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非特買過微軟的股票么
老巴在蓋茨勸說了一個鍾頭以後,依然堅持不買微軟的股票,大師就是大師,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貳』 把非特是誰
巴菲特
2003年比爾·蓋茨訪華時,時任國家主席的***曾向他詢問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蓋茨的回答是:只有一個人真正懂得其中奧妙——沃倫·巴菲特。
回到美國後,他將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寄給江。
不過,巴菲特進入中國,源於1997年國內引進的一本名為《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傳記,該書副標題「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一度吸引了廣大散戶投資者的眼球。當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點大關,但在不久後慘烈崩盤,此後三年間一路跌至3000點,而曾引發「3·27國債風波」的「中國證券業教父」管金生亦於當年入獄。
此後,雖然巴菲特之名逐漸廣為人知,但其投資方法——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34年首創的價值投資理論--直至2002年才為狂飆突進的中國基金業廣泛提及。很難說充斥著投機與黑幕的基金業是否真能按該理念運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資業績已在中國深入人心。
在美國,巴氏被稱為「先知」,但在中國,他更多被喻為「股神」:11歲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白手起家締造一個千億規模的投資帝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長,就是說,如果你1965年投資1萬美元於該公司,現在它已價值2595萬美元,同一階段,如果投資於標准普爾500指數,你只能獲得47萬美元。
預計,如果這個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這使得人們不斷猜測此中奧秘——
事實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沒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從格雷厄姆的作品《證券投資》、《聰明的投資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報中獲得相應的一切知識。價值投資理論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對於尚處於喧嘩與騷動中的中國資本市場,此話始終適用。■
巴菲特的財富軌跡
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1歲 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22歲 大學畢業賺得第一桶金:一萬美元
25歲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個人資產超過10萬美元
1965年 購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正式成為千萬富翁
1981年 進入億萬富翁俱樂部;
1988年 個人資產突破10億
1997年,在自己的身價上添上了第10個「0」,時年67歲
『叄』 中國股市為什麼出不了巴非特
美國股市運行了200年才出一個巴菲特,中國股市才20年,太嫩。
現在中國股市還在青壯年時期,處在投機盛行,野蠻生長的原始時期。不可能出一個七老八十的穩健成功投資人。巴菲特自己都說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長壽。確實,要想取得價值投資的成功,必須要用畢生的心血來實踐。
『肆』 股神請進
這里哪有股神,要學也學巴菲特啊
巴菲特是金融史上最偉大的人,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他是唯一一位靠股市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國人。
我們要講金融奇才,肯定要從他講起。
巴非特的父親是一個股票經紀人,巴非特從小就有機會在父親的辦公室里玩。
巴非特8歲的時候曾勸14歲的姐姐買一家名叫"城市服務公司"的每股38元的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元,姐姐擔心自己的全部積蓄化為烏有,每天責怪巴非特不該讓她上當。後來股票回升到40元,巴非特趕緊賣掉姐姐的股票,付掉1美圓手續費後,他自己賺了5美圓。但是這家公司的股票緊接著已漲到200美圓一股。從這件事,巴非特得出兩個教訓:
1、 投資什麼不能都聽別人指揮;2、 為客戶投資可以,但不應該在投資的當時向客戶每事必報。
後來,巴非特讀了格萊姆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深受啟發,於是決定拜他為師。
格萊姆的投資方法以企業本身的價值為基準,只要股價低於企業的真正價值就行了。格氏認為市場遲早會認識到企業真正的價值而抬高股價。
巴非特跟著格萊姆學習了三年,畢業後又跟著他幹了兩年。巴非特25歲那年,格萊姆退休,他只好回到家裡,那時他個人資產14萬美圓。
回家後他組織親友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但他對他的親友說:就象外科醫生在動手術時不能和病人談話一樣,他不想多費口舌解釋,他與他的投資者約定,在投資者收回資本及相當於6%的年利後,其餘的利潤,投資者得四分之三,巴非特得四分之一。從1956年到1969年的13年裡,巴非特使投資年收益率達到30%。
巴非特投資的靈感來自閱讀大量的公司年度財務報告,金融新聞和專業雜志。他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前景產品和企業經理人員使用資金的能力,對企業進行分析,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然後估計企業將來可以賺多少錢,來確定企業股價應該為多少。
股價過高時,他不投。1969年,美國股市過熱,巴非特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機會,於是決定賣掉累積了十三年的股票,把錢退還給投資者。一下子,他的親友中有50個人成了百萬富翁。
1973年美國股市低落,巴非特又重新人場,基本上次次成功:
1973年,他以1060萬美圓買了9%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到1989年,這些股票已價值48600萬美圓。
1974年,他以4500萬元買下了一家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到1989年,這些股票已價值14億美圓。
1983年,他以6000萬元買下了價值8500萬元的一家傢具公司。
1986年,他以5億美圓購買了18.7%的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到1986年底,這些股票已價值價值8億美圓。
1989年,他以10億美圓購下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票,到這年年底,這些股票已價值18億美圓。
巴非特認為大多數企業是不值得投資的,股價一般都太貴,但少數優秀的企業股票偶爾也會很便宜。巴非特把企業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一般商品型企業,一種是特殊商品型企業。一般商品指消費者總是能買得到的商品,如馬鈴薯,鐵礦石,咖啡之類,如果商品的價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會生產出來,商品一多,價格就下跌,商品的高價格會無限止地吸引競爭者製造商品,只道無利可圖為止。特殊商品指獨此一家生產這種產品,他人沒有能力競爭。一個大城市的日報(報紙作為一種商品)是最好的例子。巴非特喜歡的就是這類特殊商品的企業。
巴非特認為一個優秀的投資對象,必須有如下七個特徵:
1、 企業有特殊商品性質,產品成本上漲後能提高售價而不至於失去客戶2、 企業經理人員對本行的熱愛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
3、 企業的業務不宜過於復雜,太難管理,以至於限制了管理人員選擇的范圍。
4、 利潤不應是帳面數字,應是現金利潤。
5、 企業的投資收益率高。
6、 企業股價低,債務低。
7、 決不卷人有毛病的企業。優良的企業也有便宜的時候,那時你投資下去要比購買有問題的企業再加整頓容易的多。
『伍』 巴非特的投資根本不是股票,為什麼說他是股神
他是美國股市中以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代表,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判斷股票價值是否背離市場價值來進行投資。「以真正價值為選擇投資對象的標准,而非以是不是熱門股作為投資選擇的標准。」他著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場行情。他認為: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股神」巴菲特的秘訣
http://www.c8888.com/Channel_fashion/fashion_fortune/200509/Channel_fashion_20050929161921.html
『陸』 為什麼巴非特買了比亞迪的股票
「巴菲特是看好比亞迪電動車量產化的商機,比亞迪也會運用巴菲特旗下公司對美國市場熟悉的優勢早日實現電動車入美。」比亞迪汽車總經理夏治冰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巴菲特此次以18億港元認購2.25億股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的股份是一個聰明的舉動,他透露,比亞迪首款雙模電動車――F3DM將於年底小批量上市,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歐美市場都是比亞迪電動機未來進軍的目標市場。
9月27日,美國著名投資者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哈撒韋公司旗下附屬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同意以每股港幣8元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的股份,約佔比亞迪本次配售後10%的股份比例,本次交易價格總金額約為港幣18億元。
夏治冰表示,這筆投資將有助於比亞迪在電子及汽車產業方面擴大規模。特別是比亞迪在電動車的研發方面多年積累,已經到了突破的時候,巴菲特無疑看準時機。
據悉,比亞迪技術和人才資源出眾以及其12年來的經營業績是巴菲特投資的重要原因。中美能源主席DavidSokol介紹說,中美能源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電動車發展技術,通過中美能源董事同時也是比亞迪的股東CharlieMunger(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總裁)的介紹,他在7月底來中國參觀考察比亞迪,並交流了雙方在投資和發展方面的願景。
比亞迪主席王傳福表示,比亞迪針對美國市場或者說歐洲市場,想以新能源的汽車作為一個敲門磚。這也是比亞迪非常歡迎大家投資比亞迪的一個重要原因。王傳福特認為,中美能源主席DavidSokol有很多年的經驗,他進入的董事會,用他的一些卓越的眼光可以幫助比亞迪制定一些全球的戰略。
『柒』 巴非特有多少中國的股票
A股什麼也沒有。持有的比亞迪還是H股,香港的。
『捌』 我想知道關於股神巴非特的情況
★巴非特之迷
【 發布:塵浪 2002-11-26 21:55 投資之路 瀏覽/回復:7568/29】
關於能不能戰勝市場,引申出來的一個話題。覺得很有討論的價值。所以單獨發個貼。
當本.格雷厄姆解散了他的投資公司。沃淪.巴非特於1956年(時年26歲)回到了奧瑪哈時,他開始籌集自己的合夥投資有限公司。當開張時,合夥公司共有基金10.5萬美元。他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每年擊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10個百分點。到1969年(合夥企業解散),他不僅達到這個目標而且遠遠超過了這個目標,在這個合夥公司成立的13年裡,它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30.4%,比道瓊斯高22%。在這13年裡,他從未有一年輸給了市場。而且沒有一個虧損年度。到1969年,合夥企業的資產達到了2600萬美元。
年度 合夥企業% 道瓊斯工業指數%
1957 10.4 -8.4
1958 40.9 38.5
1959 25.9 20.0
1960 22.8 -6.2
1961 45.9 22.4
1962 13.9 -7.6
1963 38.7 20.6
1964 27.8 18.6
1965 47.2 14.2
1966 20.4 -15.6
1967 35.9 19.0
1968 58.8 7.7
1969 6.8 -11.6
平均回報 30.4 8.6
標准偏差 15.7 16.7
最低回報 6.8 -15.6
最高回報 58.8 38.5
可怕的成績單!這就是巴非特之迷。之所以說他是迷,就是我認為,這份成績單是所謂長期集中持有優質股的理念所難以解釋的。他擁有的股票在跌勢中抗跌,而在漲勢中又能跑贏大盤。它的業績比道瓊斯高出了22%。他沒有任何一個虧損年度。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也就是說他的投資組合是個處於強勁上升過程中的投資組合。而且投資組合在大市不利的情況下仍繼續上漲?他取的如此高的收益卻沒有太多的波動,其標准差比道瓊斯還低。說明其投資組合的穩定性非常好。不管如何看,這份業績只有天才才能做的到。有意思的是1969年是合夥企業解散之年,而該年巴非特的收益第一年低於10%。是不是一個止損點呢?
多數關心巴非特的人知道的是巴非特後來大手筆投資如可口可樂等,但是我覺得1957-1969年的巴非特更令人著迷。而其從10萬美元發家的經歷可能對我們有更多的啟示意義。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書籍對這段經歷都語焉不詳。正所謂知者不言。
工具箱
【 · 發布:追夢 2002-11-27 09:23 】
首先巴非特實現了個人的財務平衡。從16歲起,他通過送報紙等兼職工作收入已經相當於成人。他用於投資的資金是剩餘財富。
其次,他父親是股票經紀人,從小受到熏陶,對資本市場起伏波動在20歲以前已經深有心得。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嘗試著做小生意,始終對周圍世界的金錢交易保持高度警覺,始終在思考,尋求致富之路。
第3,他曾經做過股票經紀人,但發現拉客買賣股票並無前途。所以跑到大學里去跟格雷厄姆學習投資。天才老師收了一個天才學生,並非為了混文憑,而是真正的投資思想的交流。據說,格雷厄姆的課上,只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思想交流,而其他人,都只是如痴如醉的聽者。
從企業內在價值出發,是格雷厄姆投資思想的核心。
而巴非特創造性的發現了新的金融秘密: 保險公司的財務杠桿,可以短時間內籌集巨額資金,而不用付利息和償還風險。
巴非特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保險業老大。洞悉行業內一切金融秘密。
巴非特是非凡的經濟學家,企業財務專家,這點無人匹敵。
他是在在現實經濟世界裡不斷成長的,並非是從書本上COPY的知識。他生於一個經濟繁榮的時代而成為一代大師。但即使在一個衰退的時期,他也能很好的生存並獲利。
工具箱
【 · 發布:追夢 2002-11-27 16:49 】
巴非特資產以滾雪球的速度穩定的增值,起源於對某家小保險公司的收購。
保險資產為其提供了穩定的,隨時可供使用的巨額資金。而這筆資金幾乎毫無成本。既不用付利息,又不用為其背負償摘負擔(股份有限公司)。
但巴非特在商業經營上的才能和手段也是無人能比的。
我以為,巴非特的產業所涉及的范圍之廣,企業經營藝術之精深也是極少能有人與之匹敵。
可以說,巴非特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幾十年美國經濟史。
但巴非特並非沒經歷過失敗。其實他第一次收購的紡織企業就是個錯誤。紡織行業是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在美國屬夕陽產業。而且全球貿易使美國的紡織業根本無法和發展中國家競爭。這家企業雖然經營有方,竭力維持盈利,但這筆投資的利潤寥寥無幾。
巴非特的一生也是在巧取豪奪,多次鑽法律和制度缺陷中度過的。
他多次和法律擦肩而過,而又多次化險為夷。
………………
『玖』 巴非特投資了哪只股票
股票自己玩,他選股票與偶們小散戶沒有關系,偶們無法對比,人家玩的是一級市場,平均股價比偶們低的多,在股市裡還是相信自己的好,好聽信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