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江誰汽車股票歷史交易
擴展閱讀
000571股票行情百度 2025-07-12 18:54:08
朵女郎 2025-07-12 18:51:51

江誰汽車股票歷史交易

發布時間: 2022-04-04 07:41:30

Ⅰ 哪位能分析一下江淮汽車股票今後的走勢,謝謝

07年轎車項目投產對當期財務的負面影響部分可以通過內部挖潛來沖抵,另外重卡、MPV等原有產品的增量以及新上市產品如SRV等帶來的效益也可沖抵部分,財務上可以平穩過渡。預期07年、08年定向增發攤薄後每股收益分別為0.49元和0.66元。

維持買入評級。

9元已是近期底部,繼續看好!

Ⅱ 江淮汽車股票為什麼從2020年5月30號至6月30號股價翻了一番

因為蔚來汽車要和江淮合作在合肥投資興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對江淮汽車來說是大利好。

Ⅲ 我是股票新手。今天買了江淮汽車的股票。一進就跌了。問江淮汽車的股票今後的走勢

朋友你好,別人認為好的股票推薦給你,你都會抱有疑問,股票必須自己挑,自己分析,那麼,我就來說說你的600418。

江淮汽車從6月25日一度走出5連陰一直橫盤整理到7月6日,7日小幅拉升之後開始爆漲,今日回調是莊家不太明顯的騙籌行為,按照你的口風來看大概是6.9元的成本,周一江淮汽車召開股東大會,建議你周二不要看股市,周三再看,我翻看了江淮汽車近半年來莊家們的操作手法和此股的深度,明確告訴你短期內至少有4毛錢的利,你的操作確實不好,不知道你挑股票的時候是怎樣去觀察股票的,進場的時機屬於嚴重自殘行為,不過還好,你買的時機不對,股票買對了,
建議周三周四獲利了結,整理好頭緒、做好自我批評,之後擇機再做好的波段吧!

Ⅳ 江淮汽車重倉持有股票江淮汽車的歷史成交數據江淮汽車股今日下跌原因

目前這幾年,全球多個國家就發布了將來幾年或十幾年後禁止出售燃油車後,新能源汽車是很多知名品牌車企紛紛轉向的研發方向。使得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紅利和前景,並且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才剛剛開始興起,該行業的發展和研發將會發展的非常好。


作為投資者的我們是否存在機會一起搭上這趟駛往未來的"列車"呢?剛好今天就可以好好跟大家講解一下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


在對江淮汽車進行分析前,我把這份汽車行業龍頭股名單給大家看看,點擊下面的鏈接就能查看:寶藏資料:汽車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64年建立,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汽車企業集團。當今公司是安徽省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也是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汽車品牌前5強,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是公司的主要營業范圍。


大略說明了江淮汽車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分析下江淮汽車公司有什麼特長,值不值得我們入股?


亮點一: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據2017年報告顯示,在輕型貨車方面,公司一共賣出了19.1萬輛,銷量比很多同行業企業都高。並且在逆勢中的MPV銷量也保持著增長趨勢,全年的銷量突破了6.65萬輛。在汽車出口總量上,公司在同行業中可排名到第四。其中輕卡和高端輕卡出口繼續維持以前的成績,也就是第一,SUV出口數量在4萬輛之上,成為了行業出口第一。


公司的MPV及輕卡均被國內外市場所接受,有利於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的穩定地位和擴張。


亮點二:新能源車先發優勢


江淮汽車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2.83萬輛,同比增長比較則為53.86%。以及公司在新能源技術積累、市場推廣、合資合作這些方面都屬於行業中領頭羊。目前還與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分別在電池系統、電機電控這兩個版塊創立了合資公司。


除此以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公司還和大眾的合資公司、蔚來汽車都有合作關系,為公司將來在新能源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因為篇幅的局限性,有關江淮汽車更多的深度報告與風險提示,你們可以直接查閱下文,點擊鏈接來看看吧:【深度研報】江淮汽車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中國的汽車品牌在2021年順利完成從追逐世界品牌到齊頭並進一起跑的目標,徹底超越對手的關鍵一年。中國汽車在世界領域中不斷占據技術和先發制勝優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獲得了政府的支持與市場的認可,接下來,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和認知度能夠領先歐美日國家的很多馳名的老車企的可能性很大。


綜上所述,江淮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中的研發技術已經博得了全國知名汽車廠商的認可,今後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標桿之一!


但文章存在時滯性,如若想要更精確地看到江淮汽車行情,建議點擊該鏈接瞧瞧,有專業的投資顧問能夠幫你,看下江淮汽車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江淮汽車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江淮汽車的來歷

江淮汽車集團的前身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成立於1964年,1968年江淮汽車製造廠 第一輛2.5噸載重汽車試製成功,填補了安徽汽車工業的空白。此後一直到1991年以前江淮以生產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為主。1991年起江淮開始開發並生產自主品牌客車專用底盤。1995年前後,江淮生產的7米客車底盤已經搶佔了國內同類產品80%的市場份額。1996年年5月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安卡莎公司合資簽約成立合肥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同年12月集團整體接收合客公司,進軍客車整車領域。1996江淮研發了新型輕卡產品, 1997年實現批量生產。1997年5月18日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自JAC江淮輕卡上市後,其銷量一直輕卡業名列前茅,從此江淮汽車依託JAC江淮輕卡逐步獲得了一定的業內知名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提到江淮汽車最先能夠想到的可能就是江淮瑞風了。因為從2002年上市開始到現在,瑞風的銷量一直非常突出,很多時候都是MPV市場的銷量冠軍,常年銷量維持該級別市場的前三。這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卷的企業以瑞風位居MPV市場前列的銷量不得不讓人開始關注。瑞風的上市也正式標志著江淮汽車從商用車市場邁向乘用車市場。生產瑞風的萌芽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日本汽車業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以生產乘用車為代表豐田、本田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而日野、五十鈴、日產柴等商用車企業無一不陷入困頓,甚至連生存都難以維系。這次危機給了江淮汽車上了生動一課,讓江淮汽車看到了但單純的做商用車企業面臨的危機。這也堅定了江淮進軍乘用車市場的決心。客觀的來講,從當時江淮企業的技術儲備看,不具備生產一個轎車產品的實力。但江淮汽車很快發現韓國現代公司生產的MPV乘用車H1在技術層面上,與江淮強大的客車底盤技術儲備非常吻合。2000年到2001年間,江淮與現代達成技術轉讓,江淮全面買斷MPV乘用車H1的製造權。2001年3月16日江淮汽車和現代集團合作生產H1的項目正式簽字,2002年3月25日,第一台江淮瑞風商務車正式駛下生產線,瑞風品牌就此誕生。

Ⅵ 請問下江淮汽車股票(600418)走勢怎麼樣

來金晶科技吧,工資1000還拖欠,獸性化管理,工人自殺的有跳樓的,抹脖子的,還有在單位上吊的,事故也很多,又被車撞死的,被玻璃砸成肉泥的,被破碎機攪成肉餡的,領導比禽獸還禽獸

Ⅶ 江淮汽車公司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你好,江淮汽車發行價是9.9元

Ⅷ 股票江淮汽車600418十二塊買的,分析下後市如何

<1>此股目前處在7.6級很高風險區域。<2>其理論價值約4.9元。<3>與總
盤相比九項重要的財務指標中,有5項一般(凈資產、公積金、未分利潤、負債率、財務綜合分、),且財
務綜合分在總盤評比中屬於2級很好。<4>短線支持價3.04元,壓力位3.22元。5—密集上檔阻
力區在3.19元左右,集中了約369萬股(0.41%),密集下檔支撐區在3.16元左右,集中了
約353萬股(0.40%)。現價位正處在密集成交區中。<6>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盈利成本的平均價
為3.15元,虧損成本的平均價為7.76元。贏利與虧損成交額之比1:599。<7>莊家現有成本
約9.95元,其流通股持有量約56%,即49329萬股左右。<8>當前在「滬深」股市1561隻
股票中,本股綜合投資價值及抗風險排第127位。在所屬「汽車製造」行業27隻股票中排第6位。在所
屬產地「安徽省」51隻股票中排第8位。<9>近期在「滬深」股市財務綜合評比排第406位。在所屬
「汽車製造」行業排第9位。在所屬產地「安徽省」排第16位。
操作指導建議:建議無持有者:跟蹤觀察多留心。建議已持有者:注意風險准備換股。

Ⅸ 江淮汽車股價漲停!大眾中國增資江淮控股和江淮大眾定格

繼5月29日,有關媒體便傳出大眾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及同時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後,有關大眾和江淮的收購再獲進展。

12月3日,江淮汽車董事會披露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其中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增資人民幣2,382,732,197元,大眾中國投資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1,609,560,932元,兩項交易同時已完成。

而借大眾增資江淮汽車的東風,江淮汽車自身也在積極謀求轉變,在乘用車領域將"去JAC"化,重造大眾"思皓"品牌,進一步推動江淮乘用車品牌年輕化。據江淮汽車透漏,未來幾年,將依託全新模塊化平台,推出多款全新車型和改款車型:入門級緊湊型SUV——X5、A級SUV——S811、純電A級SUV——X811、A+級SUV、全新中級轎車以及現有重點新品改款,達標一個,共標一個,滿足用戶出行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則表示:"此次投資將進一步深化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及可持續移動出行的戰略。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將給予大眾汽車集團更多機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