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一男厲害到什麼程度
1993年6月,畢業後即加入了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
2000年,李一男帶著從華為拿到的價值1000萬元的設備北上創建港灣網路。李一男的出走,任正非痛心不已,港灣網路公司迅速發展後,成為華為對手。
(1)李一男股票內部交易擴展閱讀
2015年6月3日,李一男就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檢方指控稱,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發生於其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
李一男在2014年4月,通過妹夫和母親的股票交易賬戶,滿倉武漢 華中數控 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額達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508萬。他還讓妹妹同期購買華中數控,成交金額499萬余元,實際獲利236萬余元。
B. 股票內部交易是怎麼回事
股票內部交易就是:公司內部人員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把可能造成本公司股票大幅波動的消息,透露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叫他們提前操作本公司的股票,或者自己提前操作本公司股票的叫做內幕交易
C. 公司股票為什麼內部人員不能購買,那內部人員的親屬可以買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條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第五十一條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一)發行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三)發行人控股或者實際控制的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四)由於所任公司職務或者因與公司業務往來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五)上市公司收購人或者重大資產交易方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六)因職務、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交易場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七)因職責、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
(八)因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對上市公司及其收購、重大資產交易進行管理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有關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
(九)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其他人員。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投資的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3-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李一男關於內幕交易罪可能判多久
構成內幕交易罪,將被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屬於情節特別嚴重的,應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E. 天才李一男將出獄了嗎
也許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牢獄之災只是天才與世俗的又一重磨合。在獄中,一直沖撞的他終於被迫停下腳步,與自我相處,對過往深深地回望與反思。不知數月後重回大眾視野中的,又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李一男。
最近,李一男要出來了,媒體圈、商業圈又引發了一波騷動。
李一男何許人也?
他曾是15歲考上大學天才少年,也是27歲做副總裁的華為神話,與任正非情同父子,是內定的「接班人」卻毅然決裂,受網路李彥宏深情挽留,用300萬賺回10億,最終卻因700萬內幕交易鋃鐺入獄。
15歲上大學,27成華為副總裁
李一男,1970年出生,湖南人,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同學皆是被稱為「神童」的天才少年,同屆的有獲得美國總統獎的蔡薇。
「我讀大學時學的是物理,1998年代表學校去參加最後一屆CUSPEA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當時我信心滿滿,結果連最低錄取分數線都差了好幾十分,讓我自信心特受打擊。」
李一男轉讀了工科研究生。
1993年李一男正式加入了華為,兩天升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主任工程師、半年升副總經理、兩年提拔華為總工程師、27歲坐上了華為副總裁寶座,火箭般的速度成為一段無法復制的傳奇。
2004年之前,在數據通信這個細分領域,港灣比華為的產品至少要領先半年。
2003年底,港灣開始籌劃去納斯達克上市,此時港灣高層都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很多員工也都有數以萬計的公司期權,如果能夠上市成功的話,將會出現一大批千萬甚至億萬富翁。
也正是在此時,李一男犯了個大錯誤——也許是為了盡快做大規模,港灣在2003年12月收購了另一位「老華為人」黃耀旭創辦的、專供光傳輸設備的鈞天科技。
這可真是捅了馬蜂窩。當時,在寬頻IP產品領域,港灣網路市場佔有率在7%-8%,而華為也不過10%-15%。二者已形成全面競爭。
成立打港辦,任正非「慘敗如勝」
「干兒子」內部創業如今成為了正面對手,這是任正非不能容忍的,2004年,華為專門成立了「打港辦」,專門針對港灣實施一系列「屠殺」政策。低報價阻攔港灣競標,高薪挖走港灣研發人員,甚至免費接下港灣已拿下的訂單。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任正非事後總結為「慘敗如勝」。
談起當年的經歷,一位前港灣員工仍然心有餘悸。當時他負責開拓山東市場,遇到鐵通的單子:開始他們報價60萬元;結果友商聽到消息之後一下子殺了進來,報出了20萬元的超低價;他們無奈之下只有降到40萬元,由於和鐵通的關系很好,這個單子鐵通仍然決定采購他們的設備。
這個時候友商的銷售人員急了,直接跑到當地鐵通老總的辦公室里哭訴,「如果我連白送都送不出去,回去之後就連辦事處主任都要被撤職!」此後直到離開港灣,他們在當地再也沒有拿到哪怕一個訂單。
困境中的李一男曾給任正非寫信,希望緩和關系,未得到回應。
2004年,港灣謀求上市時多次接到數據造假的匿名舉報,僅一步之遙,李一男的上市夢破碎。
無奈回歸華為,放玻璃屋供觀賞
2006年,華為用17億元人民幣將窮途末路的港灣網路收入囊中,而收購的前提條件就是「招安」李一男。
在一次采訪中,李一男曾經表示:
「一流的人生,就是看著別人犯錯誤,自己不犯錯誤,吸取經驗教訓;二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錯誤,自己吸取教訓;三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錯誤,自己還不吸取教訓。我學習還不夠及時,目前還只是二流的人生。」
沒想到一語成讖。重新回到華為的李一男只是虛職,據說,任正非給了李一男一間透明玻璃的辦公室以供人圍觀,回到華為上班的第一天,他的辦公室外就聚集了一波波來參觀的華為員工,許多年後,李一男重新創業時說「真疼啊」。
離開華為,網路、移動、金沙江創投,李一男一路漂流
李一男離開華為是必然的,兩年後李一男加盟網路,當時李彥宏十分賞識他,「全世界能做網路CTO的人不超過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一位」,但李一男並沒有做出超越華為時期的成就,大公司的空降司令左右受制。
李一男於2010年辭職網路,去往中國移動。李彥宏曾挽留:你真的想好了嗎?有特殊背景的大公司很難有大成就啊。
在中國移動旗下的12580運營公司無限訊奇的CEO,李一男把12580的使用量增加了1倍,但終究還是沒法在關系復雜的運營體系中立足,一年半後就黯然離職。
2011年,李一男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到金沙江創投。從管理者到投資人,李一男做得不可謂不出色,2013年8月,他參股的一家公司上市,他手裡的股票價值9.6億,而當初他買進了這些股票,只花了區區300萬元。
45歲再出發,卻身陷囹圄
2015年4月7日,李一男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再次創業,創辦北京牛電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CEO,要用最好的材料與最尖端的技術去打造一款中國最牛的電動車。李一男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創業。
在小牛電動發布之前,他便拿到了5000萬美元的融資。2015年6月,牛電科技推出的第一代產品小牛N1 登陸京東眾籌,5分鍾籌資額破500萬元,13分鍾破千萬,最後創造了7200萬元的神話。
然
而讓人惋惜的是,在小牛電動車發布兩天後,李一男被抓,罪名是利用內部消息炒股,與家人獲利共計700萬元,而十餘年前他創辦的港灣網路銷售額曾達10
億。檢方指控稱,李一男之所以選股精準,是因為在華中數控並購重組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與華中數控總裁李曉濤多次聯絡接觸。
李一男曾上訴,極力表明自己並非內部交易,卻最終獲刑兩年零六個月。李一男有沒有內部交易只有他自己清楚,有人曾說李一男不了解證券交易的相關法律,是悲劇的根源。
現在,兩年過去了,李一男就要出來了。不管他是天才狂人,還是「唯利是圖」,都讓人充滿唏噓和期待。生存在社會中,一個人再牛也無法成事兒,一個好漢三個幫,孤木難成林。
李一男曾說:「不管對多少事情失望,都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我願將一切過往歸零,創業路上再次出發!」
李一男今年47歲,任正非創業時43歲,褚時健74歲時再次出發,期待李一男,歸來亦少年。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6個月之後,李一男將刑滿釋放,當他歸來,小牛早已不是他所創辦的那個小牛。
也許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牢獄之災只是天才與世俗的又一重磨合。在獄中,一直沖撞的他終於被迫停下腳步,與自我相處,對過往深深地回望與反思。不知數月後重回大眾視野中的,又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李一男。
天才也會有過錯。
F. 李一男為何離開華為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2000年卻從華為離職,拿著從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的1000多萬元設備北上北京,創辦港灣網路公司。李一男的出走,任正非痛心不已。畢竟李一男是有著真正才華的人,他創辦的港灣網路公司,很快就成了華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面對此種情況,自然而然受到了華為的強力壓制,終於在2006年,港灣網路公司被華為兼並,李一男又重新回到深圳坂田華為公司總部,出任「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
許是重新回到華為後的種種不得意,畢竟曾經撕下的裂痕,不可能在重回懷抱後就能迅速恢復,到了2008年,他又離開華為出任網路首席技術官,之後又在中國移動旗下12580出任CEO;2011年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2015年4月,李一男公布了新的創業項目——智能電動車。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閃光。然而,離開了華為之後,李一男似乎一直沒有找到過自己的准確定位,也沒有干過一件超過在華為的成就,最最不堪的是,他在2015年,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檢方指控稱,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發生於其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在2014年4月,他通過妹夫和母親的股票交易賬戶,滿倉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額達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508萬。他還讓妹妹同期購買華中數控,成交金額499萬余元,實際獲利236萬余元。也就是說總獲利也就700多萬元,之後被判刑2年6個月。雖然去年已經出獄了,但是這塊金子還會不會閃光,顯然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如果單從其內幕交易的情況來看,以李一男的實力,斷然不應該發生如此低級別的錯誤,700萬對於普通人來講是一個天文級數字,但對於李一男而言,理應是一筆根本不值得冒險的財富。然而,即使真相如此,李一男還是做了,而且還實實在在的被判了刑,蹲了大牢,實在是不值當。
當然,更不值當的是他從華為的離職,若是按照今天華為的市值計算,他丟失的又是多少個700萬呢?畢竟他作為當時最年輕的常務副總裁,他的股份僅次於任正非,可惜的是,他已經沒有了回頭路,當初的任性出走,雖然有人說是他技術男的耿直,是他為人處事的不圓滑,但真正的原因,怕還是他自己內心的輕狂才以及目空一切吧。雖然有值得驕傲的資本,但是任何個體都沒有狂妄到目中無人的資格。華為並沒有因為他的出走而陷入絕境,也沒有因為他的出走而走下坡路,相反,華為在任正非的領導下,越來越輝煌,而這,卻是李一男所不具備的。
G. 在股票市場上面,公司內部持股人員包括董事長,要多久才可以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每次出售是否有需公開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特殊情況或持股少於1000股除外);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在本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離職後半年內和其他規定情形內不得出讓;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自可能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期間內不得買賣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發生變動的,應當自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個交易日內,向上市公司報告並由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網站進行公告。
H. 李一男的人物事件
2015年6月3日,李一男就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檢方指控稱,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發生於其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李一男在2014年4月,通過妹夫和母親的股票交易賬戶,滿倉武漢 華中數控 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額達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508萬。他還讓妹妹同期購買華中數控,成交金額499萬余元,實際獲利236萬余元。
2016年3月15日,牛電科技創始人、CEO李一男因為涉嫌內幕交易,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I. 在證券交易所里,股票是怎麼交易的那些人跑來跑去在忙些什麼
場內交易是指通過證券交易所進行的股票買賣活動。證券交易所是設有固定場地、備有各種服務設施(如行情板、電視屏幕、電子計算機、電話、電傳等),配備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集中進行股票和其他證券買賣的場所。在這個場所內進行的股票交易就稱為場內交易。目前在世界各國,大部分股票的流通轉讓交易都是在證券交易所內進行的,因此,證券交易所是股票流通市場的核心,場內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組織方式。
我國的上海和深圳兩空證券交易所均採用會員制,即是由會員共同出資組成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團體,參加交易所證券買賣的必須是會員,要取得交易所的會員資格,成為會員,必須是符合下列條件的法人,向交易所申請,經批准後,可成為會員: (1)經人民銀行及其分行批准設立,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
(2)資本金和證券業務營運資金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3)組織機構、業務人員和其他方面符合交易所規定的條件;
(4)承認交易所章程,按照繳納會員席位費。
取得會員資格並繳納足夠的席位費後,即可取得證券交易席位,會員可以通過席位進行自營或代理證券交易。
席位又可分有形席位和開形席位,有形席位是指在交易所大廳內的固定的席位,每個席位上均配有場內交易中(紅馬甲),會員進行委託時,通過席位上的交易員將委託輸入證券交易所有撮合系統中,無形席位是在交易所交易大廳內不設定有形的席位,也不派駐紅馬甲,會員直接將委託通過計算機輸入交易所的撮合系統之中,開形席位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成本低等特點,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不斷完善,用無形席位替代有形席位是大勢所趨,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內的有形席位正在日益減少,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全部採用無形席位,不再設有形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