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做自己奶茶品牌 但是中投華創公司說找到我們讓他去做融資 我對中投華創 不了解 有誰知道嗎
中投華創成立於2006年的華創資本專注於企業軟體、前沿科技、生命科學、消費升級等領域的早期投資,並利用深厚的資源與經驗幫助所投企業進行戰略規劃、業務拓展和團隊組建。
目前華創資本管理的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合計 80 億元人民幣,投資范圍覆蓋天使輪到 C 輪,投資金額從數百萬元人民幣到億元人民幣。代表投資項目包括:什麼值得買(創業板:300785)、每日優鮮(NASDAQ:MF)、Wish(NASDAQ:WISH)。
同盾科技、老虎證券(NASDAQ:TIGR)、Ezbuy(NASDAQ:LITB)、別樣紅(美團 HKEX:03690 收購)、才雲科技(位元組跳動收購)、小滿科技(阿里巴巴 NYSE:BABA 收購)、PingCAP、深鑒科技(賽靈思 NASDAQ:XLNX 收購)。
Airlango(美團 HKEX:03690收購)、Nreal、愛筆智能、藍箭航天、華科精準、新格元、福貝生物、璧辰醫葯、應世生物等。
其他:
華創資本斬獲2020「投中年度榜」十餘項大獎:
5月13日,投中信息連續15年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發布中國創業投資機構暨私募股權投資系列榜單「投中榜」,在當日公布的「2020年投中榜」中,華創資本接連獲得「中國最佳創業投資機構」、「最佳中資創業投資機構」、各細分領域「最佳投資案例」和「最佳退出案例」共十三項大獎。
據了解,投中信息連續15年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發布中國創業投資機構暨私募股權投資系列榜單「投中榜」。依託CVSource投中數據,通過投中研究院對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按照總體積分排名評選,覆蓋超千家私募股權領域活躍投資機構。
該榜單以嚴格的標准進行榜單劃分,以專業、權威和嚴謹著稱,因此又被稱為國內股權投資行業的風向標,目前是諸多大型機構LP的重要出資依據。
在此次年度榜單中,華創資本一舉斬獲「2020年度中國最佳創業投資機構TOP 40」、「2020年度最佳中資創業投資機構TOP 20」等投資機構大獎。
此外,由華創資本投資的十薈團、WISH、華科精準、新格元、梅卡曼德機器人、壁仞科技、少年得到、文遠知行、智加科技、PingCAP、石墨文檔等十餘家公司分別榮獲2020年度互聯網、醫療器械、先進製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教育培訓、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企業服務等領域最佳投資案例及最佳退出案例。
以上內容參考:華創-官網
② 馬雲阿里巴巴歷史上投資收購過哪些公司
2005年8月,中國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戰略投資口碑網。
2008年5月,phpwind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期隸屬於支付寶。2010年4月,phpwind正式進入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成為阿里雲計算戰略性重點產品。
2009年9月,阿里巴巴以5.4億投資萬網,完成與其結盟。
2009年12月,浙江百世物流科技公司由郭台銘和馬雲連手創立的,總投資額已經超過1億元。初期該公司業務范圍仍僅局限在杭州市區,主要客戶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富士康。
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入股星辰急便,注資額約3000萬元。這讓星辰急便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馬雲並沒有對星辰急便的業務和管理投入太多精力,投資物流行業對馬雲更像是一種戰略嘗試。
2010年6月25日,據國外媒體報道,阿里巴巴周四稱,該公司已經收購了美國電子商務SaaS(軟體即服務)提供商Vendio Services,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收購活動。
2010年8月12日阿里巴巴近日向易圖通公司注資3500萬美金,一舉成為易圖通最大的股東。
2010年8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已和專門服務eBay商家的第三方工具開發商Auctiva達成收購協議。這是近兩個月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的第二宗收購。
2010年10月,阿里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雲峰基金作為財務投資者聯手投資搜狗。投資1500萬美元。2012年7月2日,搜狐公布以2580萬美元回購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搜狗10.88%股份。
2010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購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
2011年5月4日比特網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正式確認:集團於近日完成了對流量統計技術提供商CNZZ的收購。
2011年7月,美團網B輪融資5000萬美元,阿里巴巴領投。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丁丁網布局O2O。
2013年4月,阿里默認收購蝦米網,合推新產品。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高德,阿里持有高德約28%股份。
2013年7月16日:阿里巴巴入股中國旅遊網站窮游網。
2013年9月25日:阿里巴巴收購中國雲存儲網站酷盤(Kanbox),收購金額未披露。
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提出以11.3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尚未擁有的在線地圖公司高德(AutoNavi)的剩餘股權。阿里巴巴已於2013年5月以2.94億美元收購了高德28%股權。
2014年3月12日:阿里巴巴同意以8.04億美元收購影視製作公司文化中國傳播集團(ChinaVision Media Group) 60%股權。
2014年3月20日:阿里巴巴向視頻通話初創企業TangoMe Inc.投資2.15億美元。
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向中國百貨商店運營商銀泰商業集團(Intime Retail Group)投資6.92億美元。
2014年4月3日,馬雲擁有的一家公司同意以5.32億美元收購金融軟體開發商恆生電子(Hundsun Technologies) 20.6%股權。
2014年4月8日,阿里巴巴創始人擁有的投資公司同意以10.5億美元收購數字電視公司華數傳媒20%股權。
2014年9月,曠視科技獲螞蟻金服戰略融資;
2016年1月,阿里成為中天微第一大股東;
2016年年中,思必馳獲阿里巴巴領投的C輪2億元人民幣投資;
2016年年末,思必馳又進行了新一輪D輪融資,此次融資並沒有對外透露投資方。
2016年11月,阿里與騰訊對Barefoot Networks進行了C輪2300萬美元的領投;
2017年1月,螞蟻金服、聯發科等對深鑒科技A+輪融資4000萬美元;
2017年8月,寒武紀獲阿里等1億美金A輪投資;
2017年10月,曠視科技獲阿里4.6億美元投資;
2017年11月,商湯科技獲阿里15億人民幣投資;
2017年11月,KneronA輪獲阿里等過千萬美元投資;
2018年4月,螞蟻金服針對商湯科技再次領投C輪6億美元融資;
2018年4月,極鏈科技獲3.49億元融資,阿里、曠視科技領投
2018年4月,阿里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2018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③ 地平線/深鑒科技/寒武紀有什麼異同
寒武紀算是做得最早的,也是血統純正第一批做神經網路晶元加速的。不過搞了快五年怎麼還沒有流出片,急死人了…
地平線敢不敢曬去年實際收入?估值幾十億的公司收入不到一個億是不是耍流氓?雖然具體數字比耍流氓還難看…
深鑒敢不敢曬一下股東名單?背後多少清華系利益捆綁,誰是幕後誰在站台。估計要向下挖五層…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還是做的東西靠譜,有使用場景,能產生商業價值就行,可惜這些公司都離靠譜、場景、商業價值差太遠。
④ 美國有哪些晶元公司
1、德州儀器
德州儀器(英語: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
德州儀器(TI)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德州儀器是世界第一大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和模擬電路元件 製造商,其模擬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全球具有統治地位 。
2、Xilinx
Xilinx(賽靈思)是全球領先的可編程邏輯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Xilinx研發、製造並銷售范圍廣泛的高級集成電路、軟體設計工具以及作為預定義系統級功能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
2018年7月18日,全球最大的可編程晶元(FPGA)廠商賽靈思宣布收購中國 AI 晶元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深鑒科技。有「中國英偉達」之稱。
3、高通
高通(英文名稱:Qualcomm,中文簡稱:高通公司、美國高通或美國高通公司)創立於1985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33,000多名員工遍布全球。
高通公司從專利許可計劃一開始就投入並將繼續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為其晶元和軟體獲得交叉許可,從而使客戶在不承擔額外專利費的條件下受益。
在某些情況下,高通公司會從其他第三方主動爭取可以使授權方和最終用戶受益的專利,從而擴大WCDMA和CDMA2000市場的產品應用和功能。
4、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Motorola Inc ),原名: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加爾文製造公司),成立於1928年。1947年,改名為Motorola,從1930年代開始作為商標使用。
摩托羅拉使用無線電、寬頻及網際網路,並提供嵌入晶片系統,以及端對端整體網路通訊解決方案,以達到加強個人、工作團體、車輛及家庭的操控及聯系能力。
高清與交互是數字電視發展的趨勢,摩托羅拉率先推出高性能晶元方案的高清雙模解決方案,支持標清和高清視頻,支持MPEG2、MPEG4、H.264和VC-1(WMV9)解碼標准,集高清、互動電視等功能於一體,功能更強、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5、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是通過凍結晶元到-451°F(-268.0℃),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⑤ 中國AI晶元初創公司被美國巨頭收購了
日前,深鑒科技被美國FPGA龍頭老大賽靈思收購。據業界人士評估,收購金額可能在3億美金左右。在這則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顯得義憤填膺,還有網友表示中國AI晶元三駕馬車: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科技就這樣被美國廢掉了一個,並認為政府不作為。
人工智慧晶元公司數量過多,有一個問題就是重復建設和力量分散,首先是把全社會對人工智慧晶元的投資分散了;其次是把建設產業生態鏈的力量分散了;最後是把規模化推廣應用的潛力削弱了,很容易變成每一家都吃一點,但誰都吃不飽。
認為,國內人工智慧晶元企業,真正要做的,不是在發布會的PPT上如何吊打英偉達,而是要和具體應用相結合,把晶元用起來,賣出去。國內缺的不是設計人工智慧晶元的公司,缺的是應用這些國產人工智慧晶元的企業。只有大家都把國產AI晶元用起來,才有機會侵蝕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不被國外巨頭各個擊破。
來源:觀察者網
⑥ 強勢來襲的人工智慧手機究竟是什麼
導讀:繼蘋果、華為之後,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在昨天的Bixby中文版發布會上,也首次對外公布了未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
麒麟970
除了此前推出的華為Mate 10系列,目前有消息指出榮耀新一代的旗艦產品榮耀V10也將搭載麒麟970這款晶元。榮耀手機官方微博前段時間發布了一條視頻,寫著:「Hi, I am AI」,致更懂你的未來。短短10秒的視頻中未來科技感十足,星空、手機、宇宙、AI、機器人元素齊聚。
再聯系之前榮耀總裁趙明微博中,關於「愛」、「AI」的暗示,不難看出,這些都是在為即將推出的人工智慧手機榮耀V10預熱。進一步的曝光消息指出,這還是一款全面屏產品。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了此前的榮耀Magic的智能引擎打頭陣,這一次加入麒麟970人工智慧晶元的榮耀V10才更加值得期待。有AI晶元的手機才是真AI手機,AI晶元及演算法代表了廠商的真正技術,擁有真正的自學習能力,將給用戶帶來更多更好體驗。
為什麼這么說呢?NPU的加入到底對智能手機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新潮電子》在其日前刊登的一篇文章做了很淺顯易懂的解釋:
「CPU就好比是數學系的老教授,能夠解決各類復雜數學問題,但單純去做求解數值的函數運算顯然費時費力;這時候,NPU就好比是一個科學計算器,你不能用它來直接解題,但由它來專門應付題目中需要求解函數數值的部分,顯然要得心應手。」
也就是說,NPU的加入並不會明顯提升CPU、GPU的性能,但它的出現,卻能明顯改變端側的運算環境——而非簡單的提升運算能力。
正如在前文提到端智能對比雲智能可以讓大量識別性的學習操作不需要再過分依賴於雲端,而是直接在本地即時高效的處理。硬體級AI能力在手機中的加入,如果開放給第三方應用開發者,還能夠帶來極大的想像和擴展空間。
結語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略高於第二季度,但低於去年同期,同比下降約為1%。
相比顯得有些枯燥的數據,聚焦在市場發展趨勢上,IDC中國研究經理金迪表示:"中國手機廠商在全球的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但在產業鏈上游的核心技術發展,以及智能化移動生態的部署仍有很大欠缺。」
他認為,今年智能手機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有所建樹,但實際應用與服務提升並不顯著。中國手機廠商需要投入更多資源與精力,著力解決用戶在移動生態中的痛點問題,結合生態夥伴的技術優勢,開發應用服務,並且考慮AI手機的核心應用布局,以及結合AR行業應用,探索在2018年後逐漸落地發展的路徑。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在移動終端市場已經是不可逆的大勢所趨,已經布局端側智能的廠商無疑搶得了先手優勢。這兩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開始洗牌,在智能手機轉AI或者說智慧手機的這次變革中,勢必又將洗掉一批掉隊者。
⑦ 晶元三劍客
海思,展迅,銳迪科
⑧ 麒麟970處理器 中科創達有關系嗎
華為這周末搞了件不大不小的事——發布了「世界首款手機AI晶元」麒麟970——各位科技媒體小編都辛苦了,大周六晚上的不是飛去德國跑會就是在電腦前蹲直播,連約會都要改期,好氣哦。
咳,言歸正傳。
華為為了搶這個「世界第一」著實花了不少心思,作為一個以「自研」為驕傲的企業,本次麒麟970上不僅使用的是別家的(寒武紀的)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智東西還獨家獲悉到,麒麟970在物體識別方面的一整套嵌入式AI解決方案(從演算法+Camera Tuning)都來自中科創達。
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寒武紀的AI架構在麒麟970上實現的梳理也並非全部是華為海思自研的技術。
這款晶元打造了多少個月?僅是加了一個NPU模塊就能叫「AI晶元」嗎?為什麼華為要這么緊趕慢趕搶「第一」?聯發科、深鑒科技等業內人士又是怎麼看待麒麟970?……以上種種疑問,智東西將為你一一揭曉。
一、參數轟炸
麒麟970的參數想必大家已經被刷屏了一遍又一遍,但為了文章完整性這里還是不能免俗地需要列一列數據,看過的讀者可以直接跳過這段:
眾所周知,目前九成的手機晶元採用的是ARM的架構,麒麟970也不例外。麒麟970採用ARM Cortex-A73四核+Cortex-A53四核的架構,採用了台積電10nm製造工藝,搭載12核高效GPU、8核高性能CPU,4.5G高速LTE Modem,支持LTE CAT.18,最高下載速度可以達到1.2Gbps,與高通目前發布的最強的X20 LTE基帶實力相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70的GPU用上了ARM最新推出的Mali-G72 MP12架構——這是Mali-G72 MP12 GPU的首次商用。這個架構很厲害,比上一代的Mali-G71性能提高了40%,能效提高了25%。
但如果拋去數據,一個小細節能讓你更直觀地理解它:在智東西跟某移動端大咖聊天的過程中,他對NPU、10nm統統只是點頭微笑,唯有在看到MP12 GPU小小地驚訝了一下。
與此同時,麒麟970擁有兩個用於處理圖像信息的ISP,能夠更快速地響應處理圖片,並且能在低光照度環境下對降噪進行優化。
由中科創達提供的智能拍照技術則將自動識別鏡頭內的物體(比如一朵靜止小花又或是一個奔跑的人類),系統根據該物體的屬性調整相機參數或是進行主動去糊。
麒麟970會搭載在將於10月16日於慕尼黑發布的華為Mate 10手機上。
二、寒武紀?何方神聖?
既然一直在說「寒武紀」的NPU,那麼這個寒武紀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寒武紀科技(Cambricon)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出來的AI晶元創業公司,中科院計算所不僅對寒武紀進行了天使輪融資,同時還給與了長期的支持與投入。8月底,寒武紀宣布完成了1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國投創業、阿里巴巴、聯想等,一躍成為國內AI晶元屆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不僅如此,寒武紀的兩位創始人也非常神奇——一對出身中科院的兄弟。哥哥陳雲霽目前仍在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從事基礎科技研發,弟弟陳天石則當起了公司的CEO。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寒武紀這家公司一直以「研究性」企業被業內所知,說白了就是沒有產品出來。直到去年4月份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宣告自己的第一款AI晶元產品寒武紀1A流片了,這一點不斷拿來背書,新聞聯播、人民日報都說了這事;不過之後其產品到底有沒有商用,有沒有量產,並沒有官方說法,按照2016年底寒武紀CEO 陳天石的說法,「晶元從研發、量產到商用,是一個以年為單位的周期,所以在明年,大家將可以在市面上看到使用寒武紀技術的晶元產品,比如在手機、安防監控等智能終端和雲端伺服器上。」
不過根據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發布的賀信顯示,麒麟970晶元上的NPU正是集成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慧處理單元,實現了手機上本地、實時、高效的智能處理。這也是寒武紀1A真正意義上的一次產品化應用。
不過話說回來,恐怕也只有華為這個量級的土壕,才有能力讓寒武紀1A真正產品化,從這一點看寒武紀是抱上了一個不錯的大腿。
三、到底什麼是「AI晶元」?
上文提到,麒麟970之所以敢叫自己「AI晶元」,最主要的就是集成了寒武紀的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經網路處理器。
現在所謂的手機處理器,比如高通的835、蘋果的A11、麒麟970等,實際上所指的是一個「處理器包」封裝在一起,這個計算包專業一點說叫Soc(System-on-a-Chip),高大上的說法是「計算平台」;根據分工不同,很多專用功能的處理單元加進來,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是GPU,現在這個包里的獨立單元數量已經越來越大,比如ISP(圖像處理)、Modem(通信模塊)、DSP(數字信號處理)等,不同的數據進來,交給不同特長的計算模塊來處理,這個NPU就是手機處理器平台新加入的一個擅長神經網路計算的單元,那麼到底哪些應用會用到神經網路計算?也就是現在最能代表人工智慧計算的一些應用,比如模式識別里的語音、圖像(人臉)識別,比如其他會用到深度學習的一些AI應用。
為了讓這個深度神經元網路連接更快,「寒武紀1A」還設計了專門的存儲結構,以及完全不同於通用處理器的指令集。「它每秒可以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功能非常強大,功耗卻只有原來的1/10。
有時候,有些計算單元會獨立出來,不封裝在SoC里,比如觀察蘋果iPhone的主板結構,其Modem模塊就一直獨立在其A系列處理器模塊之外;寒武紀的這個NPU單元之前也是一個獨立的處理器單元,只是這次整合封裝到了麒麟970的Soc裡面。
雖然晶元里的CPU、GPU、DSP都可以用來做運算,但是NPU是專門用於神經網路架構計算的,號稱比CPU快25倍的同時效率將提高了50倍。有點類似於你想要剪東西,我給你一把剪刀。
至於為什麼用的是寒武紀的NPU呢?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內能做AI晶元級別的公司只有那幾家,而寒武紀是中科院出身,和華為的合作自然也是順理成章。中科院計算自己也表示,計算所自2011年以來就和華為展開合作,組建了「中科院計算所-華為聯合實驗室」。
不過,也沒有說現在其他晶元的CPU+GPU+DSP架構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效果差到哪裡去了,恰恰相反,現在的眾多手機廠商都在這個架構上對AI功能進行優化。從高通驍龍到聯發科Helio,無不在人工智慧的晶元應用上進行了大力優化。比如高通在驍龍800和600系列晶元上做了一個軟體的神經處理引擎,高通也承諾未來也會出專門用來做神經網路運算的核——比如NPU。
所以說,這個NPU,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以深度學習為例,深度學習分為訓練(Training)和推理/應用(Inference)兩部分,訓練階段的確需要非常高的計算能力,但在應用層面其實並不需要巨大的計算量——相信沒有哪個純真的用戶拿手機去做Training的。
另一方面,AI不AI,最終還是得看應用嘛……需要整個移動AI應用的生態起來了,才能體現出硬體的優勢。
同為手機晶元製造商,聯發科的一位產品技術負責人也認為,在晶元上集成硬體相對容易,關鍵還是上層的應用,用戶不會在意這個是不是AI,只會在意體驗。
雖然華為展示出了三個常見應用方向(AR、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還動用了開發者網頁、開發者工具包、應用商店來招攬開發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在發布會現場承諾,華為將打造一個開放的AI環境,開發者可以直接接入華為NPU功能,也可以通過第三方AI框架接入(目前支持TensorFlow和Caffe)。
不過,就目前來看,移動AI應用開發還很少,華為現場展示的AI功能也集中在降噪、拍照美化等方面,快則快矣,沒有什麼雞蛋。在應用缺失的情況下,麒麟970、驍龍835、甚至性能再弱些的晶元使用起來也會讓用戶感覺相差不大。
四、為了這個「世界第一」煞費苦心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12月16日,華為旗下手機品牌榮耀推出了2016年最後一款旗艦手機——榮耀Magic。
榮耀總裁趙明在講述這款榮耀3周年的特殊新產品的過程中,全程未提硬體配置,只談了這款手機的八曲面外形設計和搭載由華為2012實驗室研發4年的人工智慧引擎Magic Live。
除了2012實驗室外,華為旗下還有諾亞方舟實驗室、高斯實驗室、香農實驗室,華為沒有透露本次麒麟970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是否來自這些實驗室,但從目前看來主要是這幾個部門在研發。
不過,僅從深度學習來說,華為的技術並不算領先。這也是為什麼雖然華為海思方面非常想要自研「AI晶元」,但為了來得及搶上這個「世界第一」的名頭,最終選擇了和寒武紀、中科創達合作。
一位業內人士對此的評價是——「從急促的拍板簽下IP核合同,到和Mate 10分開,趕在蘋果之前發布這款晶元,時間上感覺有點趕鴨子上架。」
那麼華為這個「世界第一」真的要搶得這么急嗎?
真的要。
據傳言,這次麒麟970的項目做了大概4-5個月,其中包括了寒武紀、中科創達方面的技術整合、以及流片。從速度來說真的很快,一方面是華為乾脆果斷的行事作風體現,另一方面也側面證明了這個「世界第一」真的很急。
據了解,台積電下半年的生產線上已經有超過30款「AI晶元」的代工排期了。雖說並不全都是手機晶元,但可以看得出這的確是一股潮流趨勢。這一趨勢在智東西和業內人士交流過程中也感受頗深。
五、業內聲音:AI晶元是趨勢
同為手機晶元商,聯發科的一位產品技術負責人告訴智東西,「AI晶元」確實是目前的行業趨勢之一,隨著手機差異化越來越少,久而久之NPU將會變成「大家都得有」的東西。
在智東西此前跟榮耀掌門人趙明的對話中也可以感受到,互聯網手機的競爭正從之前的網路營銷、網路銷售變成更技術化的比拼,在後互聯網手機的時代,人工智慧正成為核心競爭點之一。
從深度學習晶元層面,與寒武紀類似,國內還有另一家專注於「AI晶元」的明星創企——深鑒科技——雖然說他們做「AI晶元」嚴格意義上是不對的,他們做的是用於深度學習推理應用(Inference)的FPGA板卡(具體參見智東西此前的深度專訪《成立一年估值超10億 與谷歌飆技術 這位90後CEO如何做到?》)
深鑒科技創始人兼CEO姚頌則認為,不光是手機晶元,整個半導體行業都將受到AI的沖擊。隨著深度學習的興起,不同公司所在意的性能重點不同,一個語音公司與另一個安防攝像頭公司所用的晶元不同,比如對於語音識別的用戶,他們更加關注延遲,而不是單一的增加吞吐量。未來,處理器的架構分類上將會以應用為導向。
結語:我們離真正的AI晶元還有多遠?
目前看,華為通過用麒麟970這款手機晶元架構整合NLP,搶到了「AI晶元」這個高位,噱頭也好,美名也罷;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關註:
1、用上了NLP神經網路計算單元的麒麟970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會給手機體驗帶來什麼改變,是不是「然並卵?」,要等華為Mate 10發布後具體看。
2、麒麟970這套玩法是不是就是真正的「AI晶元」套路,之後無論高通、三星還是蘋果的處理器SoC是不是也會用這種在手機晶元SoC上加入類似NLP的計算模塊?
3、麒麟970能不能代表華為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積累,如果是,是不是NLP這樣的處理單元也應該一手包辦?蘋果、三星、高通會一手包辦還是採用第三發專攻這一領域的處理器IP方案,這是未來AI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走向需要明確的路徑。
但總的來說,麒麟970的出現,讓AI在手機端開始由軟到硬地落地,是人工智慧進一步產業化落地的一個典型代表。
⑨ 上海深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深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數據來源於企業徵信機構,包含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更多公司電話地址企業郵箱可在釘釘企典進行查詢
• 公司簡介:
上海深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08-22,注冊資本100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CATIA COLETTE HAGOPIAN,公司地址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芳春路400號1幢3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5MA1K3UK965,行業是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登記機關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市場監管局,經營業務范圍是從事智能科技、網路科技、信息科技、計算機科技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自有技術成果轉讓,並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計算機軟體開發、設計、製作,銷售自產產品,通訊設備、機械設備、電子產品、計算機軟體(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批發,進出口、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相關配套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深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4140007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