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康得新股票終止上市,股票市場最近的狀況如何
在假期後,三大指數全體呈弱勢震盪的態勢集體收跌,整體的表現是弱於預期的。
板塊上,氫能概念股大漲;部分周期股、題材股相對比較活躍,碳中和、游戲、軍工、鋼鐵、造紙等概念輪動上漲;指數下跌主要抱團股拖累,上周漲的比較好的抱團的醫葯和白酒紛紛出現了下跌;整體來看,市場持續縮量震盪,板塊依舊是一個輪動的態勢,難以形成合力。
學會股票的基本理念
首先學會基本的證券知識,需要知道我們購買的股票是什麼,什麼是二級市場,什麼是一級市場,資本運作的基本邏輯是什麼,股票為什麼會升,為什麼會跌,股票相關的指標有什麼,什麼是大盤股、藍籌、白馬,什麼是游資,各個地方的游資屬性是什麼,比如說溫州幫的一地雞毛。
② 股票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股票
是商品經濟及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在16世紀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在15世紀,義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新大陸,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
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開通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線,使海外貿
易和殖民地掠奪成為暴富的捷徑。而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具備兩大條件,其一是組建
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
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
險。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
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這些公
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
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應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
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
受,或設法依公司章程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
便。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東資格,享有股東權。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
組織形式。在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股金成為長期投資。股東憑借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股東權,
領取股息。
與此相適應,證券交易也在歐洲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出現。17世紀初,為了促進
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了證券交易
場所。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二、17世紀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大機器工業生產
代替手工生產的產業革命迅猛崛起,導致了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適應
了大工業的要求而迅速發展起來,股票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出於生產對於擴大資金來源
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運輸業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
票來籌集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
本主義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銀行券,又能吸收
社會資金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金融業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工業革命。
此時,資本主義的主要工業部門從手工業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生產。不但紡織
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
產力的發展。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資本家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
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巨大
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資本家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資本社會化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在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
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
00英里的鐵路。
到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要求擴大企業規模、改進生產技
術和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這時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就采
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資興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股票價格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工業企業進行股
票投資的興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
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
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股票發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證券交易所也在逐步發展。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
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它最初經營政府債券,
其後是公司債券和礦山、運河股票。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證券市場也在
英國興起。
美國的證券市場從費城、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
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這些證券市場開始經營政府債券,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1790年
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誕生,1792年紐約的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
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隨
著股票交易的發展,在1884年,美國的道和瓊斯發明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
數雛形——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西方國家均通過制定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美國根據192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於1933年頒布了《證券法》
主要規定了股票發行制度。1934年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股票交易問題,
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股票市場的主管機關。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減少投資風險,頒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另外,在各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比如,美國的道·瓊斯公司編制的道·瓊斯股票價
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價格指數。有關證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價格指數的產生,促進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發展。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
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
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
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③ 如今鈦白粉巨頭杜邦停產,哪些股票會走強呢
如今停產也成一大利好了,年初殼牌新加坡工廠停產,導致丁二烯價格大漲,丁二烯股票表現活躍,之後日本丙烯酸龍頭企業發生火災,丙烯酸股大漲;9月南非金礦工人罷工,鉑金價格迅速上升,貴金屬股票走強,這回美國颶風讓鈦白粉巨頭杜邦停產,鈦白粉股票自然也要關注了。
相關股票
安納達(002136)
寶鈦股份(600456)
佰利聯(002601)
東華科技(002140)
攀鋼釩鈦(000629)
*ST 鈦白(002145)
新浪博客 有個 概念愛好者專門整理概念,還有個概念導航圖,日更的凹
④ 杜邦公司是怎樣進入中國
杜邦中國大事記
◆1863年 杜邦與當時的滿清王朝完成第一筆與中國的業務。◆1919年 在上海設立代辦處。◆1920年 在廣州、南京、北京等城市設立辦事處。◆1984年 重開北京辦事處。◆1986年 重開上海辦事處。◆1988年 成立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1989年 第一家獨資設施——深圳工廠建廠(1990年投產)。◆1992年 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正式投產。◆2005年 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1787年,E.I.杜邦一家人,乘上布魯克斯船長的美國鷹號越過大西洋,避開法國大革命引起的社會動盪,奔赴美國這個新成立的國家。5年之後,杜邦兄弟二渡大西洋,在美國創立了杜邦公司,並由此開創了一個延續了207年的工業王朝。
杜邦與中國的生意可追溯到1863年的清政府時期。1971年,隨著尼克松訪華,杜邦打算重啟中國生意。6年後的1978年,正值中國對外宣布將踐行改革開放政策,杜邦在這一年底,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一
對於彭定中(DavidPang)而言,北京西二環外的二里溝極具地標意義,杜邦在中國所有的發展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彭定中是杜邦大中國區第一任董事長。杜邦重啟中國市場以貿易入手,二里溝則是當時杜邦與中國公司談判的所在地。
「那個時候,外商不能跟地方政府打交道,必須經過外經貿部下設的不同的進出口總公司,談判的地方叫二里溝,所有外商到中國來談判都去二里溝。」彭定中回憶道。
杜邦進入中國後,是以貿易為主。在尼克松訪華的1971年的下半年,杜邦打算重啟中國生意,主要銷售化學品和化纖,並於1978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當時中國需要布料,光靠棉花不夠,則大量地買進化纖產品。
其實,在80年代初期,外商在中國的貿易,並不需要到中國來,在紐約就可以把買賣做成。「那時在紐約,有很多中介幫著賣產品,他們在中國有人脈,在紐約有個小辦公室,很多外商就去他們的辦公室談生意」。彭定中說。
在中介那裡,外商可了解到中國現在有什麼機會,什麼時候要買什麼東西,數量多少,價錢如何,在提供咨詢之後,中介也會負責把生意做成。
這的確很便利,但是這樣的方式也使得外商和中國之間缺乏直接的聯系。由此,杜邦做出了直接參與二里溝談判的決定。
初來中國,在歐美市場長袖善舞的杜邦顯得有些水土不服。「當時的中國仍是計劃經濟體制,需求和供應脫鉤,外商在談判的時候有很多困惑。」彭定中說。
在談判風格上,杜邦也需要適應。據彭定中介紹,中方的進出口總公司是代表國家統一談判,所以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講究貨比三家,價格是特別重要的因素,殺價殺得厲害;再者,當時的進出口公司對國內供求不清楚,對國外供求關系也不甚敏感。消費類產品是有波動周期的,有時供過於求,有時求過於供。市場上貨多的時候,進出口總公司因為價錢便宜,一買就買很多,先放在倉庫里,留著以後慢慢用。
外商那時已意識到中國是個潛力很大的市場,但重要性還有待提高。「在整個市場缺貨的情況下,不是誰要就把貨給誰。企業會從長期來看客戶的忠誠度。」彭定中說。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時的外商同中國做生意,利潤率不高,而且需求不穩定,跟整個世界經濟運轉的掛鉤還不夠緊密。
另一方面,雖說中國百廢待興,但出於歷史條件的制約,杜邦在1980年左右與中國的貿易仍局限在較小范圍內,主要向中國銷售大宗化學品。
「美國政府對特殊化學品出口有很多限制,比如我們的凱芙拉(Kevlar)產品,當時是不準在中國銷售的。今天美國對出口仍然有很多限制,但是當初更嚴重,凡是高科技的產品都有限制,所以我們很難賣特殊化學品。」
另一個關於在改革開放初期來華投資的小插曲就是很多人來到北京後,會選擇投資經營飯店。在彭定中的記憶里,那時候,如果要住北京飯店,有錢也不一定住得上,一定要北京市政府二局發一張很薄很小的單子。彭定中曾為了這張單子等過很多個鍾頭,「當時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就知道開飯店一定能賺大錢。」
二
當年,杜邦的各業務部門高層在關心是否可以在這個市場中賺到錢的同時,已認同中國市場對公司的戰略意義。
在當時,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有諸多限制,現任杜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辛洪濤(HenryXin)回憶稱,「比如說做人民幣銷售(以美金買進,以人民幣賣出),那時外企都是不可以進行的。外資企業不能有自己的貿易公司,必須通過國營的進出口公司做。通常的經營模式是:先把產品賣給國內一個有授權的公司,讓它再賣給客戶。」
即便如此,彭定中還是堅定地認為,「如果光賣產品,我們就永遠是這個市場的局外人。」
彭定中向杜邦總部的高層強調,「杜邦是富有遠見的百年老店,中國市場從長遠來看,肯定會成為杜邦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因此,必須要開始做紮根的工作,要形成一個很好的中國發展策略。」
他向公司建議,作為一家擁有很強科技能力的公司,杜邦如果能把一些技術轉讓到中國,那麼,雙方的關系就會跟別人不同,會更深厚。
這個想法得到公司總部的認同,從那時起,杜邦開始向中國轉讓技術,「每一個技術交易,與工廠都會有關系,所以杜邦與各地工廠建立了深入的合作與交流,在那個階段,對中國和杜邦來說是一種雙贏。」
彭定中回憶說,「這是我們對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貢獻。」
他介紹,「安全火葯」技術的轉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中國減少礦工傷亡率,先通過礦務局如淮南礦務局、淮北礦務局、大同礦務局等,然後從礦務局再到礦場,杜邦把產品、機器、工程師派過來,讓機器開始運轉。
同時,杜邦通過整個集團的全球業務網路,將中國客戶變成全球的許可授權商。通過技術轉讓,杜邦也隨之加深了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包括在國內怎樣做業務,如何運營工廠等等。
在這一時期,杜邦中國有限公司前總裁陳蔭楠(AnthonyTan)也向總部建議,將公司的萊卡業務在中國市場有所發展。他認為,可以沿用歐洲的經驗,在中國和央視合作大型的時裝秀,這在改革開放的早期,吸引到很多人的關注,促進了萊卡品牌的推廣。
「我們用一種時尚的方式來推廣一種物料,這在全世界也不多見。」陳蔭楠說,那時候,「萊卡風尚大獎」每年做得像個奧斯卡頒獎晚會一樣。
在萊卡剛在國內開廠生產的時候,李寧也開始做他的服裝品牌,成為了杜邦萊卡業務合作最密切的客戶之一,還有藝術大師陳逸飛也經營時裝。這兩個客戶非常支持萊卡。杜邦並由此和很多時裝公司合作,讓他們嘗試新的纖維產品,由他們的設計去推動整個時裝市場的發展。
三
1988年底,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獲批,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個新鮮事。杜邦深圳廠第一任廠長黎振華回憶說,「國家外經貿部是在聖誕節前完成了審批,無異於是一個聖誕禮物。我們當時是全國第一家全外資的集團公司。」
此前,外商在華設立公司必須跟著投資項目走,而且業務范圍也有限制。「比如說在上海要做一個投資,你就可以在上海成立一個公司,但公司不管叫什麼,都不是控股公司,因為它只能在上海做跟產品有關的業務。」
現任杜邦大中華區財務總監的梁衛存是當時的參與者之一。他們在1984年第一次找到外經貿委,表達了這一意願。杜邦中國業務團隊表示,杜邦有很多的技術會帶進中國,而在國內要整合這些技術的話,需要一個控股公司。當時的外匯管制很嚴格,需要外商投資的企業達到一定的出口額。如果杜邦帶來很多產品,同時其中一些產品又大量出口,控股公司就可以幫助中國發展出口、增加外匯。
同時,杜邦旗下有很多業務和產品,很容易形成資源分散、各自為政的局面,成立控股公司後,就可以集中資金和業務資源,也把公司的形象建立集中起來,人員資源也可以集中並進行靈活調動。
梁衛存回憶道:我們提出在中國成立旗艦型公司的意願,這個公司可以生產、銷售、采購、培訓、投資。當時的外經貿委聽後很興奮,同時也需要研究如何進行,因為,此前從未做過類似的事情,也沒有相關的法律,雙方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1989年3月,杜邦從工商行政管理局拿到了營業執照,由此,也成為其它跨國公司的樣本。此後,IBM、GE等也紛紛申請成立在華控股公司。1994年,國家關於投資公司的管理法規出台。「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所累積的經驗,對該法律的出台是有一定幫助的。」梁衛存說。
讓彭定中記憶深刻的還有在杜邦農化投資項目就要動工時所遇到的難題。
當時公司用的是地方上的一個工程隊伍。施工隊不願戴安全帽、不願穿安全鞋,嫌熱、礙事。彭定中就強調,任何人都不可以不遵守安全原則。果真,杜邦就將農化的建設工程暫停了。
另一個插曲是,在杜邦農化的建設過程中,突然發現鋼筋水泥缺貨了。彭定中決定去找市長。時任上海市長是朱�基。彭定中清楚地記得,「那天朱市長胃不舒服,接見我的時候,剛從醫院看完病回來。」在聽完杜邦的問題後,朱市長很快就找到相關負責人,幫杜邦協調了鋼筋水泥的問題。
不想,過了一陣子,杜邦農化還在建廠的時候,就聽說仿冒品已經出現在市場上。這對杜邦的農業部門來說是很大的問題。「我覺得很難過,這不僅給我們,也給我們未來的客戶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於是,彭定中又去見朱�基。朱�基很專心地聽取情況介紹,並當場就要求依法處理那幾家仿冒的工廠。「對於類似的政府在我們投資過程中所給予的許多支持,我們都心存感激。」
四
1997年,杜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DPTS)在中國開始籌建,開創了杜邦在中國用自己的企業進行銷售的先河,杜邦希望以此實現 「逐步深入中國」的目標。
杜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直接面對銷售市場。「原來我們都是通過經銷商,所以對市場的了解不是第一手的。再者就是經營模式多了,原來是單一的,通過進出口公司銷售給中國的客戶,有了DPTS後,則增加了人民幣銷售的形式、委託加工的形式,杜邦可以直接面對客戶,銷售渠道增加了。」辛洪濤說。
陳錫安(SteveChen)所負責的鈦白粉事業部,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重視中國區發展的戰略規劃。此前,杜邦鈦白粉在大陸的業務主要依靠經銷商,根據經銷商統計的需求量供貨。1997年以後,杜邦的鈦白粉業務開始建立自己的發展和戰略藍圖,並在2年後,在上海漕河涇建立了鈦白科技事業部的技術實驗室。
杜邦已經意識到不能靠等客上門,提出要求銷售人員花更多時間聯系、培養客戶。
以一家國內的客戶為例,其建廠在1995年,首次定購杜邦鈦白粉的數量還不到20噸,在當時所有的杜邦中國客戶之中,用量是非常小的。但通過多次接觸,杜邦認為這家公司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客戶,於是給予很大支持,曾在全世界范圍鈦白粉缺貨的情況下,仍將產品提供給這家企業。
「5年後,這一客戶成為杜邦鈦白粉全世界最大的塑膠門窗生產領域的客戶,一年用到上千噸。」陳錫安說。進入2000年,杜邦鈦白粉業務部已經認識到,中國市場將會左右未來的行業競爭。
總結起來,杜邦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即:從銷售產品到技術轉讓、再到投資設廠,繼而進行研發活動。「在第四個階段,對於杜邦來說,中國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之一。作為一家科學公司,杜邦於2005年在上海設立了公司級的研發中心。面向未來,讓在中國的研發活動成為杜邦科技創新的源頭之一,是杜邦真正地在中國市場紮根的指征之一。
2008年,杜邦在中國大陸共設有近40個分支機構、擁有近6000名員工,銷售總額接近17億美元,過去五年間的綜合增長率為14%。
五
「在華投資的第一個階段我們主要是以貿易為主、銷售一些產品。這些產品最初是為其它國家的市場所生產,但是同時也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在第二個階段,我們逐步設立了本土的一些生產設施,對本地市場的需求反應更及時,所生產的產品也是專門為中國的需求而生產的,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杜邦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苗思凱(DouglasMuzyka)總結道。
「杜邦作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學公司,我們在中國的發展需要跟上中國的經濟轉型發展趨勢」,他說,「從而實現我們自身的發展。」
據苗思凱介紹,杜邦認為中國至少有四大發展趨勢可以為杜邦發揮自身優勢提供發展空間。首先是中國對多元化能源的需求。「我們在生物燃料和光伏太陽能技術等領域進行了開拓」。第二是中國越來越重視提高產業的環境表現。「我們提供有助於環境防護的技術」。第三是中國改善職業安全與健康水平的努力。「杜邦的安全與防護科學能夠為企業生產設施及其員工的安全,提供專業的安全管理培訓,以及先進的防護產品」。另一個趨勢是對食品供應和糧食安全的持續需求。「杜邦先鋒種業在國內為農民提供穩定高產的玉米種子。我們還有一個農業植保部門。在食品安全領域,杜邦的檢測系統可以快速檢測食品中的病原菌。此外,杜邦還有大豆蛋白產品。」
最重要的是,苗思凱對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中國是我們最具戰略意義重要市場之一。我們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充滿信心。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在中國發展方向和杜邦公司的能力與產品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我們在中國的發展之路會越走越順暢、發展空間越來越寬廣。」
⑤ 最近在一家叫「杜邦金融」交易平台上操作股票,請問真實嗎,是否可以加大資金
朋友,我也經常收到關於「杜邦金融」的簡訊息,這個東西是假的,在中國股票不能做T+0,只能做T+1,好多網站宣傳這個被關了是好事,以免更多的人受騙,估計也是被人投訴或者什麼犯法的原因被封的。
建議你以後注意,了解中國股市的政策和規則,以免受騙。
⑥ 股市今天怎麼休市
你記錯了,今天是2月3日。呵呵.........
⑦ 上市公司退市以後,公司沒有損失,持股人的損失誰負責呢
上市公司退市之後,公司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但是持股人的損失沒有人負責,因為投資本來就是有風險的,誰告訴你你買了這個股票之後一定會賺錢呢,沒有人啊,如果這個公司的股票退市了,你還沒有及時把這個股票清出去,然後官方沒有出什麼回購的政策,那你沒有辦法完成交易的過程,這筆錢就會喪失,不過通常不會到這種程度。
你買一個朝陽產業的公司股票你不需要擔心那麼多,比如說你現在買一個半導體的上市的大公司的股票,你就算半個月一個月不看它,你絲毫不用擔心,因為他不可能退市啊,現在半導體行業多麼緊俏啊,無論它價格漲得快還是慢,是有些下降還是什麼其他的變化都可以確定的,是它不會退市,除非他本身的經營真的是出了什麼特別大的問題,大到那種必須破產清算的程度,不過不太可能因為你買的竟然是大公司,就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⑧ 杜邦是什麼股票,一般股民能買嗎
是美股,買不了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企業,提供能提高人類在食物與營養,保健,服裝,家居及建築,電子和交通等生活領域的品質的科學解決之道。
20世紀80年代,杜邦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建立獨資企業的美國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29年來,杜邦亦見證著中國的飛速發展。杜邦的所有主要業務都已經落戶中國。
⑨ 杜邦分析中股票r0e是什麼
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企業在利用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分析企業財務情況時應該採用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另外在對經營者業績評價時也可以採用。
(9)杜邦股票停止交易擴展閱讀
杜邦分析思路:
1、權益凈利率是一個綜合性最強的財務分析指標,是杜邦分析系統的核心。
2、資產凈利率是影響權益凈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標,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而資產凈利率又取決於銷售凈利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高低。
3、權益乘數表示企業的負債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財務杠桿進行經營活動的程度。資產負債率高,權益乘數就大,這說明公司負債程度高,公司會有較多的杠桿利益,但風險也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