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1-07-06 18:33:24

Ⅰ 股票一開始上市時有幾個股票

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分別為:
1.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
600653,申華控股

2.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園商城

3.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飛樂股份

4.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廣電電子

5.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飛樂音響

7.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愛使股份

8.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附加

內容補充:
老八股是一種歷史遺產,也是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來推進我國產權改革的破冰之作。它的歷史意義還在於:不僅影響了中國股市早期的試點和後來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開了當代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新頁,又預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

中國股市,可以說是30年改革開放中最為搶眼的成果之一。那些存留在人們記憶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隊買股票、用麻袋裝股票交易憑據、從紙質股票到今天的電子交易,從老八股到上千家企業上市,股市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開啟中國股市發展先河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時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漸漸淡漠。中國股市發展經歷了18個年頭,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問世與前身今生的故事卻依然讓人感懷。從收藏品市場中傳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紙質股票全套價值已經上升。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點財富似乎並不算什麼,但「老八股」的身價增值本身卻說明了這是人們對一個逝去的股市早期發展階段的一份記憶。

老八股的問世,這是一種歷史遺產。由於遠去的時光,才讓我們感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價值,曾經發揮過的作用,曾經留給我們尚未開化的市場經濟的朦朧記憶。這八隻早期最令人關注的股票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八家企業有些比較共同的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一是多是集體性質企業、還有的地處城市郊區。譬如,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區的第一家發行股票企業,而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廟商場,是一家集體企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既沒有交易所,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現必然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轉向城市以後,如何搞活企業成了改革中的頭等大事。據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證券交易所曾於1950年重新開張,但天津和北京的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繼關門。這表明,此後幾十年中,我們的經濟體在股權問題上只有兩種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國有企業,另一是集體企業。改革開放要搞活城市企業,第一道坎便是產權問題。10年前,筆者曾采訪過證券界老人龔浩成,他回憶說,當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從小到大展開是有歷史原因的。

筆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份制改造的全過程,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和北京市體改委對於天橋百貨的設計方案中,爭議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權的劃分,是不是一定要設計國家股、企業股和職工股,這些股權又如何體現國有企業的性質。天橋百貨商場比那些集體企業又進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業。但是,也還是一家比較靠北京城邊的商業企業,規模也無法與王府井相比較。如果說,北京的股份制企業為何會出現在那裡,筆者只能用親身感受的事實來說,當時那家企業的經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計想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做點事情,讓天橋百貨商場有個大發展。

中國改革初期的社會,有兩個條件具備就會在起跑時領先。一是機遇,一是能人。也就是有想法敢於和傳統體制叫板的人,機遇當然是際遇了改革的大好時光。所以,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就成了我國股市的北方代表,繼老八股之後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業。

中國股市在不斷試錯中尋求快速發展

回顧解放後中國股市的發展歷程,中國是在解放之初關閉股票市場的。此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股市遠離了我們的經濟生活。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都是改革的產物。與其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一樣,中國股市發展也帶有很強的試探性。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談會上說,我們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不得已採取的一些方式。由於這些方式都對舊有體制和規范形成了沖擊,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時間里也最為明顯。當然,以現在的視角看,這必然也為後來我們經濟與國際接軌留下了新的挑戰。

老八股連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當時人們都很難用「規范」兩個字去評價。盡管我們在操作中總是要求企業按照規范去做,但實際我們手裡並不沒有規范的成功範式,因若只有依靠創造性思維和發明取尋求發展基於。據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強紀英撰文回憶,當時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臨時發動職工想辦法設計出來的方案,從每日從用麻袋裝交易票據,到後來的記賬式交易,那個記賬的表格也都是他們自己畫出來的。

這就是當時對改革充滿憧憬的一代人,在經濟改革中依然靠著「戰天斗地」的精神,創造性地發明了中國式市場經濟的土產品和土規則。當時,在老八股上市不久,交易所就因為設計上存在著缺陷,無法容納如此多的交易資金,股票數量過少導致了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與世界上的資本市場一樣,中國股市發展初期也經歷了因上市股票缺乏而導致了股價的大幅波動。只是,歷史給了它們數百年的成熟時間,而我們到現在為止才18年。

同樣,中國股市成長也有一個特徵:在議論中發展,在議論中成長。從股市的性質到股市的作用,從股市的操作流程到法規的出現,這些問題都曾引起過不同的議論與爭議。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反復試錯糾錯,再試錯再糾錯」中成長的。如前所述,從無到有「老八股」,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於發展中國股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由於「老八股」都是一些集體企業或國有小企業,即便它們試點不成功,也無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所以,「老八股」本身之所以能走那麼遠,是與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企業尋求公開上市的好處比人們想像得要多,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也大有裨益。從某種程度上講,股市所具有的巨大融資效應,在很長時間內主導並影響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驟和方法。例如,「老八股」的試點,實現了通過市場融資渠道解決企業經營困境的目的,這一示範效應也推動了大批國有企業紛紛進入股市,「股市解困說」由此而起。還有,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推進我國的產權改革。另外,股市發展也成為發展大企業的重要支撐之一,並促使一批大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盡管當時很多投資人對一些企業「吃完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股市」的融資傾向表示不解,但當時卻很難迴避這些缺陷。因為,我們的改革一是在舊體制上破舊立新,不可推到重來。一切改革方略都必然帶有歷史的印痕。

老八股:為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提供成功範例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早期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留下的一個遺憾是缺乏關注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如何建立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卻因股市改革的一些具體目標而被長期推遲。直到2005年以後,市場各方才開始關注到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發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試錯中不斷發展的,包括各種針對股市發展的言論與爭論。例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如果「搞不好可以關掉」的說法下,才基本解決了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爭議的一些股市問題。在1995年3月,發展證券市場又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都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關注股市成長的那些人們。

值得慶幸的事情是,老八股的早期實驗,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除了上述所言對我國體制改革有試水效果外,還有一個方面值得一提。根據上海財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上證指數多次調整,在滬深兩市千餘只股票中,復權後達到千元的股票共有16隻(包括送配、轉增、增發股及各期分紅)。其中,復權後股價超過萬元的4隻股票均出自「老八股」,尤其是申華控股,更是達到了6.95萬元。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中國股市對財富積累的積極效應。

目前,「老八股」中除一家即將謝幕以外,大多數能夠存活到今天這一事實,即是改革成功的見證。例如,方正科技前身是延中實業,方正科技是借殼上市企業。其實,殼資源本身就是中國改革與市場經濟原則相互妥協的產物。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虧損只有一條路下課退市,而在中國改革中既要向前沖,也要兼顧企業員工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最終中國智慧創造了一種殼資源。因此,殼資源很有中國特色,也有時代特徵。眼下,公司退市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盡管「老八股」已成為一種歷史或收藏品,但卻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已翻開了新的一頁;它們的前世今生,也暗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觀。

Ⅱ 中國股票市場最早上市的股票是

天橋百貨是全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1984年7月20日成立,但當時滬深交易所並沒有成立,因此最早上市的股票就是老八股

Ⅲ 第一批上市的北京本地股票是哪幾支

第一批上市的北京本地股票是哪一隻?哎呦,我覺得這個上市的那就是在很多年以前了,這個才真的記不清楚

Ⅳ 北京天橋(600658)現在股票價格是多少了

600658 兆維科技
9/18號收盤13.00元,近期不建議購買。

信達地產(原名北京天橋)600657
9/24號收盤8.94,可以買入。

Ⅳ 北京天橋這支股票怎麼樣啊

該股作為奧運科技股,屬於近期的熱點炒作對象,其籌碼才長期由風格兇悍的民間資金把持,股性非常活躍是目前市場上激進者操作的好品種,該股短線連續收出兩根陽線,技術指標一致趨強,後市有望突破性上漲。

Ⅵ 誰知道"股票"的來源啊

股票是商品經濟及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在16世紀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在15世紀,義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新大陸,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
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開通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線,使海外貿
易和殖民地掠奪成為暴富的捷徑。而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具備兩大條件,其一是組建
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
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
險。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
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這些公
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
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應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
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
受,或設法依公司章程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
便。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東資格,享有股東權。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
組織形式。在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股金成為長期投資。股東憑借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股東權,
領取股息。
與此相適應,證券交易也在歐洲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出現。17世紀初,為了促進
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了證券交易
場所。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二、17世紀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大機器工業生產
代替手工生產的產業革命迅猛崛起,導致了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適應
了大工業的要求而迅速發展起來,股票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出於生產對於擴大資金來源
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運輸業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
票來籌集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
本主義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銀行券,又能吸收
社會資金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金融業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工業革命。
此時,資本主義的主要工業部門從手工業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生產。不但紡織
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
產力的發展。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資本家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
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巨大
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資本家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資本社會化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在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
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
00英里的鐵路。
到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要求擴大企業規模、改進生產技
術和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這時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就采
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資興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股票價格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工業企業進行股
票投資的興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
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
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股票發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證券交易所也在逐步發展。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
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它最初經營政府債券,
其後是公司債券和礦山、運河股票。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證券市場也在
英國興起。
美國的證券市場從費城、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
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這些證券市場開始經營政府債券,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1790年
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誕生,1792年紐約的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
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隨
著股票交易的發展,在1884年,美國的道和瓊斯發明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
數雛形——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西方國家均通過制定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美國根據192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於1933年頒布了《證券法》
主要規定了股票發行制度。1934年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股票交易問題,
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股票市場的主管機關。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減少投資風險,頒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另外,在各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比如,美國的道·瓊斯公司編制的道·瓊斯股票價
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價格指數。有關證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價格指數的產生,促進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發展。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
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
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
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Ⅶ 北京天橋股票現在叫什麼

現在叫信達地產(600657);曾用簡稱:*ST天橋,G*ST天橋,ST天橋,北京天橋,青鳥天橋

Ⅷ 上海證券所剛成立的時候有幾只股票呀

老八股嘛,

http://..com/question/94386855.html?si=1

Ⅸ 北京天橋市場

天橋市場在永定門和正陽門之間,現在啥也沒有了。

天橋的變遷

天橋地處北京市宣武區內,位於北京城中軸線南部,前門至永定門的中段,現今天橋南大街北口的十字路口處。

元朝時這一帶是元大都的南郊。明朝永樂帝皇遷都北京後,興建了天壇和先農壇,但此處仍屬南郊。到明朝嘉靖年間增築了外城,此地才成為外城的中心。

天橋的來歷: 當時在天壇、先農壇的北牆外,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是皇帝從皇宮出正陽門到兩壇祭祀的必經之地。為此,專門在此修建了一座頗為壯觀的漢白玉單孔高拱橋,以通「御路」。因為皇帝又稱為天子,這是天子所走之橋,所以叫「天橋」。

天橋的橋身選用漢白玉石料砌成,兩旁的橋欄雕刻精細,遠望此橋,潔白如玉,莊重秀麗。天橋平時有木柵欄對擋,百姓過河只能走兩側的木橋。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橋改為低拱石橋。1927年又因鋪設電車路軌,又將低拱石橋改為平橋。1934年拓寬馬路時又將橋欄拆除,至此此地橋的蹤跡全無,空留了天橋的地名。有戲言稱:「天橋有天無橋。」而橋下原有的河道也逐漸變成了後來的「龍須溝」。

元、明兩代之際,天橋一帶是河溝縱橫、港汊交錯的水鄉澤國。河溝兩旁,楊柳夾岸,水池相連,頗有江南水鄉的風韻。春、夏、秋三季景色宜人。加之會館、旅店、商業大都在前三門以外,距離這一帶風景區最近,所以這里就成了最方便的瀏覽區。

隨著遊人的增加,這里逐漸出現了為遊人服務的茶肆、酒樓、飯館等飲食攤點和為遊人助興的打拳、賣藝、說書、唱曲的娛樂場子。這就是天橋市場的雛形。清朝康熙年間又將燈市從內城遷到前門外,天橋西北的靈佑宮成了天橋燈市的一部分。每年上元燈節,這里遊人雲集,熱鬧非凡。光緒年間又修建了京漢鐵路,在永定門外的馬家堡設立車站。往來旅客由永定門出入,多在天橋落腳。市民到馬家堡遊逛,也都在天橋停留,因而天橋市場日益繁榮。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因新即位的皇帝溥儀到天壇祭天,下令拆除天橋以南路旁的攤商,他們被移到東龍須溝北岸金魚池一帶。但這里地勢偏僻,遊人稀少,營業蕭條。1912年已為共和時期,商戶代表與官府協商議,又將商貿集市遷回天橋以南的大路兩側。後因修和平門外的道路,春節的廠甸廟會,也暫時移到天橋的香廠一帶,與天橋市場連成一片,於是這個地區又興旺起來。

著名京劇演員俞振庭集資,搭了個蘆葦材料的「振華大戲棚」,成為天橋第一個演出京劇的場所。1917年,位於香廠路西口的仿上海「大世界」的「新世界」游藝場建成開店,在四層的大樓里設有戲劇、曲藝、雜耍等游藝和酒館、茶館及小吃。第二年,在先農壇北牆外的西龍須溝南岸,又建起了「城南遊藝圈」,內容與「新世界」差不多,但有露天場地,還有一個京劇坤班在此演出。

共和初期,天橋以南的東市場陸續出現了「歌舞台」、「樂舞台」、「燕舞台」三個演出京劇、河北梆子的戲園。西市場的茶園(小劇場)、茶館、技藝表演場子、酒飯館、小吃攤點等也逐年增多。1914年前門瓮城和東西荷包巷拆除,那裡的六十多家商戶被遷往天橋一帶,利用舊房料在天橋東、西市場北端建起了七條小巷,繼續營業。

1916年一些商人集資,疏浚了先農壇東牆(北段)外一片窪地水面,建成小島,用蘆葦杉篙搭了個「水心亭」,栽柳植蓮,夏季綠柳紅荷,風光旖旎,吸引了不少遊客。天橋南大街路西,原有一片積水的低窪地。1917年,曾任江西督軍的陸光遠,依仗權勢,用極低的價碼,買下這里23.5畝地,出租給商販、藝人,並規定誰租地誰平墊。這塊地後來變成熱鬧的公平市場。這里有座二層樓房,開設當時最大的茶館「福海居」,被稱為評書大王的雙厚坪就在此演出。

1926年西龍須溝西段改為暗溝下水道,上面鋪成馬路,路北建起十四條街巷,為居民住宅區,藝人、攤點移到路南。國民黨政府遷都南京後,北平流動人口減少,市面蕭條,「新世界」、「城南遊藝圈」相繼倒閉。北平被日軍侵佔後,原城南遊藝圈舊址已破爛不堪,日偽當局在此建立了屠宰場。天橋市場的范圍逐漸縮小。1945年後的天橋,除了露天賣藝場子、小吃攤點、舊貨估衣攤之外,已經沒有什幺較大的商號。

舊天橋市場建築原很簡陋,席棚、板棚居多。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 天橋曾多次失火,最大的兩次火災幾乎將東、西市場全部化為灰燼。歌、樂、燕三個舞台,火災後再也沒有修復,廢墟成了菜市和棚戶民房。四十年代末,天橋市場只剩下了三角市場、西市場、公平市場以及路東的東市場了。

在五十年代初,新中國人民政府治理了龍須溝,修築了馬路。五十年代中期,對娛樂場地做了調整,除天樂戲院演京劇、萬盛軒演評戲、丹桂戲院演河北梆子、原吉祥戲院舊址處由北京雜技團演出雜技和中華、天橋兩家電影院外,原有的活動場所逐漸成了居民房。

天橋的商業、飲食業都按行業歸口管理,繼續營業。估衣行、舊貨行歸入信託業,設立了信託商店。賣小吃的攤商有的組織了聯營,有的歸業於小吃店、飯館。而曲藝、雜技、武術等藝人,有的組織到小劇場聯合演出,有的參加了說唱曲藝、雜技的團體,成為國營或集體的文藝工作者。

原來擺地攤鑲牙的、看病的、賣葯者也有的進了醫院工作。原城南遊藝園舊址建起了友誼醫院。在菜市、糧食市的地方,建起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橋的西南面,建起了可供現代歌舞演出的天橋劇場。至此,舊天橋的面貌已發生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