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找股票的買賣點
這是我在股票操作全書上總結的資料,現在發給你一看。記得採納我。
1、用戰略眼光挖掘潛力股:(1)選擇有寬廣底部的個股;(2)選擇突破時有巨大的成交量的個股;(3)選擇有極高的相對強度過個股。
2、捕捉大牛股的起漲點:(1)MACD連續二次翻紅;(2)30日均線由下跌變為走平或翹頭向上,5、10、30日均線剛剛形成多頭排列;(3)日K線剛剛上穿30日均線或在30日均線上方運行;(4)DIF在零軸下方與MACD金叉後可靠意義會更大,在第一次翻紅後,紅柱開始縮短,越短越好,最好不要超過0軸的第一橫線;(5)成交量由萎縮逐漸放大,特別是在二次翻紅後,若能得到成交量的配合,該股後市向上沖擊力量會更大。
3、依據成交量變化捕捉黑馬的技巧:(1)黑馬初期:成交量持續均勻放大。一般出現不規則的放量時短線會有大幅震盪,但並不會產生連續上揚的行情,只有當成交量出現均勻持續的放大,行情才能連續上揚,也才能出現大黑馬。另一種情況是在一輪中級以上行情開始之際,應勇敢介入第一隻放量大漲的個股。(2)黑馬中期:成交量極度萎縮。主力建倉後都要進行打壓洗盤,成交量大幅萎縮,而當成交量再度放大,主升浪就要到來時,方可堅決介入。(3)黑馬後期:縮量拉升,放量出貨。黑馬進入主升浪後,由於主力控盤程度較高,成交量一般保持勻量或縮量狀態,當股價進入派發區域後,應特別注意成交量的變化。當派發區域單日換手率在10%以上應考慮減倉。如何確定派發區,一般可以用主升浪的最低點乘以2來計算。
4、依據均線捕捉黑馬的技巧:當一隻股票出現5日和20日均線雙雙跨越90日均線後,其黑馬性質已基本確定,此時可果斷建倉,接下來是捂著此股,應集中注意力關注5日線的變化,只要不破20日線就可騎完第一程,當5日均線走弱並跌破20日線,此時應將股減掉一半,一旦5日線跌破90日線,則應堅決拋空離場。
5、如何選漲幅跑贏大盤的股票:30日均線至少要走平,同時5、10日線上穿30日均線,其間挖的「坑」越大,隨後這只股票上漲的幅度就越大,也就是說在莊家收集籌碼結束後,所挖的「洗盤坑」越急越深就越好。一旦30日線走平或調頭向上,5、10日線上穿30日線即是最佳買點。
6、短線選股要訣:(1)底部有明顯的量能堆積。被選中股票,要求其月、周線技術狀態位置處於低位。(2)3日均線、3日均量線帶量上揚,最好是首次放量。(3)日線或60分鍾的技術指標放量,並顯示金叉向上。(4)盤口必須是有持續性放量,不斷有大買單連續向上攻擊。(5)除了滿足以上條件的股票外,還必須是正處在目前熱點板塊剛啟動之時。(6)一旦股票第二次走軟,立即清倉,迴避調整風險。(7)嚴格按照操作紀律,不抱任何幻想,獲利了結,或微虧就殺路出來。
7、選取短線買進時機的訣竅:(一)短線操作,遇下列情況,可逢低加入:(1)跌了一段時間後,行情必定出現反抽,短線可以抓住反抽行情獲利。今日的最低價比昨日還要低,但今日的收盤價比昨日收盤價高,是單日反轉的信號,逢低可短線買入。(2)今日的低點高於昨日的低點,今日的高點也高於昨日的高點,在連續下跌的情況下,表明有止跌反彈或構造上升通道的可能。(3)股價在近期有構成短線上升通道的趨勢和跡象,或已在上升通道內運行並接近上升通道的下軌,在在下軌處獲得支撐的跡象。(4)行情快速暴跌後成交量萎縮,馬上就有止跌反抽的跡象,就快速擇低介入捕捉隨之而來的反彈行情。(5)近來股價不斷緩步攀升,沒有創新低卻創出新高點,這是一個上升趨勢,值得短線介入。(二)當低位總換手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了,而當換手率達到300%時,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是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要參考短線指標KDJ了,特別是60分鍾KDJ指標,若處於較高位,可等待指標調低後再介入。特別是對分析那些剛上市不久的新股准確率較高。在平時的看盤中,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總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必有厚報。(三)根據歷史經驗,行情從底部開始啟動會一波一波地上升,市場每一波啟動時市場主力只能部分建倉,在大盤處於低位時很多股票成交量稀少,大資金建重倉很難。在大盤第一波上攻結束進行休整後,大盤再次開始漲升,大資金可以借市場拋壓建重倉,此時量放大非常重要,這可說明主力資金大舉介入,行情有較大的漲升空間。因此當大盤第一波上攻結束進行休整後,在大盤再次放量上漲時為短線買入的良機,無論後市是反彈還是反轉,短線都有一波行情可做。(四)投入市場的資金規模要根據市場的成交量決定,根據不同時期股票的多少統計每日的成交量,以確定何時為強勢,何時為弱勢,確定倉位,只有大盤的PSY指標跌到20以下的時候,在控制好倉位的前提下,對中線和短線超跌的個股做超短線,同時做好止損。
8、判斷股票好壞(短線)的標准:(一)短線好股票的條件是:(1)外盤較小,內盤特大,但股價不下跌的股票;(2)外盤和內盤均較小,股價輕微上漲的股票;(3)放量突破最高價等上檔重要壓力線的股票;(4)頭天放巨量上漲,第二天仍在強勢上漲的股票;(5)大盤橫盤時微漲,大盤下行時卻走得更強的股票;(6)遇利空消息放量而不下跌的股票;(7)有規律且長時間小幅上漲的股票;(8)無量大幅急跌的股票;(9)送紅股除權後又漲的股票。反之與上9條相反的則是短線壞股票符合條件。(二)(1)對利好立刻反應的股票是好股票,對利好不反應的是壞股票;對利空立刻反應的股票是壞股票,對利空不反應的股票是好股票。板塊連動率先領頭的是好股票,後續跟風且力度不夠的是壞股票。(2)與大盤相比,在大盤上漲時帶量上漲的強勢股是好股,無量滯漲的股是壞股票;在大盤調整的時候,逆勢上漲的低價股是好,跌幅大於大盤的是壞股票。(3)新增股票上市時,如配股增發股等上市時,表現強勁的是好股,表現弱勢的是壞股票。
9、價值型投資必須重視的幾個關鍵問題:(1)永遠買現金流充裕、市盈率最低、股價最低的股票;(2)買股票的時候要做好三次補倉的打算;(3)手中的股票每次大漲至少要賣掉一半;(4)不買兩年內漲幅超過100%的股票(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該股仍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10、判斷主力建倉的訣竅:(1)看個股周K線圖,周均線可設定為5、10、20,當周K線圖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時,就可證明有莊家介入。(2)主力建倉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炸盤建倉,即在股指下滑到一定程度,主力覺得階段性底部即將來臨時,會突然發力往下砸盤,在K線圖上拉出長黑,以為股指還要大跌,紛紛拋出籌碼,主力完成建倉動作。第二,分批建倉,當股指或股價下滑到一定區域後,跌勢趨緩,但成交量始終不減,甚至有逐步放大的現象,如將這段時期成交量加起來,大大超過前期下跌的量,就可初步判斷主力在用分批建倉的方法進行吸籌,這個時期可能是幾周,也可能是幾個月。第三,震盪建倉。忽而狠命砸盤,忽而往上狂推,造成放量上攻態勢,緊接著又巨量拋售,造成快速下跌,弄得股價七上八下,讓局外人摸不清方向。
11、測算莊家持倉量的訣竅:(1)當股票由低位往上走時,且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至一半左右,說明莊家在裡面,若假設「放量:縮量=2:1」,並以通常股價在上升時莊家占的成交量為30%左右,而在下跌時為20%的辦法計算,則可算出在一段時間內,莊家持倉量為(2×30%)-(1×20%)=40%,作出這樣的測算,前提是該股前一階段成交量在逐步放大,換手率已經達到或超過了200%。(2)可從周KD指標低位金叉及周成交量在低位溫和放大之時開始計算,至你所計算的那周為止,把各周成交量加起來為周成交量總量。然後除以流通盤再乘以100%,即總換手率。總換手率為100%時,主力持倉量為20%,若總換手率為4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80%。這是依據每換手100%莊家可吸籌20%的結果推算的。
12、震倉洗盤與震盪出貨的區別:(1)震倉和洗盤的成交量有所不同。震倉洗盤時成交量逐漸萎縮而震盪出貨時成交量明明放大。(2)震倉力度和深度表現各異。主力震倉洗盤時會心存顧忌,會充分考慮震倉打壓風險。在震倉時,主力會暗中護盤,便函於以後的修復和拉升。震倉打壓有一定的限度,一般不會有效擊穿30日線。而主力出貨時,由於目的明確,股價很容易跌穿30日線。(3)震倉和震盪出貨兩種情形下,股價所處的位置明顯不同。主力震倉往往在第一輪漲勢後或拉升過程中。股價處的位置並不高,更凌厲的漲勢還在後面,因而股價回落至第一輪升幅的某個位置,通常是在0.382、0.5、0.618某一個位置附近完成洗盤任務,一般強庄股洗盤幅度較淺。上升途中的洗盤行為,洗盤深度一般不大。而震盪出貨時,股價所處在高位。股價經過充分炒作,主力獲利豐厚,出貨位置一般發生在第三浪的高點或第五浪高點確立後,或在下跌周期中,在A浪反彈的高點確立後,也容易出現出貨行為。
13、莊家常用的出貨方法:以小利誘多出貨法:(1)莊家為了出貨,故意每天低開,全天多數讓股價低位運行,然後尾市拉高,連續數天這樣,給短線客造成獲利豐厚的感覺,一旦某天接盤眾多,莊家就會果斷砸盤出貨。另一手法是莊家在K線圖上製造有規律的箱體震盪,操作手法與前者大同小異。(2)在盤面上掛出連續大買單,一分一分錢把價格往上推,推上一程度後突然跳水,把來不及撤單的買單一網打盡。或是在買單上掛特別大的買單,吸引短線客,讓他們上當。以利好題材誘多出貨法:(1)用財務手段或投資收益手段把上市公司的業績搞得漂亮些,並在媒體上大吹其投資價值後公布「利好消息」,再以先小漲後大跌的方式達到出貨目的。(2)如果這個股價高了,先高比例送,後改個適合當時熱點的名字,其後公布一個特別大的利好消息,緊接著出貨。
14、判斷成交量作假的訣竅:作假的成交量有兩個主要特徵:(1)想出貨造假的成交量一般在半年線之下;(2)放量之後,股價一路走弱,向下突破。相反,黑馬股在起動前的吸貨和洗盤期間,成交量放大時股價多處在半年線或年線之上;且股價是向上突破。為避免落入主力圈套操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試盤放量,可以關注。(2)股票在次高點上放量,不可買入。一隻股票之前有過較大幅度的上漲,當它回落到次高點後,成交量出現大幅放大,這是主力出貨吸引買盤的一種手段。採用對敲的手法,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來騙人。(3)低位放量,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中,莊家採用對敲使成交量放大,吸引買盤,以達到拉高出貨。仔細辨別可發現,大部分的成交量都是在半年線之下。主力想出貨,但不願觸及上面的套牢盤,幫股民解套。
15、解套的步驟和方法:(1)分析大勢了解個股。對手中資產狀態有一個全面了解,在這個基礎上制定解套策略,不管套得多深都不要灰心,更不能因被套太深而放任自流,那樣會越套越深。(2)在沒解套前,不要重新投入新的資金。一定要制定出詳細的解套計劃,並且在基本解套或完全解套後,才能考慮新資金的使用。(3)換股操作,調整持股結構。被套者應將手中主力已經出貨或價格過高的股換成目前的低價主流股,特別是那些行業業績增長的股票。對那些嚴重高估的個股及一跌陰跌的股票應該一刀切掉,決不留情。(4)如果大勢處於大空頭階段,那麼最好的方法是全面清倉,出局觀望。(5)進行技術止損,防止損失擴大。如當手中的套牢股處於半年線(120均線)破位或某些技術圖形破位時,應採用技術性止損的辦法進行操作。止損出局,等待股價下跌後站穩時(連續一周站在30日均線之上),再考慮足量補倉。
16、換股的策略:(1)去弱換強;(2)去高換低;(3)去老換新;(4)去老莊股換新莊股;(5)去冷門股換主流板塊股;(6)去題材明朗換有潛在題材的股;(7)去非價值的個股換成有價值的個股;(8)去高送股換不送股,將手中那些高送配的個股(大於10送3以上,包括10配3的個股)換成沒有除權的個股。因在弱勢反彈中,高送配是主力貨的一種手段。
17、換股的時機:(1)換股應在整個市場處於相對低位的時候進行,不要在大盤暴漲暴跌的時候進行;(2)換股要在被套個股處於相對高位或反彈失敗的時候進行,而不要在被套個股大幅下跌後換股,如被套個股已跌到原來的起步價位或已跌去了百分之八九十時就不宜馬上換掉。
18、換股必須注意的問題:(1)股市有固有規律:有些板塊剛剛啟動,而另一些板塊則已見頂回調;有些主力拉升正酣,有些主力則去意堅決;先跌的個股先反彈,後跌的個股後見底。因此應換進那些築底充分的個股,而換出那些尚在下跌中途的個股。(2)換股時宜避免陷入連環套。(3)避免在同質的個股中換股。「同質」指板塊、行業、題材接近的個股。科技股與重組股常是翹翹板游戲,一個板塊在高點時另一個板塊正在低點。
19、熊市中減虧贏利策略:(1)在「熊市」初期,股指剛剛有效跌破年線,市場心態不穩,應減少股票持倉量,以持有資金為主,觀察和等待機會;(2)在熊市被確定後,可退出炒股而買國債或者其它風險較小的債券品種,這樣可比銀行存款的收益高;(3)在熊市的晚期,其特徵是短期均線上破60日均線,年線出現拐頭向上的情況,股指向年線靠近,兩市總成交量均衡放大,市場出現持續走強的龍頭板塊。這時應選擇價值型和大機構資金建倉的股票作為其基本投資組合。
20、熊市中如何確定反彈阻力位:(1)均線法。股價處於所有均線下方,反彈就是在這些均線之間跳舞。上方的均線越是長期均線,阻力越大,越難逾越。強阻力位一般在250日均線。熊市中一旦在中長期均線附近出現放量拋盤,就是「當即出貨」的時機。(2)形態法。一般來說,三角形、箱體、雙頭、三重頂、頭肩頂等形態,都是重要的技術位。一旦頸線位或底線被有效跌破的話,就成了重要的阻力位。一旦在頸線位、前期底線等位置或其附近遇阻,則同樣是「當即出貨」的機會。(3)K線法。半年以內高位放出最大量的那一根K線,其低點、開盤、收盤、高點,都是強阻力位所在。
21、K線運用中的幾個關鍵問題:(1)K線中有許多相似的符號,只有仔細辨別,搞清楚其特徵和技術含義,使用才不會發生差錯;(2)同樣的K線符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有不同含義,它所發出的買進或賣出信號是截然不同的;(3)K線賣出信號要強於K線買進信號;(4)在運用K線信號作出買進、賣出判斷時,必須考慮移動均線運用態勢,只有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減少投資失誤;(5)分析中期趨勢看周K線,分析長期趨勢要看月K線,甚至年K線,K線包含的時間越長,信號越可靠。
22、均線運用中的幾個關鍵問題:(1)要識別移動均線彎頭、走平、向上、向下所表示的不同意義;(2)短期均線走勢受制於長期均線,長期均線走勢不佳,短期均線走勢再好,也不過表示只是一輪反彈行情而已,投資者只能快進快出;(3)設置不同均線和均線組合,其作用如何不能憑想當然,也不能憑媒體、股評一家之言,應經過一定范圍驗證後再使用。
23、用乖離率捕捉高低點:(1)6日乖離率:-3.5是買進時機,+5.5是賣出時機;(2)12日乖離率:-5是買進時機,+6是賣出時機;(3)24日乖離率:-5.5是買進時機,+6.5是賣出時機;(4)50日乖離率:-7.5是買進時機,+14是賣出時機。
24、在股價還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前,當MACD出現一頭比一頭高或一頭比一頭低時,就要搶先作出判斷,一旦紅柱連續兩天縮頭,就應離場,雖然這樣做既倉促,也很可能不會拋在高點,但從概率上說,成功預判走勢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的,但在綠柱連續兩天縮頭時則未必要馬上跟進、買股時應十分謹慎。綠柱剛開始縮頭雖是一種逐步走強的信號,但最低點並不在剛開始縮頭的那一瞬間出現,況且還要提防主力兩次或二次連續翻綠的情況呢?
25、運用OBV的技巧:(1)當OBV曲線呈現與價格趨向一致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買賣提示意義;(2)當OBV曲線與價格趨勢出現「背離」時,則需引起格外關注。股價不斷走低,而OBV卻不跌,只是橫向整理。一般而言,當OBV橫向整理達兩至三個月時,隨時都會出現短線的凌厲拉升行情。OBV橫向整理時間越長,則短線拉升力度及漲幅就越大。
26、運用布林線指標(BOLL)捕捉超短線機會的技巧:(1)可用5分鍾布林線指標,確定超短線買入時機。當5分鍾BOLL指標突然出現開口擴張特徵,股價快速突破BOLL上軌壓制時,意味著短線買時時機的來臨。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觀察以下幾條:第一要注意5分鍾BOLL的開口擴張力度,開口擴張力度越大,表明主力拉升力度強勁,短期上漲力度也就越大。如開口擴張力度不大,則往往暗示上漲力度有限。第二要注意5分鍾出現開口擴張時,成交量是否快速放大。量能充沛的個股上漲力度大。第三如果出現指標共振現象,則應視為不可錯過的絕佳超短線介入良機。共振指不同周期的BOLL指標共同發出買入信號;另一方面是指不同的技術指標(KD、RSI等)共同發出買入信號。(2)如果股價快速突破BOLL下軌,指標突然出現開口擴張現象時,是走勢轉弱的明顯標志。意味著股價跌破了支撐位,短線將破位下行,弱勢格局隨之來臨。(3)一旦出現股價突破BOLL上軌,開口擴張現象時,可視為超短線買進時機降臨。但卻不能簡單將股價突破下軌,開口擴張形狀視為賣出時機。可根據分時的KD、RSI、ROL、OBV等多個指標和K線組合、主力手法等多個技術手段確立賣出最佳時機。股價在相對或階段高位區域出現BOLL向下突破情形時,應及時止損策略。
27、對布林線指標開口逐漸變小的股票,要特別關注。此種形態表明股價的漲跌幅逐漸變小,多空雙方力量趨於一致,股價將會選擇突破方向,開口越小,突破的力度就越大。一般股票上漲,布林線下跌,發生背離,當時不要買進,等股票下跌,布林線上漲時,就要注意。到第三次,股票上漲,同時布林線指標上漲,就是買股票的時機。
28、如何看60分鍾K線走勢圖做波段:依據實戰經驗,投資者可將60分鍾K線圖中的均線設置為8、26、55、110小時。其中55小時均線是主要代表趨勢行情的均線;而110小時(一個半月趨勢)、26小時(6~7個交易日市場成本)和8小時(2個交易日)均線則可輔助55小時均線來研判個股及大盤方向。操作要領如下:(1)8小時均線上穿26小時均線之後,26小時均線上穿55小時均線,是重要的中短線進場買入信號。(2)8小時、26小時、55小時和110小時均線呈多頭排列時,為可靠的持倉、守倉信號。(3)對於55小時趨勢向上且溫和放量,同時26小時均線有一定上升斜率的個股,往往可在股價回檔至26小時或55小時均線附近時再次吸納。(4)8小時下穿26小時及55小時均線,且55小時出現向下的拐點時,需注意獲利了結。(5)8小時、26小時有55小時均線若形成向下發散形走勢,就應堅決清倉出局觀望。(6)如果個股的20日、40日、60日均線系統的買賣信號與60分鍾K線走勢圖均線系統發出的買賣信號相同,那麼入市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29、分時走勢圖中價量特徵較典型的兩種:(1)量價同步配合。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高點,局部放量對應的是股價(股指)盤中沖高的波段,而局部縮量對應的是盤中回調的階段,與技術分析中的價漲量增同,表示走勢處於強勢狀態中。(2)量價反向配合。與同步配合相反。就是在分時走勢圖下方的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股價(股指)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低點。局部放量集中於股價(股指)盤中下挫的波段,而盤中反彈的波段,常常對應的是局部縮量,這表示大盤或個股盤中向上震盪的力度減弱,短線走勢處於弱勢狀態中,很可能調頭向下或繼續往下運行。在運用分時走勢的量價配合時,在大盤或個股進入震盪期之後,如果分時走勢的量價一直保持反向配合,就不是短線介入的機會。短線介入機會應是盤中分時走勢的量價由反向配合轉變為同步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同理,短線出局的機會是分時走勢的量價由同步配合轉變為反向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
『貳』 關於炒股的有關名詞解釋
1、「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2、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3、修正方法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采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後的連續性,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
(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
(5) 匯率變動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於當日收盤後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
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
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4、指數的發布
上證指數目前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其中采樣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X=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X=最新成交價
上證指數每天以各種傳播方式向國內、國際廣泛發布
5、經過物價水平調整的有效匯率。它可用兩種方法計算:(1)使用包括進口和出口在內的貿易權數。貿易權數可以是不同年份貿易權數,也可以是特定年份的貿易權數,即把特定年份作為基期。(2)使用進口權數。這一權數可以是不同年份的,也可以是特定年份的。計算實質有效匯率的公式為:REER1=∑(Eit/Eio.CPIit/CPIo)WiREER2=∑(Eit/Eio.WPIit/CPIo)Wi式中:Eit為在時間t時以第i個貿易夥伴國的貨幣所表示的本幣價格,Eio為基期(時間為0)時以第i個貿易夥伴國的貨幣所表示的本幣價格。CPIit為時間t時與基期相比較的第i國的消費物價指數,CPIo為基期時本國的消費物價指數,WPIit為時間t時與基期相比較的第i國的批發物價指數,Wi為進入指數計算的第i個貿易夥伴國的權數。REER1和REER2都是報告期(t)與基期(0)時的匯率之比和物價水平之比。所不同的是:REER1用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化進行計算,而REER2用批發物價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之比進行計算。實質有效匯率可用於考察一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地位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
6、成份股:圳證券交易所對在該所上市的公司進行考查,按一定標准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編製成份股指數。
按照編制股價指數時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樣本數量,可以將股價指數劃分為全部上市股票價格指數(即綜合指數)和成份股指數。
綜合指數是指將指數所反映出的價格走勢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納入指數計算范圍,如深交所發布的深證綜合指數,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變化都納入計算范圍,深交所行業分類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指數、採掘業指數、製造業指數、信息技術指數等則分別把全部的所屬行業類上市股票納入各自的指數計算范圍。
7、恆指:香港的恆生指數
道瓊斯:美國的股票指數
納斯達克:美國股市的高科技和中小企業版。
日經:日本的股票指數
在國內現在不允許炒境外的股票
8、A股,B股,H股是按英文字母作為代稱的股票分類。A股是以人民幣計價,面對中國公民發行且在境內上市的股票;B股是以美元港元計價,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但在中國境內上市的股票;H股是以港元計價在香港發行並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股票。此外,中國企業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別稱為N股、S股和T股。
9、香港股市有所謂「紅籌股」、「藍籌股」之分。紅籌股是指最大控股權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內地有關部門或企業,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由於人們形容中國是紅色中國,而她的國旗又是五星紅旗,因此把中國相聯系的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稱為紅籌股。這是一種形象的叫法。同時這種劃分也是由藍籌股概念的典故而來。由於美國人打牌下賭注,藍色籌碼為最高,紅色籌碼為中等,白色籌碼為最低,後來人們就把股票市場上最有實力、最活躍的股票稱為藍籌股。
10我國股市成立時制度上比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在交易所公開買賣),包括國家股,法人股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股權分置」或「全流通」問題、
11、MACD是根據兩條不同速度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兩者之間的離差狀況作為行情研判的基礎,實際是運用快速與慢速移動平均線聚合與分離的徵兆,來判斷買進與賣出的時機與信號,在實際操作中,MACD指標不但具備抄底(價格、MACD背離時)、捕捉強勢上漲點(MACD連續二次翻紅時買入)的功能,而且能夠捕捉最佳賣點,幫助投資者成功逃頂。其常見的逃頂方法有:
1、股價橫盤、MACD指標死叉賣出。指股價經過大幅拉升後橫盤整理,形成一個相對高點,MACD指標率先出現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線尚未出現死叉,亦應及時減倉。
2、假如MACD指標死叉後股價並未出現大幅下跌,而是回調之後再度拉升,此時往往是主力為掩護出貨而再最後一次拉升,高度極為有限,此時形成的高點往往是一波行情的最高點,判斷頂部的標志是「價格、MACD」背離,即當股價創出新高,而MACD卻未能同步創出新高,兩者的走勢出現背離,這是股價見頂的可靠信號。
MACD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實戰應用
打開k線第一個顯示的指標,被多數人認為的最無用指標卻是尋求短期買賣點的唯一絕佳指標!經筆者2年半實踐證明,准確率98%以上,在實戰中本人使用至今沒失過手. 參數設置快速EMA12, 慢速EMA26
12日的EMA: EMA12=(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盤價×2÷13)。
26日EMA的計算:
EMA26=(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盤×2÷27)。
差離值(DIF)的計算:
DIF=EMA12-EMA26
然後再根據差離值計算其9日的EMA,即「差離平均值」。
MACD(前一日MACD×8÷10+今日DIF×2÷10)。
使用方法 : 隨股價上升MACD翻紅,即白線上穿黃線(先別買),其後隨股價回落,DIF(白線)向MACD(黃線)靠攏,當白線與黃線粘合時(要翻綠未翻綠),此時只需配合日K線即可,當此時K線有止跌信號,如:收陽,十字星等.(注意,在即將白黃粘合時就要開始盯盤囗,觀察賣方力量),若此時能止跌稱其為」底背馳」. 底背馳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可隨意取例,無數個股底部均有此現象.例600720祁連山 99年5月19日 0768西飛國際99年5月18日和6月4日 0542TCL通訊2000年1日18日等等,舉不勝舉.
反之,當股價高位回落,MACD翻綠,再度反彈,此時當DIF(白線)與MACD(黃線)粘合時[要變紅未變紅]若有受阻,如收陰,十字星等,就有可能」頂背馳」是最後的賣出良機!!!此時許多人以為重拾升勢,在別人最佳賣點買入往往被套其中.例子也隨意舉幾個.0796寶商 2000年8月17日. 600720祁連山98年11月24日 600823萬象集團98年10日29日,11月9日,12月3日.
操作注意:
A.背馳時不理是否擊穿或突破前期高(低)位
B.高位時只要有頂背馳可能一般都賣,不搏能重翻紅,除非大陽或漲停.
C.其為尋找短期買賣點的奇佳手段,短期幅度15%以上,但中線走勢要結合長期形態及其他.
均線參數的設置
本篇我們將討論———技術指標的參數設置。現時各種用於測市的技術指標很多,使用方法、應用范圍、運用原則各不相同,而且一些指標在使用者看來精準度不高,難以發揮效用。從現在起我們討論的主題就是如何通過對一些技術指標的參數進行設置,從而提高它們對使用者分析價格走勢的精度,發揮更大的效用。
在各種技術指標中,筆者一直非常喜歡使用均線系統來判斷價格走勢,並認為將均線系統用於判斷價格走勢有著其他指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許多使用者看來,把均線系統的參數(天數)設為5天、10天、20天或30天是常用的設置方法,但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股市中,55天、120天、250天均線天數才是最理想的設置,不妨說:短期天數的均線系統只能為使用者帶來一些微薄的利潤,但長期均線系統卻能為我們找到大黑馬,產生豐厚的盈利,而當價格出現下降時,這三條均線又往往為我們提供了逢低買入或者逢高賣出的時機。
從一些股價出現翻番的大牛股的走勢不難看出,突破上檔長期均線即55天、120天和250天均線是形成大牛市行情的必要條件,盡管股價在這些長期均線之上的個股不一定會出現大幅上漲,但出現過大幅上漲的個股股價大幅揚升都是出現在突破長期均線之後。一旦長期均線呈多頭(是指投資者看好市場的走向為上漲,於是先買入,再賣出,以賺取利潤或者是差價;空頭是指投資者或者是投機者看到未來的走向為下將,所以就拋出手中德證券,然後再伺機買入)排列,並開始發散,此時股價將走出連續的震盪上升行情。
我們以上海梅林(600073)為例來分析:該股股價自1999年10月中旬下跌至250天均線後受該均線支撐而企穩,隨後走出築底行情,12月初突破上檔半年均線的壓力,預示著一波升勢正在醞釀,12月30日股價在回跌至120天均線處企穩,並再次出現上行,開始進入大幅揚升階段;其後股價在2月17日形成沖高回落,至下檔55天均線處未能企穩,下跌到120天均線企穩,其後展開反彈,但明顯受阻於上檔55天均線,反彈結束。今年6月15日股價跌破120天均線,其後該均線對股價走勢形成明顯壓力,6月29日兩條均線發出死叉,預示著後期股價將有可能向250天均線處靠攏。
在三條均線中,55天均線一般是短、中期多空強弱分界線。一般而言,在上升過程中有效跌破55天均線預示著一輪中期調整的到來,120天均線是中、長期多空強弱分界線,一般而言,股價當下跌至120天均線或上升至120天均線後往往出現轉頭(階段性高點與低點形成),250天均線是原始趨勢線,只有當250天均線作出向上或向下的比較明顯的變化時,才代表趨勢已完全轉弱或轉強。
12、量比指標定義上看,它是當天每分鍾平均成交量與前五天內每分鍾平均成交量的比,公式是:(當天即時成交量/開盤至今的累計N分鍾)/(前五天總成量/1200分鍾)。這個指標所反映出來的是當前盤口的成交力度與最近五天的成交力度的差別,這個差別的值越大表明盤口成交越趨活躍,從某種意義上講,越能體現主力即時做盤,准備隨時展開攻擊前蠢蠢欲動的盤口特徵。因此量比資料可以說是盤口語言的翻譯器,它是超級短線臨盤實戰洞察主力短時間動向的秘密武器之一。
13、委比是衡量一段時間內場內買、賣盤強弱的技術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委比的取值范圍從-100%至+100%。若委比為正值,說明場內買盤較強,且數值越大,買盤就越強勁。反之,若委比為負值,則說明市道較弱。為及時反映場內的即時買賣盤強弱情況,委買手數是指即時向下三檔的委託買入的總手數,委賣手數是指即時向上三檔的委託賣出總手數。如:某股即時最高買入委託報價及委託量為15.00元130手,向下兩檔分別為14.99元150手、14.98元205手;最低賣出委託報價及委託量分別為15.01元270手,向上兩檔分別為15.02元475手、15.03元655手,則此時的即時委比為-48.54%。顯然,此時場內拋壓很大。
14、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 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 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15、 超級盤口:股票交易中,具體到個股買進\賣出5個擋位的交易信息.
16、現手是指當前成交量
總手是指到當前的所有成交量
一手是100股
17、換手可以簡化理解為用來描述股票從一個人那裡賣給另一個人,即買賣成交。
18、股票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即上市公司市值(每股股價×總股本數)和盈利水平(全部收益)的比率。
19、持倉量(open interest)指的是在交易所市場上未平倉的期權合約的數量,也指某一種類或系列中未平倉的期權合約的數量。
20、概念股是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概念股則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中國概念股就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也有稱中國概念股是「就是為了使人相信其謊言而編造的一切謊言」。
21、自選股:軟體系統中自己設定的幾只熟悉或操作的股票,在個股行情中,右擊,將該股加入自選股,設定為自選一或自選二。然後查詢時你依你的相關軟體來找到你的自選股,最好有快捷鍵。
22、中小板:原本就是創業板,或者說,中小板是創業板的一種過度
23、權證:一種有價證券,投資者付出權利金購買後,有權利(而非義務)在某一特定期間(或特定時點)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者出售標的證券。
24、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證券公司等機構;
25、權利金:購買權證時支付的價款;
26、標的證券:個股、基金、債券、一籃子股票或其它證券,是發行人承諾按約定條件向權證持有人購買或出售的證券。
27、指標股:對大盤指數影響較大的股票.
28、MACD分析要領
1.
指數平均值EMA(n)= n日平滑系數×(今日收盤價-昨日EMA)+昨日EMA
n日平滑系數=2÷(n+1)
贏正軟體系統默認n值為12、26
2.
離差值DIF=EMA1-EMA2
3.
差離平均值MACD(n)=n日平滑系數×(今日DIF-昨日MACD)+昨日MACD
4.
離差柱線BAR=DIF-MACD
(1. 運用MACD應該綜合其它技術指標共同分析。
(2. 運用移動平均線(MA)判研買賣時機在趨勢明顯時收效甚大,但如果碰到盤整形態時,MA會發出頻繁而不準確的信號。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發展出來的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可以去掉移動平均線發出的虛假信號,同時能夠保持平均線的效果。
(3. 由於DIF是短期移動平均值與長期移動平均值的"離差",因此,如果行情見漲,短期移動平均值在長期移動平均值之上,此時DIF為正值。且離差加大,投資者應適當控制買入速度防止追漲而被套牢;
如果行情下跌,短期移動平均值在長期移動平均值之下,此時DIF值為負,且離差加大,投資者可適當購入股票;
當行情由多頭轉向空頭,或由空頭轉向多頭時,離差值趨近於0,此時,投資者可觀望一段時間,判定走勢後,再決定買賣。
(4. 離差平均值MACD反映的是平均後的離差值,所以,二者應配合分析。當MACD和DIF都在0軸線以上時,說明買方力量強,投資者不可猛追;
當MACD和DIF都在0軸線以下時,說明市場拋盤壓力大,投資者應適當購入,待股價上漲時再拋出。
(5. 如果DIF向上突破MACD和0軸線時,說明買盤大,投資者可適當加入多頭;
如果DIF向下跌破MACD和0軸線時,說明賣方多,投資者應適時低價購進股票,待股價上漲後,再賣出。
(1.當DIF由下向上突破MACD,形成黃金交叉,既白色的DIF上穿黃色的MACD形成的交叉。同時BAR(綠柱線)縮短,為買入信號。
(2.當DIF由上向下突破MACD,形成死亡交叉,既白色的DIF下穿黃色的MACD形成的交叉。同時BAR(紅柱線)縮短,為賣出信號。
(3.頂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升高,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上升,而是逐波下降,與股價走勢形成頂背離。預示股價即將下跌。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上向下穿過MACD,形成兩次死亡交叉,則股價將大幅下跌。(見上圖)。
(4.底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預示著股價即將上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MACD,形成兩次黃金交叉,則股價即將大幅度上漲。
29、移動平均線(MA)計算方法就是求連續若干天的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天數就是MA的參數。10日的移動平均線常簡稱為10日線{MA(10)},同理我們有5日線、20日線等概念。
1.移動平均線的應用
葛蘭碧八大法則:
1)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轉為盤式上升,而價格從平均線下方突破平均線,為買進信號。
2)價格雖然跌破平均線,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線上,此時平均線仍然持續上升,仍為買進信號。 3)價格趨勢走在平均線上,價格下跌並未跌破平均線且立刻反轉上升,也是買進信號。
4)價格突然暴跌,跌破平均線,且遠離平均線,則有可能反彈上升,也為買進時機。
5)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轉為盤局或下跌,而價格向下跌破平均線,為賣出信號。
6)價格雖然向上突破平均線,但又立刻回跌至平均線下,此時平均線仍然持續下降,仍為賣出信號。
7)價格趨勢走在平均線下,價格上升並未突破平均線且立刻反轉下跌,也是賣出信號。
8)價格突然暴漲,突破平均線,且遠離平均線,則有可能反彈回跌,也為賣出時機。
對葛蘭碧法則的記憶,只要掌握了支撐和壓力的思想就不難記住。
在國內股市中,常利用的移動平均線組合為5日、10日、65日、250日三條線。其中250日長期移動平均線作為牛市與熊市的分界線。5日上穿或下破10日線,就是股市中常說的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BIAS(乖離率指標)
測算股價與移動平均線偏離程度的指標。基本原理:如果股價偏離移動平均線太遠,不管是在移動平均線上方或下方,都有向平均線回歸的要求。
應用法則(從3個方面考慮):
(1)BIAS的取值大小和正負:正的乖離率愈大,表示短期多頭的獲利愈大,獲利回吐的可能性愈高;負的乖離率愈大,則空頭回補的可能性也愈高。實際應用中,可預設一分界線(參考因素:BIAS參數、所選擇股票的性質、分析時所處的時期)
(經驗)遇到由於突發利多或利空消息而暴漲暴跌時,可參考的數據分界線:
綜合指數:BIAS(10)>30%為拋出時機,BIAS(10)<-10%為買入時機;
對於個股:BIAS(10)>35%為拋出時機,BIAS(10)<-15%為買入時機。
(2)BIAS的曲線形狀:適用形態學和切線理論,主要是頂背離和底背離原理。
(3)兩條BIAS線結合:短期BIAS在高位下穿長期BIAS時是賣出信號;短期BIAS在低位上穿長期BIAS時是買入信號。
2.移動平均線的特點。
MA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響,另外還稍微有一點平均成本價格的涵義。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追蹤趨勢。注意價格的趨勢,並追隨這個趨勢,不輕易放棄。如果從股價的圖表中能夠找出上升或下降趨勢線,那麼,MA的曲線將保持與趨勢線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間股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起伏。原始數據的股價圖表不具備這個保持追蹤趨勢的特性。
(2)滯後性。在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反轉時,由於MA的追蹤趨勢的特性,MA的行動往往過於遲緩,調頭速度落後於大趨勢。這是MA的一個極大的弱點。等MA發出反轉信號時,股價調頭的深度已經很大了。
(3)穩定性。由於MA的計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較大地改變MA的數值,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都比較困難,必須是當天的股價有很大的變動。因為MA的變動不是一天的變動,而是幾天的變動,一天的大變動被幾天一分攤,變動就會變小而顯不出來。這種穩定性有優點,也有缺點,在應用時應多加註意,掌握好分寸。
(4)助漲助跌性。當股價突破了MA時,無論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股價有繼續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願望,這就是MA的助漲助跌性。
(5)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由於MA的上述四個特性。使得它在股價走勢中起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使用MA通常是對不同的參數同時使用,而不是僅用一個。按各人的不同,參數的選擇上有些差別,但都包括長期、中期和短期三類MA。長、中、短是相對的,可以自己確定。
最後談一下MA的盲點。在盤整階段或趨勢形成後的中途休整階段或局部反彈和回檔,MA極易發出錯誤的信號,這是使用MA最應該注意的。另外,MA只是作為支撐線和壓力線站在某線之上,當然有利於上漲,但並不是說就一定會漲,支撐線有被突破的時候。
30、volume 成交量
ma5 5日均線
ma10 10日均線
31、KDJ指標的中文名稱是隨機指數,最早起源於期貨市場。
KDJ指標的應用法則KDJ指標是三條曲線,在應用時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考慮:KD的取值的絕對數字;KD曲線的形態;KD指標的交叉;KD指標的背離;J指標的取值大小。
第一,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KD的取值范圍都是0~100,將其劃分為幾個區域: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其餘為徘徊區。
根據這種劃分,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出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應該說明的是,上述劃分只是一個應用KD指標的初步過程,僅僅是信號,完全按這種方法進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損失。
第二,從KD指標曲線的形態方面考慮。當KD指標在較高或較低的位置形成了頭肩形和多重頂(底)時,是採取行動的信號。注意,這些形態一定要在較高位置或較低位置出現,位置越高或越低,結論越可靠。
第三,從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與D的關系就如同股價與MA的關系一樣,也有死亡交叉和黃金交叉的問題,不過這里交叉的應用是很復雜的,還附帶很多其他條件。
以K從下向上與D交叉為例: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但是出現了金叉是否應該買入,還要看別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金叉的位置應該比較低,是在超賣區的位置,越低越好。
第二個條件是與D相交的次數。有時在低位,K、D要來回交叉好幾次。交叉的次數以2次為最少,越多越好。
第三個條件是交叉點相對於KD線低點的位置,這就是常說的「右側相交」原則。K是在D已經抬頭向上時才同D相交,比D還在下降時與之相交要可靠得多。
第四,從KD指標的背離方面考慮。在KD處在高位或低位,如果出現與股價走向的背離,則是採取行動的信號。
第五,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0為超賣。9日周期的KDJ為例,首先算出最近9天的「未成熟隨機值」即RSV值,RSV的計算公式如下: RSVt=(Ct-L9)/(H9-L9)*100 式中: Ct-------當日收盤價 L9-------9天內最低價 H9-------9天內最高價 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RSV指標和%R計算很類似。事實上,同周期的RSV值與%R值之和等於100,因而RSV值也介於與100之間。得出RSV值後,便可求出K值與D值:K值為RSV值3日平滑移動平均線,而D值為K值的3日平滑移動平均線三倍K值減二倍D值所得的J線,其計算公式為: Kt=RSVt/3+2*Kt-1/3 Dt=Kt/3+2*Dt-1/3 Jt=3*Dt-2*Kt KD線中的RSV,隨著9日中高低價、收盤價的變動而變動。如果沒有KD的數值,就可以用當日的RSV值或50代替前一日的KD之值。經過平滑運算之後,起算基期不同的KD值將趨於一致,不會有任何差異,K值與K值永遠介於0至100之間。根據快、慢移動平均線的交叉原理,K線向上突破K線為買進信號,K線跌破D線為賣出信號,即行情是一個明顯的漲勢,會帶動K線(快速平均值)與D線(慢速平均值)向上升,如果漲勢開始遲緩,便會慢慢反應到K值與D值,使K線跌破D線,此時中短期調整跌勢確立,這是一個常用的簡單應用原則。
32、一、趨勢型指標
1、MA(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的分類:
根據對數據處理方法的不同:
1、 算術移動平均線(SMA)
2、 加權移動平均線(WMA)
3、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EMA) 實際應用中常使用
根據計算期的長短:
1、短期移動平均線(5日、10日線)――快速MA
2、中期移動平均線(30日、60日線)
3、長期移動平均線(13周、26周)――慢速MA
基本思想:消除股價隨機波動的影響,尋求股價波動的趨勢。
特點:①追蹤趨勢。②滯後性。③穩定性。④助漲助跌性。⑤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
MA的應用法則:葛蘭威爾法則(「移動平均線八大買賣法則」)――以證券價格(或指數)與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偏離關系作為研判的依據。(4條買進法則,4條賣出法則)
葛蘭威爾法則的不足:沒有明確指出投資者在股價距平均線多遠時才可以買進賣出,這可用乖離率指標彌補。
MA的組合應用:
①「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向上突破壓力線或向下突破支撐線):當現在價位站穩在長期與短期MA之上,短期MA又向上突破長期MA時,為買進信號;若現在行情價位於長期與短期MA之下,短期MA又向下突破長期MA時,則為賣出信號。
②長
『叄』 股票看市盈率有用嗎
存在即合理,既然有這個數據,那自然是有用的,但是單看市盈率估計意義不大,還要結合其他數據對基本面分析,這才能有利長期操作。短線就不用看了。
『肆』 每股盈餘是什麼意思,怎麼算的,和每股收益有什麼區別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凈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後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每股收益=利潤/總股數
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約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利潤100W,股數100W股 10元/股,總資產1000W
利潤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潤100W,股數50W股 40元/股,總資產2000W
利潤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期末凈利潤÷期末總股本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向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龍頭企業;
三、 縱向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紅利,大多數時候是送股,同時為了融資會選擇增發和配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有這些行為均會改變總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再縱向比較每股收益的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凈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應當列示每股收益的企業,比較財務報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4 號——每股收益》的規定計算和列示。
補充:他們是一個意思,只是叫法不一樣
『伍』 股票的市盈虧損是什麼意思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利潤。上個會計審核期凈利潤為負,除以股本(一般為正數)後還是負數,所以叫市盈率虧損。
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間進行比較。
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
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市凈率的計算方法是:市凈率=股票市價/每股凈資產。
(5)股票軟體中市盈線和收益線擴展閱讀
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
然而,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確地估量了該公司的價值。
股票凈值即:公司資本金、資本公積金、資本公益金、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未分配盈餘等項目的合計,它代表全體股東共同享有的權益,也稱凈資產。
凈資產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經營狀況決定的,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越好,其資產增值越快,股票凈值就越高,因此股東所擁有的權益也越多。
股票凈值是決定股票市場價格走向的主要根據。上市公司的每股內含凈資產值高而每股市價不高的股票,即市凈率越低的股票,其投資價值越高。
相反,其投資價值就越小,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市凈率能夠較好地反映出"有所付出,即有回報",它能夠幫助投資者尋求哪個上市公司能以較少的投入得到較高的產出,對於大的投資機構,它能幫助其辨別投資風險。
市凈率指的是市價與每股凈資產之間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著風險越低。
『陸』 股票是做短線還是長線好
長線投資需要足夠的耐心,不在意一時的得失,追求的是長期的穩定的回報。投資者最好是符合在資金面的壓力較小,客觀上符合長期、穩定持股的條件。
短線交易對投資者的要求相對要更高一些,需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儲備,對大部分股票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並且有充足的時間來研究、總結行情。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11-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柒』 計算股票價值的公式
內在價值V=股利/(R-G)其中股利是當前股息;R為資本成本=8%,當然還有些書籍顯示,R為合理的貼現率;G是股利增長率。本年價值為:2.5/(10%-5%),下一年為2.5*(1+10%)/(10%-5%)=55。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給股東,股東在從股價上獲得很大收益的情況下使用。根據本人理解應該屬於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而不是成長型公司。因為成長型公司要求公司不斷成長,所以多數不配發股息或者極度少的股息,而是把錢再投入公司進行再投資,而不是以股息發送。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