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巴菲特買的煙蒂式股票是什麼
擴展閱讀
macd論壇 2025-07-01 21:11:23
平板電腦看股票籌碼 2025-07-01 21:05:26
孕婦夢見別人買股票 2025-07-01 20:39:20

巴菲特買的煙蒂式股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15 03:15:23

Ⅰ 煙蒂股的實踐案例

在大學期間,巴菲特特別醉心投資之道,成為「金融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教授的得意門生。大學畢業後,格雷厄姆邀請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紐約投資」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過望。他仔細研究《股市導向》雜志,以教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來尋找那些被格雷厄姆稱作「煙蒂股」的股票,所謂「煙蒂股」即股價十分低廉,花很少錢就可以買到的股票(就是我們經常稱謂的「垃圾股」)。當他確定下股票後,會向格雷厄姆請教,然後,就力所能及地購買。4年後,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萬美元變成了4萬美元。因此,有人認定巴菲特只買績優股,不買垃圾股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煙蒂股」上賺取的。

Ⅱ 滾雪球的美國圖書

副標題: 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作者: [美] 艾麗斯·施羅德
譯者: 覃揚眉/ 丁穎穎/ 張萬偉/ 張春明/ 張艷雲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頁數: 382
定價: 39.00
裝幀: 平裝16開
ISBN: 9787508613802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沃倫·巴菲特
許多年來,穿著舊毛衣、古靈精怪而又令人頂禮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備受媒體的追捧。但注重個人隱私的巴菲特從未花這么多時間回答任何記者或作者的問題,為了支持這本書的創作,他破例花費了2000小時與作者施洛德進行長談,回顧他的兒時、他過去的點點滴滴,暢談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經歷,分享他幾十年投資生涯中的寶貴經驗。
本書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權的「官方」傳記。第一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財富。同時,本書全面解讀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後世。 第一部分 大泡泡
1 不作逢迎
2 太陽谷
3 時鍾動物
4 沃倫,你怎麼了?
第二部分 內部計分卡
5 「傳道」沖動
6 浴缸障礙賽跑
7 休戰日
8 1 000招
9 沾油墨的指頭
10 犯罪行為實錄
11 帕姬不「帕姬」
12 地下賣場
13 賽馬場規則 跟巴菲特學「滾雪球」
《中國證券報》 在華爾街一片恐慌的日子裡,有人又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傳記:《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書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濕雪,指的是在合適的環境中投入能不斷滾動增長的資金。長坡,指的是能讓資金有足夠的時間滾大變強的企業。巴菲特也似乎總能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近期巴菲特又開始逆勢加倉買股票了,通用電氣、高盛、比亞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獵取的目標。顯然,巴菲特已經把當前全球性的金融風暴,當成了很濕的雪。我們又彷彿看到,在漫天飛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風雪,准備著滾雪球。
巴菲特的行動,雖然各界人士看法迥異,但我們覺得他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亮 麗的身影,至少給了我們這樣幾點啟示:
一、在風暴中要有獨特的投資視角。2008年以來,華爾街凄風慘雨,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風聲鶴唳。可就在這個時候,手持443億美元現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購高盛後,先後投資上百億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狀況看,看好後市的巴菲特顯得那麼纖弱和孤獨,肯定也成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說巴菲特出手的時機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卻讓我們對金融風暴有了一個很好的視角,那就是看到了「聰明錢」的運作方向,那就是明確了在危機中不必恐慌,不管全 球風暴如何猖獗,但最終會過去的。如果往遠處看,一定會有暴風雨過後的彩虹在等著我們。
二、在危機中要敢於捕捉機遇。1910年,一場特大象鼻蟲災害狂潮般地席捲了美國亞拉巴馬州的棉田,害蟲所到之處,風卷殘雲。可是當地的棉農在極度恐慌過後,又重新振作起來。他們在一片狼藉的棉田裡試著套種玉米、大豆、煙葉等農作物,結果既防治了象鼻蟲,又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發,索羅斯知道此消息後,立刻在芝加哥期貨市場買進穀物和棉花期貨。後來由於火山影響,美國的農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貨價格卻大幅上揚,索羅斯從中大賺了一筆。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發生過金融風暴,雖然股市都遭遇過暴跌,但最終還是復甦了,並出現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沒有人願意遭遇各種危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危機,有的只是對待危機的不同態度和行動。巴菲特在風暴中的身影告訴我們,當前股市的動盪,也許正是捕捉機遇的大好時機。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現金。大筆買進、重拳出擊,巴菲特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280億美元的投資。近日他說,市場當前提供給我們的機會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因此他將不斷投入資金。在全球股市的股價便宜得像白菜蘿卜一樣時,股神卻有那麼多的現金去不斷投入,實在是令人羨慕,也值得一直滿倉的中小投資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嗎?從市場規律看,在美國的近代史上,歷次系統性熊市的跌幅都沒超過50%,目前美股的跌幅顯然已經接近此 幅度。從中國A股市場看,歷史上曾有過4次大調整,其中1992~1994年出現過兩次跌幅分別為72%和79%,隨後的調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調整已達到70%,也接近最大調整幅度。雖然我們無法斷定真正的市場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這個點位距離真正的市場底已經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尋找自己的「長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間購買了總價4.88億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後出手時已達40億美元,守了5年的「長坡」,增長了10倍的「雪球」。這一次,他投資的多隻股票准備守幾年呢?雖然我們無法全部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方式進行投資,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說「牛市炒績優,弱市炒重組」,也有人說「永遠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麼說,都應在把握市場節奏的前提 無比專注的巴菲特 美國《商業周刊》 艾米·費爾德曼 半個多世紀以來,沃倫·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時機。因此,他選擇9月下旬也就不足為奇了,第一本經他授權的官方傳記公開出版,而頭版頭條卻充斥著金融危機的消息,這是他之前都警告過的;而幾天之前,他還剛剛同意為高盛公司注資50億美元。
對於這位傳奇投資家,我們並不陌生,尤其是通過羅傑·洛溫斯坦的《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我們對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現在,施羅德,摩根士丹利保險公司的前保險分析師,再次將這位奧馬哈之神敏銳和個性的一面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這就是—《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施羅德歷時5年,經過潛心研究各種資料包括以前從未公開過的檔案文件,終於為讀者描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巴菲特。他執著,痴迷,幼時備受母親打擊傷害,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個小孩想要什麼,以及怎樣得到那些東西。這里,讀者將會再次見到這個熟悉的,酷愛漢堡、可樂,時不時說幾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傢伙。但是,《滾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銳,它深入到心靈深處挖掘其成功秘訣。他的長期投資取得了驚人的回報,甚至有些學者都不敢相信,認為那隻是僥幸成功。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專注」。施羅德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施羅德說,小時候,沃倫就隨身攜帶著自己最珍貴的財產—自動換幣器。而10歲時,父親提出帶他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不久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他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可真是膽大包天,聽上去有點傻得透頂了,」施羅德寫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當然,他確實做到了,並且還不止這些。大學畢業後,巴菲特被哈佛商學院拒絕,於是他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投身名揚四海的本傑明·格雷厄姆的門下,成為他的學生,這是《聰明的投資人》一書的作者、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明白了「市場先生」的危險,並且學會了如何拋開市場行情分析公司價值的秘訣。 他開始購買「煙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氣、即將出局的公司,最終買進了美國商業史上一些最偉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樂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營公司,如內布拉斯加傢具城和喜詩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資戰車的核心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也是施羅德第一次和他接觸的原因—該公司主要經營保險業務,麾下擁有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這些公司都很賺錢,巴菲特賺取了大量可供投資的資金。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時又有獨創,十分簡單:評估投資價值,規避風險,保留安全邊際,讓復利發揮實際功效。
盡管在20世紀60年代的賭博性投資和90年代互聯網的泡沫時期,人們都捲入了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則依然沒有改變。他只買自己能夠理解和評估的股票,並且想在很便宜時買進。「任何人都明白這些簡單的想法,」施羅德寫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去實行。」 對那些已經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來說,施羅德這本書最引人矚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詩般的視野。她為我們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經擔任共和黨國會議員、同他一樣恪守道德原則的父親沃倫·霍華德;脾氣乖戾的母親利拉,因為她母親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顧,所以也造就了她的這種脾性;他的妻子蘇珊,三個孩子的母親,以及阿斯特麗德,沃倫的情人。(阿斯特麗德和沃倫在2006年結婚,此時據蘇珊去世已經兩年。) 同時,施羅德也提醒讀者,巴菲特首創的新詞「定時炸彈(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02年的股東報告中,並且說他們瘋狂的擴張,可能會「引發金融災難的連鎖反應」。 很遺憾,沒有人仔細聽,但是正如施羅德所寫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亂之中,巴菲特坐在那裡,在他近6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所思考的價值和風險一直都沒有改變,總是有人在說規則已經變了。但是,他說,只有短線投資,你才可以這么認為。」

Ⅲ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老巴一生的投資理念就是四個字 價值投資,很多人想學習,但是只有巴菲特成功了。巴菲特是一個很難被超越的傳奇。
價值投資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打個比方,價值投資就是拿五角錢購買一元錢人民幣。
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在其代表作《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他在這里所說的「投資」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價值投資的基石,即正確的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財務報表和安全邊際為核心的量化分析,是購買廉價證券的「雪茄煙蒂投資方法」;而另一位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重視企業業務類型和管理能力的質化分析,是關注增長的先驅,他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價值增長投資法,把價值投資帶進了另一個新階段。巴菲特說:「我現在要比20年前更願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錢。本傾向於單獨地看統計數據。而我越來越看重的,是那些無形的東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說「格氏寫了我們所說的《聖經》,而巴菲特寫的是《新約全書》。」

Ⅳ 煙蒂投資法適合的股票

你好,你所說的投資方法是巴菲特的老師菲利普費雪,的一種架子鼓投資方法
因為費率,所處的年代是二戰之後,所以那時間有大量的股票是被低估的,在煙蒂投資法之後,巴飛特又發現了價成長股的投資邏輯,不過他們統稱為價值投資

Ⅳ 煙蒂股是破產股嗎

巴菲特的第一通金就是靠購買煙蒂股得來的,所以不一定所有的煙蒂股都是垃圾股。
煙蒂股,其真正含義,就是馬上破產清算,也有安全邊際的股票。對這類股票的投資理解,豐胸也是很久才弄明白背後的深刻含義。

Ⅵ 2020-05-10-穿過迷霧

閱讀時長:7.5h
閱讀進度:已讀89%(本周完成48%)

迷霧聽說巴菲特5分鍾之內就會做出一項收購決策,是這樣的嗎?
解析有誇大之嫌

摘要:分析家最應重視的質的因素就是穩定性。穩定性的概念是指抗變動性,或進一步說,是指過去結果的可靠性。穩定性如同趨勢一樣,可以用數量的形式表達,例如:通用銀行1923—1932年間的收入從未低於1932年利息支出的10倍。

總結:幾分鍾的背後是幾十年的積累。之所以在談判中會有5mins收購一說,首先是在收購前已經已經了長久且細致的分析和調查(商業模式,未來盈利的穩定性),除公司外對管理者也也會進行考察,在確定達到收購時,不會在小處耽誤時間。

迷霧如何理解巴菲特筆下的股票期權計劃?
解析可以用一個形容詞概括:酒吧間的喧嘩。

摘要:
(A)股票期權應當與公司的整體表現相關聯。(B)期權計劃應當小心設計。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應該把留存利潤與資本成本等因素考慮在內。同樣重要的是,期權價格也要合理地制定。(C)一些我非常欣賞且經營績效遠勝於我的經理人並不認同我在固定價格股票期權上的看法。他們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而股票期權也是一項他們認為有用的工具。以他們個人的領導風格與示範作用,再加上有股票股權作為激勵,他們已成功地引導其部屬以股東的心態來處理問題。這樣的企業文化並不多

由於股票期權都是有限定時間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經理人的努力,很有可能(時間限定的越短越是如此)在相對應的時間里並不能在股價上反映出來。雖說股價總是圍繞公司價值波動,但那是指長期而言,短時間來看,股價甚至會出現背道而馳的走勢。也就是說,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公司股票的變動可能與公司經理人的努力一點關系也沒有。

迷霧酒吧間的另一種「喧嘩」是什麼?
解析是指股票期權是否計入成本的爭論。

摘要:統計了一下無須計入成本的四條理由:(1)很難評估期權的價值;(2)計入成本將不利於小公司的發展;(3)發行公司沒有實際的現金支付;(4)當發行「價外期權」時,公司更不需要從口袋裡支付一毛錢。不過這樣的思路與現金流的計算有些類似:由於折舊與攤銷在當期沒有實際的現金支付,因此在計算公司當期的現金流量時會將在利潤表中扣除的數據予以加回。然而,真的是「沒有現金就沒有成本」了嗎?
應計入成本的兩條理由:(1)授予的東西只要有價值,就構成了成本;(2)難以計量的事情不代表沒有發生。

迷霧對資本市場上一些中介服務機構巴菲特發表過什麼看法?
解析一群Rainmaking式的人物。

摘要:盡管沒有點名,但這里提到的「推廣人」以及「獸醫」暗指的應當就是投資銀行。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多並購都是通過中介機構(通常是投資銀行)來完成的。盡管伯克希爾的收購有時也會尋求投資銀行的幫助(如所羅門兄弟公司),但在巴菲特的筆下,這些投資銀行的形象給人的感覺實在不是很好。

迷霧巴菲特對機構投資者似乎一直沒有什麼好感?
解析的確如此。

摘要:美國的機構投資者至少包括以下三個類型:共同基金;私人退休基金;公共退休基金。(1)基金經理只是一個打工者,必須在意個人的利弊得失;(2)因為是一個打工者,所以
特立獨行往往會得不償失;(3)循規蹈矩的操作即使錯了,也「法」不責眾。

總結:
機構投資者多數是短期交易,換手率很高。為什麼要專注於短期交易呢:1)有業績壓力,已投資人會關注收益(會跟其他機構的基金進行對比),需要業績來獲取新的投資人。2)行業環境及投資者投資風格影響,多數投資者關注的是短期收益,行業環境也一定程度上喜歡追熱點,炒熱點,做波段。

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比較像旅鼠1)對多數機構投資經理來說,他們都是打工者,所以多數情況下都會按部就班行動,而不會採取有風險的其他舉動。2)選擇大多數的策略,雖然失敗,但不至於承受太多的職責。如果選擇少數派策略,失敗面臨壓力和職責會非常大,成功收獲的獎勵也不會多。主動基金多數情況跑不贏指數基金。立場決定了其策略。

迷霧長期投資,股價不反映業績怎麼辦?
解析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器

摘要:一家成功的企業是否能很快地被認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家企業的內在價值能否以令人滿意的速度增長。
市場不是一台根據證券的內在品質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匯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選擇的投票機

總結:企業的每股收益增長曲線和每股價格增長曲線,如果收益曲線在每股價格曲線上方,說明被市場低估,是可以考慮買入的。如果收益曲線在價格曲線下方,說明被市場高估,是不建議買入的。這里要回到關鍵問題上,為什麼會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況呢。1)股市黑天鵝,如08年美國股市危機、18年貿易戰危機,導致整個行業引發恐慌性下降。2)具體到行業危機,白酒塑化劑事件導致茅台 五糧液在內的整個白酒行業下跌。3)個股上的黑天鵝,新城控股董事長的性侵事件和中興被美國監管事件
很經典的比喻。市場短期的價格由部分理性、部分感性的選擇決定(市場熱點,政策影響,機構熱炒等因素),價格趨勢是多方因素影響,難以預測。長期的話可以從企業內在價值的增長來評估公司價值,價值是有可度量的方法和准確性的。

迷霧巴菲特是如何看待美國業余投資者的?
解析投資回報要麼很平庸,要麼慘不忍睹。

摘要:大多數投資人的回報要麼非常平庸,要麼慘不忍睹。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首
首先是成本太高,比如投資人的交易過於頻繁或者是花太多的錢在投資管理費上;其次,投資決策要麼是基於小道消息,要麼是基於市場熱點的切換,而不是經過個人的深思熟慮或數量化的價值評估;最後,淺嘗輒止的方法加上在錯誤的時點進入(如在股價已上漲多時的高點介入)和在錯誤的時點放棄(如在股價長期下跌後的盤整中割肉出場)。投資人應當明白,情緒上的波動與投資中的成本支出是其成功的大敵。如果大家一定要堅持選擇進出股市的時機,就應嘗試著讓自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一些,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一些。」(2004年信)

總結:有三點原因:1)成本太高,頻繁交易或過高的投資管理費2)沒有自己的投資體系,喜歡小道消息或追熱點3)淺嘗輒止,高買低賣

迷霧關於公司治理,巴菲特這個大股東兼CEO談過什麼看法嗎?
解析他的重點關注之一:董事會能否選出一個稱職的管理團隊。

摘要:(1)CEO缺乏一個獨立和有效的監督者;(2)信息傳導會逐級弱化;(3)董事會對CEO的考核標准難以量化;(4)董事會自身也缺乏有效的監督;(5)即便公司因管理不善而被其他公司收購,董事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迷霧對基金的公司治理問題巴菲特有過什麼看法嗎?
解析有,比如獨立董事不獨立。

摘要:為何在「獨立董事占據大多數」時,他們的表現仍然是「乏善可陳」呢?這不禁讓我想到兩個並不復雜的問題:(1)當獨立董事的酬勞由所聘公司支付(特別是當這筆酬勞在他的整體收入中佔比不低)時,所謂的「獨立性」還剩多少?(2)當一個人的酬勞由某甲支付,他會有多大動力因為要維護某乙的利益而去和某甲據理力爭?

迷霧人們稱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為價值投資,他自己又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解析只要是投資,都應當是價值投資。

摘要:1)能夠被我們所了解;(2)具有良好的長遠經濟遠景;(3)由才德兼具的人所經營;(4)有非常吸引人的價格。前文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這里重新介紹只是想強調:你做到了這四條,就等於是在做價值投資了。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操作策略其實並不完全一致,有基於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價值投資,也有基於企業現金流量表的價值投資;有短期的價值投資,也有長期的價值投資。如果你想遵循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光符合四條標准還不夠,還需要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巴菲特之所以手中有四把尺,是因為他是在以一個企業所有者的視角進行投資。
說起股票的投資風格,我們知道有個成長型投資,還有個價值型投資。前者是為了追求企業的快速成長而甘願犧牲近期的回報(即高市盈率),後者則因為不看好企業的前景而要求必須有較高的近期回報(低市盈率)。按照舊有的解釋,這些都不算是價值投資。所謂價值投資,正像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一樣,是基於企業價值的投資。當這個價值表現為不同的形式時,就產生了不同風格或不同含義的價值投資。說到價值投資的風格,我們可以舉出格雷厄姆式的,邁克爾·布萊斯式的,約翰·鄧普頓式的,彼得·林奇式的以及巴菲特式的,等等。
兩項准則:第一,我們試著堅守在我們自認為了解的生意上,這表示它們必須簡單易懂且具有穩定的特質。第二點一樣很重要,那就是我們在買股票時,必須要堅守安全邊際。

總結:價值投資的四個基本點1、看得懂2、好的商業模式(好的賽道)3、優秀的管理層4、有吸引力的價格

迷霧巴菲特是如何看待股票回購的?
解析看重並推崇企業的股票回購行為

總結:巴菲特認為回購公司股票是有很多好處的:1、可確定提升股東價值(回購有利於提升股票價格)2、有望大幅度提升股東價值3、試金石(可以檢驗管理層是否關注股東權益)。但回購不是沒有壞處,那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回購呢?1)有多餘的資金2)保守的估計,股票價格低於價值3)透明化目前股票回購也被市場玩壞了,用來認為提升股價。

迷霧巴菲特可以成功是因為他生長在美國?
解析不完全對

摘要:或許還會有大的股災,但是,既然我們沒有掌握預測股災的武器,那麼,試圖提前保護自己又有什麼意義呢?當代的40次股災中,如果我每次賣出了股票,我每次都會後悔。即使發生了最大的災難,股票的價格總會漲。
市場的命運取決於企業的命運,企業的命運則取決於國家的命運,即使經歷無數個風風雨雨,但只要國運總體向上的趨勢不改,企業創造財富的腳步就不會停止,跌下去的市場也最終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漲回來。這一規律不僅美國如此,其他國運不是太差的國家也同樣如此。

總結:市場取決於企業,企業取決於國家。國家只要是曲折往上發展的,就是正確的。不過目前看並非所有國家都走的這條路,像阿根廷,希臘走的是下坡路。

迷霧巴菲特為何既做私人企業收購又進行股票投資?
解析有多重的原因。

摘要:當條件具備時,能讓巴菲特「感到雀躍」的是私人企業收購。這也就是說,盡管是在兩條線上同時作戰,盡管在很長的時間里伯克希爾的資產凈值大多由股票組成,但就巴菲特來講,他其實更喜歡收購企業。首先,當我們控股一家公司時,我們便有了分配資金的權力。控股一家公司的第二個優點與稅負有關。當我們只是部分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權時,伯克希爾會承擔比控股一家私人企業高得多的稅負成本
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一直與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巴菲特更喜歡收購企業,除了那些冷冰冰的財務因素外,還有一種溫情或個人的追求在其中

總結:巴菲特資金配置有兩方面1 )上市公司部分股權投資2)私人企業股權收購。這兩者的目的一樣 都是為了獲取長期回報,上市公司部分股權投資會比全資收購價格更便宜(核心還是便宜)但相對來說,巴菲特更喜歡收購私人企業全部股權,主要有兩個原因1)全資控股後有分配資金的權利2)母公司伯克希爾可以交更少的稅

迷霧經常聽到巴菲特講透視盈餘,什麼是透視盈餘?
解析透視盈餘是指看得見的盈餘加上看不見的盈餘

摘要:如何看待「森林中的一棵樹」呢?這段話提出了3個准則:(1)如何使用比持有比例更重要;(2)如何使用比誰來使用更重要;(3)如何使用比是否認列更重要。從這3個准則里,我們可以解讀出巴菲特在這件事上的嚴謹與理性。
輔讀:在巴菲特眼裡,凈資產收益率一直是考察企業經營績效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對伯克希爾自然也不能例外。然而,由於伯克希爾買了大量上市公司股票,而這些所投資企業的年度分紅占其當年利潤的比例通常又比較低,從而就導致了凈資產收益率分子項的失真。如果分子失真,指標本身自然也會失真。因此當巴菲特說「它的適用性已大大降低」時,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迷霧巴菲特為何不分割伯克希爾股票?
解析這樣做的效果只會是弊遠大於利。

摘要:我們有一個目標是希望伯克希爾的股價能與其內在價值相關。(注意,是相關而非完全一致。如果市場上優秀公司的股價都遠低於其內在價值,伯克希爾也很難免除在外。)一個公司要維持合理的股價,其實與其背後的股東(現存的和未來的)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公司現有或未來的股東都是基於非理性或情緒化而買入公司的股票,那麼公司股票便會不時地到達一個很愚蠢的價位。焦躁的性格必然會導致焦躁的價格波動。這種情緒上的失常對於我們買賣其他公司的股票也許有所幫助,但為了你我的共同利益,我們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跟伯克希爾的股票扯上關系。
們想要吸引的還包括那些能讓自己始終聚焦於公司營運而不是股票價格的股東
人們如果並非基於公司價值而買進股票,早晚也會基於相同的原因拋棄它。

總結:為什麼不選擇拆股?拆股讓每股買入的成本變低,市場認為可以增加流通行和交易率。但巴菲特並不認可其觀點1)不拆股能更好的保證其股東是聰明且優質,同時伯克希爾的投資價值觀念一致,而拆股可能會引入很多因情緒化或非理性買入的行股東,這可能使公司股價走向一個愚蠢的地位。(吸引並維持優質股東)2)焦躁的性格必然會導致焦躁的價格波動。(讓股票價值和價格呈現更相關)

迷霧巴菲特後來投資策略的改變是否只是因為資金規模變大了?
解析不完全是

摘要:如果你以一個足夠低的價格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那麼你總會有機會在未來以一個還算不錯的價格出售了結——盡管這家公司的長期經營結果可能很糟糕。我將這種投資方法稱為『煙蒂』投資法:你在街上看到了一隻煙蒂,拿起來還能吸上一口。盡管『煙蒂』不能讓你過足煙癮,但在『廉價買入』下,卻有望讓你賺取一些利潤。
而當這些蟑螂逐一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就會引發出投資中的三個問題:(1)原來的物超所值,可能就會變得一文不值;(2)原本較低的價格由於蟑螂的不斷涌現可能會一直趴在那裡,讓你等到花兒也謝了;(3)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當你在長期等待時,隔壁王大媽的股票可能早已一飛沖天。

總結:巴菲特早期投資策略:煙蒂投資法:買入價格極低的股票,待價格上漲後再擇機賣出(格雷厄姆的核心思想,安全邊際)但實際上買這些公司也可能有問題1)當前價格劃算可能最終不會帶來收益,這類企業的經營可能有更多問題是你還沒發現的(當你在廚房看到的蟑螂絕不可能是唯一的蟑螂)2)企業目前經營不善時,能力挽狂瀾改善的機會很少,更多情況下企業會越來越差,那當時買入的低價就不再是低價了。投資煙蒂的安全邊際是看得見的,但判斷一根煙則難得多,那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又是如何轉變的呢?培養更好的眼光,更好的分析策略(只做簡單的事情 和優秀的人共事)

迷霧巴菲特好像很少談他所犯過的錯誤?
解析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總結:巴菲特在很多場合都會坦然自己犯的錯誤
錯誤1)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 紡織企業買入原因:1)公司影響力強:在當地屬於有影響力的紡織企業2)管理層坦然承認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好的管理層)3)生產氛圍好(員工理解公司處境並積極配合解決問題)4)公司經營能產生現金流這類公司的問題是沒有護城河,進入成本低,企業容易陷入價格戰,美國企業跟全球其他國家比人力成本高。
錯誤2) dexter零售商店,主營業務是生產鞋子,為什麼要買入這家公司呢?
錯誤3 美國航空買入原因1)歷史回報豐厚2)高等級證券給予的保護忽略掉的風險是:航空業競爭激烈,利潤很難得到保證。運營成本無法進行優化。
錯誤4 康菲石油在石油價格頂端買入

迷霧伯克希爾總部有多少人?
解析25人,截至2014年末。

總結:截止2014年 巴菲特的公司雇員有33w+,持倉總市直1100+億美金,利潤147億美金,其奧馬哈總部的人員數目是24個。跟其他所有的投資機構都不同,其沒有戰略部,投資部,法務部等龐大的職能部門。這跟巴菲特本人的投資理念是高度契合的,1)與收購企業經理人的關系:信任、尊重、不介入日常運營,及投資或收購後,保留其原有的運營機制 2)價值投資典範,尋求的是可以長期持有的標底,所以不需要投資部等部門來分析市場。
這樣做的的好處就是說1)節省運營成本,世界總部一年的稅後開支成本只有350w(1998年數據)2)保證公司運轉的高效性

1、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比較像旅鼠
2、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器
3、當你在廚房看到的蟑螂絕不可能是唯一的蟑螂

Ⅶ 煙蒂型股票什麼意思

價錢便宜的垃圾股

Ⅷ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樣煉成的

說到沃倫•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他從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資嗅覺,32歲成為百萬富翁,創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70多歲問鼎世界首富。美國人通常稱他為「奧馬哈的先知」,中國人則親切地叫他「股神」,總之,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巴菲特都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天才和傳奇。然而,褪去神話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麼獨門秘籍呢?《滾雪球》這本書首次以巴菲特的視角客觀地講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長經歷,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每一個天才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一定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堅持和努力。

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奧馬哈經營著一家雜貨店,由於經營有方,雜貨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過巴菲特的父親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蕭條時,特立獨行地開了一家股票經紀公司。受父親和家族環境的影響,巴菲特從小就對賺錢感興趣。

6歲的時候,當大多數小夥伴還在大街上調皮搗蛋時,巴菲特已經通過賣口香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盡管每賣一包口香糖,他才賺2美分,但這足以讓人對一個6歲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後來巴菲特還相繼賣過二手高爾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商業啟蒙。

真正讓巴菲特找到賺錢的門道和樂趣的,還要歸功於他送報紙的經歷。巴菲特12歲時,父親贏得了國會議員大選,全家遷往了華盛頓。盡管巴菲特很不適應新學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華盛頓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工作,那就是《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的送報工作。

巴菲特在送報的過程中,不僅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而且講究方法、懂得變通。比如,為了防止客戶不給報紙錢,他會主動給電梯小姐小費,好讓他提前知道訂報紙的這家人什麼時候搬走;再比如,他也會主動說服負責報紙路線分派的經理,把訂戶比較多的高檔小區分派給他。

就這樣,僅僅是通過送報紙,巴菲特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有1000美元的儲蓄了,這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款項。

12歲可以說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夥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國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他們一共買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數剛入股市的新人一樣,巴菲特對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這是父親多年來最喜歡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購買了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以後,這支股票就開始大幅度下跌,這也讓他初次嘗到了投資的風險和壓力。

所以,當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開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時,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拋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遺憾的是,城市服務公司的股價很快就一路高漲到每股202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歷,盡管沒有賺到太多錢,但是他從中吸取了很多投資的經驗和教訓。比如,不要過分關注股票的買入成本;再比如,不要著急抓住蠅頭小利,要有耐心,放長線、釣大魚。

此外,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深刻地領悟了另外一個道理。由於父親大選失利,巴菲特又轉學回到了家鄉。回來之後,巴菲特不僅應聘成為了《林肯日報》的區域負責人,管理著50多個小報童,還繼續 探索 著股市投資,購買一些股票。

19歲時的巴菲特已經有了更加獨立的股市判斷能力和敏銳的投資眼光。

他通過大量的財務數據分析認為, 汽車 製造商西澤-弗雷澤公司的經營狀況正每況愈下,未來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

於是,在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價下跌以前,巴菲特便從別人手中借來了這家公司的股票並全部賣空,等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時,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歸還給別人,最終達到了從中賺取差價的目的。這其實也就是現在股市中我們常說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歲的沃倫•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州商學院畢業,此時,他的資產已經很豐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積蓄買下的一家農場,出租給了一戶人家在經營,還有他買的一些股票,另外還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美元,這些錢對於任何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巴菲特大學畢業以後,並沒有著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選擇申請哈佛商學院的碩士繼續攻讀。他希望能從哈佛大學收獲事業發展所必須的聲望威信和人際關系網。巴菲特本來信心十足,期待憑借自己對股票知識的了解,在面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可是結果事與願違,哈佛大學甚至沒有給他半點展示股票才華的機會,就無情地把他拒之門外了。

不過,巴菲特並沒有氣餒,而是馬上尋找新的學校,在翻閱哥倫比亞大學的宣傳手冊時,他發現自己的偶像,也就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書。興奮之餘,巴菲特立刻著手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

由於他的申請書極富個人特色,最後巴菲特被破格錄取了。在哥大商學院,巴菲特不僅學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識和投資理念,還時常有機會跟華爾街知名的金融大鱷近距離交流。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最終巴菲特以史無前例的A+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

哥大畢業後,巴菲特主動請纓去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然而卻多次遭到拒絕。後來,在巴菲特的堅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終於向他遞來了橄欖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歷練了兩年以後,26歲的巴菲特懷揣著174000美元回到了奧馬哈,開始成立自己的投資公司。起初他的合夥人都是家人、發小和朋友,後來由於巴菲特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可觀,越來越多的合夥人加入了進來。

到1961年的時候,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已經發展到了十一家,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緊接著,1962年,巴菲特合並了所有的合夥人公司,重新組建了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凈資產總額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超過13%的財產都屬於巴菲特個人。就這樣,巴菲特不到35歲便實現了百萬富翁的夢想。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呢?這主要歸功於他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法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煙蒂法則」,在格雷厄姆看來,那些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隨手丟棄的煙頭一樣,盡管看起來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點燃,還能讓人再滿滿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後一點價值。

正是在「煙蒂法則」的指導下,從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繼投資了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美國國家證券公司和馬拉開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後來也恰如其分地發揮了「煙蒂」的作用,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投資回報。

正如我們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信奉「煙蒂法則」,他總是樂於尋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買入,然後等股票價格回升到真實價值的時候再賣出。

盡管巴菲特在彎腰撿煙蒂的時代賺了很多錢,但是同樣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資經歷。比如,在拋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製造公司時,遭到了全鎮人的反對和圍攻;再比如,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最終這家公司仍難逃破產的命運。

好在這個時候,巴菲特認識了自己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與巴菲特在投資理念上既相互欣賞,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對風險的態度,受格雷厄姆和父親的影響,巴菲特對風險持悲觀的態度,他會為了避免太大的風險,放過獲利的機會。而芒格卻認為,市場充滿了機會,只要你有一定的勝算,就可以承擔一些風險,與其總是做彎腰撿煙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價錢,投資一家有潛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開始重新審視「煙蒂法則」,他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只在乎股票價格,而不顧及公司經營和管理狀況的投資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於是,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的悲觀主義投資理念,不再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賬面數字,而是像芒格一樣重點關注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

比如,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獨特的競爭優勢等等。然後花合理的價錢,購買一家好公司。在這種投資理念的引導下,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進入了成熟期,他相繼投資了美國運通公司、迪士尼公司、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等公司。這些公司日後不僅給巴菲特帶來了高額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本身經營發展的也很不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運通公司,1963年當巴菲特出資購買它時,它還深陷商業交易的丑聞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著公司多年來積累的信譽和品牌效應,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一度上漲到70美元一股,當然,也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此外,也正是由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煙蒂法則」到「潛力股」的轉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最終由一個每股19美元的紡織公司成長為每股26萬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資公司。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始終堅持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那就是「安全邊際原則」。所謂安全邊際原則是指,股票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在進行投資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為自己留足餘地,最終確保投資不會因為誤差或者市場的變動而經歷過於嚴重的失敗。

可以說,巴菲特的每一次精準投資都離不開「安全邊際原則」的保駕護航,同樣的,也正是有了安全邊際原則為底線,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資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滾雪球》共分上下兩冊,今天咱們聊了上冊的內容,下次咱們繼續聊聊下冊的內容,你對巴菲特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Ⅸ 撿煙蒂是什麼意思

撿煙蒂和成長股投資! 主要來介紹撿煙蒂價值投資和成長股價值投資: 之前的文章已經闡述了,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

因此,投資獲得的收益是利用物體的增值而獲取收益,增值前和增值後是不同的兩個物體。所以,獲得收益的前提條件是增值,即所投資的公司是向好的方面去變動而不是向差的方面去變動。

在證券投資中,投資獲得收益又分為兩方面,一是分紅,企業盈利後進行利潤分配,二是享受企業的估值提升。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看中的是企業估值的提升,我也一樣。 而估值提升又分為兩方面,一是錯殺造成估值低估,二是企業成長推動公司估值的提升。因此就衍生出來價值投資的兩個門派:撿煙蒂價值投資和成長股價值投資。

撿煙蒂價值投資首創於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首創,即低估值價值投資,格雷厄姆甚至要求低於凈資產買股。而低於凈資產買入公司的股票從長期來看,的確也是一個比較穩健的盈利方式,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價格不會長時間低於凈資產,必然在某個時候回歸。

例如目前A股市場的銀行股,雖然沒什麼成長性了,但分紅依然,而且在很長時間內大部分銀行股是低於凈資產的。

Ⅹ 什麼是煙蒂投資法

煙蒂型投資是「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學術精華。簡而言之,就是「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一美元的紙鈔」。

「煙蒂型投資」的核心理念便是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低價格、低市盈率/市凈率、用三流的價錢買二流的公司、用四流的價錢買三流的公司,而對公司的品質以及所處的行業要求不高。

煙蒂型公司的價值便是利用市場先生的暫時失靈,用低價買進物超所值的公司。日後當市場先生的稱重機效應發揮作用時,煙蒂型公司的價格便會回升至不用打折甚至還有適當溢價的水平上。

「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就是「雪茄煙蒂」理論的受益者。他於2001年底斥資200萬美元(其中包括一些融資),以0.8美元-1美元的價格,在納斯達克市場買進約200多萬股網易股票。這只股票後來給段永平帶來的回報差不多有1億美元。

「網易的股票每股含2美元多的現金,才賣不到1美元」,這就是段永平買入的理由。這是不折不扣的「雪茄煙蒂式投資」。

但在中國A股市場尋找「雪茄煙蒂式投資」是困難的,嚴格來說A股最近十幾年來也沒有出現過像網易那樣的投資案例。

(10)巴菲特買的煙蒂式股票是什麼擴展閱讀:

巴菲特曾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2007年巴菲特,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中,第一次向公眾完整地概括論述了他的「煙蒂型投資」理念:

「那是我第一次買股票的方法,即尋找那些股票價格遠低於流動資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點素質的公司。我管這方法叫煙蒂投資法。

你滿地找雪茄煙蒂,終於你找到一個濕透了的令人討厭的煙蒂,看上去還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費的。你把它撿起來,抽上最後一口,然後扔了,接著找下一個。這聽上去一點都不優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這方法還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