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幾個,分別是哪些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 ,它們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寮國、緬甸和越南。
拓展資料:
領土范圍
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
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
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 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土地資源: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 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② 名字取夏伊洛有什麼寓意嗎
【夏伊洛】的名字算命結果:75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夏 夏 xià 火 10 出外吉祥,小心愛情厄,多才賢能,秀氣溫和,中年勞,晚年隆昌。 (吉)
伊 伊 yī 土 6 一生清雅榮貴,理智充足,中年成功隆昌,上下敦睦。 (吉)
洛 洛 luò 水 10 天生聰明,多才巧智,中年成功隆昌,子孫興旺,出國之字。 (吉)
天格:11 人格:16 地格:16 外格:11 總格:26
③ 夏商周起源於哪裡有什麼依據嗎
夏商周起源於豫西伊洛穎汝四河流域,出土的大型宮殿和類似於甲骨文的文字可以證明。
而周朝就是一個歷史事件比較豐富的朝代了,本來前面的皇帝就不太靠譜,終於有一個踏實肯乾的宣王卻急於求成,失了民心。由於當時的農業快速發展,各個諸侯國的實力也日益壯大,最後周幽王的一把火結束了西周的統治,之後就進入了東周。
④ 夏朝是公元前多少世紀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後(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根據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於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 。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⑤ 河南省,濮陽市歷史上都叫什麼名
帝丘、衛國都、澶州、開德府、開州、開縣、濮陽縣、濮陽專區、濮陽市
1、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春秋、戰國時為衛國都。兩晉、南北朝為濮陽國和濮陽郡。唐初為濮州,後改澶州。宋為澶淵郡,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會盟於此,史稱「澶淵之盟」。
2、宋元時期: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即保衛京師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稱「北門鎖鑰」。
3、明朝時期: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范縣屬東昌府,台前(壽張一部分)境屬兗州府。
4、民國時期:民國二年(1913年),曾改開州為開縣,但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范縣屬山東省東昌府,台前縣系壽張縣一部分屬山東省東臨道。1926年,范縣改屬曹濮道。
5、1983年9月,撤銷濮陽縣,成立濮陽市,並將原安陽地區所轄滑縣、長垣、濮陽、內黃、清豐、南樂、范縣、台前8個縣劃歸濮陽市。
6、1984年2月,撤銷濮陽縣成立濮陽市郊區。
(5)夏伊洛工業的股票代碼是多少擴展閱讀:
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
濮陽一帶地跨兗、冀二州,是黃帝為首的華夏集團與少昊為首的東夷集團活動的交接地帶。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里,據說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縣。
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邑於頓丘(今清豐縣南),次子昌意在今南樂縣築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梁村鄉吳村有造書遺址及倉頡陵、倉頡廟。
⑥ 誰能幫我介紹幾個我國危險物品管理的歷史
1.城鎮空氣污染最重的時候
城鎮大氣污染的程度,與季節氣候及每天人們的生活活 動有關,一般是夏、秋兩季,空氣最清潔污染最輕,冬季和春季 的頭兩個月空氣污染最重。一天中,中午和下午空氣較清潔, 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污染較重。其中晚上7點和早晨7點左 右為污染高峰時間。當地面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時,天空中形成 逆溫層,象一個蓋子一樣壓在地面上,各種污染物不易擴散。 一般在晚間和冬春季逆層較厚,影響地面污濁的空氣稀釋 和擴散,因此空氣污染最重。
2.室內空氣污染最為嚴重
環境專家們公認,室內空氣污染比室外嚴重。
據加拿大一 個衛生組織對影響人體健康的一些新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 示,有68%的病因是由於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 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人體污染,人可以排出25種 有毒物質,成人每小時呼出25升二氧化碳,人體的排汗、排 氣、不潔的衣物食物也會造成室內的污染。少數人吸煙也是室 內污染很重要的因素。
現代化的室內裝飾,人造板、膠合板、壁 紙、各種塗料、化纖地毯等,都會釋放出醛、苯、酚類有害氣體。 室內辦公設備及家用電器,也會形成嚴重的室內污染。據德國 專家指出,電視機的「放毒」現象必須引起警惕。廚房內煤氣、 液化石油氣、燃煤、也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油煙、一氧化碳和氮 氧化物。美國環保科學家發現有11種有毒化學物質濃度高出室外, 其中6種是致癌物質。
3.世界上鉛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原聯邦德國西部的施爾貝格市,是世界上遭受鉛污染最 嚴重的城市。 施托貝格本來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城市,近年來逐漸發展 成為歐洲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該市年產80000噸鉛,由 於公害防治設施不足,每年有18噸鉛和400公斤鎘的粉塵落 在人、畜身上和各種農作物上,從而使整座城市受到嚴重的鉛 污染。據測定,假若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一頓飯吃下本地產的 土豆和蔬菜各200克,就等於同時吞下約100微克的鉛,其 劑量大大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不超過70微克的限度。
4.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地方
美國約翰斯島位於夏威夷西南約700英里,這里將成為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地方。該島長僅2英里,寬1.5英里,是一 座珊瑚島。島上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核武器試驗場,鈈2.5 萬桶化學脫葉劑和幾千枚神經毒氣彈、芥子氣彈被埋在島上 那些混凝土「園頂建築」內,美國儲存在該島的1.2萬噸化學 毒劑將在這里銷毀,這個數字超過美國化學武器總量的1/3。
5.世界上最臟的城市之一
開羅由於人口增長率特別高,工業迅速發展,這個擁有 1500萬人口的城市已成為世界上最臟的城市之一。該城市二 氧化碳、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含量達到驚人的程度。與此同 時,該城鬧市區交通警察血液中鉛的含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開羅大學醫學院的埃馬博士對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給開 羅市中心的工人和居民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據他估計,開 羅市至少有15%至20%的人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開羅 空氣污染的程度甚至比墨西哥和洛杉肌還嚴重。據埃及衛生 部官員說,大部分灰塵不是來自沙漠,就是來自開羅以南的幾 家水泥廠的有害的硅酸鹽。(返回)
6.世界上雜訊最高的城市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已成為世界上最喧鬧的城市。據巴西】、「 d、」聲學學會最近公布的一份材料稱:該市雜訊已達85分貝,在 一些汽車流量最大地區的4小時內,雜訊竟高達93分貝。 現在在市區周圍,雜訊正以每年1.5分貝的速度增長,噪 聲已使本地市民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白 天雜訊為55分貝,晚間雜訊為45分貝尚屬適宜。
7.環境污染最輕的城市
當今環境污染最輕的城市是歐洲冰島共和國的首都雷克 雅未克。冰島全境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4座(據統 計,近百年來平均每五年有一次火山爆發)。由於火山的頻繁 活動使冰島島國地熱資源蘊藏十分豐富,全國有溫泉上千處, 其水溫多在90℃以上,該市市民充分利用地熱取暖,建造溫 泉熱能溫室;城市照明、工業動力用電,是靠地下噴出的高達 270℃的熱氣發電,致使雷克雅未克城基本上沒有黑煙、煙塵, 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當然,汽車尾氣、工業性粉塵、廢氣污 染還是存在的,我們所說主要是減少了燃煤、油等能源對環境 造成的污染。
8.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據1991年環境報介紹,由聯合國環境保護計劃和世界衛 生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根據在世界60個國家進行10 至15年的監測,空氣中含二氧化碳最高、污染最嚴重的十大 城市是:義大利米蘭、中國沈陽、伊朗德黑蘭、南朝鮮漢城、巴 西里約熱內盧、中國西安、法國巴黎、中國北京和西班牙馬德 里。
9.全球城市環境之最(1991)
據1991年中國環境報介紹,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加拿大 的蒙特利爾、美國的塔科馬是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而最差生活區是奈及利亞的拉格斯,扎伊爾的金沙薩。這是設在華 盛頓的世界人口統計組織-----人口危機委員會的350多名 都市專家,用兩年時間對全球100多個城市進行調查得出結 論。
調查報告的統計數字表明,居住房屋最寬裕的有美國人, 加拿大人及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個人擁有超過兩間房屋。而拉 格斯和中國的廣州則是居住最擁擠的,每間房住5.5人以上。 台北、悉尼和墨爾本是空氣污染最少的城市。最污濁的有印度 加爾各答、新德里、印尼的雅加達、伊朗的德黑蘭、義大利的米 蘭、中國的北京、沈陽。雜訊最嚴重的城市有美國的紐約、倫 敦、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與拉合爾、印度的馬德拉斯、義大利的 那不勒斯、印尼的水和墨西哥的蒙特雷、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而最寧靜的城市是新加坡、曼徹斯特與達拉斯沃思堡。 世界上最潔凈的街是瑞士蘇黎世的巴荷夫街是世界聞名的「超凈」街,這條街 長約800米,幾乎是歐洲的中心點,它距離維也納、羅馬或柏 林幾乎相等。 巴荷夫街被辟為行人專用區,除了電車外,不準其它車輛 進入。因此,街上的空氣清新,且帶有甜甜氣味,那兒沒有汽車 廢氣的污染。街道兩側種有兩百多棵成年橄欖樹,這種樹能凈 化空氣。市政當局為維護這條街的清潔,還雇專人經常擦洗地 面,使街面清潔無塵。 街上所有建築物都不超過5層,大部分是19世紀的新古 典形式建築。
10.最早命名酸雨的人
酸雨一般是指降水的PH值低於5.6的酸性沉降物。酸 雨成分比較復雜,它使土壤酸化,養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 壞,造成地面水、地下水酸化,對人體產生危害,腐蝕建築物、 金屬、橡膠等。因此,國內外把酸雨稱為「現代空中死神」,成為 世界各國最關心的環境問題。
英國科學家史密斯,1852年化驗分析了英國工業城市曼 徹斯特附近的雨水成份,發現雨水中含有硫酸、酸性硫酸鹽, 硫酸銨、碳酸銨等成分,認為是受大氣嚴重污染造成的。史密 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酸雨存在和研究酸雨的科學家。他 對酸雨進行了20年的研究和調查,於1872年編著並出版了 《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一書,首先採用「酸雨」這一 術語。(返回)
11.最殘忍的一次雜訊危害實驗
50年代,美國出現了這樣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架超 音速飛機掠空而過,下面站著10個人,雖然他們緊捂著雙耳, 結果飛機是飛過去了,這10個人的生命也成了過去一一都被 超音速飛機的雜訊所擊斃了。
我國古代時有這樣一種刑罰,叫鍾下刑。受刑的人被扣在 一口大鍾的裡面,然後行刑的人在外面用木槌用力敲鍾,使受 刑人在鍾里痛苦難忍,甚至造成精神分裂或昏迷。這說明在強 烈雜訊的環境下,人將受到嚴重的危害。 據測試,飛機起飛時的雜訊最低在150分貝以上。而正常 環境下,雜訊達60分貝人就會感覺到煩悶。可想而知,在150 分貝以上的雜訊下站立該上一種什麼滋味? 據說,那十個人是為了獲得一筆豐厚的獎金,而自願被當 成實驗品而進行的一場實驗。他們留下的被雜訊襲擊時驚駭 痛苦的模樣一定是令人觸目驚心的。
12.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環境污染樣品庫
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環境污染樣品庫,在前聯邦德國奧肯 市宙力克原子能研究所內,有一間無塵貯藏室,保存著形形 色色的樣品,有鳥類、魚類、昆蟲、蚯蚓;還有人體內的各種組 織和器管的樣品,包括血液、肝臟、腎臟、脂肪、骨骼等等,這些 樣品都標明採集的地點和時間。
環境保護專家們可以通過對 樣品的分析來測定不同時期環境污染的程度,以提醒人們對 防治污染的高度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
13.全世界泥沙最多的河流
據有關調查表明,世界上的河流每年排入海洋的泥沙大 約150億噸,而70%發生在南亞和太平洋及印度洋較大的島 嶼上。從亞洲河流排入海洋的泥沙每年達60多億噸,南美洲 20多億噸,北美洲15多億噸,大洋洲30.6億噸(其中澳大利 亞6000萬噸),非洲5.3億噸,歐洲2.3億噸。
全世界泥沙最多的河流為:恆河(每年16億噸,居第一 位)、布拉馬普特拉河、黃河、亞馬遜河、 長江、伊洛瓦底江、馬格達萊茵河(墨西哥)、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南美)、紅河、 湄公河。 (返回)
14.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氣污染
由於海灣戰爭,造成科威特200口油井燃起的黑煙遮天 蔽日,燃燒的大火持續時間之長令世人罕見,致使海灣及其周 邊地區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據報導,科威特下午兩點上街開車 要打亮前燈,居民出門得靠手電筒尋路,人們飽含著有害的二氧 化硫及碳氫化合物的污染。
據有關人士說,科威特油井燃燒3 個月到半年就能產生150萬噸煙塵,形成半個美國那麼大的 煙雲,使阿富汗、印度等國深受其害,濃煙蔽日,天空變暗,大 量煙塵將使印度大陸的氣溫下降好幾度。並且使該地區在雨 季到來之時不再下雨,從而對該地區幾個國家已經十分緊張 的糧食供應造成直接威脅,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減少20%, 從而使該地區的氣溫下降4℃。並預言,油井燃燒所產生的煙 塵將使北半球一半地區的氣候受到破壞。美國威爾士的化學 工程師約翰·考克斯所作的估計更為悲觀,他說,濃重的煙雲 可能使海灣地區的白晝氣溫下降20℃之多。可見海灣戰爭所 造成的大氣污染在世界歷史上是最嚴重的。
15.歷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
歷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發生在1978年3月16日 夜,美國標准石油公司的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斯船舵失去控 制,隨之在法國布列塔尼海岸擱淺,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 次油輪溢油,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海岸擱淺航海污染事件。
價值1500萬美元的艾莫科油輪和2400萬美元的中東原油損失 在冰冷的海水中,溢出的原油形成一條寬18海里、長80海里 的海上油河,污染了130海里風景如畫的海岸。
6000名志願人員在法國軍隊配合下,從岸邊和港口海面 收集起25000噸原油。死於溢油污染的各種鳥類達10000隻。 還不得不把5000噸被原油嚴重沾污的牡蠣處理掉。法國政府 花費了9500萬美元補償溢油污染所造成了損失和清理溢油 所需的開支。布列塔尼地區居民的損失達3000萬美元。這次 海洋污染事件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多美元。
16.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泄漏
海灣戰爭,大約使150萬桶到200萬桶的原油泄漏在海灣, 形成長80公里,寬19公里的油帶, 嚴重地破壞了波斯灣 的生態環境。
正如美國《新聞周刊》描繪的情景一一一滿身油 污的水老鴉昂首振翅,掙扎著往礁石上爬;奄奄一息的海鷗甩 著腦袋,有氣無力地在浮油層中掙扎;海豚吃力地把口鼻伸出 飄浮的油層,貪婪地呼吸新鮮空氣;已經死掉的各種海鳥被沖 上海灘,仨仨倆倆地躺在那裡。
石油污染將使生長在淺海的海洋生物面臨滅頂之災,使 淺海床的海藻生長帶、珊瑚礁和海洋植物都遭到破壞,生活在 這個生態系統中的貝殼類生物、海星、海蝦、龍蝦、海膽、海蛇 和各種魚類都會統統死絕。 另據專家們指出,由於整個海灣受到污染,金槍魚、鮐魚、 沙丁魚、玳瑁、綠海龜、海豚以及生長在波斯灣的稀有海洋哺 乳動物儒艮也難逃死亡的惡運。專家們認為至少10年之內, 海灣國家將無漁業可言。
由於石油污染,沙特年產值4000萬 美元的捕蝦業受到破壞。甚至在幾十年內難以恢復,另外,沙特 的發電廠、石油化工廠等都靠海水冷卻,海上浮油將使這些工 廠被迫停工。海水淡化也受到危脅,給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困難。 (返回)
17.最嚴重的一起放射性污染事件
最嚴重的一起放射性污染事件,1984年1月發生在美 國。一座治療癌症的醫院,存放60鈷放射性重40多磅的金屬 桶,被人運走把桶蓋撬開並將桶弄碎,當即有6000多顆發亮 的小圓粒--具有強放射性的60鈷小丸滾落出來,繼爾散 落在附近場地上。這些60鈷小丸與附近的金屬件混合在一 起,還有許多小丸掉到人們的鞋子里而被帶到附近的大街和 公路上,通過人們的各種活動造成大面積的污染。
接觸60鈷小丸的人,一個月後許多人出現了嚴重的受害 症狀,牙齦和鼻子出血,指甲發黑等。有的表面上沒有什麼症 狀,但經化驗發現白細胞數、精子數等大大減少。 此污染事件,雖當時沒有死人,但據專家們說,接觸60鈷 放射性污染的人,患癌症可能性要大得多。
18.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事件
1986年4月26日,原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反 應堆發生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成為有史以來最 嚴重的一次核污染。造成31人死亡,233人受到嚴重的放射 性損傷,附近13萬居民緊急疏散,損失慘重。據蘇聯官方公布 的數字,損失達35億美元,事故造成的潛在損失和間接損失 還難以計算,預計將有數千人受輻射致癌,事故產生的放射性 塵埃,隨風飄散,使歐洲許多國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這一 重大事故不僅在歐洲,而且在整個世界引起強烈震動。事件發 生至今其後遺症並沒有消除。德國、瑞典、土耳其、南斯拉夫, 把不斷出現的畸形胎兒仍然歸罪於那場災難。有人認為,空氣 受到污染是產生怪嬰的主要原因,環境污染已經危及後代,這 是確信無疑的。如何防止有害有毒物質對人體健康和後代的 危害,這正是科學界面臨的一個大課題。
然而---
19.核電站卻是最少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核電站是一種清潔能源,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少,因而受 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現在世界上已有26個國家建有核電站。 在運行的核反應堆達429座,總發電能力為3266111兆瓦。核 電站已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6%,少數國家核電站已佔本國總 發電量的50%至60%。還有不少國家正在投建核電站。據預 測,到2000年,大多數國家新增發電量相當大部分仍是核電,核電站將發展到530多個。
20.全球最嚴重的10次漏油事件是:
英格蘭:1967年3月,油輪「峽谷」號擱淺,漏油85萬至 92萬桶。
法國:1978年3月,油輪「卡迪斯」號擱淺,漏油160萬到 180萬桶。
墨西哥:1979年6月至1980年3月,伊克斯托克:號油 井發生井噴,漏出原油420萬至1020萬桶。
多巴哥:1979年7月,油輪「愛琴船長」號與「大西洋女皇 號」相撞,漏油116.2萬桶。
巴貝多:1980年2月,油輪「和平女神小夜曲」號起火, 漏油29.2萬桶至97.1萬桶。
利比亞:1980年8月,油井發生井噴,漏油100萬桶。
伊朗:1983年2月至12月,諾魯茲油田發生井噴,漏油 190萬桶至440萬桶。
南非:1983年8月,「貝爾韋爾」號油輪發生大火,漏油 120萬至190萬桶。
科威特:1991年1月,靠近科威特城的米納艾哈邁迪沿 海油管開放以及海島中轉站的油輪向海上大量傾倒石油,到 2月2月,波斯灣漏出的石油已達1100萬桶。
21.全球最大的10個環境問題
據1991年環境報介紹,第三世界國際環保會指出,目前全球 環境面臨嚴重威脅,最大的10個環境問題是:
(1)沙漠化日益嚴重,世界沙漠面積擴大,每天大約有 2000公頃肥沃農田被沙漠吞沒。
(2)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野生動物大量滅絕,嚴重影響了地球的生態平衡。
(4)世界人口急劇增加,到2001年,世界人口將比現在多 一倍。
(5)飲水資源日漸匱乏。
(6)漁業資源逐漸減少,迄今已有1/4的漁場遭到破壞。
(7)河流遭到嚴重污染,大量廢水傾入江河中,危害水生 資源和人體的健康。 (8)農葯污染,大量使用農葯,農作物受到影響,人類也受 損害。
(9)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對赤道國家產生不良影響。
(10)日趨嚴重的酸雨危害,工業廢氣使酸雨增多,對農作 物和人類造成危害。
22.中國面臨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
據1990年環境保護刊物介紹,中國面臨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 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向國家科委提交的預警報中列 舉的。
(1)占國土65%的山區、佔9.7%的生態環境脆弱帶、開 發利用不當,形成大范圍水土流失,加速生態失調。
(2)自然災害頻率加快,受害成災面積不斷擴大。
(3)中國屬於「貧林大國」,森林面積不斷縮小,採伐量遠 遠超過生長量。 (4)中國是「貧草大國」,長期過牧,重用輕養,盲目開墾, 草原每年退化2000萬畝,累計13億畝,占年利用草場地1/3。
(5)中國是沙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沙漠面積達149萬平 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
(6)中國是嚴重缺水大國,過重開采,浪費驚人,人為污 染,水資源危害加劇。
(7)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地區間資源承載力差異甚大,中 國處於人口負荷過重的臨界狀態。
(8)大氣污染嚴重,酸雨勢態擴大,廢氣排放增加,垃圾包 圍城市,已是十分突出的環境問題。
(9)農林環境污染正由點到面向全國蔓延,40%的鄉鎮企 業成為最大的污染源。
(10)生態環境破壞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惡性循環突發 事故迭起,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3.我國法院最早判處一起污染環境犯罪案件
1979年9月12日,蘇州市人民化工廠工人張長林,在當 班時將劇毒物品液體氰化鈉儲槽閥門打開後,擅離工作崗位, 忘記關閉,使28噸氰鈉外溢流入河道,嚴重污染水域,造成蘇 州和吳縣部分鄉魚蚌大批死亡,並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危 害。10月27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對此案進行公 開審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法庭認定張長林的行為已經構 成犯罪,參照當時已經頒發但尚未開始施行的《刑法》第115 條的規定,按照違反危險物品管理規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 2年。 這一刑事案件的判決,是我國法院判處的第一起污染環 境犯罪案件,它開創了我國對嚴重污染環境的犯罪行為進行 刑事制裁的先例。
24.我國環境污染每年損失最多達800億元
據1991年環境報介紹,我國每年因大氣污染所造成的經 濟損失達68億元,水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377億元,固 體廢棄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79億元,農葯污染所造成的經 濟損失是17億元,自然資源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212 億元,這五筆帳共計是800多億元。可見,環境污染所造成的 經濟損失不容忽視。
25.我國新「刑法」實施以來首例環境罪案
轟動全國的山西省運城市 天馬文化用紙廠特大環境污染 案97年9月17日在運城市法院作 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天馬文化 用紙廠法定代表人楊軍武被判 有期徒刑兩年,並處罰金5萬元。 97年10月上旬,運城市天馬 文化用紙廠的污水池決口,污水 流入引黃乾渠,並在渠內大量積 存。此後,由於該廠在工作中又 不慎損壞了引黃於渠閘門上的零 部件,致使大量污水再次流入引 黃於渠,造成安邑水庫管理委員 會所轄的樊村水庫上水兩個多小 時,將污水帶人樊村水庫,41萬 立方米的庫存水被嚴重污染,運 城市北城地區居民飲用水被迫停 供3天,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5.8 萬余元。 這一我國新「刑法」實施以來 的首例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 罪」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 視。
山西省副省長薛軍很快作了指 示,運城地區行署也召開了緊急會 議,運城地區市政府採取緊急措施治理 污染並很快恢復了城市供水。 由於運城市公安司法部門第 一次辦理此類案例,在對一些技 術性問題及損失數額的確定等工 作上,耗費了一定的時間,致使此 案一度擱淺。98年7月後,在山西 省各級領導部門的督促下,此案 於9月12日正式開庭。 此案造成的民事賠償案也於 當庭進行。引黃管理局、運城市安 邑水庫管理委員會、運城市北城區 供水公司也以刑事自訴原告及民 事訴訟原告的身份參加了訴訟。 國家環保總局。山西省環保 局、運城地區行署環保局相關負 責人及所屬13個區縣(市)的環 保局長和所轄造紙廠廠長、運城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等數百人 參加了旁聽。
26.最大的環境污染來自地球超員
當今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超負荷壓力。 1600年,全球人口為5.45億;1800年增加到9億;到1900年 達到16.25億;1987年7月11日,全球人口已突破了50億 大關,時間每向前推進一分鍾,地球上的人口凈增150人,每 天約有25萬人出生。如果不扭轉這種趨勢,到下世紀末,世界 人口將達到140億。
由於人口增加,對生存的環境帶來威脅。 資源耗竭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據全球平均統計數,每一 百萬人口,每天要消費62. 5萬噸水、9500噸燃料……。隨著 人口加劇增長,全球水資源危機的苗頭也日益明顯,如我國已 有200多個城市面臨供水不足,北京市的地下水位正以年均1 米的速度下降。
煤炭、石油的過量開采和耗費給環境帶來了嚴 重破壞。森林銳減也十分嚴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鍾有40 公頃森林被砍伐,世界森林每年以1500公頃的速度消失,到 2000年發展中國家將會失去現有森林覆蓋面積的40%。由於 森林資源大幅度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逐步增高,最終將 導致溫室效應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27.臭氧層破壞將對人類造成最大威脅
臭氧層被破壞將對人類造成最大威脅。科學家們警告,平 流層中的臭氧層被破壞日益嚴重,地球的生態系直接面臨著巨 大的危機,並且皮膚癌患者將會劇增,科學家調查,臭氧層稀 薄1%,惡性皮膚病就增1一2%。他們警告,若按目前的趨 勢,如果臭氧層消耗現象繼續下去的話,到2000年,臭氧層被 破壞將達到50%,僅在美國一年就會有17萬名皮膚癌死亡者。
臭氧層很重要是因為它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光輻射,防止 大部分紫外光到達地球表面。波長在280至315毫微米(1毫米的 百萬分之一)之間的紫外輻射線稱為UV_B,能危害幾乎所有類 型的生命。通過在紫外輻射到達地表之前吸收大部分的UV一B, 臭氧層成為防止紫外輻射的屏障。平流層臭氧還影響大氣溫度 分布,因此,也起到調節了地球氣候的作用。
另據美國科學家們的實驗,水稻、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 如果過多地被紫外線輻射,產量將減少,質量也下降。臭氧層 稀薄起來,切斷紫外線的效果越減弱,使吸收地球上產生的二 氧化碳的50%的海洋植物的機能越低下,從而使生態系統被破 壞。 對此現象,各國環境科學工作者正在從事研究工作,以探 索出解決的辦法。(返回)
28.南極臭氧空洞居歷史之最
70年代以來,根據世界各地地面觀測站對大氣臭氧總量的 觀測記錄,人們發現自1958年以後,全球臭氧總量有逐漸減少 的趨勢。
80年代初期以來,南極上空的臭氧總量在每年的春季。 迅速地減少一半左右,形成所謂的「臭氧空洞」。其它地區也 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臭氧耗損現象。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羅蘭和莫 利納在70年代就指出,正在世界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氯氟化碳 物質,參與了對大氣臭氧的消耗。隨後的科學研究和觀測也進 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 據日本氣象廳公布的一項報告表明, 1990年9月,日本設 在南極的昭和基地觀測到的平均氣溫刷新以往觀測的記錄,過 去歷年9一11月的臭氧量均減少,而這個給地球環境帶來很大 影響的臭氧空洞規模是歷史之最,7月的氣溫平均值也是南極 氣象史之最。日本昭和基地第31次南極地區觀測隊觀測的數據 表明:南極9月份的平均臭氧量為203毫微粒公分(測量臭氧量所 使用的單位),超過了自1961年觀測以來的最低值。與過去20 年間9月份的平均值相比,減少近2/3;9月份的平均氣溫為零 下23.5℃,刷新了過去零下23.2C的低平均值。
29.海洋未來的最大污染源
據有關環境專家預言,發電廠(站),核電廠及其工業生 產排放的熱廢水是海洋未來的最大污染源。 由於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近年來火力發電事業的迅 速發展,特別是核電站的日漸增加,據有關資料1989統計,迄 今全世界已建成了429個反應堆,其發電量占總電量的 17%,在發電中排放的熱廢水造成的環境水體溫度上升及其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和危害愈來愈嚴重。
據美國統計,美國發電 所用冷水量佔全部冷卻水用量的81.3%,冶金6.8%,化工 6.3%,在美國佛羅里達半島的一座火力發電廠,每分鍾就有 2000多立方米的冷卻水排入比斯壩灣,使該海灣水溫常年上升, 大約有10一12公頃的水域表層水溫上升4一5℃,整個升溫 范圍超過900公頃,對水生物的生存有一定的影響。
我國的發 電廠(站)的冷卻用水量也占總冷卻水用量的70%左右。一個 1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每秒鍾生產7噸的熱水、使用後水 溫上升6一8℃。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大力興建的核電站,使 水體熱污染更為加劇。核電站幾乎將全部的廢熱都傳遞給冷 水,占其總熱量的75%。 熱污染造成水體溫度及負荷的提高,從而使水體的物理、 化學、生物過程及生態環境發生明顯的變化。如影響和危害水 生生物正常生活、發育繁殖,甚至會致死。
⑦ 伊洛瓦底江的特徵是什麼
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的流量在1年中起伏很大,這主要是由於6~9月間的季風雨影響,同時也因夏季冰川急遽融化,進一步增加了流量。
三角洲頂端平均流量在2,300~32,600立方米/秒(82,000~1,152,000立方尺/秒)之間;年平均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460,000立方尺/秒)。最低水位出現在2月份,最高水位出現在8月份。
伊洛瓦底江實測最大流量為6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306立方米/秒;各控制站實測的平均含沙量0.62ks/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3.0億t。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60億立方米,其中緬甸境內4550億立方米,約占緬甸全國河川徑流量的40%。
伊洛瓦底江水能資源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北部高山峽谷,水位落差大;其主要支流欽敦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緬甸第一大河,長2,288公里,流域面積420,934平方公里。上游分兩支,東支稱恩梅開江,起源於中國西藏察隅;西支稱邁立開江,起源於緬甸克欽邦,在緬甸密支那以北會合後,從北到南貫穿緬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孟加拉灣。
伊洛瓦底江雖然並非緬甸最長的河流(最長的是流經緬甸東部的怒江-薩爾溫江),但由於其航運及灌溉價值,故屬該國最重要的河流。
(7)夏伊洛工業的股票代碼是多少擴展閱讀:
源頭
主流上游恩梅開江之上源為克勞龍,由日東爾美和嘎達曲匯聚而成,日東爾美為伊洛瓦底江正源,它發源於伯舒拉嶺南部金拉山口的拉卡錯,源頭位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金通。
支流
1、因河(英語:Yin River):馬圭省
2、蒙河:馬圭省、欽邦
3、堯河(英語:Yaw River):馬圭省
4、欽敦江:馬圭省、馬圭省-實皆省界河、實皆省
5、穆河(英語:Mu River):實皆省
6、米界河(南渡河):曼德勒省、撣邦
7、瑞麗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同名):實皆省、實皆省-撣邦交界、撣邦、撣邦-中國雲南省交界、中國雲南省
8、大平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稱為大盈江):克欽邦、中國雲南省
9、邁立開江:克欽邦
10、恩梅開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稱為獨龍江):克欽邦、中國雲南省
⑧ 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寫論文急用!!
不知你說的是第幾次伊拉克戰爭,如果是第一次,什麼長弓阿帕奇、B2轟炸機、JASSM要麼沒有出現,要麼沒有參戰,美國第一次投入實戰的武器裝備據我所知有以下幾種:
1、F117夜鷹隱形戰斗機;
2、戰斧巡航導彈;
3、AGM-86空射型巡航導彈;
4、愛國者防空導彈;
5、小牛反坦克導彈;
6、AIM-120中距離攔截彈;
7、M1A1型坦克;
8、A10型攻擊機;
9、F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
其他應該還有,至於麻雀、響尾蛇導彈和靈巧炸彈、鋪路石激光制導炸彈等,那是在越戰時就出現的老相識,雖然有改進,不算;像E6B、F14,也都在利比亞大打出手,不算;而像A10、戰斧這樣的裝備,雖然裝備時間已經很長,但是第一次應用於實戰,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
⑨ 洛陽是哪幾個朝代的古都
洛陽: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千米。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四大發明,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
其中,造紙術、指南針、火葯誕生於河南洛陽。
⑩ 夏朝代至今多少年了
夏朝在約前2070年建立,到前1600年結束,距今(2019年)已經有四千餘年了。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後來夏朝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10)夏伊洛工業的股票代碼是多少擴展閱讀:
夏朝的真實性:
夏朝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古代王朝,曾被定義為「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夏朝從大禹開始,共傳了14代,經歷了17個王,總共存在471年(一說432年);1949年後,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即將夏的范圍定為前21世紀—前16世紀。
現在有關夏朝的史料,主要見於《史記·夏世家》和《竹書紀年》,在《尚書》《孟子》《周禮》《左傳》《國語》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這些片段史料,人們只能知道夏朝歷史上發生過大禹治水、禹受舜禪、夏啟奪位、太康失國、少康中興,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幾件大事。
即使如此,古人對夏朝的存在依舊深信不疑。直至民國時期,顧頡剛發起「古史辨」運動,中國學界開始重新檢討上古史事,其中就包括了對夏朝真實性的懷疑。
20世紀中後期至今,國內外不少歷史著作、歷史教科書都是從商朝寫起,將此前的歷史視為傳說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