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上查到的股票主力成本價可信嗎
當然不可信了,窺探主力成本目前看任何軟體都做不到,甭管說的如何天花亂墜都是不靠譜的。
這個數據只有交易所能監測到,當年上交所推出了一個類似的盤後數據服務,推廣一年就讓基金,保險等機構強烈要求下架。
這個還只是延後一天的數據。
盤中實時的,就更沒有可能了,看看可以,但沒必要當真。
⑵ 股票軟體里顯示的數據是真的還是假的
數據就是數據,是客觀的,真假之分在於數據背後是否有主力行為,一般股票市值越大,數據相對越可靠,小盤股容易出現一家獨大的主力,通過製造各種數據迷惑散戶,比如成交量,你看見盤中放大量價格直線拉起來,以為是主力進場了,但其實有可能是主力對倒出貨,並不是真實的成交量
⑶ 炒股軟體里能看到主力成本線嗎
查看方法:在K圖界面---鍵盤輸入『CYC』---然後『回車』---就是了---當中綠色的那條『CYC∞』就是主力成本線。
主力成本線,即機構集中買入股票時的成本價位。它是從(OBV)能量潮變來。在同花順或天同證券軟體中,如果打入ZLJC,就會出現這個指標窗口,一般有三條線(短期(JCS,綠色)、中期(JCM,黃色)、長期(JCL,白色))分別反映短期、中期、長期資金的變化。
通過成交價和成交量的變化,及重要的成交密集區,我們可大致判斷其主力成本。主力成本作為一個有效的判斷阻力、支撐位的主圖指標,具體研判方法則如下:
(1)線條最長最密集的區間是成交堆積最多的價位區往往就是主力成本區;
(2)如果股價由下往上運行,臨近或靠近密集區處有阻力;
(3)如果股價由上往下運行,臨近或到達密集區處有支撐;
(4)支撐位和阻力位一旦越過,支撐和壓力功能互換。
(5)該指標對判斷大盤及頭部無效。
⑷ 股票的主力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主力成本是人們憑空捏造的。是主力用來欺騙投資者,讓投資者在思想上想像出一個主力成本的位置,總是認為主力成本位置在這個地方,股票價格下跌了,主力會拉起來自救。事實上是自欺欺人。
⑸ 請教:股票軟體上的成本價是不是小於真實的成本
有的證券公司,股票軟體上的成本價,是只包含了買入手續費的,不包含賣出手續費,所以,以成本價賣出,就還虧一個賣出的手續費。而又的證券公司,股票軟體上的成本價,是即包含了買入手續費,有預算了賣出手續費的,所以,以成本價賣出,就正好保本。
⑹ 怎麼看主力成本價
你好,看出主力成本價的方法有如下幾個方法:
方法一:最直觀預測主力成本價的區域的就是看日K線圖,在某個階段某個價位交易時間最長,交易量能最集中的區域;然後用那個區域的大致低點和高點相加平均價格或者60均線價格就是主力成本價。
方法二:這個就是打開看盤軟體籌碼主力籌碼峰,這個也是最直觀知道的方法!打開看盤軟體,點擊籌,然後打開籌碼峰分布圖,一目瞭然就知道主力大致成本區域了;
方法三:就是打開F10基本面,找到股東情況,查看新進的前十大流動股東的情況,大致是什麼月份進的,然後打開日k線就可以查看新進的主力機構大致成本價了。例如上圖這些基金專用賬戶就是主力成本,這些都是2018年1元至3月的新進主力,打個平均價格就是當前主力資金成本價;
方法四:查找有些主力成本監控軟體,這種軟體會大致幫你監控到主力的平均成本價;但是軟體顯示的主力機構成本價格僅供參考,因為每款軟體顯示的主力成本價格會有偏差,僅供參考就好。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⑺ 用金融界的大本贏炒股軟體看主力資金進出准不準
我覺得還蠻準的,我一直用這個軟體看盤。主力監控精靈可以跟蹤主力在某隻股票上的資金進出情況,是實時的。包含主力買入、主力賣出、加速拉升、加速下跌、低位反彈、高位回落、撐桿跳高、平台跳水、單筆沖擊、區間放量等。當然要結合著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排除有時候主力放煙霧彈。金融界是業內相對權威專業的公司,金融界的免費軟體還是很好用的。包括他們的快贏數據我也一直在使用,還是很准很及時的。
⑻ 股票軟體里顯示的主力資金百分比准確嗎
這個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不同的軟體統計規則是不一樣的;另外主力動向不一定代表價格走勢,主力也有被套的時候。
⑼ 股票軟體顯示的主力資金凈流入是真的嗎
這類數據是不靠譜的。首先,股票要成交,有人買的同時還得有人賣,資金一進一出怎麼可能有凈流入?如果算上印花稅和傭金消耗,股票交易妥妥的是負和博弈,就像賭客在賭場是常賭必輸,因為賭場還得收費吶。
其次,真實的股票交易資金量只有上交所、深交所才知道,券商只能統計到單個平台的數據,數據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