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創板如何申購
投資者需向其委託的證券公司申請,在已有滬市A股證券賬戶上開通科創板股票交易許可權,開通許可權後投資者即可在各大交易軟體中申購科創板股票了。
科創板開通的兩個基本條件為: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1)科創板股票代碼申購擴展閱讀:
市場發展看,科創板應成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監管部門已明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
增量改革可以避免對龐大存量市場的影響,而在一片新天地下「試水」改革舉措,快速積累經驗,從而助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
B. 科創板股票標識是什麼
科創板的股票標識一般是前面的代碼688。
同時一般的軟體上在科創板股票之前都會有一個小小的科字,代表是科創板的股票。
C. 如何申購科創板新股
申購科創板新股可以進行網上申購,需要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開通許可權有兩大門檻,申請開通許可權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金融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元。需要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要符合關於持有市值的要求,也就是參與科創板新股申購的個人投資者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憑證總市值在1萬元以上(含1萬元)。
而能參與網下打新的必須是機構,包括符合條件的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保險資金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等6類中長線資金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網上和網下打新的時間略有不同,網下申購時間為9:30-15:00,網上申購時間為9:30-11:30,13:00-15:00,任一配售對象只能選擇網下發行或者網上發行一種方式進行申購。
網上投資者在提交科創板新股網上申購委託時,無需繳付申購資金。但是,在申購新股中簽後,投資者應依據中簽結果履行資金交收義務,確保其資金賬戶在T+2日(對於首隻科創板新股來說,是7月1日)日終有足額的新股認購資金。
(3)科創板股票代碼申購擴展閱讀:
在網上申購時,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市值越高,獲配的申購單位越多。根據規則,每5000元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深圳市場的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不納入計算。
每一申購單位為500股,單一證券賬戶的委託申購數量不得少於500股,超過500股的必須是500股的整數倍,但不得超過其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售A股股票市值對應的網上可申購額度,同時不得超過網上初始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即7500股。如果超過,則該筆申購無效。
也就是說,打新華興源創的起步價是1萬元,而單一賬戶頂格申購則需配市值7.5萬元。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申購時間內,投資者按委託買入股票的方式,以發行價格填寫委託單。 一經申報,不得撤單。
D. 科創板指數代碼是多少
科創50(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代碼為000688。
數據來源:上交所
【風險揭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E. 科創板申購條件
個人投資者如果想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是有一定門檻的,需要符合下列條件:
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也就是說,不僅要有兩年的證券交易經驗,賬戶里還要有至少50萬購買科創板要有什麼要求元。
(5)科創板股票代碼申購擴展閱讀
市場發展看,科創板應成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監管部門已明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
增量改革可以避免對龐大存量市場的影響,而在一片新天地下「試水」改革舉措,快速積累經驗,從而助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
F. 科創板新股申購單位是多少股
1000股。
新股申購,系統會按照賬戶中持倉的股票市值來派發額度,有額度才能申購。額度派發的規則是這樣的:假設T日為申購日,系統會自動計算賬戶中T-2日至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這個日均的股票市值要達到1萬元以上,才會有額度派發到賬,1萬元的市值對應可以申購1000股,2萬元的市值對應可以申購2000股,以此類推。另外,滬深兩個市場是分開算的,如果要申購深圳的新股要有深圳的股票市值,申購上海的新股要有上海的股票市值。
(6)科創板股票代碼申購擴展閱讀: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是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資本市場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平,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實施意見》強調,在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