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香港許氏股票有限公司
擴展閱讀
門診醫療保險 2025-08-12 06:00:49
怎麼看股票的買單 2025-08-12 05:51:51

香港許氏股票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 2022-05-16 04:53:12

① 香港富豪李嘉誠的詳細資料及發家史

李嘉誠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28年
祖籍:廣東潮安
1940年到香港。
1943年到一家鍾錶店當店員。
1945年在橡膠廠當推銷員。
1950年創辦長江塑膠廠。
李嘉誠,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巨商,傑出的世紀企業家。在幾十年的艱苦創業過程中,白手起家,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企業王國。從開辦塑膠公司到投資房地產業,目前又將視野投向信息產業,成為行動電話大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包括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業、英國菲力斯杜集裝箱港、巴拿馬運河港和北京的東方廣場等。重點投資項目包括地產、港口、通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七大項,投資地點遍及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盡管李嘉誠早已成為華人富商,但他的住房仍是30年前的,每次出行仍乘民航班機。但其時刻不忘回報社會,捐助福利事業。從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億用於資助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興建醫院和老人院。根據他的貢獻,去年,被美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與《時代》雜志聯合評為「世紀企業家」,該榮譽是從15位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傑出企業家中挑選出來的,李嘉誠奪魁當之無愧,他也是當今最大影響力的國際人物之一。
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兩年後,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優酷吧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李嘉誠年歷 1928·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今潮州市湘橋區)北門街面線巷5號。
1933 李嘉誠入潮安縣府城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36 李嘉誠隨父轉入潮安縣庵埠鎮(今彩塘)崇聖小學就讀至1938年。
1939·6月 李嘉誠隨父到潮安縣郭壟小學就讀。是年6月21日,日寇侵佔汕頭,翌日又佔領潮安縣庵埠鎮。
1940·年初 李嘉誠隨父到祖母許氏出生地澄海縣隆都鎮後溝村避難。不久,全家又逃往文祠鎮松坑村躲避戰亂。 年終 李嘉誠隨父親從文祠鎮松坑村長途跋涉,歷盡艱辛,逃亡到香港。其後李嘉誠不忘自學,充實自己。
1943 李嘉誠的父親不幸病逝。從此,李嘉誠只好提前挑起贍養母親和撫養弟弟、妹妹的重擔。後來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鍾錶店當店員,兩年後又到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廠當推銷員。
1948 李嘉誠任塑膠廠業務經理,後晉升為總經理。
1950 李嘉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5萬港元,開設一間小型塑膠廠,取名 「長江」。
1957 在香港北角創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

② 許世勛有幾個子女聽說還有個二公子 收養的 是真的嗎

截止2020年3月,許世勛有3個孩子。長子晉干,幼子晉亨,女兒雪元。二公子許晉亨是親生的不是撿的。

許晉亨為香港有名的鑽石王老五,與娛樂圈多位女星拍過拖,劉嘉玲初出道時就與他熱戀,一度談婚論嫁但許家長輩反對最終不了了之,兩人保持好友關系。

1991年1月8日,許晉亨與賭王何鴻燊的千金何超瓊結婚,這段港澳兩大家族聯姻一度被視為佳話,婚禮時更連擺4晚夜宴。2000年8月30日,何超瓊宣布離婚。2008年10月28日,李嘉欣與許晉亨到香港金鍾紅棉道婚姻注冊處正式遞交結婚申請。

(2)香港許氏股票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許世勛,男,廣東湛江人。許愛周第三子。曾任恆生銀行、《南華早報》主編、香港電燈公司及匯豐銀行董事,還擔任匯豐銀行董事局副主席。1989年其兄許士芬逝世後,他成為家族產業的主持人,他私人擁有富麗華大酒店232萬股,恆生銀行600萬股,海港企業69.6萬股。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1987年將家族公司順昌航業全部船隻售出,套現數億元,其家族擁有資財約65億,列1990年香港富豪榜第15位。許世勛家族財富主要來自商廈和豪宅。市場人士估計,許氏家族在港持有的多項物業,值逾420億元。

③ 石天演過什麼電影

石天中國香港影視演員。導演、製片人。1950年生於北京。1968年畢業於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所。專修電影技術與演技。畢業後1973年主演了《桃李春風》、《北地胭脂》、《憤怒青年》等影片。1973年後相繼在嘉禾、許氏以及台灣長弓等影片公司任演員。1978年參加拍攝《蛇形刁手》、《醉拳》等功夫片。1980年與麥嘉、黃炳耀合組奮斗影片公司,後擴展為新藝城影業公司。任演員、製片、導演。曾任香港影壇重要喜劇功夫片《最佳拍檔》系列電影的製片人。1983年始任導演。

參與影片:

財叔之橫掃千軍THERAID(1991)

紅場飛龍TheDragonfromRussia(1990)

八寶奇兵TheyCametoRobHongKong(1989)

英雄本色·Ⅱ(1987)

難兄難弟(1982)

追女仔(1981)

最佳拍檔(1981)

老虎田雞(1978)

三進山城(1965)

香港老牌演員石天,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東海集團股東,

石天:野心化動力

〔事業———電影〕

野心·奮斗·誠實

猛一提「野心」二字,似乎總會讓人想到野心家之類的陰險角色,其實,野心也是一種動力。

石天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當年還是一個小孩的石天就特別喜歡看名人的自傳,看他們的失敗與成功,看他們的人生經歷,慢慢的,他確立起一個目標,一定要在社會上功成名就。小小年紀的石天,做夢都夢到自己發達。那時,年紀輕的人要獲得成功,通過娛樂圈是一條捷徑,而石天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活躍分子。1969年,他加入了邵氏影城,當時邵氏是香港最有規模的影城,他選擇讓自己在一個好的搖籃裡面成長。

石天說,「那時我很年輕,二十歲左右,沒有太多角色,當時男角講究成熟倜儻、英俊瀟灑,俺老人家沒有到那個分量,演不了,只好學習一些幕後的東西。由於嚮往成名成家,所以也比別人努力」。

「邵氏影城是當時惟一有訓練班的組織,從外形、潛質、語言、化妝、動作等各方面進行培訓挖掘,大概學了一兩年。當時因為沒有現場收音,需要幕後配音。一出戲三四百元,9個小時錄一天,三天就錄完了,一天配兩組,又好玩又賺錢,也不用怎麼花錢,所以存了不少錢。那時候也學到了許多的東西,為後來奠定了基礎。天天看別人表演,也看會了課堂外的東西,別人的長短我都學到了,燈光、攝影、構圖、布景、服裝什麼的,非常全面。」

在邵氏影城呆了七年後,石天就到外面以自由演員的身份發展,成龍當時已經很紅,一些喜劇動作片,如《蛇形刁手》、《醉拳》,非常好,當配角的石天等當然也就紅起來了。

「我也被定型為喜劇動作演員,在電影界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野心也更大了。」

由於怕一個人辛苦,石天和幾個好朋友———光頭佬麥佳、編劇黃百鳴等於1979年開始了新藝城電影公司,開始拍創業,吳宇森《滑稽時代》就是他模仿卓別林的一部戲,還有《歡樂神仙窩》,走的是喜劇家庭路線。

石天說:「《追女仔》是我老人家第一部變成時裝人,非常現代化的一部戲,一個大改造。當時第一場招待記者試演的時候反應不大,所以非常緊張,能否賣座就看午夜場,這是一個指標,觀眾的反應都很直接的,但是在午夜場的時候卻爆棚了。」影片收得了上千萬的票房,打破了當時的記錄,後來,《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先後出爐。

在石天他們的苦心經營下,有中國人的地方無不知道「新藝城」。

〔經商———房地產〕

賺錢·買房·投資

拍電影後期的石天已經兼做房地產了,那時石天對房地產行業不太懂,只是做些房子、鋪位的買賣,賺個差價。

縱橫商海的石天如今說,其實投資房地產跟電影一樣,本身就是期貨

拍《英雄本色·第二部》的時候石天在美國紐約買了很多關於房地產和金融方面的書,全部都死K了一遍,他以前是絕對不會看的。從那時開始,他潛心研究經濟,開始慢慢明白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了。「學電影時給我打好一個非常強的預估市場的能力,當研究了金融、房地產業後,懂得了如何把這種感覺融入到其中。美國的期貨、指數,香港的股票我都參與。1993、1994年在泰國投資度假休閑中心,過程比較久,不幸碰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差點被打垮了。」

經歷了許多事情,石天說,現在對人生看得很淡了,跟年輕時不太一樣。

〔生活———三愛好〕

高爾夫·雪茄·咖啡

生活中的石天有許多愛好,不過高爾夫、雪茄、咖啡是他的最愛。

打高爾夫,石天通常在沙河、深高這兩個場,比較方便,球場挺好的。

石天說,香港那邊沒有球童,以前只是打打球、吃吃飯就走了,現在愛流連了,打打球,交交朋友。

打球跟人生一模一樣,很累,每次打不可能都落在同一個地方,不要去跟別人比,「為什麼同一個村子裡來的,為什麼他就比我好呢?」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使自己和別人發展不一樣。

2轉帖石天:野心化動力

除了打打高爾夫,石天的另一愛好就是喜歡抽雪茄,雪茄是丟不下的。抽了20年的雪茄,石天總是不時用火機,一不吸就很容易滅了。

石天的衣袋裡常常裝著兩種雪茄,裡面都是最好的古巴雪茄,石天最喜歡的是高希霸,味道特別醇,香味很特別。很多人說抽雪茄是身份,是品味,其實未必,「我只是享受這種感覺。畢竟兩三百元一根,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但是它給了我一種享受,不同味道,不同品質的效果,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品味。

「我抽雪茄不往裡吸,只是聞聞那個味而已,享受那種感覺,濃濃的煙草味道,的的確確的煙草味道,雪茄文化說來話長,每根雪茄都有它美麗的傳說,最簡單容易記住的就是,每根雪茄在它的原產地都是通過那些美麗的女士在大腿上把它搓成的。」

當然,石天也愛喝咖啡,愛喝不加糖、不加奶的EXPRESSO,味道比較濃。

〔個人簡介〕

石天,祖籍天津,57歲。3歲開始到香港生活,從小受港式教育。1969年加入電影這一行,繼而開始他成為中國電影界名導演、名製片人、名演員的成功之路,曾與黃百鳴、麥嘉組成名震亞洲的新藝城電影公司,拍出多部享譽中外,影響至今的優秀影片,如《滑稽時代》、《歡樂神仙窩》、《追女仔》、《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是出自新藝城之手,身為老闆之一的石天參與了其中幕前、幕後的工作。後來,他又涉足了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石天物語〕

誠心待人。不要跟人耍花招,弄虛作假;

在一個社會里,出外靠朋友。困難的時候,你要真誠地去告訴別人,他會誠心地去幫你;

人一定要往前看,不能往後看。忘記別人欠你多少錢,他有,他會還你,沒有,你催也沒有用,下次碰到了他不好意思還會請你喝杯咖啡;

人不要怕老,對待年輕的把他們當弟妹子女看,只要我懂,我一定會告訴你;

吃虧就是佔便宜,你從他身上學了一招,你已經學到東西了。不要怕吃苦,比別人多做一點事會怎麼樣呢?他為什麼不做,我怎麼又要做呢?上級第一天看不到,第二天看不到,但是總有一天會看到。下回你就有機會升遷。本版圖片均由石天提供

57歲,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意味著退休,意味著含飴弄孫,但石天是個例外。一直以來他始終堅持一個信條:奮斗!

從電影到地產,從賺錢到生活,從香港到深圳,他完成了人生旅途的一個又一個跨越———

④ 請問香港的證券公司排名

1、國元證券:國元證券(以下簡稱「公司」)是為順應信證分業、行業重組的發展趨勢,由原安徽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和原安徽省信託投資公司作為主發起人,於2001年(辛巳年)8月設立。

2007年10月30日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借殼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的綜合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19.641億元人民幣。股東代碼「000728」。

2、華泰證券:華泰證券即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江蘇省證券公司,於1990年12月成立於南京,是中國證監會首批批準的綜合類券商,也是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

3、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海通證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之一,擁有一體化的業務平台、龐大的營銷網路以及雄厚的客戶基礎,經紀、投行和資產管理等傳統業務位居行業前茅,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和PE投資等創新業務領先行業。

5、廣發證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中國首批綜合類券商之一,是一家與中國資本市場一同成長起來的新型投資銀行。

⑤ 香港喜劇電影鼻祖麥嘉,為何因炒股與黃百鳴分道揚鑣

因為他太沉迷於炒股這件事情了,黃百鳴與他的理念不同,所以兩個人就發生了爭執,最後就選擇分道揚鑣了。

⑥ 石天的個人經歷

1968年畢業於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所。專修電影技術與演技。畢業後1973年主演了《桃李春風》、《北地胭脂》、《憤怒青年》等影片。
1973年後相繼在嘉禾、許氏以及台灣長弓等影片公司任演員。
1978年參加拍攝《蛇形刁手》、《醉拳》等功夫片。1980年與麥嘉、黃炳耀合組奮斗影片公司,後擴展為新藝城影業公司。任演員、製片、導演。曾任香港影壇重要喜劇功夫片《最佳拍檔》系列電影的製片人。
1983年始任導演。 曾與黃百鳴、麥嘉組成名震亞洲的新藝城電影公司,拍出多部享譽中外,影響至今的優秀影片,如《滑稽時代》、《歡樂神仙窩》、《追女仔》、《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是出自新藝城之手,身為老闆之一的石天參與了其中幕前、幕後的工作。後來,他又涉足了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石天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當年還是一個小孩的石天就特別喜歡看名人的自傳,看他們的失敗與成功,看他們的人生經歷,慢慢的,他確立起一個目標,一定要在社會上功成名就。小小年紀的石天,做夢都夢到自己發達。那時,年紀輕的人要獲得成功,通過娛樂圈是一條捷徑,而石天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活躍分子。1969年,他加入了邵氏影城,當時邵氏是香港最有規模的影城,他選擇讓自己在一個好的搖籃裡面成長。
石天說,「那時我很年輕,二十歲左右,沒有太多角色,當時男角講究成熟倜儻、英俊瀟灑,俺老人家沒有到那個分量,演不了,只好學習一些幕後的東西。由於嚮往成名成家,所以也比別人努力」。
「邵氏影城是當時惟一有訓練班的組織,從外形、潛質、語言、化妝、動作等各方面進行培訓挖掘,大概學了一兩年。當時因為沒有現場收音,需要幕後配音。一出戲三四百元,9個小時錄一天,三天就錄完了,一天配兩組,又好玩又賺錢,也不用怎麼花錢,所以存了不少錢。那時候也學到了許多的東西,為後來奠定了基礎。天天看別人表演,也看會了課堂外的東西,別人的長短我都學到了,燈光、攝影、構圖、布景、服裝什麼的,非常全面。」
在邵氏影城呆了七年後,石天就到外面以自由演員的身份發展,成龍當時已經很紅,一些喜劇動作片,如《蛇形刁手》、《醉拳》,非常好,當配角的石天等當然也就紅起來了。
「我也被定型為喜劇動作演員,在電影界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野心也更大了。」
由於怕一個人辛苦,石天和幾個好朋友———光頭佬麥嘉、編劇黃百鳴等於1979年開始了新藝城電影公司,開始拍創業,吳宇森《滑稽時代》就是他模仿卓別林的一部戲,還有《歡樂神仙窩》,走的是喜劇家庭路線。
石天說:「《追女仔》是我老人家第一部變成時裝人,非常現代化的一部戲,一個大改造。當時第一場招待記者試演的時候反應不大,所以非常緊張,能否賣座就看午夜場,這是一個指標,觀眾的反應都很直接的,但是在午夜場的時候卻爆棚了。」影片收得了上千萬的票房,打破了當時的記錄,後來,《最佳拍檔》、《搭錯車》、《倩女幽魂》、《開心鬼》、《英雄本色》等著名的影片都先後出爐。 拍電影後期的石天已經兼做房地產了,那
時石天對房地產行業不太懂,只是做些房子、鋪位的買賣,賺個差價。
曾是深圳農科中心卡碧桃BBQ的創始人,並在景田開設第二分店。三吧一體的烤烤吧曾被譽為深圳的蘭桂坊,三吧即燒烤吧,咖啡吧,音樂吧。
縱橫商海的石天如今說,其實投資房地產跟電影一樣,本身就是期貨。
拍《英雄本色·第二部》的時候石天在美國紐約買了很多關於房地產和金融方面的書,全部都死K了一遍,他以前是絕對不會看的。從那時開始,他潛心研究經濟,開始慢慢明白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了。「學電影時給我打好一個非常強的預估市場的能力,當研究了金融、房地產業後,懂得了如何把這種感覺融入到其中。美國的期貨、指數,香港的股票我都參與。1993、1994年在泰國投資度假休閑中心,過程比較久,不幸碰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差點被打垮了。」
生活中的石天有許多愛好,不過高爾夫、雪茄、咖啡是他的最愛。

⑦ 個人收外匯年度限額是怎麼算的

在中國個人結匯的年度限額是5萬美元,超過5萬美元之後,當年就不能結匯。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內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

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項下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資本項目項下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7)香港許氏股票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主體區分境內與境外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性質區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個人外匯業務。按上述分類對個人外匯業務進行管理。

銀行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為個人辦理外匯收付、結售匯及開立外匯賬戶等業務,對個人提交的有效身份證件及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匯款機構及外幣兌換機構(含代兌點)按照本辦法規定為個人辦理個人外匯業務。

⑧ 無厘頭是什麼意思

無厘頭,原是廣東廣州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電台的軟硬天師二人組合和電影明星周星馳都以此著名。

從其概念和內涵來看,《咬文嚼字》作了兩種解釋:一說「哩頭」即「來頭」,因為粵語中的「哩」和「來」同音,顯然,「無哩頭」就是沒有緣由、沒有來頭、沒有由來、沒頭沒腦、莫名其妙之意;一說「哩頭」就是「准則」,「無哩頭」即「無准則、無分寸、亂來」,「由此引申出戲說、搞笑等義」。


(8)香港許氏股票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無厘頭因電台節目播報而起: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軟硬天師」林海峰與葛民輝,1988年3月兩人以二十一歲的年紀加入香港商業電台,藉由「黐線佬」(狂人、神經病)的姿態出現,「亂嗡」(胡說)一通,除了風靡青少年模仿其言行,更引來許多家長、教師投書報章,認為「軟硬天師」是年輕一代的心靈毒葯。

⑨ TVB是什麼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
英文縮寫:TVB
常被稱為:無線電視、無線
坊間稱呼:無記、三色台
簡易稱呼:無線
成立時間:1967年11月19日,
首任主席:利孝和,至1982年心臟病逝世,
接任主席:邵逸夫,1980年至今。
<股權分布>
公眾持有 56.01%
邵太姐妹(香港)有限公司(26%)
邵太基金(香港)有限公司(6.23%)(非牟利)
Maxthon Assot Managiment Limited (6.02%)(基金)
Wikimedia, Inc. 硬膠財務公司管理(5.74%)(基金)

無線高層
[編輯本段]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
原名邵仁楞,籍貫浙江寧波鎮海,出生於上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1907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副主席:方逸華
.人稱"六嬸'',邵逸夫的第二任妻子.方逸華女士曾經是邵逸夫身邊的得力助手,日久生情,但當時因為邵逸夫的原配黃美珍女士尚在世,方逸華只好默默地守在邵逸夫的身邊.1985年黃美珍女士逝世,方逸華在邵逸夫身邊待了四十多年,終於正式升級。即使兩人並沒有形式上的婚姻關系,但外界早巳明白方逸華實際上就是邵氏的老闆娘。1996年,89高齡的邵逸夫和方逸華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辦理注冊結婚。 2005年,邵爵士因年事已高,將TVB交給方逸華管理,自己只是掛名的主席.方逸華升級為主席.

副行政主席兼執行董事、:梁乃鵬
梁乃鵬出身富裕,家族於1949年遷到香港後,家道便告中落,故梁氏12歲就開始在酒店當待應生,依靠自修升學,20歲才讀上中學3年級,但最終考入香港大學修讀經濟及政治學,畢業後遠赴英國吉爾福特法律學院進修,取得律師資格。梁返港後加入「胡與胡律師事務所」,更成為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
離開法律界後,梁氏轉而從商,擔任多間上市公司的董事,在2003年9月,更獲委任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副行政主席兼執行董事,同時成為旗下不同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例如TVBS的董事長。另一方面,梁亦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獲任不少獨立法定機構的公職,例如在1993年至2007年間,梁氏就為民眾安全服務隊隊長。

董事總經理:利陸雁群
孝和夫人說起陸雁群,應該先說一下利氏家族,因為陸雁群出嫁後即名為利陸雁群,成為利氏家族成員。利氏家族所經營的生意,可謂包羅萬象,除地產及物業收租外,還包括了酒店及投資控股,主要財產包括了持有上市公司希慎興業約45%的股權、持有利園國際酒店主要股權以及美都酒店、廣州花園酒店、興華半導體公司、上海商業銀行、銀聯保險、享寶財務、香港鋼管以及銅鑼灣數幢物業的業權等。現時利氏家族成員,持有部分電視廣播及電視企業的股權,另加上上海商業銀行、銀聯保險、享寶財務、香港半導體公司、太古、國泰、恆生、中煤、匯豐及和黃等多家公司的股權。

無線總經理:陳志雲
政務官出身,以「韋家晴」之名當過DJ,1994年任職「無線」節目部總監,1996年兼任外事部總監,2002年先升為助理總經理,2004再跳升至總經理之職,負責節目、製作等五個部門,極受器重。他在「無線」收費電視主持《志雲飯局》,又以「韋家晴」的藝名為《向世界出發》配音。由於他人脈廣,有急才又具創新性,兼常陪「六嫂」方逸華唱K聊天,故甚為得寵。陳平日喜好跟人講佛經和吃齋,素有「志雲大師」的稱號,也有下屬在背後稱其為「韋公公」。

製作部戲劇分部副總監:曾勵珍.
戲劇製作總監
人稱「珍姐」。1974年加入無線至今32個年頭,最初由助理編導做起,後來擢升至戲劇分部副總監,無線所有劇集都要交給她做最後審批。曾勵珍曾經對幕前工作很感興趣,在投身無線的第二年,曾參與劇集《相見好》的演出。經歷了邵逸夫和方逸華掌權的兩個時代,依然屹立不倒。每年台慶頒獎禮上,花旦小生人人公開「多謝珍姐」,賣口乖博上位。

藝員分部助理總監:樂易玲
製作資源部副總監
而現年47歲的樂易玲,早年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策劃了多部電影,曾和鍾鎮濤拍拖。1993年結婚後退出娛樂圈,到2003年才重出江湖,出任無線藝員分部助理總監,管理旗下700多名藝人。樂易玲善於開源節流,上台後大刀闊斧地裁員,另一方面又積極將旗下藝人演出的節目推銷到東南亞,開拓財源。

無線製作部總監:梁家樹
是香港無線電視監制,曾任無線製作部助理總監,於1973年加入無線電視。宣萱稱呼他老爺。妻子是香港無線電視前藝員部經理蕭笑鳴(芭姐),幼女是無線電視藝員兼歌手梁靖琪。

電視製作部經理:梁材遠
於1979年為電視劇抉擇擔任編導工作。曾任香港無線電視戲劇分部經理。有傳前香港無線電視監制鄺業生於2004年離職是因戲劇分部副總監曾勵珍為保梁材遠才放棄鄺業生。 根據報導,梁材遠的回應是「我一向宗旨是交到貨,有收視、保持水準及幫老闆賺錢。」。

電視頻道
[編輯本段]

1967年,香港政府開放電視頻道,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奪得。

翡翠台(TVB Jade)
香港最高收視的中文電視台
成立時間:1967年11月11日
首個節目:芥蘭蛋治大炒車
明珠台(TVB Pearl)
無線電視的免費英語電視頻道
在黃金時段內,明珠台是全廣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絕大部分是外購節目。
成立時間:1973年11月11日
翡翠2台(TVB J2)[試播中]
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
匯聚日、韓、台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
網羅最潮爆偶像劇、綜藝、娛樂、文化、生活資訊、音樂節目、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
高清翡翠台(TVB HD)
配合數碼廣播新潮流,播放高清數碼節目,極盡視聽享受。
成立時間:2007年12月31日
TVB8
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搜羅娛樂新聞、潮流動向及綜藝節目;內容融合大中華及日韓文化。
TVB星河頻道
24小時播放TVB劇集及電視電影。採用雙語廣播(普通話和粵語)。
TVBS
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的衛星
TVBS NEWS
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的衛星電視台:
以新聞為主的頻道
TVBS-G
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的衛星電視台:
播出無線電視製作的劇集
TVBS Asia
台灣地區,無線透過聯營機構經營的衛星電視台:
向亞洲其他地區播出

無線收費電視台
在香港,無線現有7個收費電視台,分別是:
無線新聞台/新聞2台:24小時新聞頻道
無線兒童台:兒童及合家歡頻道
無線劇集台:劇集及娛樂節目頻道
無線音樂台:24小時音樂節目
無線經典台:TVB經典劇集
無線生活台:24小時生活資訊節目
無線娛樂新聞台:24小時娛樂新聞
在澳洲,無線透過旗下機構經營兩個收費電視台
TVBJ翡翠衛星台:香港翡翠台的澳洲版

收視突圍
[編輯本段]

「收視率」作為衡量一個電視節目是否成功的根本,它的高低能決定電視台的收入以及未來節目的製作方向,香港地區自1991年10月以來,改以設置個人收視紀錄系統來計算電視節目的平均收視。這種方法較之前的統計方式准確。所謂收視率的點數,並非代表一般人所認為的收視百分比,而是代表一定數量的觀眾。而就目前來講平時大家所說的收視一點則代表65810觀眾。無線的劇集一般都可以佔有香港8成以上的收視百分比。目前TVB劇集收視最高記錄為2000年大熱情景喜劇《男親女愛》和2005年5月1日外購劇《大長今》大結局創下的50點。而香港每天固定的收視群體大約有300多萬左右,故此TVB收視中所說的30點便有8成以上的收視,是以它穩奪的收視群體來推算的。

1992~2007年TVB翡翠台最高收視劇集
年份 劇集名稱 平均收視 最高收視
1992年 巨人 36點 43點
1993年 包青天(外購劇) 36點 43點
1994年 包青天(外購劇) 36點 43點
1995年 刑事偵緝檔案 32點 38點
1996年 西遊記 36點 43點
1997年 大鬧廣昌隆 36點 45點
1998年 天地豪情 35點 45點
1999年 狀王宋世傑Ⅱ 32點 42點
2000年 十月初五的月光 36點 46點
2001年 小寶與康熙(外購劇) 36點 46點
2002年 齊天大聖孫悟空(外購劇) 34點 40點
2003年 戇夫成龍 37點 46點
2004年 棟篤神探 33點 39點
2005年 大長今(外購劇) 36點 50點 [自製:我的野蠻奶奶 34點 最高38點]
2006年 女人唔易做 33點 41點
2007年 師奶兵團 33點 42點

歷史發展
[編輯本段]
香港無線電視台經過半年的試行運作,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台

當時的員工只有約200人。現在無線已是世界第二大的中文節目製作公司(僅次於中國大陸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有合約演員大約1,5000名,為香港、澳門及珠三角地區提供免費和收費電視節目。

無線的創辦人包括「長沙灣地王」希慎興業大股東家族成員利孝和先生、「國語電影大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主席邵逸夫爵士等人,

50年代,大量競爭者開電視台加入競爭,包括麗的電視、佳藝電視、亞州電視、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不斷向政府施壓,其他電視台只准許播放政府廣告。不久,麗的電視(亞洲電視)、佳藝電視、有線電視宣布結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再向政府施壓,不準許其他人營辦電視台。

無線電視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The Asia Media Journal),成立初期只有員工約200名,至今共雇約50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附屬公司員工。

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無線電視創辦人是利孝和等人,另一創始股東邵逸夫爵士。

香港電視集團在1984年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1988年,香港電視集團一分為二,電視業務為主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取代香港電視的上市地位。無線電視1985年成為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至2004年9月剔除。

首任主席由利孝和擔任直至他1980年逝世,由邵逸夫爵士接任至今。無線分為翡翠台和明珠台,分別播映中文(廣州話)和以英語為主的節目。由於香港華人人口佔9成以上,所以翡翠台的收視比較明珠台為高。

其他地方的中文電視台,例如中國大陸、加拿大、美國、澳洲和新加坡,均有播放無線製作的節目和劇集。無線的劇集在國際上知名度頗高,不少香港的明星是在無線展開影視生涯,例如周潤發、張曼玉、梁朝偉、周星馳等,「四大天王」大多出自TVB。

無線每年舉辦的慈善籌款節目有「歡樂滿東華」和「星光熠熠耀保良」。其他的大型節目,例如台慶和每年七月尾的「香港小姐」選舉,會向海外播放。無線網羅了香港大部份演藝人,並曾一度以合約形式造成壟斷,其中許氏兄弟(即許冠文、許冠英和許冠傑)的電影《賣身契》,就是諷刺70年代電視台利用合約來控制藝人的發展。不過這種做法可以集中有限的資源,取得更好的發展先機。

隨著90年代初,政府立法禁止播放香煙廣告後,電視台少了一個穩定而龐大的收入來源;加上90年代中期,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加入香港市場,無線在香港的領導地位及影響力被削弱,其原有的市場份額已被多個競爭者及其他新興媒體瓜分。為維持公司發展,無線在香港、台灣、東南亞及歐美地區成立多條衛星及收費頻道,以及在香港建立收費電視系統銀河衛視。銀河衛視的用戶至今不到1萬,較其他收費電視為少(香港有線電視、NOW寬頻電視和香港寬頻電視)。

劇力萬鈞
[編輯本段]
說到劇集,這可算是TVB的品牌產品,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凡的聲譽。TVB向來都有自己獨特的拍片機制,它每年都會製作近千小時的電視劇集,而最近也已決定在數量上有所增加。目前TVB的電視廣播城總共擁有五間電視劇錄影廠,每天不停製作電視劇集,而電視劇中的全部所謂的"廠景」就是在這些錄影廠中完成的。說俗一點這些廠就是「電視劇的製作車間」。
從1967年11月19日TVB建台之初首部劇集《夢斷情天》到現在,歷年來TVB所推出的電視劇集接近一千五百部,大約有8萬多小時。這當中包含形形色色的各類題材,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溫馨鄰里劇、處境喜劇、小品式劇集、單元劇、時裝愛情劇、古裝武俠劇、青春勵志劇、懸疑推理劇、偵探緝兇劇、警匪劇、各類專業題材劇以及電視電影,可謂應有盡有。完全能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年齡段的觀眾。而且這些劇集當中不少還成為了「經典」,變成了觀眾心目之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同時也創造了多個收視奇跡,為TVB帶來極大的口碑和榮譽。
在TVB的劇集珍藏寶庫之中,有不少劇集為TVB創造了歷史上的多個第一:如1973年3月19日的〈煙雨蒙蒙〉(集數20集)就是TVB第一部彩色製作的電視長劇;而1976年6月28日的〈書劍恩仇錄〉(集數 100集)是TVB第一部改編是TVB第一部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劇集,自此時裝與古裝劇雙線發展,同時也使金庸的改編劇不斷地活躍於TVB熒屏上,多年來翻拍的次數更是破了紀錄,幾乎每隔十年當中幾部熱門的小說就會重拍一遍,如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每次重拍推出幾乎都能有新的元素給觀眾.其實TVB是買斷了金庸小說香港地區的電視劇拍攝權的,所以能不斷地從在「寥寥的作品」中推出新作;而在1976年11月1日 推出的〈狂潮〉(集數120集)則是TVB第一部百集豪華時裝劇,自此掀起百集長劇熱潮,其實在上世紀70、80年代TVB出品的劇集50、60集長的是很常見的,只是到了後來由於觀眾對長篇劇熱潮的減退,TVB才轉向推出以20集長為主的電視劇; 到了1980年8月4日的〈輪流轉〉則是TVB首部以一個編劇一個編導,負責一星期五集戲的長篇劇 ;自此之後TVB為了不斷滿足和迎合廣大觀眾的口味時常會在所推出的劇集中增加新的元素,搞搞新的意思。至於要數TVB劇集中集數最長的電視劇就非溫馨鄰里劇〈真情〉莫屬了,這部劇多達1千多集,播出的時間長達5年多;而按投資成本計,投資量最大的劇集就是1999年的跨世紀百集長劇〈創世紀〉,投資成本總共1億多港元,簡直破了香港電視劇投資成本的紀錄。

⑩ 許榮茂的人生經歷

自小不想出人頭地的許榮茂,受到從醫的父母對他的影響,選擇了中醫,然而這對他日後從商大有裨益。「中醫講究平和,不會為一些小事急躁。我覺得有一些人很聰明,但暴躁起來不考慮後果,這是做事業的大忌。」也因此70年代到香港尋求發展的許榮茂能平和地正視自己的生存狀態:「我當時只會講閩南話和普通話,所以從事中醫沒有先決條件,病人說什麼我都聽不清楚。」他打的第一份工是在葯店裡當伙計,只幾天的光景,因為不能適應粵語,就又跑到工廠去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當上了證券經紀人。幾經辛苦,有了積累後,他自己開設了一家金融公司。從1981年到1983年,兩年光景他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
32歲的許榮茂身價已過千萬,開始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在金融市場我比較順利。很多人第一桶金可能要經過長期的拼搏,我運氣稍好一點。不過我對經濟非常感興趣,如今還一直閱讀經濟方面的書籍。」據屬下講,許榮茂對數字敏感,心算過人。許榮茂的傳奇也由這里開始。
覺得還是做實業踏實的許榮茂,在80年代中期將資金向紡織和成衣。在香港、內地開設工廠。
最重要的人生機遇是在1989年。「這一年我轉做房地產。以前做服裝特別累,員工多,業務量大,但利潤微薄。幫美國人做加工,等於為他人做嫁衣,成衣後貼上他們的標簽,沒有自己的品牌。這雖然也是實業,但缺少滿足感。現在我們建一幢幢雄偉壯麗的大廈,既能美化城市,改善人們的生活,又給自己帶來事業成功的欣慰。」此後的10多年裡,許榮茂南征北戰,不管房地產形勢是高峰,還是低谷,他的事業總能蒸蒸日上。許世壇將這一切歸功於父親的眼光:「他總能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看到。」當無人看好中國內地房地產時,1989年的他出巨資在家鄉福建進行了一系列項目開發。然而當大江南北的中國房地產如火如荼時,他卻攜妻帶子轉到了澳大利亞搞起房地產。1994年北京房地產低落時期,他卻大舉進入,以至後來的高檔外銷公寓在北京家喻戶曉:紫竹花園、亞運花園、華澳中心、御景園等等,但許榮茂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2000年北京房地產再上高峰,上海正是低谷,許榮茂又力排眾議地將投資轉向上海,再一次證明許榮茂有自己獨特的經營之道。
大多數人真正開始注意許榮茂是2000年8月,因恆源祥而聞名滬上的上海萬象集團突然宣布正式變更第一大股東,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許榮茂才浮出水面。 許榮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國香港做過股票經紀人,他的第一桶金便來自於香港八十年代初的股市。回到中國國內後,他做過服裝出口生意,主要銷往美國;之後又投資了200萬美元在他的家鄉福建建造了一個度假村 。後來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高檔房地產項目的投資,開始於北京,而主要的業務都在上海。
1994年2月4日,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原名「上海萬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商業百貨零售業。
2000年8月上海世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受讓黃浦區國資辦持有本公司6250萬股國家股,以第一大股東身份正式入主上市公司,並於2001年4月30日變更公司名稱為「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世茂股份 ,股票代碼:600823);同時主營業務轉型,從商業百貨業轉為房地產綜合經營開發。2002年12月上海世茂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議受讓上海世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法人股6250萬股,成為本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在新一屆董事會的領導下確立了「誠信、專業、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和大力拓展房地產新主業的產業發展戰略。
世茂集團去年的銷售收入達到5億美元(2000年2.5億美元),納稅超過0.12億美元,有1500名員工。世茂集團現在主要投資於5大項目,預計總投資達25億美元,同時也開始往中小城市發展。許榮茂有MBA學位。 許榮茂是在2000年美國為中國加入WTO簽署協議之後進入上海的 ,中國加入WTO勢在必得。上海將會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成為國際大都會。因此我們把自己融入上海的定位放在做高檔房地產。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內成為中國最大的高檔房地產開發商。
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大,但競爭也非常激烈。截止2002年,上海已經擁有將近4000家房地產公司 ,2001年,房地產一手市場銷售1800萬平方米,二手市場銷售1400萬平方米,其數量相當於歐洲的總和,香港的5倍。「現在不少外地的房地產公司到上海來,都有雄心壯志,拿的都是1000畝、2000畝的地。這將對中檔市場構成致命打擊。」許氏稱,上海高檔市場的壓力不大。據統計,截止2002年,上海每平方米售價在1萬元以上的樓盤占總量的3%還不到。許榮茂認為,做高檔房地產有兩個門檻,第一是規模,第二是龐大的資金要求。沒有規模形成不了高檔樓盤,光有一棟或者幾棟高級樓盤,周圍沒有公園,沒有大片綠化,這種房子還不是高檔的。只有主題公園、綠化、會所、中、小學、幼兒園、商城等配套齊全才能形成高檔房產。 與世茂股份有關的項目有湖濱花園、國際廣場、北外灘、佘山莊園,還有北京呼家樓項目。呼家樓項目原先世茂股份是第一大股東,在增資時受上市公司對外投資額度的限制,北京市政府的公司首創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世茂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是北京朝陽區房地產公司。這個項目佔地面積31.5萬平方米,地理位置又好。首創集團成為該項目的第一大股東並承擔12億元的貸款擔保。這個項目注冊資金3億元,世茂股份投資了8000萬元,長線的回報應該是比較好的。
但短期看,世茂股份的業績並不樂觀,公司已經公告,預計2002年中期每股收益與2001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許榮茂說,世茂股份明年的收益肯定比較好,今年則存在未知數。湖濱花園今年銷售10億元沒有問題,「但能不能計入上市公司的收益,這是一個財務記帳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