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股市可以交易的股票指數品種有哪些
股票作為有價證券的一種,涵蓋了多種類型,如國家債券、公司債券、不動產抵押債券等。而在我國,股票指數是反映市場整體或特定板塊走勢的重要工具。常見的股票指數包括上證指數、深圳綜合股票指數、上證180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自1990年12月19日起發布。該指數基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新上市股票在掛牌第二天即納入計算。上證指數的權數依據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導致總股本與實際流通量不一致,因此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指數影響較大,上證指數常成為機構大戶操控的工具,其走勢可能與大多數股票的實際漲跌相反。上證指數的發布幾乎與股市行情同步,對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價變化趨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深圳綜合股票指數則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以1991年4月3日為基期。該指數同樣基於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所有股票,權數為股票的總股本。由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涵蓋廣泛的上市公司,該指數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並與深圳股市行情同步發布。雖然深圳證券交易所後來改變了指數編制方法,採用成分股指數,但由於樣本僅包括40隻股票,與深圳綜合指數區別不大。
上證180指數於2002年7月1日正式發布,取代了原來的上證30指數。新指數樣本數量增至180家,包含規模大、流動性好、行業代表性強的股票。該指數不僅在編制方法、成分選擇和公開性上有所突破,還提升了市場代表性,能夠更全面反映股價走勢。上證180指數的流通市值占滬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額佔比達47%,有助於推動指數化投資,引導理性投資,並促進市場對「藍籌股」的關注。
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數。滬深300指數覆蓋了滬深市場約六成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滬深300指數的推出豐富了市場現有的指數體系,為投資者觀察市場走勢提供了更多選擇,也有利於指數投資產品的創新和發展。
Ⅱ [股市主力資金流向首頁數據]我國股票價錢指數有哪幾種
我國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有以下幾種:
上證系列指數:
- 上證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樣本股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化情況。
- 上證180指數: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調整和改名產生的指數,樣本股共有180隻,選擇樣本的標準是遵循規模(總市值、流通市值)、流動性(成交金額、換手率)以及行業三項目標。
- 上證50指數:從上證180指數樣本中篩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情況。
- 其他指數:還包括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如產業指數、貿易指數、地產指數等)、債券指數、基金指數等。
深證系列指數:
- 深證成分股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通過對所有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進行調查,按一定標准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以成分股的可流通股數為權數,採用加權平均法編制而成。
- 深證100指數:從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選取100隻A股作為成分股,以成分股的可流通A股數為權數,採用派許綜合法編制。
- 中小板指數: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全部股票為樣本,中小企業板指數以可流通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每日連鎖計算。
- 創業板指數: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全部股票為樣本,創業板指數以可流通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每日連鎖計算。
- 其他指數:還包括深證綜合指數、深證A股指數、深證B股指數、行業分類指數、深證新指數等。
中證系列指數:
- 滬深300指數:由滬深證券交易所於2005年4月8日聯合發布的反映A股市場整體趨勢的指數,其編制目標是反映中國證券市場股票價格變化的概貌和運行情況,並可以作為投資業績的評估標准。
- 中證規模指數:包括中證100指數、中證2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中證700指數、中證800指數以及中證流通指數,這些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共同構成中證規模指數體系。
這些股票價格指數是衡量我國股票市場整體或特定板塊股票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指標,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