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近東轉讓蘇寧易購股份,阿里為何不接手呢馬雲會不會出手呢
張近東准備轉讓蘇寧易購的股份,引起了巨大的關注。目前真正的賣家還沒確定,這次預計將轉讓20%到25%的股份,那麼轉讓之後,張近東在控制權可能會受到威脅。
因為最大的股東可能就是新入股的財團了。不過因為是多家公司組成的財團,所以可能也不會影響到張近東的控制權。這些都需要到交易結束之後才可以知道。不過許多人提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阿里為何不接手蘇寧易購呢?
目前阿里旗下的淘寶持有蘇寧易購19.99%的股份,是僅次於張近東的第二大股東。同時張近東跟阿里的創始人馬雲私交甚篤,兩個人還曾經在2018年一起去俄羅斯看世界盃。
有消息說張近東曾經找了不少大佬,不過很多人都對蘇寧易購望而卻步。最終還是江蘇國資出手,顯然江蘇方面不希望蘇寧出事,畢竟蘇寧是江蘇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江蘇最近幾年已經暴雷了一家三胞集團,蘇寧如果再有問題,確實影響不小。
那麼張近東如果想要東山再起,應該怎麼做呢?其實擺在張近東的面前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創新了。看看拼多多就知道了,靠著創新的模式,在5年內就斬獲了2千億美元的市值。在傳統的B2C模式裡面,蘇寧易購現在拼流量、服務、規模都已經輸給京東了,那麼就只能走創新的路子了。
國美都在大幅度改版,要大力發展體驗式的電商購物,國美都敢於斷臂求生,張近東還有什麼不敢呢?
2. 蘇寧全部股權質押給阿里旗下公司了嗎
是的。
2020年12月10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蘇寧控股集團股東張近東、張康陽及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已將公司股權出質給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股權出質登記日期為2020年12月4日。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顯示,三個出質人的出質股權數額為100000。
不僅僅是蘇寧控股集團股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還顯示,張近東在同一天將持有的蘇寧置業集團股權出質給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股權數額為65000。蘇寧置業是蘇寧電器旗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天眼查顯示,張近東是蘇寧置業的大股東,持股81.25%,認繳金額65000萬元。
(2)阿里巴巴買蘇寧股票價格嗎擴展閱讀
蘇寧控股集團持有蘇寧易購3.98%的股權,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合作,對蘇寧易購戰略發展和正常經營無實質影響。
盡管如此,外界猜測並未就此終止。10月以來蘇寧易購債券價格一度大跌以及公開辟謠資金鏈斷裂的消息,頻繁將其推向輿論中心。
出質股權10億元,蘇寧:正常商業合作。
3. 蘇寧獲救,阿里為何不直接拿下
蘇寧的資金鏈問題,最終還是由江蘇國資出面來解決,深圳國資放棄入股,張近東避免了質押股爆倉的最壞情況,觀察目前的這份自救方案,股價暫時有機會企穩,但是長期來看想要走出泥潭,困難依然非常大。
傳得神乎其神的阿里巴巴入股蘇寧,就是煙霧彈,或者是某些蘇寧股東的一廂情願,從商業邏輯、監管大環境、業務協同性、企業文化等各方面,阿里都不可能接盤蘇寧,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判斷。清波專欄此前也寫過《蘇寧會賣身阿里嗎?不可能的》。
接盤的江蘇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中,華泰證券、阿里、小米、海爾、美的、TCL 等產業投資人參與,看上去更像是屬於「債轉股」性質,而非戰略投資,當然,相比當年阿里的入股價,現在5.59元的價格幾乎是打了三折,而且應該是設定了一定的退出條款,真正拿出真金白銀的還是江蘇省國資委。
從去年夏天蘇寧開始爆出資金鏈的問題,作為江蘇最為知名的民營企業,江蘇省國資委來解困,本來就是應有之意,只是蘇寧管理層卻舍近求遠,先找了深圳國資委來做接盤方,這本來就極不合理,最終蘇寧還得靠江蘇國資。
只是,從設立的兩個幫蘇寧輸血的新零售基金來看,目的不像是接盤蘇寧的股權,倒是借錢給蘇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讓其恢復正常的現金流,地方國資並不希望來兜底,這從某種意義來說,其實也印證了蘇寧的資產質量確實是堪憂。
目前這個解困方案,還只是草案,要真正落實還得一定時間,包括阿里小米這些產業投資人,恐怕還得過董事會來批准,時間應該不會太短,其中還有很多不可確定性,這從股價開盤一度從漲停板跳水就能看出來。
當然,蘇寧倒閉、破產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多的還是讓張近東變賣資產,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蘇寧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鋪大餅式的零售邏輯,以及效率低下的線上及線下運營,還有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都不可能在短時期之內改觀,蘇寧要真正涅槃,恐怕在國資輸血之後,還是需要從管理層先動手,一幫跟隨張近東多年的老臣,恐怕得很快退出蘇寧的舞台。
至於目前蘇寧6塊錢左右的股價,是不是一個抄底的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今天開盤後的那波跳水一樣,有人瘋狂抄底,有人瘋狂逃命,相互對視了一眼,說了一句:祝你好運!
——END——
歡迎關注【清波專欄】,從微觀視角看 科技 百態,從細節處體驗消費前沿。
4.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以 283 億人民幣入股蘇寧未來兩家的合作會有哪些想像空間
京東的威脅越來越大。阿里先佔位,免得在家電這塊被京東彎道超車了。
在網購市場里,天貓和淘寶以巨大的優勢碾壓各電商。但是在大家電這塊京東屹立不倒,並且穩步增長。
2014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在家電網購市場,京東和天貓組成的「雙超」格局難以撼動。京東在進一步鞏固老大地位的同時繼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2014年,京東的銷售額佔到整體家電網購市場的59.8%,比2013年提升了4.2個百分點,大家電銷售額更是佔到線上市場的65%。天貓在家電網購市場的佔比為30%,在大家電領域則為22%。雖然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多番發力,但收效並不明顯,要想打破京東和天貓的「雙超」格局仍需時日。
可以看到3C家電類的消費通常在京東而不是在阿里系。
然而通過艾瑞的報告看,3C家電售賣這個品類竟然佔了整個網購市場的22.7%
只要3C家電市場一日不在阿里麾下,阿里一日不得安寧。
在3C家電類除了天貓和京東,就是國美和蘇寧。
在自己的發展遭遇瓶頸的時候,整合和拉動行業其他競爭對手,一起蠶食老大的市場份額,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而且在阿里發的PR稿也說了,看上了蘇寧的倉儲物流和門店。二者正好互補一下。
另外一點我覺得值得一提的猜測是,Tmall售賣家電一直被人詬病的是誠信和質量問題。這是淘寶時代遺留下來的觀感和口碑,很難扭轉。
而蘇寧作為多年的線下3C經銷商,無疑在口碑和誠信商更容易取信於大眾,通過阿里系的流量+蘇寧的品牌和渠道,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為什麼是蘇寧而不是國美呢?
看國美和蘇寧對待互聯網的態度就一目瞭然了,蘇寧那是轟轟烈烈的擁抱互聯網,連名字都改成蘇寧雲商了。國美扭扭捏捏,財報號稱本集團將國美在線的采購、物流、門店繼續進行整合,使國美在線從原來獨立運營逐漸轉變為與整個集團的整體運營,共享本集團的低成本高效率供應鏈。
也就是說國美在線基本上成了個傀儡,沒有什麼獨立運營的資格了。國美相對保守的打法,也讓阿里系與國美無緣。
從蘇寧的角度來看,14年蘇寧轉型,凈虧損10個億都是在人力上,昔日的競爭對手國美人力只有10.4個億,蘇寧高達28.6個億,大家知道互聯網人才很貴的。
尤其是一個傳統企業進入互聯網,我甚至懷疑其中有很多冤枉錢,然而如此決絕的轉身換來這樣慘淡的市場份額,蘇寧想必也度過了一個艱難的冬天。
這次阿里的入資能很好的解決一個傳統企業過度到互聯網企業的難題,也不會再轉型之後處於這么尷尬的地位。
5. 蘇寧雲商持有阿里巴巴多少股票
總的來說蘇寧持有阿里巴巴2600萬股左右,具體情況如下;
2015年8月10日公布,公司擬以15.23元/股的價格,向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淘寶(中國)軟體及安信-蘇寧2號基金發行19.27億股,其中阿里巴巴以283.43億元認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同時,蘇寧雲商將以不超過14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價格,投資認購阿里巴巴集團增發的普通股股份,且認購普通股股份數不超過2780萬股,預計發行完成後,公司將持有阿里巴巴集團發行後股本總額約1.09%; 2016年10月18日晚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蘇寧易購與關聯方阿里巴巴中國擬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重慶貓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暫定名,簡稱「貓寧電商」)。其中南京蘇寧易購出資5.1億元,持有貓寧電商51%的股權,阿里巴巴中國出資4.9億元,持有貓寧電商49%的股權。
6. 大敗局:張近東蘇寧帝國的沒落(二)
大略是當時家電連鎖四劍客蘇寧、國美,大中、永樂只有蘇寧的張近東依舊活躍在戰場上,讓他忽視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聯網電子商務。
彼時中關村小老闆劉強東已經試水電商,且SARS期間讓他不僅初嘗電商甜頭也開始展望電商美好的未來。
雖然很多人開始不斷提醒張近東提早布局電商,但他依舊沒有察覺到危機的苗頭,其實此時已經慢慢暴露了張近東或者說蘇寧內部的核心問題: 認知老化 。
2010年,張近東說:「未來消費的主流絕對不可能是網購。在他認知里他的對手只有沃爾瑪。 對新事物不屑一顧,對固有觀念墨守陳規,讓他錯失了蘇寧轉型線上的最好時機。
雖然在這一年蘇寧易購正式上線,但張近東工作重點仍在實體店。
這一年淘寶雙十一銷量超過9億,同比增長1772%,當當在納斯達克上市,京東正在遭遇融資蜜月。
很快張近東意識到自己對於電商的理解錯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蘇寧,成為電商第一」的口號。同時也提出來了沃爾瑪+亞馬遜的方向。
目標熱血的背後需要良好的策略來實現。
這一年天貓交易額800億,京東309.6億,蘇寧59億。
2012年蘇寧家電賣場的大家電銷售速度萎縮兩成,電商平台增速超過150%。
2012年春,張近東決定扳回電商敗局,他對內總動員:全年保底200億,解除一切後顧之憂,全力沖刺300億!對外,蘇寧的全網價格戰打響。
這場價格大戰捲入了京東、淘寶,逼出了當當、國美,還把亞馬遜裹挾了進來,真可謂是群雄逐鹿,廝殺慘烈。殺到紅眼時,拼的是誰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錢。
當年7月,蘇寧定向增發47億,緊接著在8月13日,又發行80億元公司債。兩次共計融資127億元,相當於蘇寧2011年凈利潤的兩倍半。
京東迅速回擊,蘇寧8月13日發債,8月14日劉強東就宣布,京東商城所有大家電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零毛利,並「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並不想變成神仙打架的炮灰,於是紛紛出逃。蘇寧電器股價因此遭受重創,8月14日當天大跌7.11%,其收盤股價與定向增發時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紅,後台的張近東似乎雲淡風輕:「蘇寧是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業沒有風險,我個人的投入有什麼風險?」
價格戰最終在國家發改委介入後偃旗息鼓,勝負未分。
然而這一年,蘇寧的凈利從上年的 歷史 高點48.21億元,迅速滑至26.76億,幾乎腰斬。
在品嘗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毒打後,張近東似乎才真正意識到不變成他們就會被他們淘汰。此後蘇寧整體戰略向互聯網線上交易大幅傾斜且開啟買買買模式。
2012年,全資收購母嬰平台紅孩子,蘇寧正式向全品類經營擴展。
2013年初,張近東將「蘇寧電器」更名為更像互聯網企業的「蘇寧雲商」。
2013年6月,蘇寧繼續犧牲利潤,宣布線上線下同品同價。
2013年10月,收購視頻網站PPTV及足球俱樂部。
2014年,收購團購網站滿座網並成立蘇寧保險銷售公司,成立獨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蘇寧投資140億元認購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
2016年6月,21億並購國際米蘭。
2017年,花42億收購天天快遞。
同年,又向恆大投資了 200 億獲得 4.7% 的股份。
2019年,從王健林手中收購了37家萬達門店。
同年9月,蘇寧又以現金48億收購零售巨頭家樂福中國80%股份。
與此同時,蘇寧還調整了組織架構,啟用一批互聯網背景的高管。
以前堅決不承認電商會有多大出息的張近東,還開始頻頻給自己戴上互聯網的新帽子。正應了那句以前愛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雖然企圖徹底轉型,但蘇寧的業績仍在持續惡化。
2013三季度,蘇寧出現上市9年來的首次單季業績虧損。全年,利潤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資者交流會上,張近東說:「蘇寧最艱難的時候即將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了從彎道轉向直道的曙光。蘇寧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轉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業最前列,仍是這一波新商業浪潮的引領者。」
可2014年,蘇寧業績依舊尷尬:線上業務方面收入同比僅增長了17.8%,增速低於行業平均。
或許是覺得靠自己難以回天了,2015年,張近東算是徹底向互聯網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
當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約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雲商,同時蘇寧以約140億元買阿里巴巴股票。
馬雲把這次換股比作「結婚」。張近東則表示,「傳統企業要+互聯網,就要擁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蘇寧的線上業務總算突飛猛進。此前兩年,蘇寧線上業務營收均為220億元左右。但2015年,其線上業務規模超過400億,幾乎翻倍。
但即便這樣,就算整個蘇寧加起來,也已被京東甩出了幾條街。
幸好,託了阿里的福:當初入股阿里時,阿里股價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賣出時,阿里股價已漲到170美元附近,此後的分三次套現清倉,讓蘇寧共計盈利約140億元。
正是這筆錢,給當年半老徐娘的蘇寧財報做了一次美顏,讓人忽視了蘇寧不斷衰退的內核。
一連串的瘋狂收購,雖快速撐起了蘇寧帝國的八駕馬車,然而八大業務板塊,沒一塊是賺錢的。從2016年到2020年,蘇寧公布的年度扣非凈利潤分別是-0.88億元、-3.59億元、-57億元、-68億元。
其實,實體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頭大潤發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執掌大潤發19年的「狼王」黃明端辭職,黃明端感慨「 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
而早在17年萬達王健林便開始瘋狂賣買賣,也是看到了實體零售的落寞,被逼無奈地選擇斷臂求生,砍掉重資產業務。
但張近東不甘心,他以為還可以一如當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國美、腳踩京東一樣,重塑蘇寧昔日光輝。
奈何,沒有永遠強勢的企業,只有順應時代的企業。
2021年7月5日,蘇寧混改完成,張近東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兩個(含自己)非獨立董事,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可以提兩個,淘寶可以提兩個。
也就是說,有阿里背景的江蘇新零售創新基金兩票,再加上淘寶自己兩票,阿里系實質上已經取得了蘇寧的控制權。
回顧蘇寧三十年的興衰,企商講師老丁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與各位讀者分享:
1、創始人的強勢可以在創業階段幫助企業迅速崛起,但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依舊依靠著創始人的個人魅力和戰略思考會有極大風險。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同步推進公司體制的完善。
2、民企在發展過程中最喜歡也不可避免的願意任人唯親,前期可以增強凝聚力和執行力,但企業後續的發展依舊需要靠真正有管理運營能力的職業經理人。而且隨著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老員工容易產生好大喜功、論資排輩、倚老賣老、排擠新人等對企業發展不良的風氣。應該及時優勝劣汰,給企業注入新鮮血液,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來參與企業發展的謀劃。
3、投資需要有主線,無序投資會對企業資金鏈造成毀滅性打擊。應該發揚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精神。
4、企業的管理者需與時俱進,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擁抱變化,牢記只有變化才是最大的不變,剔除固執己見的頑疾。
張近東退出後,新任董事長,是4年前被阿里收購的大潤發「狼王」黃明端。
這樣的結局,估計兩人誰也沒想到。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評論。
7. 眼光獨到!阿里連續五個季度增長超50%,蘇寧卻清倉豪賺141億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40周年,在這個偉大的歷程中,中國各行各業迅速崛起,尤其是互聯網,雖然相對於家電製造等行業起步較晚,但卻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一往無前,可謂是日新月異,說起中國互聯網的巨頭,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李彥宏的網路。馬化騰的騰訊,馬雲的阿里巴巴,而他們三者也被稱之為中國的「BAT」,尤其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在這兩年風光無限,從傳統的電商擴展至物流、金融、移動支付等各個領域,旗下更是擁有螞蟻金服這樣的多隻獨角獸企業,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巨頭。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巨頭,同時作為中國電商的第一品牌,阿里巴巴的賺錢能力自然不容小視,在今年的八月份,阿里巴巴公布2019年采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收入同比大增61%達到了809.2億,其中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尤為耀眼,在盒馬鮮生和銀泰的發力下,阿里增速高達340%,勢頭相當強勁,然而,就拿馬雲的阿里賺的盆缽滿地的同時,中國的一家民營企業卻三次減持阿里,並且豪賺141億的凈利潤,讓人大吃一驚,它就是張近東的蘇寧。
10月28日晚間消息,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股東大會決議同意授權公司經營層對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進行出售,售價約為18.267億美元每股,預計可實現凈利潤達到了52億,其實這已經是蘇寧第三次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權,至此蘇寧手上的阿里股票全部被清空,而前兩次分別是2017年12月和今年的五月份,同樣賺取了88.6億人民幣,三次累計合計利潤達到了141億,蘇寧的眼觀和魄力真的著實讓人佩服。
阿里巴巴作為蘇寧的戰略合作夥伴,後者對其股票進行出售轉讓是否會影響到二者之間的合作,也成為了外界關心的重點,很顯然,我們多慮了,一方面,蘇寧易購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主要用於支持公司的渠道拓展、商品品類豐富以及 科技 研發等等,而這三方面都是又是近幾年蘇寧發展的重中之重,並非惡意套現,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還是蘇寧背後的第二大股東,前者認購的比例接近20%,蘇寧三次減持,阿里如果有意見也早已提出,況且蘇寧這幾年的發展絲毫不亞於阿里,在2017年,蘇寧營收猛超4000億,而在今年八月份蘇寧公布的數據中顯示,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729億的逆勢增長,利潤更是同比增長812%,堪稱中國新零售之王。
雖然蘇寧易購堅持了阿里巴巴的股份,但是自2015年以來,蘇寧和阿里在零售方面保持著緊密的合作,而且越來越緊密,在今年的七月份,蘇寧 體育 還獲得了阿里巴巴高盛等機構的A輪融資高達6億美元,在這個月蘇寧大客戶與阿里的1688還合作簽約,蘇寧作為唯一一家全品類供應商入駐1688平台,與阿里共同推出企業采購的新模式,二者合作的部分步伐顯然並沒有因為蘇寧出售阿里的股份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