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動態市盈率TTM和靜態市盈率LYR的區別
一般市盈率是指股票的每股價格與每股盈餘的比率,一般分為靜態市盈率LYR,另一個則是動態市盈率TTM。出資者在運用市盈率TTM時需求留意兩者的差異,那麼動態市盈率TTM和靜態市盈率LYR的差異終究是怎樣的呢?下面給咱們介紹一下。
對於一些新手小白來說一些新鞋的概念名詞是十分的生疏的,今日來給咱們講的是一些根本的東西,首先是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大體上,股票市盈率能夠分為三種: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猜測市盈率。
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的差異:
市盈率是現行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怎樣差異是靜態、動態、猜測呢?
在根本公式中,股價(prise)是隨時動態改變的,當然你也能夠選擇某一時點的股價來進行核算。如昨日收盤價、上月收盤價等等。在分母的每股收益中,假如選擇上一會計年度的每股收益,便是靜態市盈率,這是現已完成了的。動態市盈率中的每股收益,一般是上市公司前推12個月的凈贏利/股本總額,這個地方會很雜亂,不過一般的剖析軟體都會有核算好的。咱們一般看說市盈率,動態市盈率要多一些。
那麼,終究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有什麼差異呢?其實首先還是以下幾點:
1、市盈率Ⅰ是靜態的,是上年收益與每股股價的比率。市盈率Ⅰ只能闡明過去的盈餘才能;
2、市盈率Ⅱ是動態的,是當年猜測收益與每股股價的比率。
當年方案收益,在半途季度、半年報時,一般採納加權方法復原年收益。如季報收益按4倍估計年收益,半年報按2倍估計年收益等。
3、市盈率Ⅱ更能實在反映企業的盈餘開展潛力,所以往往作為出資的首先目標之一。
4、市盈率是盈餘目標,假如上年運營虧本,就不可能發生市盈率Ⅰ。所以,能夠看到不少股票贏利負值、市盈率一欄是空白的,闡明便是這個道理。
在實踐使用中,咱們既要關注靜態市盈率,由於它是上市公司前史運營狀況的再現,也要關注動態市盈率,由於它是上市公司未來開展狀況的表現,只有將兩者互為補充、有機結合,咱們才能更好的掌握上市公司的實踐狀況。最終,動態市盈率理論告知咱們一個容易樸素而又深入的道理,即出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繼續成長性的公司。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的差異就講到這兒了,期望對咱們有所協助,炒股有風險,入市須慎重。
② 靜態市盈率和市盈率TTM
1、靜態市盈率是市場廣泛談及的市盈率,即以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後的比值。所謂的市盈率是一個反映股票收益與風險的重要指標,也叫市價盈利率。
2、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股票投資、財務分析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引入TTM的意義在於剔除財務分析上的季節性(seasonality)變化,使得分析更加嚴謹、符合邏輯。TTM,字面意思是滾動12個月,即為截至最近的連續12個月。通常,TTM用於財務報表分析,以最近的12個月(或者最近4個季度)作為一個周期,進行分析、比較。TTM常用於和上一個12個月周期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一種趨勢。在國內,TTM經常被狹義定義為市盈率TTM。市盈率TTM,又稱為滾動市盈率,一般是指在一定的考察期內(一般是連續12個月/4個財季)的市盈率。
應答時間:2021-0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ttm市盈率高還是低好
市盈率是股票財務術語,市盈率亦稱本益比,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變的情況下,當派息率為100%,並且所得股息沒有進行再投資的條件下,經過多少年投資可以通過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況下,一隻股票市盈率越低,市價相對於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風險就越小,股票的投資價值就越大;反之則結論相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4-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市盈率看哪個值
1、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簡稱P/E或PER),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的比率。或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
2、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准則。
3、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4、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針,一方面,投資者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准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真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布的凈利加以調整。
溫馨提示:①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3-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市盈率 是看 靜的 還是 動的 呢
靜態市盈率是指股票現價與每股的當期收益之比,而動態市盈率是指股價與未來每股收益的預測值,其中靜態市盈率代表過去,不能預告未來,而動態市盈率代表未來,不能總結過去,因此,投資者在使用市盈率分析個股時,可以結合它們一起使用。
一般來說,市盈率較低,說明投資回收期較短,投資風險較小,股票的投資價值較大;反之,市盈率較高,說明投資回收期較長,同時,個股存在被高估的情況,其泡沫性較大,投資風險較大,股票的投資價值較小。
同時,投資者在利用市盈率分析個股時,還得結合個股的歷史市盈率,行業市盈率,大盤的市盈率等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拓展資料:
股票交易基礎知識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2008年9月19日至今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出讓方單邊徵收。受讓者不再繳納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金額的0.00696%收取;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
A股2、3項收費合計稱為交易規費,合計收取成交金額的0.00896%,包含在券商交易傭金中。
4、過戶費(從2015年8月1日起已經更改為上海和深圳都進行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
根據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發文《關於調整A股交易過戶費收費標准有關事項的通知 》,從2015年8月1日起已經更改為上海和深圳都進行收取,此費用按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⑥ 這張圖片中的市盈率靜,市盈率動,還有市盈率TTM是什麼意思謝謝回答。這3個數值在多少能賺到錢。
市盈率LYR,又叫靜態市盈率
市盈率TTM,又叫滾動市盈率、動態市盈率
市盈率LYR: 以上一年度每股盈利計算的靜態市盈率. 股價/最近年度報告EPS。
市盈率TTM: 以最近12個月(四個季度)每股盈利計算的市盈率。
一般說的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計算方法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每股盈利的計算方法,是該企業在過去12個月的凈收入除以總發行已售出股數。
人們常說的市盈率多數指LYR。但TTM、還有動態市盈率等都是經常運用的。
市盈率E應該是S=P/E(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式中:S表示市盈率 、P表示股票價格 、E表示股票的每股凈收益。
市盈率是一個反映股票收益與風險的重要指標,也叫市價盈利率。它是用當前每股市場價格除以該公司的每股稅後利潤,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股票每股市價/每股稅後利潤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每日行情表中,市盈率計算採用當日收盤價格,與上一年度每股稅後利潤的比值稱作市盈率Ⅰ,與當年每股稅後利潤預測值的比較稱作為市盈率Ⅱ。不過由於在香港上市公司不要求作盈利預測,故H股板塊的A股(如青島啤酒)只有市盈率Ⅰ這一項指標。所以說,一般意義上的市盈率是指市盈率Ⅰ。
一般來說,市盈率表示該公司需要累積多少年的盈利才能達到目前的市價水平,所以市盈率指標數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說明投資回收期越短,風險越小,投資價值一般就越高;倍數大則意味著翻本期長,風險大。美國從1891年到1991年的一百年間,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日本常在60~70倍之間,我國股市曾有過成千上萬倍的個股,但目前多在20~30倍左右。必須說明的是,觀察市盈率不能絕對化,僅憑一個指標下結論。因為市盈率中的上年稅後利潤並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現在的經營情況;當年的預測值又缺乏可靠性,比如今年就有許多上市公司在公開場合就公司當年盈利預測值過高一事向廣大股東道歉;加之處在不同市場發展階段的各國有不同的評判標准。所以說,市盈率指標和股票行情表一樣提供的都只是一手的真實數據,對於投資者而言,更需要的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研究創新分析方法,將基礎分析與技術分析相結合,才能做出正確的、及時的決策。
市場廣泛談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即以目前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後的比值。但是,眾所周知,我國上市公司收益披露目前仍為半年報一次,而且年報集中公布在被披露經營時間期間結束的2至3個月後。這給投資人的決策帶來了許多盲點和誤區。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系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11.6倍即:52(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22%。兩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資人看了會大吃一驚,恍然大悟。動態市盈率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於是,我們不難理解資產重組為什麼會成為市場永恆的主題,及有些業績不好的公司在實質性的重組題材支撐下成為市場黑馬。
與當期市盈率作比較時,也有用這個公式:動態市盈率=股價/(當年中報每股凈利潤×去年年報凈利潤/去年中報凈利潤)
⑦ 炒股市盈率看靜還是看動
顯示的市盈率是動態的,但是你按f10財務信息裡面的是靜態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即以目前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後的比值。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
你的理解有問題
哦。。我懂了。。你說的是每股收益的計算,那是以總股本數來計算的
⑧ 股票看市盈率是看動態市盈率還是靜態市盈率還有個TTM市盈率三個市盈率看那個好
看這些只是了解一個公司的基本面吧,還有沒有高估或者什麼低估的,但也要整體研判的,單純用這個來買賣股票也不太實際的,你真想投資,有的股票你買了之後要套你好久好久你都不能解套。
然後結合政策消息,還有什麼k線技術面的短線交易或者波段交易。
⑨ 這張圖片中的市盈率靜,市盈率動,還有市盈率TTM是什麼意思這3個數值在多少能賺到錢謝謝回答。
三種市盈率適用的企業類型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對於處於業績高速增長的公司,靜態市盈率的滯後性效果會更明顯,那麼滾動市盈率或動態市盈率會更准確。一些發展速度較為平穩的公司,則三種市盈率皆可參考,差異不會很大。
①市盈率(動)的例子: 假設某上市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潤為5個億,而後面2019年的Q2~Q4利潤並沒有落實,這個時候,動態市盈率就會以一個預估的方式推算出2019年全年的利潤為2019年一季度凈利潤*4,從而通過公式動態市盈率=現價/全年「預估」每股收益來計算出一個結果。
②市盈率(靜)的例子: 假設2019年才剛剛開始,那麼計算一家公司市盈率(靜)的時候就會以前面2018年的利潤作為計算方式,既現價/(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4)
③市盈率(TTM)的例子: 假設2019年過去了4個月,那麼計算該公司市盈率(TTM)的方法就是通過用過去4個季度數據計算當前估值,也就是2018年的Q2~Q4利潤+2019年Q1利潤計算出當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TTM數值。
普通的市盈率判斷數據是這樣的: PE在0-13 左右:即表示價值被低估; PE在14-20左右:即表示處於正常水平; PE在21-28左右:即表示價值被高估; PE在28以上 :即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的泡沫; 就拿A股的上證綜指來說,即使如此。從1991年A股成立以來,我們經歷了許多次的大級別熊市,而每一次,只要上證綜指的市盈率(TTM)低於20倍就是處於一個合理正常的水平,低於13倍就是超跌,嚴重低估水平,這對於普通的判斷來看,完全沒有毛病!美國股市從1900年~2009年的歷史里,同樣出現了許多次的牛市和熊市周期,並且出現了所謂的高估、風險、合理、以及低估周期。 但是對照著PE在14-20左右即表示處於正常水平,以及PE在21-28左右即表示價值被高估的判斷准則,就顯得不那麼恰當。
個人建議:綜合三種市盈率的利弊來看,滾動市盈率TTM採取的是過去4個季度的財務數據,能夠更充分、直接地表現出當前一個大周期里的情況,不但彌補了季節性產生的客觀差異,還可以避免預測性市盈率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