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均價什麼意思
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舉例說明,如下圖所示
,圖片請參考:
http://www.bontray.cn/article/4610.htm
本圖是中國聯通2008年6月13日的分時線,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均價就是在每個時間點上的平均成交價格,把每個時間點連接起來形成的黑色線,圖中紅箭頭所指即為均價線。我們看到收盤時的均價是7.26元,而收盤價是7.14元,要低於均價,因為全天下跌走勢,所以均價會高於收盤價低於開盤價,在股票軟體中一般用黃色曲線表示均價線。
另外說明一下,買入股票或賣出股票是以當時的成交價為準的,而不是以均價為准。更多股票知識請訪問棒槌網
http://www.bontray.cn
⑵ 股票裡面的持倉成本價和買入均價是什麼意思股票的盈虧是以哪個為標準的
股票裡面的持倉成本價一般在交易過程中主要看成本價,股票手續費包括:傭金(不超過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單筆不低於5元)、印花稅(賣出時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和過戶費(收取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
股票買入均價是指買入股票幾次的平均價格,一般不包括交易手續費,股票成本價是根據買入價格加上交易手續費後的價格。
股票的盈虧就是扣掉了所有成本以後的盈餘,一般是指股票裡面的持倉成本價。
一、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
交易傭金一般是買賣金額的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一般網上交易0.18%,電話委託0.25%,營業部自助委託0.3%。),每筆最低傭金5元,印花稅是買賣金額的0.1%(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基金、權證免過戶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由於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5÷傭金比率、約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 如果沒有每筆委託費,也不考慮最低傭金和過戶費,傭金按0.3%,印花稅0.1%算,買進股票後,上漲0.81%以上賣出,可以獲利。
二、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
原始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Σ買入價格×買入數量_Σ凈分紅所得)/Σ買入數量
實際盈虧=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最新價-買入均價)×持倉量
實際盈虧率=實際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率=賬面盈虧/(買入均價×持倉量)
三、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
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也就是交易一次的手續費。
買進費用:傭金是成交金額的千分0.2到千分之3+過戶費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滬市收,深市不收)。
賣出費用:傭金是成交金額的千分0.2到千分之3+過戶費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2(滬市收,深市不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
如果傭金千分之3的股票帳戶,股票買賣一次的手續費達到千分之7,如果是傭金千分之0.2的股票帳戶,買賣一次的手續費只有千分之1.4。
⑶ 股票盈利是按照買入價還是成本價
盈利是按成本價算的。成本價只是參考價,以買入股票的成交價格為准,進股票後加上傭金和過戶費後的價格是成本價格,然後賺的才是利潤。
商品的利潤是以成本為基數計算出來的。
買賣股票也一樣,利潤的計算基礎是成本。
在交易的過程中,還要支付相關稅費的。不把它們計入成本,那麼計算出的利潤就是虛的。
⑷ 持倉均價和買入成本有什麼區別啊
持倉成本價和買入成本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買入成本價:即你買進的掛單價格。比如你想在10元買進一個股票,那麼你的買入成本就是10元。 持倉成本價:在你的買入成本上加上手續費(有的軟體只計算買進手續費,有的軟體計算買賣2次的手術費)之後平攤得到的價格。
⑸ 股票的盈利計算方式,是以成本價還是買入價計算
對於很多喜歡購買股票的人來說,他們都會思考著股票的盈利,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盈利的方式來說,也是需要他們來思考是按照買入價還是成本價進行計算的。因為畢竟對於這樣一個問題來說,也是影響到他們以後股票的一個走向的,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趨勢來說,一旦出現動盪的話,就會讓他們自己的股票跌得全盤無空。
因為畢竟對於股票的盈利來說,是跟這樣的一個成本價格有非常深厚的關系的,如果成本價格太高的話,也會影響到我們後續拋出這樣的一隻股票。自己在購買股票的時候要注意這樣的一些地方,才能夠讓我們自己購買股票的時候能夠獲得更多的盈利,在後續去售出股票的時候也能夠進行一系列的挽救的地步。
⑹ 買入均價、成本價、市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市價
即市場價格。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比較法,是根據目前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資產相似的或可比的參照物的價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
現行市價法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因為評估過程中的資料直接來源於市場,同時又為即將發生的資產行為估價。
但是,現行市價法的應用,與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資產的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在中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為現行市價法提供了有效的應用空間,現行市價法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評估方法。
二、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
1、原始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Σ買入價格×買入數量_Σ凈分紅所得)/Σ買入數量
實際盈虧=Σ(賣出價格-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最新價-買入均價)×持倉量
實際盈虧率=實際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賬面盈虧率=賬面盈虧/(買入均價×持倉量)
2、期間收益分析買入均價
買入均價=(期初市價×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價格×期間買入數量_Σ凈分紅所得)/(期初數量+Σ期間買入數量)
本期盈餘=Σ(賣出價格_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期末市價-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本期盈虧率=本期盈虧/(買入均價×賣出數量)
浮動盈虧率=浮動盈虧/(買入均價×期末數量)
上文公式中買入股票包括配股買入(以配股價格和數量計算)、增發買入(以增發價格和數量計算)和送股與轉增(以0價格與送股數量計算)。
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為包括手續費用的價格,凈分紅所得是指稅後分紅所得,其中A股股票分紅中需剔除紅利和紅股的所得稅,B股股票和基金分紅則無需上繳所得稅。
三、成本價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6)股票看買入均價還是成本擴展閱讀:
市價計算方法
現行市價法的計算方法
①直接比較法。是以同樣資產在全新情況下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減去按現行市價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估算資產的價值。它的使用條件是在設備交易市場上能找到與評估對象幾乎一樣的參照物。這種方法簡單,對市場的反映最為客觀,能最精確地反映設備的市場價值。
②相似比較法。是以相似參照物的市場銷售價格分析為基礎,即根據市場參照物的市場價格,通過比較它們在效用、能力、質量、新舊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按一定方法做出調整,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
相似比較法可用整體參照物相比較進行評估,也可以分項歸類相比較進行評估。這里關鍵是選擇參照物,參照物可能一個,也可能若干個。計算公式為:
評估價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預計使用年限)×資產已使用年限]×調整系數
調整系數選取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探討。例如:在應用上述計算公式評估時,經核查認為被評估設備與全新參照物(設備)相比,在產量相同時,每年消耗動力、燃料和人工費是參照物的1.2倍,則調整系數即取0.6~0.8。
例如,某廠擬將一台旋壓機投人聯營企業。該設備已使用5年,市場沒有同樣的旋壓機交易價格,但有類似的旋壓機交易價格,現行市價為每台7萬元。預計殘值為零,預計使用年限為15年。根據綜合商品的比價、原材料及人工費用等因素,確定調整系數為1.3。計算旋壓機的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70000-(70000/15)×5]×1.3=60667元
⑺ 股票裡面的「買入價」和「成本均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買入價是你本人填寫的價格!
平均價是你下單時證券交易所計算機在成交撮合時瞬間出現大筆的賣單{價格比你填寫的買價}低,使你買的股票數量裡面,有一部分是低價成交的!所以才形成你買的股票有的是委託價,有的是低價,以致於形成二者的平均價格!
⑻ 股票成本和買入均價不一樣
股票成本包括買入價和交易費用包括通過買賣形成的獲利或虧損。所以與股票買入均價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