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裡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⑵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
⑶ 巴菲特投資忠告:有些人天生不適合買股票,你是如何看待呢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買股票,但我知道是否買股票「,真不愧是股神,簡明扼要一句話就把股市投資的真諦闡述地淋漓盡致。
對於巴菲特的觀點我還是較為認同的。
投資經常虧損的朋友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在股市中生存?
自己是否真的具備投資理財的能力?
自己是否真的能夠駕馭住「沖動」,堅定自己的投資信念?
我不禁反問一下身為「老韭菜」的自己,這10年投入股市究竟換回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我們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到底是否真的值得?
或許真的應該考慮退隱江湖了。。。
⑷ 巴菲特買股票會擇時嗎
當前諸多公司選擇拆股,巴菲特卻認為拆股促進短線交易,而非讓股東長期持有。巴菲特建議個人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更具體講是對股指買入並持有。事實上,巴菲特很懂得擇時投資,他會買入後賣出,比如前些天伯克希爾年報顯示,當前其持現金比例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那麼巴菲特是如何把握買賣時點的呢?
199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稱:
人們應該投資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最大的資產。盡管多數時候估值模型顯示,股票比債券便宜,但並不總是如此。若經過計算後債券比股票便宜,那麼應買入債券。
道理很簡單,債券VS股票,誰便宜買誰。然而問題是,巴菲特是如何計算「價值」的呢?他提到的貼現現金流基於多種假定(未來年度的現金流收入、貼現利率等),參數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JESSE FELDER在其博客中寫道,有一種便捷的方法來近似「貼現現金流」。巴菲特曾表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Market Cap / GDP),是判斷估值處於什麼位置的最好指標。有人對巴菲特最愛的指標進行研究,發現它能很好地預測股市。FELDER用1950~2013年數據進行測試,發現若該比率低,那麼未來10年收益率就高,反之亦然,這在80%的時間里是成立的。數據來自FRED和Roert Shiller教授網站。
1999年,巴菲特稱很難認為未來17年股市會如過去17年那樣出色。巴菲特認為1982年時股市非常誘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之比為0.333),而1999年時他認為美股不太具吸引力了(比率為1.536)。
下圖為1950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VS10年期美債收益率。如果每年年底做一次美債與美股的調倉,那麼會是:1950~1980年持美股,1981年持美債,1982~1995年持美股,1996~2002年持美債,2003~2004年持美股,2005~2008年持美債,2009~2012年持美股,2013年起持美債。
⑸ 巴菲特:「買入好的股票並長期持有」;但是他又說:「當一個股票顯得便宜的時候,我就買入,當這個股票顯
「買入好的股票並長期持有」是因為這個公司前景好,業績持續增長。可以放心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如: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
「當一個股票顯得便宜的時候,我就買入,當這個股票顯得貴是時候,我就賣出」是因為在經過大跌或大漲後,股票的價格偏離了它自身的價值,有價值回歸的趨勢,這是從該公司值不值這個價格來分析的。
⑹ 為什麼巴菲特推薦未來買股票
巴菲特也是個人,而且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
聖人都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何況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熱門
中國和美國的社會制度以及經濟模式都不一樣
巴菲特的成功只能說明是美國經濟發展的成功,
而他的那一套放在中國,我不能說行不通,但是我只能說不太適合大部分人,
他交易你一個股票最少拿5年或者30年,我想我們大部分股民入市並沒有這么長遠的打算,即使能成功,但是也不適合眼前決策!
⑺ 巴菲特關於買賣股票時機的論述你是怎麼理解的
其實巴菲特在股票投資上是不太進行擇時的,他往往都是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上市公司股票,但是並不一定是買入最低價附近。他曾經買入的股票套他50%,他也只是加倉而已。
⑻ 巴菲特股票資產翻了幾千倍,但巴菲特基本買入就一直持有,那來本錢一直買入,還有買入的股票到現在也就最
一、巴菲特不是一直持有 一直持有的都是控股公司 因為怕失去控股權才持有的
二、巴菲特從只有親友支助的十萬美元私募做到現在集銀行保險於一體的大型金融集團 與其說他是一投資家 不如說他是一個金融企業家
三、接第二點 中國不是出不了巴菲特的那點投資業績 是出不了巴菲特的金融經營的智慧其中有政策原因也有個人原因
四、巴菲特的公司叫--伯克希爾·哈撒偉 他公司的股價高達二十萬美元一股左右.. 可以自行網路或上財經網站能查詢.
⑼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巴菲特說投資的原則其實很簡單,第一條,不許失敗;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點評:很多新股民不了解這輪牛市背後上漲的邏輯,那麼在下輪熊市來臨時,很可能會賠得一干二凈,如何在牛市中盈利,熊市中不虧損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2、找出傑出的公司,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有業績支撐的個股。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點評:牛市來了,有多少上市公司玩10送10類似的游戲,就連中國不少價值投資者追捧的中國平安的都不能倖免。選一個好公司,踏實的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