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股票交易奇人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股票交易奇人

發布時間: 2022-06-20 15:58:56

❶ 關於馮景禧的書

1923年出生於廣州市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起早摸黑做些小本生意,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加上馮景禧的生母去世早,繼母與他的關系不好,抗戰爆發後家道中落。一九三八年,年僅16歲的馮景禧就背井離鄉,隻身來到香港,在九龍一家船廠當小工。船廠工作辛苦而薪金微薄,苦幹一日僅掙十三個仙(一角三分),連吃飯也不夠。馮景禧只好憑他讀過幾年小學的底子,到工人夜校兼課,才勉強維持生計。盡管工作辛苦,但馮景禧從沒打退堂鼓的念頭。他心裡牢牢記著離家時繼母的嘲笑:「有種你就走!若你發了財,我跪在門檻上迎你!」他發誓:今生不混出個樣子,決不返鄉。

1941年,日本侵略軍強佔了香港,到處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生性倔強的馮景禧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匆匆逃回了家鄉。可是,廣州同樣也成了日本鬼子的天下。由於與繼母的關系仍然不好,馮景禧有家難歸,只好到一家金銀首飾店去做學徒工。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常常利用跑街的機會,光顧別的店鋪,留心觀察人家的貨品款式和經營方法,用以改善自己店裡的不足。因為他聰明能幹,愛才的老闆提拔他擔任商行的管事,後來又讓他負責管理整個商行的財務。馮景禧雖然沒學過會計,但他在工作中虛心求教,竟能把商行的一本賬理得清清楚楚,爛熟於心。老闆有什麼問題,他都能隨口應答,所以深得老闆的信任。馮景禧雖然也從中摸索到不少「生意經」,然而他對於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始終不滿意。

抗戰勝利以後,市面上的商業活動開始活躍。馮景禧便辭去了金銀店裡的差事,和幾個朋友一起販賣大米,這樣幹了2年,只賺到幾百元錢;後來他又同朋友們集資開了一座酒樓,生意也不是太興旺。雄心勃勃的馮景禧,時刻想找到一個能讓他大展鴻圖的事業。1948年,他聽說台灣魚苗的價格高,從廣州販魚苗到台灣能賺大錢,便決心要做這販魚苗的生意。

當時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做這種生意,因為,他既不熟悉水性,又不了解魚苗的特點,加上當時海上盜匪出沒,萬一中上一顆炮彈,那就連自己都賠在裡面了!可是馮景禧堅持要干,他認定這生意能為他賺大錢!為了籌集資本,他將自已經營的酒樓都賣掉了。他從廣州買下魚苗,運到香港,又租了船運往台灣。哪知「天有不測風雲」,他的魚苗船駛出廣州灣不久,就遇上了大風暴,不習慣海上生活的馮景禧差點連苦膽都吐出來!船隻在風暴中隨波逐流,等到驚濤駭浪平息下來,總算平安抵達台灣島。然而不幸的是,船上的魚苗在顛簸中早已死光!

馮景禧多年經營積累的本錢,這下賠了個精光!

馮景禧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返,他還想再搏一搏,於是打起了船老闆的主意。他同船老闆商量,要以這條船作抵押,從台灣運香蕉回廣州。船老闆當然不肯冒這個風險。馮景禧對他說:「你不肯,我回去也沒法付運費給你,看來只好跳到海里去了!」船老闆半是同情半是無奈,最後只好同意了。然而命運老人卻一點也不同情馮景禧,歸途中海上一直大風不息,船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回到香港,香蕉已經爛得一根好的都沒有了!

馮景禧不但沒賺到一文錢,反而欠下了一大筆債!面對命運的打擊,馮景禧不再抹淚,他想到自己的責任,如果自己死了,船的抵押費怎麼賠?又怎麼對得起老艄公!他拉著老艄公的手說:「這次連累了你,抵押費和運費過幾天送來。」馮景禧果不食言。但他為還債不得不日夜辛苦奔忙。他堅信,只要肯干,命運之神總有一天會來眷顧自己的。

馮景禧回到廣州,重新做起了代人買賣金銀的生意。憑著他的豐富經驗,逐漸又賺了一些錢。

有了本錢,馮景禧就瞄準了香港的房地產業。5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恢復和發展極快,由於人多地少,房地產價格直線上升。然而投資房地產,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行的。馮景禧靈機一動,找到了生意場上的好朋友郭德勝和李兆基,商量合資創辦房地產公司的事情。他們3人當時都是剛剛開始創業的小財主,又都看好房地產業,所以一拍即合,招股建立了「永業企業公司」。3人當中,年紀最大的郭德勝老謀深算,年紀最小的李兆基反應敏捷,馮景禧則精通財務,擅長分析。他們發誓:「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公司的資金當然比個人資金大多了,但對於房地產業來說,仍然只能算個小戶頭,只能購買較小的地盤。從購買原沙田酒店開始,他們在房地產業初試身手。他們採取的經營方式,是低價收購舊樓,拆掉重建新樓出售,還以「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等方法招徠顧客,頗受客戶的歡迎,逐漸積累起了資金。

到1963年,他們3人已經成為香港商界的中等富商。資本雄厚了,經營房地產業的經驗也豐富了,他們便丟開了其它的股東,每人投資100萬元港幣,新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准備在房地產業大幹一場了。這3位朋友各有所長,齊心協力,又都是十足的「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種拚命苦乾的精神,使得他們的公司很快引起了實業界的注意,稱他們為「地產界的三劍客」。他們雖然在生意場上精明過人,卻又不是什麼錢都賺的人。馮景禧就一再表示,有3種人的錢他不能賺:逃難的人的錢不能賺,孤兒寡母的錢不能賺,天災人禍的錢不能賺!他們冷靜地等待著每一個賺大錢的機會。

對於目光遠大的人,賺大錢的機會一定是不會太少的。

一九六五年,香港發生華資銀行擠提風潮,風潮剛歇,內地「文革」動亂又波及香港。一時人心惶惶,百業蕭條,有錢人紛紛移民,房地產市道一跌千丈。許多富豪唯恐「文化大革命」也鬧到香港來,紛紛拋售在香港的產業,准備逃離香港。混亂之初,馮景禧也准備舉家移民加拿大。就在家人收拾行李之時,馮景禧漫步在香港大街上,望著來去匆匆的人流,想著自己將要離開這人生與事業的發祥地,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滋味。驀地,路邊一幢花園洋房寫著只售六十萬港幣的廣告吸引了他。猶如電光火石一般,馮景禧忽然悟出這是個天賜良機,只要香港不亂,過兩年這些人遲早要回來的。他急忙趕回家,向家人表示他不走了,要坐鎮香港。馮景禧過人的膽識再一次表現出來,他和郭德勝、李兆基一起,果斷地以低價大量買進土地和房產。在三年之間,新鴻基建成逾二十座大廈。此時,香港的局勢早已穩定,地價迅速回升,工商業復甦。由於低潮時,許多建築業者停建樓宇,造成市面上出現樓宇求過於供的現象,給新鴻基帶來高價出售的機會。短短三年時間,新鴻基的資產由五百萬躍升至三億元。馮景禧、郭德勝、李兆基因此也博得地產界「三劍客」的美名。發了大財的馮景禧,獲得了一個「商界奇人」的雅號。

新鴻基的事業一日千里,到1972年,公司售出的房產總價值達到5億多港元,幾乎是當初「三劍客」投資的20倍。

隨著資本的雄厚,「三劍客」都有了獨自闖天下的力量,已沒有必要再在一起打江山。馮景禧和李兆基先後放棄了房地產業,只留下對此情有獨鍾的郭德勝。

1969年11月,正當香港房地產業處於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新鴻基企業公司的房地產生意一派興盛之際,馮景禧卻出人意料地賣掉了他的大部分股份,正式建立了他個人的「新鴻基證券投資公司」。

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商界,最難經營的就是證券生意,人們形容這門新興的金融事業經營者,是「一分鍾之間成偉人或是成乞丐」。放棄自己駕輕就熟的行業去干冒險生意,更是商家的大忌。然而馮景禧卻另有見解,他說:「你認為自己喜歡干,而且能夠干好,與原來的事業相比更有誘惑力,社會條件又允許,那麼就不要徘徊,不要過多考慮得失!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原動力;如果注入你的辛勤,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同時,只要你認識到怎樣處事,應付好各種人際關系,那你就成功了!」

香港的股票市場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些新成立的公司就已向市民發行股票,籌集所需的開辦資金。戰後,工商業迅速恢復而且日趨繁榮,股票發行更成為公司企業擴充業務的重要手段。同時,廣大市民在日益沉重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下,也被迫以購買股票來投資生利和保持幣值。馮景禧早就對證券交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平時認真鑽研證券業務,認為證券交易在香港有著十分誘人的美好前景。

自從新鴻基證券公司開業後,馮景禧便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鍾愛的事業。證券交易瞬息萬變,香港最著名的遠東證券交易所,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參謀部還緊張。每個工作人員都有一張6平方米的橢圓形辦公桌,桌上有20多部電話機。電子電話屏幕上每秒鍾都在呼叫,工作人員幾乎沒有請示和思考的餘地,必須隨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復。交易所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有一定實踐經驗,知識淵博,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中、青年人。馮景禧當然熟知這一切奧秘。但他在經營證券業務時,有著與眾不同的眼光,代客買賣股票刻意追求證券業務的大眾化和普通化。用他的說法,叫做「漁翁撒網」法。別的證券公司都把服務重心放在大客戶身上,新鴻基證券公司卻處處為散戶、小戶著想。社會上千千萬萬中、小資產擁有者,從管理職員、產業工人到計程車司機、女傭人,都成了新鴻基證券公司的常客;不管買賣的金額如何小,馮景禧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服務態度熱情而誠懇,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馮景禧准了一條,那就是廣大勞動階層和中、小資產者畢竟是社會組織的基石,大量散戶、小戶的聚合,就足以匯合成一條沖決一切障礙的巨大洪流。果然,新鴻基證券公司的業務金額飛速增長,很快成為香港股票市場上的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足以左右香港股票價格的變動!馮景禧因此成了證券交易市場中的「大哥大」,被人譽為「證券交易大王」、「股壇教父」。誰也不敢小看他。

馮景禧早就意識到了信息的重要,他本人對香港和國外股票市場的行情了如指掌,有「活字典」的美稱。他非常注重積累、儲存市場信息,新鴻某大廈四十幾層的辦公室內,裝備有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網路和現代化的通訊設備;為一般散戶及不諳英文的港人提供免費服務,並先後出版了多種股市指南,如「投資分析」、「香港上市股票基本資料」等,充分滿足了客戶對資訊的需求。他的部下必須每天3次向他提供世界各主要市場的最新信息。由於掌握市場信息敏捷准確,他對外匯、黃金、股票、期貨等價格的變動都能做出可信度較高的預測。這也是他在證券交易中從不失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股票市場變幻莫測,有人說,在一晝夜的1440分鍾里,股市有可能出現8640種變化!為了幫助千千萬萬的客戶,特別是中、小客戶了解瞬息萬變的股市行情,新鴻基公司成為香港唯一一家免費提供中文調查資料的經紀行。公司先後出版了《每日經濟簡訊》、《投資分析》、《公司業績報告》、《香港上市股票基本資料》、《美國股票通訊》、《美國商品期貨》、《期貨市場通訊》、《黃金報告》等大量資料,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指導和咨詢,適應了不同投資者不同層次的需要。這高質量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和贊賞,新鴻基的業務也就日益紅火!據行家估計,新鴻基證券公司經營了香港四分之一的股票買賣!1970年,新鴻基證券公司的盈利只有70萬港元,但到了10年之後,它的年利潤超過了億元!新鴻基證券在短時間內崛起,成為香港股市最大的券商,其交易量佔全港總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馮景禧也成為香港股市當之無愧的證券大王。馮景禧被《亞洲金融雜志》稱為「血液里有零售者的本領」。他自己總結這套做法叫「證券銀行化」,即以銀行吸引大眾存款的手法來從事證券業。馮景禧在建立證券王國的同時,也開始構建他的金融王國。

一九七零年,新鴻基財務公司成立。他的目標是將新鴻基集團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金融服務機構。他以驚人的速度在實現這個目標:一九七四年,與總部設在馬尼拉的薛氏集團合組新鴻基薛氏管理咨詢公司。一九七五年,收購華昌建業有限公司和中國企業有限公司,同年底,與美國美亞證券簽約、組建全資附屬公司新鴻基(美國證券)公司,並擔任美國公司在港的獨家代理。一九七六年,與美國億利國際期貨合組「新鴻基億利商品公司」。一九七八年,與法最大銀行集團「百利達」達成協議,由百利達購入新鴻基證券部分股權。

接著,馮景禧與美國梅林集團的布魯格博士接上頭。梅林集團是世界50家大公司之一,業務范圍涉及石油開采、機械製造、證券經營等方面。中、美兩位富豪初次見面,就談得十分投機,僅僅用了45分鍾,就達成了一致協議,決定成立特別工作小組,研究具體的合作方案。後來,美國梅林公司以高於市價38%的價格,購入新鴻基集團的部分股權,交易的結果,馮景禧獲利達8200萬美元;而新鴻基購買了170萬股梅林集團的股票,成為梅林集團最大的個人股票持有者。馮景禧把這次成功形象地稱為「45分鍾架起一座洲際大橋」。

這樣,亞洲的新鴻基、歐洲的百利達、美洲的梅林三大財團,密切合作,互相支持,成為世界金融界極富實力的「鐵三角」!

一九七九年,成立新鴻基保險公司,又與法國通用保險集團簽約,由通用購入新鴻基保險百分之五十四點五的股權。一九七九年,新鴻基財務改組為新鴻基銀行,並與新鴻基證券分別上市。同時在港九各地設分支機構,廣泛而深入地提供全面性的財務服務,包括保險、投資、管理等。馮景禧的金融王國夢想成真!商場如戰場,馮景禧也非一帆風順。然而,他卻從不言敗。

1982年,香港政府鑒於新鴻基集團的業務狀況,批准成立新鴻基銀行,並發給營業執照。這是自60年代以來,香港第一家獲准成立的本地銀行!新鴻基銀行在香港等地設有16個分行,總資產達42億港元,實力相當雄厚。這年7月,馮景禧應邀參加香港大學的同學會,在會上,他興奮地談到自己的打算,他說:「我馮景禧天生是忙碌的命,不會就此止步,安於現狀。今後,我要腳踏香港,背靠大陸,面向太平洋,放眼全世界!」

八十年代初,世界經濟停滯,香港也受影響。由於謠言所致,馮景禧的公司股票一落千丈,三天時間,他損失了四個億。然而,馮景禧挺過來了。一九八三年底,新鴻基銀行出現擠提,他被迫向百利達銀行求助,出讓了銀行控股權。次年,他又利用阿拉伯資金卷土重來,再度取回控股權。截至1985年為止,新鴻基銀行在港九已有16處分支行,全部資產達40億港元。他的一生,可謂拼搏的一生。

祖國改革開放後,馮景禧率先投資內地。「三劍客」再度聯手,在廣州興建了中國大酒店。新鴻基(中國)有限公司也於一九七八年成立,在內地開展投資貿易活動。一九八五年八月五日,馮景禧赴加拿大洽談業務,卻死於腦溢血,年僅六十三歲。馮景禧有五個子女,但僅兒子馮永祥在「新鴻基」工作,一九九六年春,馮永祥將「新鴻基」出售。

❷ 股票,殷保華水平如何

也不給點懸賞...

1951年10月19日生,祖籍江蘇常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一位「民間股神」了,「散戶教頭」殷保華可以說是一位股市奇人了。但按普通人的眼光,瘦瘦小小的殷保華實在是毫無奇特之處,甚至長得太容易讓人忽視。
不管他是股票高手,還是股票老手,但是論人氣,他高,論技術,他有,不管是「黑馬」「白馬」,能賺錢的才是「好馬」吧!其實他很多股票知識和股票技巧還是值得廣大投資者在操作股票的時候,向他多多學習的。
媒體評論殷保華每到一處都體現出他的聰明活絡和肯於專研。在蘇州插隊時,他很快學得了一手插秧絕活,插得比農民還快、還好,參加插秧比賽還獲得嘉獎。後來,他還拜師學了整套裁縫手藝,經他的手做的衣服服貼、細巧,鄉親們都愛找他量體裁衣。
在部隊當兵時,殷保華也是個多面手,他射擊時計算目標方位腦子反應快,槍法特別准。那時,部隊正提倡訓練體操,他居然很快達到了專業運動員的水平,成了全團的體操總教練。一次在全師一萬多人的體操大賽上,他擔任總教練,沒有任何頭銜的他居然和師長一起坐在主席台上,這在等級森嚴的部隊是一種何等的榮耀。
殷保華回到上海,在建國招待所當清潔時,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電工,等到去新城飯店,他早已是一名「超級電工」了,從賓館的空調、冰箱,到家庭的電視機、錄音機,都熟練掌握了原理並進行修理。

最近我爸爸也在看什麼殷保華的炒股方法,這個殷保華技術應該挺高吧...

❸ 一部關於股票的電影很搞笑裡面好象有雪村

大話股神?

❹ 找一本晉江男主角對於股票非常的厲害

晉江文學城中男主炒股很厲害的小說是《股聖成長記》。
《股聖成長記》的簡介:
《股聖成長記》主要描寫一位股市奇人的傳奇故事。小說主人翁高風在創業失敗後,由於命運的差使進入了股市從一位對股市陌生一竅不通的小股民成長為一位股市奇人,最終被人譽為「股聖」。股市給子他很多快樂,但也有很多痛苦和悲哀,最終把他磨練成一把鋒利的利劍。對股市,他天生就有一種敏銳的嗅覺,在不斷的歷練中,高風最終把技術、政策、經濟形勢融為一體變為己用,股市技術最終達到了爐火純青。股市人生也把高風歷練成一位大智大愛,善良慈悲和倔強韌性樂觀豁達之人。

❺ 股市上頓悟是什麼水平,頓悟後是什麼境界

在股市當中,頓悟的第一種意思,就是對過往的一切都看開來,不管曾經在股市當中賺了多少的錢,或者是賠了多少錢,忽然一瞬間就明白過來,股市不是一個賺錢的好地方,在這里具有很高的風險,想要退離股市,過上同以往一樣的正常生活。形象一點來說的話,就好比如一個賭徒,忽然大徹大悟,從此以後戒賭,穩穩實實的生活。

在股市當中,頓悟的第二種意思,就是指股市當中的股民,忽然在某一天開竅,有種撥開迷霧見天日的感覺,知道在炒股的時候該如何下股,也突然懂得了該怎樣下股,可以讓他們賺得更多的金錢。簡潔一點來說的話,就是掌握了炒股的訣竅。接下來,再讓我們看一看這個問題當中的第二個小問題,頓悟之後,往往就是大師的境界。

❻ 美國股市抓獲奇人:自稱來自未來世界

靠!
如果是真的他去買彩票不比買股票發財更快啊?

❼ 請高手推薦幾本期貨股票書籍精品

炒股入門與技巧
作者: 覃維桓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2
理財學院 短線實戰技法
作者: 范江京 編著
出版社:中國宇航

作者: 鄧漢學,覃維桓 著
出版社:經濟管理
怎樣進行期貨交易
作者: 中國期貨業協會 編
出版社:中國財經
股市心理學

❽ 聽說150361847這個QQ群里有一個分析股票的人很牛哦··我進去了確實·但是他一般都很少出來推薦··推薦一

是的太牛了,我看了連續盈利!但求一敗!屢試不爽!時間證明一切!目前最近3年內勝率一直維持在89%以上,股市奇人啊!他現在就在這個QQ群里129622997一般不好加總是人滿為患

❾ 生活中你遇到過或聽說過這樣的股市奇人嗎請用兩種描寫方法寫意寫它的特點。

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股市奇人,曾經有個老太太,他就是炒股賺的非常非常多的錢,然後靠炒股營生。

❿ 70歲「薅羊毛」高手:手握900多家公司股票,每年可以掙多少錢

薅羊毛是一個網路熱詞,既可以指利用各種網路金融產品或紅包活動推廣下線抽成賺錢,也可以指搜集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以此實現盈利,這一類行為就被稱之為薅羊毛,不過薅羊毛的已經不僅僅是局限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而是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幹啥事都是有高手的,薅羊毛也是如此,但大多薅羊毛的高手也只是賺些小錢。

先用1000日元的優待卷吃完免費的早餐,接著開始騎自行車狂奔,速度可能年輕人都比不上。開始用送的優待卷打保齡球,大多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因為送的優惠券得加緊用完。而超出優惠券之外的消費,他是絕不會選擇的,所以大多點餐什麼的都是剛剛好的狀態。為此,有時候桐谷廣人不得不放棄自己想吃的,選擇剛剛好的套餐。

實在無聊,他還可以選擇去看電影,因為劵是不能選擇的,所以想看啥就由不得他了。但從他的一天來看,這樣的生活其實也很有意思,不花一分錢。該吃吃該喝喝,還有定時的娛樂活動,需要付出的只是稍微自律些,畢竟有規定時間。其實他這么多年能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也實在是很勇敢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