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纏論中為何必須背馳才能買股票
擴展閱讀
買股票是搶點買嗎 2025-08-17 00:02:50

纏論中為何必須背馳才能買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2-08 21:17:59

⑴ 破除纏論束縛(十):來自背馳的靈魂拷問

破除纏論束縛系列,一定以最通俗的語言來寫,沒有什麼晦澀難懂。既然是破除纏論束縛,當然不能以纏論傳統視角來看,每篇都有新意。常常閱讀,關於纏論的大小謎團,定會逐步破解。

背馳是學習纏論過程中繞不過去的一點,第一類買賣點就是所謂的背馳點,而所有的買賣點歸根結底都可以歸結次級別以下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在判斷背馳的過程中,除了找到中樞之外,也要正確選出比較力度的兩段走勢,更為重要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沒有趨勢,沒有背馳』以及『背馳要創新高或者新低』。下文所有分析都是以上漲為例。

在標准纏論背馳中,判斷背馳的前提就是中樞要破壞,也就是中樞要出現第三類買點,只有出現第三類買點,中樞才完成,否則都歸結到中樞震盪當中。在纏論中,有這樣的描述:

「沒有趨勢,沒有背馳,不是任何a+A+b+B+c形式的都有背馳的。當說a+A+b+B+c中有背馳時,首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較大中樞的一個震盪。其次,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

「還有,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是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上面兩段話中,理解應該沒有困難。也就是說,標准背馳是建立在趨勢中AB兩個中樞都完成的情況下,否則,完全可以通過B中樞的延伸將走勢演化為a+A`的形式,一旦走成這樣,就不是兩個同級別的趨勢了,而是一個大級別A`的盤整。在這種最為標準的走勢下,背馳後的走勢必然回到B中樞內部。

同樣的,背馳段c要創出新高或者創出新低,也是建立在這種最為標準的走勢當中。但在實際走勢中,一個最為實際的問題,就是這種標準的背馳到底有多少?在實際操作上,如果在背馳段中,被動的等待第三類買點,然後再傻傻的等待新高,試問,要掉進多少走勢陷阱當中?

既然最為標準的走勢出現的極其少見,而不是最為標準的趨勢中,都可以按照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處理,在盤整背馳的判斷當中,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就是:走勢需要創新高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徹底清楚背馳的動力學原理,股票上漲動力來自於哪裡?相信大家都知道,一隻股票上漲原因是買入力量大於賣出力量,我們用F表示最終合力,F1表示買入力量,F2表示賣出力量,那麼F=F1-F2,如果F越來越大,意味著股票上漲速度越來越大,隨著價格不斷上漲,F1逐步減少,F2逐步增加,F越來越小,意味著股價上漲速度越來越慢,直至F2=F1,股價見頂,這個F=0的位置可能就一瞬間,接著F2逐步大於F1,股價開始下跌。由於是上漲趨勢,當股價回落到一定位置,F1開始逐步增加,這個增加主要來自於高位賣出回補以及繼續看好股價的資金,隨著F1逐步增加,F由負變正,股價重新上漲,而這第二波上漲過程中,F1和F2完全可以是兩波不同的資金推動的,因此我們將F記錄為F`,F1、F2分別記錄為F1`和F2`,F和F`大於0,意味著股價上漲,而F和F`大於0的過程中在K線圖上形成的力度對比,一旦F>F`,則沒有背馳,反之發生背馳,如果這段走勢只有一個結構,則叫做盤整背馳,兩個以上結構,稱之為趨勢背馳。換句話說,背馳來源於上漲動力的減弱,這個上漲動力,可以用均線面積表示,也可以用MACD面積表示,當然還可以用純K線表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背馳來自於上漲力度減弱,和是否創新高沒有任何關系。但在纏論體系中,為什麼需要有新高呢?相信這個問題思考的人非常之少,本人(公眾號君且莫笑)一直認為,如果缺乏了對理論的深度思考,想要徹底掌握理論,無異於照葫蘆畫瓢。在纏論中,由於中樞延伸的存在,引申出纏論獨有的一種操作手法,就是中樞震盪操作法,而在所有未創新高卻使得走勢發生轉折的走勢中,全部歸納到了中樞震盪的范疇,隨後用中樞第三類賣點來把握走勢的轉折。

而在本人(公眾號君且莫笑)的這套方法中,由於徹底消除了中樞延伸,甚至消除了中樞的概念,因此就不存在中樞震盪操作的問題,每一次中樞震盪過程,必然代表走勢轉級別並且發生盤整背馳的過程。因此,在我這套體系中,背馳是不用創新高或者新低的,只要兩段上漲走勢第二段力度減弱,必然發生了某級別的背馳。只不過為了區分,可以不叫背馳,叫什麼都行,只要明白背馳的真實含義。

隨著纏論的流行與推廣,這種不創新高的背馳將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個股當中,而如果從籌碼分析的范疇來思考這種不創新高但走勢轉折的情況,思路會更加清晰。關於這類背馳,可以參看以前的文章 《破除纏論束縛: 背馳(二)》。

⑵ 纏論修行:必須要掌握的纏論背馳理論

關於纏論,買賣點的判斷,離不開背馳。下面以最典型的a+A+b+B+c走勢為例闡述背馳的問題。注意,不是任何a+A+b+B+c形式都有背馳的。

首先,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當說a+A+b+B+c中有背馳時,必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較大中樞的一個震盪。例如,如果A的級別比B大,就有a+A+b+B+c=a+A+(b+B+c),a與(b+B+c)就是圍繞中樞A的一些小級別波動。這樣,是不存在背馳的,最多就是盤整背馳。當然,對於最後一個中樞B,背馳與盤整背馳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用多義性,可以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但多義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這一個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趨勢且A、B級別相同的角度。 多義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麼干怎麼分都可以,這是必須不斷反復強調的。

其次,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 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而b是有可能小於次級別的,力度最大的就是連續的缺口,也就是說,b在級別上是不能大於c的。例如,如果b是次級別,而c出現連續缺口,即使c沒完成,最終也延續成次級別,但c是背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還有,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 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是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如果一時搞不懂中樞的問題,可以用MACD對背弛進行輔助判斷,這是一種不絕對精確,但比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就用這個方法,也足以應付一般的情況了。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確地判斷背馳,還是要從中樞本身出發,但利用MACD,對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較簡單點,而這已經足夠好了。光用MACD輔助判斷,即使你對中樞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確率也應該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樞,那是100%絕對的,因為這可以用純數學的推理邏輯地證明。

首先,背弛同樣有級別的問題 ,一個1分鍾級別的背弛,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弛。 但出現背弛後必然有逆轉,這是沒任何商量餘地的。 有人要問,究竟逆轉多少?那很簡單,就是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由於所有的買賣點,最終都可以歸到某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而背馳與該種買賣點密切相關,所以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以後用嚴格的方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該定理的證明這理暫且不說了, 換句話說,只要你看到某級別的背馳,必然意味著要有逆轉。但逆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 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5分鍾或30分鍾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用MACD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 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A、B、C段。顯然,B的中樞級別比A、C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A、B、C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A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歸納上述,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積不需要全出來,一般柱子伸長的力度變慢時,把已經出現的面積乘2,就可以當成是該段的面積。所以,實際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後才發現背馳,在上漲或下跌的最後階段,判斷就出來了,一般都可以拋到最高價位和買在最低價位附近。

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兩個中樞的上漲,在MACD上會表現出這樣的形態,就是第一段,MACD的黃白線從0軸下面上穿上來,在0軸上方停留的同時,形成相應的第一個中樞,同時形成第二類買點,其後突破該中樞,MACD的黃白線也快速拉起,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勢延伸等等,以及MACD繞來繞去的所謂指標鈍化都經常出現在這一段,這段一般在一個次級別的背馳中結束,然後進入第二個中樞的形成過程中,同時MACD的黃白線會逐步回到0軸附近,最後,開始繼續突破第二個中樞,MACD的黃白線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復前面的過程,但這次,黃白線不能創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積或者伸長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現背馳,這就結束了這一個兩個中樞的上漲過程。明白這個道理,大多數股票的前生後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

(獲取更多機構觀點&解盤內參,請關注【中投教育】官方微信號)

⑶ 纏論:纏論中的背馳及MACD輔助

今天講下關於macd對於纏論裡面背馳的一個輔助作用。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纏論,它的核心就是級別,以及它的背馳,還有它的整個動能和形態學上的一個比較系統的一個研究。

實際上對於macd,包括纏論,其中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一個定理,是什麼呢?就是當一隻個股如果它出現在某一個級別,舉個例子,它在日線級別上出現了一個買賣點,這個這個時候這個買賣點它往往是因為背馳所產生的。

這個背馳相當於一個次級別,也是六十分鍾級別,它在上漲的過程當中,六十分鍾出現了級別上的賣點,它必然會導致一個轉折,這個轉折有可能是我們說的頂背馳的一個賣點轉折,或者是一個底背馳的一個買點轉折。

但是一旦形成這樣的一個轉折,往往我們就要選擇去做一次買入或者賣出的一個交易。這是我們說纏論其中的一個定理,它的定理的原話非常好理解,就相當於任何一個級別的買賣點必然是由背馳引發的,某個級別的背馳引發的,而某一個級別的背馳它必然也是由某一個級別的買賣點所引發的。

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混亂。

⑷ 纏論:沒有趨勢沒有背馳,而趨勢分為上漲和下跌。那麼該如何理解盤整背馳盤整非趨勢,豈非矛盾

盤整是一種走勢類型,盤整非趨勢!

趨勢只有向下和向上兩種!趨勢定義是兩個以上中樞!也只有兩個中樞才可以有背馳。

一個中樞無所謂背馳,一個中樞是盤整狀態,要說背馳也只能是盤整背馳它每段是一個小級別趨勢,也有背馳在裡面。

⑸ 吃透纏論核心,股票走勢一目瞭然|讀《圖解纏論》

推薦指數:★★★

很顯然,這本書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纏論的人可能理解起來有點費勁兒。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本不錯的關於纏論的實戰指導。

沒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介紹和復雜推導,開篇一章就直接來實戰——如何通過尋找類似的圖形來找買點。全書滿滿的干貨,解釋的也很清晰,當然不足處也有。尤其第三章進階篇,文字部分太多,但沒有配圖,沒有經驗的人就會感覺不知所雲,什麼區間套來套去,中樞擴展與延伸等。

一、開篇第一章就直抒胸臆,給出兩個必須盈利的買點。

(1)中短線買點 15F、30F行情

1.下跌的過程要符合下跌—盤整—下跌—盤整—下跌的特徵;

2.兩個盤整的時間和空間相差不大;每次盤整區域走勢都會把MACD的黃白線拉回0軸附近;

3.第二個盤整之後的下跌相較前一個下跌而言力度更小,力度更小的直觀表現就是MACD的綠柱子面積更小、柱長更短、黃白線更高。

而買入的節點就是5日均線金叉10日均線、MACD的綠柱子縮短到沒有、MACD的黃白線金叉。其後的走勢肯定會回到第二次盤整的區間內。

(2)中長線買點 周線、月線、季線

先從季線開始。將行情圖設置成「不復權」,在一個季度為一根K線的圖中,尋找符合以下特徵的圖形:

1.之前的走勢經歷過上漲—下跌—上漲—下跌的過程,這樣的循環可以有多個;

2.目前的股價處於下跌中,並且這次下跌創造的低點比上一次下跌創造的低點更低;

3.目前的下跌所對應的MACD綠柱子比前一次下跌要短、面積更小,對應的黃白線比前一次下跌時要高。

如果找到了,那麼恭喜你,翻倍的黑馬就在你眼前,你要做的就是買入,然後等待。

最簡單的賣點判斷方法是看上漲過程中的紅柱子,當紅柱子伸長到前面一次上漲對應的紅柱子高度的時候,就要時刻准備清倉出局。再遲一點的賣點是紅柱子開始縮短的時候。

最完美的操作是中長線買入一部分倉位後,其他倉位通過短線不斷降低成本。

二、中樞與背馳

中樞: 說白了,就是市場的平均成本,所以才可以看做阻力和支撐帶。每個級別都有中樞,但實際應用中,不同品種有的15分鍾、有的30分鍾、有的日線中樞才可以看的更加清楚。纏論中原文定義的模糊,有矛盾之處。個人以為無所謂,大概就是三個線段的重疊部分,沒有必要太過精確。

中樞形成後的走勢,只有兩種選擇:

1. 繼續盤整;2.形成第二個中樞,成為趨勢,趨勢分為上漲和下跌趨勢。一般來說,級別越大,形成趨勢可能性越小。

背馳: 本質上是兩段 同級別 , 同走勢 的 力度 比較。背馳的判斷方法可通過如下方式來比較力度:

1.下跌的線段比較,此時考慮下跌的斜率大小、時間跨度長短及絕對幅度。

2. 利用均線相交面積來比較力度(稱為趨勢力度),如5日10日的交叉面積。

3. 通過MACD比較,MACD的比較要把紅綠柱和黃白線並列起來看,背馳時才買入,也就是說對於兩個下跌,第二個下跌能夠買入的條件是綠柱子面積更小,並且黃白線更高。

背馳分為 趨勢背馳和盤整背馳 兩種,操作策略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區分二者就是沒有趨勢,則沒有背馳(這里指的就是趨勢背馳),也就是說背馳至少發生在第二個中樞之後。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算是盤整背馳。

無論是哪種背馳,理論上只能保證將走勢拉回原來的中樞。背馳後會引發三種情況:最後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比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反趨勢。當反彈進中樞區間內時,走盤整還是反轉,主要在於是否出現第三買點。

多數的第二、三類買點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而第一類買點多由趨勢背馳構成。這里提到三類買賣點,這才是纏論的重點。無論多麼牛逼的理論,都要用於實際才有用。

三、纏論的三類買賣點

三個安全的買賣點是唯三值得出手的地方。以現在的白糖走勢來看,如下圖,現在是否能出一個三買是需要重點觀察的點。

但具體的買賣點需要用區間套去把握,也就是分解為更小的周期去看。周-日-30分鍾-5分鍾是最常用的分析周期。

更多細節,大家可以閱讀原書。

⑹ 在股票市場, 纏中說禪說, 背馳引起轉折, 轉折一定源自背馳。 但是我看到太多的背馳並沒有引起轉折,

你的理解又問題,背馳是有級別的,1個1分鍾的背馳可以引發周的下跌,但是這種情況是極少的,也許你看到的背馳是次級別,還有一種就是背馳不一定就要大幅下跌,下跌加盤整,在牛市中就是這樣,不然股票怎麼上漲啊,下跌可以有1個中樞,也可以有N個,熊市就會出現很多下跌中樞,牛市中相對上漲中的中樞會多些。下跌中樞就會很少,背馳肯定會有轉折,纏說到的最低幅度在文章中可以看到,還有你知道背馳怎麼看嗎,背馳有兩種,1趨勢背馳,2盤整背馳,盤整背馳實際上時次級別背馳引發的,不然為什麼要說沒有趨勢沒有背馳,背馳的用法要先知道,哪段和哪段比,然後再看線段的結束位置,這時候在知道有沒有背馳,背馳實際上時一個心理圖表,就像你去做一件事情非常害怕,在心理圖表上就會留下軌跡,股票是人交易出來的就算主力故意作圖他只能做成短期的,他如果做長期的那也會把自己做死,就像一對夫妻假離婚,他們假離婚30年這和真離婚還有什麼區別,還有一個量的問題,假如主力今天做對倒假量,你一看均量就知道他實際沒有放量,假如做成一個月的均量都是放量的那就會變成真的了,
所以在股票上走勢只能短期騙線,

⑺ 如何用纏論選股

纏論所有的操作都逃不開底背馳買,頂背馳賣。
所以你按自己操作的級別選擇出現底背馳的股票即可。
三買是次次級別的底背馳,但需要較好的行情支持。
建議初學者還是先按一買進入、一賣出去,中間練一練短差。

⑻ 用纏論如何做交易

前兩章分別給大家簡介了纏論和介紹了纏論中的名詞、定義等,本章開始,將正式開始纏論的學習。

本文會穿插纏論的定義、定理講解。

現在我們從頭開始,捋清楚纏論的思路。

一、了解纏論買點100%正確的絕對性。

三類買賣點100%正確的理論依據——走勢必完美。

走勢分為上漲、下跌和中樞。走勢必完美,就是說任何一種走勢必將終結。沒有哪種走勢是不結束的(反證法可以證明)。一種走勢結束之後,必然會轉換為另一種走勢。那麼如何保證買的票100%漲,就是買一個下跌走勢結束的票。這就是纏論買點的全部依據。

纏論的三類買點,都是在下跌過程中出現,本質都可以歸結為是第一類買點,也就是下跌趨勢結束後的那個買點,這點纏師也說到過。

如何判斷,下跌走勢結束呢?纏師用到了背馳的概念。當背馳發生時,說明下跌趨勢減弱,下跌走勢即將走完,可能轉換為中樞或者上漲。無論是哪種,必然會賺錢。這樣買點就有了100%正確性。

所以纏論的買點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兩點:確認是在下跌狀態和尋找背馳。沒錯,理論上,你只需要找到下跌並且背馳的地方,就一定是可能賺錢的!你甚至可以做個高頻交易,只要背馳點介入,拉升背馳的時候賣出,反復做一定能賺到。但是在實戰中,很難真的這樣,因為會出現背了又背的情況。比如你看到背馳的時候,如果是新手可能會考慮馬上介入,但是往往就會出現,買了以後繼續跌,或者即使反彈,但反彈幅度甚至不夠手續費的情況。

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張圖。圓圈中是下跌+背馳的點。而且從圖形來看,你在這個點買入,無論如何是不會虧錢的。因為之後確實有個高點出現了。

但是這個幅度漲的太少了,而且沒過多久,又迎來了下跌。

所以在這個點買入的話,極大的可能是,你既無法買到那個最低的點,還因為反彈的級別不夠,繼續持有,然後被動虧損出局的情況。

那麼此時唯一的方式,就是擴大操作級別。擴大操作級別,本質是對操作的優化,其實也是纏論中大部分在闡述的東西。網上有許多優化操作的方式,我看了以後,認為總結下來,精髓都是擴大操作級別,大同小異。

要擴大級別,就得先確定級別。

賣點反之。為簡便起見,下文中均以買點舉例。

二、確定操作級別。

有的人可能覺得,確認在下跌狀態,還不簡單嗎。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的確,確認下跌是可以用肉眼看出來的,纏師也對下跌有過定義,即高點更低,低點也更低。

但是,下跌這個狀態,在不同的時間級別里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在日K圖里一分鍾的下跌,放在年K圖里可能就是個盤整的狀態。所以當你用不同時間級別去看的時候,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要確認到底在什麼走勢中,必須要先確定時間級別。這個時間級別可以隨意假定,以你的操作周期為准。你可以以1分鍾為操作周期,也可以以5分鍾或者30分鍾為操作周期。

但是纏論一般不主張用1分鍾的走勢來操作,因為時間太短,一個烏龍指就足以影響走勢的結構,雖然周期越短,走勢越精細,但是結構也會越不穩定。

確定了時間級別以後,還得再確定下跌走勢中至少存在兩個中樞,因為任何完成的走勢里都至少包含兩個中樞。至少得等同級別兩個中樞出現後,才能確定完成。如果沒能等到中樞出現,下跌就結束了,那隻不過是之前級別走勢的一種拓展。放到大級別中,最多也不過就是盤整背馳。其技術含義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往往會拉回到中樞中。

如果你是奔著只操作該級別的一類買點去的,從操作上來說,這里沒有出現該級別一類買點,你就只能不操作。但在這個點做個次級別的一買操作,是完全可以的,尤其股價位置整體在低位會比較安全,並且完全可能演化為底部低點。但如果在高位,風險就比較大了。用纏師的話說,屬於刀口舔血行為。

還是以剛才那個圖為例。我們看看這個圖之後的走勢是怎麼樣的。

如果將時間周期拉長來看,之前為一買的點,現在來看甚至連類一買都不是。不過是中樞裡面的一個低點而已。這個背馳將下跌走勢,轉換為了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

可能有的人就會說了,那我事前不可能知道這個買點會擴展成一個大中樞啊,萬一就真的反彈了呢?

當然不可能知道。有這種思想的人,多數還是抱著預測的角度看待問題。我之前也說了,纏論不是預測,不是先驗理論,而是應對,是後驗理論。這里究竟怎麼操作,完全是看個人的習慣,如果你要奔著小級別的一買去,那麼買入以後看到背馳後發覺反彈力度不夠,就應該考慮賣掉。應該按照如下操作。

這種操作在纏論里是允許的。纏師自己也提到過:

第一類買點介入後,如果碰到的是中樞,就先在次級別第一類賣點部分退出。因為有可能碰到中樞結束後下跌的情況,為什麼不全部退出,因為之後仍然可能遇到上漲。在結果出來前,可以在中樞中做T降低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如果是小資金,甚至可以在遇到中樞後完全退出,一點時間不浪費。

纏師確實對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精確分類,並給出了相關的操作指導。

但是經驗稍微豐富點的,大概率就會因為覺得這個低點相比高點的跌幅有點少,會選擇繼續等待,等待走勢是否能夠有更深的跌幅再決定。如果沒有等到,萬一在這個小級別的點真的發生V字反轉,那這些老手也就只能選擇錯過。

這是一個選擇問題,而不是對錯問題。

纏師也表達過,熟練的人,一看圖就知道能不能搞。

打開日線圖,1 秒鍾如果還看不明白一隻股票大的走勢,那就是慢的了。基本上說,如果圖看多了,成了機械反應了,一看到可搞的圖,就如同看到可搞的面首一樣。一見鍾情,科學研究說大概不需要 1 秒,股票如同面首,如果不能 1 秒之內一見鍾情,估計這股票也和你沒什麼緣分,最多就是有緣無分空折騰了。

所以一個股票在更長的時間內能不能搞,其實是需要通過經驗判斷的。需要多看圖多總結。就像面對一個喜歡的人,就是一見鍾情,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相信寫到這里,你應該能明白,纏論跟其它的模式並無本質不同。好的機會同樣也是需要等待的。如果你想要賠率大的機會,就更得等待了。這個等待不僅僅是指為了好的機會你得等待,還說的是,即使你在一買處買入了股票,你得拿的住。等到它突破三買真正迎來主升浪的一天。當然纏師並不主張小資金這么做。

另外,一買信號出現的頻率怎麼樣,這是高度不確定的。你甚至可能等不到某個股票的一買了。好在纏論的特點就是不涉及選股,理論上你完全可以每天尋找不同的圖,總有符合要求的。股票不夠就去找期貨,甚至可以找比特幣,以及其它任何一個市場。

一個高賠率的交易機會,本就是很少的。如果你想要抓住這種機會,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降低交易頻率。當然對大多數短線交易者來說,是很難做到長期不交易的,那麼就必須要有所取捨,做到平衡。這就是每個人在操作細節上的問題了。

另外再說一個問題,如果你要把時間級別擴大,那能讓你拿的住的,究竟是什麼,不就是基本面了嗎?說到底,最後還不是又回到了同樣的問題?

不過纏師也提到了,一般而言,在第二個中樞之後發生背馳的行為,特別在日線級別上的,佔了90%以上。4、5個中樞後才出現背馳的,非常罕見。

所以要確定下跌結束,就是要解決中樞的問題,這也是纏論的核心問題。確定中樞的意義在於確定自己的位置,中樞就像一個參照系,至少讓你知道自己在中樞的哪個位置,從而可以確定自己的操作原則。

三、畫線——處理數據的方式。

剛提到了,想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得擴大級別。首先你得確定一個級別更高的中樞才可以。這個時候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那些分析纏論的人用到的畫線了。

畫線的目的是為了用纏論處理復雜的數據,簡化圖形,確定中樞的位置。

處理數據需要用到頂分型、筆、線段的概念。這些在第二篇學習筆記中有提到。這里就不再對這些基礎概念進行復述了,正是因為概念過於龐雜,所以才專門用了一章對這些概念進行梳理。

頂分型、筆和線段的概念,類似於修房子時的一磚一瓦,你得有這些一磚一瓦,才能蓋起大樓。

確定了線段以後,就可以確定中樞了。3根有重疊的線段就可以構成一個中樞。中樞級別越大,你的觀察級別也就越高,機會的醞釀也就越大。

四、尋找背馳。

確定了下跌和相應的級別,那現在就得去找背馳了。關於背馳的判斷標准和定義,這里不再贅述。簡單來說,背馳表示的意思就是,趨勢還在,但是力度變小了。如果拿物理學的概念來表示,就是說,速度在變小,加速度變為負,但是距離s還在變大。

在理論中,利用區間套的原理,是可以精確的找到下跌中的最後一筆交易的。但是在操作中我們不可能做到這么精確,也無需做到這么精確。

纏論對背馳是有精確定義的,就是長短均線的相交面積。如果面積相比上個面積變小,那麼就是背馳。但是這個方法有個缺點,那就是要等長短均線相交以後才能確定,此時背馳已經發生了。

有幾種其它的方法可以替代:

1、在次級別走勢中,找到背馳點來判斷。如你的操作級別是5分鍾的,如果5分鍾要背馳,必先發生1分鍾背馳,在1分鍾背馳處買入就行。這種方法和真正的低點沒有太大的距離。但是缺點是,最後很容易會把5分鍾交易成1分鍾級別,從而失去了大級別的利潤。

2、用趨勢平均力度去抓住背馳。因為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 即將形成,然後再根據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一旦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低部馬上形成。按這種方法,真正的轉折點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時地抓住。缺陷是,風險稍微大點,且需要的技巧要高點,對市場的感覺要好點 。

3、於是纏師用了一個簡單的纏中說纏的 MACD 定律:第一類買點都是在 0 軸之下背馳形成的,第二類買點都是第一次上 0 軸後回抽確認形成的。賣點的情況就反過來。

當然這個定律應用是有條件的。而且我認為這個條件還比較嚴格。

用 MACD 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 A、B、C 段。

用 MACD 判斷背馳的前提是, A、 B、 C 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 A 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 B 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 MACD 的黃白線(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軸附近。而 C 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 MACD 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 A 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這里要注意:

1、B 的中樞級別比 A、C 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 A、B、C 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

2、A 段之前,一定是和 B 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 A 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其實背馳的確定方式有很多種,在纏論中,纏師用到的是價格和時間的關系。在現實中,很多人用到的是價和量的關系。這些都無所謂,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每個人就不一樣了。

確定了下跌、確定了背馳,還確定了相關的原則。相信你已經明白纏論的基本操作思路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精進了。

以三買為例,用一幅圖,可以說明所有問題。

剩下的,就是不斷優化自己的操作,和不斷精進的問題了。這世界上模式非常的多,纏論只是其中一個。打板這種模式,光是一個打首板,就有無數多的東西值得你深究。可以是打圖形,可以是打題材,可以打龍頭,可以打跟風。看分時、看壓力位、看基本面,各種都有。想要賺錢,而且還要穩定賺錢,就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五、關於止損。

這個也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最後提一下優化操作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止損。誠然,在纏論里,是沒有止損這個概念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不止損。

其實纏論中,纏師雖沒有直接說止損的問題,但是還是隱晦的承認了應該止損。他用的是另一個詞,就是退出。其實也暗含了止損的意思。用纏師的話來說,就是只有能搞和不能搞,不能搞的票,你就只能退,跟成本無關。並且在文中提到,某些票等到第三類賣點就晚了,市場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賣點了。實則也還是包含了止損的思想。

我們還是以最初的圖形為例,將走勢拉長一點。如果你是在第1個圓圈處,奔著一買的目的去,在2處你沒跑,從這個小級別來說,你已經錯過了該級別的買點2了。此時市場給了你一個機會3,但是你還是沒跑,你想等3買,這也是沒錯的。但是3之後的走勢,破了中樞,3買構建失敗,證明繼續持有的目的已經不在了,那就應該走了。至於是虧是贏,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本已經發生,這就不是考慮在內的了,而應該考慮,你已經該走了。

下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得多耐心等待,小機會要懂得忍住不動。除非你有技術之外的因素來確定反彈力度。比如基本面、比如你知道某個大資金要買,等等。這樣可以加大成功概率。

寫到這里,也比較累了。我相信真正有耐心看完的必然是少數。纏論的原理並不復雜。我之所以想用一篇篇的文章來闡述,是因為我想用這種方式逼自己把纏論捋順,某種意義上,也是「利己」的成分更多。我在寫文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什麼邏輯和概念不清晰的地方,我會弄清楚再繼續往下寫。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我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確實把很多東西都想通了。

⑼ 怎麼理解纏論中買點跟賣點,以及背馳

一.纏論的第一類買賣點:
1.第一類買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跌破最後一個走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特性:產生在下跌趨勢最後一個中樞下面,由背馳構成。
2.第一類賣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升破最後一個走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特性:產生在上漲趨勢最後
一個中樞的上面,由背馳構成。
特性及成立條件:利用走勢中的背馳來確定第一類買賣點,也就是說第一類買賣點就是走勢中的背馳點。下跌趨勢中底背馳產生第一類買點,上漲趨勢中頂背馳產生第一類賣點。第一類買賣點都應當至少是出現在第二個中樞之上或之下。
二纏論的第二類買賣點:
1.第二類買點:第一類買賣點出現後,隨著第一次次級別的上漲結束,接著會有一次次級別的回調,這個回調的低點,是市場中僅次於第一類買點的較佳買入位置,這個買入位置就是第二類買點。
2.第二類賣點:在第一類賣點出現後,隨著第一次次級別的下跌結束後,接著回又一次次級別的回升,這個回升的高點,是僅次於第一類賣點的較佳賣出位置,這個賣出位置就是第二類賣點。
特性及成立條件:二類買賣點是發生在一類買賣點之後的買賣點,由次級別圖中的第一類買賣點構成。第二類買賣點可以出現在中樞的任何位置,甚至可以出現在比第一類買賣點更好的位置。
三、第三類買賣點
1.第三類買點:在第一類買點出現後,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上離開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回試,其低點不跌回中樞區間,則構成第三類買點。
2第三類賣點:在第一類賣點出現後,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下離開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回抽,其高點不升入中樞區間,則構成第三類賣點。
特性及成立條件:第三類買點只產生在中樞之上,也有可能和第二類買點重合,由於第三類買賣點不回到中樞,這樣就在中樞之上又產生新的中樞,因此第三類買賣點也稱中樞破壞點。
注意:
1、買點和賣點是有級別的,日線上的第一類買點,可能兩年才出現一次,而5分鍾上的,可能兩天就出現一次。
2、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在某級別買點買的,就在某級別的賣點賣。買了股票,就一定要從買點一直持有到至少是同級別的第一賣點。
3、 買點並不一定是一個點,一個價位,級別越大的,可以容忍的區間越大,大級別的買點
4、買入後等待較大級別賣點的出現,賣點沒出現的,就持有。賣點賣了,就等著跌出買點再進去,把中線有潛力的股票當成自選,不斷的反復操作。

纏論是對股票的本質研究最為深刻的理論。期中比較關鍵的是對背馳的判斷,背馳之後必然出現轉折,轉折之後的走勢,是可以被完全分類的。最終選擇哪一種走勢,是需要當下判斷的,如何正確進行當下判斷,是決定著能否正確操作的關鍵。
以上升走勢為例,來探究背馳。當某級別背馳的時候。必然先在次級別出現轉折。根據轉折的力度來初步判斷未來走勢。這涉及到動力學知識。力度較大,同時出現量能遞增,有可能出現下跌走勢。如果出現量能遞減,則有可能出現盤整走勢。當然這一切,還需根據走勢延伸當下確認。如果力度不大。之後的走勢出現盤整的概率較大。結合走勢類型的分解(區間套原理)就可以極大的提高判斷的准確率。
背馳的判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比較法,將相關的兩段走勢進行比較。
2、量能判斷法。
3、macd判斷法。
4、K線的角度。
5、漲跌幅度對比
本人認為凡是能判斷走勢力度出現變化的方法,都可以用來判斷背馳。

⑽ 纏論背馳,背了又背

不存在背馳又背的說法,背馳之後有三種情況,護展一出很正常會有比一買更低的點,博主在之前的解盤中有說,一買不一定就是最低點。。。。對於股票的操作,很多人肯定都忽略了博主後面關於表裡關系的解說,實際上那些東西對市場步頻的把握非常有用,對於菜鳥來說,最好不要想著炒什麼背馳或盤背的第一類或類第一類介入點,好好的在二買或其他買點,參考表裡關系的述說來操作,成功率就會大增。而等你水平高了後,就算買了一買後面創了新低,那麼在賣點出現之前都不該離場,當然,這個擴展有時會下跌很大,10%都很常見,但沒有賣點你還是賣不了,不該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