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國、草、原、恩、兆、中、華、是王氏那一支
山東德州王氏字輩:"文明學書青開國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積善福慶臨" 義烏南陵王氏字輩: 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義禮讓文行忠信善積慶遠學勤業隆晉萃理貫通乾坤道圓凈愛竹風節高植槐 枝秀挺芝蘭生庭階裘圖爭輝映地久並天長似續斯與並」。 安徽績溪王氏字輩: 「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馬驌龍鳳鹿孝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潤州王氏字輩: 「洪勛振立世德克昌紹承先志永錫嘉祥」。 鳳林王氏字輩: 「創業鳳林勛績立敬存誠著賢聲文章華國妥先靈忠孝世家啟後人烏邑發祥綿世澤鳳林創業振家聲」。 楚偽王氏善慶堂字輩: 「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傅家徵世澤光國蔚人才道立英賢作心恆孝友培熙朝榮俊彥寶樹植庭槐」。 王氏太原堂字輩: 「自紹玉昆誠經緯雄才具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聲敦本前謨顯修倫世道平休仁知緒永敏學興時行以上培原裕方來受命旌」。 族譜 寧鄉鳥石王氏字輩: 「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瑩葆衷恢世澤作善振芳聲植樹先知貴魁英實得名緒從忠厚衍瑞應集簪纓」。 王氏太原堂字輩: 「有章汝煥式德聊昌修禮立義守本安常興家成業錫慶致祥功昭道顯聲遠名揚」。 湖南益陽王氏字輩: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萬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輝星漢詞章耀錦城科名光世澤祿位定均申」。舊序:「鼎范銘功遠詩書啟俊英家聲傳益盛前武克相承」。 王氏太原堂七大房字輩: 「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今逢清鼎位代毓國家材世際人文起源從晉祚來子孫發千億賢仕策金台」。續序:「文運人開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顯寶善立名祖詒雲衍」。 王氏文德堂字輩: 二房車礁舊序:「宗派始均千卽寶邦繼焉文允廷光政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二房鴨頭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統繼天德萬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興家國盛思昭四第聯」;二房西陂灘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文允廷綱政用世萬興天單懋崇宏盛思昭甲第聯」;三房馬鞍山舊序:「鈞千萬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國宗先仕榮華家思昭甲第聯」;四房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文允廷常政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聯」;五房舊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貞萬單湖廣尚興繼承焉念宗祖顯達思昭甲第聯」;六房舊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萬世崇興紹先顯繼宗行永全昭早第聯」;七~八房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統繼天文九廷常政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九房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統繼天茂元公伯萬允本盛興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九房七星台舊序:「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師金彥太古子興勝崇綿孔孟儒風大思昭甲第聯」。 湖南瀏陽王氏字輩: 鑿石支派序:「裔榮篤本先德顯揚紹修世澤遠繼廷芳」;南華案山支派序:「家德澤新克念顯揚紹修正學遠繼廷芳」。 湖南長沙王氏字輩: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應子國正學文洪開式哲啟兆萬年顯承謨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澤綿延永紹祥鍾俊傑」。 湖南常德王氏字輩: 東陽十甲序:「成龍致世時永大欽朝思言事道心立」;東陽二甲序:「成龍致世時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東陽三四甲序:「成龍致世時一大□□應言事道心立」;東陽九甲序:「成龍致世時廷時一齊國言事道心立」;慈利縣城序:「成龍玉本□之守國仕□錫朝萬邦永」;王家灣序:「芳成祖樂□永本廷然良國事道惠大」;坪潭等處序:「成龍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碩舊王氏字輩: 「聲振朝堂世德傳芳求志達道大顯家邦」。 湖南益陽王氏字輩: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為楚寶儒作國珍典型克紹動業能宏承恩錫命顯新揚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湖南湘鄉牢田王氏字輩: 原序:「添元用義祖承顯立鉉宗忠孝守仁義安邦定太平世業紹前德詩書裕後昆修齊為國本名教耀芳聲」。 湖南安化王氏字輩: 舊序:「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萬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資祺壽亨佳福慶增」;新序:「驥足騰雲路鴻章重玉京彝鼎垂功遠賢書啟俊英令名光世澤祿位自能申家聲傅必盛前武克相繩」。 江西萍鄉王氏字輩: 「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齊青箱延世澤儲俊隸金閨」。 太原郡王氏字輩: 舊名序:「文章開國運忠孝大家聲孔孟師廼遠須知立志求」,舊字序:「孫子振大明朝廷公侯聊奕世異端非我願勝域喜同游」;新名序:「冠丹騰霄漢瑤池通貴聲玉樹共春茂金枝業向榮永傳凌雲志淪海存赤心宏圖必如願世祖積德成」,新字序:「儒林欣勃起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爭先子孫□君賜禮義織前賢丕達流芳遠顯耀福長綿恩澤垂青簡一統盛相延」。 開閩忠懿王氏字輩: 「君家藹吉周召甫申英賢濟美中孝垂芳聖世衣冠文章禮樂德業紹先淵源啟後」。 王氏槐堂字輩: 舊序:「文德承家遠詩書訓子賢才名輝楚域槐緒卜長年」, 新序:「榮福全宗享華袷聚廣昌富耀培光大貴和盛致祥」。 王氏茹古堂字輩: 「欽清樹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騰爵正崇」;名序:「欽清樹炳增鍂法植熙均鎮治檄煥埀鍾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騰爵正崇天朝長佑啟奕載慶榮封」。 王氏紹槐字輩: 舊名序:「文章開國運忠孝大家聲」,舊字序:「子孫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樹連生茂三槐俊秀賢彥才誠賓貴儒士必優先民主新時代和平永樂然」;新字序:「世澤垂千載敦倫慶萬年克儉承前緒存仁啟後延蘭桂傳進步禮義寬心田丕達流芳遠榮顯福長綿日月開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輝齊秉現朗曜照上乾」。 太原王氏字輩: 「延有國□斯顯奕世伯仲希仁□季守義民彥思忠元良允治太平萬年臣子素志」。 註:以上資料非全,待補充。溯源 在陝西的南部鎮安、柞水、及湖北西北地區,有王氏,據家譜記載,是清朝從山西搬遷進山區居住的,他們的字輩(近幾代的)開家邦賢良,現在就有五代人存在(可能現在就剩下家幫賢良四輩同時存在了)他們的名字都嚴格按照字輩排,基本孩子一出生,三個名字的前兩個已經定下來來了,其實有字輩還是很好。這里的王氏每年正月初二拜譜,譜就是氏族的人脈歷史。 太源堂王氏字輩: 「才條繼朝廷建仕永啟國泰傳奕世立德維先」 秦漢時,隨北方移民南流,太原王氏族人陸續南遷。撒播至福建的衍派後裔王松源,育子王才庄,原籍福建彰州府龍溪縣珠璣巷(今屬福建龍海市)。王才庄率兒離福建遷廣東,短居廣東連灘亞章村紅頭社(今屬廣東鬱南縣),再官游到廣西潯州府桂平
B. 王氏資料
王姓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據《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省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是著姓、大姓,武王滅商後,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記載的後稷。傳說後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么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成人。因為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所以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
棄因為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後,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號為後稷,賜姓為姬。
後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發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生沖突,古公亶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陝西省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帶領部族在這里建築城郭房屋,並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古公亶父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斷發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候,終於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後,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後,姬高又奉命打開殷商的監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百姓。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樂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省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臨死的時候,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
不知過了幾代,畢公高的後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變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
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從此,畢萬及其後代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爭中,魏氏協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最後終於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後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華的王室貴族。據說有一次晉平公派叔譽入周覲見,太子晉的能言善辯令叔譽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晉國後,就對晉平公說:「靈王太子晉才15歲,竟如此厲害,我和他辯論,竟被他問得理屈詞窮。我們還是及早歸還先前侵佔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則我們就會大禍臨頭」。在一邊的師曠聽後很不服氣,他不相信一個15歲的孩子會有這么厲害,便要求到周廷與太子晉辯論。沒想到師曠見了太子晉後也被太子晉問倒。師曠是個盲人,他利用這個生理上的殘疾為自己找了個下台的台階。他說:「我是個盲人,看不見,只靠耳朵來了解外部世界。耳聞要比眼見的東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問倒。」話雖這么說,師曠也確實領教了太子晉的厲害。
太子晉不但對來較量的使臣唇槍舌劍,對自己國家的事也據理力爭。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兩條河流洪水泛濫,直接威脅著王宮的安全,周靈王打算用堵截的辦法阻住洪水,太子晉堅決反對,主張用疏導的辦法根本解決。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太子晉從如何治水的問題中引申出如何治國的大問題,指出壅堵的辦法實際上是保自己於一時而使矛盾激化。他說:「王將防斗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斗也,其無乃章禍而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沒有能夠繼承王位的人。關於他沒繼承王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因為直言相諫而被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種說法是年幼早喪,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河東猗氏有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後,赤繼承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強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
-- 作者:A零秒
-- 發布時間:2005-7-24 22:01:00
--
二、是出自媯姓
為齊王田和的後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後的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省輝縣),生有三子:異、桓、軫。異生子安。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項羽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了紀念這一時的輝煌,從此便改姓王。此為河南壬氏。
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虞舜以虞為姓,是因為這個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於今天陝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陸一帶,境內有虞山,又是古虞國所在地。
當初,虞舜沒有被選為堯的接班人時,堯為了考察和培養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虞舜與他的兩位夫人當時就住在媯水之濱。這條媯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南,它從歷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所以舜的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的名字為姓,為媯氏。
舜的母親死得早,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後又與新妻生了個兒子名字叫象。瞽叟喜愛新妻及後子,對舜由親到疏,由疏到厭,由厭到恨,多次設計謀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理倉廩的頂部,當舜爬到頂部後,瞽叟卻在倉廩下放起火來,企圖把舜燒死。幸虧舜事先有所防備,他用兩只大竹笠護衛著自己,
舜從堯那裡以推舉的方式繼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舉的方式把天下傳給了夏禹。夏禹因舜傳位之恩,把舜的長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省虞城縣北),從此媯姓的一支在這個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經過夏、商兩朝,媯姓在媯水流域和虞國這兩個地方都得到了發展。到了商朝末期,由於西方姬姓周國的日益強盛,兩個地方的媯姓與周國的關系也漸漸密切起來。
媯水流域的媯姓與周國關系密切。在虞國的商均的後代,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著密切的來往,一個叫遏父的媯姓人竟到了周國,作了陶正這樣的官,負責周國的陶器生產。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實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對象有3種人,一個是先聖先賢之後;一個是功臣謀士之後;一個是自家兄弟。作為先聖先賢,神農、黃帝、堯、禹的後代們都得到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後裔媯氏也不例外。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兒子媯滿,把他封在陳,爵位為公。陳國的國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媯滿因此被稱為胡公滿或陳胡公滿,成為媯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陽地區的祖先。
陳國君主的位置傳了10代,換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時,國內發生了一次動亂。宣公即位後立禦寇為太子。後來,宣公的寵姬又生了兒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愛。宣公打算讓款作自己的繼承人,於是便殺掉了太子禦寇。禦寇有一個十分親近的人,名叫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禦寇被殺,陳完也在陳國呆不住了,便帶著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齊國。這時候,中國的歷史已經進入了春秋時期,齊國正值齊桓公在位,處於蒸蒸日上的強盛階段。齊桓公本打算讓陳完任卿相,陳完推辭。於是,便作了齊國的工正,主要負責齊國的器械生產。陳完一支在齊國落了戶,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陳改成了田。
在田完入齊約l70年以後,田完的後代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內用大斗出、小斗收的辦法籠絡齊國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一些有遠見的人都說:「齊國之政恐怕最終要落到田氏手中。」在齊景公死後,田乞用強力殺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趕跑了孺子荼的另一個支持者國惠子,最後殺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個兒子齊悼公陽生,自己為齊相,掌握了齊國大權。又過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孫田和取代了齊康公,成為齊國的君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事件。
在戰國時期,田氏統治下的齊國經歷了由昌盛到衰敗的過程,8代君主184年以後,齊王田建時期,齊國就被秦王嬴政橫掃六合的掃帚席捲進了統一的秦帝國版圖之中了。齊王田建在亡國後被遷到河南共縣(今河南輝縣),他的兒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風暴中被項羽封為濟北王。項羽稱霸僅僅4年就被劉邦打敗,隨著項羽的失敗,田升的濟北王爵位也不復存在。然而這短短數年的濟北王的待遇卻開了媯姓之王的先河,從此,田建的子孫後代便世世代代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了。
--------------------------------------------------------------------------------
-- 作者:A零秒
-- 發布時間:2005-7-24 22:01:00
--
三、是出自子姓
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為姓是從契開始的。傳說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城氏的女兒。有一次,簡狄與她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見天邊飛來一隻大鳥。那鳥在河邊下了一個蛋,正好離簡狄很近。簡狄便把那個鳥蛋撿起來吃了。說也奇怪,簡狄自從吃了那個鳥蛋以後,便懷了孕,經過十月懷胎,竟生下了一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就是契。
契在堯的時候出生成長,並表現出過人的才幹。大禹治水成功,舜對他進行表彰的時候,大禹就說這里有稷、契、皋陶等人的功勞。於是,舜還專門下了命令,任契為司徒,讓他用父、母、兄、弟、兒子等倫理觀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地,賜姓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傳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孫湯的時候,經過了8次遷都,最後終於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北)定下了統治中心,成為與夏朝抗衡的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
當時,夏朝已經走到了它的窮途末路,與夏朝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商王國正處在蒸蒸日上的發展時期。商王國的首領湯很會治國,湯還是一個仁義的君王,人們紛紛前來投奔他。在這離夏奔湯的人群中,有一個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湯治理國家的良輔。最後,湯向夏王朝發動了進攻,一舉打敗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今河南省偃師二里頭)定都,建立了商朝。 商王朝也時盛時衰地延續了500多年的時間,最後終於亡在第3)位君主紂王,比干是紂王的爺爺帝太丁的兒子,是商紂王的叔叔,當時他正擔任少師的職務。紂王如此昏庸,人們紛紛離去,紂王的兄弟微子走了,另一個兄弟箕子也裝起瘋來。而比干卻下決心勸諫紂王改弦更張。他見到紂王,對他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說。紂王不聽,比干就不走,一連在宮中勸了3天。最後把紂王說得不耐煩了,他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說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殺死了。
據《通志,民族略》所載,殷商王子比干(紂王的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省衛輝市北)附近,他的子孫世代為他守陵,同時為了紀念他,便改以「王」為氏。
--------------------------------------------------------------------------------
-- 作者:A零秒
-- 發布時間:2005-7-24 22:01:00
--
四、他族改姓或賜姓
1、劉氏改姓王氏
西漢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
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後梁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區,劉去非便投奔了後梁荊南兵馬留後高季興,成為高季興的心腹。後唐建立後,高季興表示歸順,曾被後唐任為兼中書令。高季興始終與後唐李存勖貌合神離,劉去非因與李存勖曾作過對,為保護自己也改姓為王,叫王保義了。
2、劉氏改姓王氏
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姓王,他的兒子就是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
3、謝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省長汀縣)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樹榮所作《王謝世表序》中說:「吾族本系,出晉從事中郎謝萬石後。梁天監中,景滌公諱覺官吳興太守,因家焉,世為吳興謝氏。建明初,忠烈公諱貴為北平指揮使,與張丙、張信同受建文密詔,監察燕王。張信密與燕棣通款,燕棣偽稱疾嗾,信約張丙與忠烈公往偵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難兵起,夷族令嚴,忠烈公幼子公權襲外家姓獲免。
4、孫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來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來姓孫,都改姓王。
--------------------------------------------------------------------------------
-- 作者:A零秒
-- 發布時間:2005-7-24 22:01:00
--
五、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1、鮮卑族可頻氏 北魏孝文帝時把國都從代北平城遷到這里,很多代北鮮卑人也跟隨到了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死後也要埋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威王氏。
2、羌族鉗耳氏
《魏書》卷九十四《宦官·王遇傳》說:「王遇,自慶時,本名他惡,馮翊李潤鎮羌也。與雷、黨、不蒙俱為羌中強族。自雲其先姓王,後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自晉世以來,恆為渠長」。
羌族鉗耳氏 隋唐之際的鉗耳宗、鉗耳干兄弟。他們兩個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以王後兄弟並改姓王氏。」鉗耳兄弟成為王後的兄弟是從隋煬帝的皇後蕭氏論起的。蕭氏的從妹曾嫁給羌人鉗耳氏,按輩份,可能鉗耳兄弟與蕭皇後同輩。
3、高麗人
營州地區的高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時屢見不鮮。《周書》卷二十《王盟傳》記載:「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後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引日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也說,霍國公王毛仲「本高麗人也」。王毛仲是不是營州地區的高麗人不得而知,但他為高麗人改姓王氏則確定無疑。
4、回紇人
安東都護府是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設置的,在歸屬安東都護府的回紇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的帳下,被李寶臣的裨將王武俊收為養子,從此改姓王氏。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戰國時期就在燕、趙、秦以北地區游牧。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間既有兵戎相見的戰爭,也有溫情脈脈的和親。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發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漢朝,形成了匈奴與中原漢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國西晉十六國時期,大批匈奴人進一步南進中原,並先後建立過幾個政權。匈奴人進入中原,在與漢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6、契丹族
據《新唐書》、引日唐書》記載,前面所說的回紇人王廷湊的養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親、兒子、孫子、曾孫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時期都地位顯貴。至兩宗時期,契丹人建立遼國,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7、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兩宋時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顏氏在金亡國後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誌》載:王思孝的祖先出於金宗室完顏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縣)。王思孝的父親完顏遠任金統軍使。思孝年幼時便逢喪亂,流居大名、濮陽等地,改姓王氏。
8.蒙古人、滿族人
宋朝以後,先後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不少蒙族人、滿族人也改姓王氏。
參考資料:http://www.164300.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35&ID=23812
C. 王氏美容院怎麼樣
我也喜歡在她們家做美容哦,,價位不高服務很好撒!我還動員我的親戚啊朋友都在那裡辦了卡的,,,其實在那種大型美容院做的很多項目都查不多的,同樣的項目她們的價位很很高很高,,而在這里不一樣,,她們的美容師做得比她們好還價位不高
D. 王姓有什麼大人物
王姓作為我國十大姓氏之一,在各個歷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現。秦代有為輔佐始皇平安趙、燕、薊、荊等地區的大將王翦。西漢末年有攝政王王莽,後建立新朝,稱帝十五年。東漢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王充,捍衛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其主要著作為《論衡》。晉代有書聖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一生創作雜劇達十四種之多,其代表作《西廂記》。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發展陸九淵之說,創立陽明學派。清代有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我國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濬(206—286):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徵,西晉琅琊(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著名孝子。
王導(276-339):字茂弘,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政治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東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王徽之(338?-386):晉人。字子猷。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顯政:五代時期著名孝子,蒲城義門王氏先祖,家有資財,樂善好施。義門王氏家族人才輩出,元延佑間曾有多人出任大夫、宣慰使和地方官吏,並被朝廷題匾「蒲城孝義之家」,列入國史,並得到縣令「王氏孝悌,以興民讓」的表彰。翰林學士、國子祭酒虞集專門賦詩贊譽。記錄王氏家族變遷與行孝的歷史的《義門王氏先塋碑》,由「一代宗師」歐陽玄撰文,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全國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銘》也系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韋村,又作葦村,即現在的蒲城縣上王鄉東葦村,至今王氏子孫仍聚居在前頭、庄後、新莊三個自然村。
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王實甫:元戲偉大戲劇家,著有著名的《西廂記》
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文在:(公元1834--1889),字念堂,號杏塢,山西塢堆村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科探花。
近代
王鼎,清朝著名水利專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師、軍機大臣、林則徐老師,因反對朝廷重用琦善而屍諫。
王明,中共政治家
王士珍,北洋軍閥
王震,中共政治家 ,前國務院副總理,領導新疆的建設和評定叛亂。
王國維,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
現代
王安,美國企業家
王小波,中國作家
王貞治,前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打者,現任福岡軟體銀行鷹隊監督
王建民,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投手
王益根,中國第一人
E. 王氏中葯調膚面膜好用嗎,反彈嗎,去斑嗎
黃瓜美膚面膜
做法:
1、將黃瓜放入榨汁機榨汁後倒入小碗。
2、然後放入蛋清、珍珠粉,適量的麵粉調成糊,以不往下流淌為准。
3、把臉洗干凈,將調好的糊抹在臉上,干後洗凈,拍上柔膚水、護膚品即可,一周1-2次。
啤酒醒膚
做法:
1、取一隻干凈的小碗,倒入啤酒。將葯用棉紗浸入酒約3分鍾。
2、取出棉紗,微擰,敷在臉上,讓臉部肌膚得到徹底放鬆,敷在約半個小時。
3、如是棉紗中的水分被吸干,可按 照前兩部浸泡後再敷。
蘆薈蜂蜜面膜
做法:
在晚上睡覺前用蘆薈汁敷面,或者在蘆薈汁中加入適當的蜂蜜麵粉,做成面膜敷在臉上,大概15分鍾就可以呢!
土豆美白面膜
做法:
土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促進皮膚細胞生長,保持皮膚光澤,漂白皮下黑色素,不僅可以美白嫩膚,而且可以減退夏日曬斑。土豆洗凈並去皮切塊,放入榨汁器中榨汁。
番茄面膜
做法:
番茄汁面膜,只需將番壓爛取汁,加入少量蜂蜜,再加上麵粉調成膏狀即可敷面。
菊花
做法:
1、可將菊花製成粥內服。
F. 聚飛光電的股票代碼是好多
中國股市大跌,就是因為這些黑心上市公司。
現在的中國股市,不僅獐子島的扇貝會跑,上海物貿的金屬也會跑了,然而這些上市公司奇葩事還遠不止這些。
黑心上市公司聯建光電,劣質產品坑騙用戶,強勢抵賴,惡意拖欠,致多家用戶公司血本無歸,陷入生存困境。
為什麼這樣的奇葩事件都發生在聯建光電這樣的小眾行業上市公司?他們為什麼可以視消費者如草芥?
深圳聯建光電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269。主要生產LED顯示屏。據該公司2014年財務報表,其營業收入 970,097,967.76 元,以顯示屏均價15000元/平方米計算,共銷售約64700平方米顯示屏,以每公司購買500平方米計算,共有130家公司購入過該公司產品。
LED顯示屏居然出現裂縫!前後不齊、左右不平、里出外進、壞燈、死燈、線路板、箱體結構、電源負荷過大,點亮以後各種縫隙就無法觀看;
現有19家公司要求退貨無果,企業無法運營,已經在聯建光電總部申訴多日!(無奈,只能公司輪流派代表去,否則會成群體性事件被聯建光電報警抓捕)。另有30餘家公司均出現嚴重產品質量問題,正在要求退換。據推算,聯建產品2014產品嚴重故障率達到40%。
聯建光電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消費者上當受騙的比較多,而且作為上市公司處處運作,讓消費者無處申冤!!深圳法院寶安區西鄉法庭均以顯示屏沒有國家標准為由,判決聯建光電勝訴。
其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正常退換貨,與消費者好好溝通,再根據市場反應彌補產品設計缺陷,也未嘗不是發展之路。但是深圳聯建光電從始至終,不僅無理拒絕退換貨,連維修人員也沒有,從來不對產品進行售後服務!我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公司如何能在財務報表中體現企業銷售增長!
通過市場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類似的上市公司欺詐行為全部出現在工業產品領域,因為他們面對的消費者比較小眾,一年增加10個消費者,即可實現增長。但這類公司的銷售增長率越高,越是中國股市的恥辱。
作為受害消費用戶之一的中視睿博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11月被迫起訴聯建光電,但因前車之鑒,公司負責人表示對判決並不樂觀,因為又是被迫到深圳法院寶安區西鄉法庭申訴,最終結果可能也是到深圳聯建光電公司的廠門口拉條幅、喊口號來維權!這是公司的無奈,也是中國股市的無奈。
同時上當受騙的全國各地的公司有;
中視睿博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品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四川視凱威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王氏舞美公司
太和中金(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泉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海揚彩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慧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雅彧廣告有限公司
…… ……………………
………………………………
G. 王氏美容上市客人交3萬·,這是引導顧客再次消費,就是把顧客圈在王氏,
曾經去過王氏的店,感覺一般,主要是前期便宜,但是來了後就是每次都推銷,不知道現在客人都討厭推銷了,她家不知道是否在推銷上改觀了。
H. 王氏美白面膜多少錢
你說的這個王氏美白面膜價錢大概在一百塊錢左右吧。
I. 誰能列舉幾個歷史上姓王的牛人 名氣大的 功業大的 風流瀟灑的各來十個
王姓歷史名人
在我國歷史上,王姓傑出人物不但領域廣泛,而且人數繁多。最早的名人要數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秦朝時有大將王剪,漢朝時有文學家王褒、權臣王鳳、名臣王允、思想家王充,晉朝時有丞相王導、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唐代有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宋朝有政治家王安石,元朝有劇作家王實甫、書畫家王蒙、農學家王楨,明朝時有文學家王世貞、哲學家王守仁,清代有思想家王夫之、書畫家王原祁、學問家王鳴盛等。近代有中共早期創始人之一王盡美,革命家王若飛,國學大師王國維,國民黨將領王陵基等。現代有革命家王稼祥、王震,科學家王淦昌,教育家王大牛,美國電腦大王王安,著名富豪王永慶等。
歷史名人
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薊、荊諸地的名將王翦。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東漢時誅殺董卓的王允,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還有創立新莽王朝的王莽。晉朝時,王氏之盛達到巔峰狀態,西晉有大將王愷,太尉王衍;東晉的王導接連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還有琅邪的王羲之、王獻之、王微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以及名士王通等。北宋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名臣王安石。金朝的名道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立者。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還有著名的畫家和詩人王冕,工畫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明朝有文學家王世貞,哲學家和教育家王守仁,散曲家王磐、王慎中,還有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代有畫家王鑒,思想家王源等,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所著有《人間詞話》等,尤致力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的考釋。
名人
王姓是著名的大姓之一,名人從古到今數不勝數。《中國名人大辭典》中收入了歷代王姓名人共計2360名,占名人總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5.37%,排名第一位。
古代
王莽,中國王姓第一位皇帝(新朝)
王莽,中國王姓第一位皇帝(新朝)
* 王詡,鬼穀子
* 王翦,秦國將軍
* 王賁,秦國將軍
* 王昭君,西漢宮女,後成為匈奴呼韓邪單於的閼氏
* 王莽,新朝皇帝
* 王粲,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 王朗,三國時期魏國司徒
* 王平,三國後期蜀國將領
*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
*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
* 王猛,前秦丞相、大將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 王世充,中國隋朝末年群雄之一
* 王勃,唐朝文學家
* 王昌齡,唐朝詩人
* 王維,唐朝詩人
* 王審知,五代十國時期閩王
* 王建,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
*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
* 王守仁,明朝大儒,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
* 王導,是中國東晉初年的權臣,政治家,軍事家
* 王夫之,明朝思想家
* 王士禎,明朝清朝詩人
近代
* 王明,中共政治家,原名陳紹禹
* 王士珍,北洋軍閥
* 王震,中共政治家
* 王洛賓,音樂家
* 王國維,國學大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
* 王若飛,中共烈士
* 王力,語言學家
* 王進喜,石油工人,中共符號式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