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買基金入門基礎知識
建議從認識基金開始,不要貿然出手,目前,目前大盤是歷史高位,很多高手都多看不動,先學習吧,厚積薄發好!
我覺得你最好先學點基金基礎知識,不說吃透也要做到一般了解後再操作方好有的放矢.具體過程是:學習----選基金(這一步尤為重要!)----選准買入時間----買入方式(網購或銀行櫃台購)----購買後的管理,----擇機贖回
個人認為選基金和選時買入在全過程中花費的精力分量佔95%以上.
一點基金常識奉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由於基金風險性小,回報率高,而且近期內行情看漲,所以最近很多人在關注.
1、什麼是基金:簡單的來說,基金就是你投出一部分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操盤手再用你的錢去投資,一般都是股票的形式。也可以總結為你花錢雇專業人士替你炒股。所以選擇好的基金公司非常重要!
2、盈利和虧損如何計算:掙了,會按你買的股數、當天的單位凈值和贖回日期的凈值差給你相應的紅利。賠了,你同樣要以所購股數和凈值差分攤損失。
3、其他費用:購買的時候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新基金一般是0.0010-0.012每股,贖回的時候手續費是0.005,打個比方,如果你購買當天的單位凈值是1元,你買了10000股(一共是一萬元),你一共需要交170元的手續費。如果用網上銀行購買,會有相應的折價,大概手續費是110左右(各個銀行規定不一樣,僅供參考).
B. 關於世界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是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弊端集中顯現的結果
此次金融危機發源於美國,並席捲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壞力之大,出乎多數人的預料。關於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各國理論界和政府已多有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源於美國房地產泡沫。解決公眾的住房問題是美國政府的重要目標,例如「兩房」就是直接為服務於這一目標而設立的。在近年來美國貨幣政策寬松、房產價格上揚、資產證券化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各貸款機構追逐高額回報,利用所謂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將抵押貸款擴展至償還能力差、信用狀況不佳的人群,成為危機爆發的溫床。其二,金融創新的規模和速度與過分相信市場監督作用的監管理念之間出現失衡。金融衍生品泛濫、杠桿過度使用、評級制度缺乏公允和客觀的價值准則,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危機的發生。其三,美國的貨幣政策應負有較大責任。從2001年1月起,美國開始實行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給美國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廉價資金,並伴隨著減稅、補貼等多項措施,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而隨後的加息周期則刺破了這一泡沫。其四,過度舉債消費的模式是釀成此次危機的深層次根源。長期以來,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過度舉債消費給美國帶來了經濟繁榮,但這種繁榮不具備堅實的基礎,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國內儲蓄率已經降至極低水平,從1984年的10.08%降到1995年的4.6%,再降到2004年至2007年的1.8%、-0.4%、-1%和-1.7%,其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債務泡沫。2007年美國居民、企業和政府未清償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高達229.74%,其中居民負債比重為100.30%。因而當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巨額債務便浮出水面,並最終釀成了一場償付能力的危機。
回過頭來看,美國以消費和負債為支撐的經濟模式由來已久,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愈演愈烈,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但如果結合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特點,這一現象就不難理解。當今美元本位體制與黃金(203,-1.79,-0.88%)本位體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可以通過無節制地印鈔進行對外支付,滿足國內消費,而無需承擔任何責任。與之相對應,其他發展中國家通過出口推動經濟的同時,換取了大量以美國國家信用為支撐的美元,隨後又將這些資金用於購買美國金融資產,形成了一個以貿易(實物)——金融(資本)為鏈條的全球大循環。
坦率地說,此次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弊端:首先是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其發行不受任何限制,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本位,美國幾乎可以無約束地向世界傾銷其貨幣,但其償還卻因為匯率的「浮動」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仍是建立在少數發達國家利益基礎上的制度安排。美國在利用貨幣特權向其他國家徵收鑄幣稅的同時,又藉助金融創新將風險擴散到全球,使全球為美國的危機買單,其他國家只能被動接受。最後是調節機制的局限性。IMF作為世界中央銀行,資本不足,權威不夠,其投票權和結構設計不合理,使美國具有否決權。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其投票權不僅大於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成員,實際上也握有否決權。這樣就使得IMF不可能通過任何不利於美、歐利益的決議。而且也使IMF對美歐幾乎不具備監督和約束的能力。
綜合歷史沿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將是循序漸進的,短期內,美元將繼續作為唯一核心貨幣支撐起單極體系;中期內,歐元等主流貨幣將日益分擔世界貨幣的責任,國際貨幣體系將向簡單的多極緩慢發展;長期內,具有內在約束力和外部協調性的多層次「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將逐漸建立起來。
關於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有三個循序漸進的選擇題:「金本位還是貨幣本位?」、「單極還是多極?」、「多極還是多元?」。筆者在上篇文章(2008年12月19日《回歸金本位已失去客觀條件》)中,初步解答了第一個問題。今天來談談剩下的兩個問題,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需要怎樣的核心?一個,還是多個?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之中,美元都是貨幣體系的唯一核心,而次貸危機深刻動搖了美元的貨幣基礎,很多市場人士認為歐元、英鎊或是崛起中的新興市場貨幣將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唯一核心。實際上,就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而言,歐元或其他幣種能否承擔唯一核心的職責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一個有且僅有一個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否適應經濟、金融發展變化的需要,單極體系是否具有穩定性?
支撐單極體系的是霸權穩定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由派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1971年在其名著《蕭條中的世界,1929-1939》中首次提出的。金德爾伯格認為,世界經濟必須有一個超級霸權大國作為穩定者,為全世界范圍內的剩餘產品提供一個市場,保證資本充分流動,並在銀行面臨危機的緊要關頭發揮救助作用,他更提出,不但危機時期需要一個穩定者,在正常時期也同樣需要:「歷史經驗表明,沒有一個佔主宰地位的自由強國,國際經濟合作極難實現或維持,沖突將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次貸危機的爆發,霸權穩定論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已經不合時宜,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將不可能是單極體系。原因有三:其一,世界經濟結構在長期發展中日趨多元化,據IMF的數據,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在影響力和重要性上的差距日益縮小,在1980至2007年的28年間,新興市場經濟體GDP佔世界GDP的比重經歷了「U」字型變化,從1980年的30.9%到1992年16.5%,再到2007年的28%,新興市場佔比先減後增;而從增速看,新興市場經濟體近十年來大幅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8年間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4.22%,其中前20年平均增長率為3.37%,後8年為6.36%,增速不斷加快;而發達經濟體其同期平均經濟增長率為2.74%,其中前20年為2.82%,後8年為2.52%,增速不斷放緩。
其二,霸權國能夠提供稀缺的國際社會公共商品,引導政策博弈趨向協作,並化解局部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霸權國尚有餘力顧及全球,並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整體利益優化。但一旦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於霸權國,那麼霸權國將難以擔負起維系體系運轉的責任,而且此時其個體利益體現在通過霸權來向外分散風險,這與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全局穩定的整體利益存在巨大沖突。金德爾伯格始終強調「霸權國本身必須恪守自由主義的市場觀念」,而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都不可能避免經濟周期的起伏,這就意味著霸權國的經濟基礎是極不穩定的,其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協調也是偶然的、間歇性的,堅守同一個霸權並不能保證體系運行的長期有效。此外,霸權的階段性更替則不僅無法迴避經濟周期帶來的影響,還可能導致更多的動盪,並引致更大的成本。
其三,單極體系的穩定作用並非不可替代。改變博弈結構並非只有引入強權這一種方法,通過建立協調機制加強個體間交流與談判,或者建立一些有實際效力的個體約束機制,博弈均衡也有可能發生優化。此外,在提供國際經濟社會的公共商品方面,依靠能力強化的國際性機構比依靠霸權力量更為有效,且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小。在多極體系中加強制約機制建設並增強國際性機構的影響力,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依舊能夠實現長期穩定。
無論如何,多極將構成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那麼,這將是怎樣的多極?答案還是非此即彼的兩個:簡單的多極或是復雜的多極。簡單的多極意指無秩序、無層次的多極,即各經濟體在多種核心貨幣間隨機取捨。復雜的多極則代表一種有秩序、有層次的多極,即各經濟體根據地理位置、經濟開放程度、經濟規模、進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域分布、國內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及其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程度和相對的通貨膨脹率結成幾個不同的區域貨幣同盟甚至是成立統一貨幣區,而每一個特定貨幣區內的區域統一貨幣則構成了多極體系中的一極。
這種復雜的多極與蒙代爾的「金融穩定三島」具有較大相似之處。蒙代爾近年來一直提倡美元、歐元和亞元分別承擔起區域貨幣的職責並共同構成多極貨幣體系。但這種復雜的多極並不僅僅意味著多個統一貨幣區的並立,實際上,每個貨幣區就像是貨幣體系中的一個單位「元」,而這些單位「元」的核心,也就是各個區域貨幣本身又形成一個更高層次的「元」,這個高層次「元」也有一個核心,即一種類似於多極貨幣基金的世界性貨幣,就像是IMF特別提款權的加強優化版本。每個層次的每個「元」內部不僅固定匯率,生產要素順暢流動,並能夠實現宏觀政策的協調。理想狀態是,各個統一貨幣區內部政策較為統一,而高層次「元」又能通過國際性機構的制約實現各區域政策的整體協調,多層次的多極貨幣則能夠充分滿足各區域和全世界的各種貨幣需求。從這種意義上看,這種存在多層次內部制約和外部協調機制的復雜的多極可能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發展方向,即「多元」。
從以美元為核心的單極信用體系向多元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路徑可能有兩種風格:激進型或是漸進型。綜合歷史沿革、次貸現狀和未來要素,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不可能是激進型,而將是循序漸進的,短期內,美元將繼續作為唯一核心貨幣支撐起單極體系;中期內,歐元等主流貨幣將日益分擔世界貨幣的責任,國際貨幣體系將向簡單的多極緩慢發展;長期內,伴隨著各個貨幣區建設的長遠進步和國際性機構的強化,具有內在約束力和外部協調性的多層次「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將逐漸建立起來。
希望採納
C. 現在股票開戶傭金多少為好以後傭金可以修改嗎
股票賬戶傭金一般是萬分之二左右,每個證券公司有一點區別,找離家最近的,方便,差不了多少錢,傭金基本變化不大
D. 美國股票中V-TSX-V,A-Alpha,X-Chi-X代表什麼
我只知道第一個是代表市場板塊,類似中國的創業板,科技版的區別。
其他兩個不知道,應該也是板塊的區別。
如果你要做美股,可以了解香港市場上做美股的渠道。
E. 股票的理論和實踐
炒股你要看炒哪個市場的股。在A股市場,雖然不怎麼分紅,但是盈利預期好的情況下,這個股票就會受到追逐,送股送得多。市盈率、市凈率要在合理位置、盤子要比較小的、概念要比較熱的,還有在通脹預期下就要買能源和有色金屬等常識,這種是A股市場。有一本書推薦給你《專業投機原理》,還可以。對於美股,那說的Sharpe ratio在對沖基金中其實用得是很多的,還有阿爾法值以獲得超額收益之類都是衡量對沖基金的好指標,因為美股裡面價值投資的較多,然後美股分紅,概念就不一樣。這個時候分析財務報表就很有用。對於整個股票市場的把握,你可以看一些投機者的投機史。《股票作手回憶錄》等。個人覺得在中國不應該多度迷信巴菲特那一套,因為散戶怎麼可能那麼深入地研究一個公司,而且還有很多戰略上的信息,等散戶知道這些信息時都是很晚的了。況且散戶連一個公司的領導班子都不清楚,背景是什麼,有多大能耐都不清楚,堅定地看好這個公司,我覺得有點荒唐阿。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了。但是,主要是不要患得患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