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馬自達哦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激成投資股票價格 2025-07-22 05:01:48
牛肉價格上漲股票 2025-07-22 04:55:22

馬自達哦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3-22 23:47:31

『壹』 603178聖龍股份股吧

在股市中603178股票代碼代表聖龍股份。
聖龍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機械配件、五金工具的研發、製造、安裝、加工、調試及相關技術咨詢、信息咨詢等業務的企業。客戶包括:上海通用,長安福特馬自達,上汽通用五菱,武漢神龍,江鈴汽車,保定長城,慶鈴汽車,北汽福田等,國外客戶有福特、寶馬、博格華納、通用、東發、水星。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股份:
股份一般有三層含義: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的構成成分;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權利與義務;股份可以通過股票價格的形式表現其價值。其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分為普通股、優先股、未完全兌付的股權,具有金額性、平等性、不可分性和可轉讓性四個特點。
二、股份的特點:
1、股份的金額性,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劃分為股份,每一股的金額相等,即股份是一定價值的反映,並可以用貨幣加以度量;
2、股份的平等性,即同種類的每一股份應當具有同等權利;
3、股份的不可分性,即股份是公司資本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每個股份不可再分;
4、股份的可轉讓性,即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如《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l年內不得轉讓。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此外,《公司法》允許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規定。股份的分派是指公司根據發起人和(或)其他股份認購人認購股份的情況,將股份按照一定分派方法分配給認購人。如果認購的總額超過發行的總額,還應根據一定的原則確定分派的方式。繳付股款和股份分派是同一活動的兩個方面。在股份分派以後,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名稱記載在股東名冊上。

『貳』 002920德賽西威股

一、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提問:請問公司各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德賽西威(002920.SZ)12月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的競爭對手包括大陸集團、博世、安波福、偉世通等行業內頭部企業。
二、德賽西威(002920)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的全自動泊車、360度高清環視等ADAS產品持續獲得國內主流車企的新項目訂單,代客泊車產品即將在多家主流車廠客戶的新車型上配套量產,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獲得項目定點,可實現L4級別功能的高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IPU04已獲多個項目定點。公司智能駕駛產品獲得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一汽紅旗、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廣汽乘用車等客戶的新項目訂單。
三、德賽西威於2021年12月6日接受7家機構調研。其中基金管理公司6家,證券公司1家,其中包括富國基金李元博,匯添富基金楊_,2020年新財富計算機金牌分析師申萬宏源劉洋,基於此調研事件,我們發現最近5個交易日,該公司的主力資金流向呈現凈流出109.41萬元,在趨勢維度上,股價突破10日線,但20日線依然處於下降趨勢,多空雙方存在較大分歧。
拓展資料
德賽西威,全稱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德賽西威,股票代碼002920,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電子企業之一。 德賽西威專注於人、機器和生活方式的整合,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智能網聯服務提供創新、智能的產品解決方案。德賽西威三十多年來在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和智能製造領域的專業能力,確保公司能夠滿足汽車製造廠商的多元需求,為客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德賽西威與大眾集團、馬自達集團、沃爾沃汽車、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奇瑞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One等國內外汽車製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德賽西威以惠州為中心,在南京、成都、上海以及新加坡、歐洲、日本分別設立了研發分部和分支機構。

『叄』 馬自達股票在哪上市

馬自達汽車是在美國粉單市場上交易的。2020年馬自達全球銷量約124萬台,美國是其主要市場,根據馬自達汽車公司報告顯示

『肆』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FAW Car Co., Ltd.,簡稱「一汽轎車」,成立於1997年6月10日,同年6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喚喊塌代碼000800,注冊資本金現已增至16.275億元。
一汽轎車新址位於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毗鄰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園區,於2004年7月建成投產,一期規劃佔地面積88萬平方米,建有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等四大工藝,由12萬輛的整車生產能力起步。
一汽轎車目前的主要產品有紅旗HQ3、奔騰、Mazda6等轎車系列。
紅旗是一汽的自主品牌、自有商標,誕生於1958年,2007年品牌價值達到60.67億元,原有「旗艦」、「世紀星」和「明仕」等系列產品;HQ3是公司採取開放式自主開發滲宴模式,於2006年推出的紅旗品牌全新產品,是我國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端豪華轎車。
奔騰是一汽轎車2006年推出的自主品牌新產品,也是國內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級轎車。現已形成2.0L和2.3L兩種排量、手動和手自動一體兩種操縱方式的多品種系列產品。
Mazda6是一汽轎車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引進的世界知名品牌,2003年在一汽轎車投產並投放中國市場,至今已形成Mazda6四門三箱轎車、5HB轎跑車和WAGON高性能多功能轎車等系列化產品。
是1997年經國家體改委體改生<1997>55號文批准,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獨家發起,採用社會募和圓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6月10日成立。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6月18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股票代碼為000800。
注冊地址:長春市高新開發區蔚山路4888號。
法定代表人:竺延風。
董事會秘書:王文權
證券事務代表:李清林
注冊資本:162,750萬元人民幣。

『伍』 軍工股有哪些,最好有代碼

1、北方國際(000065):公司控股股東萬寶公司為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方工業主要從事武器裝備及技術進出口,其股東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各持有50%股權。

2、航天通信(600677):是上市公司中國防科工委體制改革唯一試點單位,是導彈武器系統總裝唯一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具有保軍能力的企業。

3、中航機電(002013):從事航空機電系統產品研製,主營機載飛行控制子系統、機載懸掛與發射控制系統、機載電源分系統、航空機載燃油測量系統、機載液壓作動裝置、發動機點火系統及裝置、公司參與研製的除霾無人機已經試飛成功。

4、洪都航空(600316):目前為止唯一從事軍用無人機整機業務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專業生產教練飛機和通用飛機的企業,也是我國首家以明確大批出口定單的整架飛機為主營產品的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利劍無人機由其大股東洪都集團組織生產。

5、中航飛機(000768):龍頭股,國產大飛機的主承製單位、總體設計單位,部分機身部件的研製單位。其持有的沈飛民機和成飛民機45%股權,中航飛機在C919總價值量中的佔比超過五分之一。

『陸』 兵器裝備集團的8家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兵器裝備集團的8家上市公司股票如下:

西儀股份(股票代碼:002265)、長安汽車(股票代碼:000625)、利達光電(股票代碼:002189)、湖南天雁(股票代碼:600698)。

ST嘉陵(股票代碼:600877)、中原特鋼(股票代碼:002423)、東安動力(股票代碼:600178)、保變電氣(股票代碼:600550)、江鈴汽車(股票代碼:000550)。

兵裝集團概念一共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兵裝集團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5家兵裝集團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集團公司現擁有60多家企業和研發機構,培育出了「長安」「建設」等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知名品牌。作為國防科技工業骨幹力量,目前已形成了末端防禦、輕武器、機動突擊、先進彈葯、信息光電、反恐處突等裝備體系。

裝備廣泛服務於我國陸、海、空、火箭軍及公安、武警等國家所有武裝力量,對我國國防和安全起著重要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汽車形成了以轎車、微車、客車、卡車、專用車為主的產品譜系。

在全國擁有10大生產基地,31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年產能超過300萬輛,正朝著世界一流車企邁進。輸變電產業瞄準高端產品領域不斷深化自主創新,由下屬企業保變電氣參與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以該項技術為支撐研製的世界首台1000MVA/1000KV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創造了電壓等級最高、單相容量最大等世界紀錄。在光電信息、醫葯健康、金融服務等領域擁有多個「隱形冠軍」企業。

(6)馬自達哦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大力實施擴大開放戰略。與美國福特、日本鈴木、馬自達、雅馬哈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組建長安福特、長安鈴木、建設雅馬哈、北方易初等50多家合資企業。

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生產基地或營銷機構。根據黨的十六大關於本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著眼於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需要,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將立足科學發展。

著力自主創新,以「保軍報國、強企富民」為使命,以「能力提升、整體跨越」為工作方針,大力推進「六年兩步走翻兩番」戰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集團,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柒』 一汽旗下有哪幾種汽車品牌

一汽集團旗下有11個汽車品牌。

1 一汽解放

一汽1953年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

2 一汽紅旗

紅旗屬於一汽的自有品牌,誕生於1958年。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團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核心企業,是中國轎車製造業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3 一汽奔騰

「一汽奔騰」是一汽轎車旗下品牌,「奔騰」作為一汽轎車旗下與「紅旗」並列的品牌,於2006年5月18日首次亮相,奔騰以「B」為產品系列標識。

4 一汽大眾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於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是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工業基地。

5一汽奧迪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開始組裝生產奧迪100車型。

6一汽馬自達

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FAW Mazda Motor Sales Co., Ltd.)成立於2005年3月1日,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的合營公司。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汽車產業開發區興順路1366號。

7 一汽豐田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6月的天津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8 一汽夏利

公司的前身是天津市微型汽車廠,1997年改製成立天津汽車夏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現在一汽夏利啟用了一汽的logo,生產車型:駿派、夏利、威志。

9 一汽通用

2009年8月30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和通用汽車公司(以下簡稱通用汽車)在長春宣布「一汽通用輕型商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通用公司)掛牌。

10 一汽吉林

公司成立於1980年,原為吉林市微型汽車廠,1981年3月中國第一輛微型汽車(JL110)就誕生在這里;1983年組建了吉林市汽車工業總公司。

11 一汽海馬

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位於海口市金盤工業區,是海馬汽車品牌的誕生之地,創建於1988年。

『捌』 一周汽車圈丨小鵬汽車即將赴美上市,新款馬自達CX-4即將上市……

又到了一周的周末,來看看最近一周汽車圈內國內國外發生的大事小情吧~少了些重磅消息,但造車新勢力依舊是熱點消息的主角。

繼理想汽車成功上市後,小鵬汽車也在8月8日遞交了IPO申請,而靠著"買買買"進場的恆大汽車在本周內同時發布了六款新車,並帶來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而在新車方面也有幾何C、新寶駿RC-5/RC-5W等新車上市。一起來看看本周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件和新車~

2021款馬自達CX-4的內飾設計也是保持了家族式的設計,但在配置與材質選擇上做出了一些升級與改變。例如:新增了勃艮第紅的內飾配色(本款拍攝車型未採用),整體內飾延續了馬自達一貫的時尚感、運動感以及科技感。

另外,在安全配置上,2021款馬自達CX-4也做出了升級調整,搭載馬自達"i-ACTIVSENSE"安全系統,這一系統包括FOW前方碰撞預警系統、MRCC自適應巡航、SCBS低速剎車輔助系統、SBS中高速剎車輔助系統、BSM盲點監測系統、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RCTA倒車預警系統、HBC自動遠光控制系統等,提高了行車安全。

動力方面,新車預計將繼續搭載2.0升和2.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58馬力與192馬力,最大扭矩分別為202牛·米與252牛·米。傳動系統方面均匹配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並在部分車型上配備四驅系統。

總結

以上就是本期汽車圈的詳細內容了~雖然未來一周並沒有重磅新車的上市,預計將有幾款年度改款新車型的上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周乘聯會、中汽協都會發布7月車市的銷量數據,國內車市還會不會帶來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下周同一時間再見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海南馬自達汽車股票,現價多少錢

樓主你好 馬自達不是中國的是日本的汽車。只有一個海馬汽車是中國的,海馬汽車000572 當前的股價是3.1毛 短期處於回調狀態

『拾』 一年虧損10個億,海馬汽車為何成為自主品牌邊緣品牌

海馬 汽車 已經發展到了30年的 歷史 ,時間並不短,但一年虧損10億的狀況還是挺讓人惋惜的。

海馬 汽車 淪落到現在這種狀態是多方面的,產品研發投入不夠,有競爭力的產品又少之又少,海馬海口和海馬鄭州相互內耗等等,兩大基地、上十款產品,數十萬的產能,1年的銷量也從20多萬降至十幾萬,讓人惋惜。

海馬 汽車 成立於1988年,總資產164億元,直屬員工1萬多人,關聯企業員工3萬多人,年收入近200億元,累計納稅170多億元。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00572,還是有實力的。

剛剛上市的二代海馬S5不到7萬起,產品力強,有可能重演當年月銷過萬的盛況,從而扭轉乾坤。


有些情況海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馬跟馬自達分家做自主品牌時,為了獲取生產目錄,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馬銷售公司,股比為51:49,一汽只出個目錄,啥事也不幹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說,海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馬集團當然很不爽,於是前往鄭州新建一個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鄭州海馬又從事了地產業務,沒把全部精力放在 汽車 業務上,這年頭全力以赴做 汽車 都不一定行,現在海馬重新聚焦 汽車 業務,還為時未晚。(鹿鼎記)

關於海馬的問題,我最近已經回答過無數次了,嘴巴都磨出來繭,手都打爛了,海馬 汽車 ,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海馬了,有很多網友都說我評論的太過犀利了,為什麼說話那麼難聽還罵,質量又不差,我怎麼能這樣說話,其實我想說的是

我從來沒有說過海馬質量差也沒有說過海馬不行,我只是想說自從海馬跟馬自達分家了之後,就不再是蘆耐曾經的那個海南馬自達了它的設計力產品力,包括整個車廠的品控以及他們未來的走向,包括他們的資金雄厚程度,已經完全沒辦法跟國內這些一線大車廠相比

我們國家的現在一線 汽車 廠吉利奇瑞長安長城比亞迪,包括一些比較小一點的二線品牌都比海馬混的強,像什麼眾泰,江淮廣汽,北汽,上汽,這些品牌,現在都比海馬混的強得多,因為他們設計的東西夠新穎夠帥,產品力強顏值高,有核心競爭力有而海馬什麼都沒有隻能吃老本,而且現在大部分 汽車 廠都在發力新能源包括比亞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這些廠現在都在各方面開花,各方面發力,海馬已經遠遠的落後了,已經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說就像國家一樣的,落後就要挨打,你落後了,你的設計,你的產品扒激力,你工廠的技術人員就會退步變少沒錢跳槽。就會沒有人死心塌地的給你幹活,因為你沒錢所以說他現在已經沒有資本跟那些一線 汽車 廠開始抗衡了,更不要說什麼國際大品牌的,所以說賣的差的話就會越賣越差,賣的不好就會越來越不好,銷量越差越不想買,銷量越差,售後越跟不上越沒錢,各個方面都不好 。這是惡性循環…除非有金主出重金 全新產品線 全新動力 重新從顏值動力油耗價位比肩一線品牌才有的救。

從年銷20萬輛到不到2萬輛!到底是誰「殺死」了海馬 汽車 ?

很多老司機都還記得這樣一款車,海馬福美來,作為曾經與凱越、伊蘭特並稱為中國車市「新三樣」的福美來,當年也是大紅大紫的車型,而如今已經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同樣被市場競爭逐漸淘汰的,還有福美來背後的海馬 汽車 。

巔峰期的海馬 汽車 ,年銷量達到21.6萬輛,但是隨後急轉直下,到2020年,海馬的年銷量已經不足2萬輛。到底是誰「殺死」了海馬 汽車 ?

海馬 汽車 成立於1988年,它的前身是海南 汽車 沖壓件廠,但是在成立之後,因為得不到美國福特技術支持,所以根本沒有一款車型生產出來。1990年,馬自達 汽車 經營不善,利潤率較低,需要擴展新的市場,就這樣,馬自達和海馬 汽車 一拍即合,成立了海南馬自達,1990年,海南 汽車 製造廠第一輛馬自達929旅行車試製成功。此後,海馬 汽車 出產了馬自達323也就是後來的福美來,普力馬等經典車型。

但是好景不長,長安 汽車 集團、福特 汽車 公司和馬自達 汽車 株式會社在2006年2月合資成立了長安福特馬自達 汽車 有限公司,海馬 汽車 和馬自達的合作中止,隨後海馬開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海陪此春馬3、丘比特、騎士、海福星、海馬王子、海馬M3、S7等等車型推出,但是海馬 汽車 始終沒有擺脫馬自達的影子。2016年,海馬 汽車 的銷量達到了頂峰,年銷量達到21.6萬輛,但是此後銷量斷崖式下跌,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14.04萬輛,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6.76萬輛,2019年銷量為29456輛,2020年銷量只有17773台,不到巔峰期的10分之一,只能賣房維持生存。

海馬 汽車 為什麼會淪落至此?

1、產品缺乏競爭力

海馬 汽車 之所以在2016年能夠取得21萬輛的銷量,主要是因為SUV紅利的影響,海馬S5年銷量破十萬輛,但是海馬 汽車 只要是憑借低價優勢,缺乏核心競爭力,隨著哈弗、長城、上汽、廣汽等等品牌都在推出SUV車型,海馬 汽車 的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

2、模仿馬自達,缺乏自主創新

海馬 汽車 在和馬自達分道揚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產品設計、宣傳營銷上刻意拉近和馬自達的距離,比如說海馬2的車型設計,非常類似馬自達3,海馬很多車型的宣傳也會體現馬自達的血統,隨後,海馬在自主創新和模仿馬自達之間來回搖擺,在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方面投入不足,導致後繼乏力。

3、業務分散,不夠聚焦

海馬 汽車 集團旗下包含房地產、商務會館、物業公司、金融投資、小額貸款等業務,在賣車賺了一點錢之後,海馬就開始投資副業,這也導致,海馬 汽車 對於核心業務不夠專注。

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海馬 汽車 從年銷20萬輛,一步步跌落到年銷不到2萬輛,從一個大有希望的自主 汽車 品牌,到如今淪落到賣房求生,其實並不值得同情,海馬 汽車 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對於一個車企,產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馬 汽車 在技術落後吃老本的情況下,旗下車型日益老舊,產品力相對邊緣化。

在「聚焦戰略」之下,海馬一度專攻SUV市場,然而其旗下產品中,除了S5和福美來拿得出手,其餘皆乏善可陳。而近年來,福美來月銷僅有幾百輛,S5自2017年改款後,「減配不減價」徹底磨光了消費者的好感,月銷也不過千輛,還頻頻爆出質量問題……

相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長安等就能將車型性價比與更新速度雙管齊下,而海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車型,核心產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難怪消費者對海馬 汽車 的品牌認知度日益不足了。

—提起海馬 汽車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海南馬自達這個名字。作為一傢具有三十年 歷史 的自主品牌,海馬 汽車 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早年靠著和馬自達合作起家,如今卻陷入了轉型苦難和巨大虧損之中。在競爭激烈的 汽車 市場里,海馬今年的銷量成績到底如何?未來能否靠著發展新能源力挽狂瀾呢?

依靠馬自達起家,海馬得以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南 汽車 製造廠剛剛成立,此時的海馬 汽車 正面臨有廠無產的窘況。沒有技術和設備導致海南 汽車 製造廠無法生產 汽車 產品,恰好日本馬自達急於尋找和開拓新的利潤空間。雙方在一番接洽之後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產品——以馬自達929為基礎的HMC6470。

可以說,這款產品正式開啟了海南 汽車 製造廠和日本馬自達長達數十年的蜜月期,後續引進生產的第六代馬自達323以及初代馬自達MPV讓其得以進一步開拓市場。但由於海南 汽車 製造廠的產品無法在全國投放,到了1997年,海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懷抱,但即便如此,海南 汽車 製造廠卻沒有得到一汽的技術支持。最終還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馬自達尋求合作。

產品趨於老舊,競爭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馬自達主打緊湊型MPV市場的首款產品普力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馬自達產銷的普力馬已經超一萬台,這個成績在當時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馬自達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馬自達323,並被命名為福美來。福美來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場的認可,這款三廂轎車產品也讓海南馬自達這個名字紅遍了全國。

到了2005年,一汽和馬自達合作國產馬自達6,這也意味著海南馬自達被拋棄。此後海馬換標成為自主品牌,靠著福美來和普力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車型,但始終沒有跳出馬自達的影響,產品也在小修小補中趨向老舊。此後雖然也推出過像海馬騎士和海馬王子等車型。但終究沒能再像當年那樣到達巔峰,海馬的市場競爭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曇花一現,未來之路消極

2010年2月,海馬鄭州成立電動 汽車 事業部,這也意味這海馬開始向新能源市場轉型。但實際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產品海馬3 HEV卻有些不盡如人意。此後跟進的海馬E3和海馬愛尚EV無論是產品力抑或是銷量,都與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用著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馬 汽車 累計銷量僅有6.2萬輛,同比下降49.8%,這與此前定下的18萬輛的銷量目標相距甚遠。與此同時,公開數據顯示,海馬 汽車 前9個月虧損4.77億,同比降660.27%。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海馬 汽車 的市場表現沒有好轉現象,其後續發展或許將會愈發坎坷。

小結:縱觀海馬 汽車 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最早依靠馬自達起家和發跡,再到自主造車轉型新能源,海馬的成功讓人羨慕,轉型帶來的副作用也給業界帶來不少啟示,希望未來海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扭轉當下的局面!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何有些人就是這么優秀?

海馬 汽車 的起點其實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政府跟馬自達合資起步的,先發優勢比吉利長城都要好。

現在呢?長城 汽車 是千億營收規模,吉利年銷量破百萬,海馬2017年銷量才14萬多台,哎……

其實海馬 汽車 2016年還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億多,2017年則虧了10億多。海馬是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資是換不來真技術的,海南省跟馬自達合資的那些年不過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車子的准生證,海馬馬自達生產的車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後來一汽不懷好意地過來勾搭,說我們聯手啊,你掛我名下,准生證的事就解決了。結果,一汽那幾年沒有向海馬 汽車 提供任何幫助,每年還從海馬 汽車 分走不少紅利。後來一汽更是直接跟馬自達勾搭在了一起,海馬痛失合資對象。

為了解決准生證的事,2007年海馬收購了鄭州輕客。為了擺脫一汽,2008年還完一汽5.7億元之後終於開始自己獨立造車了。那麼從2008到現在, 汽車 業的黃金十年的大勢是很好的,海馬每年也有盈利,雖然不多,但還算個小康水準。

到了去年,長期缺乏核心技術的弊端暴露了出來。2016年的時候海馬年銷量還能超過22萬輛,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萬輛。缺乏核心技術,最明顯的就是產品力不行。新品少,舊款車型競爭力不足,銷量不下跌就怪了。轎車方面,我不說,你可能都想不起來海馬有什麼轎車對不對?自主轎車本身就很難突圍。

SUV方面,海馬S5雖然整體還不錯,但自主SUV場都殺紅眼了,海馬S5雖說還不錯,但大勢已去,已經翻騰不出什麼浪花了。

有時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實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況。海馬2017年去年的成本裡面,管理費用達到了12.57億元。這什麼概念呢?體量是海馬2倍的眾泰 汽車 ,去年管理費才8.8億元。海馬對此的解釋是,有研發項目終止了,所以導致管理費大漲。研發項目終止……這明顯的戰略失誤,這還能說啥?

一聲嘆息!

在車企相繼競爭的年代,一些車企活的很滋潤,一些之前主流的車企逐漸的被邊緣化,根據各大車企公布財報來看,其中有不少車企出現虧損,當然從公布的財報上面去看,比亞迪2020年營收達1565.98億元還是比較搶眼的,同時也有一些車企出現虧損,海馬 汽車 2020年虧損超過10億元,眾泰 汽車 ,去年虧損90億等,一年虧損10個億,海馬汽車為何成為自主品牌邊緣品牌?

海馬一年虧損達10個億,無疑說明海馬 汽車 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落魄」。而這種被邊緣化是什麼造成的結局?這或許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成為自主品牌的邊緣品牌和海馬 汽車 自身的實力以及車輛的市場定位有關系,以車輛的定位來看,海馬 汽車 旗下的車型有點跟不上市場的節奏,從車輛的造型上面去看,和目前主流的一線國產車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在外觀上面也好,還是車輛的內飾設計上面,海馬 汽車 還是比較保守,不夠激進,加上現在很多的車子在設計的時候都是走年輕化路線,海馬在這個方面還是有些差距。而外觀設計上面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海馬只能繼續吃老本。

另一方面這幾年海馬 汽車 推出的產品來看,幾款車型升級都是不痛不癢,並沒有叫座的賣點。也沒有足夠的賣點,迎合消費市場上面沒有一定的競爭力,加上在研發和設計上面的短板,都導致了海馬品牌成為了被邊緣化的品牌。

一年虧損10個億,海馬路在何方?這或許是海馬 汽車 最值得反思的問題。未來隨著海馬 汽車 的轉型它與主流的自主品牌能否縮減距離、甚至趕超?一切都是未知。

海馬 汽車 之所以淪落到此地步,說到底,還是不注重技術,不著眼未來造成的。

海馬 汽車 成立於1988年,早年合資馬自達,總資產曾高達164億元,直屬員工1萬多人,年收入近200億元,累計納稅170多億元。可謂是風光無限好過。

只可惜犯了很多自主車企的老毛病,賺錢風光時,並沒有在 汽車 製造技術領域有太多投入,也沒有多少核心技術積累。從19年海馬累計賣出400套海口房產自救可以看出,海馬賺錢時,在消費,在想辦法囤積資產,而不是投入到技術研發。可惜這不是北京,上海或深圳的房產,400套房產也僅僅獲利2億,使海馬19年出現短暫的扭虧為盈。


如果當初將這些資產投入到 汽車 技術研發領域,現在的海馬 汽車 ,肯定不會是這種無人問津的狀態。參照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在企業前期, 汽車 技術和設計不夠好時,將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都投身於技術研發及相關技術企業的收購投入。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比亞迪收購日本 汽車 模具廠,比亞迪挖來奧迪設計總監等。這些專注 汽車 專業技術和著眼企業未來的舉措,使得吉利和比亞迪在自主 汽車 品牌中,越走越好,車輛品質也越來越接近和超越合資品牌。最終得到了市場的熱捧。

汽車 是個大的集成體,最重要的是技術的集成和積累。做 汽車 ,說一千道一萬,要沉得下來心,才能做大做強。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發生、發展、高峰的過程,到達頂峰後開始大浪淘沙,重新洗牌、優勝劣汰是永遠的行業規則, 汽車 行業的重新洗牌和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手機業重新洗牌是一樣的,我們曾經經歷過了手機業的優勝劣汰,曾經的波導、TCL、夏新、中興、…甚至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都曾有過自己的輝煌和不可一世,。當行業台風颳起的時候,豬也能飛起來,當風住的時候就顯出來了誰是豬,誰是雄鷹,

當有更強品牌不斷創新上進的時候,那些靠吃行業紅利、靠行業台風颳起的不求上進的豬終將摔下來, 汽車 行業也是如此,我們曾經看到力帆、眾泰、獵豹、幻速、中華、包裹海馬都曾輝煌過,但他們成了 汽車 行業第一批淘汰梯隊,接下來應該還有更多的 汽車 品牌成為波導、TCL,甚至北汽、一汽都在劫難逃, 汽車 屆早有人預言國產品牌將來剩餘的不會超過5家,這將是一個不遠的現實,我們拭目以待。

我沒有買車啊,所以說對車輛還是不是太了解的。那麼,我覺得我能以一個潛在的,購車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還記得2011和2013年這段時間,當時沈陽很多人都是喜歡開海南馬自達的。總是能聽見一些人談論「馬六」什麼的,說結婚的時候整一排「馬六」也挺不錯啥的。那個時候,才逐漸的在腦海中,有了海南馬自達的概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沒有開海南馬自達的。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身邊的朋友一般都是本田、比亞迪、大眾、現代、豐田、尼桑、別克等各種類型的車輛。但是開海馬的還真的就不常見了,我也沒有細問過這件事。

說實話,現在海南馬自達的宣傳力度不夠。我在沈陽地區生活,基本看不到關於海馬的宣傳。假如說我去買車的話,可能我就會選擇一些常常聽見的車輛。比如說大眾什麼的,因為他們不僅是在宣傳車輛更新換代的消息,還會大概告訴我每個月月供多少,我能做到心中有數。就算我沒有做好決定,最起碼大眾成為了我心中的一個備用選擇吧?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對車輛的認識沒有相關領域或者喜歡車輛的人那樣的專業。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我看到的是什麼?我看的就是價格、空間、油耗、質量和售後而已。其他的對於我這樣的消費者來說,我們能看的懂嗎?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說誰給我們介紹的多,我們對誰的了解就多了一些。

可能會有人,那你自己去搜索了解啊?我主動去了解的話,那范圍就會非常廣泛了,什麼車我都想著去看看,對吧?同樣花20萬買車,我要在各個類型中做好對比,在我自己的了解中,必然不會以專業的角度去了解車輛。就算是名氣小的車,也是有優勢的,那麼這樣的優勢誰告訴我?是不是 汽車 廠家和經銷商?

所以說,不僅是海南馬自達,其他企業也是一樣!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出發,想著如何去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長久的生存下去。如果,還是這樣的話,那麼虧損的可能不僅僅是10億的問題,關門大吉也不是不可能。

我對車輛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作為一名 汽車 領域的「小白」,我只是一個消費者,要是我買車的話一定是這樣的,假如說海南馬自達能夠讓我了解了,相信了,那麼我就會去購買,畢竟,車對於我來說只是代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