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眾籌有哪些特徵
眾籌是一個很大范圍的詞,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公開融資的活動,具有一些很明顯特徵,包括「公開、小額、大眾」。根據眾籌的分類不同,可以大概的分為:股權眾籌、債權眾籌、慈善(公益)眾籌和實物眾籌,是指一種向群眾募捐,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特徵主要為以下幾點:(一)低門檻:無論身份、地位、職業、年齡、性別,項目方都可發起項目。(二)解決初創型企業融資難:幫助初創型項目方融資。(三)依靠大眾的力量:投資人通常是普通草根民眾。(四)對人才的高要求:對項目初步的盡職調查團隊、分析師團隊、法務團隊協助投資者成立合夥企業及投後管理。(五)帶動社會經濟良好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十條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准;未經依法核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的;(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② 什麼是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股份,投資者進行投資的行為。這種投資方式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很大。因為沒有法律的足夠規制,發行者可能會利用法律漏洞損害消費利益。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構成犯罪的,以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定罪處罰。
③ 股權眾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從是否擔保來看,可分為兩類:無擔保股權眾籌和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④ 股份制眾籌是什麼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公司利潤分配:
公司利潤分配首先要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同時要符合公司章程,按照公司董事會的決議進行分配。其中必須要提取的是企業發展公積金和公益金,公司的稅後利潤要提10%的法定公積金,除非公積金的數量已經達到公司的注冊資本金的一半。
股份制公司的分紅的一般方法:
1、一般情況下,股東是按照出資比例分配利潤的,當然,也可以在章程中做出特殊約定。
2、分紅一般是按財務年度進行分紅,特殊情況也可以特殊對待。
3、全體股東如果都同意的話,股東分紅進入公司,可以直接增加註冊資本;也可以不分紅做為資本公積。如果只是個別股東用自己應得分紅加大投資,要成為注冊資本必須要經股東會同意,並履行包括工商變更在內的其它程序,從而擴大個別股東的持股比例。
股份制公司的分紅一般都是如何分配?
股份制企業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股份制眾籌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⑤ 股權眾籌是什麼
股權眾籌前段時間比較火,不過最近新興的股票眾籌才是中小投資者的最愛啊。
股票眾籌是個新穎的概念,說白了就是降低門檻提高流動性,中小投資者都可以參與投資,期限一個月左右,有資管方跟投護航,由專業團隊操刀,共享投資收益。總的來說,阿基米德金融還是比較靠譜的。
⑥ 股權眾籌什麼意思
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是很多老闆夢寐以求的。建立合夥人團隊,通常可以採用的方式有股權激勵和內部股權眾籌,那麼到底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好呢?
合夥人與合夥人團隊
合夥人的概念很簡單,通俗一點說就是又出錢又出力的人。只出錢不出力的人,叫投資人,只出力不出錢的人,我們稱其為員工,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合夥人團隊則是一群既在企業里出力又給企業出了錢的人,他們既是員工又是股東。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老闆們對責權利的領悟,對人性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老闆意識到建立一個同甘苦共患難的團隊有多麼重要,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通常情況下,企業里員工雖多,卻只能一起分錢,不能一起承擔責任,企業的興衰與否與他們關系不大,責任心和動力可想而知,不乏有人渾水摸魚、和尚撞鍾。所以越來越多的老闆希望把員工變成合夥人,建立合夥人團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作為回報,有錢時大夥兒一塊兒分;作為責任,沒錢、有難處時大夥兒一起來扛,共渡難關,真正做到同甘苦共患難。
利用股權激勵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股權激勵是通過一定規則的設計,讓老闆和管理團隊一起創造增量,分享預期貢獻,而不是分存量、分老闆的股份,本質還是對員工的激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員工變成合夥人身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員工變成合夥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員工,即使獲授股權激勵,也還是員工身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完成一定的績效,達到一定的標准,才可以由員工的身份轉變為股東的身份,這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歷時比較長,過程稍微慢一些。
2
股權激勵以後,員工還是員工,和老闆還是一種利益的博弈關系,比如:老闆總想給低工資、拿高利潤,員工總想拿高工資,利潤高低與他無關,他們是矛盾的統一體。直到員工用績效換來股份,身份轉變了,他才有可能和老闆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開始真正共同關注企業的利潤高低和未來發展。
3
股權激勵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系統項目,需要有復雜的方案支撐,操作過程中還要面臨等待期、行權期、禁售期、約束期、解鎖期、授予條件、行權條件、績效考核等制約,對企業的規范化要求比較高,操作起來比較復雜。
幾種股權眾籌模式的比較
眾籌最典型的是面向陌生人的眾籌,這段時間被屢爆騙局的P2P就是這種類型的眾籌,還有面向熟人圈子的眾籌和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等。在所有這些眾籌裡面,最好用、最有效果的就是面向員工的內部股權眾籌 。
眾籌表面上看是融資,實質上卻是通過融資去融人、融智、融資源。過去通常是缺什麼找什麼,現在通過眾籌可以變成缺什麼找有什麼的人,讓有能力、有財力、有資源、有智慧的人成為股東,讓身邊的人成為股東,把個人事變成大家事,共創、共享、共擔。
眾籌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融人,從而實現讓這些人幫助自己開拓業務、開拓市場、發展和建設團隊的目地。很顯然,P2P是實現不了這個目地的,最後就只是一個融資平台和手段,甚至成了騙子們行騙的平台。其實稍微想想就會明白,P2P模式對企業的發展除了資金以外再沒有其他裨益,比如你為開個飯店全國眾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面向熟人的眾籌,因為知根知底,可能會達到自己實現銷售的目地,但是因為他們可能各自還有自己的工作,參與眾籌並不是他們的主業,還是實現不了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他們可能也只是拿了幾萬塊錢,眾籌的公司真的死掉和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利害關系,最多就是損失幾萬塊錢的事情;而如果是向內部員工眾籌,你讓你的員工拿了幾萬塊錢入股,如果公司死掉,對他來說,風險就太大了,一是工作沒了,二是家裡的錢沒了,所以員工會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和身份,會和老闆一起去認真參與經營。
通過這樣的分析不難發現,只有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才能夠實現讓員工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讓老闆徹底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老闆,與其把錢分給外人,還不如把錢分給和他一起打拚的這些弟兄更有意義,對企業的影響更深遠長久。
內部股權眾籌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內部股權眾籌的最終目地是建立合夥人團隊,和利用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1
內部股權眾籌是通過內部員工有錢認購就能形成的,員工一旦認購了股份就和老闆一樣變成了股東。所以從眾籌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股東的身份,一開始就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合夥人,而股權激勵則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擁有股東的身份,需要一個過程。二者本質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不同,帶來的身份感也不同。
2
通過股權眾籌變成合夥人的員工和老闆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從認購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關注利潤,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
3
內部股權眾籌只需要設定一個認購標准就可以了,通常是先給公司估值再確定股數,如果是新成立的公司則更簡單,只需要把注冊資本作為估值就可以,然後根據不同的崗位設定不同的認購標准,比如總經理50萬股,副總經理20萬股,其它人10萬股等,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不同,直接認購就可以了,操作比較簡單,或者結合競爭上崗設定標准,誰組織的團隊認購多,誰當總經理等。這種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更直接、更有效,而股權激勵就比較復雜,需要一整套的系統方案,二者因為標准不同,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通過上述分析,如果老闆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合夥人團隊,那麼最值得考慮的方式就是通過內部股權眾籌。內部股權眾籌能更好的兼顧各方利益並激發人性中積極向上、負責任的一面,這對打造一個陽光、積極的團隊很有意義。
⑦ 股權眾籌融資怎麼操作有哪些方式
股權眾籌的操作流程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則通過投資入股公司,以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客觀地說,股權眾籌與投資者在新股IPO時申購股票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股權眾籌主要指向較早期的私募股權投資,是天使和VC的有力補充。
一、股權眾籌的參與主體
股權眾籌運營當中,主要參與主體包括籌資人、出資人和眾籌平台三個組成部分,部分平台還專門指定有託管人。
1、籌資人。
籌資人又稱發起人,通常是指融資過程中需要資金的創業企業或項目,他們通過眾籌平台發布企業或項目融資信息以及可出讓的股權比例。
2、出資人。
出資人往往是數量龐大的互聯網用戶,他們利用在線支付等方式對自己覺得有投資價值的創業企業或項目進行小額投資。待籌資成功後,出資人獲得創業企業或項目一定比例的股權。
3、眾籌平台。
眾籌平台是指連接籌資人和出資人的媒介,其主要職責是利用網路技術支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將項目發起人的創意和融資需求信息發布在虛擬空間里,供投資人選擇,並在籌資成功後負有一定的監督義務。
4、託管人。
為保證各出資人的資金安全,以及出資人資金切實用於創業企業或項目和籌資不成功的及時返回,眾籌平台一般都會制定專門銀行擔任託管人,履行資金託管職責。
二、股權眾籌的操作流程
1、創業企業或項目的發起人,向眾籌平台提交項目策劃或商業計劃書,並設定擬籌資金額、可讓渡的股權比例及籌款的截止日期。
2、眾籌平台對籌資人提交的項目策劃或商業計劃書進行審核,審核的范圍具體包括包括但不限於真實性、完整性、可執行性以及投資價值。
3、眾籌平台審核通過後,在網路上發布相應的項目信息和融資信息。
4、對該創業企業或項目感興趣的個人或團隊,可以在目標期限內承諾或實際交付一定數量資金。
5、目標期限截止,籌資成功的,出資人與籌資人簽訂相關協議,具體詳見下文;籌資不成功的,資金退回各出資人。
通過以上流程分析,與私募股權投資相比,股權眾籌主要通過互聯網完成「募資」環節,所以,又稱其為「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⑧ 股權眾籌的定義
「一、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二、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1、項目信息虛假或不完善。2、欠缺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3、欠缺對沖動決策的保護。4、欠缺股東權利的保護。
⑨ 眾籌炒股是什麼 眾籌炒股有什麼風險
所謂眾籌炒股,就是由「炒股牛人」在平台上發起股票眾籌項目,然後其他投資人選擇對此進行跟投。平台充當「中介」角色,提供居間服務,由操盤手和投資者共同承擔項目的收益和風險。
懂得投資的人都知道,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一味追求高收益,容易掉進陷阱,所以說投資還需謹慎。
眾籌炒股,靠的是操盤手,而「股市牛人」再牛也牛不過股市,一旦投資失敗,投資者的錢就會化為烏有。而操盤手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並不對稱,目前此類平台上的操盤手資料都是模糊化,投資者根本沒有掌握有關操盤手的資料。
眾籌炒股是新生的模式,尚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對其進行監管。平台僅僅是提供居間服務的居間人,面對動輒百萬以上的項目資金,很難保證不會發生捲款跑路的事情。另外,眾籌股權可能存在著違規乃至涉嫌非法集資的風險。
所以說,投資理財不能只看著著眼前的高收益,資金安全穩定才是投資的真理。發展成熟的眾籌模式才是投資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