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神威晶元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著名股票交易員 2025-07-09 08:24:51

神威晶元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5-18 09:53:37

A. 申威26010和英特爾哪個性能好為什麼神威太湖之光能離開美國晶元依舊那麼快,神威到底是弱還是強

「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擁有40960個計算節點,使用了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設計的國產眾核晶元申威26010,採用28nm製程工藝,主頻1.45G,擁有260個核心,雙精浮點峰值高達3.06TFlops,在雙精浮點上完全追平了Intel最好的超算晶元。正是得益於國產眾核晶元申威26010的強悍性能,加上良好的體系結構設計以及互聯網路等核心部件,使超算擁有異乎尋常的高性能、高效率、低功耗、高性能功耗比和小體積:
高性能——神威太湖之光雙精浮點峰值高達125PFlops,穩定性能為93PFlops,相比較之下,美國超算泰坦的雙精浮點峰值高達27 Pflops,穩定性能為17.6 PFlops,天河2號的雙精浮點峰值高達54.9Pflops,穩定性能為30.65PFlops,由此可見,「神威太湖之光」在穩定性能是美國超算泰坦的5.2倍(泰坦很可能是美國現在頂尖的超算之一,完成升級的Stampede 2性能為18PFlops)。
高效率——「神威太湖之光」整機效率高達74.16%,相比較之下,美國超算泰坦的整機效率為65.19% ,而河2號的整機效率為55.83%,由於超算性能越強,規模越大,整機效率提升就越困難「神威太湖之光」在穩定性能是美國超算泰坦5.2倍的情況下,整機效率依然大幅優於泰坦,整機效率之高簡直令人驚駭!
低功耗——「神威太湖之光」的功耗為15.3 MW,美國超算泰坦功耗為9MW,天河2號為17.8 MW,可以說,「神威太湖之光」的穩定性能達到天河2號3倍的水平,但整機功耗卻低於天河2號。
性能功耗比高——「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功耗比高達6G/W,相比之下,TOP500超算榜單上的競爭對手都相形見絀——天河2號的整機性能功耗比為1.95G/W,美國泰坦超算的性能功耗比為2.143G/W,美國超算紅杉整機性能功耗比為2.069G/W,日本超算「京」整機性能功耗比為0.830/W,美國超算Mira 整機性能功耗比為2.069G/W(Mira和紅杉用的都是IBM的Power)……即便是全球Green500排行榜,「神威太湖之光」也能排至第三位。由於Green500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的超算只採用了低功耗版的Intel E5,性能非常弱,而即便是採用英偉達K80加速卡的超算,其整機性能功耗比也只有4.7G/W。因此,「神威太湖之光」在性能功耗比上顯得格外耀眼。
小體積——「神威太湖之光」機櫃佔地605平方米,美國超算泰坦機櫃佔地面積404平方米,天河2號機櫃佔地面積720平方米。

B. 中國的國產晶元有哪些

1、匯頂GOODIX

匯頂GOODIX屬於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成立於2002年是世界人機交互及生物識別技術的領導者主要應用領域有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穿戴產品等多個領域有很強的實力推出了按壓式指紋識別晶元、玻璃蓋板的指紋識別晶元等多個指紋識別技術。

2、兆易創新GigaDevice

兆易創新這個品牌公司成立於2005年屬於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是一家設計研發各類存儲器、控制器的一個晶元企業在深圳、香港、上海等多個地方設有子公司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3、龍芯loongson

龍芯這個品牌屬於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旗下,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北京是一家信息產業和工業信息化產業提供低成本的處理器設計研發龍芯系列CPU以及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在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排名第三為客戶提供可靠安全的處理器。

4、Spreadtrum展訊

Spreadtrum展訊成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上海屬於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要從事手機晶元製造為智能手機以及多功能型的手機的晶元開發,在上海、杭州、廈門、美國聖迭戈等多個城市設有研發中心支持寬頻和手機2G、3G及4G無線通訊標准。

5、海思Hisilicon

海思Hisilicon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深圳市,屬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一家晶元和光器件公司在世界各地開設有研究中心擁有博士、碩士等研究人員業務。

涉及電子、通信、光器件等晶元解決方案和美國、歐洲等同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在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排名第一實力雄厚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無數贊譽。

C. 求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排行榜,有哪些比較靠前

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太極實業、中環股份、振華科技、納斯達、中興微電、華天科技。其中比較靠前的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

材料方面,日本是全球領先者。反觀中國,硅晶圓幾乎是空白,8英寸國產率不足10%,12英寸依賴進口,打破壟斷的希望還在張汝京創辦的新升半導體,今年即將量產。他也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晶元製造,國內最先進的是中芯國際和廈門聯芯,目前能做到28納米量產。而它們的競爭對手,三星、台積電等巨頭即將在今年量產7納米,相差兩三代。

D. 國內晶元企業哪家最強

代工強大的是中芯國際。申威晶元強大

E. 國內的哪些晶元廠商比較強,誰能發展起來

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太極實業、中環股份、振華科技、納斯達、中興微電、華天科技。其中比較靠前的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


目前,紫光集團、華為海思兩家公司在不少領域已是世界領先水平,但一個巨大的問題是,其架構授權的核心都被外人掌握。目前,國內僅有中科院的龍芯和總參的申威擁有自主架構,前者用於北斗導航,後者用於神威超級計算機,民用領域基本是空白。製造晶元的三大設備光刻機、蝕刻機和薄膜沉積,國內僅中微半導體的介質蝕刻機能跟上行業節奏,其7納米設備已入圍台積電名單。

北方華創在氧化爐和薄膜沉積設備上成績不俗,但基本還處於28納米級別。其他設備,如離子注入機、拋光機和清洗機,也差不多。差距最大的是光刻機。目前ASML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即將投入三星、台積電的7納米工藝,而國內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仍停留在90納米量產的水平。

材料方面,日本是全球領先者。反觀中國,硅晶圓幾乎是空白,8英寸國產率不足10%,12英寸依賴進口,打破壟斷的希望還在張汝京創辦的新升半導體,今年即將量產。他也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晶元製造,國內最先進的是中芯國際和廈門聯芯,目前能做到28納米量產。而它們的競爭對手,三星、台積電等巨頭即將在今年量產7納米,相差兩三代。

F. 亞數科技是國家平台

不是,亞數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於2013年4月23日在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翟新元,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體的研發和銷售,電子信息、自動化系統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

CETC在信創領域擁有申威晶元、人大金倉資料庫、金蝶中間件、普華操作系統、華誠金銳伺服器,以及以太極股份和華東電腦為代表的集成服務商等一系列布局。

(6)神威晶元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信創產業的格局仍然呈現比較分散的狀態,如晶元領域有鯤鵬、海光、龍芯、飛騰、兆芯、申威6種主流國產CPU;操作系統有麒麟、統信UOS兩大主流OS,以及普華、新支點、中科方德等諸多小的OS廠商;整機領域更是有數十家廠商在全國各地布局角逐等等。

從信創領域參與巨頭來看,也有華為、CEC、CETC、航天系等多個集團軍,均在全力布局信創產業。我們認為未來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趨勢,對於「兩電」(CEC和CETC)未來演化趨勢的判斷,我們需要將其放在大的時代背景下考慮。


G. 最新的神威超級計算機採用的國產申威CPU工藝怎麼樣

「神威太湖之光」採用的是申威26010處理晶元,共40960個計算節點,每個節點由256個計算內核 4個管理內核(據說也帶計算功能)組成,所以整套系統共1060萬個CPU計算核。
江南計算所的這款CPU製程為40納米,基於簡單指令集(原持有者是美國的Dec,被中國收購),所以實際使用價值不大,編程難,使用難,兼容性差。並且功耗比也遠遠低於美國人的50 gigaflops/watt(神威只有6 gigaflops/watt)

H. 誰來取代intel

國內的幾支CPU研發力量各自選擇的指令體系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問題,選擇其中的哪一支都會有對應的成本和風險。最終誰能擔大任,且拭目以待。
文 | 瞭望智庫特約科技觀察員 王強
用上內置國產CPU的個人電腦是不少國人的夢想,中國的IT產業也為這個目標奮鬥了將近二十年。
然而在過去,由於技術落後、成本高昂、軟體兼容性較差等因素,國產CPU的市場競爭力低下,只能在實驗室和特定領域少量應用,無法在商業市場同進口處理器正面抗衡。
隨著技術進步、IT產業變革及國際形勢的變化,如今以國產CPU取代進口產品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在政府機關、國企單位等關鍵領域,換用國產CPU也成為一項需要盡早完成的任務。
那麼,這項任務該如何執行,由誰來肩負取代進口處理器的使命,成了擺在決策機關面前的一項現實問題。
為什麼要改用國產處理器?
如果CPU產業不存在「軟體兼容」這個問題,中國或許早就有能力在關鍵領域大規模應用國產處理器了。遺憾的是,CPU的設計直接決定了其能夠運行哪些應用程序,這成了擺在國產CPU面前最大的障礙。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 微軟和 英特爾分別以Windows系統和奔騰處理器橫掃個人電腦市場,並確立了x86體系的壟斷地位。
x86是一種計算機底層指令規范,其專利主要掌握在英特爾公司手中。個人電腦上使用的Windows系統和奔騰、酷睿等處理器以及成千上萬的應用軟體,都是在這一規范基礎上設計的,因此即便是2005年生產的電腦也可以運行新一代的Windows 10系統和相應的軟體,反之亦然。
其它廠商想要設計製造兼容x86指令規范的CPU,就要得到英特爾公司的授權,但是英特爾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極少同意這樣的授權請求。
這樣一來,新晉CPU研發企業要開發CPU就只能使用不同於x86的指令規范,開發出的產品也就無法運行基於x86規范設計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由於x86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壟斷地位,其它企業也就很難與英特爾公司正面較量。
IT產業的變革速度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雖然x86體系在PC產業一直保持著壟斷,但到了最近幾年,這一狀態有了松動的跡象。這也為中國自主CPU的大規模應用創造了條件:
首先,為非x86體系的CPU開發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變得不像從前那麼困難,只要有足夠的需求、資金支持,在一個新的體繫上建立一套軟體生態環境,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英特爾CPU的性能增長速度在最近幾年大大放緩,給了後起之秀追趕的機會。即便國產CPU在性能、功耗等指標上達不到英特爾高端產品的水平,依舊可以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府、國企、軍隊等關鍵領域迫切需要用國產晶元取代進口產品,消除信息安全隱患,並預防可能的貿易封鎖。
近年來,美國多次對國內敏感單位、國營企業簽發出口禁令,更加劇了相關行業、單位對過度依賴進口CPU的憂慮。長遠來看,重要部門、企業在CPU、操作系統等IT產品使用方面實現國產化,是無可爭議的目標。
國產CPU的體系之爭
雖然重要領域換用國產處理器已經是一項亟待完成的任務,但是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中國如今面臨著「選擇困難症」的尷尬。
當年國內研發自主CPU的相關機構在選擇CPU使用的底層指令規范時,因為誰都無法獲得英特爾的x86授權,因此大家各自選擇了其它的規范體系。
其中,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使用了名為MIPS的標准,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規范;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申威晶元選擇了Alpha規范;國防科大的飛騰晶元則最終確定使用了ARM規范。
除了這幾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外,民營企業中也有佼佼者在進行自主CPU的開發。最典型的是華為,其正在使用ARM規范開發自己的CPU核心。
最近,上海的兆芯和中科院的曙光相繼同境外企業合作,提出了與外方合作開發x86體系CPU的計劃。
由於x86專利授權的限制,兩家單位無法完全掌握CPU的研發流程,因而在自主性上差於上面提到的單位。但在合作研發的過程中,兆芯和曙光還是能做到避免產品出現後門,並獲得自主生產的決定權。因此這兩家的產品也可以作為決策部門的備選方案。
綜合下來,現階段國內CPU研發單位選擇的指令體系就存在MIPS、Alpha、ARM、x86四種。為其中一種體系開發的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無法直接運行在其它體繫上,這就成了國內需求方面臨的最大困境。
出於軟體兼容性、便利性和成本等因素考慮,國內市場未來只可能容納一個CPU指令體系,也就必須在現有的幾種方案中做出選擇。一旦選定某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套軟體生態,其它體系就基本告別大規模應用的可能,頂多在特定領域小范圍部署。
換句話說,決策部門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幾大研發單位的市場前景,乃至影響全球CPU市場的產業格局。
誰更適合中國國情?
那麼,國產CPU的幾大備選體系方案各有什麼特點和優劣呢?我們一一來看。
Alpha:申威晶元選擇的Alpha的優勢是,其指令體系的相關專利大都過了保護期,可以自由使用。但問題在於,當前軟體行業對Alpha體系的支持薄弱,如果選擇這一體系,就需要在軟體生態方面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建設,並需要較長時間來完善。
MIPS:大名鼎鼎的龍芯選擇的是MIPS指令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擴展,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標准,完全掌握了指令體系的修改權利,未來根據國內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無需再向國外企業尋求授權,因而在自主性方面擁有最佳條件。
不過,龍芯同申威一樣面臨著軟體生態支持薄弱的困境,因此雖然多年來龍芯一直以主流PC市場為目標,但實際成果不如人意。如果決策部門最終選定龍芯體系,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來建設軟體生態。
ARM:國防科大和華為都選擇了在智能手機、平板設備中廣泛應用的ARM體系來開發CPU。原因是ARM體系的軟體生態已經相當成熟,未來的發展基本不需要國家的支持。
從全球市場的大趨勢來看,ARM體系也是最有希望和x86體系直接競爭的一方。當然,選擇ARM體系的問題在於,國內機構和單位需要每隔五年向ARM公司購買一次授權,靈活程度上無法與Alpha、MIPS相比。
x86:兆芯和 中科曙光分別與台灣VIA、美國 AMD合作,計劃推出合作開發的CPU產品。他們的方案的自主程度遠不如以上三種,長遠來看也難以避免被「卡脖子」的風險。
但合作開發意味著國內單位可以直接獲得CPU的原始代碼並檢查其中是否存在後門,因此能滿足關鍵部門基本的信息安全需求。
與此同時,x86體系幾乎沒有軟體兼容方面的問題,可謂「拿來就用」。短期來看,如果相關需求方需要迅速過渡到沒有安全隱患的國產CPU產品上,兆芯和曙光的方案是最現實的選擇。
國產CPU:中國該如何選擇?
顯然,國內的幾支CPU研發力量各自選擇的指令體系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問題,選擇其中的哪一支都會有對應的成本和風險。
如果需求方面臨的形勢不是那麼迫切,那麼國家大可多等幾年,待各家研發的產品足夠成熟後再作出最終的決定。只是現實情況可能不允許長時間的等待,短期內中國就需要為進口晶元確定一個國產替代方案,並在此基礎上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相關的軟體生態體系的建設。
綜合來看,ARM體系是幾種方案中的一個較為折衷的選擇,既滿足了自主研發的相關要求,又有著成熟的軟體配套資源,很容易發展出一套軟硬體生態滿足政府、國企等單位的辦公PC、伺服器等需求。
當然,前提是國內各單位和企業使用ARM指令授權開發真正自主的CPU核心,而不是直接買ARM的CPU核心來製造晶元,那樣和直接進口並沒太大區別。
如果選擇龍芯或申威的自主方案,國家需要迅速確定方向並盡快開始配套軟體生態體系的建設,並大大增加對研發單位的投入,前期付出的代價會比較高昂,但長遠來看,這種選擇能夠徹底擺脫對國外廠商的依賴。
至於兆芯和曙光的合作開發方案,很適合應付眼下的急迫需要,但並不是徹底治本的選擇。
無論中國選擇哪種體系來取代進口CPU,最終都會對全球IT產業格局乃至國際形勢帶來深遠的影響。今天的國產CPU產業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未來將由誰來主導大局、完成在重要領域取代進口處理器的重任,讓我們拭目以待。
掘進的力量:國產「穿山甲」加快走向世界
記者從誕生我國首台復合式盾構機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獲悉,2016年,該集團訂單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0台,市場份額穩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其中海外訂單成為最大亮點,佔比超過20%。而這,距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成立不足6年,距國產盾構走出國門也只有3年。 6年攻堅圓夢國產「穿山甲」 從無到有,再到加快走向世界,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創造了我國大型裝備製造業的一個奇跡,也圓了李建斌多年來的夢想。
國產智能手機如何「突圍」
智能手機增長乏力,是否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避免重蹈覆轍? 平均每天3款新品上市 當前,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已經步入白熱化階段,堪稱一片「紅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上市的各種智能手機新機型高達274款,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3款新的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2016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的前五。
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創新低 國產手機如何「突圍」
智能手機增長乏力,是否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避免重蹈覆轍? 平均每天3款新品上市 當前,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已經步入白熱化階段,堪稱一片「紅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上市的各種智能手機新機型高達274款,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3款新的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2016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的前五。
2016-05-16 08:42
國產消費電子開啟「大航海」時代
以華為、TCL、酷派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軍團,正乘勢加大對海外市場的布局。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出海」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中國廠商進軍海外市場還需克服哪些短板……這些話題也成為業內共同關注的焦點。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先後采訪了國內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一些知名公司的領軍人物,讓他們從企業的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2016-05-20 07:25
競爭格局生變 豪華車國產不如進口?
」而寶馬集團監事會主席雷瑟夫則表示,未來寶馬在中國的70%銷量將來自國產產品。 而賓士在2005年實現國產時,則遭遇了進口與國產渠道整合的困難,兩套體系各自為政,賓士進口經銷商利星行作為賓士中國銷售公司大股東,在資源分配上吃偏飯,國產車銷售難有起色,賓士進口火熱,而國產業務低迷的表現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在2009年之後的市場高速增長期,大幅落後於競爭對手。
2015-12-28 00:31
國產手機全球市場佔有率已超70% 自主創新已成新常態

短短數年,手機行業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霸主諾基亞黯然退出手機市場,曾經的經典摩托羅拉變成聯想旗下品牌,曾經輝煌的蘋果、三星銷量日趨下降。而華為、中興等國產手機不僅占據了國內近八成的市場,還拿下了海外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 「『十二五』期間,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對全球產業生態的參與度和貢獻度不斷增強,產銷量均躍居全球首位,並持續向中高端邁進。
2016-01-04 07:31
寶馬就位ABB國產化競爭開啟第二程
與此同時,中國客戶對入門級車的需求顯著上升,對西方主機廠的成本提出挑戰。 成本壓力,導致豪華品牌競爭從從誰先做國產豪華車,上升到到誰的國產豪華車做得好這一層級。這時更深層次的本土化,更完善的本土供應商、更高效的本土化生產能力體系,都將成為支撐前段產品競爭的有力保障,成為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關鍵一步。

I. 中國的國產晶元有哪些

中國芯通用晶元有:魂芯系列、龍芯系列、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飛騰系列、申威系列;嵌入式晶元有:星光系列、北大眾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萬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龍芯系列。

1、龍芯系列

龍芯系列通用處理器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通用處理器 ,對維護我國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前,我國使用的通用處理器絕大多數是美國英特爾公司和AMD公司生產的。

2、威盛系列

威盛系列處理器是在CPU市場上新興突起的異軍,在收購世界上處理器生產Cyrix後匯式生產自己的處理器。而Cyrix是曾一度與Intel、AMD齊名的世界三大微處理器生產廠商。

3、神威系列

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神威1號」在國家氣象中心安裝使用,8小時內能完成32個樣本,10天全球預報。數值天氣預報改變了過去預報程序多為手工操作的落後狀況,預報的准確性、預報速度和預報時效都大為提高,使我國天氣預報的能力和水平又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

4、飛騰系列

飛騰處理器( CPU)又稱銀河飛騰處理器,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銀河飛騰處理器於2004年12月在北京通過國家鑒定 。

5、申威系列

「十五」863計劃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支持了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研發高性能「申威」CPU,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歷史跨越。

(9)神威晶元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星光中國芯工程」實現了七大核心技術突破:

1、多媒體數據驅動平行計算技術 (略)

2、可重構CPU架構技術 (略)

3、深亞微米超大規模晶元設計技術 (略)

4、高品質圖像處理及動態無損壓縮演算法技術 (略)

5、CMOS模數混合電路技術 (略)

6、超低功耗低振幅電路技術 (略)

7、單晶成像嵌入系統技術 (略)

J. 股票入門:選股票有哪些技巧 購買股票注意事項有哪些

看你個人投資風格,是喜歡短線還是長線。
短線選資金介入比較活躍的
長線選公司質地、基本面良好,估值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