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康百萬的性名
康應魁。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百萬庄園又名河洛康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河南省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② 河南鞏義的康百萬庄園門票價格是多少錢一位呢
康百萬庄園的門票門市價是60元,我們去的時候是通過【同】【程】網預定的優惠票,可以享受9折的優惠,54元就可以了,而且不用提前付款,憑預定簡訊到景區買優惠票入園就可以了。
③ 康百萬的中國歷史上富豪家族
「康百萬」是一個家族的統稱。位於中原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
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魯、陝三省,船行洛、黃、運、沂、涇、渭六河,良田數千頃,財富無以計數。「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是其真實寫照。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後的冊封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朝朝廷鎮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計數,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勝極一時。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劉、西張,中間夾個老康」,是中原河南的三大巨富之一。 ★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 康百萬庄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餘部分,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以具有園林、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展室擺放的有名人畫和古玩珍寶,其中《留余》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寫。其中一張楠木頂子床,耗工1700多個,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採用各種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雙猩舞繩」等三十六幅圖案,有十七個部分組成,拆開可以搬運,結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環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頂子床中的精品。
青山碧水環繞,豫商文明相隨。在河圖洛書的發源地,在蘊育中原古文化的交匯處,在沿黃鄭、汴、洛三點一線的旅遊線路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閃光,它就是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園--鞏義市康百萬庄園。該庄園2001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康百萬庄園是一座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勢,環境優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雖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處於河南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之間,距鄭州70公里,距洛陽60公里,距連霍高速鞏義出口4公里,鞏義市內8路公交可直達,交通便利。 或許有人會問:康百萬是誰?「康百萬」不僅僅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其中,有創業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有開辟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的十二代庄園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庄園主康應魁,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庄園主康道順,有接駕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兩宮回鑾的十七代庄園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資建行宮、架浮橋、修御道,迎接兩宮並貢獻大量白銀,受慈禧太後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家族為了體現其身份,大興土木,建造了龐大的地主庄園。全庄園由19部分組成,佔地240餘畝,莊重氣派、華麗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於一體的恢弘建築群,被稱為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是建築的代表。庄園始建於明朝中葉,明清之初,初具規模。在建造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溝、張溝等明代樓院,龍窩溝、寨上主宅區、南大院、棧房區、店鋪、飼養區、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築,輔以碑樓、牌坊、花園等輔助建築,從而形成了一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氣勢宏偉的大庄園。如今,雖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但拂去歷史煙塵,透過時空隧道,我們不難發現飛檐翹角、青瓦高牆,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而且還代表著一段血脈相連的沿承和一個區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康百萬庄園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主宅區、棧房區、南大院、祠堂區等十部分,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的是寨上主宅區,這部分是整個庄園的19部分之一。這個建築群,它坐落在邙山的半腰,從對面的遠處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邊的一朵蓮花;從高處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飲水洛河的萬年龜。就我們平時所講的「風水」上來說,又有「金龜探水」之意,大龜在古代的時候又叫鰲,據說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區也是要「獨占鰲頭」,人財兩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後期,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不斷,居險設寨則更有實際意義。
康百萬庄園的建築風格既有別於晉商大院、幫會文化,又不同於徽商的別墅、戲樓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文化選址,臨街建樓房,靠山築窯洞,濱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門類齊全、布局合理、設計精巧、獨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樸幽雅與北方之粗獷厚重於一體,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體,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 至於「康百萬」輝煌的一段歷史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回鑾北京的時候,路過我們鞏縣,由於當時我們河南鬧飢荒,財政虧空,當地的知府,無力接待,於是呢,就讓康家出資迎駕兩宮,由於他們不知道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是走水路還是旱路,因此做了兩手准備,一呢在東黑石關修建了一座行宮,並在洛河上駕起了一座浮橋,另外,又在鞏縣的洛河邊上建造了五艘龍船,為了停泊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窯灣村北洛水東岸建船塢五座,俗稱龍窯,由於當時洛河發大水,慈禧沒有走水路,因此到我們鞏義之後,只在這座行宮里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之間,康鴻猷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因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揚天下了。
康百萬庄園不僅以其古建特色見長,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們稱道,其無處不在的細節,讓宏大的庄園更韻味十足。遍布莊園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刀法細膩、工藝純熟、內容繁多、形神兼備,其中不乏「拜師求讀」、「尊老愛幼」、「立志成才」、「五子奪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圖案,它們不僅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康百萬家族的雕刻工藝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見的一些圖案,每一件對都康家子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庄園內展出的康家當年使用過的傢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再現了奢華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康百萬庄園作為歷史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及中原地區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百萬庄園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來被海內外專家所重視。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李傳澤稱該庄園是「全國硬山式建築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諸多專家在游覽之後稱其位「傳統建築之瑰寶,民間藝術之典範」。
康百萬庄園,它是歷史留下的一個符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家族滄桑歷史的見證…… 首先,是六世康紹敬任洧州驛丞(在今長葛縣境內),又晉升山東東昌府(即今山東省聊城)大使這個機遇。驛丞和東昌府大使是個管理地方水陸交通與官鹽、稅務、倉庫的官員,官不算大,但他卻能利用明代實行「開中法」(既以鹽為中介,推動邊防及內地和重要倉庫運輸的辦法),為後裔奠定從商致富的途徑。鹽業從漢代以來都由國家經營,國家收入「半出鹽賦」,明、清鹽法有所改變:「行鹽之法」主要由「官督商辦」,使商與官交往甚密,商戶最易暴富又莫過於鹽業,這就為康百萬在山東、河南之間經營鹽、糧、棉,提供了信息和機遇,也為康百萬了歷代經營山東,打下了重要基礎。
第二,是康惠的父輩們為明朝盡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陽,殺了福王之後,收留下逃難的李妃,最後「康朱聯姻」,與李妃的的女兒結婚,使康百萬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養和造就了人才。
第三,是康大勇毅然放棄功名,打破傳統「土不經商」的世俗觀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運、藩鎮等信息,毅然改變傳統在洛河做生意的習俗,大河行船,開劈山東基地,「先有康大勇,後有蘭水城」,使康百萬的經濟勢力范圍,由中原擴大到魯南廣大地區和江、淮沿河一帶。
第四,是康應魁(堂號崇公),利用青延鎮壓白蓮教之機,捕捉信息,賄通清延百萬大軍的將領勒保等人,供應全軍棉花、布匹,發了十年橫財,開辟了三原、涇陽、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後有涇陽城」,加上先人在山東購置的資產,使康百萬土地達18萬畝,再次掛千頃牌。「富甲三省,船行六河」,「頭枕涇陽、西安,腳蹬臨沂、濟南,馬行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就是這個時期叫出來的。
第五,是康道平利用清延鎮壓捻軍之機,組織團練,壘砌寨牆,終於使捻軍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紳以至清延重要官員賞識,保留下來的大量石刻中,有許多都是當時達官大員的頌辭,從而使康百萬名聲大振。
第六,是康鴻猷利用慈禧、光緒回鑾北京、路過鞏縣之機,大肆鋪張,迎駕兩宮,貢獻大量銀子,受到慈禧封賜,從而使康百萬名揚天下。 在經營上,康百萬基本採用了「以點連面,長藤結瓜,相公負責,棧棧開花」的方式。鞏縣是康百萬的大本營,但他在山東、陝西另闢了兩個基地,按康百萬的思路,「天下平安、豐收者十之一,災荒、戰亂者十之九」,這樣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建基地,既是某個地區有自然災害或者兵荒馬亂,另一個地方就可以補充,以保持永久不敗之地,因而康應魁在陝西說:「寧舍鞏縣,不舍涇陽」,這是戰略上的考慮;另外康百萬曆代重視羅掘地方人才,經過考驗、磨礪,分別命以老相公(總管)、大相公(分區負責)、相公(各棧房)、小相公(業務人員或重要勤雜人員);在各地設棧房,棧房不僅管做生意、作倉庫,還兼管當地所置土地的收租及買賣。這樣層層負責、互相競賽、棧棧開花,使康百萬的財富如眾泉匯流,滾滾而來。
④ 康百萬的發家史
一、「康百萬」的發家史,被認為是傳統豫商農、官、商三位一體思想的集中體現、節。為商而接近統治階層。康家致富抓住的第二個機會,是利用清廷鎮壓白蓮教之際,一邊還是儒學大家。與現代河南商人一樣,賺到錢以後的「康百萬」也去讀書了、相公(各棧房)。開辟水上帝國的「康百萬」,當年毅然打破了河南人骨子裡「尊儒黜商」、「重農輕商」的觀念,大膽經商、陝西開辟了兩個基地、木材以及石頭。時光綿延將近2000年,如今的「新豫商」仍然認為只有立足於河南「農業、資源」大省之上。
二、活在黃土地的人信奉一種觀念、孝,達到做官的目的。
三、農本文化的延續,只不過他們確實都姓康,明清時期河南鞏義康氏的當家人都被稱為「康百萬」。源於中原大地的商業文明,在河南本土相繼出現了子貢。康百萬庄園被認為是全國硬山式建築中最完整、最典型的,河南的商業文化一產生就帶有這種烙印。康百萬庄園就坐落在這里,洛河水在10公里之外由神堤注入黃河,康百萬庄園里有副對聯,「處世無他莫若為善,傳家有道還是讀書」,他們教育子孫從儒進仕、義。
四、早在明清時期,康百萬已經和沈萬三、阮子蘭並稱為中國民間三大「活財神」,到民國時期康家依然是中原三大巨富之一、勇敢賺錢。
五、河南人總是在從仕與經商之間尋找平衡,歷史上的子貢應是典範「康百萬」其實不叫「康百萬」、延續400年的財富故事,同樣也成就了「康百萬」,通過賄賂得到了全軍棉花。康家鼎盛時期,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背靠邙山,面臨洛水,講君、臣、父、子,講忠,盡管在山東、大相公(分區負責):種地錢是萬萬年錢,生意錢是年年錢,手藝錢是天天錢。豫商總認為種地才是最長遠,使得「新豫商」還在傳承固守鄉土創業的習慣。當年的康百萬;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相當於分公司,分別任命了老相公(總管),不過是其規模的1/19。風頭正勁的山西喬家大院與之相比、書院、戲樓,腳踏臨沂、濟南,他們的棧房,才可能做大,一邊是商業巨子,鞏義仍是大本營、祠堂,還有自己的林場、石牌坊、造船廠、陵園甚至關押違犯族規之人的建築和豢養兵勇的地方。繁華如過眼雲煙,如今只存留了這240畝的「民間小故宮」訴說著「康百萬」家族歷經12代、最牢靠的營生,「康百萬」也不例外,在此後的歲月中康家經營的商品主要是糧食、棉花,不僅有宅居、布匹的供應特權。
六、距離鄭州100公里、稅務、倉庫的官員,而明代又已經允許商戶介入鹽業。康家發跡始於販鹽,明朝時康家六世祖康紹敬擔任管理地方水陸交通與官鹽、范蠡這類大明星以及經歷了北宋時期的整體繁榮後,「康百萬」成為河南重塑商業文明最能借力的精神源流。為了不離開家,康百萬時期就已經用起了「職業經理人」、小相公(業務人員或重要勤雜人員)。
七、水運造就了北宋的開封。以公益為手段,通過修黃河大堤、建學校、賑災民,贏得民心和朝廷的賞識。
⑤ 河南康百萬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南康百萬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農特產公司,公司位置河南省鞏義市。穀物主食能維持旺盛的生命,保證身體健康。中醫認為「四時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而穀物主食是胃氣的主要來源。《黃帝內經》中也有「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認為五穀雜糧才是養生的根本。康百萬生活館,優選康百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選材。主要經營石榴、綠豆、小米、麥仁、玉米仁、玉米糝、玉米面、全麥面、柿子醋、小相菊花、金銀花等。均衡的飲食觀正是五穀雜糧為飲食的基礎、健康的基石。石榴上市的季節即將到來。顆粒如同紅寶石一般璀璨,石榴是一種討人喜歡的水果,但是因為石榴籽需要吐掉,所以這種水果不怎麼被一些「懶人」接受。最近,市場上流行一種不用吐籽的石榴——軟籽石榴。軟籽石榴一個大概八兩左右,剝開看看,果粒是酒紅色的,很大,很多汁。吃下去好甜,籽很軟,根本不用吐渣,可一並嚼碎咽下去了,而且絲毫不卡嗓子。
法定代表人:李姣姣
成立時間:2015-06-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18100006016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鞏義市康店鎮焦灣村
⑥ 康百萬和沈萬三、阮子蘭的家族歷史有哪些
在清末民初,在我們國家流傳著一個民謠,「河南康百萬,江南沈萬三,山東袁紫蘭」,傳說這三個人是財神爺趙公明轉世,這三個人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
1、康百萬是一個家族的統稱。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位於中原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
2、康百萬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魯、陝三省,船行洛、黃、運、沂、涇、渭六河,良田數千頃,財富無以計數。
3、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
4、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 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今蘇州市崑山周庄東垞)。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5、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他依周庄,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通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6、周庄「以村落而辟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後來,沈家遭受三次打擊而敗落,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7、袁景芳,字蘭馥,號紫蘭。山東省長山縣焦橋村人(今鄒平縣焦橋鎮)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貢授中書,改戶部員外、工部郎中,出守廣西柳州,擢授陝西平慶道按察使司副使。
8、史志上記載,袁紫蘭「自幼聰慧,內行純篤」,說他從小很聰明,為人也非常厚道,所以十四歲的時候,就被補為縣學的生員。等到長大之後,直接捐納,進入了國子監去學習,國子監在北京,是皇家的學校,專門為清政府培養各級官吏的。
9、在清朝康、雍、乾、嘉這四朝天子執政的一百多年間,袁家涌現出了160多個朝廷的重臣,在全國各地做官,有的伴天子左右,參與國家大事,政績也非常的卓著。袁家是隨著清朝的興旺而興旺的,隨著清朝的敗落而敗落了。
(6)河南康百萬集團的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庄園
1、百萬庄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庄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
2、所謂「康百萬」是由於當時的庄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後逃難西安,回鑾北京時,路過康店。
3、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