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廈門證券的發展歷史
公司大事記 1988年8月經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批准成立,當時注冊資本200萬元,名稱為廈門證券公司。
1991年經人民銀行總行批准,公司注冊資本增至1310萬元。
1992年公司第一家證券營業部檳榔證券營業部設立。
1993年,經人民銀行廈門分行批准,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及變更股東,公司的注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
1993年公司擔任廈門四家企業股票發行總協調人,是公司首次開展投行業務。
1995年取得了「廈華電子」A股股票發行副主承銷商資格,為公司以後的股票發行承銷業務奠定了基礎。
1996年7月,公司按照法律要求改制更名為廈門證券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擔任廈門海洋集團A股股票發行的主承銷商和上市推薦人;擔任廈華電子配股主承銷商,擔任廈門國貿A股上市副主承銷商。
1997年3月公司推薦「北海招商」在深交所上市,擔任「成都商場」配股主承銷商,擔任廈門廈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A股發行主承銷商,擔任「振華科技」A股股票發行的副主承銷商,擔任「華意壓縮」配股的副主承銷商;
1998年擔任「廈門國貿」配股主承銷商,並作為「廈門建發」A股股票發行的主承銷商和上市推薦人;
1999年擔任「廈新電子」配股主承銷商,「廈門大洋」A股股票發行的主承銷商和上市推薦人。
2001年9月,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進行股權轉讓。
2002年,公司獲得網上證券業務資格。
2005年5月,公司通過中國證監會專家組客戶資金獨立存管評審。
2007年8月,公司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獲得外幣有價證券(B股)經紀業務資格。
2009年1月,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9]44號文核准,公司獲得證券投資基金代銷資格。
2009年9月,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9]878號文核准,公司獲得證券投資咨詢資格和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資格。
2012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銀總部復[2012]48號文批准公司進入全國銀行間市場從事同業拆借業務。2013年6月,經廈門證監局廈證監許可[2013]11號文核准,公司獲得代銷金融產品業務資格。
2. 中國的最早股票交易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3. 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哪裡成立
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成立,是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於十七世紀初,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金融股票為主的證券交易所。該證券交易所於2000年9月和巴黎證券交易所、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合並,形成世界上第一個跨國境的泛歐交易所。
什麼是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證券交易所有公司制的營利性法人和會員制的非營利性法人,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屬於後一種。
中國比較靠譜出名的證券公司有什麼?
1、中信證券:公司成立於1995年,控股股東為中信集團,證券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各項業務均處於行業前三。行業並購的王者,先後收購收購萬通證券、設立中信建投並重組華夏證券、收購金通證券、收購華夏基金、收購里昂證券以及近期收購廣州證券。每一次並購和減持的操作,都將抄底和逃頂玩到極致,令人嘆為觀止,戲稱為「麥子店高盛」。
2、國泰君安:公司成立於1999年,實際控制人上海國際集團,頗有實力的上海老牌券商,穩健發展,注重風控,凈資產及凈利潤均排名行業前二。自營業務收入佔比超過30%,投行業務,債券承銷較強,股票承銷較弱,零售經紀業務市佔率排名第一。
3、海通證券:公司成立於1988年,股權分散,由上海國資委監督管理。上海本土券商,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券商之一,綜合排名始終位列前三。權益投資能力較強,自營業務收入佔比33%,投行業務境內、境外同時發力。海外業務收入佔比27%,行業排名第一。
4. 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交易所。
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1613年成立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1905年設立的「上海眾業公所」。建國後,一度取消證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繼設立證券交易所。
5. 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成立在哪裡
1918年,我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辦的證券交易所成立,它就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北平證券交易所。北平證券交易所仿照西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有資本金20萬元,股份金額100萬元,交易經紀人60人,並裝有北
京各銀號的直通電話,以通行情。該所地處北洋政府的首都,又因當時幣制不統一,市場流通的貨幣十分龐雜,致使交易一度十分活躍。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逐漸冷落,後於1939年停業。
6. 廈門都有幾家證券交易所
在蓮富大廈一樓有一家。。。
7. 中國最早的股票交易所是在上海嗎
是的,在上海
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
8. 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是哪家
最早的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增長與信用制度的擴展,出現了由許多資本家用購買股票的辦法合資經營的股份公司。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並藉以取得收入的有價證券,可作為買賣對象或抵押品。正常的有價證券交易,有自發分配貨幣資本的積極作用。股份公司的發展,股票買賣的頻繁,必然要求有專門買賣有價證券的市場--證券交易所。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設立於1613年。在證券交易所里,隨時公布各種有價證券的行市,買賣雙方都聚集在那裡議價、成交與結算。由於有價證券的行市同企業經營狀況、國家財政狀況、國際國內形勢息息相關,時時都在變動,還時常發生暴漲暴跌,這就為一些人進行有價證券投機提供了條件。 上海的證券交易,發端於光緒八年(1882年)成立的"上海平準股票公司"。該公司為華商所組織,能夠議決股票市價,每日將議決結果寫在水牌(便於暫時記寫、用後可抹去的白搪瓷牌或粉漆木牌)上公布,並送《申報》刊登。客戶買賣股票,均由股票公司出具憑單一紙,並扣除回佣(中間人介紹買賣提取的報酬)兩成。門庄買賣,也有嚴格的規定。光緒十七年,證券業成立"上海股票公司",即西商證券掮客公會。光緒三十一年,西商又組?quot;上海眾業公所",即證券交易所。 上海最初的證券交易,經紀人大都另營他業,證券買賣只是副業,還沒有達到投機專業化的程度。當時並沒有巍峨的大廈和完善的設備,人們就在熙熙攘攘的茶館里喝茶議價,進行交易。 辛亥革命後,證券市場發展很快。193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建成八層大樓,內部布置富麗堂皇。開幕那天,政府要員、社會名流與實業界鉅子紛紛前來捧場道賀,盛況空前。在證券大樓底層,中間排列著九隻交易櫃。兩旁的走廊里,裝有許多電話,直通各家證券號,證券行情就靠它傳播出去。每隻交易櫃,兼做三、四種不同的股票。當你打算買進可賣出股票的時候,自己不能直接進場,必須委託經紀人代為買賣,經紀人即在該種股票指定的交易櫃上伸手叫價,買進手掌向內,賣出手掌向外。如另一經紀人覺得合意亦伸手錶示,雙方合意就拍板成交。每一筆買賣,無論成交數額大小,場務員都立即將成交價格照錄於行市板上。同時,各證券號的電話員,立即利用對講電話,通知各自的證券號。股票的行情就是這樣形成的。 從事證券買賣的,除了達官巨賈外,還有其他階層的人士。他們抱著僥幸的心理,想在證券投機中撈一把。其實,舊上海的證券市場為一小撮巨頭所操縱,他們翻雲覆雨,左右市價,大發橫財。一般投機者無法窺透股票行情起伏變化後面的黑幕,往往被摔得頭破血流,甚至傾家盪產。杉