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漲的很高時會不會賣不出去啊,還有賣股票是指賣給誰
股票的股價由買賣雙方各自報出價格然後成交。如果股票上漲很高一定是有人出了這個價格買,如果沒人出這個價格買,股票不會上漲到這個價位的。摻入股市的所有人互相報價互相以自己報出的價格買進或者賣出。如果你報價10賣出,而這個股票今天沒有上漲到10元就沒有成交。也就是說今天沒有人出10買進這個股票。你只能降低價格賣出或者等到有人願意出10買進時你在賣。
㈡ 有的股票的市盈率已高達好幾千,並且還有人買,這是怎麼回事
市盈率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
一、怎樣計算市場盈率
市盈率是一間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 =每股市價/每股盈利
目前,幾家大的證券報刊在每日股市行情報表中都附有市盈率指標,其計算方法為:
市盈率 =每股收市價格/上一年每股稅後利潤
對於因送紅股、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造成股本總數比上一年年末數增加的公司,其每股稅後利潤按變動後的股本總數予以相應的攤薄。
以東大阿派為例,公司1998年每股稅後利潤0.60元,1999年4月實施每10股轉3股的公積金轉增方案,6月30日收市價為43.00元,則市盈率為
43/0.60/(1+0.3)=93.17(倍) 公司行業地位、市場前景、財務狀況。
以市盈率為股票定價,需要引入一個"標准市盈率"進行對比--以銀行利率折算出來的市盈率。在1999年6月第七次降息後,我國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25%,也就是說,投資100元,一年的收益為2.25元,按市盈率公式計算:
100/2.25(收益)=44.44(倍)
如果說購買股票純粹是為了獲取紅利,而公司的業績一直保持不變,則股利的收適應症與利息收入具有同樣意義,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把錢存入銀行,還是購買股票,首先取決於誰的投資收益率高。因此,當股票市盈率低於銀行利率折算出的標准市盈率,資金就會用於購買股票,反之,則資金流向銀行存款,這就是最簡單、直觀的市盈率定價分析。
二、正確看待市盈率指標
在股票市場中,當人們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標去衡量股票價格的時候,會發現市場變得無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懸殊,並沒有向銀行利率看齊;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場表現越好。是市盈率指標沒有實際應用意義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投資者沒能正確把握對市盈率指標的理解和應用而已。
1.市盈率指標對市場具有整體性的指導意義
市場的資金永遠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動,就股票市場的整體平均市盈率而言,基本上是與銀行利率水平看齊的。在降息以前,我國股市平均市盈率達到35-40倍就顯得偏高了,而經過7次降息後,股市平均市盈率上升至40倍,則被視為"恢復性"的上漲。
2.衡量市盈率指標要考慮股票市場的特性。
與銀行儲蓄相比,股票市場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股票投資的收益,除了股息收入外,還存在買賣價差產生的損益。股票定價適當高於銀行存款標准,體現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原則。
3.以動態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指標計算以公司上一年的盈利水平為依據,其最大的缺陷在於忽略了對公司未來盈利狀況的預測。從單個公司來看,市盈率指標對業績較穩定的公用事業、商業類公司參考較大,但對業績不穩定的公司,則易產生判斷偏差。以上面提到的東大阿派為例,由於公司市場前景廣闊,具有很高的成長性,受到投資者的追捧,股價上升,市盈率居高不下,但以公司每年80%的利潤增長速度,以現價購入,一年後的市盈率已經大幅下降;相反,一些身處夕陽產業的上市公司,目前市盈率低到20倍左右,但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利潤呈滑坡趨勢,以現價購入,一年後的市盈率可就奇高無比了。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增長潛力的認同,不僅在中國股市如此,在歐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場上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投資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科技板塊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過100倍,而摩托車製造、鋼鐵行業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當然,這並不是說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國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莊家肆意拉抬股價,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投資者應該從公司背景、基本素質等方面多加分析,對市盈率水平進行合理判斷。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參考資料:(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㈢ 自己所買的股票價格非常高時有人會買嗎
肯定有了,只要有交易再高的股價也會有人買
㈣ 為什麼有的股票市盈率很高但是卻沒人買,有的很低卻有人買
市盈率是衡量股價高低和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於市盈率把股價和企業盈利能力結合起來,其水平高低更真實地反映了股票價格的高低。例如,股價同為50元的兩只股票,其每股收益分別為5元和一元,則其市盈率分別是10倍和50倍,也就是說其當前的實際價格水平相差5倍。若企業盈利能力不變,這說明投資者以同樣50元價格購買的兩種股票,要分別在10年和50年以後才能從企業盈利中收回投資。
一般來說,市盈率表示該公司需要累積多少年的盈利才能達到目前的市價水平,所以市盈率指標數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說明投資回收期越短,風險越小,投資價值一般就越高;倍數大則意味著翻本期長,風險大。
股票如果都按市盈率來計算,那就沒法玩了,因為市盈率是固定的,股票價格是浮動的。對股票來說,現值是對未來預期價值的折現,所以股票不能簡單用市盈率計算,這是炒股的常識。
股票與什麼相關?增長率,企業增長越快,其預期價值越高,其股票的估值也就越高,所以在高增長股票里,市盈率七八十倍甚至一百多倍也不鮮見。還有一點,中國股市有炒小盤股和垃圾股的習慣,你如果太關注市盈率只會使你誤入歧途。
㈤ 股票為什麼漲跌都有人買
股票漲跌是多空博戀的結果,有人群就有左中右,一隻股票由於平估的人看的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股市的股票都賣出了,所有股票都在人的手裡,持股的人叫多頭,多頭里分做多與做空,做多的就會把股價砸下去,為了在更底的股價上買進更多的股票,做空的就會把股價拉上去,為了手裡的股票賣個高價,因此股價的高底就不重要了,漲跌才是重要的.股價再高有人要做空就得把股價再往高里拉,股價最低有人要做多就會把股價砸下去,最後就形成了股價最高與最低時都會有人在買在賣.
㈥ 請問股票漲瘋了還有人買嗎
會有人買的,總比買下漲的股好些吧.但一定要認識到這支股票的平均價格,太越出了就不要買了.看股價看不出什麼來,以前可口可樂的股票翻了上千倍.當時只要買一股.十幾年後就變成了300多萬.總還說還是看你對這個企業看不看好.有沒有發展.
㈦ 股票為什麼漲到很高了,還會有人大筆的買。
首先:內盤和外盤是計算股票交易量的一種技術指標,在大多數交易軟體中會根據該股票的成交量,由電腦根據交易所提供的主動買賣的信息(在交易軟體里用鍵頭向上↑或向下↓,並標有S或B表示買賣方向)來將其分為內盤和外盤.
其次:理論上內盤是表示的是主動賣盤,外盤是表示的是主動買盤.如果外盤大不是場外買興比較濃,股價有上沖動力,反之就有下跌的可能.
其次:由於此技術指標的功能一般人都知道,使用有時主力就難以掩蓋自己的操作動向,就給了散戶跟庄的可能,使用就逼得主力採取騙線的方法來掩蓋真實的交易方向.
其次:由於現在絕大多數散戶用的交易軟體只能看到上下10檔(各5檔)行情,而機構使用的軟體可以看到上下20檔行情,使用10檔行情的散戶的電腦根據的是每六秒-十秒的成交信息來劃分內盤和外盤的,而且是根據這6-10秒內的最後一筆成交來確定算內盤還是外盤,所以我們常常在看盤時非常疑惑,明明是掛的買單被打掉了,可電腦顯示的卻是成交了大筆向上的買單.但在機構所看盤的軟體卻是都分開計算的,因為其使用的軟體已將所以得成交精確地分類了,他們看到的內外盤的分析是准確的.這就是機構主力與散戶的信息不對稱.所以如果你的軟體不能看上下20檔的行情,就不能太信賴內外盤這種技術指標.
最後:如果想用這種看上下20檔行情的交易軟體,那隻能付費
,免費的交易軟體是不能看到20檔行情的.比如乾隆金典2007如果是免費版,就也只能看10檔行情,如果付費(現在年費一般在600元左右)就可以看全了.這要看你認為值不值了.
㈧ 為什麼新股高位開板還有人買
新股開板後,散戶追高買入,是由於博傻,即目的是因為預期有人會以更高的價格買入該股。
機構買入的原因,是因為預期該股的股價沒有到位,還有上漲空間。
㈨ 股票在高位時拋出為什麼還會有人買進
至於為什麼股票在高位時拋出還會有人買進,據個人經驗,是因為每個人心中的低位和高位都是不同的,別人認為高位,自己可能認為低位,高手就是能發現別人的誤判,以自己認為的低位進高位出,賺取自己估價與標准價之間的差價。
然後來和大家說說高拋低進幾個例子:
一、股價在底部橫盤、不受大盤漲跌影響的股票,隨時吸納都安全,特別是K線的最後一根陰線或開始啟動向上突破時是最佳的低吸機會且獲利空間巨大。股市上的眾多黑馬股都曾出現過這樣的走勢。
二、K線圖長期空頭排列、股價連下了幾個台階、跌破所有均線仍未止跌、日成交量呈現逐步萎縮狀、K值呈負值、J值在負值10—20處多日鈍化,乖離率在1至10以上鈍化、強弱指標在10以下鈍化。如果出現上述一個特徵的股票都會有一定的漲幅,上述特徵都具備的股票漲幅會十分巨大,獲利不僅可靠,還十分可觀。
三、運行在價格箱底、技術指標沒有明顯創新低的股票可大膽吸納,介入這樣的股票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股票的價位,到底是有誰決定的呢?
決定股票的價位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1、公司的內在因素,例如盈利、成長性、管理能力等
2、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及
3、短期投機、炒作等人為控制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但是我覺得這三方面因素相對影響力大。股市裡博傻理論非常有名,畢竟有人把股市形容為擊鼓傳花游戲。只要你不是最後的接盤俠,在中間都是賺的。
股市裡也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機以及波段操作。
1、首先說一下長期投資,也許在有些人認為,股價翻了一倍,就是處於高價位。但是在主力認為只要該公司業績能夠繼續穩定增長,該公司就能夠繼續持有。例如貴州茅台、騰訊股份等
對於價值投資來說,當前的價位可能處於高位,但是過幾年之後往回看,該股價又是多麼的低廉。就像三聚環保,真正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也就那幾位,王亞偉就是其中一位。而中間拋掉的又有多少基金經理。
因此價值投資,不是簡單的憑感覺來判斷價格是否處於高位,而是考慮公司的內在因素,盈利性以及管理能力等。還要關注未來政策的導向以及居民的生活消費習慣等。這時候考慮的是否處於被低估。
2、短期投機以及波段操作,這些都是受主力影響,隨時被主力玩弄。讓你神傷、激動。控制我們的心理。這時候價位的高低,是由主力決定,而不是我們判斷,而且我們的判斷錯誤概率非常之大。主力不可能讓我們把握到他們的心理,不然人家肯定玩完。因此這時候見好就收,是明智的選擇。畢竟我們也摸不清楚,主力什麼時候撤出,什麼時候再來一個回馬槍。與其去猜測主力行為,還不如嚴格按照自己的操作系統來。不要後悔,不要猶豫
股市中有句話,頂部一日,底部百日。那為什麼一隻股票在底部運行沒人買,到了一定高位後才開始技術分析進行買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正如我上面所說,底部的築造是漫長的,作為散戶來說,我們無法知道主力是否已經看中這只股票,是否已經建倉完畢,或者比例。
為什麼在高位的時候還會有人買進?
1,底部的判斷非常困難,提前「抄底」的往往還是買在半山腰。
當前A股全天交成低於500萬的,每天都有10隻以上,這些股大都處於低位運行,但是否是底部很難知曉,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股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參與這些股的只是極少部分抄底的人和自救的人。大部分將失敗而歸!
2,羊群效應,散戶都喜歡有人買了才會跟風買入。
經常見到,股票不漲的時候沒人關注,漲停了就會吸引很多人跟風。其實這是典型的羊群效應。抄底同樣也是如此,絕對底只有極少人能買到,而當相地底有資金介入時,跟風的人會越來越多,從而形成技術買入底,再度吸引跟風。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從眾心理,抱團心理。
3,技術分析的共振作用。
有很多經典的底部構造圖形,比如三重底,雙重底,一旦獲得一資金的一致性認可,形成突破。往往成功率提高。這時候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是技術分析有效的一面體現出來了。
更多捕捉牛股炒股技巧持續更新中,把我知道的教給你,讓你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