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代碼 » 海德森科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300096股票行情 2025-07-04 23:54:24
股票軟體里的籌怎麼看 2025-07-04 23:27:22

海德森科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5-19 23:05:22

『壹』 美國杜邦公司的歷史

美國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學企業,成立於 1802 年杜邦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廣泛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涉及農業與食品、樓宇與建築、通訊和交通、能源與生物應用科技等眾多領域。

201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22億美元,獲批約1,050項美國專利和約2,500項國際專利,在全球擁有10,000多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以及超過150家研發設施。

杜邦公司與中國的生意往來可追溯到清朝(1863年)。跟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杜邦公司於1984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並於1988年在深圳注冊成立「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最早開展對華投資的跨國企業之一。

經過30年的努力,杜邦已在中國建立了40餘家獨資及合資企業,擁有員工約6000人,並將眾多地區業務總部移至中國大陸。

位於上海的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於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並於2013年完成二期擴建。該中心致力於為中國本地、亞太地區和全球市場提供技術創新支持與合作平台,著重於光伏解決方案、生物基材料、汽車材料等領域的新材料應用開發及檢測能力。

(1)海德森科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1、杜邦公司發展歷史

(1)20世紀以前

1788年,16歲的E.I.杜邦在法國埃松省的化學家安東尼·拉瓦錫實驗室當學徒。年輕的杜邦很快掌握了火葯生產技術。

1802年7月19日,E.I.杜邦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特拉華州後,在白蘭地酒河邊買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葯廠。公司發行股票18股,每股2000美元,共集資3.6萬美元。

1804年5月1日,杜邦開始生產並銷售火葯。

1805年,第一批火葯出口到西班牙。

1811年,火葯年產量達20.4056萬磅,銷售額達12.2006萬美元。杜邦是美國最大的火葯生產商。

(2)杜邦成立

杜邦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之注冊商標或商標。

(3)20世紀

1902年,當公司總裁尤金·杜邦去世後,倖存的合夥人決定將股票出售給出價最高者。公司創始人的三個曾孫托瑪斯·克萊蒙·杜邦,阿爾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皮埃爾·塞謬爾·杜邦買下了杜邦公司。這三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的方向發展的計劃。

1903年,在白蘭地酒河畔老火葯廠邊上建立起了第二個主要的研究中心——中央實驗站,以利用公司在化學纖維素方面的知識來擴大公司的產品品種。

1904年,杜邦開始生產清漆和其他非炸葯類產品。

1923年,杜邦從一家法國公司獲得玻璃紙生產權後成立了杜邦玻璃紙有限公司。4年後杜邦的研究人員黑爾·查爾查使得玻璃紙能夠防潮,使玻璃紙從簡單的裝飾性包裝材料成為大受歡迎的有效的食品包裝材料。

1930年,杜邦研究人員阿諾德·科林斯和華萊士·卡羅瑟斯發明了一種通用合成橡膠氯丁橡膠。兩周後,研究人員朱利安·希爾首次發明了一種合成纖維,這種纖維成為尼龍的前身。

1934年,在實驗站設立了哈斯克爾工業毒理學實驗室,該實驗室於1935年建成,開始時有20個研究人員。

1935年,研究人員傑拉爾德·伯切特和華萊士·卡羅瑟斯發明了尼龍,一種新的「合成真絲」。經過多年緊張的開發,終於在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向公眾展示了尼龍。

1937-1938年,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堅韌的多用材料氟聚合物樹脂——杜邦特富龍,一種用於汽車安全玻璃的新塑料杜邦Bautacite PVB中間膜,和丙烯酸類樹脂杜邦Lucite。

1942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了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並簽署了關於杜邦公司全面協助曼哈頓計劃的契約:杜邦公司負責全部計劃所需工程的設計、建造、安全轉運,並享有關於研究與製造原子彈的所有技術。杜邦公司為了這項工程,將全體職工六萬人,從東至西搬遷了約4345公里。美國政府支付了一美元的研究費用。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尼龍的生產,戰後當百貨店開始銷售這種光滑的長筒襪時,女士們為了購買它們而排起了長隊,有時甚至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1952年,杜邦開發出一種特別結實、耐用的塑料薄膜杜邦MYLAR聚酯薄膜,使用范圍包括錄音帶、緊密包裝和電力絕緣材料。新成立的紡織纖維部的業務非常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開發出新的防皺,洗後不用熨的合成纖維,如杜邦Dacron和杜邦Orlon丙烯酸纖維。

1958年,國際部成立,公司開始進行大規模海外投資。

1959年,推出了杜邦萊卡牌彈性纖維。萊卡可以伸長到其原長度的五倍,放鬆後能恢復原狀。

1967年,新的絕緣產品杜邦特衛強牌防護材料和杜邦Nomex牌纖維開始投產。特衛強是一種非常結實、耐用的片材,可用於包裝、信封、旗幟和建築密封。

1968年,杜邦Riston干膜已經商業化,極大地提高了印刷線路板的生產效率。

1969年,開發出杜邦可麗耐面材,該材料是無縫隙材料,防污、防刮和防燙,可用於櫃台表面,水池、和其他建築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員穿著25層夾層製成的太空服,其中23層是杜邦材料。

1971年,用杜邦凱芙拉牌纖維製作的防彈背心經過15個警察局的測試。Kevlar的張力是鋼的五倍,適用於電纜、強力輪胎、船殼和噴氣機翼。

1981年,杜邦收購了大陸石油公司(CONOCO INC.),使公司的資產和收入增加了一倍。80億美元的收購是當時美國史上最大的收購。

1982年,杜邦擴大了其農業產品品種,開發出新一代成本低、毒性小的殺蟲劑——杜邦Glean。

1987年,查爾斯·彼德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0年,杜邦同默克制葯公司成立醫葯合資企業。

1997年,作為公司投資生物科技戰略的一部分,杜邦收購了世界領先的種子生產公司先鋒種子國際公司的部分股份。杜邦收購了大豆蛋白主要供應商國際蛋白質技術公司。

1998年,杜邦收購了默克制葯公司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杜邦醫葯公司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療HIV和艾滋病的新葯Sustiva。

1999年,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批准了杜邦公司的申請,認為大豆蛋白同減少心臟病有關,在大豆蛋白食品上可貼上健康食品標簽。

(4)21世紀

2000年,杜邦Sorona是杜邦3GT技術的名稱,在杜邦技術庫中是最先進的聚合物平台。杜邦將同有限的合夥人採用這項技術用Sorona生產纖維。

2002年,公司慶祝成立200周年。

2004年,出售英威達公司。

2005年,首個生物基材料生產設施在田納西州投產。

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美國宣布合並新公司將成為全球僅次於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業。[1]

2、杜邦公司榮譽

杜邦公司從1990年起,杜邦公司已經達成了自動減排72%的溫室氣體,超出原來自訂的減少65%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被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選為綠色企業的首位。又被氣候控制協會(Climate Control Group)以下的Pew Center的Ceres報告氣候變化類環保獎:美國第一名,世界第二名;評選為溫室氣體降低地球碳含量企業(Carbon Cutter)美國第一名,世界第二名。

美國財富雜志-美國最受贊賞的公司排行榜-化學公司類第一名。

接受美國國家安全協會的綠十字安全獎章。

美國環保署綠色化學獎創新類。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九十七。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二十五。

3、杜邦公司品牌文化

杜邦安全理念,最重要的一點是公司堅持把安全作為其核心價值觀之一。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擁有個人安全價值,都必須對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負責;同時,領導通過關心每一位員工,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依賴的關系,為安全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貳』 女士益生菌哪個牌子好 萊特維健呵護健康

買過LifeSpace哺乳期益生菌,純天然吃著放心,對調理腸胃也好。含有特殊化合物-濃縮單寧酸,除了普通被認為具有防止泌尿道感染功能外,蔓越莓還可以有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附著於腸胃內。幽門螺旋桿菌就是導致胃潰瘍甚至胃癌發生的主因。在cw店買的。

『叄』 骷髏會是什麼(政治上的)

骷髏會、常春藤聯盟及權力的秘密通道

美國《紐約時報》年輕女記者亞利珊德拉·羅賓斯在她的暢銷書《墳墓的秘密:骷髏會、常春藤聯盟及權力的秘密通道》中,有一句話現在看來越來越有先見之明:「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很可能成為耶魯大學『骷髏會』會員的首次對決。那就是現任總統小布希(1968屆會員)接受參議員克里(1966屆會員)的挑戰。」這種挑戰還談不上「骷髏會」的分裂或火並,或許只是表演給美國人看的有一個「智力魔方」。因為「骷髏會」盛產的就是「陰謀」和「智力魔方」。

在秘密采訪了100多位「骷髏會」會員,借鑒引用了近90本書籍和文件後,羅賓斯終於揭開了「骷髏會」的底蓋。經過172年的繁衍生息,從白宮、國會、各內閣大部、最高法院到中央情報局,權柄的花紋赫然就是「骷髏會」的會徽標志,「骷髏會」的成員可謂幾乎無所不在。

「骷髏會」的家族成員逐漸控制了美國社會,並最終成為一個具有完全封閉性和封建性的美國版貴族階層。通過這本書,我們看到了一顆美國社會的「黑色心臟」,是它令美國成為了一個「陰謀論」風行四起的國度。

在伊拉克「後戰爭」時代依然硝煙彌漫的今天,在伊拉克正在打響「二次戰爭」的國際猜想逐漸成為現實的現在,重新觀摩美國「骷髏會」的內在肌理和其不斷製造出的「陰謀」,你或許會明白戰爭背後的許多東西,因為美國打響的許多戰爭背後的理由都不是所謂的「公理和正義」,而是大家族、大集團的利益使然!

耶魯學生羅素創建美國版「骷髏會」

19世紀初,歐洲的德國快速騰飛,引得許多美國大學生前往留學。耶魯大學生威廉·亨廷頓·羅素也在1831年來到德國進修。威廉·亨廷頓·羅素出身美國著名的羅素家族,該家族擁有美國最大的鴉片走私集團「羅素公司」,號稱「鴉片帝國」。威廉·亨廷頓·羅素的堂兄就是「羅素公司」的大老闆、鴉片販子塞繆爾·羅素。

威廉·亨廷頓·羅素是美國耶魯大學1833屆畢業生,是當年度耶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代表,他後來成為康涅狄格州立法機構成員和該州國民警衛隊的一位將軍。

在德期間,羅素結識了德國一個名叫「骷髏會」的秘密會社的頭目。這個會社是歐洲18世紀一個臭名昭著的先知組織的魔鬼式派生物,不過該會社的宗旨、會員精神以及嚴格的入會條件和組織方式,給羅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2年,羅素回到耶魯大學,他決定創立一個比耶魯大學其它會社或兄弟會更加儀式化、更加秘密、更加提倡共濟會式團結互助宗旨的會社。隨後羅素糾集了班上最有前途的同學阿方索·塔夫脫(阿方索·塔夫脫後來成為國防部部長、總檢查官、駐澳大利亞公使、駐俄羅斯大使,其子威廉·塔夫脫後來成了第27任美國總統,威廉·塔夫脫是「骷髏會」1887屆會員。)正式創辦美國版的「骷髏會」。羅素和阿方索·塔夫脫都是首屆會員(1833屆)。

入會條件苛刻 「骷髏會」172年共有2500個"幽靈"

根據羅素和阿方索·塔夫脫制定的入會條件,被征選的會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出身美國東部豪門,家世顯赫,最好是從英國移民、帶有貴族血統的家族成員;中學階段最好在美國貴族寄宿學校上過學,具有團結精神,善於恪守秘密;愛好體育,具有體育競爭精神,最好有軍隊服役經歷,具有「斯巴達」式的戰士氣質;征選對象是耶魯大學三年級學生(畢業那一年正好加入「骷髏會」),每屆會員名額為15名。

同時活著的「幽靈」不超600名

另外會社初期還有種族和性別的限制,比如猶太人和黑人不能入社,女性不能入社(1991年才准許女性入社)。

由於每屆會員名額為15名,所以到目前的172年發展歷史中,「骷髏會」一共才向美國社會輸送了大約2500個貪婪攫取著權力和財富的「幽靈」,並保證同時活著的「幽靈」一般不會超過600名。

根據上述規則,你才會明白美國現任總統為什麼會被自己的父親送到貴族寄宿學校讀中學,以及他本來沒有運動天賦還拚命加入耶魯大學校棒球隊,甚至最後還上下鑽營當上了校棒球隊的隊長。看來都是在為加入「骷髏會」作準備。

一旦成為正式會員,也就等於獲得了以後進入美國上層社會的敲門磚和通行證,因為新會員不僅會被傳授如何跨進國家權力機構的知識,畢業時還能得到以往那些骷髏兄弟們的花名冊,這一排排的名字簡直就是通往權力和財富之路平步青雲的登天梯。

由於參加「骷髏會」的基本都是美國名頭很響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布希家族、龐蒂家族、哈里曼家族、洛德家族、菲爾浦斯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脫家族、古德伊爾家族、佩恩家族和惠特尼家族等等。所以該會一直鼓勵大家盡量內部通婚聯姻,一來可以繼續維持「藍血」(即貴族血統)的純凈性,二來可以合力打造「骷髏會王朝」的權力和財富聯盟。

「骷髏會」詭異入會儀式:親吻骷髏頭大談性史

「骷髏會」的會社標志是一個人類頭蓋骨和兩節肢骨,上面撰寫「322」的阿拉伯數字字樣,具體涵義是:32表示成立於1832年,後面的數字2表示是德國「骷髏會」的第二分會。

該社信奉的偶像是海盜女神(海盜一般也是在海盜船上掛骷髏旗),意思大概是所有入了「骷髏會」的成員,就好像上了一條賊船,必須信守生死與共的情操,必須做到「齊榮辱、共存亡」,所以「骷髏會」的成員在內部說到「骷髏會」時,一般也稱「死亡兄弟會」。

入會會員必須贊同海盜行徑,欣賞並致力於通過「陰謀」達到攫取國家權力、製造「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該會還有一個主要宗旨,那就是協助會員獲得權力和財富。「骷髏會」禁止成員對外透露內部的任何事情,入會儀式相當詭異。

新會員在第一次進門時,會有一個年長的「骷髏會」的會員接待,這個人將一個頭蓋骨放在新會員肩膀上,同時用低沉的聲音說:「你會一生都接納頭骨和骨骼嗎?」答是的人准許進入。早期的入會會員還必須在泥漿中赤裸著全身進行摔跤,據說代表的意思是「在舊的世界中死亡」和「在新的世界中重生」。

秘密成會員相互要挾的利器

據說新會員加入時,不僅要親吻骷髏頭,還得全身脫光光躺在棺材內,對所有的兄弟公開自己的性愛秘密。由於每個人都已經沒有秘密可言,或者說秘密成了每個人相互要挾的利器,所以保證了秘密的永遠不見天日。

一旦被「骷髏會」接納,新會員必須把「骷髏會條令」當作自己做人做事的第一守則,剛入會時,新會員還會得到一張一萬五千美元的支票和一尊結婚時可以用得上的大座鍾,同時他們可以每周四和周日自由出入「骷髏會」位於耶魯大學校園內的「神廟」(位於著名的耶魯高街)。但是他一旦步入由「骷髏會」所營造的「後耶魯社會」後,他就必須把自己所得財富的十分之一捐給「骷髏會」,是之謂「十稅一」。

最初,「骷髏會」舉行秘密聚會是在一個租借來的會所,後來考慮到隱私問題並憑借不斷積聚的財富,到了1856年,一座位於耶魯高街的仿希臘和埃及的神廟式建築落成,這是「骷髏會」正式的會址總部。

這座神廟式建築高三層,設有地下室,由褐色條石建成,藤蔓盤繞,沒有窗戶,既像神廟又像墳墓,所以會員把它稱作「墓園」或稱「神廟」屋頂可以停靠多架直升機,建築風格給人一種陰沉、森嚴、古典、保守和充滿神秘色彩的感覺,同時還有一種卑微感。

小布希爺爺偷骸骨當「貢品」

在墓園的西大廳的拱形圍牆上,鐫刻著一句由羅馬字母寫就的話,大概意思是:「誰是凡人,誰是智者?無論是乞丐還是國王,最後的歸宿都是死亡。」

據說這里還陳放著一副小布希的爺爺當年入會時偷來的印第安酋長的骸骨。

「骷髏會」給美國帶來「政治黑死病」

「骷髏會」最終的發展趨勢是成為美帝國背後的「隱形帝國」和「新宮廷」,它勢必會傳染古典宮廷的共有「政治黑死病」———宮廷陰謀,並最終使美國變成一個「陰謀論」風行四起的國家。

在「骷髏會」興起後的美國歷史上,有很多難以解釋的問題和事件,最著名的就是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中情局涉及國際制毒販毒和走私軍火、美國背叛薩達姆打響海灣戰爭等事件,如果往前追溯,還包括為什麼二戰快結束時在基本不需要使用原子彈的情況下,美國為什麼還是扔下了兩顆原子彈等。

作為一個「隱形帝國」,「骷髏會」製造並實施「陰謀論」有其深層原因。

比如在肯尼迪遇刺這個「謀殺國王」宮廷劇里,「隱形帝國」的真實目的就是要製造美國這個國家政治肌體的外傷,製造美國民眾的心智傷害和多重病態人格,破壞這個國家價值觀的同一性和內聚性,最後製造一個更加多元、更加混亂和迷惘、更加下墜的美國社會,並用「骷髏會」家族的價值觀引導和重塑美國社會,最終製造兩個美國:少數富人的美國和多數窮人的美國。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打擊「骷髏會」反被打擊

「骷髏會」的「崇高宗旨」據說是打造「世界新秩序」,但肯尼迪總統身上表現出革新氣質並不為封閉保守的「骷髏會」家族所接受,相反,這種革新氣質和隨後作出的國家行動甚至觸及和危害到了「骷髏會」家族的利益。

同時肯尼迪家族由於不是「骷髏會」的家族成員,勢必出現利益沖突,而肯尼迪總統不斷上升的民望和不斷擴張的政治人脈,令「骷髏會」家族緊張和恐懼。於是,一個「謀殺國王」的宮廷劇上演了!

「骷髏會」家族針對美國民眾發起的這場「謀殺國王」的心理戰,事實證明至少成功了一半,美國社會以後的發展軌跡和心路歷程表明,這個國家正在陷入「骷髏會」用權力、財富和話語權織就的捕殺之網,一種以「迷幻葯、搖滾和性」為根莖的惡之花正在美國「茁壯成長」。

之所以說「骷髏會」這場「謀殺國王」的心理戰至少成功了一半,是因為隨後的尼克松總統逐漸看清了「骷髏會」的面目,於是尼克松啟用基辛格,藉助於越南戰爭的失敗,開始了對「骷髏會」會員的大規模清洗,清洗首先從「骷髏會」的另一個「總部」中央情報局開始,理由是中央情報局在越南戰爭中情報工作不可饒恕的失敗。「骷髏會」也陷入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個低潮期。

尼克松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骷髏會」家族暫時退出權力中心和不得勢,不能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陷入了工業和科技發展的大衰退。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失業率急劇攀高,銀行利率飆升,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被迫宣布美元脫離金本位的世界固定匯率金融體系。美國就是在這個時候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

必須承認的是,尼克松高估了自己的政治勢力,這從他當初被迫提名老布希作為自己的副總統競選夥伴就可以看出。所以最後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一敗塗地直至含淚搬出白宮。

1975年秋天,上任後的美國總統福特將基辛格請下了台,同時下台的還有基辛格的政治盟友國防部長詹姆斯·斯科勒辛格,以及中情局局長威廉·科爾比,代替他們上台的分別是拉姆斯菲爾德和老布希。「骷髏會」迎來了自己的政治回潮。

海灣戰爭:一石數鳥的世界級陰謀

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喬治·布希(老布希)在得克薩斯建立了一家名叫「薩帕塔」的石油公司,主要在得州和墨西哥開採石油,在30多歲的時候就積累了百萬家財。

喬治·布希能夠建立這家石油公司,全倚仗「骷髏會」長老級人物、父親的同屆會員尼爾·馬龍的支持。為了感激這個長老兼恩師,喬治·布希給自己的小兒子取名叫尼爾·馬龍·布希,感激之情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薩帕塔」石油公司開打的第一口海上鑽井平台,是為科威特政府開打的,布希家族和科威特的石油利益關系可謂歷史深遠。

雖然後來為了從政,喬治·布希不再出面打理自己的石油公司,但是他仍是該公司股票的主要受益者,並利用自己手中的政治權力為「薩帕塔」石油公司牟取商業上的便利。人們或許會明白喬治·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插手並發動1991年的海灣戰爭了。

其實這還遠遠不是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根據後來美國不斷揭示出來的資料和文件顯示,喬治·布希之所以發動海灣戰爭,背後是「骷髏會」大家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起決定性的作用。發動海灣戰爭,是「骷髏會」大家族一石數鳥的世界級陰謀。

在這個世界級陰謀中,引誘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然後徹底擊敗薩達姆這個不馴服者,打擊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價格的控制,將伊拉克作為自己「新殖民主義勢力范圍」的前哨並最終瓦解和重塑中東石油體系,把石油當作未來世紀的戰略武器並由此控制西方國家乃至世界大多數國家,最終回到「骷髏會」的最高宗旨:打造世界新秩序,實現「骷髏會」的大世界計劃,實現「骷髏會」家族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和價值實現,可謂設計精巧,一環扣一環,諱莫如深。

人們或許會明白美國為什麼在幾乎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伊拉克發動「無理由之戰」,為什麼小布希要努力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因為上次提供給「骷髏會」會員家族的服務並沒到位。

布希和克里對決 「骷髏會」又一個「智力魔方」?

「骷髏會」之於美國社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早已成為美國社會的「黑色心臟」,而且從追求權力和財富最初宗旨出發,就已經奠定美國現代政治生活典型的政商二元結構,如果加上「知識權力」的控制,可以說是一個徹底籠罩了美國社會的「金絲網」。

「骷髏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十分形象地概括出了這個號稱全球民主典範的美國社會權力核心的典型本質:那些制定美國國家政策和社會游戲規則的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具有完全封閉性和封建性的貴族階層,一個保守的權力秩序捍衛組織,一個具有亞宗教性的新「騎士團」。

解開「骷髏會」的底蓋,你會發現,從白宮、國會、各內閣大部、最高法院到中央情報局,權柄的花紋赫然就是「骷髏會」的會徽標志;從金融銀行、聯邦儲備委員會再到洛克斐勒、卡耐基、福特等美國三大基金會,「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

如果說政、商算是一個國家的實體性權力的話,那麼從1880年開始由「骷髏會」會員建立的「美國歷史學會」、「美國心理學學會」和「美國經濟學學會」,則基本控制了美國國家主導思想的論述,如果再算上對美國媒體的控制的話,幾乎所有的「知識權力」(軟性權力)都盡在「骷髏會」會員掌控之中,「知識權力」說到底是一個可以產生無限魔力並最終魔化美國乃至世界的「智力魔方」。

對於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出現的耶魯大學「骷髏會」會員的首次對決,即現任總統小布希(1968屆會員)接受參議員克里(1966屆會員)的挑戰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想像「骷髏會」在走向分裂。布希家族代表的是超級富人們的利益,而克里要充當美國中產階級和下層人民的利益代言人,這種分裂與其說是「骷髏會」自身的分裂,不如說是美國的分裂。正如美國社會學家所認為的那樣,一個「憤怒的美國正在形成」,一個兩分的美國已經存在,那就是「少數富人的美國」和「多數窮人的美國」。

至於克里能在分裂的道路上走多久,換句話說克里能夠表現出多大的真誠,值得我們懷疑,雖然他喊出了取消對年薪20萬美元的人的減稅計劃,但他競選也需要「骷髏會」里的大家族的贊助。或許小布希和克里的對決,是「骷髏會」的又一個「智力魔方」。

美國「骷髏會」精英譜

威廉·H·塔夫脫(1878屆會員)

1908年至1912年任美國第27任總統,1921年至1930年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美國歷史上惟一一例既當過總統又當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人),還是美國卡耐基協會的託管人。在他手中,「骷髏會」進入自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亨利·史汀生(1888屆會員)

美國著名的戰略家,「骷髏會」第一黃金時代的實施者。1911年至1913年任陸軍部長。1928年至1929年任駐菲律賓總督。1929年至1933年任國務卿。在他從政的30多年間,為7位美國總統服務過,他們分別是西奧多·羅斯福、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伍德羅·威爾遜、加爾文·庫林奇、赫爾伯特·胡佛、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杜魯門等總統。史汀生簡直是一個權力炙手可熱的政壇不倒翁,在他的手中,「骷髏會」里的大家族正式開始了美國社會政商二元結構的開創,惠特尼家族(鐵路和軍火產業)、龐蒂家族(鐵路和金融產業)以及哈里曼家族(鐵路和金融產業)的勢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和強化。

喬治·布希(1948屆會員)

即老布希,「骷髏會」中布希家族的主要成員,1988年至1992年的美國總統,兒子喬治·沃克·布希(1968屆會員)是現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的父親普雷斯科特·布希是(1917屆會員),喬治·布希的叔叔喬治·赫爾伯特·布希也是「骷髏會」會員(1927屆)。

阿沃羅爾·哈里曼(1913屆會員)

美國早期著名的鐵路家族哈里曼家族的主要成員,從二戰期間美駐蘇聯大使,到美國國務院官員,再到越南戰爭停戰談判時美方首席談判代表,阿沃羅爾·哈里曼任職頗多。

羅伯特·A·洛威特(1918屆會員)

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國務卿,屬「骷髏會」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大人物之一,把持美國政壇將近40年。

亨利·盧斯(1920屆會員)

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帝國的創建者,著名的「美國世紀」教條的鼓吹者。

亨利·P·達沃森(1920屆會員)

美國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主要的合作者和美國金融網路的幕後領軍人物。

『肆』 為什麼世界三大股神(巴菲特)(安得烈.科斯托蘭尼)(喬治.索羅斯)都是猶太人啊

因為猶太人很精明,會賺錢。
猶太人(希伯來語:יְהוּדִים‎,Yehudim),又稱猶太民族,屬閃米特人,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
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系全體猶太人之間認同感的傳統宗教。猶太教不歡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考驗才可以,雖然如此歷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膚色的人群通過皈依猶太宗教而成為猶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猶太人也由此從阿拉伯半島的一個游牧民族,發展成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60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3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猶太人是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種族, 平均智商高達125以上。

『伍』 LED顯示屏哪家的好

選擇led顯示屏,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這里分享一些小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環境亮度對於屏體的亮度要求一般亮度要求如下:
(1)室內:>800CD/M2。(2)半室內:>2000CD/M2。(3)戶外(坐南朝北):>5500CD/M2(4)戶外(坐北朝南):>8000CD/M2
紅綠藍在白色構成方面有何亮度要求:紅、綠、藍在白色的成色方面貢獻是不一樣的。其根本原因是由於人類眼睛的視網膜對於不同波長的光感覺不同而造成的。經過大量的實驗檢驗得到以下大約比例,供參考設計:簡單紅綠藍亮度比為:3:6:1,精確紅綠藍亮度比為:3.0:5.9:1.1,在明確亮度及點密度的要求條件下,如何計算單管的亮度:計算方法如下:(以兩紅、一綠、一藍為例)紅色LED燈亮度:亮度(CD)/M2點數/M20.32綠色LED燈亮度:亮度(CD)/M2點數/M20.6藍色LED燈亮度:亮度(CD)/M2點數/M20.1例如:每平米2500點密度,2R1G1B,每平米亮度要求為5000CD/M2,則:紅色LED燈亮度為:500025000.32=0.3綠色LED燈亮度為:500025000.6=1.2藍色LED燈亮度為:500025000.1=0.2
每像素點的亮度為:0.32+1.2+0.2=2.0CD

2、考慮用戶場地所能允許的屏體面積的因素(1)有效視距與實際場地尺寸的關系;(2)像素尺寸與分辯率;(3)單元為基數的面積估計;(4)屏體機械安裝及維護操作空間;(5)屏體傾角對距離的影響。

3、用戶需要的播放成效(1)文字顯示:視其文字尺寸及分辯需求而定;(2)普通視頻顯示:320240點陣;(3)數字標准DVD顯示:≥640480點陣;(4)完整計算機視頻:≥800600點陣;

4、顯示屏的尺寸設計所要考慮的因素(1)顯示內容的需要;(2)場地空間條件;(3)顯示屏單元模板尺寸(室內屏)或像素大小(戶外屏);(4)顯示屏一般的長寬比例;(5)圖文屏:根據顯示的內容確定;(6)視頻屏:一般為4:3或接近4:3;理想的比例為16:9。

5、顯示屏耗電指標與電源的要求顯示屏的耗電量分為平均耗電量和很大耗電量。平均耗電量又稱工作電量,是平時實際耗電量。很大耗電量是啟動時或全亮等極端情況時的耗電量,很大耗電量是交流電供電(線徑,開關等)必須考慮的要素。平均耗電量一般為很大耗電量的1/3。

6、LED的關鍵指標(1)很大輸出電流:目前主流的恆流源LED驅動晶元很大輸出電流多為每通道90mA左右。每通道同時輸出恆定電流的很大值對顯示屏更有意義,因為在白平衡狀態下,要求每通道都同時輸出恆流電流。(2)恆流輸出通道數:恆流源輸出通道有8位和16位兩種規格,16位佔主流,其主要優勢在於減少了晶元尺寸,便於LED驅動板(PCB)布線,特別是對於點間距較小的LED驅動板更有利。(3)精確的電流輸出:一種是同一個晶元通道間電流誤差值;另一種是不同晶元間輸出電流誤差值。精確的電流輸出是個很關鍵的參數,對LED顯示屏的顯示均勻性影響很大。誤差越大,顯示均勻性越差,很難使屏體達到白平衡。主流恆流源晶元的位間(bittobit)電流誤差一般在3%以內,片間(chiptochip)電流誤差在6%以內。(4)數據移位時鍾:其決定了顯示數據的傳輸速度,是影響LED顯示屏的更新速率的關鍵指標。作為大尺寸顯示器件,顯示刷新率應該在85Hz以上,才能確保穩定的畫面(無掃描閃爍感)。較高的數據移位時鍾是顯示屏獲取高刷新率畫面的基礎。主流恆流源驅動晶元移位時鍾頻率一般都在15MHz~25MHz以上。想了解更多關於led顯示屏的信息,可以咨詢深圳市萬屏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謝謝!

『陸』 財經考古 | 那些被華為賣掉的公司,後來都怎麼樣了

華為在11月17日宣布,整體出售榮耀手機業務資產,不再持有股權,也不再參與任何關於榮耀的經營管理和決策。

如果把視野拉得足夠長,就可以發現,在華為發展的 歷史 上,類似的選擇華為已經做過不只一次,遠的包括剝離安聖電氣、華三,近的還有剝離華為海洋。

在一次次或主動或被動的剝離中,華為保住了最核心的通訊業務,屢屢在危機中化險為夷。而那些被剝離的業務部門,未來甚至可能會成就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網路能源界的黃埔軍校,走出了總市值1800億元的10家A股公司

網路上有過這樣一個段子,北大:一半同學在與另一半同學辯論;人大:一半同學在當另一半同學的秘書;復旦:一半同學收購兼並另一半同學的資產;師大:一半同學在輔導另一半同學的小孩;華電—艾默生系:一半同學在PK另一半同學。

對諸多名校的調侃大可一笑置之,但「華電—艾默生系」,確實因為多年來其離職人員組建或加盟了國內眾多能源行業公司,並且成為核心技術或管理團隊成員,被業內人士稱為國內網路能源界的黃埔軍校。

華為賣掉了「大寶貝兒」,收獲了過冬的「小棉襖」

2001年10月份,中國當時最大一起市場並購案終於塵埃落定。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美國艾默生集團共同宣布,艾默生一次性出資7.5億美元,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市安聖電氣有限公司(下稱「安聖電氣」),並承諾收購後將進一步加強安聖電氣對中國客戶的服務支持、技術支持和產品支持,承擔安聖電氣既有的債權債務。

相關資料顯示,安聖電氣作為當時華為最大的子公司,僅2001年的市場銷售總額就達到26億元,擁有48項國家專利。對於這樣一家盈利能力超強、且保持快速增長、有著良好市場規模的企業,華為為何如此「狠心」將其賣掉呢?

據當時媒體的報道,2000年前後,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電信設備市場深受牽連。而華為當時在國內不僅面臨外資巨頭的全面圍剿,而且在CDMA和小靈通上遭遇雙重失利。正是在此時,任正非發表了著名的《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

華為認為,當時必須轉讓和剝離所有與核心業務、主流設備不相乾的產品線,把主要精力、資源從非核心業務抽出來放在自己核心領域,使華為在網路通信領域的競爭力日益顯現,特別是向數據通信、移動通信領域邁進。而安聖電氣是以電力電子及其相關控制技術為基礎的,與華為的核心發展方向不同,為了安聖電氣的長遠發展,不如把它賣出去。

誠然,安聖電氣的賣價並不便宜,7.5億美元的價格超過了其當時凈資產的400%,但艾默生也因此而收獲滿滿。在收購安聖電氣後,艾默生又將自身旗下能源系統業務,及另一子公司力博特的中國業務整合成一家新公司——艾默生網路能源公司。憑借華為在電源領域過去十餘年的苦心經營,艾默生網路能源迅速崛起,不僅成為不間斷電源(UPS)等領域的霸主,也為母公司持續創造良好的財務回報。2016年,艾默生以40億美元將其旗下子公司艾默生網路能源出售給白金資產管理公司及其合夥投資者。

而華為則依靠這筆錢渡過了難關,同時,在市場普遍蕭條的時候,大舉拓展海外市場。正是這次忍痛割愛,華為賣掉了「心愛的大寶貝兒」,卻收獲了過冬的「小棉襖」,順利熬過了行業寒冬。

成就了10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800億元

華為剝離安聖電氣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很多安聖電氣原來的技術骨幹,搖身一變成為了外企艾默生的金領。幾年以後,其中一些人又選擇了離職創業,這就是電力電子和工業控制領域里赫赫有名的「華電—艾默生創業系」。

華為電氣(安聖電氣前身,下同)前員工代新社是微信公眾號「電源老代」的運營者,同時也是華電-艾默生系崛起的見證者。這位華為老兵於1997年加入華為電氣,後又進入艾默生網路能源。

據代新社統計,目前已經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創始人或核心技術團隊出自華電-艾默生系這個群體。

相關資料顯示,匯川技術(300124.SZ)創始人為朱興明,創業前曾任職華為電氣產品線總監。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服務於中高端設備製造商的技術公司,目前已成長為一家市值超過1300億元的工業自動化巨頭,也是華電-艾默生系走出的市值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匯川技術變頻器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居前三名;伺服系統在中國市場份額處於前五名;變頻器、伺服系統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內資品牌第一名。

藍海華騰(300484.SZ)於2016年成功登陸創業板,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邱文淵和徐學海也是來自華電-艾默生系,該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變頻器、伺服驅動器和系統、電動 汽車 電機控制器等,目前總市值約37億元。

英威騰(002334.SZ),目前市值約41億元,是由普傳系的黃申力於2002年發起創立,但其核心技術團隊是2006年從華電-艾默生引進的數位技術人才,這也是英威騰馳騁工業自動化江湖的一把利劍。英威騰專注於工業自動化和能源電力兩大領域,向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依託於電力電子、自動控制、信息技術,業務覆蓋工業自動化、新能源 汽車 、網路能源及軌道交通。

僅上述10家A股公司的總市值就超過1800億元。

此外,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有著濃重的華電-艾默生系基因的公司還包括:吉泰科(836023)、愛科賽(832062)、華宿電氣(430259)、艾洛維(835554)、海德森(870945)、科列技術(832432)、龍電電氣(870314)等。

正因為如此,才有媒體評價稱,多年以前華為的一次資產剝離,竟無意中推動了中國一整個產業的發展。

曾經可以挑戰思科的華三,現在是紫光股份的「印鈔機」

新華三,全稱為新華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計算、存儲、網路、5G、安全等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的公司,目前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專利申請總量超過11000件,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發明專利。2020年上半年,新華三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67.54億元和12.79億元。

就是這樣一家可以在多個領域與思科、浪潮、華為等行業巨頭相抗衡的公司,名字卻略顯怪異,那是因為新華三與華為和3COM公司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自成立後該公司的控股權幾度易手,最後成為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體系內的重要子公司。

生於憂患,曾是思科的競爭對手

思科(Cisco)曾經是網路基礎設施的代名詞,在互聯網的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一度做到了誰都離不開它的交換機和路由器。在網路泡沫的高峰期,思科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股票市值最高超過5000億美元。

如此強大的思科,如果說還能有對手讓他感到不安,那麼這個對手非新華三的前身華三(H3C)莫屬。2003年才成立的華三,到2011年已經能夠在全球交換機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且呈現穩定增長勢頭。雖然此時思科仍占據絕對優勢,但當時僅有8年 歷史 的華三,已經完成了其首席執行官鄭樹生的目標:「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個特長,這個特長就是專注,華三希望基於IT領域,成為全球除了思科之外的第二選擇。」

而到了2014年,華三已經擁有8000名員工,多項業務在中國市場牢牢占據第一名的位置。

資料顯示,成立初期,華三是由華為絕對控股,脫胎於華為數據通信部。2003年11月,3Com公司(思科公司主要的競爭對手)通過配股方式,取得了華三49%的股權。

此時也正是華為與思科之間官司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

2004年7月份,雙方達成最終和解協議,終止各自提出的訴訟及反訴訟請求。據媒體報道,華三公司的成立在華為與思科的訴訟和解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華為與思科的訴訟案中,時任3Com公司的CEO 布魯斯·克拉弗林也曾出庭作證,提供了對華為有利的證詞。

在與思科的官司和解後,華為於2006年年初將華三2%的股份轉讓給了3Com公司,後又於2007年3月份將其所持的華三49%的股權也賣給了3Com公司,轉讓價為8.82億美元。

幾經易手,終成中資控股公司

頗據戲劇性的是,出售華三49%股權所得的8.82億美元資金,讓華為有了更大的資本順利地渡過2008年這場始於美國並席捲全場的金融危機,但3Com公司卻在2009年被惠普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最終沒能挺過這場危機。收購完成後,華三也順理成章的進入惠普大家庭。

華三在成為惠普體系內的一員之後,仍舊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並且在惠普的銷售渠道和服務渠道下,華三的海外市場份額增長也非常快。

但惠普入主後,與華三的原管理層相處的並不愉快,這才有了後來紫光股份收購華三51%的股權。2015年5月份,紫光股份公告稱,擬以不低於25億美元的價格向惠普公司控股子公司開曼華三(H3C Holdings Ltd)發起收購,主要標的是其持有的香港華三51%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香港華三」不同於此前的惠普子公司華三,前者相比後者多出了惠普伺服器業務等多項資產,按照官方說法是「新華三」。

根據紫光股份當時的公告,惠普將在香港華三51%股權交割前,完成對香港華三的業務整合,將其持有的與伺服器及存儲器硬體產品銷售、技術服務相關的業務及資產、昆海軟體100%股權、天津惠普100%股權轉移至香港華三。

2016年5月4日,紫光股份才公告表示完成對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51%股權的交割手續,華三通信正式整合為「新華三」,納入紫光股份合並報表范圍。紫光股份還表示,新華三將憑借紫光的多元資源、資金實力與科研優勢促進自身發展,同時其在全球企業網路、雲計算、大互聯、超融合架構、存儲等市場具備的領先優勢也能夠助力紫光股份向世界最全面和領先的IT服務平台型企業加速邁進。

新華三也確實沒有辜負紫光股份的期望,迅速成為該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和業績增長點。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紫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55.5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66%和4.21%。新華三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67.54億元和12.79億元。可見,新華三目前已經成為紫光股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說是紫光股份的「印鈔機」也不為過。

脫胎於華為的新華三經歷了多次身份轉換,終於又成為了中資控股的公司。而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雖然控股權幾經易手,但新華三的身價卻越賣越高,而且其業務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越做越大,直到成為可以在多個領域與思科、浪潮、華為等國內外行業巨頭相抗衡的公司。

世界第四的華為海洋,助力亨通光電「叫板」海外三巨頭

2020年11月初,華為海洋網路有限公司的海纜業務品牌切換為華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並且自2020年11月3日起啟用全新的企業標識形象。

之所以有這次品牌切換,是因為華為海洋網路(香港)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海洋」)的控制權已經易主,亨通光電(600487.SH)成為了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纜企業新任大股東。

而華為在這筆交易中不僅獲得了3.01億元現金,還以4764.13萬股的持股數成為亨通光電的第三大股東。以11月19日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市值約7.1億元。

華為忍痛割愛,出售華為海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全球40%的海纜是2000年之前建設的,已經逐步進入了海纜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未來幾年,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深入推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際互聯網流量增長還會持續提升,數據中心互聯及互聯網帶寬需求將持續增長,全球海纜將進入一個新舊更替的時期,這將引發又一個國際海纜建設高峰。

華為旗下從事海纜業務的主體是華為海洋,這家成立時間並不長的公司,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已經拿下全球超過10%的市場份額,受到客戶的好評。

海底電纜業務市場空間廣闊,華為海洋的前景亦被看好,本該是大有可為的時候,華為卻要忍痛割肉,將華為海洋賣給亨通光電。

華為與亨通光電這筆交易,始於去年上半年。當時,由於國際環境變化,華為海洋海外訂單的執行情況不容樂觀。為應對壓力,華為決心出售華為海洋。

為獲得華為手中華為海洋51%的股權,亨通光電在2019年6月份啟動了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交易方式收購華為海洋股權的計劃。據亨通光電披露,本次交易價格為10.04億元。其中,亨通光電向華為非公開發行4764.13萬股,另向其支付現金3.01億元。

隨著交易標的資產在今年年初過戶完成,亨通光電也通過資產收購把自己「買」成了「華為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電並不滿足於只持有華為海洋51%的股權。

2020年5月14日,亨通光電的關聯方,亨通集團旗下亨通技術(香港)有限公司取得了華為海洋30%股權。

亨通光電接手,挑戰海外三巨頭

相關資料顯示,華為海洋成立於2008年1月份,其海洋業務主要通過其100%持股的天津華海來開展。公司的定位為海纜通信網路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客戶群體主要為世界各國家/地區的電信運營商、需要進行大容量數據傳輸的互聯網企業或希望對海纜網路進行投資的企業。其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5億元、18.25億元、6.16億元。

作為本次交易的另一方,亨通光電是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為完整的信息與能源網路綜合服務商之一,其主營業務涵蓋光通信和智能電網傳輸兩大行業,為客戶提供全價值鏈集成服務。

事實上,亨通光電是從2009年開始投入海纜業務的,其在國際海洋市場上承接海底光纜訂單已突破了1萬公里,進入國際海底光纜市場體系,成為國際知名的海纜製造企業之一。在海纜製造產業上已具有一定規模的同時,公司也積極布局國際海纜運營業務,目前正推進PEACE跨洋海纜通信系統運營項目建設,將產業鏈從海底光纜生產製造向海底光纜系統運營延伸。

亨通光電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海洋通信和能源互聯板塊核心業務快速增長,有效抵消了通信網路板塊業務收入下滑的影響。

正因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華為不得不剝離華為海洋,那麼亨通光電將是最佳的接盤方之一,通過並購華為海洋,亨通光電可以迅速擴大其在海纜市場的份額,並獲得華為海洋積累了10餘年的海纜建設經驗和產業鏈資源。

目前全球從事海纜通信網路建設的企業主要為SubCom、Nokia/ASN、NEC和華為海洋。Subcom、ASN和NEC進入海纜通信領域的時間較早、具有先發優勢,2008年前的海纜通信市場長期被這三大巨頭壟斷。

在海纜通信領域,中國企業是新生力量。成立於2008年1月份的華為海洋,目前已經是全球第四大的海底電纜工程商,全球市場份額佔比超過10%。因此,有券商研報分析,對於亨通光電來說,華為海洋的加入讓公司的海洋業務板塊如虎添翼。通過整合華為海洋和公司已有的海纜業務,亨通光電已經初步具備了與國際三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責編 | 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