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價即現在價.委託即買!如果自己定價要當價格到了才成交
⑵ 股票軟體顯示的買入價格比我輸入的買入價格高,怎麼回事
是,這樣的您買入價格是8.07元掛單買進的在成交以後還要加上國家要徵收的稅收(印花稅)和證券公司收取的交易傭金,這樣一來您的成本價格一定會高於您的掛單成交價格的。
⑶ 為什麼我的股票軟體里買入成本和參考成本價格差很多啊
買入成本=買入價+買入手續費
參考成本=買入成本+賣出時需要的手續費與印花稅。
⑷ 通過證券公司軟體買賣股票,價格是實時的價格嗎
看來你有些混亂。
正規證券公司的股票軟體,在正常交易時間,顯示的當然是實時交易價格。
交易時間過後,在股票軟體看到的價格是收盤價。
T+1表示的是,今天買入的股票,要在明天才能賣出,並非限定相隔24小時。你昨天收盤前一秒鍾買入的股票,在明天開盤的第一秒鍾,就可以賣出!
賣出股票後,得到的錢是實時到賬的,你可以又馬上買入股票。但是取現,就要明天才行。這是取現金的T+1 。。。
中國股市的T+1制度,並不會影響股票的賣出價格,相反,能更好的抑制T+0的投機,保護小股民的利益。
⑸ 怎樣確定股票的買入價
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只是一種「喊價」,是買賣意向,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俗稱「掛單」,即掛在那裡等待別人來買或來賣。例如,「買入價是7.69」是指有人願意出7.69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買股票,「賣出價是7.72」是指有人願意出7.72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賣股票,如果有人願意在他們限定的價格賣出或買進,就產生了「成交價」。
比如有個老太去菜場買青菜,菜場里有的攤頭報「2.00」,有的攤頭報「2.10」,有的攤頭報「1.90」,這就是「賣出價」,而老太很省,只想出「1.50」,這就是「買入價」...逛了好一陣,1.50的青菜沒有買著...最後,老太終於還是在喊價為「1.90」的攤頭買了青菜,這就是「成交價」。
⑹ 股票軟體上有買1,買3價是什麼意思
在股票交易軟體中,顯示在右上角的委託買入和賣出都按委託價高低按序排列來定的。
通常情況下,在股票行情軟體上分別顯示買賣各五個價格。
即:買一、買二、買三、買四、買五;賣一、賣二、賣三、賣四、賣五;也 就是同一時間可以看到5個買盤價格和5個賣盤價格。未成交的最低賣價就是賣一,未成交的最高買價就是買一,其餘類推。價格右邊的藍黃條,代表該價格上的總委託數量,也有些軟體直接顯示委託數量(單位有的用手數,有的用萬股,不一而足)。
量比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 其計算公式為:量比=現成交總手/〖(過去5個交易日平均每分鍾成交量)×當日累計開市時間(分)〗 當量比大於1時,說明當日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大於過去5日的平均值,交易比過去5日火爆;當量比小於1時,說明當日成交量小於過去5日的平均水平。
⑺ 股票的買入價格是怎麼算的
股票市場從毎個交易日的上午9時30分後進入連續競價成交時段,市場對股票的供求關系會影響股價漲跌,就象你說的,有大資金買入,預示股價會上行,所以,有經驗的大戶,通過炒股軟體或自己判斷,買賣時捕捉的信號主要就是大資金的流入與流出。
至於報價與成交,市場主要有兩種委託方式:一是限價成交,成交只會在你的報價之內買入或在你報價之上賣出,就象你說的,15元委託買入1000股,那麼在15元之內能成交多少就是多少,直至1000股成交,價格不會超過15元,如果以15元委託賣出,那麼低於15元就不會成交;另一種方式是市價委託成交,那麼,委託發出後,只要有賣的,不管是否超過15元,都會選擇就近成交。
當大資金真正看好一隻股票並建有一定倉位後,在快速拉升階段就常會以市價成交迅速搶入股票,這時候股價就會出現從你看到的15元迅速上浮,當然,受10%漲停板限制,前天收盤價在15元的話,當天最高只能漲至16.5元,但10%的漲幅收益已經夠可觀了。
因此,在當前市場,大多數散戶都在追逐大資金、追逐莊家,如果你有把握抓准大資金的流入與流出的話,那你盡管跟進,賺點小錢總會有的。問題是現在絕大多數自以為是的散戶抓住的往往只是假象,是大資金誘多或誘空的迷魂湯,因此,要踏入股市請謹記: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啊!
⑻ 炒股軟體 股票怎麼買 股票價格
你好:炒股軟體可以在開戶券商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股票買入需要先登陸證券賬戶,進入買入股票的界面,輸入想買的股票代碼和想買入如的價格,以及想買的數量,注意數量必須是100或者100的整數倍,核實後,覺得可以下單,按按鈕買入會有提示,您買入的數量以及總共需要的價格。
股票價格要看你買入股票的價格及買入的數量。
⑼ 什麼軟體可以看一隻股票當天買入多少賣出多少錢或量嗎
你說的一隻股票買入多少賣出多少,所有股票軟體的內盤和外盤就是就是解答你這個問題的一個指標啊,內盤就是以賣出價成交的股票數量,外盤就是以買入價成交的股票數量,具體到資金是多少,你可以根據當天成交價格的均價乘以相應的數量得到一個均值,可以知道一個大概的買入和賣出資金數量,但是這也是未必的真實可靠資金進出數值,因為要考慮到機構進行倒倉情況,就根本無法了解到真實的資金進出的數量了,(即由機構自身左手倒右手的買賣成交)。精確地就要花先買所謂的Lev-2數據了。但即使是這些所謂的Lev-2數據也未必能告訴你真實的情況,因為他也不能為你過濾掉機構倒倉造成的虛假成交。但是即使這樣你也不要灰心,因為在股票實戰過程中資金的進出實際上是會從價格本身體現出來的,即供不應求了一定說明資金在真實的買入,那麼此時價格一定會上漲,供過於求了資金一定會抽離,那麼價格一定會下跌。供需平衡了,資金則處於進出相等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是你若想提前觀察資金的進出來預測價格的漲跌,那是做不到的,因為市場價格的漲跌一定是跟供需關系的變化及資金進出同步發生變化的,誰也不會提前預知。他們是同步變化的,買的多自然會漲,買的多了自然會跌。市場的交易機制本來就是公平的,除非你就能左右市場,否則誰也不能提前預知價格什麼時候會出現買盤增加價格上漲。如果有那種信息服務能提前告訴某些人由於資金進入某隻股票要上漲,那這個市場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等的現象,有違市場交易公平的原則,馬上會被證監會查處的。但也有例外就是你花了大價錢,你有權利得到這一切。就另當別論了,如機構使用的軟體的價格通常在3000萬以上。你如果花了這個錢,你當讓有權利知道別人無法獲得一些信息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