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股市哪一年上市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Ⅱ 中國股市哪一年上市
中國股市是在1990年12月19日開盤的,最初只有上海證券交易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於1991年成立,從此股市開始了快速發展的歷程。目前,中國股市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中國股市出現過幾次牛市熊市分別有什麼特點?
經常聽到一些人問:在中國的股市裡能賺錢嗎?
其實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問題,沒有什麼好回答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偽問題,卻縈繞在很多人的心頭,特別是對那些初入股市,或者是駐足觀望准備入市的人。
為什麼是一個偽問題呢?
因為這好比是問:我倒騰海鮮能不能賺錢?我開個火鍋店能不能賺錢?我搞個度假村能不能賺錢?……
這些問題能用能不能賺錢來回答嗎?
一切都取決於你。
你的條件,你的狀況,你所擁有的資源、渠道,甚至是你的認知,你的閱歷。
這些都要結合起來,才能對所要從事的項目前景進行評估。
做生意是這樣,做投資做交易也是如此。
自然也沒有炒股能不能賺錢這一說。
炒股能不能賺錢?一切也取決於你。
取決於你是否能看懂股票?理解市場?是否可以嚴格的執行規則?是否能夠克服自己的貪嗔痴疑。
而不是A股能不能賺錢?或者H 股、美股能不能賺錢?
還有不少人經常罵A股,動輒拿美股或其他股說事,什麼A股就是垃圾,人家其他的股市才適合投資者雲雲。這種人顯然是不了解什麼是資本市場,更不了解中國的股市。如果你在A股都賺不了錢,憑什麼你就能在美股或者其他股賺到錢?
炒股如同做生意一樣,必須要對這個市場有所了解,明白這個市場的邏輯才行。如果滿腦子都是扭曲的認知,還要指望來這里掙錢,那真是有違天理。
要說炒股和做其他的生意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炒股的自主性更強。是贏還是虧,贏多少,虧多少,基本上取決於自己如何做。而做其他的生意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得受各方面外部條件的制約和牽絆。
但這並不意味著炒股就比做生意來的更容易更輕松。當然,如果你本身就是以一種游戲的心態,拿一小點資金來股市玩玩,根本不在乎輸贏,那也可以做得很輕松。
但那就不是做投資,而是玩游戲了,那是另外一個范疇的事情。
另外炒股的風險性一點都不比做生意小。不管做什麼生意,只有少數人能夠長期活下來,炒股票同樣如此。
而且炒股所受的煎熬同樣也不遜於做其他的生意。
炒股風險那麼大,成功率那麼低,還要承受那麼多煎熬和辛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生生不息?
因為門檻低!
只要門檻低,進入的人就會足夠多。
但是門檻低的事情恰恰是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看懂了股票,明白了市場,炒股也可以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
但是要達到這個階段並不容易!必須要在市場上經歷過錘打煎熬,甚至付出代價,才可能達到。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確實很愜意,只是之前的艱辛往往被人忽略了。
中國股票的面值是多少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
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
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
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
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
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
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
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
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
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
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
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
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2)股票那年上市交易擴展閱讀
導致牛市和熊市的因素:
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①企業盈利狀況。盈利是企業紅利(股息)的來源,企業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紅利多,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增加,股票價格就看漲,形成牛市;相反,企業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紅利少,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減少,股票價格就看跌,形成熊市。
但是投資者在評估股價時,不是根據現在的企業收益狀況,而是根據企業將來的收益評估。同時由於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有時企業盈利的變動對股價的影響力小於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現股價變化與企業現時盈利狀況不一致的情形。
②國民經濟狀況。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工業生產增加,產品暢銷,企業盈利增加,投資者看好企業股票,股票價格就看漲;而在經濟衰退和危機時,產品滯銷,生產減少,企業盈利減少或者無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減弱,股票價格就看跌。
③利率變動。利率下降,使企業利息負擔減輕,盈利相對增加,股票吸引力提高,股票價格就看漲。利率下降,使貸款成本降低,也刺激股票投資和投機增加,股票價格上漲;
反之,利率上升,使企業利率負擔加重,盈利相對減少,則會減少投資者購買企業股票的興趣,造成股票需求下降,價格跌落。由於貸款成本提高,還可能迫使投機者拋售股票,促使股市下跌。
④貨幣供應量變動。在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甚至發生通貨膨脹時,由於流入股票市場的資金增多,對股票的需求增加,就可能引起股票上漲。而在信用緊縮,貨幣供應量減少時,由於股票市場的資金可能減少而引起股票行市下跌。
Ⅲ 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家上市交易的股票是哪一隻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的第一天,上市交易的股票共有八隻,它們分別是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股份、申華實業、飛樂股份、豫園商場和浙江鳳凰。由於這八隻股票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公開上市交易的一批股票,因此它們被統稱為「老八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始營業。到2019年末,上海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572家,總市值達到356萬億元。在2019年全年,股票市場的累計成交金額達到了544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為2229億元。股市籌資總額達到5145億元;債券市場共有15368隻債券掛牌,託管量達到101萬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為22179萬億元;基金市場共有292隻基金上市,全年累計成交額為69萬億元;衍生品市場全年累計成交額為3389億元。截至2019年,上海市場的投資者開戶數量已經超過了24398萬戶。
深圳證券交易所(Shenzhen Stock Exchange,縮寫SZSE,中文簡稱「深交所」)於1990年12月1日開始試營業,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受中國證監會監督管理。深圳證券交易所履行市場組織、市場監管和市場服務等職責。深交所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全局,經過29年的發展,初步建立起板塊特色鮮明、監管規范透明、運行安全可靠、服務專業高效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Ⅳ 中國股市哪一年開始
中國股市是從1990年開始的。具體信息如下:
-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並上市,標志著中國股市的正式誕生。在這一年,上海交易所只有八支股票開始正式交易。
-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成立並開始上市交易,但當時的股票交易數量仍然較少,深圳交易所只有五支股票,被形象地稱為「五朵金花」。
中國股市的起步較晚,因此存在著漲停與跌停的限制。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股市經歷了多次的牛市和熊市,具有較為復雜的市場環境和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