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摩根大通事件驅動etf的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車聯重科股票行情 2025-07-15 10:22:07
股票價格什麼時間段變動 2025-07-15 10:21:26

摩根大通事件驅動etf的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5-06 17:09:43

㈠ 摩根大通巨額虧損:為什麼銀行仍沒有吸取教訓

摩根大通數周之前對外宣布,該銀行遭受了二十億的交易損失。一些分析家表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即使現在虧損的金額已經增至30億美元,並從某些賬目上看這一數字有可能飆升到50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錢對這個健康運轉、正在盈利的大型銀行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是造成巨虧的交易,這次交易的總體表現也是盈利的。難道盈虧不都是生意中的常事么?能被其他交易的盈利所抵消的虧損,有必要對它大驚小怪么?沃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教授斯科特·E.哈林頓(Scott E. Harrington)表示,問題在於摩根大通的這次虧損出現的時機太敏感了。 「對這二十億美元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這是我的第一反應,」他說。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此次的虧損暴露了嚴重的銀行風險承擔問題。「當前機制是鼓勵銀行去承擔風險的,」他說道,並堅持認為在金融危機襲來後的第四年,過度風險的問題仍然存在。 「就這一損失而言,摩根大通是很容易就將其消化掉的。但這次虧損發生的時間實在是不巧,正好攤上監管部門正在推行『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克里斯塔·施瓦茨(Krista Schwarz)表示。他所說的「沃爾克規則」指的是一項尚未最終定案的監管措施,其目的在於限制銀行利用手頭的錢進行投機的權利。 立法者仍在為如何抑制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企業造成的系統風險而爭論不休,危機之後這些頂級銀行反而變得更為龐大開了。監督機構還在依照《2010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的規定編寫相關法規。同時,今年又恰逢大選年,兩黨候選人自然也會圍繞著刺激發展、避免危機出現等方面進行角力。「我認為是政治背景導致這次事件超出了原有意義,從而使其變得新聞化了,」哈林頓說道。
摩根大通此次的虧損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危險信號:盡管有著金融危機的教訓,大型金融機構的做法仍沒有得到改善。如果銀行能虧損二十億的話,那麼它會不會虧損兩百億亦或是兩千億呢?如果同時多家銀行都出了大問題呢?而漣漪效應會不會正像幾年前的那樣,把那些運行良好的銀行也拖下水呢? 「我認為這次(從摩根大通身上學到的)最主要的教訓在於,我們都認識到了風險控制的難度有多大。」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富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說道。「此外,盡管這次的損失摩根大通很容易就能消化掉,人們仍不禁會問這種虧損最大能大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它會不會大到讓一個大型機構倒閉的程度呢?」 沃爾克規則何去何從 大規模高風險的投機行為在金融危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像多德-弗蘭克法案這樣的改革其目的就在於限制這些投機行為。摩根大通聲稱造,造成此次虧損的交易行為來自於一項對沖戰略,而降低風險正是該戰略的目的所在。此次事件表明,即使是對沖戰略也有可能出錯。摩根大通並沒有詳細披露其戰略細節。 對沖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而不在於盈利。最簡單的對沖形式是這樣的,持有一百股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出售期權」,這就使得股票持有人可以在某段時間內以特定的一個價格將股票售出,從而避免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 又比如,銀行在向企業放貸時可以購買該企業股票的出售期權,或是簽訂信用違約掉期合約(這是一種用於避免特定債務違約風險的保障措施)。一旦企業破產或是違約,出售期權或是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就會產生利潤以抵消損失。「這是對沖的一種簡單理解形式,」沃頓商學院教授伊泰�6�1古德斯等(Itay Goldstein)說道。 沃爾克規則原打算允許這種對沖形式的存在,並將其運用於期權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中,以方便價值跟蹤。在金融危機中,許多金融市場參與者使用了很多個性化的金融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往往既難以理解又難以估價。 但沃爾克規則尚未生效,其核心規定將於六月出台。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摩根大通和它的主席以及執行總裁傑米�6�1迪蒙(Jamie Dimon),一直在努力游說沃爾克規則放寬對對沖的限制,稱嚴格的限制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會降低美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妨礙銀行提供必要的產品和服務。「傑米�6�1迪蒙在游說國會削弱沃爾克規則方面是最為積極的,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摩根大通的股權收益。」施瓦茨說道。 此次摩根大通的損失就包括了迪蒙想要獲許通過的對沖形式,即針對資產組合進行對沖,而不是為其中的每一項都進行對沖。"有時候,如果你的資產的走勢相同(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將其與某些復雜的證券或是指數對沖起來就比較容易,而這正是摩根大通的做法。" 有人辯稱,組合對沖能讓銀行將注意力集中在組合投資的整體表現這個真正有意義的地方上。但組合投資包含的風險很多,因為市場條件會對不同的股票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在某資產升值的情況下另一個會貶值。這樣的話這兩種資產就互為對沖了。因而,就沒有必要為這兩個不同的資產做單獨的對沖。 但是,當投資組合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股票,債券,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時候,就很難預測該組合的整體走向了。根據迪蒙所言,摩根大通交易員「草率地」建立起的對沖模型與實際風險相去甚遠。 組合對沖越復雜,對沖工具與資產的對應性就越難保證,哈林頓說道,"對沖就更難以生效了。" "我認為這次的虧損並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在於它展現出來了這么一個事實:即使是摩根大通這樣一流的銀行,在危機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問題。"艾倫說道。「從系統上似乎無法做好風險控制的工作。雖然我們手頭的信息不夠充分,但這看起來不像是對沖行為,而更像是一次投機。摩根大通本可以在事情惡化前就出手進行阻止,但它並沒有這么做。」 組合對沖因為復雜所以很難讓人理解,因而可以被用來作為投機行為的一種掩飾,施瓦茨說道。「組合對沖代表了沃爾克規則中的一個漏洞,這個漏洞將默許商業銀行繼續進行投機貿易活動,」她解釋道,「它們總能在眾多選擇中找出那些帶有組合對沖特點的期權。但它畢竟不是一種對沖。」 如果交易者自己不能完全預測對沖行為的走向,監管者又怎麼會知道呢?「問題就在於我們仍不知道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艾倫說,「畢竟,組合對沖太復雜了。」 個人因素是存在問題的另一方面。《紐約時報》的一篇故事詳盡描繪了摩根大通紐約和倫敦的交易員之間在小組領導生病不在時的一場激烈交鋒。即使是最好的風險管理機制也會因為人為的失誤而失去作用。 摩根大通的問題也讓我們注意到了這么一種情況:對於一些規模大影響力強的機構,為避免他們出現問題後可能會導致的巨大損失,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來為其提供緊急救助。金融危機時就是這樣,而現在,這些大機構因為危機後的兼並活動而變得更為龐大了。「某種意義上來說,(摩根大通)表明了金融危機之後事情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古德斯等說道。 有緊急救助做後盾的企業會傾向於承擔風險,這就是專業術語中的「道德風險」。多德-弗蘭克法案目的是抑制系統中的風險,但因為強調了政府應該採取的措施而實際上神化了緊急救助程序,哈林頓補充道。這甚至延展到了其他機構類型中被認為「在系統上非常重要的」 機構中來。金融危機中大型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情況就屬此列。 「如果認為多德-弗蘭克法案已經解決了『太大而不能倒』的問題的話,這就未免太過於天真了,」哈林頓說道,「事實上,我認為多德-弗蘭克法案,正如所寫的那樣,將會讓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這確實看起來是在提醒我們監管的必要性,」施瓦茨說道,「摩根大通明確的得到了(美聯儲)的支持,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是不會讓摩根大通倒閉的。」 「這就給了他們冒尾部風險的動力,因為他們可以從上行中獲利,而下行帶來的風險則是有限的。」她補充道,「這次的損失是處於可控制范圍內的,但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企業建立的風險模型在尾部處從來都做得不好,因為這些事情一般很罕見,而危機之間又從不完全相同。摩根大通在風險管理方面確實做得不錯,但這次事件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些模型往往會在最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失去作用。」 盡管不可能保證金融危機永不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它出現的頻率,並降低其危害,施瓦茨補充道。「嚴格執行沃爾克規則是非常有好處的,」她說,「這可能會降低大型商業銀行的利潤率,但這些損失的收益會變成其他金融機構的利潤。同時這也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為穩定的金融體系。摩根大通出現的這次虧損對我們來說很幸運,因為它會引導監督者選擇制定一個嚴格版本的沃爾克規則。」 建立在風險之上的產業 在金融危機之前,隨處可見交易員、信貸員和風險管理人員在各種誘因的驅動之下承擔過度風險。摩根大通的例子表明了當前仍存在誘因的問題,古德斯等表示。「問題是他們有沒有從市場那裡獲得教訓,」他說。「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可不太確定。」 那些無視過度風險從而引發金融危機的人中很少有需要承擔嚴重後果的,古德斯等指出。沒有高管會因此進了監獄,而很多風投者盡管財富上蒙受損失,但仍都健健康康地活著。「當一天結束後,他們很多人仍保持著良好的狀態……他們中很多人並沒有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得到教訓。這可能就是問題的一部分。」艾倫說。 「要讓更多股東的錢去承擔風險,」哈林頓補充道,並堅稱對資本要求要比當前國際上Basel III proposals要求的「多得多」才行。 此外,古德斯等說,可以要求企業在補償合同中採用嚴格的加稅補償條款,這樣關鍵人物在自己的決定導致不良後果後就可能會不得不放棄個人薪水。 據哈靈頓所言,另一種選擇就是重回《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懷抱,該法案從1933年到1999年規定將進行風投業務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進行嚴格分離,後者因相對安全而有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這樣的政府保障。 隨著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圍繞著摩根大通的損失問題仍會出現大量的爭論,尤其是該筆交易的更多細節已經開始被披露來了。但是大銀行仍有著許多的支持者,他們認為過度監管會阻礙發展並削弱這些銀行的競爭力。 據艾倫所言,金融產業已經嘗試著改變激勵政策以達到阻止過度風險的目的。但是這是一個艱難的平衡行為,因為風險是生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借貸的出現了。「現在已經有所努力了,」他說,「我並不認為這一點已經完全取得了成功,我也並不能保證以後一定會能成功。你可能會認為這些機構能夠建立起一種機制,從而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㈡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的本書目錄

第1章 對沖基金綜述 1
1.1 什麼是對沖基金 1
1.2 對沖基金投資者 3
1.2.1 養老基金 4
1.2.2 高凈值人群與家族辦公室 4
1.2.3 銀行 6
1.2.4 捐贈基金 6
1.2.5 主權財富基金 7
第2章 布里奇沃特 9
2.1 Bridgewater簡介 9
2.1.1 公司員工 11
2.1.2 公司文化 12
2.2 公司管理准則 12
2.2.1 營造理想的公司文化 13
2.2.2 尋找並培養優秀的人才 13
2.2.3 有效處理問題 14
2.2.4 做出有效的決定 15
2.3 公司投資策略和投資理念 15
2.3.1 投資策略 15
2.3.2 投資理念 16
2.4 公司產品 20
2.4.1 絕對阿爾法(Pure Alpha)對沖基金 20
2.4.2 全天候對沖基金(All Weather Fund) 25
2.4.3 絕對阿爾法主要市場(Pure Alpha Major Markets) 31
2.4.4 「日常觀察」調研報告(Daily Observations) 31
2.5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32
2.5.1 資產管理規模比較 32
2.5.2 收益水平比較 35
2.5.3 投資者綜合評分 37
第3章 摩根大通 43
3.1 公司輪廓 43
3.1.1 J.P.摩根公司 46
3.1.2 美國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 47
3.1.3 美國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48
3.1.4 芝加哥第一銀行(Bank One Corporation) 48
3.1.5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49
3.1.6 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 49
3.1.7 高橋資本管理(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49
3.2 J.P.摩根資產管理的優勢 51
3.3 高橋資本 54
3.3.1 高橋資本創始人 54
3.3.2 投資策略 57
3.4 典型投資策略——股票市場中性策略 58
3.4.1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介紹 60
3.4.2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的種類 60
3.5 基金代表——高橋統計市場中性基金 66
第4章 奧奇-齊夫資本 69
4.1 公司介紹 69
4.1.1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70
4.1.2 公司管理理念 71
4.2 投研團隊 72
4.3 投資理念和策略 74
4.3.1 可轉債套利 74
4.3.2 股票多空倉策略 75
4.3.3 事件驅動套利 76
4.3.4 逆向投資 77
4.3.5 結構性信貸 78
4.3.6 私人投資 78
4.4 投資收益 78
4.4.1 OZ 母基金 80
4.4.2 OZ 亞洲母基金 83
4.4.3 OZ 歐洲母基金 83
4.4.4 OZ 全球專項母基金 84
4.5 投資策略在國內的應用 85
4.5.1 股票多空倉 86
4.5.2 事件驅動套利 87
4.5.3 逆向投資 87
第5章 貝萊德 89
5.1 貝萊德集團的發展史 90
5.2 貝萊德經營哲學 93
5.3 貝萊德的業務區域 93
5.3.1 美洲 93
5.3.2 歐洲、中東、非洲(EMEA 地區) 95
5.3.3 亞太(ASIA-PACIFIC) 96
5.3.4 貝萊德的服務對象 96
5.4 貝萊德投資資產類別 99
5.4.1 股票和固定收益 100
5.4.2 多元資產 101
5.4.3 貝萊德另類投資產品 102
5.4.4 現金管理和證券貸出 114
5.5 貝萊德的投資風格 114
5.5.1 積極策略 115
5.5.2 機構指數 116
5.5.3 Ishares基金/交易所交易產品(ETP) 117
5.5.4 貝萊德方案和咨詢 117
5.6 貝萊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19
第6章 鮑波斯特 121
6.1 Baupost Group公司簡介 121
6.2 公司總體投資風格 122
6.3 公司投資理念 123
6.3.1 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 123
6.3.2 絕對表現導向 124
6.3.3 風險規避投資 124
6.4 公司企業評估藝術 125
6.4.1 凈現值分析 126
6.4.2 清算價值分析 126
6.4.3 股票市場價值分析 127
6.5 公司投資策略分析 128
6.5.1 投資公司清算 129
6.5.2 投資復雜證券 130
6.5.3 投資企業配股 131
6.5.4 投資風險套利 132
6.5.5 投資企業分拆 133
6.5.6 投資困境或者破產證券 134
6.6 公司投資分析 136
6.6.1 公司持股分析 136
6.6.2 公司投資事件舉例 137
6.6.3 公司投資收益分析 139
6.7 競爭分析 141
6.7.1 資產規模分析 141
6.7.2 阿爾法收益能力 143
6.7.3 預期收益的一致性 144
6.7.4 獨立監督性 145
第7章 保爾森 146
7.1 公司概覽 146
7.2 公司歷史 147
7.2.1 第一階段(1994年—2002年):並購套利策略 147
7.2.2 第二階段(2003年—2010年):金融危機獲利者 147
7.2.3 第三階段(2011年至今):遭遇滑鐵盧 148
7.3 公司創始人 149
7.3.1 個人經歷 150
7.3.2 投資信條 150
7.4 公司投資理念和策略 152
7.4.1 並購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 152
7.4.2 困境證券策略(Distressed Securities) 154
7.4.3 全球宏觀策略(Global Marco) 156
7.5 公司基金分析 158
7.5.1 The Paulson Advantage Funds 158
7.5.2 The Paulson Merger Funds 162
7.5.3 The 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166
7.5.4 The Paulson Recovery Funds 169
7.5.5 The Paulson Gold Funds 171
7.6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172
7.6.1 資產管理規模(AUM) 172
7.6.2 收益水平比較 172
7.6.3 公司現狀 173
第8章 安祖高頓 175
8.1 Angelo Gordon公司概況 175
8.1.1 業務與客戶群體 176
8.1.2 創始人 177
8.1.3 股權結構 178
8.1.4 收益狀況分析 178
8.1.5 綜合評價 180
8.2 投資團隊 182
8.2.1 投資團隊概況 182
8.2.2 復合策略投資組合——Michael Gordon 182
8.2.3 可轉換證券套利投資組合——Gary Wolf 183
8.2.4 信貸套利投資組合——Bruce Martin 183
8.2.5 困境證券投資組合——Thomas Fuller 183
8.2.6 私募股權投資組合——David Roberts 184
8.2.7 房地產投資組合——Adam Schwartz 184
8.2.8 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組合——Jonathan Lieberman 185
8.3 投資理念與策略 185
8.3.1 投資理念 185
8.3.2 投資策略 187
8.4 公司投資案例 193
8.4.1 投資於困境報紙公司 193
8.4.2 投資於房地產 194
8.4.3 私募股權 195
8.5 行業現狀及競爭分析 195
8.5.1 市場行情 195
8.5.2 困境證券收益趨勢分析 196
8.5.3 競爭分析 197
8.5.4 主要競爭對手 197
8.5.5 SWOT分析 199
第9章 文藝復興科技 201
9.1 公司概況 201
9.1.1 公司發展史 201
9.1.2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202
9.2 投研團隊 202
9.2.1 Jim Simons 202
9.2.2 Henry Laufer 203
9.2.3 George Zweig 203
9.3 投資理念和策略 203
9.3.1 投資策略 203
9.3.2 量化投資技術 206
9.4 投資基金分析 212
9.4.1 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 212
9.4.2 復興機構股權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213
9.5 投資收益分析 215
9.6 國內的量化投資基金 218
第10章 埃利奧特 222
10.1 公司發展概況 222
10.2 創始人Paul Singer 223
10.3 投資收益分析 223
10.4 Elliott的投資理念 227
10.5 公司投資策略——事件驅動策略 228
10.5.1 事件驅動策略簡述 228
10.5.2 事件驅動子策略:並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 228
10.5.3 事件驅動子策略:困境債券投資(Distressed Debt) 235
10.6 公司投資案例與收益 240
10.6.1 投資於被收購公司——P&G收購Wella AG 240
10.6.2 投資於主權債務——秘魯主權債 242
10.7 行業現狀及競爭者分析 244
10.7.1 市場行情 244
10.7.2 收益趨勢分析 245
10.7.3 破產法律 245
10.7.4 Elliott競爭者分析 246
第11章 法拉龍 247
11.1 法拉龍簡介 247
11.2 創始人托馬斯·斯泰爾 247
11.3 法拉龍的成長 250
11.4 法拉龍公司文化 251
11.5 法拉龍的投資策略——事件驅動 252
11.6 投資案例 254
11.6.1 德崇證券事件 254
11.6.2 買下印尼最大的銀行 255
11.6.3 投資優酷 256
附錄A 對沖網「基於策略分類的對沖基金指數與評級體系」 258

㈢ 現貨銅ETF基金是什麼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上交所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基金運作模式,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特點,既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有可以申購贖回,但其中是以一籃子股票換取,贖回也是換回一籃子股票而非現金

ETF是指數基金,即以某一指數包含的成分證券為投資對象進行被動投資

㈣ 稀土永磁基金有哪些

稀土永磁只是一個概念,並不是一隻股票或一隻基金的名稱,所以不存在什麼稀土永磁ETF代碼。不過與稀土永磁相關的基金有:民生加銀穩健成長混合(基金代碼:690004)、前海開源事件驅動混合A(基金代碼:000423)、諾安中小盤精選混合(基金代碼:320011)、民生加銀精選混合(基金代碼:690003)、民生加銀內需增長混合(基金代碼:690005)等。
稀土永磁材料,即永磁材料中含有作為合金元素的稀土金屬。稀土永磁材料是現在已知的綜合性能最高的一種永磁材料,已成為電子技術通訊中的重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不僅應用計算機、汽車、儀器、儀表、家用電器、石油化工、醫療保健、航空航天等行業中的各種微特電機,以及核磁共振設備、電器件、磁分離設備、磁力機械、磁療器械等需產生強間隙磁場的元器件中,而且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節能電梯、節能石油抽油機等新興領域對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應用市場空間巨大。
基金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現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基金分為很多種,比如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不同基金它的投資對象不同,所承擔的風險也不相同。
基金產品有五個風險等級,風險由低到高位次為: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㈤ 009795 什麼時候可以贖回

沒有固定的封閉期,我們可以隨時申購和贖回基金份額,
資料拓展;
前段時間股市跌的很多,基金凈值也下降了很多,最近股市有所好轉,但還沒有走穩。基金的價格也不是很高,可以買入一些。定投基金什麼時間買都可以。因為每月買入的價格不同,所以可有效攤低成本。
基金有兩種收費方式:一是前端收費,默認的就是這種,就是在每月買入時就要按比例交手續費的,增加了定投的成本。如果在銀行櫃台買,手續費是1.5%,在網上銀行買,手續費,是六-八折,在基金公司上買,手續費最低是四折。贖回時還有0.25-0.5%不等的贖回費。還有一種是後端收費,就是在每月買入時沒有手續費,但持有時間要達到基金公司所規定的時間(3-10年不等)後再贖回,也沒有手續費,長期下來可以省去一筆不少的手續費。
所以,定投基金最好選擇有後端收費的基金。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有後端的。
二是,把現金分紅更改為紅利再投資,這樣如果基金公司分紅,所是的現金會自動再買入該基金,買入的這部分基金也沒有手續費。
三是,如果你這個月沒有錢定投或者大盤漲的很高,基金價格也很高,你也可以停投一到兩個月,不影響以後定投,但不要連續停投三個月,如果是連續停投三個月,定投就會自動停止。
四是,股市在牛市時,基金也漲的多,這時可以適當減少投資,若股市在熊市,可以適當增加投資,以增加基金份額。
有後端收費的基金有很多,在基金申購費一欄中有說明。
嘉實基金滬深300ETF有沒有封閉期
嘉實滬深300ETF基金:2012年4月5日--4月27日正在發行。
新發行的基金,是需要有一個建倉期的,也就是封閉期。但由於這個基金是指數基金,所以建倉期會比較短,因此封閉期也會很短,應該在一個月以內。
基金交易問題
再等等,解凍需要一定時間的。
綜合看,嘉實基金好還是易方達基金好
易方達好。
股票持有期收益率計算公式
假設本金是A
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率X
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X
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率Y
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1+X)Y
兩年持有期收益率的收益率=(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
如果算持有期收益率就不需要把持有期收益率的收益率轉化成年化收益率了
0001416嘉實基金凈值
嘉實事件驅動股票(基金代碼001416,高風險,波動幅度較大,適合較激進的投資者)2016年7月15日(周五)單位凈值為0.8500元

㈥ 巴菲特加碼黃金股,索羅斯大舉掃貨,橋水加倉中國資產。怎麼看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更是在7月份就公開表示,隨著資本市場的“限制”越來越多,美央行印製越來越多的貨幣,現金和債券的可投資價值大跌,建議投資者盡早布局股票和黃金。

從巴菲特、索羅斯和橋水基金加碼黃金股、中國資產,大舉投資股票的投資行為可以看出,市場頂尖投資者多數判斷未來市場上現金、債券等資產將大幅貶值,因此將大量債券類資產拋售轉換為股票資產。

未來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將更加豐富,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有望不斷提升,各路國際投資者堅定加倉中美兩國核心權益資產和黃金的大趨勢短期不會改變。

㈦ 什麼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所有國家世界指數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MSCI指數),在考慮指數的組成部分時,MSCI將以流通股市值為依據,納入各行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國共有71家企業成為MSCI中國指數成員。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作為投資基準最為廣泛應用的指數,目前有2000多家國際機構投資者採用MSCI指數作為基準。另外這些指數亦衍生出一般投資者可參與交易的投資工具,如MSCI指數期貨以及上市交易基金(ETF)等。
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指數雖然沒有像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那樣得到新聞界的廣泛認同,但是它卻是國際投資者使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之一,在全球大約有3萬億美元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MSCI指數涵蓋23個發達國家市場和27個新興市場,對不同國家編制了國家指數、價值指數和成長指數、小市值指數和擴展指數,以及中國指數系列。

㈧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

一,金融危機的背景分析

【作者中文名】 竇聖勃;
【作者單位】 拉夫堡大學 英國萊斯特郡LE113TV;
【文獻出處】 現代商貿工業,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stry, 編輯部郵箱 2008年 03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關鍵詞】 次及按揭貸款; 風險定價; 資產證券化;
【摘要】 作為經濟走向重要參照信號的房地產價格出現拐點給迅速增長的世界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通過對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背景的分析來尋求探討本次金融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

金融危機的背景分析

一、次債危機的形成
要理解什麼是次債危機,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美國的次級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個人信用記錄低於一定級別的人以謀求更高的利息進而增加銀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成了信用條件達不到優惠級貸款要求的購房者的選擇。應該說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產生的出發點是好的,在最初1O年裡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994~2006年,美國的房屋擁有率從64上升到69,超過900萬的家庭在這期間擁有了自己的房屋,這大部分歸功於次級按揭貸款。銀行把發放的貸款捆綁打包進行證券化並在資本市場進行出售,這樣就把原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貸款資產移除報表,並以此轉移相關風險。這樣資產證券化的結果就是銀行看似把風險已經完全轉移給了其他金融機構(SIV等),得到了一筆「無風險」的類似於手續費的收入,而這種無風險收入進一步刺激了銀行從事這種業務。這種業務模式在如今負債累累的英國銀行NorthernRock上表現最為明顯。
然而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如浮動利率貸款,這種形式的貸款看似提供給貸款者更多的優惠(例如貸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實上由於當時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這種貸款的貸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風險之下。而在銀行方面看似通過浮動匯率轉移了利率風險,但卻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產價格發生逆轉,按揭貸款還款率驟跌的風險之中。在進行次級抵押貸款時,放款機構和借款者都認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進行抵押再融資就能夠解決問題。但事實上,由於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餘貸款的程度。這時,很自然地會出現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次級市場就可能發生嚴重震盪,這就會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房屋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馬太效應,出現惡性循環,導致了次債危機。
二、導致次債危機的原因
(一)錯誤的風險定價。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由於擔心可能發生的通貨緊縮,加上高起的儲蓄率,聯邦基準利率被維持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見下圖)。作為衡量銀行風險定價重要指標的存貸款利率差降至歷史低點。而如此低水平的利率在這段時間內並沒有對宏觀經濟產生絲毫通脹跡象,CPI水平與政府調控目標十分接近。GDP並沒有產生大的波動,美國經濟乃至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除去日本)實現了穩定強勁的增長。這段時間被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稱為黃金年代(Goldenage)。盡管沒有人可以預期這段黃金年代能持續多久,但人們寧可相信它會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宏觀經濟風險例如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扭轉在這段時間內被顯著低估。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極度信任。盡管連格林斯潘本人都否定自己這方面保護傘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格林斯潘金融市場的風險被一定程度的低估了。
(二)金融創新
過去的十年見證了資產證券化以及無數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機構中的廣泛應用。這些金融創新逐漸的改變了銀行的經營模式。傳統的銀行吸收存款並利用其以放出貸款取得利潤,儲蓄存款在傳統業務模式下起著重要作用。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一些銀行開始逐漸淡化這種經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金融市場迅速擴張貸款的規模。這些銀行把放出的貸款進行分類歸集並打包出售給一些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例如SIV,SPV等),SIV再將這些貸款在資本市場上抵押發行債券。通過這樣一系列行為,銀行不但擺脫了對儲蓄存款的絕對依賴,而且將貸款移除資產負債表表從而轉移了風險。這種起初為了擺脫巴塞爾協議對銀行資本限制的業務模式逐漸被銀行界廣泛採用,並逐漸擴散到歐洲的銀行業。低可能性是指這種業務模式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除非資本市場流動性出現乾涸。而這種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生影響就是巨額的虧損,甚至倒閉,這便是它的高危害性。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種業務模式的關鍵在於SIV,正是由於這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不受巴塞爾協議的限制,銀行才能通過其轉移風險。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SIV通常與銀行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些SIV甚至就是銀行的子公司銀行對這些SIV通常有著充當最後援助人的義務,也就是如果這些SIV資金鏈發生問題,銀行有義務向它們提供援助。SIV通常利用資產抵押的商業票據進行融資,這些商業票據通常以一個月到三個月為期。而在另一方面,SIV持有的資產通常都為長期資產。可以看出SIV承擔著很大的流動性風險。在金融環境穩定的情況下,SIV可以用循環抵押的方法解決流動性問題,但一旦市場流動性出現緊張,SIV便很難發行商業票據來自己解決融資問題,這樣就要求助與自己有關系的銀行,這樣銀行就要承擔本已經轉移的風險。
(三)信用評級體制。
所謂信用評級就是一些信用評級機構(如穆迪,標准普爾)按照被評級者的信用風險進行歸類並做出評價。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對信用風險的評級被錯誤理解為對體風險的評級。一些銀行錯誤的認為信用評級已經把市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涵蓋在內,但事實並非如此。舉例來說,一個在穆迪評級框架中被評為AAA的抵押貸款協議承擔的風險是與同樣被評為AAA的政府債券完全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政府債券的總體風險要比抵押貸款協議的低多。然而大多數的放貸機構錯誤的把兩者等同開來,從顯著的低估了風險。在另一方面,信用評級對客戶信用風險的評價也有能與實際情況發生偏差。現有的信用評級機制都是通過歷史數據的評估進而預測將來客戶的表現以做出信用價。這種機制的弊端在於一旦發生過去從未發生或很少生的情況,信用評級對客戶的評價就會與真實情況發生偏差。美國二戰後房價走勢為例,盡管1945年以來在個別區域出現過多次房價疲軟的情況,但房地產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從未發生過整體性大幅度下降。只要房產價格高於按貸款價格,貸款持有者就會竭盡所能的償還貸款,因為他手中持有的房產更有價值。但是一旦房產價格低於貸款額對於貸款者來說最優的解決方法是不繼續償還貸款把房產交還銀行,當然這中間要扣除尋找新住宿的成本也就是說房價變化與違約比例由著非線性變化的關系。於最近利率的上調和房價下降的雙重擠壓導致主動性違的幾率越來越高,最明顯的反映在次級按揭貸款市場。於房價低於貸款數這種情況在歷史中從未發生,這就造了信用評級機構在對違約風險評價時的缺陷。信用風險就是違約風險被大幅度的低估,最終釀成了危機的爆發。

二,美國次貸危機:背景、原因與發展

【作者中文名】 余永定;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
【文獻出處】 當代亞太,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編輯部郵箱 2008年 05期
期刊榮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關鍵詞】 次貸危機; 衍生產品; 信貸緊縮; 啟示;
【摘要】 本文首先從美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次貸與證券化的關系兩個方面介紹了次貸危機發生的背景,並解釋了RMBS、CDO與CDS等在危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產品;在此基礎上,本文詳細剖析了次貸危機的爆發與傳遞過程,認為次貸危機迄今為止經歷了流動性短缺、信貸緊縮與實體經濟萎縮三個階段;最後,本文總結了次貸危機給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者以及中國政府提供的經驗教訓。本文截稿時,兩房危機剛剛浮出水面。發稿時,隨著美國保險集團(AIG)頻臨破產和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的提出,美國金融危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美國經濟已陷入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由於這篇論文包含復雜的流程圖,不方便顯示在網路知道上,補充個郵箱哈,我發給你!

㈨ 台積電股權結構是什麼

台積電創立初期台灣「國家開發基金」占股48.3%,是第一大股東,荷蘭飛利浦占股27.5%,台塑等7家台灣企業占股24.2%。台積電上市後,台灣「國家開發基金」逐步退出,到2001年持股12.1%,成為第二大股東。目前台積電共計有280.5億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億股已上市股份,和21.2億股未發行股份。
在台積電年報中公布的主要股東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持股比例為20.54%。其次是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38%;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受託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持股2.93%;大通託管先進星光先進綜合國際股票指數,持股1.50%;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受託保管挪威中央銀行投資專戶,持股1.41%;新制勞工退休基金,持股0.92%;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投資專戶,持股0.88%;渣打託管ishares新興市場ETF,持股0.84%;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受託人大衛費雪等十四人投資專戶,持股0.83%;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景順歐本漢瑪開發中市場基金投資專戶,持股0.80%。
主要股東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和新制勞工退休基金,都是台灣的政府基金,持股數量總和為7.3%。其他都是託管在這其中。
第二類是新加坡政府投資,持股2.93%,和挪威中央銀行投資,持股1.41%。
第三類是託管在台灣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渣打銀行、大通銀行的投資基金賬戶,投資基金基本都是財務投資者。最後一類後面會專門分析,也就是託管在花旗銀行的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

㈩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的媒體評論

喜歡做一名寬客,是因為可以自己掌握命運!
近十年來,量化投資成為了歐美資本市場發展的熱點與焦點,發展勢頭迅猛。從2012年開始,國內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的各類論壇、會議、組織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其中2012年3月中國量化投資學會正式成立,僅僅半年,就從十幾個人的興趣小組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量化投資的研究團體,會員遍及全國各地,甚至北美、歐洲、港台均有相應分會成立。
對於量化投資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我有著很深的體會。2011年年底我的《量化投資——策略與技術》一書出版,出版後一個月內就脫銷了,說明整個市場對於量化投資方面的書籍的渴求巨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量化投資學會提出編撰《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叢書》的設想,立刻得到了業內人士的熱烈響應。
盧揚洲博士的《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是這一叢書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書以管理資產規模排名,收錄了全球十大對沖基金管理公司,詳盡地描述了各個公司歷史沿革和它的掌舵者的管理理念,重點分析了公司發展的根本指導:投資策略,列舉了運用該策略基金的投資案例和收益情況。另外,也對對沖基金公司的文化、創始人、投資團隊進行了介紹,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基金公司的更多和全面的信息,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對對沖基金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
國內有關對沖基金故事的書籍已經有過幾本,但是大多數都是粗略介紹對沖基金的特點、主要業績等,很少有詳細介紹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與投資理念的,盧博士的這本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總結性的工作,值得讀者細細品讀。
書中介紹了布里奇沃特的絕對Alpha策略、摩根大通的股市中性策略、奧奇-齊夫的逆向投資策略、貝萊德的另類投資策略、鮑波斯特的困境證券策略、保爾森基金的並購套利策略、安祖高頓的可轉換證券套利策略、文藝復興科技的高頻交易策略、埃利奧特的困境債券策略和法拉龍的事件驅動策略。
從這些眾多成功的對沖基金策略的分析中,讀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目前國際上主流的絕對收益方法與模型,並且可以將其應用到國內的市場中去。書中也介紹了一些策略如何在國內市場的應用情況,相信隨著未來國內金融市場的放開,各種金融產品越來越多,這些國外的策略一定在國內會得到更大范圍的應用。
目前,國內的陽光私募所發行的產品絕大多數就是名副其實的對沖基金,中國的對沖基金已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預計,中國在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或間接地把資金投資到對沖基金中去以求獲得絕對阿爾法收益。
本書還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這些對沖基金的投資理念和他們的風控原則,與其他同類的故事書相比,增加了很多實戰價值的內容,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故事書,更是一本可以成為入門教材的書籍。
國內很多的陽光私募產品,同樣有不少應用了市場中性策略、事件套利策略等,當然無論從應用的廣度還是深度方面來看,和國外的對沖基金尚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這些先進的投資理念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為客戶創造更多的投資收益,是每一個從事投資研究的人的必由之路。
本書尤其適合各類有志於資產管理的投資者,通過對海外對沖基金的了解,對自己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獲得較大的幫助,是一本適用范圍很廣的通俗讀物。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基本上已經定型,能夠讓年輕人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未來十年,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這個領域是少有的幾個可以誕生個人英雄的行業,無論出生貴賤,無論學歷高低,無論有無經驗,只要你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地研究模型,研究市場,開發出適合市場穩健贏利的交易系統,實現財務自由,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從事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這個行業,不僅僅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尊嚴。
讓我們一起擁抱中國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黃金時代的到來!
丁鵬 博士
中國量化投資學會 理事長
方正富邦基金公司 資深量化策略師
《量化投資——策略與技術》作者
《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副主編
CCTV/第一財經特邀嘉賓
2012年12月
北京 豐融國際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