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不做投機做實業
溫州人賺錢務實而精明,務實就是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做,精明就是能夠分析某項生意能否賺錢。因此,溫州人炒房不炒股。
為什麼不炒股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敢於冒險的溫州商人幾乎都不炒股。其實,這正是溫州商人聰明之處:他們敢闖,但決不亂闖。他們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準某個商機,就會紮下根來,踏踏實實地賺錢。而不靠投機發財。據溫州市城調隊的一次抽樣調查顯示,溫州參與炒股的居民僅占城鎮居民家庭總數的7.2%,遠低於浙江省23%的平均水平。同時,在該調查中表明,溫州人資產投資的流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做生意,其次是投資房產,炒股票被排在了第八位。
溫州人的不愛炒股,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報》甚至還曾把「溫州股票不熱」當成新聞。一向以頭腦靈活、精明能幹著稱的溫州人,超前意識強、勤勞而不甘落後,事事都走在國人前頭。可是,唯獨對股市避而遠之。這是為什麼呢?
在溫州人看來炒股好比賭博,這是很多股民的切身感受。而賭博是一種病態反應性疾病。在賭徒身上,幾乎反映了人類的全部缺點。賭徒基本上是這么一些人:急躁易怒、過度緊張、患得患失、沒有節制、意志不堅、拚命三郎、不聽勸告、得意忘形……因此,做人實實在在,做生意腳踏實地的溫州人決不會炒股。那麼,溫州人炒什麼呢?炒房!開始於1999年的這一輪中國房價大漲中,溫州人以其大膽、敏感,賺足了錢。而且這些炒房大軍還是「業余」的投資者,其中還以中年主婦為主,她們自有資金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就利用銀行的貸款頻頻出擊。她們東征上海、杭州;南下廣州、深圳;西取重慶、成都……一路下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目前溫州現有民間閑置資金上千億元。本來可以投入股市,因為溫州人極為務實,只想投資,不願投機。即使那麼有錢的溫州,股市一直冷冷清清、靜悄悄,這就是溫州人特有的經商理念。更多的溫州人喜愛做實業,或辦廠經商,或投資開發。因此,有了閑置資金,轉向購房置業,也就合情合理了。
買房如買菜
溫州人對於炒房的熱情,有人以「買房如買菜」來形容,這點與香港人類似,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下面這幾個溫州人炒房的場面,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了。
在上海:陸家嘴102套住宅僅兩天就被溫州人一搶而空,成交近億元:
在杭州:西子湖畔每平方米逾萬元的「黃金房產」的主人大多是溫州人:
在重慶:溫州人晝夜排隊搶購時代廣場,最多一人買下一個樓層1000多平方米的商鋪;
在蘇州:蘇州大學學生公寓數十套房子不到半天時間就被溫州炒家搶購一空;
在北京:2003年國慶期間推出的北京麗高王府別墅在溫州房交會之前就被預訂一空:
在成都:熊貓城一年時間在溫州的銷售額就高達2億元;在昆明:一個姓朱的溫州人獨吞1000多個攤位;
在喀什:至少1000名溫州人吃下喀什商貿城半壁江山;
在香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推出的鑽石豪宅「海名軒」為維多利亞港地標,每平方米均價港幣7.5萬元,有些溫州人悄悄地將11套收入囊中;
……
在過去的財富神話裡面,一夜暴富後的人總是在10個手指上戴滿金燦燦的金戒指。而今天,炒房的溫州人身上掛著很多把鑰匙。這些故事曾見諸多家媒體,唯一的差別是腰上所掛鑰匙的多寡,有掛22把鑰匙的、35把的、50把的、最驚人的是72把。
一個在上海炒房的溫州人,身上就有著60把鑰匙,他將房產全部租了出去,每天的唯一工作就是按照鑰匙的順序,挨家收租金。一天兩戶,輪一圈,一個月正好收完一遍租。這些錢來的實際,沒有風險,比炒股來得實在,來得快。這個溫州人其貌不揚,和顏悅色,雖然身家數百萬,卻很節儉,一般不會「打的」,每次都是擠公交車上門收錢。如果不知底細,的確容易被誤認為是抄煤氣表或催繳電費的。有錢不張揚,經商很務實,從這個人的身上,我們就能明白到溫州人為什麼不炒股而炒房了。
很多誠實的人都曾批評溫州人,是溫州人炒高了房價,甚至對溫州人恨之入骨。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樓盤擺在那裡,人人可以去買、去炒,為什麼自己不去炒呢?有人說那是因為溫州人有錢,但要知道,也有很多溫州人是靠借貸來的錢炒房的,旅行時他們有時候還要因為5元錢盒飯的品質要跟帶團的人理論。無論大錢小錢,他們都必須要花得值,花對地方。
為什麼炒房
以前的周芳不過是「溫州炒房團」裡面的普通一員,她24歲開始炒房,跟隨溫州炒房團周遊全國,到處出擊,所到之處,房價一片「飄紅」。從最初的個人炒房,到如今與人合夥開起房產代理公司、帶「團」炒房,如今29歲的她身價早已超過百萬。
1999年,周芳的主職是做保險,因為業績好,手就裡有了十幾萬元閑錢。她想,錢放在銀行里,利息那麼少,不如做一些投資。
然而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呢?當時才24歲的周芳,既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又從沒認真動腦筋盤算過投資的行業。
懵懵懂懂中,她想起以前看書翻雜志,看到很多富翁都是做房地產起家的。於是,抱著「暴富」的憧憬,周芳去了第一個房展會。
當時溫州還沒有興起炒房熱,她發現房展會上,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自住的人多,投資的人少。
那次周芳看中了一個名叫嘉景花園的項目,位於溫州新城,地段很偏,但周芳不介意。她有自己的想法,溫州老城區差不多都建好了,市區肯定要往新城發展;而且當時溫州沒有太多成片的小區,而這個小區的盤子較大,造型也很漂亮。有的是投資的熱點。
左思右想,周芳把心一橫:反正自己還沒房子,買就買了,投資不行也可以自己住。那時她也不懂應該怎麼挑,就很隨意地選了一套房子。首付了30%,其餘的選用了銀行按揭。令周芳又驚又喜的是,不過四五個月的時間,房價很快從每平方米3380元漲到了4300元。
嘗到甜頭之後,周芳把賺錢的主要目標瞄準了房地產。哪裡有房展會、推介會,她都會去,只要留下信息,房產代理公司就會主動打電話給她。
開始時她只在溫州買來賣去,順利做成三四套房後,她就把目標擴大,開始向外地發展。周芳做的第一個外地樓盤在江蘇崑山。2001年,周芳的一個熟人去崑山做生意,回來後跟她說:「崑山的房子挺漂亮的,但房價很便宜,不到兩千塊錢。」周芳就帶著另一個同事去了崑山。由於崑山離上海很近,生活環境很好,台資企業比較多;而當時上海房價已開始上漲。周芳敏銳的意識到,崑山的房價也會漲,而且空間很大。
當時有個樓盤的房價不過1800多元,每套100多平方米。那裡的政策非常寬松,每套訂金只收1000元。而且時間比較長,交訂金後3個月左右才轉「大訂」。不僅那1000元錢是隨時可以退的。而「大訂」也只有1萬元錢。於是,周芳就第一次帶動了二三十人一起炒,有了點兒「炒房團」的雛形。他們一起包了一整幢樓。後來,每套房最少賺了2萬元。
崑山算是初戰告捷。到現在為止,周芳已做過十幾個樓盤,北京、上海、青島、海南、重慶、成都……基本上幾個大城市都去過了。因為做得比較順,帶動了周圍的一批親友和同事,為此周芳就和別人成立了一個代理公司,開始牽頭組織「炒房團」,去外面看樓、組織推介會和房展會等等,從單純的投資者組成了一個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團隊。進而形成了一種行業。
溫州人喜歡炒房,善於炒房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溫州人的商人本性:賺錢第一、精明過人、眼光長遠……更願意賺實實在在的錢!
炒房的原由
溫州人炒作房地產的來歷是這樣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溫州人幾乎挨家挨戶蓋起了新樓房,當時蓋新樓房主要是滿足自己居住。而到了90年代中後期,溫州人已不滿足一家一幢樓房的居住水平,又開始瘋狂地建新房或購買設計優良的商品房,因此有的人家一戶就擁有了幾套房子。房子多了溫州人就開始打房子的主意。
他們將過去的房子轉手出去,或者一直閑置在那裡。這樣超常的購買力導致當地房價幾年來一路攀升,至今仍居高不下。
溫州人多年摸爬滾打的經歷,成就了一批炒樓的行家裡手。溫州人炒熱了本地房地產,又開始到外地炒。先是進軍杭州,繼而挺進上海,然後四面出擊,向北跨越長江,轉戰青島、濟南、北京、哈爾濱、大連、沈陽;向西則溯長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向南則是奔赴海濱城市廈門、海口、三亞……
溫州人賺錢務實而精明,務實就是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因為他們不能把握股票的漲跌,所以他們就不會去炒股。
精明則表現在他們能夠通過仔細地分析來判斷某項生意是否能賺錢,對於炒房正是這樣的。溫州人結合全國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發展行情,認為炒房有利可圖。對於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的溫州購房團,人們都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沖擊力」。
很多人一直都對房屋買賣中的「霸王」條款憤憤不平,而溫州人買房只要看中了某處樓盤,拿在手中的購房合同看都不看,隨手就簽,偏偏就能賺大錢。雄厚的資金是堅強的後盾。
說到底,這還是溫州人頭腦精明,對商業機會有著天生的敏感性。秦皇島一房產公司老總曾佩服地說:「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從大處著眼小處,要在秦皇島炒房就做了全面的分析。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再分析中央取消「夏都」後,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的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1萬元的房價作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向餐館服務員仔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開始炒作。」
因此,溫州炒房團不僅僅是單一的大小老闆,還包括一般的工薪階層,炒房項目也從炒住宅樓逐步轉到炒商鋪、寫字樓。溫州人炒樓帶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賺錢。因此,他們往往選擇客流量大、經濟發達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他們在這些城市蹲點尋覓樓盤,每天上午待在房間里睡覺,下午去看樓盤,晚上去收樓盤。這些炒家們每天見面問候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那裡有樓盤嗎?多少錢?」炒房實際,炒股虛幻;炒房即使下跌,也可以出租,出售保本;炒股只會被套牢。因此溫州人賺塌實的錢,而不賺賭博的錢。
『貳』 抱團炒股的現象正常嗎,這算刻意操縱股市嗎
根據經驗,普漲日的次日一般分化,且隔夜美股收跌,所以今早指數分歧是預期內的。由於指數主升氣勢已經走出來了,出現第一次大分歧並不是什麼壞事,資金往往迴流博弈反彈,況且收盤看今天指數只是小分歧,指數依舊運行在主升走勢中。
炒股
白酒:
白酒無疑是今年以來最強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強的一個主線,因為資金涉及之深以及所有的基金幾乎都持有這樣的股票並且是不斷拔高他的高度,從不斷地給龍頭茅台以新的溢價,那麼新的板塊龍頭會不斷地溢出當然更多的如果想走穩一點的話,是可以配置相關的如五糧液,水井坊等這些高端白酒的機會。
這個是今年一定要配置的一個板塊那未來他怎樣會結束呢?我認為如果他未來所有的出現往科技方面走,那麼就說明他整個調整到了末期,可能要橫盤了。
超級品牌:
最近超級品牌漲的很猛,也都是一些大市值,比價格比較高的一些股票。
也說明了現在整個市場的審美是以機構審美為主,所以說像這些股票的話未來也會存在著較大的機會。
機構凈買入額超過5000萬,且占據總成交額比例大於8%的,第二天開盤就買入,12月所有符合這一模式的成功率是88.88%:
前面符合這個模式的是三友化工,並且的話今天是以漲幅五點幾收盤。
整一個如果符合當天的模式買入的話,應該也盈利四五個點時間的話也就是三四天的事情而如果運氣比較好,昨天符合這個模式的是雲南白葯那麼今天買入的話也是一個漲停。
至於機構會大量的買入這個是你需要去觀察的,到底是走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這個取決於你的邏輯思考以及你的一個操盤風格。
這個模式總結的話,自己可以去當天的龍虎榜上來進行觀察。
基金的擇時擇股:
基金的收益率高而投資者的收益率低,兩個收益率之間的差異肯定是由某些因素造成的。
基金的收益率,其實就是許多隻股票的一攬子組合從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漲幅。其中有兩個變數,一個是股票組合,一個是起止時間。在股票投資中,這兩個變數被叫做「擇股」與「擇時」,也正是「擇股」與「擇時」導致了收益率不一致。
先來說說擇時的問題。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2020年全年的收益率為27.21%。但這27%的收益並不是一條從年初劃到年底的直線,它實際的走勢上上下下,有時候平淡如水,有時候萎靡不振,有時候氣勢如虹。
按月來看,1月、2月、3月、5月、9月,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是負的,3月和9月分別下跌了6.44%和4.75%,只要避開3月和9月,投資的收益率能突破40%;但是,假如避過了7月份,那麼有12.75%的漲幅,你就享受不到了。同樣,避開4月、6月、11月與12月,都會讓你錯過5%以上的漲幅。
按日來看,滬深300指數有21個交易日的漲幅超過2%,如果完全錯過這不到全年10%的交易日,收益率就會變成負的,虧損。
這樣的走勢並非滬深300指數獨有,許多基金的走勢都是這樣:80%的時間,基金的凈值漲漲跌跌,也無風雨也無晴;剩下20%的時間,貢獻了80%以上的回報。
美國投資者查爾斯·艾里斯在1985年出版的《投資藝術:贏得輸家的游戲》(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書中作出總結:當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上漲的時間很短,如同閃電)
巴菲特也說,天上下錢雨時,記得用桶接。
但問題是:普通人做不到既在大跌前及時撤退;又在漲的時候登場。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總是做出相反的操作。
當市場上漲時,投資者申購基金的熱情高漲,規模超百億、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頻現;當市場下跌時,投資的情緒低迷,新發基金無人搭理。
歷史上的冠軍基金,高光過後通常都會淪為平庸。
只看收益排行榜買基金,很可能會吃個虧。2020年,諾安成長混合就給我們上了一課。
頻繁交易來擇時,不停地換基金來擇股。我們為什麼跑不贏基金,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
在投資中,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是最難的。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所其挾持者深大,而其志甚遠也。
《投資藝術》這本書舉了個例子:網球比賽有兩種獲勝方式,一種是專業比賽中,頂級選手打出又快又狠的致勝球,這是贏家的游戲;一種是業余比賽中,普通玩家們保證自己不失誤,通過對方出界、下網或者發球失敗等犯錯而獲勝,這是輸家的游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輸就是贏。
對應到投資中,就是:如果你不能大概率地判斷出接下來的漲跌,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擇時,時刻保持倉位,既承受下跌的風雨,也樂見上漲的彩虹。
『叄』 炒股群里群主說,用大家游資炒股,報團取暖靠譜嗎
炒股的朋友應該就會有這種感覺,網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炒股群,群主剛開始會跟大家說讓大家用游資炒股,可能很多人對游資這個詞並不了解,游資通俗點說就是你手上的閑錢。買股票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手上的閑錢去投資,這樣才能承受相關的風險,如果說用貸款來投資,一旦碰上了大跌,那就損失慘重,這是普通人承受不了的。
炒股確實是一個比較反人性的事情,漲的時候你又後悔把它賣出去了,跌的時候你又後悔沒有及時清倉,可是人生沒有那麼多個如果,既然決定要炒股,你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立思維,要懂得殺伐決斷,也不要因為外在的事情影響自己的判斷。
『肆』 郭樹清什麼時候說的「窮人還是不要炒股的好」
郭樹清在上台不久就說了2件事:1.「窮人」不適合炒股,建議散戶離場,鼓勵機構投資者;
2.A股的藍籌股有罕見的投資價值
結構上台不久股市一步步走低,新低不斷,普通投資者虧損累累,藍籌股更是繼續下跌,很多銀行股乾脆直接跌破凈資產
不過從總體上來說,郭主席上台還是做了些實事的,不過中國股市的頑疾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才能慢慢的消除
『伍』 炒房團都是一些什麼人
好聽點叫投資人,民間俗語叫房蟲,人數多了資金集中到一起就成了炒房團了。中國最負盛名的炒房團主要來自浙江省(而且農村人居多),一個團融資數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然後到全國各地買樓,等到升值了再拋售。
『陸』 誰知道溫州炒房團是怎麼回事
1998年到2001年,溫州的民間資本大量投入當地房地產,促使當地房地產價格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市區房價快速從2000元/平方米左右,飆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1]。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共157人浩浩盪盪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金砸向上海樓市。同時,另一支購房團前往杭州。隨後幾年,約2000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北京、上海兩地集中了1000億元[2]。此外,溫州資本還先後大舉進入了杭州、青島、重慶、沈陽等城市。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當地房價一路狂飆。一時間,「溫州炒房團」廣為人知,備受關注。
編輯本段現象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市區及樂清、永嘉等縣約有8萬多人在全國購置房產,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樓,按 溫州炒房團
1人購買2套房子動用資金60萬元計算,總資金額在420億元。 在外地有160萬溫州人,購置多處房產的相當普遍,保守估計在5萬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萬元計,共為250億元。國外的溫州人在國內投資房產的資金也不下幾十億。而業界廣泛認同的是,溫州有10萬人在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
編輯本段特點
商鋪、公寓、別墅是溫州人炒房的首選。據調查,有在滬購買商鋪意向的溫州人群中,半數以上喜歡購買30萬至50萬元的小商鋪,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購買百萬甚至千萬元以上的整層商鋪、寫字樓。此外,溫州人有錢,屢屢採用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款爺」作派,讓世人稱奇。
編輯本段慣例
在溫州炒得不亦樂乎之後,投資客開始走向全國:一般由溫州某媒體刊登外地某市的看樓廣告,出面廣招投資客,組成「溫州購房團」。這些購房團大多由一些溫州企業老總的太太牽頭,所以購房團也被稱為「太太團」。據說這些購房團操作已經非常專業和熟練。
編輯本段操作手法
這幾年,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都閃現著溫州購房團的身影。春節過後,溫州炒房團登陸沈陽的消息讓人有 溫州炒房團
冰城房價是否要漲的疑問。日前,記者采訪了在哈炒了近四年房產的溫州人余某。據其介紹,從去年10月份開始,自己已由炒住宅變成了一次性買斷在建臨街商鋪產權。 據余某介紹,今年春節過後,自己已經買下了動力區「XX廣場」的一樓臨街產權商鋪4000平方米。「那個地段不錯,現在買進,已經看漲,蓋好後,我准備像賣豆腐一樣,你需要多大,我就給你分割成多大。」 據了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余某來到綏芬河,往俄羅斯販運旅遊鞋。1998年,在哈市做起了水暖配件的生意。從2000年,自己和溫州來哈的內弟,投資買下了某高層四套住宅。時過倆月,溫州來哈的老鄉相中了兩套,一出手就凈賺了21萬元。自此,哥倆陸續把親朋好友近20人的上億元資金投入了在哈炒房。 談到不再炒住宅而轉向臨街商鋪,余先生表示,產權商鋪,將來不論是賣還是租,風險較小,回報率相對較高。 據其透露,目前,哈市流入的溫州炒房團民間資本達數億元,多是親朋好友聯合,少則兩三人,多則幾十個人,大家按入股比例或按房屋套數分紅。 隨著對溫州炒房團在哈情況調查的深入,在本埠兩位房地產開發商的點撥下,溫州人冰城炒房的手法也被釐清了。
手法一
前期介入買「腦子」。在哈房地產開發商的地皮剛到手,相關炒房人士就會伺機介入。但這部分溫州炒房人數量不多,多為房屋信息和廣告策劃公司。
手法二
中期介入買「規劃」。和手法一不同的是此時介入的溫州炒房團更注重開發商的開發區域。他們要研究市政 溫州炒房團
規劃,城市中有沒有大動作,如建橋修路、重點學校搬遷等。據了解,這類地區住宅對溫州炒房團的吸引力巨大。
手法三
後期介入買「實力」。開發商的實力從業界口碑和住宅開發地皮面積可略知幾分。比如,某開發商在相對偏僻的城鄉結合部准備建設30萬平方米住宅區,一期已建成10萬立方米。如該小區除綠化較好,整體配套設施較完善,那肯定會成為溫州炒房團的獵取目標。
手法四
隨時介入買「縫蛋」。涉及建築工程,就會發生材料賒欠。就是這個建築材料、人工投入的賒欠,給溫州炒房團提供了可乘之機。一般市場價的房子最終往往以半價左右的價格出手,而溫州炒房團囤積後,再以比市場價低一成的價格分銷。 哈爾濱的房價會因溫州炒房團的插手而飆高嗎?對此,哈市兩位頗具實力的開發商給了記者否定的回答。據他們分析,哈爾濱地處內陸,房產獲利不會發生一年上漲兩倍的沿海奇跡;哈爾濱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沿海城市比差距較大,外來購房者有限;同時,上述炒房手法已逐步演變成本地人使用的住宅營銷手段。基於此,溫州炒房團難以對哈市住宅房價造成較大影響。 前期介入買「腦子」。在哈房地產開發商的地皮剛到手,相關炒房人士就會伺機介入。但這部分溫州炒房人數量不多,多為房屋信息和廣告策劃公司。
手法二
中期介入買「規劃」。和手法一不同的是此時介入的溫州炒房團更注重開發商的開發區域。他們要研究市政 溫州炒房團
規劃,城市中有沒有大動作,如建橋修路、重點學校搬遷等。據了解,這類地區住宅對溫州炒房團的吸引力巨大。
手法三
後期介入買「實力」。開發商的實力從業界口碑和住宅開發地皮面積可略知幾分。比如,某開發商在相對偏僻的城鄉結合部准備建設30萬平方米住宅區,一期已建成10萬立方米。如該小區除綠化較好,整體配套設施較完善,那肯定會成為溫州炒房團的獵取目標。
手法四
隨時介入買「縫蛋」。涉及建築工程,就會發生材料賒欠。就是這個建築材料、人工投入的賒欠,給溫州炒房團提供了可乘之機。一般市場價的房子最終往往以半價左右的價格出手,而溫州炒房團囤積後,再以比市場價低一成的價格分銷。 哈爾濱的房價會因溫州炒房團的插手而飆高嗎?對此,哈市兩位頗具實力的開發商給了記者否定的回答。據他們分析,哈爾濱地處內陸,房產獲利不會發生一年上漲兩倍的沿海奇跡;哈爾濱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沿海城市比差距較大,外來購房者有限;同時,上述炒房手法已逐步演變成本地人使用的住宅營銷手段。基於此,溫州炒房團難以對哈市住宅房價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