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流發展管理現狀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倉儲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東傑智能(300486),天奇股份(002009),諾力股份(603611),德馬科技(688360)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能倉儲行業企業區域分布,華東區域倉儲結構,工礦倉儲用地
經濟總量領跑全國,經濟實力雄厚
華東地區,位於中國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經濟區,輕工、機械、電子工業在全國佔主導地位。鐵路、水運、公路、航運四通八達,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經濟總量領跑全國。2020年GDP生產總值,華東地區為38.74萬億元,佔全國38.1%。
製造業發達,推動倉儲行業需求
華東區域產業豐富,製造業發達,尤其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上海、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均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產業。華東區域產業發展推動著區域內倉庫需求多樣化發展,帶動區域內物流倉儲業快速發展。
企業數量佔比最高,競爭較為激烈
從行業內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智能倉儲行業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地猛跡告區,佔比高達58.5%,其次是華南地區14.6%和西北地區7.1%,反映出智能倉儲市場在華東、華南和西北地區競爭較為激烈。
高標倉佔比不高
所謂高標倉,即指「高標准倉儲物流設備」,高標倉和傳統倉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高標倉選址合理且合規,且建築結構相對先進和完善的,加上計算機、通訊和機器人技術的使用,輔以流暢的物流信息規州賀劃系統,能夠實現物流規模化效應、提高揀選效率和准確性,從而減低倉儲成本並減少庫存資金佔用率。基於此,高標倉成為倉儲行業發展主要趨勢之一。
截至2020年5月,華東區域倉儲總面積超8257.75萬平方米。其中,普通倉面積為7983.96萬平方米,約佔98.30%;冷庫面積為137.79萬平方米,約佔1.70%。普通倉中,一般普通倉佔比約70.82%;高標倉佔比約29.18%。未來持續高標倉前景看好,發展潛力較大。
區域倉儲用地供應減少,帶動智能倉儲需求
華東區域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集中在江蘇、山東地區;福建、浙江等地區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量相對較少,新增供應多在郊區地帶;寧波、無錫、南昌等城市政府已公布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量均同比有所減少且用工成本的不斷增長,從而刺激容量更大、佔地枝明面積較小的智能倉儲發展需求。
綜合來看,華東區域經濟發達、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產業豐富,製造業發達,為物流倉儲業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目前智能倉儲行業企業超過一半分布在華東地區,且隨著區域倉儲用地供應減少和人工成本的增長,大幅刺激智能倉儲需求,從而得出華東地區智能倉儲行業增長潛力較大。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❷ 688360和德馬泰克有什麼關系
同屬德馬公司。688360是德中隱運馬科技的證券簡稱,而德馬泰克屬於德馬科技的下屬公司,所以688360和德馬泰賣梁克是同屬德馬關系。攜圓
❸ 德馬科技未來會分紅嘛
會,德悄此馬科技5月18日公布2021年年度分紅實施方案:以猛孝8567.66萬股枝運稿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7元(含稅,稅後2.43元),合計派發現...
❹ 華星創業股票
大富科技、華星創業、盛路通信、亞洲光學、利達光電等。1、大富科技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1年,是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結構件生產服務商,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股票代碼:300134.SZ。2014年4月4日,大富科技承認與特斯拉的合作關系,並預計2014年訂單不超過1.9億元。2、盛路通信盛路通信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各類通信天線、微波器件設備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國內領先的天線、射頻設備及器件的生產基地,產品主要為天線、射頻有源設備、射頻無源器件等1500多個品種。公司擁有一個大型微波暗室和五個標准微波屏蔽室,並配備有100多台安捷倫的先進測量儀器儀表、多套三階互調測試系統和近遠場天線方向圖測試系統;環境實驗室擁有鹽霧、振動、高低溫恆溫恆濕、紫外線耐氣候、淋雨等全套實驗設備。3、華星創業華星創業,前身華星有限成立於2003年6月5日,注冊資本50萬元。2008年7月17日,經股東會批准,華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4,431.46萬元摺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萬股,整體變更為華星創業。2008年7月24日,公司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3301 0800 0004 579,法定代表人程小彥,注冊資本3,000萬元。4、亞洲光學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早期與日本合作研磨鏡片,現生產多種高科技光電產品,如光學鏡頭、光學薄膜元件、顯微鏡零組件、照相機器材、激光測距儀等。1995年成功開發另一項新產品 ─ 雷射測距儀(透過POWERLINK(B.V.I)在菲律賓投資SCOPRO子公司生產瞄準器產品),至98年又透過ASIA(B.V.I)轉投資東莞信泰,開始生產光學鏡片、相機之組裝及加工,正式發揮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之分工優勢,目前則是積極跨入DWDM領域。5、利達光電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光學元組件製造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光學零件、光學薄膜產品、光學鏡頭、光學引擎、光學輔料、光電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產品應用領域:數字投影機、數字高清大屏幕投影電視、數碼相機、DVD、航空航天探測等高精度光學系統。
❺ 300025華星創業
截止2021年7月23號創業板一共有1007隻股票,比如有銀江股份(300020)、大禹節水(300021)、吉峰農機(300022)、寶德股份(300023)、機器人(300024)、華星創業(300025)、紅日葯業(300026)、華誼兄弟(300027)、*金亞(300028)、天龍光電(300029)、陽普醫療(300030)、萊美葯業(300006)、漢威科技中科電氣(300035)、鼎龍股份(300054)、萬邦達(300055)、三維絲(300056)、萬順股份(300057)、藍色游標(300058)、東方財富(300059)、康旗股份(300061)、中能電氣(300062)、天龍集團(300063)等等創業板的概述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SECONDBOARDMARKET),是第二個證券交易所市場,它是一種不同於主板市場的證券市場,是專門為不能在主板市場上市的創業公司設計的證券交易所市場有融資渠道和增長空間。拓展資料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區別1、上市條件不同:科創板在上交所上市,創業板在深交所上市。創業板的上市條件要比科創板更嚴格一些,對企業的營收、利潤都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創業板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2、交易場所不同:創業板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而科創板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3、股民參與門檻不同創業板市場只對股東的交易經驗有要求,沒有明確的資產要求,參與門檻相對較低。但是,科技創新委員會不僅需要股東的交易經驗,還需要股東的金融資產,要求在前20次交易中,日本證券賬戶和資本賬戶中的資產每天不得低於50萬元,參與證券交易2年以上。4、審核制度不同:科創板採用注冊制,創業板採用核准制。5、漲跌限制條件不同:科創板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含首日)不設漲跌幅,5個交易日後,漲跌幅限制為20%;創業板交易次日起實施漲跌幅10%的限制。6、板塊定位不同: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面向具有較高市場認知度的技術創新公司,主要針對已經跨過創業階段、進入快速成長期、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創業板是為主板上市的暫時無法創業的公司設計的,為需要融資和發展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行業是提供融資渠道和增長空間的市場,更側重關注創業期的公司,這類公司的成立時間通常很短,規模小,表現也不突出。
❻ 德馬科技什麼時候上市
德馬科技新三板掛牌公司名稱:浙江德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所屬行業:物流 > 物流設備製造
上市時間:2014-06-10
上市地點:新三板
股票代碼:830805
❼ 最近幾年物流的發展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物流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順豐控股(002352)、京東物流(02618.HK)、圓通枝明速遞(600233)、申通快遞(002468)、中通快遞(ZTO.N、02057.HK)、韻達股份(002120)和德邦股份(603056)等。
本文核心內容:物流行業產業鏈、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物流行業競爭格局、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被世界普遍認同的「物流」是由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所定義的:「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以高效和經濟的手段來組織原猛跡告料、在製品、製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和儲存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2、產業鏈剖析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物流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行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倉儲地產業、以及物流設備製造業;中游包括提供運輸、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服務的物流企業,下游主要為對倉儲、運輸等服務有需求的行業或個人。
運輸是整個物流產業的核心部分,沒有運輸的物流產業就失去了靈魂。
從企業來看,物流行業上游涉及到倉儲地產投資運營的企業主要有普洛斯、萬緯、上海宇培、嘉民等;涉及公路、鐵路、航道投資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主要以中國交建集團、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長江航道局等國有企業為主;通過物流硬體和軟體製造企業主要有音飛儲存、潤邦股份、天橋起重等。
在中游一眾物流行業中,又可以分為主要從事運輸業務的企業和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以及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以運輸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主要有:順豐、中通和申通等物流公司;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主要有郵政速遞和新寧物流等;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主要有北京中物聯、飛馬國際等企業。
我國物流行業下遊行業包含鋼鐵、煤炭、汽車等各類生產製造企業、服裝等快消品行業,以及食品行業等眾多行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自改革開放後的四十餘年內,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1979年日本OCS快遞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快遞公司;1984年FedEx進入中國,同年中國物流研究會正式成立;1986年DHL進入中國;1988年UPS和TNT共同進入中國;1992年全國貨運量首次突破100億噸;1993年順豐和申通、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鐵路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成立;
1994年宅急送成立;1999年-2003年韻達、圓通、中通和百世匯通相繼成立。至2000年末,全國貨運量約135.8萬噸,較1978年增長545.38%。
自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後,物流行業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助推「中國製造」走向全球。
「十五」計劃(2001-2005年)時期,《關於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州賀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相繼頒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迫切需要;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盡快形成物暢其流、快捷准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十一五」計劃(2006-2010年)時期,國家層面提出:大力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加強物流新技術開發利用,推進物流信息化,加強物流基礎設施整合等發展方向;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中明確了物流業的發展目標:物流業信息化、智能化和標准化水平明顯提高,重點行業物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十三五」期間(2015-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把物流業降本增效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降成本、補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著力推動物流業創新發展;
到「十四五」時期,根據《「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等目標,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物流行業的重要任務。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鼓勵行業轉型升級
2022年「奧密克戎」疫情在我國多地呈密集爆發趨勢,物流業對各地的抗疫物資、民生物資供應和穩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來,有關部門通過電視電話會議、書面文件等形式,以幫扶政策、金融及財政支持、降費及補貼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項物流業援企紓困政策,確保物流行業的穩定運行發展。
2022年以來我國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匯總如下:
註:查詢時間為2022年5月24日(下同)。
行業發展現狀
1、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
2021年,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兩年年均增長6.2%。
從構成看,2021年全年工業品物流總額299.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農產品物流總額5.0萬億元,增長7.1%;再生資源物流總額2.5萬億元,增長40.2%;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10.8萬億元,增長10.2%;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7.4萬億元,下降1.0%。
2022年1-4月,社會物流總額106.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
2、社會物流總費用增速仍然較高
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從結構看,運輸費用9.0萬億元,增長15.8%;保管費用5.6萬億元,增長8.8%;管理費用2.2萬億元,增長9.2%。
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6%;2022年1-4月份,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長6.4%,增速雖比2022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高於同期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總收入。
註:中物聯2022年5月25日公布的2022年1-4月的物流運行分析數據中,僅公布了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速情況。
3、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仍然偏高
2015-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比2020年下降0.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已從2015年的15.7%下降至2021年的14.6%;但相對發達國家來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仍然偏高。
2022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4.8%。
4、物流業總收入逐年遞增,物流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中物聯數據顯示,2015-2021年,我國物流業總收入整體呈逐年遞增趨勢。2021年我國物流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適應市場物流需求變化,物流供給服務保持快速增長,支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全年物流業總收入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
2022年一季度,社會物流業總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8.2%。
5、物流業處於較高景氣水平
2021年全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53.4%,較2020年提高1.7個百分點。物流企業業務量及訂單指數均位於較高景氣水平,且總體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從年內走勢看,一季度景氣指數平均為53%,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點,下半年指數出現一定波動,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緩中趨穩回升到53.2%,物流業韌性提升,實現良好開局。2022年一季度,社會物流業景氣指數均值約50.3%。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
因目前中物聯和國家統計局未公布各省份物流業總額和總收入情況,故按照各省份快遞業務量排名來看,金華市和廣州市的快遞業務量遠超其他城市。2021年全年,浙江省累計快遞業務量1163887.9萬件,為我國快遞業務量最多的城市;廣州市排名第二,2021年快遞業務量達10677831.2萬件。進入全國快遞業務量產量排行TOP10的城市還有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揭陽市、東莞市、蘇州市、北京市和泉州市
2、企業競爭格局
根據中物聯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榜單來看,2020年總物流業務收入達13588.72億元,同比增長16.6%;上榜的營業收入門檻值達40.64億元,同比提高3.59億元。按照物流業務收入規模來看,有27家企業的營業收入未超過100億元,23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100億元。
企業排名方面,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2628.62億元的物流收入排名榜首,廈門象嶼和順豐控股,分別以2161.29和1517.43億元的營業收入名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國外運、京東物流、中國物資儲運集團、中鐵物資集團、圓通速遞、韻達貨運、百世物流位列榜單的第四至第十位,排名前十的物流企業累計物流收入達9732.9713億元,占總物流業務收入的71.63%。
註:截至2022年5月30日,中物聯尚未發布2022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名單。
「十四五」期間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十四五」物流行業發展趨勢:持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布局結構
2022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國內外流通網路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流通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流通成本持續下降、效率明顯提高,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顯著提升等發展目標;展望2035年,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全面建成,形成覆蓋全球、安全可靠、高效暢通的流通網路,流通運行效率和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顯著增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效支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保障。「十四五」期間我國物流行業發展主要目標如下:
2、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2021年11月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貨運需求穩中有升,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需求快速增加。預計2021年至202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長2.3%,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15.4%,公路貨運量增速放緩,鐵路、民航貨運量增速加快,水路貨運量穩中有升,電商快遞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等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聚焦補齊現代流通體系短板,著眼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現代流通統一大市場,發展現代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兩大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快速健全我國物流體系。前瞻根據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及社會物流總收入變化趨勢,對2022-202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及社會物流總收入進行預測,初步得到至2022年末,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可達到約360萬億元,社會物流總收入可達到約12.8萬億元;至2027年末,我國社會物流總額或將突破510萬億元,社會物流總收入可達到約18.6萬億元。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