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股票2000年-2017
首先要明確一點:國家為什麼要建立股票市場,我認為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國有企業融資,這是看待中國股市的核心,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會明白中國為什麼是「政策市」,才會明白,為什麼幾年前2245點會開始走熊,才會明白周5為什麼會大漲。 可以說,中國股市的漲跌都是國有企業改制的需要,這是核心問題,至於民營企業,也都是陪嫁的丫鬟,當跟著玩就是了。交易所正式成立的時候,當時只有8個股票,就是所謂的老八股,當時實行的是1%漲跌幅限制,指數從96點開始,經過兩年到達1429,當時可以說是很瘋狂,後來波動極大,指數從1429點跌到386點,跌幅高達80%左右。1992年5月21日,奠定了中國政策市的基礎,當時,取消了漲跌幅限制,當天,大盤高開,漲幅高達100%,指數從600點漲到1200點,其中,幾個新股的發行礦升3000%左右,管理曾沒沒有潦倒市場如此狂熱,於是先通過輿論手段干涉股市,但是不管用,形態和前幾個月說風險教育的時候一個道理,各種媒體使勁唱空,但是指數依然上漲,後來採取了加快新股發行的方式來降溫,指數才開始跌到1000點。從這點可以看出,在90年代,中國已經奠定了政策市的基礎,這個時候的一個細節值得留意。當時市場太瘋狂,深圳市政府將漲跌幅限制從1%降為0。5%,並且買入方還要交納印花稅,此舉措導致了10個月的暴跌。比如,深發展從30元跌到10元,面隊這種局面,政府決定托市,就象周5為什麼要托市是一個道理。深圳市政府籌集了2個億決定救市,方法就是買進深發展,穩定龍頭,穩定大勢,通過救市資金絕密有序的行動,深發展的股價慢慢回升,2個月左右,從13漲到了25左右,市場在深發展的帶動下,逐步恢復人氣,政府的救市成功,這些回憶,充分說明了中國市政策市,中國的漲跌都是政府主導的。在政府托市以後,指數一路走高,這時候,政府開始「發揮」證券市場的真正功能:為國企融資,於是,第一次大擴容開始了,1992年,兩第上市公司共有54家,1993年,達到177家,擴容的勢頭很兇猛,1993年,指數達到1558點,但這個1558點,成了一到坎,用了7年時間才跨越,隨著發行新股的加快,市場進入低迷期,導致低迷的原因有幾個,一是上交所設備嚴重不足,二是金融市場整頓,金融市場的整頓是關鍵因素,指數大幅下跌,政府開始著急,1994年,政府發布了4個救市的措施,但是市場還是不見起色。這個時候,有一個案例去要說一下,就是開啟上市公司並購先河的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通過一系列的強行收購和發收購,深寶安成了延中實業的大股東,當然,後來證明深寶安是失敗的投資,但是這個事例絕對不能 小看,因為,企業的重組和並購是股票市場永恆的話題,是短期暴利的最大的一個話題。比如,雙匯為什麼會因為收購大漲,最近山東海化為什麼因為收購成為熱門話題,徐工科技為什麼那麼多人關注,就這個原因。上回書說到證券市場蕭條,政府的4個救市措施也不見效,市場甚至說要關閉股市,政府於是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1994年,個大媒體發表新華社的稿子:暫停新股發行,並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市場再度亢奮,從300點漲到了1000點,從此,300點成了中國股市的鐵底。這個時候,還有一個案例值得說,不要走開,廣告後更精彩。管金生,這個神化中的人物,相信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在1994年粉末等場。要說中國股票市場有大鄂的話,管金生就是他們的爺爺。1992年,上交所首先向券商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這個時候國債期貨是不對公眾開放的,1993年,國債期貨向公眾開放,各路資金紛紜入市,,全國國債期貨的交易所達到14家,交易量達到3個億,這個時候,王股民他哥成了最大的贏家之一,而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在歷史性的這個時間成了風雲人物。管金生聯合遼發等機構在327國債期貨和約上做空的理由是,當時市場傳言財政部對327國債進行帖利,但是管金生認為國家的財政很空虛,沒有道理拿錢來補貼,,這時上交所不知道,管金生已經超過規定持倉量,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確實要對國債進行貼利,而此時管金生已經持有巨額空單,而中經開為首的機構做多,本來管由於持有大量空單可以站住腳跟,但是他的聯盟機構卻不講江湖道義,突然空翻多,聯盟瓦解,管金生的賭性開始出現。面對巨額虧損,還開始大量的拋售共計2000億的國債,327國債被打回到147元,當日多頭全線爆倉,管金生從虧損轉為巨額贏利,,但是保證金根本沒有,說白了是透支交易,當天晚上上交所取消了違規交易,管金生損失了13億。管金生後來被判17年,也由於這個事件,中國的首個金融起火品種宣布取消,萬國證券和申銀證券合並為申銀萬國證券。由於國債期貨吸引了大量的資金,股市資金被分流,行情陷入低密,而隨著國債期貨的關閉,對股市又產生利好,資金大量的又流回股市 ,1995年5月18日,在國債期貨取消以後的三天內,上證指數上漲了300點,升幅達到了50%左右,這就是著名的5。19行情,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股市,措施就是繼續發行新股,市場在經歷上次的擴容後,心理非常脆弱,5月23日,指數大跌16%,5。19屁股還沒做穩的機構和散戶全部被套,這個時候,還有個細節需要說,上面應該是5。18行情,寫錯了。在5。18行情後的幾個月,颳起了一股「議化」行情,為迎接議化上市,主力大肆吃進上石化和馬鋼,短短幾天,兩個票上漲30%左右,但是在議化4月11號上市後,上石化和馬鋼大跌15%左右,經典的第一次上演了「利好出盡就是利空」在經歷幾年的大起大落以後,績優股成了市場的主流,1996年,國務院想利用股市實現國企的改制和解困,下發文件要求國企進行股份制改造,引發了長達一年的牛市行情,指數在一年間上漲200%,1996年初,深發展和長紅已經跌到最低點,隨著上面利好的逐步推出,市場再度搏起,深發展從6元到20元,長哄從7元到27元,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連出12道金牌,,人民日報的文章、、漲跌幅10%的限制等,也陸續推出,在12月16到24日,上證跌掉30%,在期間,政府又安撫,說人民日報的的文章是保護投資者利益,在97年1月,指數又開始回漲,但是到97年4月,政府又開始唱空,,期間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導致了一段時間的熊市,到1998年5月,政府又開始托市,降息、降低印花稅等措施陸續推出,但是指數還是走低。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績優股受到熱捧,比如深發展漲了14倍。19995年5月,朱總理直接導演了長達兩年的牛市,以總理對一份內參的批示拉開了序目。那封內參是說股民對股市不滿的,總理批示後,發表了8條意見,包括基金 入市,降低印花稅等,,5月18日,證監會開會轉達了總理的意見。5月19日,兩市創幾年來單日最大的漲幅,成交量也比前幾個交易日翻倍,從這個時候開始,指數大幅上漲。5。19成為了牛市的代名詞。引領大漲的是科技股,東方明珠、上海三毛、中信國安等網路概念大幅度上漲,其他股也開始大漲政府這個時候更是火上澆油,平均每兩天就出一個利好,到2000年,網路股、大盤股、資產重組輪番表演,指數達到2000點以上。牛市被國有股減持終結,2001年6月,指數到了2245點,在國有股減持公布後,開始大跌。期間雖然後反復,但是始終沒有回到歷史高點。以後的大家想比都知道了,2005年,指數最低到了998點,尚主席的股權分置改革拉開了這次牛市的序幕,指數最高到了4335點。
② 騰訊不舉辦2017年炒股大賽了嗎
舉辦
暫定
8月8日開始公測,21日正式比賽
③ 金融界炒股大賽去年前十名是誰
尹 靚
尹靚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冠軍(參賽用戶名為:meina)他憑借對股市波動的敏感反應以及過人的操作技巧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操作原則奪得了第二屆杏花村汾酒杯民間高手大賽的冠軍,這絕不是偶然,下面是他的炒股操作心得,與大家分享:
當今股市可以說是智者生存的戰場,對於他們,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都是以安全的贏利做為他們的法則,所以,炒股大賽冠軍尹靚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從股市投資中獲利就要多多學習,堅持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即不盲目跟從也不固執己見。嚴控風險,穩健增值,風險控制永遠是第一位的。下面是尹靚先生自己總結出的幾點操作建議:
1. 牛市握股,要傻一點,熊市快進快出,要精一點,機構都成變色龍了,都在做波段操作,因此我們要學會防守,無論長線、中線、短線,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止損點。
2. 全球股市都很低迷,中國股市也不能獨善其身,控制不了市場就要適應市場。技術面我主張重趨勢,要順勢而為,基本面我贊同「重實質」,尋找那些業績能夠持續增長的企業。其實做股票也要先抓大再看小,能夠率先找出即將上漲的板塊,而後在板塊當中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用自己擅長的分析點、技術點來進行操作,獲勝的概率也就比較高。
3. 股市十八般武器,分不出哪種技術最好,哪種分析最准,關鍵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招制敵之術。務必牢記股票的漲跌最重要的是供需關系,供需的平衡直接決定股票的走勢!
廖 南 萍
廖南萍小姐是本屆炒股大賽的亞軍(參賽用戶名為:ffxlove316),對這個秀氣的南方小姑娘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有些感到訝異,但當看到她自己的股票操作方法時,就明白她是如何做到的了:
個人股市生存法則:
操作手法:長時間持幣,短時間持股。
操作理念:追逐利益是目的,風險控制擺第一。
炒股方法:通過大盤來判斷風險與收益的比例,計算出自己的當天博弈的倉位→尋找熱點事件,進行跟蹤,等待時機→觀察盤口,果斷介入盤口形態好的,出擊迅速→次日出貨,賺錢不貪不戀,止損也要堅決。
賽後感想:為何我能在此輪比賽中進入前三甲,不是由於我微弱的炒股經歷,也不是高超的水平。主要是因為:
第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大學畢業後幾乎是全身心的投入,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但付出絕不僅僅是用虧錢來買經驗,多了解一下個股的基本面,技術面,還有市場的趨勢變化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完全依靠什麼「神奇」指標。
第二、 良好的心態很重要。人都不是神仙,看錯了就錯了,止損就行,千萬別硬扛著。高超的技術可以使你的帳戶賺錢,但心態幫你把錢真正放在口袋裡。我看見很多選手賺錢很牛的,但是某一次錯誤就導致了出局,這很好的說明了一個問題,賺錢容易,守錢難。
第三、 炒股的策略很關鍵。要打仗,怎麼能沒有戰略和戰術?而炒股的策略就是最重要的戰略和戰術。我認為借鑒成功人士的策略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就經常認真觀察各大炒股比賽冠軍的操作手法。我堅持了兩年,我就很快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策略。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谷歌和網路上用「策略」,「大師」等關鍵詞來搜索就行了,多看,多想,多實踐,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
第四、 要有良好的炒股紀律。炒股最忌亂,思維,手法,心態,全都不能亂,要按紀律辦事,說一不二。從各大基金,私募,游資的操作手法來看,沒有哪一個沒有自己的紀律。這些我們都可以從網上獲得信息。再看看自己,是否有自己的紀律。
楊 崗
楊崗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季軍(參賽用戶名為:2008yxc),還是學生的他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的情況下,讓他在股市如魚得水的呢,下面就為您揭開謎底:
於2007年5月入市,頻繁交易股票與權證,10月接觸商品期貨,相繼踏入外匯市場。這期間除了給自己做盤外,也為幾個大客戶資金分析操盤,經歷過認沽權證的幾起幾落,也遭受過期貨與外匯的爆倉,曾選對過幾只大黑馬股票,也預測對過2007年10月的大盤見頂以及後來的主要趨勢等。總之,有賠錢的痛楚與失敗的教訓,也有賺錢時的喜悅與成功的體驗,更有大量交易後對盤面以及高低點的敏感!
對我而言,從2007年10月中旬第一次預測股市要大跌了,我發覺自己有能力將財經與金融市場整體狀況的思考融合於對股市走勢的具體判斷中,我的著眼點在於宏觀把握,但為了從股市打短線盈利,也深入到一些微觀的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幾乎動用了自己學習和涉獵過的所有知識,當然還有對這個市場的經驗和感悟等。
譚 耀 灼
譚耀灼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第四名(參賽用戶名為:咬金咬銀),同樣作為80後的投資者,入市時間不是很長,卻有著不平凡的入市經歷:
第一次接觸股票是在06年4月報名參加了廣發證券在廣州大學城舉辦的模擬股票大賽,之前對股票知識知道的並不多,只知道其會漲跌,並不理解其中緣由。之後開始慢慢地吸收到股票知識,主要是從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學起。06年9月正式去開了戶,第一隻入市的股票是國電電力(600795行情,愛股,主力動向)。最成功的一筆交易是07年1月買入了西水股份(600291行情,愛股,主力動向),6月份拋出,賺了130%左右的利潤。最失敗的一次交易竟然是敗在基金上,07年6月底時買入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500001行情,愛基,資訊),3日後割肉走,虧了20%左右。當時只是用零用錢去玩,沒有贏多少錢,不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楊 耀 塵
楊耀塵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第五名(參賽用戶名為:楊次郎),沉浮股海10餘年,是什麼讓他對股市如此痴迷,讓我們看看他在笑容中伴著淚水,在淚水中伴著笑容的入市經歷吧:
1997年3月懷揣著3萬元錢進入股市,剛入市時是見別人買什麼我就買什麼,並且買後就放著不動,認為股票和郵票一樣它總是會增值的,到了1998年8月才認識到這種想法是錯的,後來就想到買後漲了就賣,不漲就不賣,就這樣又做了3年,到了2001年底,總的還是虧了很多.這時我才覺得要想在這個市場里生存下來是不容易的,像我這樣的股民既沒有消息來源又沒有到上市公司搞調研的能力,必須要有技術才能在這個市場生存下來.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才靜下心來鑽研K線均線技術,力求從中找到適合我自己的方法,在隨後的幾年時間里,我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終於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使我能在這個市場里生存下來,還能做到牛熊皆有盈利.
王 國 強
王國強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第六名(參賽用戶名為:天堂投資),現在自稱職業股民的王先生,有著怎樣不一般的入市經歷呢:
1994年開始業余投資股市,成績一般,由於很少買高價股所以經歷熊市也虧損不大。
2004年開始做過2年多生意,雖然以失敗告終,不過由於對社會有了新的理解,對股市的理解明顯上升了一個高度,開始喜歡上股市了。
2007年開始,准備做職業股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與股市相關,個人感覺要想戰勝市場,必然要看透它的本質,中國股市絕對具有中國特色,由於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本輪熊市還有所獲利。
陳 冠 舟
陳冠舟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第七名(參賽用戶名為:生命是個過程),這位有著濃濃書卷氣看似教書先生的,並且榮獲兩屆十強選手稱號的陳先生已經是有10年股齡了,在這十年中他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而且他還是一位非常善於總結經驗的人:
98年入市,經歷了99年的「5.19」行情,也親身經歷了2002年到2005年的大熊市行情,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至今依然拼搏在股海。
參加了兩屆「中國股民間高手」大賽,均獲得「十強」稱號,對於第二屆大賽,我認為整體水平高於首屆,無論從市場環境還是選手收益,都可以佐證。在股市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決賽階段前兩名選手贏利均在兩位數以上,對於高手的操作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本人對於本屆大賽的得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 在股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使自己的投資技巧和方法變得更加系統。
第二、 在對自己的性格上,改掉了本來已有的毛病,變得更加嚴謹,自我完善。
第三、 在與股友交流的過程中,做到了授之以漁的目的,並與之結下深厚友誼。
第四、 在比賽的過程中,也結識了很多高手朋友,知道世界很大,自己是滄海一粟。
第五、 在決賽階段,面對批評和指責,沒能控制好情緒,導致決賽階段失利。
期待第三屆自己能夠把握得更好。
袁 振 彬
袁振彬先生是本屆炒股大賽的第九名(參賽用戶名為:走過愛過),也是擁有十餘年的炒股經驗,其中的甜酸苦辣已是嘗遍,現在讓我們看看袁先生的入市經歷,興許能從中找到自己相似的經歷:
1995年入市,97年前後炒股很簡單,你買好了,天天漲停。可我每月都會從跌停板買到廣東海鷗,瞬間它又漲停,而且連漲一周。這樣的規律可能只有中國股市初期才有吧。後來老牌基金退市了,我也更多的關注股票了。那時候股票還很少,基本上深發展和四川長虹(600839行情,愛股,主力動向)最牛,是超級領頭羊,基本上老股民不用說也都知道。
2001年中國的牛市開始走漫長的下坡路,從那時候起,股市的日子真的是每況愈下,我的股票也在劫難逃,賠了很多錢。一直到2002年,基本上我的年收益算起來都是賠錢的,這樣不得不選擇放棄。在這期間,我沒有勇氣再關注中國股市。
歷史總是那樣讓人不可思議,在高歌猛進途中,中國股市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牛市升空,天天暴漲,而且很少回頭,我耐不住寂寞,終於在大盤飛速上漲到1700點時候,重新殺回股市。這期間,大概閉眼也能買股票,就不多說了。我是急脾氣的人,從買股票開始,就沒有做中線,一直是超短。
08年3月參加股民大賽到結束,我的心情特殊的平靜,我已不在乎比賽的結果,而只是享受著比賽的過程,真的是很刺激、很緊張。通過比賽,可以更多的鍛煉自己,使你變得更成熟、更理智。同時比賽也提供了交友的平台,讓大家一起來分享比賽盛宴。我和諸多參加比賽的選手都聊過,他們都在期待著第三屆的大賽,都在為此而做准備,估計第三屆參賽的人會更多,我也真誠的祝願主辦方會越辦越好!
④ 2017華視財經炒股大賽有這一比賽節目嗎
您好目前沒聽說有該比賽節目,您可以實時關注華視財經這一網站動態
⑤ 我們學校要進行股票模擬交易大賽
1.你現在可以報名10.19-10.31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高中學歷就可以)
2.買證券從業的基礎知識,證券交易,投資分析3本書看,競賽常識足夠了
3.模擬比賽你就選下年底賣年貨發財的商業連鎖就夠了、
4.准備工作呢就選股加看那3本書。
⑥ 公司通過證券交易買回自己家公司股票有鎖定期嗎
自己公司是不可以購買自己公司股票的,除非公司通過了回購決議。回購的股票需要進行注銷。
⑦ 新浪網2017實盤炒股大賽開始了嗎
沒有消息呢。炒股大賽很多,比如游俠股市,每月都有比賽,獎金也不錯,可以去看看
⑧ 2017年全年股市有多少交易日
2017年全年股市有244天交易日。
2017年是平年,全年共365天。其中,有52個周六,53個周日。所以剩下周一到周五共有 365 - 52 - 53 = 260天。
在這260天裡面,元旦1天,春節5天,清明節2天,勞動節1天,端午節2天,國慶節和中秋節5天,共16天。
所以2017年交易日的天數為 260 - 16 = 244天。
(8)2017年中國首屆股票交易王大賽擴展閱讀:
股市的每日交易時間
股票每天的交易時間是4個小時。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 13:00-15:00。
9:15-.9:20為集合競價時間,由投資者自由進行買賣申請。按照買賣三大原則,一價格優先,二時間排序優先,三成交量優先的原則來作為一隻股票的開盤價。這五分鍾之內,所有買賣均可撤單。
9:20-9:25這五分鍾之內不接受撤單申報。
開盤:9.:30由集中競價的第一筆單作為股票開盤價直至下午15:00中間連續競價。
收盤:14:57深交所在最後三分鍾再次集合競價,按照買賣三大原則作為股票收盤價。
滬市直接以15:00的最後一單作為收盤價。
⑨ 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的支持機構
大賽的支持單位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大賽的協辦媒體:證券日報、股市動態分析;戰略合作媒體:中國新聞網、中華網、國際在線、中青在線;指定新聞發布:美通社(亞洲)、中國商業電訊;獨家手機媒體:12580生活播報;支持媒體:中國證券報、中國日報網、中國房地產報、中國產經新聞報、經濟觀察網、大眾理財顧問、投資者報、投資與合作、華夏時報、新浪、和訊網、中國金融網、中國新聞采編網、中國新聞公關網、中國資金管理網、金才網、一大把、華夏大地、新網、中企動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