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交易所的股票代碼是不可能重復的哦
『貳』 怎麼查看美國股市的股票
1、在電腦上打開網路,搜索美股行情,打開搜索結果中的美股頻道-東方財富網。
『叄』 誰知道 全部美國股票代碼
這個代碼像新浪、騰訊這些門戶網站都是可以查到的,這邊就算想給您貼也貼不過來,畢竟美股就算只計算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話都有六七千隻股票。如果您要查全部代碼的話,還是應該上紐交所或者是納斯達克的網站。
『肆』 美國的股票和中國的股市一樣嗎
1、設立初衷不同:中國股市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解決國企的融資問題,是由頂層向下設計的,受政策影響較大。美國的股市起初並沒有過多的監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場的力量占據主導。
2、市場主體不同:中國的股市以散戶為主體,投資跟風、追漲殺跌,市場不夠有效。美國股市以機構為主體,主體傾向於價值與長期投資。
3、公司上市要求不同:中國公司上市為核准制,企業要上市得經過發審委的批准。(今年證券法大修注冊制預期落地)。美國股市沒有監管的歷史,企業上市為核准制,保證紕漏信息真實完整即可。
其中中國和美國股市一個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股市中大約有80%的交易量來自於散戶個人投資者。而在美國股市中,散戶投資者在股市中的交易量比例不到10%。這一巨大的差別,造成了中國股市中可以被割的「韭菜」特別多。在筆者和Jason Hsu的訪談對話中,對這個問題有過專門的討論。
上面提到的這一差別,也造成了機構投資者對於股市的價值和影響不盡相同。長久以來,中國股市的監管層一直覺得中國股市中的散戶股民太多,而機構參與度不夠。因此監管層想了不少辦法來提高機構在股市交易中的份額。
然而,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顧朝陽教授的研究(Gu et al, 2012)顯示,機構除了可能提高市場的監督有效性之外,也有相當的「掠奪性」。在一個充滿著「人傻、錢多」的市場中,廣大散戶就成了機構和券商聯手收割的對象。
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們需要從券商和機構之間的關系說起。
券商分析員首先發布一個「買入」的投資建議。廣大散戶在看到該「買入」投資建議後,紛紛跟風買入,把股價推高。在股價被節節推高的過程中,基金經理乘機把手中的股票拋出。等到市場上的熱度減退,股價回落時,基金經理再在低價位將該股票買入。這樣「一買一賣」,基金經理就和券商實現了一次完美合作,完成了對散戶股民的一輪「收割」。
顧教授通過自己的研究提醒廣大投資者,在對待券商分析員發布的「強烈買入」投資建議時,我們應該多長一個心眼。特別的,我們要判斷一下被強烈買入的股票,是不是某個和該券商有緊密聯系的基金的重倉股。如果某基金重倉持有一支股票,同時和發布「強烈買入」投資建議的券商有很密切的業務往來,那麼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謹防自己成為「割韭菜」陷阱的受害者。
由於大型基金機構是券商的客戶,向他們支付交易傭金,因此券商分析報告受基金和機構的影響可能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顧教授同時提到,基金和券商之間,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利益往來關系,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社交網路聯系。而這個社交網路聯系,往往被大眾忽略,同時也難以從監管層面進行管理。
舉例來說,大約有40%多的基金經理,以前是券商研究部門的分析員。很多基金經理和券商分析員,是同學或者校友關系。這種社交關系網,意味這基金和券商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謀」的關系,而非「互相監督」的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影響下,基金和券商有著非常多的共同利益。在這種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機構們聯手在股市上忽悠散戶,「玩」一把個人投資者,就不那麼難以讓人理解了。
聰明的投資者,需要理解這些機構之間的互相聯系,以及它們背後的利益激勵機制。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降低自己成為「被割韭菜」的可能性,避開投資理財中的「地雷」,努力成為「投資叢林」中的倖存者。
『伍』 請問美股的股票代碼是怎樣的形勢
一般美股股票代碼都是4位或3位英文字母
4位或5位數的字母代碼多半是納斯達克市場的股票,三位數的股票代碼多是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陸』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什麼不同嗎
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主要在以下這幾方面: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柒』 在美國納斯達克拿到股票代碼是什麼意思是代表已經上市的意思還沒有上市
代表已經上了 請問你要玩股票嗎
『捌』 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股票代碼這算是上市公司嗎
有交易代碼就是可交易的上市公司。但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並不是什麼可炫耀的東西,因為那裡你只要掏錢基本上就可以掛牌交易,有沒有人買才是最重要的。在美國的股票交易所有很多一年都成不交不了一股的股票,如果你不說代碼,大家誰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公司。這跟中國股市可完全不一樣。
『玖』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相同嗎
不同。
美國股市與我們較熟悉的中國股票市場至少有下列重大差異,造成投資策略上的差異:
一、市場的整體投資取向。就是追求短期交易利潤。中國股市以散戶居多,波動幅度巨大,雖然也在大力發展基金業和機構投資者,但相對在發展初期;而相形之下,美國市場有百分之七十的財富是由機構投資者作長期投資,為股市提供了穩定作用,即便是其它的散戶,大多數也進行長期投資。
二、稅制。在美國大行其道的長期投資減低稅賦策略,在中國顯然無用武之地,因為中國沒有資本利得稅,但是在美國非常重要,因為有資本利得稅,故每次賣出股票都必須申報所得稅,故美國公民沒做出賣出操作都很謹慎,但資本所得稅對非美國居民不徵收。
三、股市透明度。雖然美國股市中出現了世界通,安然等的害群之馬使美國股市備受指責,使你對公司年度報告里的資料心存疑慮,但這也從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國政府和證監會對造假嚴懲不貸的態度,美國投資大眾對造假公司的做法就是用腳投票,如安然公司的摘牌價只有幾分錢,絕對不會讓它再起死回生。所以雖然美國企業的財務執行官(CFO)也都盡揀好聽的說,但法律規定某些重要的營運資料必須發布,發布之前也必須經過獨立會計公司的稽核,甚至,突然更換會計公司的企業都會受到證管會特別注意,以防企業借更換會計公司來做假帳。美國市場的分析師以及投資大眾因而能夠對公司企業的情況有較正確的掌握。
四、企業資本結構。公司的股票都是全流通,沒有國內公司還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說,也沒有一股獨大的問題,美國公司的董事長即是大股東,股票價格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一但股票跌至投資價值區域,公司領導往往以公司或個人行為來回購公司股份。不可能存在同一隻股票有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股,H股,B股等多種價格,造成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而引起投資人的概念混淆而敬而遠之.
五、政策干預行為。自由市場的觀念已經是經濟主流的共識,美國政府對於股市的干預只限於調整貨幣供應,利率,匯率等幾個方面,而且不是來自於行政部門。反觀亞洲市場,政府出面護盤,關切券商超買超賣的動作時有所聞,政策往往令行不止或朝令夕改,這些不定的政策因素都讓股市更難以一般的財務原則來分析。
六、市場自我調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常常驚嘆美國法律的復雜,事無巨細,這其實是美國社會不斷改進,長時間下來的結果。美國股市不是沒有弊端,但是一旦發現弊端,市場的討論馬上開始,國會展開聽證,一條新法令又寫進六法全書,避免以後重蹈覆轍。
八、市場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機制。美國市場具有高度竟爭,政府甚至不遺餘力的製造竟爭,衰敗者毫不留情的讓它被市場吞噬。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曾經說,他每天早晨都要問自己,今天是不是公司走向錯誤方向的那個轉折點?他一天的工作,就是要避免那天成為公司走向衰敗的轉折點。這種卧薪嘗膽的精神以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認知使得美國公司企業從上到下展現強大的創造力與競爭力,間接提升國民對於經濟的信心。
種種因素,讓美國股市擁有一個其它市場沒有的特點:長期的穩定成長——每天的道瓊指數固然還是會上下波動,每年的股市成績固然有正有負,長期而言美國股市一定會上漲。由於美國股市的這種穩定性,這種長期的可預測性,我們可以根據它設計出一套及早投資、長期投資、定期投資、分散投資的策略;我們甚至可以大略知道,我投資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會有什麼成果,期限越長預測越准確。
美國股市與我們較熟悉的中國股票市場至少有下列重大差異,造成投資策略上的差異:
一、市場的整體投資取向。就是追求短期交易利潤。中國股市以散戶居多,波動幅度巨大,雖然也在大力發展基金業和機構投資者,但相對在發展初期;而相形之下,美國市場有百分之七十的財富是由機構投資者作長期投資,為股市提供了穩定作用,即便是其它的散戶,大多數也進行長期投資。
二、稅制。在美國大行其道的長期投資減低稅賦策略,在中國顯然無用武之地,因為中國沒有資本利得稅,但是在美國非常重要,因為有資本利得稅,故每次賣出股票都必須申報所得稅,故美國公民沒做出賣出操作都很謹慎,但資本所得稅對非美國居民不徵收。
三、股市透明度。雖然美國股市中出現了世界通,安然等的害群之馬使美國股市備受指責,使你對公司年度報告里的資料心存疑慮,但這也從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國政府和證監會對造假嚴懲不貸的態度,美國投資大眾對造假公司的做法就是用腳投票,如安然公司的摘牌價只有幾分錢,絕對不會讓它再起死回生。所以雖然美國企業的財務執行官(CFO)也都盡揀好聽的說,但法律規定某些重要的營運資料必須發布,發布之前也必須經過獨立會計公司的稽核,甚至,突然更換會計公司的企業都會受到證管會特別注意,以防企業借更換會計公司來做假帳。美國市場的分析師以及投資大眾因而能夠對公司企業的情況有較正確的掌握。
四、企業資本結構。公司的股票都是全流通,沒有國內公司還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說,也沒有一股獨大的問題,美國公司的董事長即是大股東,股票價格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一但股票跌至投資價值區域,公司領導往往以公司或個人行為來回購公司股份。不可能存在同一隻股票有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股,H股,B股等多種價格,造成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而引起投資人的概念混淆而敬而遠之.
五、政策干預行為。自由市場的觀念已經是經濟主流的共識,美國政府對於股市的干預只限於調整貨幣供應,利率,匯率等幾個方面,而且不是來自於行政部門。反觀亞洲市場,政府出面護盤,關切券商超買超賣的動作時有所聞,政策往往令行不止或朝令夕改,這些不定的政策因素都讓股市更難以一般的財務原則來分析。
六、市場自我調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常常驚嘆美國法律的復雜,事無巨細,這其實是美國社會不斷改進,長時間下來的結果。美國股市不是沒有弊端,但是一旦發現弊端,市場的討論馬上開始,國會展開聽證,一條新法令又寫進六法全書,避免以後重蹈覆轍。
八、市場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機制。美國市場具有高度竟爭,政府甚至不遺餘力的製造竟爭,衰敗者毫不留情的讓它被市場吞噬。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曾經說,他每天早晨都要問自己,今天是不是公司走向錯誤方向的那個轉折點?他一天的工作,就是要避免那天成為公司走向衰敗的轉折點。這種卧薪嘗膽的精神以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認知使得美國公司企業從上到下展現強大的創造力與競爭力,間接提升國民對於經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