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遊艇行業未來幾年發展怎樣啊
遊艇商人最常提起這樣一句話:遊艇業是「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商機」。。業界人士表示:「中低檔遊艇既可以作為海上運動、游樂、商務活動和社交的工具,也可以用作載客經營;中高收入階層及一般機構和企業都能夠承擔其價格和費用,而這類消費群是今後相當長時期遊艇的主力消費群體。」 有專家稱,未來5年-10年,中國遊艇潛在購買群,一是遊艇俱樂部或房地產商、濱水企業,二是中產,兩類消費群體將消費10萬艘遊艇,這將是一個有著500億-1000億元大蛋糕的潛力市場。 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並作為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扶持。國務院還首次提出,要培育新的旅遊消費拿兄孝熱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把郵輪、遊艇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與此同時,積極支持利用荒灘、邊遠海島等開發旅遊項目。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積極發展郵輪遊艇產業。近日,國家海事局又發布《遊艇安全管理工作實施意見》,意在促進遊艇業以及水上旅遊經濟的健康發展。 遊艇商人們相信,在人們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以及相關政策配套跟上來以後,玩遊艇將像玩高爾夫和汽車一樣普及。 亢奮的濱海之城 遊艇並非僅只是富人玩具,同樣也是平民消費品。中國郵輪遊艇協會調查稱:從全球看,遊艇消費市場是多元化的,遊艇的價格從一二十萬元到幾億幾十億元人民幣不等。既有貴族富豪專屬的超級遊艇,但更多的是白領階層、中產階級買得起的帆船、釣魚艇、快艇、休閑艇。北美佔世界遊艇市場份額的55.9%,大多數遊艇銷售單價在1.5萬-5萬美元之間,豪華遊艇的銷量只佔2.5%;佔世界遊艇市場份額38.4%的歐洲市場,出售的遊艇較為大型和豪華,但平均單價也只有115234美元,合80萬人民幣。目前,歐美遊艇價格已經進一步滑落。美國共有1700萬遊艇用戶,其中70%是帆船,80%是5萬美元以下的中小遊艇,前幾年美國市場出售的遊艇平均單價為27639美元,不到20萬元人民幣;歐洲84%的遊艇也是幾萬歐元的中小遊艇(帆船)。 2007年年初,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遊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鄭煒航便預消稿測,汽車之後,中國內地經濟下一輪的熱點必然是遊艇。 中國有不下10座沿海城市每年舉辦各類遊艇展,每屆都有高成交率和天價訂單的消息傳出。今年4月,上海國際遊艇展四天銷售額達3億元,比上屆翻了一番。國外豪華遊艇品牌賓士域水星售出13艘價格在兩三百萬元的遊艇,國產一艘價值1398萬元的46尺豪華遊艇展覽首日即成交,浙江澳托美克售出了近10艘價格在100萬元左右的遊艇;江蘇新晟更是簽訂了逾30條遊艇的訂購協議。《2010胡潤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有一半的富豪打算購買遊艇,青島和香港是富豪們選擇的主要遊艇停泊地。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6500個島嶼、1.8萬公裏海岸線,具備遊艇消費的自然地理條件。 2010海口遊艇經濟主題論壇上發布的《2009-2010中國遊艇產業發展報告》稱,遼寧、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和內陸水上旅遊資源豐富且經濟相對發達的省市遊艇業已有所發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島、日照等地發展較快。青島、日照由於有2008年奧帆賽和世帆賽的因素,遊艇業發展非常迅猛。 海南要搞國際旅遊島,做大遊艇經濟;中山宣稱將落戶中國最大的遊艇會;造船大省遼寧叫道遊艇經濟將破「繭」而出;廈門宣稱要承接台灣遊艇產業轉移,全力打造「全天候遊艇之都」;天津濱海新區宣稱要建成我國北方最大的遊艇產業基地;杭州提出要打造2個遊艇產業帶;青島、舟山、珠海、廣州塵運等也在積極規劃建設遊艇碼頭;長三角稱自己是中國遊艇經濟發展
遊艇產業鏈涉及研發、設計、製造、銷售、使用、保養、修理、旅遊、賽事等一系列活動,從遊艇製造到遊艇俱樂部的服務再到與遊艇相關的度假、休閑、旅遊及各種商務活動,並包括遊艇駕照培訓和考核、專用碼頭建設和管理、遊艇維修、俱樂部建設和運營管理、零配件製造、內部環境裝修、專業保險等,具有高回報和強帶動性。據測算,遊艇產業每投入1美元就可帶來6.5至10美元的回報。
一個普遍的說法是,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該國遊艇經濟將開始萌芽。而在200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3700美元,依此推論,遊艇經濟似乎將要發育。法國百富勤公司也測算,6年後,中國將產生1億個中等收入家庭,戶均擁有資產62萬元人民幣。一項調查顯示,2008年中國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人群達30萬人,而其中約有5%的千萬富豪表達了近期購買遊艇的計劃。
中國郵輪遊艇協會和全國遊艇俱樂部協作聯盟的一項調查稱,遊艇最大的消費群體是中等收入群體,價格在人民幣50萬元—100萬元左右的釣魚艇、帆船等中低檔遊艇將最受歡迎。業界人士表示:「中低檔遊艇既可以作為海上運動、游樂、商務活動和社交的工具,也可以用作載客經營;中高收入階層及一般機構和企業都能夠承擔其價格和費用,而這類消費群是今後相當長時期遊艇的主力消費群體。」
有專家稱,未來5年-10年,中國遊艇潛在購買群,一是遊艇俱樂部或房地產商、濱水企業,二是中產,兩類消費群體將消費10萬艘遊艇,這將是一個有著500億-1000億元大蛋糕的潛力市場。
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並作為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扶持。國務院還首次提出,要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把郵輪、遊艇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與此同時,積極支持利用荒灘、邊遠海島等開發旅遊項目。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積極發展郵輪遊艇產業。近日,國家海事局又發布《遊艇安全管理工作實施意見》,意在促進遊艇業以及水上旅遊經濟的健康發展。最具潛力的市場,因為近年來有不少來自台灣、日本、美國等地的企業在長三角地區開設了諸多遊艇建造廠或零部件、配套設備等合作生產單位,如上海的外資企業寶島、德菲爾、旭卡,江蘇崑山的合晟、合浩,舟山的托馬斯等等。僅浙江省,就有14家內地企業有意涉足遊艇製造業。 深圳:中國杯帆船賽玩熱一片藍海在搶奪遊艇經濟的熱潮中,深圳天賦異稟。中國遊艇業最早在華中和華南起步,深圳是一座重鎮,而深圳毗鄰香港,受其影響最為深遠。深圳海域總面積1952.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57.3公里。其中,長達154.69公里的東部海岸曲折多山,半島與海灣相間,白沙與山崖相連,是深圳的一塊濱海寶地。 在深圳市政府「大力建設國際化濱水城市,發展遊艇郵輪產業」的決策指引下,無數人心底的藍色夢想蠢蠢欲動。近年來,隨著遊艇會的陸續批建運營,深圳遊艇展、遊艇比賽也不斷舉辦,F1摩托艇賽、國際遊艇展以及中國杯帆船賽,有力刺激了深圳遊艇業的發展,海岸線豐富的深圳遊艇業前景可觀。 時尚水上競技運動被證明是普及遊艇文化、拉動遊艇經濟的利器。而中國杯帆船賽儼然成了深圳打造濱海的一張最亮城市名片。 2004年,當一群深圳的帆船愛好者在法國船廠定做12米長的新型雙體帆船「騎士號」時,他們不曾想像,接下來的時間里將開創歷史。他們自駕穿越了半個地球,跨越歐非亞7個海區航行1.1萬海里,經過26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將這次航海命名為「縱橫四海」,並從2007年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的中國杯帆船賽。 這一賽事被時任代市長的王榮定義為城市名片,認為其精神與深圳這座敢闖敢試、競爭上游的先鋒城市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他期待運動產業成為推動大鵬、深圳發展的力量。 這一期待背後,是對濱海城市理念的梳理。王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深圳要建設國際化濱海城市,就意味著,深圳要圍繞著『濱海』二字做更大的文章,開發旅遊、休閑、國際性賽事資源,帆船運動對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有重要意義,深圳2011年要辦大運會,需要更多大型體育賽事來營造更好的氛圍。」 不可否認,每年深秋的「中國杯」帆船賽,已成深圳名片,在促進深圳海上運動的發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深圳也藉此試圖走在全國遊艇業的前列,在2020年建成為一個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在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濱海旅遊城市。
遊艇商人們相信,在人們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以及相關政策配套跟上來以後,玩遊艇將像玩高爾夫和汽車一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