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IEC代表什麼
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簡稱IEC)成立於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電工標准化機構,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的甲級咨詢組織。1947年ISO成立後,IEC曾作為電工部門並入ISO,但在技術上、財務上仍保持其獨立性。根據1976年ISO與IEC的新協議,兩組織都是法律上獨立的組織,IEC負責有關電工、電子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其他領域則由ISO負責。目前IEC成員國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工業發達國家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人口的80%,其生產和消耗的電能佔全世界的95%,製造和使用的電氣、電子產品佔全世界產量的90%。IEC的宗旨是促進電工標準的國際統一,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准化及有關方面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出版包括國際標准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國家委員會在其本國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國際標准。IEC的工作領域包括了電力、電子、電信和原子能方面的電工技術。
㈡ IEC是什麼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於1906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准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准化工作.
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英文縮寫:IEC 總部: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總部最初位於倫敦,1948年搬到了位於日內瓦的現總部處.成立日期及成立過程:1887-1900年召開的6次國際電工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電工標准化機構,以解決用電安全和電工產品標准化問題.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召開的國際電工會議上通過了關於建立永久性機構的決議.1906年6月,13個國家的代表集會倫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議事規則,正式成立了國際電工委員會.1947年作為一個電工部門並入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76年又從ISO中分立出來.宗旨和目標:促進電工、電子和相關技術領域有關電工標准化等所有問題上(如標準的合格評定)的國際合作.該委員會的目標是:有效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保證在全球范圍內優先並最大程度地使用其標准和合格評定計劃;評定並提高其標准所涉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為共同使用復雜系統創造條件;提高工業化進程的有效性;提高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性質及總部地址:制定和發布國際電工電子標準的非政府性國際機構,1906年成立時總部設在倫敦,1947年因並入ISO遷至瑞士日內瓦.
㈢ 誰知道IEC是什麼
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簡稱IEC)成立於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電工標准化機構,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的甲級咨詢組織。1947年ISO成立後,IEC曾作為電工部門並入ISO,但在技術上、財務上仍保持其獨立性。根據1976年ISO與IEC的新協議,兩組織都是法律上獨立的組織,IEC負責有關電工、電子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其他領域則由ISO負責。目前IEC成員國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工業發達國家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人口的80%,其生產和消耗的電能佔全世界的95%,製造和使用 的電氣、電子產品佔全世界產量的90%。IEC的宗旨是促進電工標準的國際統一,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准化及有關方面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出版包括國際標准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國家委員會在其本國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國際標准。IEC的工作領域包括了電力、電子、電信和原子能方面的電工技術。
IEC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目前有53個成員國,稱為IEC國家委員會,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作為其成員。每個成員國都是理事會成員,理事會會議一年一次,稱為IEC年會,輪流在各個成員國召開。執行委員會處理理事會交辦的事項。IEC的技術工作由執委會(CA)負責。執委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分為A、B、C三個組,分別在不同領域同時處理標准制訂工作中的協調問題。 IEC目前有104個技術委員會、143個分技術委員會。中國於1957年成為IEC的執委會成員。IEC設有三個認證委員會,一個是電子元器件質量評定委員會(IECQ)、一個是電子安全認證委員會(IECEE)、一個是防爆電氣認證委員會(IECEX)。
㈣ iec標准查詢
你到 《工標網》 到那查詢你的標准號和關鍵字,工標網的標准錄入量很大,聽說有十幾萬條標
准,到工標網找標准也很方便,聽說是採用智能化搜索引擎,你只要輸入標准號就可以輕松找出相關的標准
下載方法:網路《工標網》進入《工標網》主頁,找你的標准號或關鍵字就可以搜索到相關標准!
標准編號:GB/T 15576-2008
標准名稱:低壓成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
標准狀態:現行
英文標題:Low-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ssemblies
替代情況:替代GB/T 15576-1995
實施日期:2009-4-1
頒布部門: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內容簡介:本標准代替GB/T 15576-1995《低壓無功功率靜態補償裝置總技術條件》。<br>本標準是依據近年低壓成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發展及低壓成套設備標准GB 7251.1-2005的要求,對GB/T 15576-1995進行修改編制而成。<br>本標准規定了低壓成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術語和定義、技術和試驗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額定交流電壓不超過1000V(或1140V),頻率不超過1000Hz的低壓成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本標准與GB/T 15576-1995相比,除在文字上有部分改動,一些章條有增加及修改,涉及到的主要技術差異如下:
———原集中補償裝置額定短時耐受電流分為80kA、50kA、30kA、15kA,改為補償裝置的補償容量不小於150kvar時裝置的額定短時耐受電流應不小於15kA;
———原放電設施應保證電容器斷電後,從額定電壓峰值放電至50V,歷時不大於1min,改為3min;
———原驗證預期短路時試驗電源電壓應等於1.1倍額定工作電壓,改為按GB 7251.1-2005 8.2.3的試驗方法進行,預期短路時試驗電源電壓為1.05倍額定工作電壓;
———6.10.1中增加對非自動控制投切的設備,宜裝有過電流保護;
———增加6.3 裝置防護等級的最低要求;
———增加7.10 雜訊測試(僅適用於有抑制諧波或濾波功能的裝置);
———增加7.9 電磁兼容性試驗;
———增加7.14 動態響應時間試驗(適用於半導體電子開關和復合開關);
———增加7.15 缺相保護試驗(僅適用於有缺相保護的裝置);
———增加7.16 抑制諧波或濾波功能驗證(僅適用於有抑制諧波或濾波功能的裝置);
———增加7.17 基本環境試驗(僅適用於戶外型裝置)
㈤ IEC是什麼意思
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CE)
㈥ ISO/IEC是什麼
ISO其全稱是,翻譯成中文就是「國際標准化組織」。
㈦ IEC 有哪些標准
有一系列的標准和詳細的指南。
以IEC61340(靜電標准)為例,它由下列部分組成,其總標題為:靜電。
IEC61340-1:總論;
IEC61340-2-1:靜電測試方法—充電率;
IEC61340-2-2:靜電測試方法—電阻和電阻率;
IEC61340-3-1:模擬靜電效果方法——靜電放電模擬——人體模型(HBM);
IEC61340-3-2:模擬靜電效果方法——靜電放電模擬——機器模型(MM);
IEC61340-3-3:模擬靜電效果方法——靜電放電模擬——帶電器件模型(CDM);
IEC61340-4-1:特定應用的標准測試方法——地面覆蓋物和安裝地板的靜電性能;
IEC 61340-4-4:軟性中間散裝貨物集裝箱(FIBC)的靜電防護測試方法;
IEC61340-4-3:特定應用的標准測試方法——靜電防護鞋特性的測試方法;
IEC61340-5-1:電子器件的靜電防護——基本要求;
IEC61340-5-2:電子器件的靜電防護——用戶指南。
IEC標准不僅僅只有靜電標准IEC 61340,還有其他許多標准,比如變電站自動化標准IEC 61850、能量管理系統應用程序介面(EMSAPI)標准IEC 61970、配電管理系統標准IEC 61968等等。
(7)iec電子的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國際電工委員會(,簡稱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電工標准化機構,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的甲級咨詢組織。1947年ISO成立後,IEC曾作為電工部門並入ISO,但在技術上、財務上仍保持其獨立性。
根據1976年ISO與IEC的新協議,兩組織都是法律上獨立的組織,IEC負責有關電工、電子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其他領域則由ISO負責。IEC成員國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工業發達國家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人口的97%,其生產和消耗的電能佔全世界的95%,製造和使用的電氣、電子產品佔全世界產量的90%。
IEC的宗旨是促進電工標準的國際統一,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准化及有關方面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出版包括國際標准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國家委員會在其本國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國際標准。IEC的工作領域包括了電力、電子、電信和原子能方面的電工技術。
㈧ ISO和IEC有什麼區別
1、作用不同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於1906年,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准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准化工作。
國際標准化組織簡稱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
2、宗旨不同
ISO負責目前絕大部分領域(包括軍工、石油、船舶等壟斷行業)的標准化活動。ISO現有117個成員,包括117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電工委員會是促進電工、電子和相關技術領域有關電工標准化等所有問題上(如標準的合格評定)的國際合作。
3、目標不同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進標准化及其相關活動的發展,以便於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換,在智力、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
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目標是:有效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保證在全球范圍內優先並最大程度地使用其標准和合格評定計劃;評定並提高其標准所涉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為共同使用復雜系統創造條件;提高工業化進程的有效性;提高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
㈨ IEEE與IEC是什麼關系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是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簡稱,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標准化組織,主要是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准化工作。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簡稱,定位在「科學和教育,並直接面向電子電氣工程、通訊、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理論和原理研究的組織,以及相關工程分支的藝術和科學」。IEEE承擔著多個科學期刊和會議組織者的角色。它也是一個廣泛的工業標准開發者,主要領域包括電能、能源、生物技術和保健、信息技術、信息安全、通訊、消費電子、運輸、航天技術和納米技術。
簡單講,IEC主要負責電氣、電子領域的國際化標准;IEEE負責科學期刊、會議,及更多領域的標准工作。
㈩ IEC是什麼標志
是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的簡稱。
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簡稱IEC)成立於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電工標准化機構,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的甲級咨詢組織。1947年ISO成立後,IEC曾作為電工部門並入ISO,但在技術上、財務上仍保持其獨立性。根據1976年ISO與IEC的新協議,兩組織都是法律上獨立的組織,IEC負責有關電工、電子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其他領域則由ISO負責。目前IEC成員國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工業發達國家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人口的80%,其生產和消耗的電能佔全世界的95%,製造和使用 的電氣、電子產品佔全世界產量的90%。IEC的宗旨是促進電工標準的國際統一,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准化及有關方面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出版包括國際標准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國家委員會在其本國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國際標准。IEC的工作領域包括了電力、電子、電信和原子能方面的電工技術。
IEC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目前有53個成員國,稱為IEC國家委員會,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作為其成員。每個成員國都是理事會成員,理事會會議一年一次,稱為IEC年會,輪流在各個成員國召開。執行委員會處理理事會交辦的事項。IEC的技術工作由執委會(CA)負責。執委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分為A、B、C三個組,分別在不同領域同時處理標准制訂工作中的協調問題。 IEC目前有104個技術委員會、143個分技術委員會。中國於1957年成為IEC的執委會成員。IEC設有三個認證委員會,一個是電子元器件質量評定委員會(IECQ)、一個是電子安全認證委員會(IECEE)、一個是防爆電氣認證委員會(IECEX)。為了統一制訂有關認證准則,IEC還於1996年成立了合格評定委員會(CAB),負責制訂包括體系認證工作在內的一系列認證和認可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