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人有房貸負債,現有一筆資金可以用,是提前還貸好,還是投資股市好哪一個收益更高
還是提前還吧,那樣以後的日子雖然不是很充裕,但是不必再成為被壓迫的房奴了啊。
何況,股市這兩天是嗷嗷跌,誰能知道錢放進去是賺還是賠啊,風險太大 ,雖然或許會有頗高的收益,但也是不確定的啊。
建議從穩定的收入做理財規劃,一部分日常花消,一部分給自己買保障,一部分做投資理財,剩下的儲蓄以備急用 。
PS:投資買股票的時候,還是請專業團隊幫你打理錢吧,畢竟個人的能力有限,面對風險的時候不能及時的規避,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㈡ 有一筆錢是提前還房貸還是用作投資股票
可以投資幾萬塊找個好的投資項目,我上個月做黃金現貨,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幾百美元進賬,,現在都不去上班了,需要了解的可以我聯系
㈢ 我家如何理財,還房貸還是去投資
三、理財案例
案例一 盧先生今年剛剛50歲,正值事業高峰。他是上海一家大型房地產集團的高層,收入豐厚,妻子是中學教師,收入穩定。兩人年收入約50萬元。女兒今年20歲,正在國外留學。盧先生家每年的主要開支約10萬元,包括固定的養車、物業管理、旅遊支出,以及日常吃穿用等費用。此外,女兒留學費用每年20萬元左右。每年能節餘20萬元。 多年的積累讓盧先生早已晉級百萬富翁行列。 目前,他已有三套價值百萬以上的房產,其中一套自住,一套度假用,還有一套出租,貸款都已還清。除此之外,主要的資產就是200萬元銀行存款,以及若乾股票、外匯。盧先生目前的主要困惑是,不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況是不是合理。他對收益率的要求不高,只希望能保值增值。 坐擁豐厚的現金,卻不知如何處置,這是不少人的典型狀態。 廣發銀行上海財富管理中心理財師程翔認為,盧先生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理財目標,比如退休後能維持較富足的生活水平等。 理財師認為,盧先生的銀行存款占貨幣資產的65%,明顯偏高,因為銀行存款的流動性雖強,但是收益較低。此外,三套房產僅有一套用來出租,利用率也不高。最關鍵的是,盧先生還未購買任何保險作為家庭保障,特別是對頂樑柱盧先生的有效保障,這對一個凈資產達800多萬元的家庭來說很不安全。 為解決這些問題,並實現盧先生的養老目標,理財師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首先,將銀行存款保留3萬元左右,作為備用金,其餘用來投資貨幣基金、國債及企業債、股票基金。 貨幣基金可以作為家庭的應急用款。目前,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收益率比1年期定存稅後利率略高,同時流動性接近於銀行活期存款。債券具有保本性強的特點,特別是國債被稱為「金邊債券」,適合中老年穩健型投資者。基金的長期持有平均收益率可維持在8%~9%,適合中長線投資,盧先生可以定期定額購買。10年後基金市值將達291萬元,足夠盧先生夫婦養老。 其次,把別墅拆成市中心小房型用作出租。 一套市價180萬元的郊區別墅僅僅用於度假,有點浪費。盧先生可將別墅轉讓,再通過貸款擴大資金規模,購買2~3處市中心小戶型房產用於出租,就能把「死」錢盤活。市中心的小戶型房產很受年輕白領的青睞,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能獲得較好收益。但考慮到盧先生10年後退休,建議盧先生將貸款期限控制在10年以內,且負債總額不應超過總資產的40%。 最後,保險是不能忽視的。盧先生是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建議盧先生為自己購買一份意外險,再為每位家庭成員購買一份醫療保險。全家的保險支出應控制在收入的5%。 兩年後女兒大學畢業。盧先生此後每年將有40萬元結余,可以用節余的錢追加投資,投資品種可以是債券、基金、信託、房地產等,不會佔用盧先生太多時間的投資產品。
案例二 孫太太是名自由講師,月收入在4000元至6000元之間。先生是工程師,月收入10000元左右。家庭每月支出約3000元,每年還要支出孩子和家長的教育費13000元。家庭總資產120餘萬元,其中各項存款和國債65萬元,基金及股票5萬元。他們目前居住市內價值40餘萬元的一套兩室舊房,正想貸款買套大點的房子。保險方面,孫先生的健康和意外險,保額為10萬元;孫太太的住院、大病及意外險保額共20萬元。孩子的教育金14000元,婚嫁金20000元、55歲以後的養老金2000元/月,終身保障金80000元等等。近期,熟悉的保險代理人向她介紹說「『生命表』就要調整了,壽險保費就要漲價了」,催她趁便宜再給家人買些保險。 這對夫婦都是學有專長的專業人士,未來收入將會豐厚且穩定。相對於已有的豐厚資產,家庭負擔並不重,購房願望也是合理的。因此客戶實際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理財方面首先要完善家庭風險保障,然後是資產增值和孩子教育金及自己的養老金。 1.保費沒少花,險種要正確。 保險分保障型和理財型兩大類。由於「人有旦夕禍福」,因此,防範風險的保障型保險是家庭不可缺少的。而理財型保險則應待保障比較完善後才可以考慮。孫太太家庭雖然花了不少錢購買保險,但起碼的保障並不完備。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最大的財務風險就是收入的主要創造者故去,導致未亡人喪失經濟來源,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對於孫家來說,主要保的就是在孫先生一旦意外死亡的情況下,孫太太及孩子可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所以需要以孫先生為被保險人,購買死亡保險(包括定期壽險和健康險、意外險中的死亡給付部分),而其保額應該等於未亡人若干年合理的生活、教育甚至養老支出。對於本案例中的家庭,這樣一筆錢至少應為50萬元。而孫先生目前已有的死亡保額只有10萬元,在意外發生時,無法給妻兒一個合理的交待。特別是如果未來貸款購房,更要按貸款額來相應增加保額,這樣保險公司可以在孫先生死亡的情況下代為償還貸款。除了根據夫妻各自的收入購買死亡保險外,兩人健康險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但孩子沒有購買健康險和意外險,也是錯誤的。相反,像教育金、養老金這些理財需要,既可以通過保險來解決,也可以通過股票、房產的風險投資來解決。 2.生命表修改與保費變化關系並不確定。 生命表也叫「死亡率表」,反映了不同年齡人的生存概率、死亡概率和平均壽命。由於預期壽命延長,如果只考慮死亡率一個要素,生命表修改確實可能導致養老型壽險價格上漲,但同時也會使死亡壽險價格下降。但是除死亡率外,壽險產品的價格還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和費用率兩大要素,隨著保險業的競爭和發展,這兩大要素的不斷優化更有可能導致壽險費用下降。因此,單從生命表修改的角度,並無法判斷保費未來的變化。另外,保險的首要功能是預防家庭財務危機。由於人生風險無處無時不在,因此保障型保險一旦需要,就應該立即購買。過分關注價格,是捨本逐末的非理性做法。 3.購房首付及家裝款由於暫不動用,可以購買近期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既可隨時動用,又可在相對安全的條件下獲得稍高於存款利息的收益。 4.鑒於孫家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其餘資產可更多投向風險資產,以換取更高回報。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股市、房市投資提供了長期支持,可以重點關注。
案例三 徐太太是政府公務員,她先生年僅35歲,卻已是某大學的副教授和教研室主任。由於科研任務很多,所以雖然徐先生固定收入不高,但獎金卻十分豐厚。他們夫婦既不想要孩子,也沒有什麼債務負擔,只是每月需為徐母奉上1500元的贍養費。每月平均約2.6萬元的收入,單位配齊的「三險一金」和商業保險,37萬元的銀行存款,3.6萬元的股票基金,一套公寓房和兩部私家車,使徐太太夫婦的日子過得十分安心和富足。但他們覺得目前資產的收益率太低,「沒有有效地運轉起來」,所以一直在尋找收益高的投資項目。 徐太太夫婦二人工作穩定,收入豐厚。除贍養一位老人外,內無子女,外無債務,單位保障完善合理。因而財務風險承受能力很強,理財目標主要是養老和積累財富。依這樣的家庭財務狀況,目前家庭可投資資產的年均收益僅為2%上下,與日益豐富的投資品種和增勢強勁的國民經濟相比,顯得過於保守了。建議投資資產的70%可以集中到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高風險資產上,20%持有存款或債券,另外10%作為家庭及雙方老人的備用金。 一、積極投資股市,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財富列車」。普通人投資股票多數以虧損告終,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機心態,操作過於短期化。而中短期股票的漲跌有眾多的偶然因素在其中發揮作用,是幾乎不可能持續正確判斷的。而在長期組合投資中,則可以主要依據地區、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面進行分析判斷,把握性就大得多。 中國經濟將在未來二三十年持續高速發展,這是中國股市最大的基本面因素。藉此大勢,進行長期科學的組合投資,將可以積累大量財富。具體操作上,除逢低介入長期持有外,還建議每月(年)固定時間,投資固定金額,購買基金,通過專家理財和持續投資來迴避「選股」、「選時」兩大基本風險。 按國內外權威機構的預測,中國經濟在未來二十年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通過「定時定額」長期系統地投資於上市公司,徐太太也有極大把握獲得年平均8%的財富增值速度。按上述資產分配比例,徐先生夫婦目前可投資資產中的26.6萬元和每年結余的14萬元可以投資到幾只股票基金中。當25年後徐先生退休時,已經足以維持徐太太夫婦高於普通家庭的富裕晚年生活了。 二、少量資產投資於各類外幣存款或人民幣債券類資產來平衡可能的風險。 三、可以徐先生為被保險人,徐太太為受益人,購買保額約220萬元的帶有死亡給付功能的保險,以防徐太太和徐母的生活水平因徐先生的意外身故而大大降低。
㈣ 當大家都在賣出股票時,不管主力還是散戶都在賣,那誰在買,股票去了哪裡
當大家都在賣時,股價就會下跌。而主力由於資金大,出逃慢。在盤中會適當買入,造成吸籌的假象,來引誘散戶抄底!
㈤ 「年輕人決定提前還房貸」引發熱議,現象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
我們反過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年輕人寧願背著沉重的房貸壓力也要買房呢?有一部分年輕人是因為剛需購房,另一部分則屬於典型的投資。 房地產的特點是既可作為消費品,又可作為投資品。
對房地產投資者來說,房地產既可獲得長期的租房地產的收入,又可獲得短期房地產的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房價差。就同一套住宅來說,這兩種收益必須進行選擇,不可能全部得到。 近幾年來國內絕大多數參與炒房的資金目的是為了獲得房價差。 事實上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里,的確有人通過炒房賺的可謂是盆滿缽滿。
但一場疫情卻意味著屬於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基本上結束,目前國內房地產行業也進入到暗黑時代。理論上來說只有未來房價上漲的時候,其投資屬性才可以存在。 但由於國內房地產目前進入到暗黑時代,未來房價走勢很不確定 ,這就讓住房的投資屬性在降低。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決定提前還房貸,也是提前看清了現實。
因為若未來房價不上漲的話,在考慮通脹的前提下,這實則就是在給銀行打工。 85年的強哥說自己算了一筆賬,若現在不提前結清房貸的話,即使未來房價上漲只有10%的話,在通脹的對沖下,自己的利息還是在增加。與其這樣還不如一次性償還房貸,反而讓自己心裏面踏實。
此前很多人年輕人背負20-30年房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個人對自己未來預期收入持樂觀態度,而這個樂觀態度的前提是國內經濟當時處在高速發展期。但這場疫情卻讓很多人的想法都在改變,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封控期間,很多人無力償還房貸。 今年的這場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以及中小企業的發展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是非常大的。
現實情況已經不容當下年輕人在對自己未來預期收入持樂觀態度,若個人手中有一定的現金儲備的話,不如提前把房貸給結算,現金為王將會是接下來的生存法則。除此之外,此前年輕人熱衷投資的股票、基金等理財產品,也無法達到他們的預期。 尤其是前段時間,國內A股直接暴跌到3000點以下,這讓很多人損失慘重。
90後的墨墨說,以前自己一個月工資1萬多的時候,覺得每個月4000多的房貸根本不是事, 當時自己還會把手中錢投資到股票、理財產品上。但從去年以來,由於疫情導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自己也被多次降薪,現在自己真的不敢對未來持有太多樂觀態度。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把自己手中的股票、理財產品全部套現,提前還了房貸。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擴招,我國青年人口的綜合素質得到大幅提高,青年在求學期間努力學習、過關斬將,最終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名高素質的人才。 但他們走向 社會 時發現,自己的高學歷換取的 社會 回報對高房價來講幾乎是杯水車薪。
很多青年人表示即使有學歷和能力,對買房仍舊感到力不從心, 曾經的美好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在金錢面前顯得有些不切實際,不少青年因為經濟壓力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修改了人生規劃。尤其看到一些「富二代」衣食無憂的生活後,心中的不公平感激增加,甚至對自己的努力和 社會 的公平性產生了質疑心理。
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網路上感嘆, 自己的一生就是買房的一生,奮斗一生積攢的所有存款最後化為了一套房子 ,甚至認為可能奮鬥了一生也買不起房子,也就是說自己的一生都在為一套房子打工,這樣的現實讓青年人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懷疑自己生活的價值。
在當今 社會 ,房子已經不僅僅是家庭的象徵,還代表著生活的尊嚴和劃分階層的重要標准。 還有很多青年表示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和居高不下的房價讓中國的階層固化更加嚴重,有錢的家庭通過買賣房產會越來越有錢,而條件中下等的家庭因為買房而造成的貧困也許會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生活,從而造成貧富差距的代代相傳。
現在 社會 上還漸漸產生了因買不起房而出現的「房怒族」 ,網上曾有報道稱,遼寧葫蘆島市欒姓青年男子因還不起欠下的37萬元房貸而被妻子罵沒本事,一怒之下竟去搶銀行。可見高房價壓力下青年人的精神壓力很大,長期得不到排解就容易產生過激行為,除了故意犯罪,情緒犯罪和壓力犯罪成了威脅 社會 安全的又一大隱患。
而當自己真正背負房貸的壓力後,自己的生活節奏也會徹底打亂。 比如說他們擔心失業,擔心自己隨時會斷供,沒有社交,自己婚姻也一再推遲,整個人陷入到無比的焦慮之中 。因此當很多年輕人來說,如今選擇一次性的償還房貸,又何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呢?
但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可以一次性地償還房貸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由於收入較低,再加上很多企業這兩年效益不好,物價不斷上漲,很多人還是要繼續背負著幾十年的房貸壓力。 若考慮到未來經濟形勢的話,建議大家買房還是要慎重考慮。
從以上分析來看,當下之所以有很多年輕人願意提前償還房貸,原因有很多。比如對未來房價走勢以及個人收入的不樂觀、其他投資所帶來的收益率偏低、房貸壓得很多年輕人無法喘氣等等。 當然是否選擇一次性償還房貸,還是要看個人當前的收入情況 。
最後筆者想問下大家,各位對當下年輕人選擇一次性償還房貸怎麼看呢?評論區內的人告訴我。
㈥ 當你有一定的資金時,你會更多的把錢用在買房還是炒股
就我個人而言,當我有一定資金時,我會把更多的錢拿來買房,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會炒股,只能去買房了,而且,買房也是我的願望,如今房價這么貴,哪怕小縣城的房價都不便宜,有更多的錢首當其要的當然是把放在先買到手,直接全款買,懶得一個月一個月的還著房貸,這樣自己心裡也踏實,如果有更多的錢去貸款買的話,我覺得不太實在,畢竟貸款買房還是要還錢的,全款購置直接拿下,豈不是美滋滋。
最後再買點傢具,不買那些牌子,很昂貴的,我會買一些性價比高的,物美價廉的傢具給我的小窩整的更舒適一點,這樣居住起來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住在家裡的感覺,所以,當我有一定資金時,我會把更多的錢用在買房,畢竟買房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不是我不去炒股,而是我這笨頭腦炒不來股,雖然知道炒股炒的好,可以錢生錢,但我不想冒著風險把僅有的資金給賠進去,買房是最踏實的。
㈦ 房貸還完了,車也換新了,後面都沒目標了!你們存錢都干什麼
我家的房貸還完了,車也換新了。我又給自己重新定的目標。
一、存錢買二套房
我們是2003年買的一套房,2007年就還清了。當時感覺心情舒暢,一點壓力也沒了。消費沒有一點顧及,感覺賺錢就是花的,整天出去吃飯,家裡都不怎麼開鍋。當時感覺是有點漂。但是看看身邊姐妹住的大房子咱也不少賺,咱也不比別人差,咱也有這能力住上大房子,於是就攢錢,為了大房子的首付努力。其實當時可以把老房賣掉當首付的,但是不甘心啊,混了半輩子,就混了一套房,而且貸款這么多。還有就是聽一個理財老師講,房子重在屯,能多買一套,就不要賣,一賣一買中間手續費啥的損失不少。於是在2012年,買了人生的第二套房,又成了房奴。
二、存錢買了個辦公室
老公一直租房,當手底下有點錢了,就想著給老公買個辦公室,一個月租房也不少花,主要是感覺租的房子不是自己的。於是在2016年就給老公買了個辦公室,辦公室面積不大一共52平,但是現在出租的話一個月也要3000元。當時交了50%首付,貸款現在每月還2200元,當時辦的等額本金的,所以每個月利息遞減,越還越少。老公帶著兩三個員工干,面積這么大也夠了。
二、存錢生個二寶
二胎放開幾年了,我們兩口從未想過生二胎,感覺一個孩子好,想去哪兒玩就去哪兒玩。生活過得很愜意。當自己有點存錢,沒有任何其他壓力的時候,特別是身邊那些不要二胎的都生了,我們也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於是在2017年就懷了我家二寶,2018年二寶就來到了我家。又要重新給寶寶規劃了,為了她的將來。
三、存錢買個公寓
2017年懷著我家二寶,幾乎天天能接到賣房子的電話,於是有空就去看房。最後看上了一套辦公樓,層高3.3米,主要那塊是商業綜合體,人流量很大,不愁出租,於是又決定買,老公不同意,因為當時我收入高,自己有點漂,和老公說我自己還房貸,於是就買了,過來人的經驗,買房還是兩個人一起商量,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直收入沒有波動。買的房子第二年就交房了,自己精裝三個月後就租出去了,一個月租2500,還房貸3500,只有一千的貸款差,也沒壓力。現在已經還3年了,再還7年,以後都是收益了,老了租出去可以用來養老補充,房子可以留給孩子。
自從疫情,我現在在家帶娃,收入少了,野心沒了。不過再有錢,還會繼續折騰。我朋友買的100多平的辦公室,一個月租金一萬多,很羨慕啊,一萬多的房租,收入還是很客觀的,一共不到一百萬。
當我再有錢,我會投資辦公室,沒錢投資一間,有錢投資一層。當我再有錢,我會換套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當我再有錢,我在郊區買套別墅,帶個院子,可以種菜養花,讓養老生活過的充實。當我再有錢,我會每年2-3次帶著全家一起周遊世界,讓孩子行萬里路見多識廣,提升家人各方面消費。再有錢,可以投資基金,股票,讓錢生錢,讓財富倍增。再有錢,那就多生幾個孩子,反正不差錢。
當我再有錢………有錢真好,努力吧,做夢啥都會有的,即使是做夢想想都會美好( )
房貸還完了,車也換了,後面沒什麼目標了,還存錢都干什麼?
還存錢都干什麼?看來題主失去了努力的目標,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了?迷茫了。我告訴你,存錢干這些。
有道是「家有餘糧,心中不慌」。什麼意思?用在這里是說要多存錢。你看,生病就醫要花錢,孩子的學習費用年年漲,這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有更高的起點。為了退休之後的生活,要提前准備……這些都需要錢。現在就迷茫了,高興得太早了,目光要放長遠。
趁著現在還行,多賺錢,多掙錢,錢是個好東西,有足夠的存款餘生才能過得幸福,快樂。
你這心也太大了!第一,全家人醫療費用。你有多少錢,這個無底洞都能吞下!這項先准備五十萬吧,一把的事。嘚瑟吧,專治不服。第二,孩子上幼兒園、上學。幼兒園、小學贊助費,還有其他正常費用,一個人正常工資不夠。而且會穩定上漲!別的人情往來、吃喝拉撒、 旅遊 。就這些一般人,還能存下錢?現在每月超過五千,繳納個人所得稅,全國只有六千五百萬人,不到百分之五的人。能在這百分之五就不容易了。人要知足感恩。
首先恭喜你!能無債一身輕確實不容易,也算是小有成就。
討論別人不道德,還是說說自己吧。我目前的狀態有點和題主的問題類似,區別是我的房貸還沒有還完,不過是用公積金還,動不著到手的收入,目前手頭還有十萬存款。
贍養方面也沒壓力。岳父母和父母身體雖有小樣總體 健康 ,臨時用不著贍養。而且岳父母有退休金,有商鋪出租,有房產准備出租,還有兒子,錢上自給有餘。父母身體還好,將來贍養也有弟弟幫忙,屬實壓力不大。而且我父親心態很好,該吃吃,該喝喝,該乾乾,將來小病就治大病拉倒。[微笑]
二胎也要了,將來有點錢准備投在兩個孩子身上,爭取將來有出息。有時間出去旅 旅遊 。拿點余錢玩玩股票。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前年也是這個狀態,女兒順利考上了私立學校,自己住的房子也已經買好裝修好了,工作室也自己買下來了,不需要再租房子了,車子前兩年就已經換好的,並且都沒有貸款。一年收入也挺穩定的,基本在五六十萬左右,每年除了各種開支,還能存下三十多萬。突然一切都擁有了之後,發現自己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常常不知道,這么辛苦賺錢是為了什麼,似乎該有的自己都已經擁有,每年的收入也足夠自己的開銷。這兩年收入越來越可觀,到去年年底,又存下了60萬,在朋友們的建議下,又入手了一套商鋪,也因此又有了房貸,似乎又找到了賺錢的動力!很多人說我不懂得享受,對於一些奢侈品,我確實不那麼喜歡,最大的享受就是有空的時候帶女兒和父母出去度度假!
如果你所有貸款都還完了,你媳婦娶了么?孩子讀書了么?娃娃的生活費沒問題了?不考慮換新房了?不考慮換車了么?不考慮娃娃讀點高價的培訓班?再加上存點錢備用,天吶!慾望太大,未來好麻煩,事情還有好多!
如果這些負擔我都解決了,那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多弄一些被動收入,爭取提前退休去干自己想乾的事兒,干這些事兒都得花錢,環球旅行?巨款;投資拍部紀錄片?巨款;捐助幾個學生?巨款;開間工作室?燒錢;街邊賣燒餅?需要啟動資金;打扮下自己?燒錢;啥也不幹打點主播?燒錢;投資搞一款 游戲 ?本錢。
多弄被動收入,意味著還需要去貸一些款…或者花一些錢去合夥投資等等,唉,事情真的還有好多的…嗯,目前自己房貸等等的負債百萬,還得努力啊…天吶…恐慌不?
恭喜你步入了財務自由階段。這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狀態了。
我們不只是為生存而拼搏,我們都有「詩和遠方」的追求。
工薪階層想存錢,說實話真存不住錢。即便是房車都有,如果有孩子的話那就是一個吞金獸,要是有二胎三胎那基本有點入不敷出了。若是家裡老人再不能幫襯一二,大多數的普通人存不住錢。
孩子的教育、一家人的開銷、老人的各項開銷,家裡人的保險、養車費用、日常開銷,除非賺的特別多,要是普通家庭,即便是想盡辦法存錢也無能為力。我身邊的大多數朋友基本收支平衡,要說存款有多少,也真的沒什麼存款。每個月就那麼一些工資,出去七七八八的開支,即便存錢也不會太多。
再說了,即便房車都有了,也應該有新的目標。可以繼續買房子、換車啊!或者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房子比如小了、舊了那就換新房子、大房子,車子比如年頭久了或者滿足不了日常需要,那就有換車的想法了。當然車只是代步工具,普通人的要求都不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奮斗目標,更有自己的追求。有人有房有車後就開始存錢,看著存摺上的數字一點點變多才會更有安全感,盡量在能賺錢的年紀別偷懶。畢竟我們的目標都在每時每刻變化,完成一個小目標,再繼續向前邁進。
致敬每一位努力奮斗的人!
人生需要規劃!!
我們現在不唱高調,我就問你幾個問題,你仔細考慮一下,有沒有做好准備!
請問還有比你現在的房子更好的嗎?
請問你的車會過時嗎?
請問你的父母需要你嗎?
請問你的孩子幾歲?上什麼學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嗎?
請問你走遍祖國的山川大地了嗎?
請問萬一發生突發事件(意外或者疾病)你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嗎?
請問你的養老生活用什麼來保證,你做好規劃了嗎?
……
所以說房子車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後的路還長,要做到未雨綢繆!
存錢再買房,再換新車,繼續還錢,一直一直
㈧ 有房貸的人適合做基金定投嗎
1、還是邊投資邊還房貸?--------這主要取決於你是否有多餘的資金。
也就是說我這種情況適合做基金定投嗎?------看你的描述,應該可以定投。
2、能推薦一下適合我的基金?------如果是你說的「長期持有」,可以考慮指數基金。理由:
一來指數基金的收益大,而長時間的定投又可以迴避其風險也大的缺陷;
二來指數基金不會暫停申購,這樣又可避免由於某隻股票基金的暫停申購而破壞既定的投資計劃;
另外指數基金沒有選股的困擾,基金經理的變動對指數基金的業績影響不大;可以避免由於基金經理離職而導致的基金業績大幅波動,最終直接影響收益,不得不停止定投。
嘉實300,不知道是不是合適?------可以。理由:現在看來,我國現有的指數基金中,跟蹤滬深300指數和跟蹤深證100指數的基金盈利最好。
但實在對理財一竅不通------這是我給很多新手回答過的問題,比較具有普遍性,你可以先看看再說。
1、什麼是基金?
想先問你一下:你知道什麼是炒股嗎?
如果知道的話就好說了,基金(股票型)就是我們把錢交給基金公司去買股票。那為什麼要交給基金公司,而我們不自己去買呢?因為基金公司的專業人員比我們普通投資者的炒股水平高啊(這就是基金公司勸大家買基金時最常用的誘惑詞)。
所以,投資股票型基金就是間接的投資股票,那麼基金也就會或多或少的承擔著股票的風險了。很多投資者,其實並不知道基金就是間接投資股票,因而以為基金是穩賺不賠的,這就大錯特錯了。
正因為,我們把錢交給基金公司去買股票,所以我們總要給人家一點勞務費的嘛,所以就有了申購費和贖回費。
當然,作為基金公司來說,由於有專業的人員(炒股的專業知識豐富),龐大的資金(可以買很多隻股票),這樣在客觀上就比散戶投資者獲利的機會大得多。這也就是,很多人覺得基金還是投資的首選,而不願去碰股票。
另外,基金還有債券型的,買債券型的基金就相當於我們把錢交給基金公司去買債券。可能你又會問了:為什麼不自己去買呢?因為基金公司的錢多,而且他又是一個機構,可以買到很多不向普通投資者開放的企業債券,盈利也要比我們所能買到的國債高得多。
這樣說,不知你是否能明白。
你就這樣理解吧:基金就是很多人把很多錢交給一個基金公司去買股票或是買債券。
2、基金和股票的區別
要想知道基金和股票的區別,最好先知道基金有股票型、債券型等類型。
通俗地講:
股票型基金----就是你把錢給別人,別人幫你買股票。和股票沒什麼本質區別,由於基金公司不止是拿你一個人的錢去買股票,而是有很多人都把錢給基金公司去買股票,所以基金公司能買到的股票就比你拿自己的那一點錢能買得的股票數量多,自然交給基金公司用來買股票的錢就比自己直接拿去買股票的錢風險要小一些。所以股票型基金比股票風險小,但卻是基金類型中風險最大的,收益也是最大的。
債券型基金----就是你把錢給別人,別人幫你買債券。和股票的區別就一目瞭然了。
3、基金投資費用
貨幣型基金-----無費用
債券型基金----申購費0.8%左右;贖回費0.1%-0.3%(一年以內),贖回費隨持有基金時間延長而減少,一般三年以上免收贖回費。
股票型基金----申購費1.5%左右,贖回費0.5%(一年以內),贖回費隨持有基金時間延長而減少,一般三年以上免收贖回費。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標准,在銀行櫃台、銀行網銀、基金公司網站上買基金費率都是不同的,其中基金公司網站最優惠。所以,你買的時候得弄清楚。
無論是申購還是贖回,手續費都是按金額計算的。
以股票型基金舉例來計算:
申購(按金額申購,也就是說買10萬元某基金):
假設你申購當日某基金凈值為0.850元
手續費:100000×1.5%=1500元
實際申購資金:100000-1500=98500元
申購份額:98500÷0.850=115882.35份
贖回(按份額贖回,也就是贖回xxxx份某基金):
假設你贖回當日某基金凈值為1.250元
基金金額:115882.35×1.250=144852.94元
手續費:144852.94×0.5%=724.26元
實際贖回金額:144852.94-724.26=144128.68元
這次投資你實際盈利44128.68元,成功!
4、受股市波動影響最大的基金?
受股市波動影響最大的基金就是股票型基金了。
所謂股票型基金,簡單的理解就是基金公司拿著基民的錢去買股票了。既然是買股票了,基金公司選的股票漲了,基金公司賺錢了,基金凈值自然就高了;反之,基金公司選的股票跌了,基金公司賠錢了,基金凈值就低了。
一句話,股票型基金跟著自己所選股票的漲跌而同時漲跌,只是幅度有所不同而已。
5、在哪個基金公司做比較好(手續費等比較優惠,信譽又好)?
基金的手續費並不是因基金公司的不同而不同,而是因基金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同一個基金公司不同的基金手續費也不同。
所以手續費的優惠程度可不是選擇基金或基金公司的依據。現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基金公司排名,你可以看看,但像華夏、廣發、南方、融通、易方達、博時等在任何排行榜中都是很不錯的公司。
6、現在哪些基金是比較值得投資的?
這個問題太大了,現在值得投資的基金實在是太多了,沒辦法在這里給你詳細解釋。你可以先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基金種類(股票型、債券型、指數型等等),選擇了基金種類後再去具體挑選某一隻基金。
7、如何挑選基金?
選基金不能光看漲或跌,要根據同期的股市情況結合來看。
股市漲,基金就漲;股市跌,基金就跌,大多數基金都是這樣的。更重要的是股市漲了1%,基金漲的比1%多還是少。這樣就能看出基金的投資能力了。
選基金不要光看凈值,要看業績、風險。看業績、風險也不能光看評級,要看具體的數據,比如說半年回報、一年回報、兩年回報、基準指數、標准差、阿爾法系數等等
8、定投基金時機?現在這個時機適合定投么?
定投基金是最簡單也是最不需要挑選時機的基金投資方式,因為長期的投資時間早已將投資成本平攤了,所以就無所謂買貴或買便宜了。因此,在任何時間開始定投都可以。
9、如何選擇基金定投?
可以定投的業績很不錯的基金有不少,但在選擇基金之前最好先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力以及定投時間的長短,以免陷入投資誤區。對具有不同風險承受力以及不同投資時間的投資者來說,可選擇的基金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所以,你現在該做的:1、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和預期投資時間;2、選擇基金類型後,再具體選擇基金。
10、做長期的基金定投,為什麼選擇指數基金?
一來指數基金的收益大,而長時間的定投又可以迴避其風險也大的缺陷;二來指數基金不會暫停申購,這樣又可避免由於某隻股票基金的暫停申購而破壞既定的投資計劃。另外指數基金沒有選股的困擾,基金經理的變動對指數基金的業績影響不大;可以避免由於基金經理離職而導致的基金業績大幅波動,最終直接影響收益,不得不停止定投。
選擇好的指數基金,最重要的是選擇好指數。所以你最好先了解指數基金所跟蹤的指數怎樣,跟蹤不同指數的指數基金是沒有可比性的。跟蹤同樣指數的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越小的越好。當然跟蹤同一指數的基金,費用問題也是應該考慮的。
現在看來,我國現有的指數基金中,跟蹤滬深300指數和跟蹤深證100指數的基金盈利最好。
基金定投只是一種理財行為,而非發財行為,所以只有長期的積累(至少5年以上)才能看到效果,沒有耐心的人是不會享受到基金定投的成果的。
11、聽說定投基金是一種很傻瓜式的投資理財的方式?
這種說法只是相比較一次性投資的難度而言(並且這句話往往是基金公司和銀行對投資者的誘惑詞)我覺得傻瓜可幹不了這個。即使是定投,沒有選好基金,收益差距是很大的。給你看個例子:07年11月---09年4月間同時定投易基50和融通深證100兩只基金,收益比較(截止到10月14日凈值):融通深證100--收益27.2%;易基50----收益9.53%。這就是差距啊!!
12、基金購買方式
第一種:銀行櫃台
將錢存入銀行帳戶,然後在銀行櫃台,由銀行的工作人員幫你完成購買基金的手續。
優點:完全由專人代你操作,免去自行操作的很多麻煩,適合新手和老年人。
缺點:費率高,往往不享受打折優惠。品種少,一個銀行可能櫃台代銷只有幾家公司產品。需要排隊,浪費時間和人力
第二種:網上銀行或證券公司
這2種方式都是適合網上操作的。
網上銀行代銷是進入網上銀行,自行購買銀行所提供的基金。
證券公司代銷是通過證券公司炒股軟體的開放式基金模塊,來買賣開放式基金,是用證券公司的保證金帳戶進行交易,而不是直接用銀行帳戶。
優點:費率較低,往往會得到一些打折優惠。品種較多,特別是一些大規模的證券公司,例如銀河證券,幾乎可以代銷所有品種基金。網上操作,省心省力,不需排隊,適合上班族。
缺點:網上操作對客戶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要求電腦有安全防範木馬和病毒的能力。需要先開網上銀行功能或者是證券帳戶,較為煩瑣。
第三種:基金公司網站
進入基金公司網站,通過網上直銷系統自行進行基金的開戶和交易。前提是需開好對應的銀行卡。
優點:費率最優惠。網上操作,比較方便。基金公司網站資料詳細,對基金有詳細介紹。基金相關功能最強,有最全的功能可以選擇,例如基金轉換功能。對應銀行卡不需要開通網上銀行
缺點:產品單一,只限該基金公司產品。網上操作對客戶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要求電腦有安全防範木馬和病毒的能力。一個基金公司往往只支持幾家銀行的銀行卡,購買不同公司的基金可能需要辦理多家銀行的儲蓄卡。
結論(全國通用)
費用由高至低
銀行櫃台〉銀行網銀或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網站直銷
程序由繁至簡
基金公司網站直銷〉銀行網銀或證券公司〉銀行櫃台
基金品種由多至少
銀行櫃台=銀行網銀或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網站直銷
㈨ 現在人們都是貸款買房,如果股市行情來了,有資金炒股嗎
其實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好問題,市場上的資金就那麼多,投入在了一個市場,另一個市場的資金就少了,也不可能有大牛市。
中國的房地產十年長牛一路高漲;剛好中國A股一路長熊。
㈩ 這屆年輕人提前還房貸:感覺賺了,你手裡有閑錢會選擇提前還房貸嗎
能否提早還房貸,主要是看你能否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式。假如不會理財:不敢碰P2P、不會炒股、不懂怎樣投資基金....錢拿在手裡除了應急以外也沒啥用,還跑不贏通脹,假如你還年輕,接下來還未有大額開支,能夠提早還了。
有很多人以為借錢消費很劃算,以為錢貶值太快,高出利息很多,經過計算確實借錢很劃算,其完成實生活是不一樣的,比方借錢1000萬存在銀行,或者理財,會發現借錢的利息比存錢或者理財的利息高,所以借錢是不劃算的。其實借錢1000萬,留著不用,十年後1000萬塊錢就被貶職了。借錢買房子房子不漲,也是一樣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