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ipo老股東股票上市交易限制
擴展閱讀
沾光是什麼意思 2025-09-10 02:00:52

ipo老股東股票上市交易限制

發布時間: 2022-01-14 12:34:52

㈠ IPO時,股東人數200人限制問題

問題一: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15%以上。」

關於這一條,是出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1993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這條來源於94年的老款公司法,公司法99年修訂了一次,04年第二次修正,05年第三次修正,現在用的是第三次修正的,從06年1月1日實行的新版本。所以這一條已經不再適用。

現在修改為:發行前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防止變相公開發行,也就是禁止你沒經過證監會同意,自己擅自發行)。

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10%以上。」 注意 4億元以上的 從15%變為10%。

第二個問題:你理解有一定偏差,pe,vc等把公司推出上市後,ipo後賺一筆前,這個賺錢,應該有2個價格,一個是他們多少錢買的,第二個是ipo發行價格。 而不是你所理解的ipo發行價格與鎖定期到期後的股價。

風險投資者在公司還未上市的時候,低價購買公司股份,甚至按照注冊資本的一元一股購買(很少)。因為這時候公司是否能上市,也是未知數,如果不能上市,則風投就是賠了,所以,他們購買的價格都很低,在ipo成功後,價格肯定遠遠高於這個價格,所以說他們大賺一筆。

專業搞上市的,為了你這個問題,還專門找到了94版的第一次公司法。
只為解疑答惑而已。

㈡ 公司上市後原有股東的股票是否能上市買賣

  1. 原有股東的股票可以上市買賣 。

  2. 目前資本市場已經實現全流通,公司上市後原股東過了禁售期後(根據股東或是承諾的不同,12個月、36個月不等)股票即可在二級市場交易

  3. 對於你說的圈錢套現問題,我覺得對於公司的大股東來說出現這種想法的比較少,即使有部分套現行為,他也一定會繼續保持控股權運作企業,公司只有良好運作才能繼續通過再融資圈更多錢。目前上市的企業大多是希望通過資本市場提高知名度或是尋求發展機遇的。

  4. 公司融資通常是通過IPO首發融資和再融資,如果出現你說的圈錢就跑行為,公司沒有穩定管理團隊、治理混亂的,不會滿足再融資要求,沒有辦法繼續圈錢,當上市公司不符合上市條件時還會暫停、終止上市。

㈢ 公司上市後原始股解禁需要幾年解禁後可全部拋出么

1~3年,不可以全部拋出。

首發原始股解禁期,如果大股東大量減持,勢必對股價造成更大沖擊。由於解禁期的股票大部分都在公司的前幾大股東手上,這些大股東是套現還是繼續持有,會令投資者格外關注。

股價連連下挫情況下,又面臨解禁洪峰的強勢沖擊,投資者就會十分關心公司管理層的維穩措施。

興業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新股發行的原始股東解禁期主要集中在上市3個月、一年後及三年後。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減持的一般都是重要股東。

(3)ipo老股東股票上市交易限制擴展閱讀: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㈣ IPO後原股東的股票是否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是籌集資金的公司或政府機構將其新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等證券銷售給最初購買者的金融市場。
二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是有價證券的交易場所。二級市場是有價證券的流通市場,是發行的有價證券進行買賣交易的場所。

只有發行市場才是一級市場,之後的交易都是在二級市場進行的。一二級市場的供求關系本來就不同。

存量發行是把擬上市公司現在手中的股票,切出一塊來上市。這樣一來,擬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實質上就是全部可以流通了。只是沒有切的那一塊,按以前的規定是三年後才能流通。等到上市滿三年,它所有的股票都是流通股了。至於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願不願意賣出來,那就要看它對這家公司的控股願望了。這家股票在上市滿三年後,自然全流通了

㈤ IPO首發多少比例的股份,有沒有上限規定。如發行前股本4億,可不可儀IPO發行1個億股本還是只能發10%以上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

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

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5)ipo老股東股票上市交易限制擴展閱讀: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業屬性、成長性、財務特性決定了上市公司適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較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收益折現法與類比法。

所謂收益折現法,就是通過合理的方式估計出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並選擇恰當的貼現率與貼現模型,計算出上市公司價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現模型(DDM)、現金流貼現(DCF)模型等。

貼現模型並不復雜,關鍵在於如何確定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和折現率,而這正是體現承銷商的專業價值所在。

所謂類比法,就是通過選擇同類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價/每股收益)、市凈率(P/B即股價/每股凈資產),再結合新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來確定上市公司價值,一般都採用預測的指標。

市盈率法的適用具有許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要穩定,不能出現虧損等。而市凈率法則沒有這些問題,但同樣也有缺陷,主要是過分依賴公司賬面價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場價值,因此對於那些流動資產比例高的公司如銀行、保險公司比較適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過程中,按招股說明書中確定的定價區間1.9~2.4港元計算,發行後的每股凈資產約為1.09~1.15港元,則市凈率(P/B)為1.74~2.09倍。除上述指標,還可以通過市值/銷售收入(P/S)、市值/現金流(P/C)等指標來進行估值。

通過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計公司的理論價值,但是要最終確定發行價格,還需要選擇合理的發行方式,以充分發現市場需求,常用的發行方式包括:累計投標方式、固定價格方式、競價方式。

一般競價方式更常見於債券發行,這里不做贅述。累計投標是國際上最常用的新股發行方式之一,是指發行人通過詢價機制確定發行價格,並自主分配股份。

所謂「詢價機制」,是指主承銷商先確定新股發行價格區間,召開路演推介會,根據需求量和需求價格信息對發行價格反復修正,並最終確定發行價格的過程。一般時間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詢價區間為1.42~2.27港元,此後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終發行價將在10月25日前確定。詢價過程只是投資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終的購買承諾。

㈥ IPO中老股東的三年鎖定期是什麼意思股權分置改革後還是如此么

就是說原有股東股票在三年內不能轉讓或者出售。股權分置改革,是指已上市有一定期限的公司為實現股票全流通而實行的股權改革。是上市有一定期限哦!望採納!

㈦ IPO鎖定期為三年和一年有什麼區別


IPO鎖定期為三年和一年的區別:


1、IPO前股東持有的股份一般鎖定一年。


2、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持有的股份鎖定三十六個月。

㈧ 什麼是IPO鎖定期

新股上市後,原始股東要持有股票一定期限後才能在市場上拋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