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巴菲特買股票是如何擇時的
擴展閱讀
哪裡可以看股票評價 2025-07-12 06:27:00
易康股票價格 2025-07-12 06:10:33
塔吊租賃價格 2025-07-12 05:45:27

巴菲特買股票是如何擇時的

發布時間: 2022-08-12 03:05:47

『壹』 巴菲特買股票會擇時嗎

當前諸多公司選擇拆股,巴菲特卻認為拆股促進短線交易,而非讓股東長期持有。巴菲特建議個人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更具體講是對股指買入並持有。事實上,巴菲特很懂得擇時投資,他會買入後賣出,比如前些天伯克希爾年報顯示,當前其持現金比例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那麼巴菲特是如何把握買賣時點的呢?
199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稱:
人們應該投資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最大的資產。盡管多數時候估值模型顯示,股票比債券便宜,但並不總是如此。若經過計算後債券比股票便宜,那麼應買入債券。
道理很簡單,債券VS股票,誰便宜買誰。然而問題是,巴菲特是如何計算「價值」的呢?他提到的貼現現金流基於多種假定(未來年度的現金流收入、貼現利率等),參數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JESSE FELDER在其博客中寫道,有一種便捷的方法來近似「貼現現金流」。巴菲特曾表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Market Cap / GDP),是判斷估值處於什麼位置的最好指標。有人對巴菲特最愛的指標進行研究,發現它能很好地預測股市。FELDER用1950~2013年數據進行測試,發現若該比率低,那麼未來10年收益率就高,反之亦然,這在80%的時間里是成立的。數據來自FRED和Roert Shiller教授網站。
1999年,巴菲特稱很難認為未來17年股市會如過去17年那樣出色。巴菲特認為1982年時股市非常誘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之比為0.333),而1999年時他認為美股不太具吸引力了(比率為1.536)。
下圖為1950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VS10年期美債收益率。如果每年年底做一次美債與美股的調倉,那麼會是:1950~1980年持美股,1981年持美債,1982~1995年持美股,1996~2002年持美債,2003~2004年持美股,2005~2008年持美債,2009~2012年持美股,2013年起持美債。

『貳』 在股市裡巴菲特是怎樣選股的

巴菲特選股主要注重價值選股,他首先會考慮的是這支股票的價格的估值是多少,一般是固執比較偏低的,價值比較高的股票買入

『叄』 巴菲特選股原則有哪些

1. 心中無股:很多人是天天看股價,天天想股價,天天做差價,而我發現,巴菲特的做法則完全不同:不看股票看公司,不想價格想價值,不做投機做投資。與很多人眼裡只有股價行情相比,巴菲特做的不是股票,而是像投資入股合夥做生意一樣,是真正的投資:「你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
2. 安全第一:很多人是要錢不要命,為了賺錢寧願進行巨大投資,巴菲特卻強調安全第一,賺錢第二,在賠錢可能很小、贏利可能性很大時才會出手。巴菲特說:「安全邊際是投資成功的基石。」而安全邊際往往出現在股市大跌、優秀的公司股價大跌之時。一般人喜歡追漲殺跌,巴菲特正好相反,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3. 選股如選妻:很多人選股十分輕率,頻繁換股,巴菲特諷刺為股市「一夜情」,他本人卻是選股如選妻:「我們尋找投資對象的態度和尋找終身伴侶的態度完全相同。」我將其總結為三點:慎重的態度,嚴格的標准,極少的數量。
4.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巴菲特投資選股極少虧損,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只選那些自己非常熟悉、非常了解、非常有把握的優秀公司股票。他一再強調投資的第一原則是能力圈原則:「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將其概括為三大選股戒律:不能不選,不熟不選,不懂不選。
5. 一流業務:巴菲特說:「我們堅持尋找一流業務的公司。」而普通投資者判斷公司業務是否一流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抓住最核心的關鍵點:品牌。一流業務的核心體現是一流的品牌,而一流的品牌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名牌、老牌、大牌。
6. 一流管理:巴菲特尋找的公司不僅要有一流業務,還要有一流管理。他告誡我們:「在收購公司和買入股票時,我們想要購買的目標公司不僅要業務優秀,而且還要有非凡出眾、聰明能幹、受人敬愛的管理者。」巴菲特很多時候是喜歡那個公司的管理者才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的。我將巴菲特對管理者的要求歸納為德才兼備,尤其是道德方面要求很高,要誠實、真誠、忠誠,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7. 一流業績:巴菲特說:「我只喜歡那些事實證明具有持續贏利能力的企業。」推動股價長期持續上漲的,最終只有一種力量:贏利持續增長。我研究發現,業績推動股價上漲的過程和運載火箭推動衛星上天的過程是非常相似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就像衛星,推動它的贏利就像運載火箭,而且也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是毛利,第二級是凈利,第三級是未分配利潤。巴菲特要求的一流業績要符合三個標准:高毛利率、高凈資產收益率,高未分配利潤股價轉化率。
8. 價值評估:巴菲特有句名言:「你付出的是價格,而你得到的是價值。」價值投資的關鍵就是你得到的價值是否遠遠大於你付出的價格。而價值投資最大的困難是,價格很清楚,但價值卻很不清楚,只能自己進行大概的評估。主要的價值評估方法一般基於三個方面:資產價值、贏利能力、現金流量。巴菲特認為,根據自由現金流量進行價值評估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9. 集中投資:非常流行的投資方法是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是要買很多股票,每隻股票都只買一點兒,這樣看上去似乎更穩健,賺錢會更多。而巴菲特卻反對分散投資,主張集中投資:「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這個籃子。」「我們的投資僅集中在少數幾家傑出的公司身上,我們是集中投資者。」我認為巴菲特的集中投資原則類似於集中兵力的軍事原則,通俗地說就是大賭大贏,但這需要三個條件:大贏需要大智,大賭需要大勇,大成需要大忍。
10. 長期投資:巴菲特開玩笑說自己用屁股賺的錢比用腦袋賺的更多,其實就是因為他比別人都更能拿得住:「我最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遠。」長期持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總結巴菲特之所以能夠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秘訣是三心:決心,死了都不賣;信心,不賣更賺錢;恆心,漲跌都不賣。但需要說明的是,巴菲特長期持有且一直不賣的只是極少數股票,很多股票巴菲特也會在持有幾年後及時賣出。

『肆』 巴菲特怎麼選股票

巴菲特天天都在讀財務報表,選擇績優股

『伍』 巴菲特關於買賣股票時機的論述你是怎麼理解的

其實巴菲特在股票投資上是不太進行擇時的,他往往都是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上市公司股票,但是並不一定是買入最低價附近。他曾經買入的股票套他50%,他也只是加倉而已。

『陸』 巴菲特怎麼買股票,不怕泄密嗎

第一,發現一家能賺錢的公司,買它的股票買到控股;第二,每年除了保證公司正常運營所需的錢,剩下的利潤我全拿走。拿走干什麼?重復第一步。
巴菲特的主要炒股理念可以總結為四個原則。
一、買『便宜』的股票,這里所說的便宜不是價格低的意思,而是股價低於股票的實際價值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公斤黃金如果10000元賣給你,那肯定是太便宜了,而一塊磚頭10元賣給你也太貴了。所以兩塊錢的股票不一定便宜,兩百元的股票也不一定貴,股價主要是由他們本身的內在價值決定。巴菲特經常說的找到好的公司,有護城河的公司,找到雪要厚,賽道要長的地方滾雪球,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找到『便宜』的股票。而只要買的股票足夠『便宜』,那這個投資就不會賠錢,股價最後一定會向他的合理估值靠攏。
二、保持沉著冷靜的投資心態,在股票這個行業,投資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前面的文章也寫過,在投資界,一致認為投資盈利有70%的原因是靠正確的心態,30%靠專業知識。我們耳熟能詳的『貪婪和恐懼』,喜漲怕跌,跌了不知道怎麼辦,漲了一點就想不住要賣掉,這些都是心態的問題。買股票應該時刻保持冷靜的心態,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四處探聽小道消息,人雲亦雲。自己研究好的股票去問別人,臨時改變計劃聽別人買什麼股票的建議。買股票後盼著漲又怕跌,幾天不漲就著急地忍不住想要賣掉換別的股票。這樣的錯誤很多人都犯過,甚至以後還會繼續,這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投資心態。
三、只買自己懂的股票,巴菲特買股票只買自己看得懂的股票,看不懂的股票堅決不去碰。比如他最喜歡的可口可樂,蘋果手機,都是經營模式簡單,小孩子都很容易看懂的股票。而科技類股票巴菲特則敬而遠之,他毫不諱言自己即使研究很長時間也很難看懂科技股,所以喜歡買那些只要研究十幾分鍾就可以明白的股票。
四、投資越簡單越好,巴菲特投資股票就是從簡單容易的角度出發,或者可以說他只做最容易的事,只買最容易賺錢的股票。

『柒』 巴菲特的投資有原則,最重要的原則有哪些

首先:囤積大量現金本身是對未來行情不看好的態度,認為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從投資的角度我們看並不存在什麼好壞品種,關鍵是價格與價值是否有空間。如果價格高於價值,再美好的品種也無法投資。巴菲特囤積現金更多是認為價格並不好,等待更值得。

房產

『捌』 巴菲特是如何選股的

談投資不談巴菲特 ,如同談足球不談貝利,談籃球不談喬丹;尤其是談價值投資, 巴菲特不能不談,不能不多談,不能不深談。 投資一定要講巴菲特,學投資一定要學巴菲特,巴菲特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在美國《財富》雜志1999年年底評出的「20世紀八大投資大師」中名列榜首,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他創造了三個投資方面的世界之最: 一是收益率最高:從1965~2006年,他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投資收益率是3?611倍,是同期美國股市標准普爾指數漲幅的55倍以上。 二是賺錢最多:2006年巴菲特以519億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第二大富翁。 三是捐錢最多:2006年巴菲特把個人財富的85%捐給了慈善基金會。 小學畢業也能學巴菲特 其實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一點也不復雜。越是真理越簡單,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習。 一不需要高智商。巴菲特說:「投資並非智力競賽,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低的人。」 一不需要高智商,二不需要高等數學,三不需要高學歷,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小學畢業的普通投資者都能學習掌握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 投資更成功,生活更快樂 我很喜歡榮毅仁先生的座右銘,就是他父親榮德生先生所撰的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我想深思其上聯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選股理念:巴菲特確定選股目標同樣是「發上等願」,只選擇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最優秀上市公司股票;巴菲特並不奢望市場經常會有最好的投資機會,只求「結中等緣」,耐心等待市場普遍不看好這家公司股票而低估其股價時大量買入;巴菲特選股之認真慎重可謂「享下等福」,他認真分析公司多年經營歷史,慎重預測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即使是最差的情況下也能確保合理的贏利,而不是只想著獲得暴利而過度冒險導致徹底失敗。 我想深思其下聯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選股操作:巴菲特選股時對贏利能力的要求是「擇高處立」,贏利能力不高根本不選;巴菲特只選擇那些業務過去具有長期持續穩定性的公司,只喜歡非常穩定不太容易發生變化的行業和公司,可謂是「就平處坐」;巴菲特喜歡那些未來具有長期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幾乎可以確定未來肯定會發展得更好,而且業務增長的空間很寬廣,企業的銷售收入和贏利水平將會持續「向寬處行」。 尤其是「享下等福」意味著不貪,這是投資人在選股時的第一大戒律,也是人生幸福的第一大戒律。巴菲特選股時只是追求合理的報酬卻並不奢望暴利。巴菲特一生投資追求的並非大富大貴而是他投資過程中用智慧證明自身價值的快樂,而這種工作態度卻正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所在。事實上,古往今來所有成就傑出的人士,無一不是追求最大程度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同時最大程度地遠離貪婪和享受。越是不貪和無私卻越是富貴逼人,越是貪婪和自私卻越是越貪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