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湖南出版集團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普通人買基金還是買股票 2025-08-26 12:40:36
科興制葯股票行情 2025-08-26 12:25:11
支付寶模式股票怎麼買 2025-08-26 12:23:38

湖南出版集團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6-16 21:41:12

㈠ 中南傳媒怎麼樣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傳媒)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和資產重組改制而來,成立於2008年12月25日,現有注冊資本17.96億元人民幣。2010年10月28 日,中南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098),募集資金42.43億元,超募130%,成為我國第一支全產業鏈整體上市的出版傳媒股。
中南傳媒經營業務涵蓋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路、動漫、電視、手機媒體、框架媒體等多種媒介,集編輯、印刷、發行各環節於一體,是典型的多介質、全流程、綜合性出版傳媒集團,形成了出版、印刷、發行、報刊、新媒體五大產業格局。所轄子(分)公司主要有中南傳媒湖南出版中心分公司、中南傳媒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嶽麓書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美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印刷物資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天聞新華印務有限公司、湖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瀟湘晨報傳媒經營有限公司、湖南紅網新聞網路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新教材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珈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湖南天聞動漫傳媒有限公司、中南傳媒北京涌思圖書有限責任公司、天聞數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浦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教育電視傳媒有限公司。
中南傳媒承繼了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多年形成的市場優勢,是位居國內出版第一方陣的強勢出版傳媒集團,是我國出版傳媒骨幹企業。在全國首次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中,中南傳媒旗下5家出版社進入一級,並榮獲"百佳圖書出版單位"稱號,入選數在全國出版集團中排名第二。在科普類、古典名著類、音樂類、作文類、經管類、藝術收藏類等細分圖書市場長期占據領先地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學新課程標准試驗教材在全國28個省(市、區)發行,市場佔有率、銷售收入、利潤在全國地方出版集團中位居首位。湖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年度創利排名全國發行集團第一。湖南天聞新華印務有限公司綜合實力位居新華印刷企業首位。紅網在全國綜合網站中排名第八,在全國地方新聞網站中位居第一。《瀟湘晨報》是湖南省發行量、廣告額、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位居全國都市報十強。《快樂老人報》位居全國郵發報紙前五,是全國最大的老年紙媒。與華為共同注資3.2億元重組天聞數媒科技公司,成為國內電子書包行業的龍頭企業。與日本角川集團合資成立天聞角川動漫公司,打造了中國最大的輕小說生產基地。與騰訊合作打造大湘網成為湖南影響力最大的生活門戶網站。與湖南教育電視台合資創立湖南教育電視傳媒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擁有電視媒體的出版集團。
2012年,中南傳媒實現營業收入69.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億元,位居出版上市公司前列。公司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連續兩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並躋身《財富》2011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中南傳媒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充分認可,先後入選滬深300指數和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百強企業,並進入上證公司治理板塊,是2012年新增的19家治理樣本股中唯一一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還從近千家滬市上市公司中脫穎而出,榮膺2012年度"董事會獎",成為自2009年"董事會獎"設立以來,獲得該獎項的唯一的湖南省上市公司,也是唯一的中國文化傳媒行業上市公司。
面向未來,中南傳媒將大力實施傳播數字化、業態市場化、品牌集群化、經營國際化、運營資本化、管理標准化六大戰略,努力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務和傳播解決方案提供商、華文全媒介內容運營商、重要的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

㈡ 中南傳媒是國企嗎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傳媒)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和資產重組改制而來,成立於2008年12月25日,現有注冊資本17.96億元人民幣。2010年10月28 日,中南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098),募...

㈢ 中國出版集團旗下有哪些出版社

1、人民文學出版社

2、商務印書館

3、中華書局

4、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5、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6、人民音樂出版社

7、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8、東方出版中心

9、現代教育出版社

10、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1、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

12、中譯出版社

13、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4、華文出版社

15、現代出版社

16、新華聯合發行有限公司

17、北京中新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中版聯印刷物資有限公司

19、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20、中版教材有限公司

21、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

22、中版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23、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

24、中版昆侖傳媒公司

(3)湖南出版集團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1、中國出版集團是適應出版業改革發展的需要,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4月9日成立的中央級出版機構。2004年3月25日,國務院授權成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在國家相應計劃中單列,對原中國出版集團所屬成員單位行使出資人權利,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2、2011年12月19日,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8月21日,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所公開發行股票,股票名稱「中國出版」,股票代碼601949。

㈣ 中南傳媒是國企嗎


中南傳媒是國企。中南傳媒,即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多介質、全流程」產業業態的國有控股企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出版、印刷、發行、印刷物資供應等一套完整的出版業務產業鏈。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25日,控股股東是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總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10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市保薦人是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股票代碼為601098。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湖南盛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獲「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中國版權特別貢獻獎」、「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優秀版權輸出獎」等榮譽。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中南傳媒是國企嗎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㈤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757,年銷售額達37億元,總資產過50億元。公司規模蠻大的,好像他們打造的魔耳國際英語很不錯,在全國各地有四百多所加盟校了。

㈥ 全國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1、全國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股票代碼除了區分各種股票,也有其潛在的意義。
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打頭;滬市新股申購的代碼是以730打頭,深市新股申購的代碼與深市股票買賣代碼一樣;配股代碼,滬市以700打頭,深市以080打頭。
深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000打頭;中小板股票代碼以002打頭;創業板股票代碼以300打頭。

2、上市公司股票代碼一般是幾位數?

股票代碼一般都是6位數。

股票代碼是炒股理財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名詞,簡單點來說,他就是股票的「身份證」。當然,在這身份證中,也包含著很多有趣的信息。

滬市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或601打頭,如:運盛實業:股票代碼是600767。中國國航:股票代碼是601111。B股買賣的代碼是以900打頭,如:上電B股:代碼是900901。

深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000打頭,如:順鑫農業:股票代碼是000860。B股買賣的代碼是以200打頭,如:深中冠B股,代碼是200018。

滬市新股申購的代碼是以730打頭。如:中信證券:申購的代碼是730030。深市新股申購的代碼與深市股票買賣代碼一樣,如:中信證券在深市市值配售代碼是003030。

㈦ 什麼是電視文化的運作動力

解讀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改革是源動力
國家「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其中特別提到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這預示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在昨天的節目中歷數了傳統出版、電視劇製作和新興文化產業的創新之路。文化產業發展,既要推進體制創新,又要堅持內容為王。如果沒有內容創新,就難以打造出符合群眾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文化精品。在20年前,國內演出、影視市場陷入低迷,然而近期在國內上演的一部音樂劇《媽媽咪呀》讓人們重新回到劇場,感受文藝的力量。

第一、探索全新創作和營銷模式 中文版《媽媽咪呀》大獲成功
從今年8月12日開始,中文版《媽媽咪呀》已經在這個舞台上連續演出了100多場,場場爆滿,有的觀眾已經看了多次,有的甚至專程從外地趕來觀看。在北京世紀劇院,這部音樂劇表演接近尾聲,台下觀眾紛紛起立隨著音樂舞動起來。這部音樂劇打動觀眾的秘密究竟在哪裡呢?
亞洲聯創公司副總經理王琛告訴記者:「這部劇在上海演了32場,總票房的銷售大概是1600萬,北京呢現在是演了50多場,現在賣了是兩千三四百萬,總票房應該是快4000萬了。」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宇表示:「這個記錄據很多人說,最近十年,甚至最近20年來是沒有過的記錄。」
在《媽媽咪呀》中扮演譚雅的演員叫沈小岑,時光倒回20年前,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以音樂劇演員的身份出現在聚光燈下,享受台下觀眾前有未有的熱情和陶醉。實際上,早在80年代,她就以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走紅。但這並沒有給她帶來太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文化市場的開放,以「四大天王」為代表的港台文化風行一時,對內地演藝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沈小岑回憶當時發展的困境,不禁說道:「觀眾當然喜歡看新鮮的,他以前沒見過的,他們也會表現出很多對國內的歌星很不在乎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就覺得,會讓你感覺心裡很痛,心裡很涼,這種感覺。」
看不到前景的沈小岑最終選擇了到海外去尋求她的音樂夢想。實際上,讓沈小岑迷茫的這場嚴冬格外漫長,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全國范圍內劇團數量就在不斷地萎縮,有1/4幾乎常年沒有演出,另外很大一部分也無法維持正常演出。演出總量從高峰時的70萬場降到了40萬場以內,觀眾人數則從1985年的7億多降到了2000年的不足4億。不僅是演藝市場,曾經紅火的電影市場當時也是寒風蕭蕭。1994年,觀眾年觀影人次已經從1979年的293億下降到了3億。1995年至2002年,我國全年電影產量一直徘徊於100部以內。
現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就是在這個時候出任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廠長,他提到:「這個應該當時確實比較困難,因為它是一個轉型的,劇烈轉型的時期。它是一個急轉彎的時候肯定速度很快,而且很危險,坐著也很不舒服,人坐上邊,它旋轉啊,離心力再把你往外甩,在這種情況下緊緊抓住方向盤,緊緊抓住這個高潮駕駛就渡過來了。」北京電影廠當時被稱作中國電影的門面,但是和其它所有曾經輝煌一時的電影製片廠一樣,在風雨飄搖中慘淡經營。當時全廠一年拍攝的經費大概需要七八千萬,但是國家的撥款只有500萬左右,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這個國有製片廠的廠長不得不帶著導演們去找企業四處化緣。
韓三平緊緊抓住的這個方向盤就是好電影。而在1997年的冬天,因為這種堅持,中國電影市場感受到了一絲溫暖,一部叫做《甲方乙方》的電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在吸引著觀眾重新審視國產影片的同時,也記住了一個新名詞:賀歲檔。
韓三平說:「賀歲這檔啊,其實跟你看那個賣東西的也是這樣,因為這個時候營業額特別高,因為這樣時候的消費者特別踴躍,特別捨得消費。這是商機,你要拍出適合這個時機的電影。」既便在當時看來,《甲方乙方》的投資成本也很低,只有400萬元,但是它在資金運作上卻開拓了一個新的模式:導演和所有演員的片酬都實行與影片捆綁的方式,即完全靠票房分成來提取片酬。韓三平認為:「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機制,它這個過程中,在一部影片的過程中採用了多種所有制共擔風險、共享效益的方式。結果它成功了。」
這部投資僅為400萬元的影片最終取得了超過3000萬元的票房,它在製作和營銷模式上的成功嘗試比電影本身更加引發關注。只有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才能調動製作、發行等各方面的積極性。電影製作發行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勇敢的先行者紛紛試圖尋求變革的可能時,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經過好幾輪的體制改革以後,它正在釋放出活力,而文化體制改革方面還沒有釋放出活力,另一方面,我們感覺到我們的文化競爭在國際上還是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所以那個時候我覺得很好地把握了這個時機。」
第二、運行機制改革讓文化作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音樂無國界,好的文藝作品同樣是全世界人民的財富。中央明確指出,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才有可能感動別人。而無論是音樂劇《媽媽咪呀》還是電影《甲方乙方》都是內容為王的典型作品。那麼這些優秀作品是如何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呢?
2001年,紐約世貿中心遭到恐怖襲擊,轟然倒塌,近3000人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劫難中喪生。強大的悲痛和惶恐侵擊著這個曾經自信而樂觀的國度。一片蕭條之中,《媽媽咪呀!》作為百老匯首推的劇作,以懷舊上口的歌曲、輕松幽默的格調征服了百老匯,打破了籠罩在美國上空的黑色陰霾,從此長演不衰。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宇就表示:「紐約時報當時有一個評論,因為美國人那時候心情都非常壓抑,它說《媽媽咪呀》是目前最好的一劑抗憂鬱症葯。它把歡樂,它把信心,它把那種對生活的,就是艱難之後仍然不屈服的那種信心給了看戲的人。」

這時的沈小岑仍然在海外繼續著她的歌唱生涯,第一次看到《媽媽咪呀》的她不禁欣喜若狂。她說:「我就在想,這個人物我可以演,這個人物我也可以演,自己在做夢。」
中國人要出演世界級的經典音樂劇,看來確實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何況當時的中國的演藝市場還未走出低谷。直到2004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成立,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相繼引進了《貓》、《媽媽咪呀》等經典音樂劇的英文原版,吸引觀眾再次走進了劇場,為國內演藝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氣。而音樂劇的強大吸金能力也啟發了張宇,面對這樣的產業盛宴,他不甘心再只做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他說「歌劇魅影這樣一部音樂劇20多年來在全世界所有的劇場的演出的票房總和達到了56億美元,我們現在在談文化產業,產業的特點第一是規模效應,第二是可持續發展,那麼音樂劇恰恰具備這兩個條件。」很快,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便針對音樂劇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
張宇說:「第一個引進原創的音樂劇,讓中國人知道什麼叫音樂劇,音樂劇究竟怎樣。第二個階段就是我們中國人購買版權,製作音樂劇的中文版。為中國的音樂劇創造一個最大的市場,贏得一個最大的觀眾群體第三階段我們就會創造出不僅會在中國成功,而且會在世界的范圍內成功的這種音樂劇。」
就在中國文化交流集團放眼走出國門的同時,有人送了一部片子到韓三平的辦公室里。當時的韓三平已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董事長,這個集團由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等8家單位組建而成,是中國最大的電影製作與發行機構,同時也是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他拿到的這部片子是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青人拍攝的小成本影片,但在發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韓三平表示:「核心體制說實話,核心的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用人機制,一個是分配機制。我覺得這電影拍得不錯,這個電影一定會有觀眾,因此我們用了一個比較超常的手段和大規模的發行來營銷宣傳這部電影。」
韓三平說的超常手段就是中影直接發行這部小成本的影片。沒有大明星,沒有大製作,但這部影片卻在當年掀起一波觀影熱潮,最後以不到300萬的投資獲得將近3000萬的票房,這部電影就是至今仍被奉為經典的《瘋狂的石頭》,因為事先沒有約定好分帳機制,發行成功後韓三平給寧浩包了一個大紅包。他說:「我們作為企業就對它進行獎勵,這是一種分配機制,簡單的講多勞多得。」
一舉成名的寧浩進入了中影集團的「青年導演計劃」。在這個計劃的推動下,2009年寧浩再次推出〈瘋狂的賽車〉,2000萬的投入最終贏得了過億的票房。韓三平說:「第二次他的《瘋狂的賽車》有一定的分賬,發到一億多票房,成本也不是太高。這就在解決機制,這些機制都在推行了,這也是在解放創作生產力,創作想像力。」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中影集團進行了產權制度、經營管理、業務重組和資產整合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運行機制。專攻不同領域的8家單位合並以後通過優勢互補,表現出巨大的文化創造力和市場掌控能力。2007年,中影集團重新布局產業鏈條,成立獨資的製片分公司,並在製片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長江七號》、《赤壁》、《梅蘭芳》等大片成為國產片票房榜上的明星,寧浩、陸川等青年導演憑借自身的實力在電影市場闖出一片天,韓三平親自執導的《建國大業》更是以4.27億的票房創造了主旋律電影的多年來的票房紀錄。他表示:「文化體制不管你怎麼改,根本的目標是出好影片,只有解放了藝術勞動生產力,藝術勞動的煥發出藝術勞動的高度創造力和積極性,我們才能有優秀的文化作品。」
同樣是在2007年,龔曙光已是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的董事長,他的新任務不只是辦好幾個出版社,而是要帶領集團實現改制上市。他說:「如果我們想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的時代繼續保持在國內的領先,而且能夠成功的在這樣一個數字時代轉型的話,它是需要資金的,而且所需要的資金不是小資金,它的最便捷的方式,或者最低的成本應該是直接向資本市場融資」。
要改制意味著企業內部制度的變革和人事管理的變動。不到40歲的易言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為了湖南出版旗下嶽麓書社的社長。他提到:「按照傳統的思想,就是一般像嶽麓書社,一般就是學文史的,編輯出身的。我想我也不是科班出身,如果論資排輩到50歲還不一定當到社長。」但是背負著改革重任的易言者剛走馬上任就遇到了難題——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願意失去事業單位的身份,於是搞銷售出身的易言者給他們算了一筆經濟帳,道:「事業單位退休以後,大概像我們當時舉了一個例子大概是三千塊錢,而企業退休只有一千多塊錢。我說三千多塊錢你退休是60歲退休,對吧,我們按80歲來算,20年也就48萬。對吧?但是現在轉企改制以後,只要做得好,有可能一年就賺個48萬。」
為早日實現上市融資,打通企業加快發展的融資渠道,中南出版傳媒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制步伐,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順利完成了「清產核資、審計評估、重組改制」等工作。龔曙光說:「改革越早,(接)獲益越早,企業的進步也就越快。那麼第二個呢,我們也考慮到這個資本市場對於傳統出版業的估值,我們認為現在它對傳統版社的估值一定高於未來的估值,所以我們既然要上市,當然是希望要賣一個好價錢。」為了這個好價錢,龔曙光一路馬不停蹄,上市路演時,四天轉戰三個城市,連續二十六場路演導致他他口腔炎發作,痛得厲害,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路演,他索性自己把牙硬扳了下來。龔曙光說:「基金公司他其實給一個公司的估價他應該在看完他的財務報表之後,他就大概70%的估價已經給定了,他留了30%,這30%是給董事長的,你說一個考生面對考試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情況,你是不能缺考的,所以我也不能缺考。」
龔曙光和集團上下的努力沒有白費,募集資金總額42.43億元,超募130%,成為A股市場文化傳媒業融資規模最大的IPO項目。這充分證明,利用資本市場、撬動社會資本獲得的資金,是事業體制下政府財政投入所難以企及的,體制機制創新為國有文化企業實現與資本市場對接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其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做大做強鋪平了道路。
2010年10月28日,中南傳媒成功在上交所上市。這支代碼為601098的股票上市首日大漲29.46%,市值突破248億元,一躍成為中國收入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的出版傳媒板塊新龍頭。龔曙光說:「在那一刻我恰恰很平靜。平靜得有點不可思議,就是我突然覺得自己可能不是獲得了一份解放,而是獲得了一份更沉重的壓力,這個企業按照傳統的這樣的出版體制它在這一刻它已經走到了巔峰,必須面對新的市場和模式。」
第三、解讀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改革是源動力
對於文化產業發展,中央指出,要加快發展步伐,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把速度和質量統一起來,把規模和效益統一起來,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意味著打破原有的體制和思維,也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市場理念將在未來影響整個文化市場。一系列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的組建,是讓音樂劇《媽媽咪呀》能夠引進國內的重要條件,也是年輕導演能夠以小製作電影贏得中影集團青睞的重要原因,更給了湖南出版傳媒企業改革的勇氣。這些打動人心的文藝作品是如何進行市場化運作的。
音樂劇《媽媽咪呀》舞台總監廖維翰是一位澳大利亞籍華人,現在擔任的是該劇的舞台總監。在演出進行時,他就坐在這里負責全場幾乎所有元素的調度。而在平時,他還要負責道具的管理。他說:「演出的時候呢,所有的指令包括吊桿、換景、燈光、音樂全部從這地方發送指令,這邊是個心臟。怎麼樣把後台管理做成一個標准模式去運作,我覺得這是將來在中國本地做大型的演出的時候,不只是展覽和音樂劇可以朝這方向需細想、去做的。」廖維翰帶來的無疑是更為先進的後台管理模式。而這得益於中文版《媽媽咪呀》劇組採取的一個創新之舉。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宇表示:「好多人看完了以後覺得這是哪個團,演得這么好,演得這么感人,演員是激情四射,感人至深,其實這不是一個團,這是用招聘的方式從全國,包括我們的寶島台灣招來了一個團組,而這個團組用一個市場的契約形式、合同形式就演出這么一出好戲,如果沒有文化體制改革,這件事想都不要想。我們現在用的是英國的版權,是英國的導演團隊,是韓國的舞美燈光,是加拿大的音響效果,加上最最重要的是中國,大中國的演出陣容,所以我覺得改革這個大方向第一絕對正確。第二收效絕對顯著。」

這個招聘來的團隊里當然包括沈小岑,在國外追尋了多年的音樂夢想,最初聽到這個消息她居然產生了一絲猶豫,她說「在國內不是講關系嗎?我在國內又沒有任何關系,誰會讓我參加這個面試都可能不給我面試。」但是沈小岑最終沒有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情,幾天之後,她直接飛到北京,坐在了挑剔的考官面前。她說:「我想我那天特別自信,我不知道自信是怎麼來的。」導演組對我的評價就是非你莫屬了,沒有第二人選了,塔尼雅這個人選就是你了。
體制改革打破了傳統體制下人員身份的束縛,演職人員實現了流動,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極大增強了文藝院團的內部活力和創作能力。基於新的體制優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從正准備向音樂劇戰略的第三步邁進,實現引進原版到購買中國版權。
張宇說從明年開始,他們就要進行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實驗,開始做的可能是實驗性的,小規模的、中型的。但是他想隨著時間,一定會做出不僅在中國深受歡迎,而且一定能風行世界的中國原創音樂劇。
包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在內,目前我國已整合成立了46個演藝企業集團,區域性龍頭企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在演藝市場升溫的同時,我國電影業也進入了跨越式發展快車道,國產電影產量由2003年前的不足100部發展到2010年的526部。國內票房從2003年的不足10億發展到2010年的超過100億,連續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長,其中票房過億元的國產電影10多部,接近億元大關的30部,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改變了進口大片主導我國電影市場的格局。國產電影的重要市場包括農村,中影集團於2008年成立了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公司,公司承擔國家項目,面向全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市場。
中影新農村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耿西林表示:「全國的是一個一共有64萬個行政村,一年每一個行政村要放12場電影,就是七百六七十萬,就是說我們國家的任何省市自治區來說,隨便點一個地方,四川災區它都有行政村,每個月都可以看到電影。」
而在湖南,作為一家多介質、全流程、大型綜合性出版傳媒集團,中南傳媒經營形成了圖書、傳播媒體、互播媒體及印製、發行、投資六大產業格局,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47.63億元,利潤總額6.01億元。
中南傳媒嶽麓書社社長易言者稱:「這是我們跟韓國祥明大學(音)簽的那個合同,這個廖處長說,這是中國的教材第一次走出韓國,所以這個原始本,有點私心,自己把它收藏在這里了。」他展示了自己和韓國項民大學全老師的簽字。現在易言者最得意的就是這份合同。根據這份合同,每年嶽麓書社將會向韓國祥明大學中文系提供歷史教材。而這套教材在走出國門之前,在國內早已經得到了市場認可。他說,在全國有高中有12個省,初中有11個省用他們的教材,遼寧、黑龍江都是全省用他們的教材,北京有一半的學生用他的教材。易言者告訴我們,出口韓國的教材反響良好,前不久又有韓國的一家出版社找到他們簽了一份關於這版教材的合同。他說:「想把它做版權引進,把它翻譯成韓文,翻譯費都歸他們出,就是想在韓國去推廣。」 他為自己的教材都能走出去感到非常驕傲,不禁感慨道:「我的教材都能走出去能不驕傲嗎?還是嶽麓社的教材,還是個地方出版社。」
2010年,全國經批准成立的120家出版集團、發行集團和印刷集團資產總額3234.2億元,主營收入1785.8億元,在書報刊出版和出版物發行領域所佔比重分別達73。5%和53。8%,行業龍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鞏固。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說:「中央一直非常重視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一直是文化體制改革當中的一項任務。只有龍頭企業才能夠進一步去整合資源,然後擴大影響力,更進一步說,只有龍頭企業才能夠幫助中國這個文化企業真正在國際上參與競爭。」無論是電影、出版、演藝或是其它文化產業領域,龍頭企業都以顯著的規模效應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龔曙光也稱:「這個是偉大的使命,不一定在我手上完成,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出版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夢想的。」
韓三平說:「溫總理說了『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如何拍好中國觀眾喜歡的中國電影,這是我們的一個高於一切的命題,你真正中國觀眾喜歡了,我估計外國觀眾也差不多也就逐漸喜歡了。」
張宇則表示:「我們得把中國夢做出來,感動我們的人民,感動整個世界,中國世界級的文化企業出現之日,就是中國文化影響力遍及全球之時。」
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動力源泉是什麼?只有不斷深化改革,破除阻礙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文化發展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些年,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逐步深入,步伐不斷加快、力度不斷加大,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要突破,效果逐步顯現。特別是國有文藝院團,通過改革建立了全新的管理運行體制和劇目創作機制,活力迸發、生機重現,實現了面向群眾與面向市場、遵循藝術規律與遵循市場規律的有機統一,創作、生產、演出水平明顯提高,涌現出一批廣受群眾喜愛和市場歡迎的精品力作。實踐證明,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把體制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自己刪減吧 夠具體吧
網上還有篇文章叫創新是湖南文化產業的核心動力 差不多一個意思 就是改革創新是電視文化的運作動力 沒看到這兩天為什麼央視一套新聞與焦點訪談這么火,離不開這四個字

㈧ 深市教育類股票有哪些

1. 教育概念板塊
清華大學:
600100同方股份
000938清華紫光
復旦大學:
600624復旦復華
同濟大學:
600846同濟科技

2. 其他教育類股票
600880博瑞傳播
0002253川大智勝
002230科大訊飛
30010立思辰
300359全通教育
002232啟明信息
002261拓維信息
002315焦點科技
300235方直科技
600661新南洋
NYSE:XRS好未來(學而思)

3. 職業教育概念股
000812陝西金葉
002194武漢凡谷
300047天源迪科
000721西安飲食
000735羅牛山
002682龍洲股份

4. 傳媒股票(也有教育概念)
000504賽迪傳媒
600551時代出版
601801 皖新傳媒
601999出版傳媒
000719大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