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能看到lyft和如涵的招股書呢
專業分析師的話,推薦直接去官方看美國證監會官網查詢;普通股民則推薦看財經媒體或券商的報道。本人就一普通散戶,平時刷36氪跟華盛通的資訊頻道了解最新財經資訊,華盛通的還會第一時間做分析,更有長圖文形式,不用自己解讀招股書。
B. 什麼是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就是你的資產去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你的資產本身價值,所以叫資產泡沫,通俗易懂說就是說你的資產已經資不抵債了。
C. 攘外必先安內,Uber盛世危機註定難以善終
高管離職、內部騷擾事件、隨意的漲價,Uber面臨著盛世危機,情勢依然很不容忽視,Uber創始人查爾韋斯·卡蘭尼克的無限期休假則成為導火索,揭開了Uber的傷疤。
只有服務更好,才會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用戶、司機才能更好地為平台服務。
筆者認為,Uber想要快速解決危機,很難,除非放下身段去向競爭對手學習。整合公司內部,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用戶是指平台的使用者,包括司機和乘客,而不能以平台為要挾榨取司機的利益,否則Uber在危機之下將難以善終。
D. 億歐周點評丨車企馳援武漢疫情超5億元;特斯拉再盈利
[億歐導讀]?一周汽車出行行業事件匯總:①交通管制會否擴大至全國?國家衛健委:會根據疫情需要不斷調整;②特斯拉2019Q4營收73.8億美元,上海超級工廠暫時關閉;③意欲擴展新能源業務,博格華納33億美元收購德爾福……
(製表人/億歐分析員曾樂)
Lyft宣布業務重組,IPO以來將首次裁員
1月30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該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涉及Lyft市場營銷和企業銷售部門,這將導致約90人受到裁員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員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來的首次裁員。自Lyft上市後,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發行價,截至目前,該公司的股價與其發行價相比,跌超30%。
周點評:一個殘酷的現實正擺在Lyft面前,盡管Lyft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但卻處於持續虧損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業模式拋棄了傳統計程車公司的重資產,只作為撮合方收取傭金。但在美國,Lyft依舊要為司機支付大量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計程車公司無異。
傳Uber和DoorDash曾考慮合並,但談判最終破裂
2月1日,據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打車服務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創企業DoorDash曾在去年探討合並的可能性,但最終沒有達成協議。上述知情人士稱,當時軟銀集團敦促Uber與DoorDash討論潛在的合並交易。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盡管雙方的談判最終以破裂告終,但這兩家公司並未排除重啟談判的可能性。
周點評: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連續十年虧損。打車是Uber的主營業務,與此同時,「乘客增速放緩」卻也成為Uber長期面臨的問題,而這也被外界視為Uber財務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Uber實現合並重組也並非沒有可能。
投融資
大眾卡車部門Traton出價29億美元收購美國商用車Navistar
1月31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卡車部門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約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商用車龍頭Navistar股份。受此影響,Navistar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大漲50%。Traton方面表示,其報價取決於能否與Navistar達成收購協議。
早在2016年,大眾汽車以2.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時,大眾方面便表示,有興趣收購Navistar的剩餘股份。
周點評:大眾汽車投資Navistar,顯示是大眾試圖在美國商用車輛市場中鞏固自身地位、提升影響力。於Navistar而言,大眾的到來擴充了其現金流運營。雙方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不過,大眾的投資也有一定風險,數據顯示,Navistar如今在美國商務重型汽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已開始萎縮。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欲轉型,470億元收購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以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5.5億元)收購威伯科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達成該收購案。對威伯科的收購,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進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采埃孚以變速箱和傳動系統為主要業務,在全球有超過120個生產基地、6個研發中心。據悉,采埃孚與威伯科合並後,將成為一家全球性商用車技術集成系統供應商,合並後的銷售總額將達到約400億歐元,有望躋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點評:采埃孚曾表示,計劃投資超1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3.4億元)用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業務。完成收購後,采埃孚得以完善整個商用車技術組合,提供解決方案使汽車具備「行動」能力。這樣一來,也使得感知、決策和控制形成閉環,從而進一步實現自動駕駛落地。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Your Lyft code is 114174是什麼意思
Your Lyft code is 114174
你的公司代碼是114174
可能說的是組織機構代碼
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詞典釋義
n.
法典;行為准則;代碼,密碼;信號
vt.
將…譯成電碼;編碼,加密
vi.
為…編碼;指定遺傳密碼
CET4 / 考研 / IELTS / TEM4 / TEM8 / GMAT
F.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產生那些不好影響
人工智慧與機械不同,機械被製造出來是用來代替人類做重復單調的體力勞動的,目的是解放雙手,而人工智慧被製造出來是用來代替人類做復雜的腦力勞動的,目的是解放大腦。
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不禁好奇,當大腦和雙手都被解放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無盡地享樂?
G. lyft都上市了,那麼在哪裡可以買呢
$Lyft(LYFT)$ 本周五美國獨角獸公司Lyft將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發行價將定位於$62-$68之間,按照中間價$65計算,市值將達到$185億美元。截止2018年底,Lyft收入為$22億美元(較前年增長103%),凈損失為$9億,佔有美國39%的共享車市場。
另一家獨角獸Uber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而做為共享車市場老大的Uber,2018收入為$113億美元(較前年增長43%),凈損失$18億。和Lyft只深耕美國市場不同,Uber在全球都有自己的業務,其中就包括持有滴滴17.5%的股份。
回到今天的問題上,獨角獸Lyft上市後,投資者應該買入嗎?其實巴菲特對於還未盈利的獨角獸公司在很早前就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標准,他說如果一個市值在$500億美元以的獨角獸應該能為股東在未來5年創造至少$50億的稅前利潤,也就是5年創造公司市值的10%的。按照這個標准,Lyft在上市後的壓力非常大,雖然獨角獸在股票市場上向投資者出售得是自己高增長的故事,但任何靠高速增長而贏得市場的公司都存在風險。因為無論怎麼增長,Lyft都需要為每一位開車的司機付出成本。截止2018年,平均顧客每次Lyft打車的費用是$13.5,比2016年的$11.75上漲了$1.75。而中間有$9.5是給到司機的,而這個成本從16年至今幾乎從未變過。留給投資者思考的問題是Lyft的天花板在哪?Lyft還能從中獲得多少利潤?
說個我自己在美國用Lyft的感受,Lyft現在爭奪市場還是停留在價格競爭上,有點類似中國之前滴滴和快滴之間的競爭。每次打車前對比Uber和Lyft會發現Lyft總能比Uber要便宜點,對於老客戶Lyft經常給出10%,甚至50%優惠活動。3月帶家人去拉斯維加斯旅遊,幾乎都是用Lyft。如下圖所示,最貴的一次是$15.28的出行,晚上12點到拉斯維加斯機場,訂Lyft從機場到酒店,而兩地之間的距離大概在16公里左右。
H. 美股行情怎麼樣
美股經歷9年牛市,目前在高位,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後出現增長乏力的跡象,後事如果美國經濟出現下滑,股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I. 2月汽車出行大事件:車企拯救口罩危機;寧德時代牽手特斯拉
[億歐導讀]?2020年2月,車企轉產拯救口罩危機;蔚來官宣落戶合肥,項目計劃融資超百億元;寧德時代官宣「牽手」特斯拉;計劃融資200億擴大電池項目產能
寧德時代官宣「牽手」特斯拉;計劃融資200億擴大電池項目產能
2月3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與特斯拉以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特斯拉)簽訂《ProctionPricingAgreement(China)》協議。上述協議中約定,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供貨期限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2月28日,寧德時代計劃通過私募融資200億元人民幣(約合28.5億美元),用於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建設、研發及補充流動資金,以提升盈利空間。寧德時代在提交給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此次融資將幫助公司擴大其在福建、江蘇和四川的電池工廠的產能,預計將新增鋰電池產能超52GWh,以及一個儲能研究項目。
高德地圖聯合交管部門在上海、重慶等上線「入境登記」功能
2月6日,高德地圖聯合交管部門在上海、重慶、鄭州、蘇州上線「入境登記」功能。春節返程用戶可通過高德地圖在線完成健康信息登記,從而減少返程過程在疫情檢查站的停留和等待時間。
Uber2019年財報發布,全年虧損超85億美元
2月7日,Uber發布了該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Uber營收40.69億美元,同比增長36.82%,優於分析師預期40.6億美元;凈虧損10.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大24.83%,小於市場此前預期。
在2019年裡,Uber營收141.47億美元,同比增長25.53%;調整後的凈收入為128.97億美元,同比增長25.25%。值得一提的是,Uber全年凈虧損更是超過85億美元。
LyftQ4營收10.171億美元創新高,虧損持續擴大,股價跌超10%
2月12日,美國打車平台Lyft公布了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在第四季度,Lyft營收為10.171億美元,同比增長52%,創下該公司史上單季度營收最高紀錄,並超出分析師普遍預期的9.84億美元;凈虧損3.560億美元,同比增長43%。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Lyft全年營收36億美元,同比增長68%,同樣創下該公司史上最高紀錄,超出市場預期;全年凈虧損26億美元,與2018年凈虧損9億美元相比,同比擴大近3倍。
網路Apollo獲IATF16949認證,加速自動駕駛量產進程
2月24日,Apollo宣布近日已獲得IATF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符合性證書,這是汽車行業內最具權威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由國際知名標准認證機構T?VNORD北德頒發。與此同時,Apollo與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質量管理中心中國分公司(VDAQMCChina)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質量管理委員會中國區(QMAChina)特邀中國企業嘉賓參與行業閉門會議。
馭勢科技獲新一輪融資,博世再加碼中國自動駕駛
2月26日,馭勢科技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有深創投(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中金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基金。馭勢科技稱,2020年將持續開放融資,為公司發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估值超30億美元
2月26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合作,與此同時,雙方將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總額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
瓜子二手車和毛豆新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宣布降薪
2月28日,瓜子二手車的母公司車好多集團發布了2020年2月和3月份的降薪方案,集團VP層:M6及以上全序列降薪50%;集團總監層:P9M4、P10M5全序列降薪40%;集團崗位:P序列、M序列降薪30%,補償假期13天。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