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總結上
本書作者有兩位,勞倫·鄧普頓和她的丈夫斯科特·菲科普斯。他們是著名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本書是第一本得到鄧普頓基金官方認可的、由鄧普頓家族成員撰寫的約翰·鄧普頓的投資生涯傳記。鄧普頓在全球投資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師級人物,《福布斯》雜志稱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有多成功呢? 如果1940年你投資給他1萬美元,5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5500萬美元 。
鄧普頓是怎麼做到的呢?在他長達70年的投資生涯中,他一直貫徹一種特殊的投資方法,這個投資方法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具體的操作細節卻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逆向投資方法 」慎嫌沒。那麼什麼是逆向投資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在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全球一片恐慌,美國股市緊急停牌了幾天,然後在9月17日重新恢復交易。當天一開盤,美國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計成本地賣出,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鄧普頓卻開始買入暴跌中的航空業股票,他打賭政府不會讓航空業倒下。6個月後,他買進的公司最高達到了72%的收益。你看,在大眾極度悲觀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逆向投資。注意,逆向投資中有一個核心的理念,叫做「極度悲觀點」。所謂極度悲觀點,讓我們借用一句鄧普頓本人非常形象的解釋,就是 「等到100個人中的第99個放棄的時候」,這是逆向投資的核心 。
這本書的作者是主人公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夫妻,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書中詳實地講述了鄧普頓一生中運用逆向投資獲得成功的大量經典案例。從這些案例中,你能了解到逆向投資的邏輯根基是什麼,如何判別大眾情緒的極度悲觀點,如何才能做到在別人都悲觀的時候,你能夠勇敢地買入。可以說,這本書既是約翰·鄧普頓的個人傳記,也是一本鮮活生動的逆向投資教科書。
接下來我們我們來一起學習鄧普頓創造輝煌投資業績的整套方法,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學習,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第二個關鍵詞叫做全球投資,第三個關鍵詞叫做勇敢地賣空。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第一個關鍵詞。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關鍵詞: 低價股獵手 。如果要選出本書提及最多的一個關鍵詞,那就是「低價股」這三個字。本書中的低價股,並不是單純地指絕對價格的高低,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指那些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鄧普頓在投資上長期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抓住了大量低價股的投資機會,他也因此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低價股獵手」。那麼,他這種獨特的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書里說,他的投資風格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
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約翰·鄧普頓還不到十歲,他的父親老哈維是一名律師,老哈維的辦公室就在溫徹斯特小鎮廣場旁邊的二樓。在這個廣場上,小鎮經常開拍賣會,拍賣農場。每當拍賣會上沒有人出價的時候,老哈維就會從他的辦公室快步走到樓下的廣場出價。這樣,他通常會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買下農場。到了20年代中期,他已經擁有了六處資產。你也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農場的拍賣會有時候會沒有人出價呢?是當地人的眼光不行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抵押品的拍賣會,是經常有可能出現流拍,也就是沒人出價的情況的,這背後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此外,這種拍賣也非常容易受到參與者情緒的影響。比如,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市場參與者的情緒悲觀低落,就很可能無人出價。所以這種抵押品的拍賣,也常常給有準備的人留下了撿漏的機會。
總而言之,一座價值不菲的農場僅僅因為沒有其他人出價,就能以不可思議的低價被自己的父親很便宜地買下,鄧普頓幼年時期的這種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證明,這種印象終其一生地影響著他。在成年之後,鄧普頓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在貫徹著這種「買便宜貨」的思維方式。比如他結婚後不久剛搬到紐約時,他和妻子到處尋找便宜貨,僅僅用25美元就給公寓的五個房間買齊了全部傢具。當時的25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人民幣。
鄧普頓不僅把這種思路用在生活中,還用在購買股票上。在1939年的時候,美者搏國經濟已經在走寬納出大蕭條的谷底,開始復甦。鄧普頓認為這次的經濟復甦會讓所有行業都欣欣向榮,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是當時他手裡沒有太多錢,於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闆借錢,要買美國股市上正在進行交易的、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這是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可以說不怎麼值錢。為什麼買價格最低的股票呢?鄧普頓認為,在經濟復甦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將會發生最戲劇性的上漲。也就是說,它們的價格彈性最大。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闆的支持,借到了1萬美元。於是,鄧普頓開始買進當時美國市場上所有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購買了104隻股票。他的預測果然是對的。一年之內,鄧普頓就還掉了所有借款。在隨後的幾年,他逐漸賣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萬美元投資變成了4萬美元,增長了3倍。最後算賬的時候,在他買的104隻股票中,只有4隻沒有成功。
這次的成功為鄧普頓漫長的投資生涯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看上去很簡單是不是?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簡單操作背後的方法,其實並不簡單。其中的要點如果你沒有把握住,那麼就很可能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對大趨勢的判斷。1939年的時候,美國經濟已經從大蕭條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時間,羅斯福新政也開始實施,盡管還處在困難期,但是經濟復甦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第二個要點,核心仍在於「低價」兩個字。前面說過,本書中低價股的意思,並不僅僅指絕對價格低,更重要的是價格相對於價值的低估程度很大。那麼為什麼在這一次的操作中,鄧普頓並沒有去用復雜的方法計算公司的價值,相反只是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呢?剛才我們說了,當時人們剛經歷過經濟大蕭條,人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極度悲觀的情緒當中,股價的低迷已經充分地反映了這種悲觀情緒,這個時候,只要選取價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來經濟的復甦以及人們信心的復甦中獲取最大的價格彈性。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在鄧普頓買入的股票中,有一隻股票因為回報非常驚人,成為了經典案例。這只股票叫做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這家公司股票的發行價是每股100美元,在鄧普頓1939年買入的時候,由於公司經營狀況很不好接近破產,它的股價已經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結果幾年之後,它的股價從0.125美元,上漲到了5美元,漲幅達到39倍。事實上,當時上市的美國鐵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鐵路公司,它的經營狀況就比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要好得多,這家公司50年來從沒虧損過。但是,如果鄧普頓當時買入的是這家公司的股票,股價的漲幅就要小得多。
讓我們再做一個更詳細的統計,分別在當時的美國市場找到兩組公司:A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經常虧損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壞公司;B組公司是在1940年以前從來沒有虧損過的公司,也就是通常說的好公司。我們可以發現,五年之後,A 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是1085%,而 B組公司的股價平均回報率只有11%,兩者相差了幾乎100倍。當然,由於書中統計的范圍並不是很全面,這個相差100倍的結論也許並不是完全科學嚴謹的,但是這個統計也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在極度悲觀的時間點,投資那些當前經營狀況不好的壞公司,可能會比投資好公司帶來高得多的超額回報。這是因為大家所認為的壞公司更容易受到大眾悲觀情緒的影響,更容易出現不可思議的低價。
鄧普頓這次操作的第三個要點是關於持有時間的。他在買入股票之後,並不是只持有了幾個月,他的平均持有期是4年,這讓股價有充分的時間復甦。值得一提的是,4年也是鄧普頓整個投資生涯中的股票平均持有期。這也恰好說明了逆向投資的方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並不適合於短線操作。
第四個要點是足夠分散。雖然本金是1萬美元,但是鄧普頓一口氣買入了104隻股票,平均每隻股票還不到100美元。這么分散的投資,似乎跟價值投資要集中持股的理念並不一致,這是為什麼呢?鄧普頓的分散投資與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的區別,一會我還會詳細地為你講解,這里我先給你一個提示:在這次買入的時候,鄧普頓僅僅只看了一個指標,就是股價低於1美元,這意味著他並沒有對買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所以在這次投資中,分散風險就顯得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事實上,若干年後,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產了。當然,那個時候鄧普頓早就把股票都賣出了,對他沒有影響。
上面講的是我們一起學習的第一個關鍵詞,叫做低價股獵手。我們可以看到,鄧普頓的「買便宜貨」的投資理念,從童年開始啟蒙,然後無論是在生活中買傢具,還是在金融市場買股票,他都貫徹了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在下節學習後面兩個關鍵詞。
⑵ 世界上現存的著名基金公司
全球十大著名基金公司:
貝萊德基金公司(BlackRock)
貝萊德基金公司又稱黑岩集團,並不是大家聽過的黑石,那是家以私募為主的投資公司。
而Blackrock可以說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基金公司,以共同基金為主。
貝萊德公司在1988年成立,總部在美國,分布涉及全球,目前為上市公司。
貝萊德通過兼並和收購,迅速壯大,其中關鍵兩步包括和美林證券的投資管理部門合並,和最近來的收購了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
目前貝萊德公司旗下擁有超過300隻共同基金,其中有很多均為世界著名和高評級基金,總管理資產高達3萬億美圓,目前為美聯儲Fed的投資顧問。
之前在和美林合並時,給貝萊德帶來了154隻全球共同基金,之後在收購了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之後,又獲得了著名的安碩(iShare)品牌,熟悉港股的人肯定知道這個牌子,它是一個以跟蹤指數為主要的投資品牌,在美國指數基金佔有市場超過5成。
在國內,可以說貝萊德品牌的影響力也為第一,國內引入了多隻著名基金。
包括貝萊德獨步全球的核心旗艦級別產品,世界最佳全球配置型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GA),該基金評級為十年晨星5星,標普AAA,LIBOR最高評級。
另外,貝萊德基金公司的天然資源投資系列(世界黃金基金,世界礦業基金,世界能源基金,世界新能源基金)也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以上四隻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行業股票基金。
另外還包括了很多著名的區域基金,例如拉美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印度基金,新興歐洲等等。
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Investment Group)
說起富達基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說起彼得•林奇,相信無人不知。
富達基金是一家1946年創辦的基金公司,未上市,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直到貝萊德快速收購完成之後。
目前富達公司分成兩個主要投資集團,分別主要在歐洲和美國投資。
富達最出名的基金為富達麥哲倫基金,彼得•林奇掌管其十三年裡,年平均收益率為29%,而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平均只為14%。
最近媒體注銷過一篇報道,總結了巴菲特在其45年的投資中,復合投資回報在20%。
投資研究公司Morningstar Inc,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巴菲特任伯克希爾哈撒韋董事長期間,表現最好的兩只基金之一,Fidelity Magellan
Fund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6.3%,Templeton Growth
Fund的年度回報率為13.4%。
可以見,雖然之後繼任的基金經理並沒有彼得林奇如此優秀,但是也依然保持了較高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富達基金在新成立一隻基金時,往往會有自由資金成立一隻領航基金,進行1-2年的實際投資,才會對外募集。
富達基金高度追求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是該方面的專家。
富達基金投資有很多非常有經驗的優秀基金經理,雖然整體上看,目前引入國內基金不多,但是都代表了富達基金比較高的水準。
例如富達亞太股息增長基金,在08年的大跌里幾乎排名第一。
富達歐非中東基金,成立以來一直領先市場指數,為世界新興市場投資的第一梯隊,排名在全球前十以內。
富達拉美基金也在去年的拉美狂潮里,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
施羅德基金公司(Schrodersgroup)
這是家非常老牌的基金公司,成立在1804年。
之前一度長期成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
在香港,該基金公司被稱為寶源基金,在中國,和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合作成立了交銀施羅德基金。
施羅德基金公司品種很多,在國內也是可以說是第2大主要品牌,涉及債券,股票,商品期貨等諸多方面投資。
有些國內外資銀行就是以施羅德基金公司產品為主。
施羅德目前國內比較有特色的為債券類投資和另類投資。
例如施羅德環球企業債,是一隻非常優秀的企業債基金,而新興市場債券,更是一隻採用對沖基金手法,追求絕對回報的債券基金,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另類投資的話,施羅德有提供很多商品股票和商品期貨方面的投資,例如著名的施羅德商品基金,將資金直接投資到期貨市場上,通過掉期對沖等手段降低風險,在07-10年都取得了比較好的回報和抗跌性。
施羅德金屬基金則是同時投資在黃金等貴金屬和工業金屬上,採用期貨和ETF投資,最大程度反映了商品期貨的價格漲跌。
另外施羅德的環球房地產股類投資也是很有名。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FranklinTempleton Investments)
該公司於1947年由魯伯特·強生先生於紐約創立,極富傳奇色彩,曾經一度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目前為亞洲區最大的基金投資者之一。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以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穩健理財的最早倡導者——本傑明·富蘭克林先生的名字為公司命名,遵循富蘭克林先生的一句名言-「理財規劃,穩健為先」。
該公司擁有非常強大的研究力量,和重視研究的富達基金一樣,研究員遍布全球各地。
在中國,和國海證券(000750,股吧)合作,成立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司。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最出名的為其債券類投資,擁有鄧普頓全球債券,鄧普頓環球總收益,鄧普頓新興市場債券,三為一體的核心債券組合,其業績為世界驕楚,是一家在債券上可以和PIMCO抗衡的基金公司。
例如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全債基金,在今年3個月以來已經取得了6%以上正回報,去年回報高達33%,08年僅下跌2.7%。
但是別以為該基金公司只擅長做債券,在股票方面依然有非常強大的實力。
前面說的巴菲特的投資對比,其中排名第3的就是鄧普頓環球增長基金,僅次於富達麥哲倫基金。
該公司,更是有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的麥朴斯博士(Mark
Mobius)作為新興市場投資的管理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作為基金管理人把錢投資到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當時新興市場還被稱為欠發達市場。
1996年,他與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並列《 *** 》」全球十大基金經理」,可以說投資新興市場首選投資管理人,非他莫數。
目前,他負責有超過380億美圓的新興市場基金,國內目前也引入了鄧普頓亞洲增長,鄧普頓拉美等他親自負責的基金,可以說是國內投資者的一大福氣。
霸菱(Barings)
霸菱為全球投資巨頭之一,成立在1762年,歷史悠久,為英國歷史上主要投資管理公司。
這家公司目前國內引入產品不多,但是最有名氣的就是霸菱中國香港基金,這是一隻成立27年的著名基金,以香港為主,一直以來都是香港表現最佳的基金,以至於該基金成為香港本地人的最愛。
目前該基金也引入國內。
聯博(AllianceBernstein)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為美國最大公開上市之資產管理公司,總部設於紐約。
大聯龐大的投資能力包括成長型股票、價值型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除了服務全球各地的零售客戶之外,亦同時滿足全世界包括企業、 *** 機構、中央銀行等的各項專業資產管理之需求,美國五十州的州 *** 當中,有高達四十三家的州 *** 委託大聯資產管理公司為其管理資產。
大聯資產管理公司擁有國際化且完整的股票及債券管理經驗,旗下基金績效領先同業,並屢獲多項國際大獎肯定,2002年與2001年亦連續獲頒標准普爾及國內智富雜志合頒之」最佳基金團隊獎」。
首域(theFirst)
首域基金為澳洲聯邦銀行旗下CFS
GAM管理公司,主要是在香港地區。
首域基金有兩只非常有名的基金,分別是首域亞洲增長基金和首域中國增長基金,代表了世界第一流的亞洲區和中華概念投資實力。
兩只基金均多次獲得同一組別,晨星,理柏的最高評級和金獎,可以說是和霸菱香港一樣,在香港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基金。
這兩只都引入了中國。
百達(Pictet)
瑞士私人銀行始於1805年;以私營無限責任公司形式運作;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給予AA-長期信用評等;專注於財富管理、私人銀行、資產管理、基金銷售及環球託管服務;管理資產總額超過3,230億美元。
百達基金公司為百達集團下屬,屬於瑞士的投資機構。
目前在國內該基金公司引進並不多,主要包括一些特別的行業基金,例如百達醫葯,百達生物科技,百達保安等等。
亨德森(Henderson)
主要業務集中在投資管理以及為法人或個人投資者量身訂作投資組織者之產品,包含多元之資產種類,提供投資產品與服務予法人或個人投資者於亞洲、歐洲與北美洲,Henderson之投資管理者投資於全球之主要市場,由全球頂尖研究分析師與經濟學家組成之投資管理團體,注重風險管理,確保投資組合之風險與報酬架構符合投資者之要求,1998年3月被AMP購並,被並入AMP於英國與澳洲之資產管理事業群,改名為Henderson
GlobalInvestors,2003年12月, AMP於英國與澳洲之資產管理事業群由公司總管理分離出來,Henderson成為HHG
PLC(新成立之英國控股公司,於倫敦與雪梨交易所均有掛牌)之一部份
⑶ 鄧普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57 年, Rupert Sr. 退休,並由其 24 歲的兒子 Charles B. Johnson ( Charlie )出任主席及行政總裁一職。當時,公司的職員寥寥可數,而旗下基金管理的資產總值為 250 萬美元。在 1950年代,保險公司主導中產階層的投資服務市場,富蘭克林要在這種環境下逆流而上殊不容易,但 Charlie 對公司的信心堅定不移。
踏入 1960 年代初期,雖然公司的發展略為緩慢,但 Charlie 及其團隊的努力已初見成果。面對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工作, Charlie 同時身兼互惠基金經理、會計員等多個職位。與兄長一樣, Charlie 的弟弟 Rupert Johnson, Jr. 於 1965 年加入公司時亦同時出任數職。在 1960 年代,市場經歷了不少的起跌,對相關的從業員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刺激的 10 年。
富蘭克林於 1971 年公開上市, Charlie 及其團隊因此獲得了資金,拓展公司的業務。 1973 年, 富蘭克林收購一家以加州聖馬蒂奧 ( San Mateo ) 為總部的投資機構 Winfield & Company ,並將 公司 於紐約的辦事處遷往加州 。收購計劃令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提高至 2.5 億美元,員工數目亦增加至大約 60 人。 1979 年,富蘭克林貨幣基金( Franklin Money Fund )成為公司旗下首隻規模達 10 億美元的基金,並同時掀起了公司於 80 年代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序幕。
自 1980 年起連續 6 年,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每年均增長 1 倍(或接近 1 倍)。公司的股票亦於 1986 年開始在紐約交易所買賣,股票代碼為「 BEN 」。同年,公司沖出北美市場,於台灣開設辦事處。 1988 年,富蘭克林收購了 L.F. Rothschild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由 1982 年僅逾 20 億美元,至 1989 年時已急增至超過 400 億美元( 1987 年的市場動湯對富蘭克林的入息及債券基金影響輕微)。然而,管理層並未因此而感到自滿,並開始注意到過份依賴固定收益投資作為公司唯一基石的潛在風險。
富蘭克林於 1990 年代進行的一連串策略性收購活動,不但成功令公司的投資管理范圍擴展至固定收益產品以外的其他領域,亦令其環球業務的足印踏遍歐洲及亞洲。 1992 年, 公司與著名環球投資者約翰鄧普頓爵士 ( Sir John Templeton ) 達成共識 , 完成收購鄧普頓基金系列的管理及營運商 - Templeton, Galbraith & Hansberger Ltd. ,是當時歷史上最大宗的獨立互惠基金公司收購交易。鄧普頓為富蘭克林帶來了一系列出色的環球股票基金,更 引入了新興市場翹楚麥朴思博士 ( Dr. Mark Mobius ) 的專業知識。麥朴思博士 於環球新興市場的工作經驗超過 30 年,目前負責 帶領新興市場 的 分析團隊 , 管理不同的新興市場投資組合。 另外,於 1996 年,富蘭克林鄧普頓從著名華爾街投資者 Michael Price 手中買入 Mutual Series Fund, Inc. 的投資顧問 — Heine Securities Corporation ,令集團的本地股票產品更趨完善。
踏入千禧年,富蘭克林鄧普頓繼續進行了多項重要的收購計劃,奠定了集團作為優秀的環球投資管理機構的地位,當中包括於 2000 年購入 Bissett 、 2001 年購入 Ficiary Trust ,及於 2003 年購入 Darby 。 2005 年, Charlie 的兒子 Gregory E. Johnson ( Greg )出任行政總裁一職,肩負起領導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的使命。 1985 年, 24 歲的 Greg 已開始在公司的交易部門工作,並一直與公司共同成長。而 Charlie 則繼續擔任集團主席,協助 Greg 及他的團隊。
⑷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牛市和熊市都穩賺的長贏投資法》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牛市和熊市都穩賺的長贏投資法》(勞倫C•鄧普頓/斯科特•菲利普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bFGNpk7N5hlV60q_ZegG5g
書名: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
豆瓣評分:8.1
作者:勞倫C•鄧普頓/斯科特•菲利普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標擾派攜題:牛市和熊市都穩賺的長贏投資法
原作名: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譯者:楊曉紅
出版年:2010年10月1日
頁數:228
內容簡介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牛市和熊市都穩賺的長贏投資法》作者勞倫•鄧普頓,約翰•鄧普頓的侄孫女,約翰•鄧普頓爵士,一位具有傳奇緩伏色彩的基金經理,被美國《Money》雜志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選股人」,並被尊奉為全球頂尖價值投資人。他開創了全球投資的先河,在長達50年的股市上叱吒風雲,表現出色。以前所未有的視角,揭開了鄧普頓爵士的投資之謎——通過講述他輝煌投資生涯中一些可圈可點的成功戰績,如第一個發現戰後日本股票的投資前景,在日本經濟起飛中獲益良多;又如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市場低迷中伺機買入,在後市中收益頗豐——,闡釋了他著名的「最大悲觀點」理論的基本原理,讓我們得以一窺約翰爵士那長盛不衰的投資原則和方羨激法。
作者簡介
勞倫 C?鄧普頓是勞倫?鄧普頓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唯一所有人,也是東南對沖基金協會的創辦人兼董事長。
斯科特?菲利普斯是勞倫?鄧普頓全球最大悲觀點基金公司首席分析師兼投資組合經理人。
⑸ 約翰·鄧普頓的生平
約翰·鄧普頓1912年出生於田納西州,家境貧寒。但憑借優異的成績,他依靠獎學金完成在耶魯大學的學業,並在1934年畢業飢輪是取得耶魯大學經濟學一等學位。之後,他在牛津大學繼續深造,獲得羅德斯獎學金,並在1936年取得法學碩運雹士學位。重返美國後,他在紐約的Fenner & Beane工作,也就是如今美林證券公司的前身之一。
鄧普頓在1937年,也就是大蕭條最低迷的時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Templeton, Dobbrow & Vance。1939年,26歲的鄧普頓依靠1萬美元的借款購買了104家公司的各100股股票,幾年後,其中100家公司的成功為鄧普頓掘得了第一桶金。公司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資產規模也迅速增長到了億,旗下擁有8支共同基金。1968年,公司更名為Templeton Damroth並被轉售。同年,鄧普頓在巴哈馬的拿騷,再次建立了自己的鄧普頓成長基金。
在之後的25年中,鄧普頓創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坦普頓共同基金集團,1992年他將坦普頓基金賣給富蘭克林集團。1999年,美國《Money》雜志將鄧普敦譽為「本世紀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偉大的選股人」。在長達70載的職業生涯中,鄧普頓先生創立並領導了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每年盈利高達7000萬美元,其運作手法令華爾街眼花繚亂,成為與喬治·索羅斯、彼得·林奇齊名的著名投資家。
然而,在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少數人之一後,鄧普頓放棄美國公民身份,移居巴哈馬。由於常年居住在巴哈馬,鄧普敦自然成為英國公民,並受到伊麗莎白二世的青睞,於1987授予其爵士爵位以表彰其功績。其受勛的成就之一,即頒發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鄧普頓獎,自1972年起,每年頒發給在信仰上貢獻卓著者。
退休之後,他通過自己的約翰·鄧普頓基金開始活躍於各類國際性的慈善活動。自1972年起,該基金每年重獎在人文和科學研究上有卓著貢獻之士,這既是世界上獎金最豐厚的鄧普頓獎。
2008年7月8日,鄧普頓爛悄信在他長期居住的巴哈馬拿騷逝世,享年95歲。據鄧普頓基金會的發言人表示,他死於肺炎。
⑹ 鄧普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坦伯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隸屬美國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管理集團,該集團始創於1947年,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型資產管理公司,畝虛同時也是美國第四大基金管理公司,被列入標准普爾500指數。 2008年8月9日,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東"Templeton International Inc."原中文譯名態廳為"坦伯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現變更為"鄧普頓國際股迅閉燃份有限公司",其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已經完成了譯名的變更手續。
⑺ 約翰·鄧普頓的投資風格
作為上個世紀最著名的逆向投資者,鄧普頓的投資方法被總結為:「在大蕭條的低點買入,在互聯網的高點拋出,並在這兩者間游刃有餘。」
他的投資風格可以這樣歸總:尋找那些價值型投資品種,也就是他說的「淘便宜貨」。放眼全球,而不是只關注一點。鄧普頓的投資法寶是:「在全球范圍尋找低價的、長期前景良好的公司作為投資目標。」
作為逆向價值投資者,鄧普頓相信,完全被忽視的股票是最讓人心動的便宜貨------尤其是那些投資者們都尚未研究的股票。就這點而言,他相比其他投資者的優勢是,他居住在巴哈馬的Lyford Cay,那裡是全世界成功商務人士的俱樂部。
鄧普頓發現,Lyford Cay的氛圍更加輕松愜意,人們更容易交流彼此的想法、心得。相形之下,華爾街的氣氛就非常功利,也限制了人們的溝通。就象傳奇投資者菲利普·費雪一樣,鄧普頓也發現了交際的價值,他也通過這個方法來獲取全球相關投資領域的信息。
⑻ QDII有沒有投資新興市場的基金
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有:中銀新興市場、霸菱東歐基金、鄧普頓東歐基金、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富達」、「貝萊德」以及「鄧普頓」系列的三隻「新興市場」基金、鄧普頓新興市場小型公司基金、中東海灣~~~
1、2007年9月17日開始銷售的「中銀新興市場」是國內首款投資離岸新興市場國家股票的QDII產品,當時起售門檻是5萬元人民幣。該產品選取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與巴西等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基金作為投資對象。該產品定位於新興市場,通過投資符合標準的開放式股票基金來達到投資新興市場的目的。與此同時,再配置一部分高質量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產品說明書上公布了目前准備投資的三隻開放式股票基金,它們分別是:首域中國增長基金(First State GUF-China Growth)、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Morgan Stanley Emerging Market Equity)、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Templeton BRIC Fund)。這三隻基金從點、線、面覆蓋了幾乎全球的新興市場。首先是「點」,指首域中國增長基金,這只基金主要投資於港股,分享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其次是「線」,指鄧普頓新興四強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於「金磚四國」(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在新興市場中比較突出的國家。最後是「面」,指摩根斯坦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該基金覆蓋面更廣,其投資范圍是整個全球的新興市場國家。
2、據霸菱東歐基金的基金報告顯示,地區分布中,俄羅斯是其重點投資地區,投資比例高達59.5%,此外,還有土耳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而就行業而言,從其十大主要持股企業來看,能源和金融是其主要投資行業。
3、鄧普頓東歐基金的地區分布較為分散,其前三大投資地區分別為土耳其、匈牙利和俄羅斯,投資比例分別為24%、22% 和20%,此外,還有波蘭、奧地利的捷克等。不過,行業分布與其相同,金融和能源是其主要持股行業。
而對於鄧普頓東歐基金的重倉地區——土耳其和匈牙利,上述報告稱,現階段土耳其貿易赤字問題已因商品價格回落而紓緩,其金融體系受次貸的直接沖擊有限且成長性仍佳,加以預期本益比水準已達到4.1 倍的水準(2008 年11 月20 日),預期經濟後勢逐漸明朗後,銀行類股止跌反彈的態勢可期;而匈牙利的匯率在與國際貨幣基金達成援助協議後,逐漸止貶回穩。
4、以投資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四個新興國家為主的產品包括「施羅德- 金磚四國」、「鄧普頓新興四強」和「匯豐環球新興四國股票」三隻基金,前兩只由花旗銀行推出,後一隻由匯豐銀行推出。
5、我國QDII總評:
在目前9隻QDII之中有5隻產品是在2008年之後成立的新產品,而對照這些產品的成立以來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情況看,這批新QDII仍舊沒有讓新投資者擺脫以往參與老QDII的痛苦回憶。而且,即使與去年末發行且在今年初行情中大展身手的部分次新基金相比,新QDII的成績單不能不讓投資者開始反思:是否當初選擇境外投資的策略發生了嚴重的資產配置失誤。
如果未來基金QDII專戶業務仍然堅持在權益類方向上,那麼,這些產品的實際運作者可能對於境外市場將更加抱以關注。
打開近來一段時間的境外主流市場圖表看,美國市場出現了自2007年10月以來少見的探底反彈。就趨勢投資角度看,無論是從日線圖還是從周線圖觀察,美國主要指數的中期趨勢指標已經呈現較為明顯的「底部背離」跡象。換而言之,如果在當前區域上述市場成功築底,且產生一輪新的中期向上的趨勢,那麼其中含義是:2007年10月以來的不斷下跌的行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其餘市場也極有可能得到一定意義上的「喘息」。
從上述角度來看QDII,由於當時發行股票型QDII時正值境外主要市場正處於新一輪跌勢正在醞釀以及展開之時,因此,這些產品的表現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與標的物指數波動有很大關系。但如果後者因全球投資市場重新回暖而再度進入境外投資市場之後,QDII專戶(權益類方向)的運作者操作難度可能會相對較小。
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合理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匹配,且有一定的靈活配置資產能力的QDII,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根據銀河證券的分析師卞曉寧分析,QDII基金的收益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從長期來看,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預期收益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而QDII基金的風險主要取決於投資區域和投資品種。「一般而言,投資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投資成熟市場的QDII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的QDII基金風險高於主要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QDII基金;投資多個市場的區域型基金風險通常低於單一市場基金。」
顯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QDII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區域的分散,但當這些投資區域都發生系統性風險時,這些投資工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系統性風險,也與投資者當初選擇此類產品的本意相去甚遠。當然,如果換個角度看,當系統性機會「山雨欲來」時,QDII類投資無疑也將迎來系統性機會。
⑼ 世界最出名的十大投資人
世界十大投資人出名
1 沃倫巴菲特——美國最大和最成功的集團企業的塑造者,一個全球公認為現代「久經磨練」的經理人和領導人。一個比傑克韋爾奇更會管理的人,一個宣稱在死後50年仍能管理和影響公司的人。
2 彼得林奇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
3 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老師」。
4 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
5 喬治索羅斯號稱「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
6 約翰內夫,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見經傳的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財專家。
7 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的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格爾.
8 麥克普萊斯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以價值投資著稱.
9 朱利安羅伯遜管理的全球第二大避險基金———老虎管理基金的規模,僅次於國際知名金融炒家索羅斯所創辦的量子基金。
10 馬克莫比爾斯 1999年被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指派為董事及全球公司治理工作團隊負責人
⑽ what's 'emerging-markets fund'
先來糾正語法問題
what does "emerging-market fund" mean?
I wanna know it.
if u can explain a little on it ,thank u very much.
'emerging-markets fund':新興市場基金,即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基金,中國就是新興市場之一,投資方向主要是股票.
新興市場(Emerged Markets)指的是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按照國際金融公司的權威定義。只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沒有達到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水平(一般的標準是人均9 000多美元),那麼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股市就是新興市場。國際金融公司認定的新興市場有100多個,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蘇聯東歐地區。我國內地股市和台灣股市都屬於新興市場。台灣盡管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比較高,但由於其股市發展滯後,市場機制不成熟,仍被認為是新興市場。而香港市場由於法規健全,長期由歐美外資為主導,已經由全球新興市場叢林里的一隻虎,成長為成熟市場的一條龍。如果我們把大中華區看成一個整體,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大新興市場,香港就引領這整個市場向前進,香港的今天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大陸的明天。
新興市場的投資先驅是鄧普頓爵士john templeton,在西方投資界是與巴菲特齊名的大師,他比較有名的投資案例是早在60年代就買進了日本公司的股票,當時的日本產品還以低廉劣質的出口聞名於世,整體市盈率偏低,象Toyota豐田只有4-5倍P/E,而鄧普頓正是在人們的質疑中介入日本市場,敏銳地抓住了日本從55年―73年石油危機為止,經歷的重工業化比重大幅上升的過程。
鄧普頓崇尚從下往上的分析方法,總是尋找好的企業、質優而價廉的股票,並不在意它來自什麼背景、也不管當時流行的觀點。而鄧普頓真正確定新興市場權威的是87年以後,當年鄧普頓要求手下大將馬克.默比烏斯MarkMobius建立一隻新興市場基金起,新興市場的投資才逐漸為國際金融界所認可,而個人形象上一向以光頭出現的默比烏斯因此被譽為「投資界里的印第安娜.瓊斯」。這位現實生活中的奪寶奇兵最近的一個成功的投資案例就是2003年初買入中石油,默比烏斯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在香港市場買入中石油2%股份的時候,比巴菲特還早。(歷史在重演,中國從2002年起,正式進入了市場導向下的重工業化時代)
談到新興市場的投資經驗,繼承了鄧普頓衣缽的默比烏斯說:「我喜歡去的地方是其他人不願意去的。當那裡的大街發生著流血事件時,我就願意前往――事態嚴重的時候,是我欣喜的時候,這往往就是我想要進入的市場。」為了實踐他的理念,Mobius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倫敦、東南亞風暴時的新加坡、金融危機中的南美、SARS期間的香港,和他的老師鄧普頓一樣,默比烏斯帶著一堆理論選擇條件,艱辛地奔走在充滿著戰爭和混亂的遙遠的世界邊緣。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他不會象其他的基金經理一樣,花上一整天坐在辦公室思考問題,今年50歲出頭的默比烏斯繼續著一種可怕的旅行日程,這種生活對30歲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汽車上或者飛機上,如果不是在訪問公司,就一定是與客戶進行交談。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和努力下,在2003年初香港「到處是問題、危機,人們從窗戶跳樓尋死的時候」(默比烏斯語),他領導的鄧普頓基金大規模登陸香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