,因為股票買賣屬於高風險的產品,用戶在投資時可能會虧損本金,而且在投資股票時一定要使用個人的閑錢,不能借款投資。在買入一隻股票後要時刻注意股價的變化,選擇在高點賣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線怎麼看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